万年历

俗语

2020/4/1 16:10:37
万年历日历:俗语知识
俗语知识
关于立秋的俗语

立秋,这是秋天最早的信号,从梧桐的第一片落叶开始。秋天我们在最普通的生活中也会发现一些有趣的现象和有意思的事情。我们在这里看见了人们在立秋节气中的智慧,或者是他们总结的生活经验。下面就从立秋谚语歇后语集锦开始我们今天的主题吧!

关于立秋的俗语 立秋谚语歇后语集锦

关于立秋的俗语 立秋谚语歇后语集锦

1、秋天宜收不宜散

2、秋不食辛辣,不食肺

3、六月立秋紧\'丢丢\',七月立秋秋里游、(闽南)

4、立秋晴,一秋晴;立秋雨,一秋雨(江苏)

5、立秋种,处暑移,十年就有九不离。

6、立秋摘花椒,白露打胡桃。

7、立秋栽葱,白露栽蒜。

8、立秋有雨一秋吊,吊不起来就要涝。

9、立秋一场雨,遍地出黄金。

10、立秋下雨人欢乐,处暑下雨万人愁。

11、立秋下雨秋雨多,立秋无雨秋雨少。

12、立秋下雨件件丢,处暑下雨件件收。

13、立秋下雨,百日无霜。

14、早秋丢,晚秋收,中秋热死牛。

15、早晨立秋凉飕飕,晚上立秋热死牛。

关于立秋的俗语 立秋谚语歇后语集锦

16、头伏芝麻二伏豆,晚粟种到立秋后。

17、七月立秋慢溜溜,六月立秋快加油。

18、六月立秋紧‘丢丢’,七月立秋秋里游。

19、六月底,七月头,十有八载节立秋。

20、立夏栽茄子,立秋吃茄子。

21、早晨立秋凉飕飕,晚上立秋热死牛。

22、早秋丢,晚秋收,中秋热死牛。

23、立了秋,凉飕飕。

24、早上立了秋,晚上凉飕飕。

25、立了秋,把扇丢。

26、立了秋,扇莫丢,中午头上还用着。

27、立秋早晚凉,中午汗湿裳。

28、立秋早晚凉,中午汗还淌。

29、立了秋,枣核天,热在中午,凉在早晚。

30、立秋不立秋,还有一个月的好热头。

关于秋天的歇后语

关于秋天的歇后语

秋天霜打的茄子 ———— 蔫了

秋天卖凉粉 ———— 不识时务;不识事务;不识食务

秋天里卖凉粉 ———— 不识时务

秋天拉了架的瓜秧 ———— 蔫巴下来了

秋天刮北风 ———— 一天比一天凉

秋天典棉衣 ———— 法不长

秋天地里的草人 ———— 该烧

秋天的云 ———— 变化多端

秋天的野兔子 ———— 撒欢;又撤起欢儿来

秋天的野耗子 ———— 见啥都胡搂

秋天的蚊子 ———— 嗡嗡不了几天

秋天的石榴 ———— 满肚子花花点子

秋天的扇子 ———— 没人过问;扔一边

秋天的嫩冬瓜 ———— 胎毛还没退

秋天的蚂蚌 ———— 好景不长

秋天的露水 ———— 早晨的事

秋天的鲤鱼 ———— 可肥了

秋天的辣椒 ———— 红角儿

秋天的葵花 ———— 低下了头

秋天的菊花 ———— 经得起风霜

秋天的茭白 ———— 黑的

秋天的花椒 ———— 黑心;黑了心;黑心肠

秋天的红薯 ———— 又甜又面

秋天的哈密瓜 ———— 甜透了

秋天的谷穗 ———— 低头又弯腰;弯腰又低头

秋天的蛤螵—没几天叫头;呱呱叫 ————

秋天的高粱 ———— 红到顶了;捆起来


三九天顺口溜

每年进入冬至时人们就开始数九,现在这个习俗已经有很多地方渐渐放弃了,毕竟现在的人冬天也要上班,而且年底更忙,实在没空天天数着日子过了。只有部分人还坚持这样的传统,因为别看数九像是无聊的样子,这也关系着农事的生产安排的。而且以前人们为了方便数九,还留下了很有意思的三九天顺口溜,今天我们的主题就是这些关于三九天的俗语。

三九天顺口溜 关于三九天的俗语

三九天顺口溜 关于三九天的俗语

一九二九不出手,

三九四九冰上走,

五九六九沿河看柳,

七九河开八九雁来,

九九加一九, 耕牛遍地走。

黄河中下游的《九九歌》

一九二九不出手;

三九四九冰上走;

五九六九沿河望柳;

七九河开,八九雁来;

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

黄河中游:

一九二九不出手;

三九四九呀门叫狗;

五九六九隔河看柳;

七九河开,八九雁来;

九九加一九,犁牛遍地走。

关于三九天的俗语

黄河上游的《九九歌》

头九暖,二九冷,

三九四九冻破石头,

五九六九河沿儿看柳,

七九八九光屁股娃娃拍手,

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

江南的《九九歌》

一九二九相见弗出手;

三九二十七,篱头吹筚篥(bì lì )(古代的一种乐器,意指寒风吹得篱笆噼噼响声);

四九三十六,夜晚如鹭宿(晚上寒冷象白鹤一样卷曲着身体睡眠);

五九四十五,太阳开门户,六九五十四,贫儿争意气;

七九六十三,布袖担头担;八九七十二,猫儿寻阳地;

九九八十一,犁耙一齐出。

九九天的顺口溜

九九天的顺口溜

头九初寒才是冬 三皇治世万物生

尧舜禹传桀汤事 武王伐纣列国分

二九朔 风冷难当 临潼斗宝各逞强

王翦一怒平六国 一统江山秦始皇

三九纷纷降雪霜 斩蛇起义汉刘邦

霸王力举千斤鼎 弃职归山张子房

四九滴水冻成冰 青梅煮酒论英雄

孙权独占江南地 鼎足三分属晋公

五九迎春地气通 红拂私奔出深宫

英雄奇遇张忠俭 李渊出现太原城

六九春分天渐长 咬金聚会在瓦岗

茂公又把江山定 秦琼敬德保唐王

七九南来雁北飞 探母回令是彦辉

夤夜母子得相会 相会不该转回归

八九河开k绿v水流 洪武永乐南北游

伯温辞朝归山去 崇祯无福天下丢

九九八十一日r完 闯王造反到顺天

三桂领兵南下去 我国大清坐金銮

夏至九九歌

一九至二九扇子不离手,

三九二十七冰水甜如蜜,

四九三十六衣衫汗湿透,

五九四十五秋风树梢舞,

六九五十四乘凉莫延时,

七九六十三睡觉盖被单,

八九七十二小心着凉气,

九九八十一家家找棉衣。


二月二的民间谚语

到了农历二月初二的时候就是龙抬头节,这时候天上龙抬头,地上正是春回大地,万物复苏,所以龙抬头也叫作春龙节。这个节日源于民间的习俗,现在还流传着一些二月二的民间谚语,向我们诉说着二月二的民俗文化,下面我们就来看看这些二月二龙抬头的俗语。

二月二的民间谚语 二月二龙抬头的俗语

二月二,龙抬头,龙不抬头我抬头。

二月二,龙抬头,大家小户使耕牛。

二月二,龙抬头,春雨下得遍地流。

二月二,照房梁,蝎子蜈蚣无处藏。

二月二,敲瓢叉,十个老鼠九个瞎;二月二,敲酒盅,十窝老鼠九窝空。

二月二,吃豆豆,人不害病地丰收。

二月二,接宝贝儿,接不来,掉眼泪儿。

二月二,龙抬头,蝎子、蜈蚣都露头。

二月二,龙抬头,大仓满,小仓流。

二月二,龙抬头,家家接女诉冤仇。

二月二,龙抬头,大人孩子要剃头。

二月二,拍簸箕,虱子跳蚤不敢上炕。

二月二,围墙根,蝎子蚰蜒不上身。

淋、淋、淋墙根儿,蝎子灿蜒不翻身。

二月二,煎年糕,细些火,慢点烧,别把老公公的胡须烧着了。

二月二日打炕沿,蝎子纳蜒不见面,二月二日打炕头,蝎子灿蜒全不留。

二月二,敲门枕,金子银子往家滚。二月二,敲门框,金子银子往家扛。

二月二敲梁头,金子银子往家流;二月二敲炕沿,蝎子蚰蜒都不见;二月二敲锅底,烧干柴吃陈米。

二月二,龙抬头,天子耕地臣赶牛;正宫娘娘来送饭,当朝大臣把种丢。春耕夏耘率天下,五谷丰登太平秋。

有关二月二的对联

春风二月接祥瑞;

化雨一龙送裕如。

牛拼沃野勤俯首;

龙洒甘霖勇抬头。

《自怡轩楹联剩话》卷四载,二月二日,土地神圣诞,民间习俗以此日约子弟班登台演戏,称作春祈。江苏丹徒名儒李承衔拄杖前往观看,应邀为戏台撰对联云:

青枝绿叶,向日方荣,趁二月春光,把酒纵观前代事;白臾黄童,闻风毕至,愿四郊秋赛,吹箫再谱太平歌。

朱应《楹联新话》卷五载,清代称任职提督者为军门。韩殿甲即官军门,其四个弟弟分别官总兵、副将、县令、州牧。二月二日为其母王太夫人五十寿辰,杜文澜撰贺联云:

膝前种五树桂,天上拜五花封,正仲春鳦降鹒鸣,共祝五旬寿母;报国提一旅师,传家罗一床笏,看诸子文通武达,同披一品仙衣。

“鳦降”,语出《诗经商颂玄鸟》。后用以比喻王者之降生。“鹒鸣”,即黄鹏鸟鸣。

何栻,字廉防,号悔徐,江苏江阴人。清道光进士,官至吉安知府,为曾国藩的门生,去职后在扬州建壶园别墅。

其于同治十一年二月初二(1872.3.10)先恩师曾国藩两日去世。薛时雨撰挽联云:

诗酒中人,翰墨中人,江山风月中人,薄宦岂能羁频年摆脱凡尘,逸兴紊情,跨鹤占扬州胜境;

循吏一传,丈苑一传,游侠货殖一传,通材无不可平昔服屠师训,感恩知己,骑鲸为上相先驱。

冯至是杜甫研究专家、外国文学研究家,于1993年2月22日(二月初二,18日雨水)病逝,享年88岁。卞之琳撰挽联云:

春也要分,秋也要分,像今岁还刚过了几天雨水;东能融合,西能融合,想四季都有通人翘首风旗。

龙抬头的介绍

农历二月初二是我国传统节日“春龙节”,亦称“龙头节”、“青龙节”。民间谚语有“二月二,龙抬头”的说法。据说经过冬眠的龙,到了这一天就被春雷唤醒,抬头而起,开始行云布雨,因此,这天就叫春龙节。

每当春龙节来到,我国北方大部分地区在这天早晨家家户户打着灯笼到井边或河边挑水,回到家里便点灯、烧香、上供。旧时民间把这种仪式叫作“引田龙”。这天,人们还要吃面条、炸油糕,爆玉米花,比作为“挑龙头”、“吃龙胆”、“金豆开花,龙王升天,兴云布雨,五谷丰登”,以示吉庆。

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以龙为图腾,把龙视为带神秘色彩的吉祥物。二月二是龙抬头的日子,就自然而然地成为民间的一个重要节日,各种习俗也多与龙有关。

相传,二月二这天,各家用面粉做糖糕,用油煎炸,或者把面粉掺水和稀,摊为煎饼,称之为“熏虫”。在北方地区,这一天闺中停止针线,恐伤龙目,有的地方还要到河边焚香祭龙神。而且人们还有吃爆苞谷花或炒黄豆之类食品的习俗。所以,有民谣唱道:“二月二,吃豆豆,人不害病地丰收。”

二月二是与农业生产有密切关系的一个节日。人们关心“龙抬头”,用各种方式纪念它,根本原因在于二月正是农作物播种的季节。“二月二,龙抬头,大仓满,小仓流。”这首民谣就寄托了人们祈求获得好丰收的美好愿望。百姓通过耍龙灯、吃龙食、祭龙神、避龙忌等一系列风俗活动,祈求龙神赐福,保佑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反映了劳动人民借庆祝“二月二”来开始春耕春种的勤劳本色。想了解更多龙抬头的节日信息,请点击》》》》二月二龙抬头


关于腊八节俗语

腊八节是我们传承了上千年的节日了,在这么长的时间里,关于腊八节俗语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终结出来的,今天我们就来看关于腊八节的谚语都有哪些,还有腊八节的顺口溜,腊八节的对联我们都一并送上,帮助你了解更清晰的腊八节。

关于腊八节俗语 关于腊八节的谚语

1、腊八腊八,冻掉下巴。

2、冬天麦盖三层被,来年枕着馒头睡。

3、腊八.腊八,有的,腊八,没有的,哈撒。

4、腊八,祭灶,新年快到,闺女要花,小子要炮,老妈子吃着桂花糕,老头子戴着新毡帽。

5、吃过腊八饭就把年来办!

6、“腊七腊八,冻死寒鸦”

7、荤年素腊八。

8、来年成不成先看腊八冰

9、腊八冰,吃不坏人。

10、腊月,年终月。腊八,忙碌节。

11、喝豆粥,祛病魔。祭灶神,求平安。吃碎冰,防肚疼。糖瓜粘,扫房日。

12、过了腊八就是年。

腊八节顺口溜

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粥,喝几天,沥沥拉拉二十三。二十三,糖花粘;二十四,扫房日;二十五,炸豆腐;二十六,炖羊肉;二十七,宰公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三十儿晚上,闹一宿;大年初一,扭一扭!

腊八节的对联

戊社酬神喧腊鼓;

丁农分肉试鹰刀。

祭虎迎猫循旧例;

瘦羊伏腊纵新谈。

天开地辟,先盘古十日而生;

东奔西逃,享民国七年之福。

愿岁岁今朝,以腊八良辰,陈千秋稚戏;

祝婆婆老福,从古稀七十,到上寿百年。

教养全赖卿贤,五个月病榻呻吟,最可怜娇儿爱婿,死别生离,几辈伤心失慈母;

晚近方知我老,四十载春光顿歇,那忍看稚孙弱媳,承欢强笑,举家和泪过新年。

腊八节的传说

释迦牟尼原本是古印度北部迦毗罗卫国(今尼泊尔境内)净饭王之子乔达摩悉达多,他痛感人世生老病死的痛苦,毅然舍弃王族高贵生话,游遍名山大川,寻求人生的真谛。有一天,他走到人烟稀少,十分荒凉的比哈尔邦的尼连河附近,因长途跋涉,又累又饿昏倒在路旁。这时,恰巧有个善良的牧羊姑娘路过,便把随身携带的杂粮加上一些野果,用清泉水煮熬成粥喂给他吃,他吃了粥醒来以后,精神振奋,于是端坐在菩提树下冥思,终于在十二月初八那天悟道成佛,后来佛徒们把这一天称为佛教的“成道节”。为纪念此事,每逢十二月初八,各佛院除了诵经拜佛之外,还效法牧女的做法,取香果及果实等煮粥供于佛像前并分食,并把这种给佛祖力量的粥,称为“佛粥”,就是现在俗称的“腊八粥”。南宋诗人陆游在《十二月八日步至西村》一诗中就写到:“今朝佛粥交相馈,更觉江村节物新。”

有的寺院于腊月初八以前由僧人手持钵盂,沿街化缘,将收集来的米、栗、枣、果仁等材料煮成腊八粥散发给穷人,传说吃了以后可以得到佛祖的保佑。想了解更多腊八节信息请点》》》腊八节的来历和习俗


冬至吃饺子的俗语

年年的12月22日或者是23日就到了冬至节气,冬至对于我们来说不仅仅是一个时令,也是一个传统的节日,在冬至到来的时候我们会吃饺子庆祝。也因此流传了很多冬至吃饺子的俗语,今天我们的主题就是关于冬至吃饺子的谚语,今天我们就从这些民俗开始了解冬至节气吧!

冬至吃饺子的俗语 关于冬至吃饺子的谚语

1、冬至到,吃水饺

解释:到了冬至这一天,为了纪念张仲景的“娇耳”,吃水饺成为一种习惯。

2、十月一,冬至到,家家户户吃水饺

解释:公历十月一日是冬至节气到了的时间,这一天每家每户都会包饺子过来吃。

3、冬至不端饺子碗,冻掉耳朵没人管

解释:东汉的张仲景辞官回家后,发现白河两岸的亲民因寒冷坏了耳朵。他命徒弟取锅熬至一些羊肉、辣椒和驱寒的药材,然后将这些东西煮熟后捞出剁碎,用面包成如同耳朵一样的“娇耳”,让大家喝汤吃面,这样身上暖和,冻过的地方也渐渐痊愈。

人们感谢张仲景的善良,学着他的样子做成了“娇耳”来治病,慢慢的谐音成了“饺子”,然后就流传出“冬至不端饺子碗,冻掉耳朵没人管”这样的谚语。

4、冬至饺子夏至面

解释:在北方大部分地区冬至这天都会吃一顿饺子,喻义团团圆圆。而夏至的时候则要选择吃一顿面条,预示着风调雨顺。

5、吃了饺子汤,胜似开药方

解释:相传战国初年,秦城神医扁鹊妙手回春,百治百愈。有一年冬天,正逢百年未遇严寒,许多人发生。

关于冬至的谚语

阴过冬至晴过年。(浙)

冬至阴天,来年春旱。(鲁)

晴冬至,年必雨。(鄂)

冬至晴,春节阴。(辽)

冬至晴,明年阴雨多。(桂)

冬至晴一天,春节雨雪连。(皖)

冬至晴,正月雨;冬至雨,正月晴。(浙)

冬至晴,新年雨,中秋有雨冬至晴。(黑)

冬至晴,新年雨;冬至雨,新年晴。(鲁、湘)

冬至冷,春节暖;冬至暖,春节冷。(湘、粤)

冬至不冷,夏至不热。(湘)

冬至暖,冷到三月中;冬至冷,明春暖得早。(桂)

冬至暖,烤火到小满。(桂)

根据冬至的风、霜、雨、雪预示未来天气的谚语

冬至西北风,来年干一春。(晋)

冬至强北风,注意防霜冻。(湘、桂、云)

冬至无雪刮大风,来年六月雨水多。(藏)

冬至没打霜,夏至干长江。(湘)

冬至打霜来年旱(湘)。

冬至有霜,腊雪有望。(浙)

冬至有霜年有雪。(苏、鄂、川)

冬至无雨一冬晴。(皖、鲁、川)

冬至无雨,来年夏至旱。(桂)

冬至无雨过年雨,冬至下雨过年晴。(赣)

冬至毛毛雨,夏至涨大水。(湘)

冬至雨,小寒见霜冻。(湘、桂)

一年雨水看冬至。(浙)

冬至有雨雨水多,冬至无雨雨水少。(粤)

冬至落雨星不明,大雪纷纷步难行。(苏)

冬至有雪来年旱,冬至有风冷半冬。(晋、鲁)

冬至有雪,九九有雪。(陕)

冬至下场雪,夏至水满江。(湘)


立春的谚语俗语歇后语大全

立春是春天的开始,而春天是万物复苏的时节,这样一个时节里,当然也是耕种的最佳时节。那么,关于立春时节的气候和农事,人们总结了哪些经验呢?都有哪些说法?下面我们一起来欣赏与立春相关的谚语和歇后语,为您汇总立春的谚语俗语歇后语大全。

立春的谚语俗语歇后语大全 与立春相关的谚语和歇后语

立春谚语:

立春一年端,种地早盘算。

一人心里没有计,三人肚里唱本戏。

一年之计在于春,一生之计在于勤。

人勤地不懒,人懒地起碱。

人勤地不懒,秋后粮仓满。

读书不离案头,种田不离田头。

春争日,夏争时,一年大事不宜迟。

船到不等客,季节不饶人。

人误地一天,地误人一年。

增产措施千万条,不误农时最重要。

立春雨水到,早起晚睡觉。

要想庄稼好,一年四季早。

一场春风对一场秋雨。

行下春风望夏雨。

春寒夏闷多雨,秋冷冬干多风。

春寒雨飕飕,夏寒雨断流。

春寒有雨夏寒晴。

八月十五云遮月,正月十五雪打灯。

正月十五雪打灯,清明时节雨纷纷。

立春热过劲,转冷雪纷纷。

庄稼地里不打粮,万家买卖倒了行。

立春一日,百草回芽。

吃了立春饭,一天暖一天。

立春雪水化一丈,打得麦子无处放。

腊月立春春水早,正月立春春水迟。

立春晴一日,耕田不费力。

水淋春牛头,农夫百日忧。

立春热过劲,转冷雪纷纷。

打春下大雪,百日还大雨。

春打六九头,七九、八九就使牛。

立春东风回暖早、立春西风回暖迟。

春脖长,回春晚,一般少有倒春寒。

水淋春牛头,农夫百日忧。

立春不晴,还要冷一月零。

歇后语:

春天的石榴花——心红

春天的竹笋—— 节节向上

春天河边——富有诗(湿)意

春天 的大雁——一头朝北。

春天的毛毛雨——贵如油

春天的萝卜——心虚

春天的柳树枝——落地生根

春天的蜜蜂——闲不住

春天的树尖——一天变个样

春天的果园——有道理(桃李

春蚕到死——怀着私(丝)

春草闹堂——急中生智

春茶尖儿——又鲜又嫩

春分得雨——正逢时

春夏秋冬——年年有

想了解更多立春相关知识,请关注》》》》》立春节气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