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的少数民族主要是有黎族和苗族,这两个民族有一非常重要的少数民族传统节日三月三。每年三月三海南黎苗族都会举办盛大节庆活动来庆祝这个节日,有机会你可以去参与其中。那么,海南黎族苗族三月三的来历,你知道多少呢?海南黎族苗族三月三有啥传说呢?下面和一起去看看吧。
海南黎族苗族三月三的来历
“三月三”是黎族苗族人民的传统节日,也称“爱情节”。这是黎族苗族人民悼念祖先、庆贺新生、赞美生活和歌颂英雄、歌颂爱情的传统佳节。因在农历三月三日欢庆,故称“三月三”。
关于黎族“三月三”的来历,据说远古时代,人类遭受大洪灾,一对男女躲进葫芦瓜里,随洪水漂流到寥无人烟的海南岛。为了繁衍人类,在三月三日那一天,俩人对歌表衷情结成夫妻,繁衍了黎族的后代。黎族后人每逢三月三日都以各种方式纪念始祖的美满婚姻和繁衍黎族的功绩。
“三月三”也是苗族人民纪念先祖的传统节日。据苗族古歌中传说,在远古时候,有五位苗族祖先(姓邓、盘、李、赵、蒋)远渡重洋来到海南岛。他们在过海途中约定:到岸后,各走一方,各自为生,但每年的农历三月初三要相逢一次。后来,遵照祖先的嘱咐,每年三月三,苗族人民都要团聚在一起,以纪念自己的祖先。
每年的“三月三”,正当山花烂漫、红棉争艳、槟榔飘香的时候,黎族男女便会穿上盛装,带着山兰米酒、竹筒饭和粽子,从四面八方来到集会点祭祀始祖。当夜幕降临,山风送爽时,上年纪者聚饮叙旧,而青年男女们就成群结队相会对歌,表达爱情。天将破晓时,才依依惜别,相约明年“三月三”再相会。这一天,苗族人民也家家杀鸡抓鱼、蒸三色饭,祭祀先祖。
1984年,经广东省人民代表大会和省人民政府批准,海南黎族苗族自治州人民政府把“三月三”定为节庆日。自治州撤销后,琼中、保亭等原自治州管辖的市县仍保留着这个传统节日。
海南黎族苗族三月三有啥传说
传说一
相传有一年三月初三,几个小伙子追逐几位美丽的姑娘,想看到姑娘们的容貌,以便挑选自己意中人。姑娘们害羞便跑回娘母洞中。小伙子赶到洞口,一声巨响,一块大石落下,隔开了姑娘和小伙子。小伙子在洞外高声呼喊,苦苦等待,直到红日西沉,才灰心丧气地离开。小伙子走后,姑娘们都不安起来,她们走出娘母洞,寻找不着小伙子,正着急,忽然小伙子一个个从草丛中跳出来,姑娘们个个羞怯地低下了头。小伙子们为了表示真挚的情谊,采来“布任”枝送给自己的心上人。姑娘们又激动、又害羞,用“布任”枝悄悄遮住半边脸,幸福依偎在情人怀里。从此,人们把三月三这一天定为青年男女谈情说爱、定婚的日子。
传说二
相传远古时候,洪水淹没了人间,只剩下天妃和观音兄妹两人,他们抱着葫芦瓜在洪水中漂泊,漂流到海南岛昌化江畔的燕窝岭,被一棵榕树卡住了,洪水退后,只剩下两人孤伶伶地生活,兄妹俩决定分头去寻找亲人,临走前,两人约好每年三月三回到燕窝岭相会。兄妹两人走遍了天涯海角,都不见人迹,眼见两人快要衰老,人类就要绝迹了,妹妹暗地里拿定主意,在自己的脸上刺花纹,使哥哥认不出自己,于是,在一年的三月三日,他们就在燕窝岭下结为夫妻,他们在燕窝岭上纺纱织布,生儿育女,开荒种田,挖塘养鱼,为黎族人民繁衍了后代。许多年过去后,天妃和观音沉睡在山洞里,化成一对石头。黎族后代为了纪念这两兄妹传宗接代的劳绩,把石洞取名为娘母洞。每年三月三日,黎族男女老少都要带着糯米、糕饼、粽子和山兰米酒,从四面八方赶来娘母洞前纪念祖先,以对歌和舞蹈祈求本民族繁衍幸福。后来,每逢三月三日,黎家男女老少,携粮带糖,从四面八方赶到娘母洞前,对歌、跳舞、射箭以纪念。每年这一天,村村寨寨的男女老幼都挟带着糯米酒、粽子、竹筒饭,从四面八方赶到这里聚集。白天,小伙子到溪里抓鱼,姑娘在旁边烤鱼并将烤鱼和粽子一起放在洞口祭拜;晚上,在熊熊的篝火旁,小伙子载歌载舞,姑娘则不动声色看着听着,如果不中意就以山歌做答;如果喜欢上那个小伙子,便从夜幕中悄悄走出来,到溪边深情地吹鼻箫,小伙子闻到悠悠箫声,情切切,意浓浓,来到姑娘身边,同他一起吹鼻箫唱情歌,直到黎明。正如他们所唱的情歌那样,“五指山上藤咬藤,藤咬藤来根连根,哥爱妹来藤咬藤,妹爱哥来根连根。”
黎族三月三是什么节日?在广西,壮族人们的“三月三”叫做歌圩节,也是他们比较古老的情人节。但是歌圩节一般只是壮族地区的叫法。对于不同的民族,三月三的叫法也不尽相同。那么,海南地区三月三又叫什么?每年的三月三是黎族的什么日子?一起来了解。
黎族三月三是什么节日 三月三是黎族的什么日子
黎族三月三节(农历三月初三)是海南省黎族人民最盛大的民间传统节日,也是黎族青年的美好日子,又称爱情节、谈爱日,黎语称“孚念孚”,每年农历三月初三举行,是海南黎族人民悼念勤劳勇敢的祖先表达对爱情幸福向往之情的传统节日。
对于黎族的三月三节的来历有两种说法:
第一种说法称,相传很久以前,聚居在昌化江畔的黎族遭受了一次特大洪灾,人畜死亡,只剩下一对叫天妃和南音的兄妹。兄妹二人长大成人以后,决定分头寻找伴侣,相约每年三月三再回到燕窝岭下相会。以后每年三月三,南音和天妃娘子跟子孙们便回到这里迎接春天。为纪念他们,黎家称石洞为娘母洞,三月三也就自然成了黎家的盛大节日。
第二种说法称,相传在很久以前,石洞有一只作恶多端的乌鸦精,使黎民百姓不得安居乐业。一天乌鸦精抓到了美丽的黎族少女俄娘,这年三月三俄娘的心上人阿贵带尖刀弓箭上山救俄娘,被乌鸦精害死。俄娘闻讯悲痛万分,终于趁乌鸦精熟睡之机杀死了它,为阿贵报了仇,为黎族百姓除了大害。俄娘终生未嫁,每年农历三月三这一天她都会到俄贤洞唱她和阿贵恋爱时的情歌。后来,黎族人民为了纪念她,把这山洞取名为俄娘洞(昌江)。
2006年5月20日,黎族三月三节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黎族三月三习俗
节日这天,黎族村寨的男女老少带着粽子和糕点,从四面八方来到五指山一带。白天,小伙子们打鱼,姑娘们煮饭烤鱼,然后将祭品放到有天妃和南音化石的岩洞口,祭拜祖先。同时,青年男子背枪荷箭到深山密林去找猎物,把猎物献给心爱的姑娘。
当夜晚来临,山坡上、河岸边,青年男女燃起熊熊篝火,姑娘们身着艳丽的七彩衣裙,手戴各式镯头,小伙子腰扎红巾、手执花伞,开始欢庆活动,在节奏明快的乐曲声中,跳起了古老独特的竹竿舞、银铃双刀舞、槟榔舞、打柴舞、打猎舞等富有民族特色的传统舞蹈。
歌声此起彼伏,通宵达旦,男女青年各坐一边,互相倾诉爱慕之情,如果双方感情融洽,就相互赠送信物。姑娘们将亲手编织的七彩腰带系在小伙子腰间,小伙子则把耳铃穿在姑娘的耳朵上,或把鹿骨做的发钗插在阿妹的发髻上,相约来年的三月三再相会。
在这一天,黎族人民对歌、摔跤、拔河、射击、荡秋千,尽情地欢庆着,用歌声用舞蹈表达对生活的赞美,对劳动的热爱,对爱情的执著追求,整个节日,气氛欢快热烈,令人陶醉。
黎族三月三有着非常广泛的群众基础。随着时代的变迁,庆祝内容也日益多样,但对歌、民间体育竞技、民族歌舞、婚俗表演仍是最基本的内容。
黎族三月三一大民族特色——竹竿舞
竹竿舞的动作是以人们的肌肉活动特有的运动形式产生负荷,刺激内脏器官,改善人体心血管循环系统和呼吸系统机能状态,增强人体肌肉力量和关节灵活性,提高了人体的工作能力。它是一种肢体语言,是人们交流思想,抒发情感最好的表达方式之一。竹竿舞需要音乐伴奏,能促进人们对音乐节奏的理解和谐运动,增强韵律感。
在黎族地区,竹竿舞又叫“跳柴”。
“跳柴”原是黎族一种古老的祭祀方式。数百年前,当黎家人经过辛勤耕作,换得新谷归仓时,村里男女老少就会穿上节日盛装,家家户户炊制新米饭、酿造糯米酒,宰杀禽畜,祭祀祖宗和神灵。酒酣饭饱后,众人就会来到山坡上,点燃篝火,跳起竹竿舞。竹声叮咚,庆祝稻谷丰登,祝愿来年有更好的收成。“跳柴”每年从开春之日起,直至元宵,几乎夜夜篝火通明,欢跳不息,热烈气氛充溢着山坡村寨。
随着时代的变迁,“跳柴”习俗在黎族中逐渐流传演变。如今,它的祭祀色彩逐渐消失,已成为一种带有民族文化色彩的体育健身活动。过去那种只限“女打男跳”的习惯,如今也换成“男女混合打跳”。跳竹竿已经成为“三月三”黎寨山恋节中一项健康的活动内容。青年男女凭借跳竹竿活动,寻找“搭档”,增进情谊。小小竹竿为青年男女架设起了“鹊桥”。
竹竿舞是多个少数民族的传统舞蹈,黎族、壮族还有傣族都有竹竿舞的影子,今天我们只要介绍海南黎族的竹竿舞。海南黎族竹竿舞又称“跳柴”,是海南黎族人民庆祝三月三重要的舞蹈表演形式。黎族的竹竿舞最初是源于祭祀的舞蹈,后发展为人们庆佳节的方式。下面送上黎族庆祝三月三竹竿舞表演图让大家一睹为快,除此之外还有黎族竹竿舞的简介,下面有请海南黎族三月三竹竿舞图片登场。
海南黎族三月三竹竿舞图片 黎族庆祝三月三竹竿舞表演图
黎族竹竿舞图
黎族竹竿舞图
黎族竹竿舞图
黎族竹竿舞图
黎族竹竿舞图
黎族竹竿舞图
黎族竹竿舞图
黎族竹竿舞图
黎族竹竿舞图
黎族竹竿舞图
黎族竹竿舞
竹竿舞亦称打柴舞,打竹舞。是黎族民间舞蹈形式之一,流行于海南岛黎族地区。一般在芋念芋(黎族传统节日)、沃日(即做佛)、劳动间歇或农闲的晚上举行。
当黎家人经过辛勤耕作,换得新谷归仓时,村里男女老少就会穿上节日盛装,家家户户炊制新米饭、酿造糯米酒,宰杀禽畜,祭祀祖宗和神灵。酒酣饭饱后,众人就会来到山坡上,点燃篝火,跳起竹竿舞。
舞前,人们在庭院里,或在晒谷场,或在平坦的坡地上,放置两根4米长的大竹竿作垫架,间隔为2米半左右,其上横放4或5对3米半长的竹竿(或杆子)作跳杠。舞时,垫架两边各蹲4或5人,各自双手握住竹竿(或杆子)的末端,有节奏地在垫架上张合击打,敲打垫架和在头顶上张开合击。使之发出响亮悦耳之声。
舞者(单人或双人等)趁各对竹竿(或杆子)敲打垫架或张开之瞬间,两脚不断替换,敏捷地上跳下踏,前冲后跃,左转右躲,下蹲,在避过双竿(或双杆)张合击打的各种险关,跳出各种优美动作。
当一对舞者机警灵巧地跳过各种险关时,拍击竹竿(或杆子)者齐呼嘿!呵嘿!如果舞者跳不过各种险关,被竹竿(或杆子)挟住脚或颈部时,就会引起众人哄堂大笑。张合击打和敲打垫架时,一般分为5轮,由慢而快,由低而高进行。
竹声叮咚,庆祝稻谷丰登,祝愿来年有更好的收成。“跳柴”每年从开春之日起,直至元宵,几乎夜夜篝火通明,欢跳不息,热烈气氛充溢着山坡村寨。
随着时代的变迁,“跳柴”习俗在黎族中逐渐流传演变。如今,它的祭祀色彩逐渐消失,已成为一种带有民族文化色彩的体育健身活动。过去那种只限“女打男跳”的习惯,如今也换成“男女混合打跳”。现在,跳竹竿已经成为“三月三”黎寨山恋节中一项健康的活动内容。青年男女凭借跳竹竿活动,寻找“搭档”,增进情谊。小小竹竿为青年男女架设起了“鹊桥”。想了解更多关于三月三的相关信息请点击》》》三月三的来历
三月三虽是多个民族的节日,但每个民族过三月三都有不一样的形式,其来历传说也各有不同。壮族三月三主要是聚集青年男女街头欢歌、汇聚江边饮宴,也叫做歌圩节。黎族三月三主要是祭祀祖先、庆祝新生和歌颂爱情,也叫做爱清节。以下是对黎族三月三的来历和传说介绍,快点来看。
黎族三月三的来历
“三月三”是黎族苗族人民的传统节日,也称“爱情节”。这是黎族苗族人民悼念祖先、庆贺新生、赞美生活和歌颂英雄、歌颂爱情的传统佳节。因在农历三月三日欢庆,故称“三月三”。
关于黎族“三月三”的来历,据说远古时代,人类遭受大洪灾,一对男女躲进葫芦瓜里,随洪水漂流到寥无人烟的海南岛。为了繁衍人类,在三月三日那一天,俩人对歌表衷情结成夫妻,繁衍了黎族的后代。黎族后人每逢三月三日都以各种方式纪念始祖的美满婚姻和繁衍黎族的功绩。
“三月三”也是苗族人民纪念先祖的传统节日。据苗族古歌中传说,在远古时候,有五位苗族祖先(姓邓、盘、李、赵、蒋)远渡重洋来到海南岛。他们在过海途中约定:到岸后,各走一方,各自为生,但每年的农历三月初三要相逢一次。后来,遵照祖先的嘱咐,每年三月三,苗族人民都要团聚在一起,以纪念自己的祖先。
每年的“三月三”,正当山花烂漫、红棉争艳、槟榔飘香的时候,黎族男女便会穿上盛装,带着山兰米酒、竹筒饭和粽子,从四面八方来到集会点祭祀始祖。当夜幕降临,山风送爽时,上年纪者聚饮叙旧,而青年男女们就成群结队相会对歌,表达爱情。天将破晓时,才依依惜别,相约明年“三月三”再相会。这一天,苗族人民也家家杀鸡抓鱼、蒸三色饭,祭祀先祖。
1984年,经广东省人民代表大会和省人民政府批准,海南黎族苗族自治州人民政府把“三月三”定为节庆日。自治州撤销后,琼中、保亭等原自治州管辖的市县仍保留着这个传统节日。
黎族三月三的传说
传说一
传说远古时代,聚居于昌化江畔的黎族百姓遭受了一次大洪灾。只有一对恋人坐在大葫芦瓢里幸免于难,被漂流到燕窝岭边。三月初三,洪水退去,俩人结为夫妻。男耕女织,生儿育女,相濡以沫,辛勤劳作,又渐渐使黎族繁衍发展起来。后人奉他们为祖先,每逢三月三便隆重纪念。
节日里男女老少身着盛装,带着糕点、粽子,小伙子们捕鱼,姑娘们做饭烤鱼,然后把祭品供于有天妃和观音化石的岩洞口。拜祭毕,青年们来到活动会场,进行射箭、爬竿、摔跤、拔河、荡秋千等。夜幕降临,岸边燃起堆堆篝火,小伙子撑开花伞,姑娘们的银饰及贝壳饰物在火光下闪闪烁烁。
情歌婉转,舞蹈渐起,由平缓抒情而进入欢乐奔放。有时一对对情人悄悄离开篝火旁,小伙子把耳铃挂在姑娘耳朵上,把鹿骨做的发钗插在姑娘的发髻上,姑娘把自己亲手精心编织的七彩腰带系于情郎腰间,双方信誓旦旦,相约明年三月三不见不散。因三月三从其来历和主要活动内容来说,都与婚恋有关,故而也称为爱情节。
传说二
传说很久以前,七指岭地区遇到罕见的大旱,人们度日如年。一天清早,一个名叫亚银的年青人告诉大家,说他梦见一只百灵鸟,要想摆脱这场灾难,必须爬上五指山的顶峰,吹起鼻箫诱捕它,亚银自告奋勇地登上五指山山顶峰,他在山顶上吹起他心爱的鼻箫。一直吹了三天三夜,一只百灵鸟才从幽谷中飞来,亚银赶忙追捕,他追过一座山岗,最后亚银定神一看,百灵鸟变成了一位非常漂亮的黎族姑娘。姑娘答应跟亚银到人间解救灾难。旱灾解除后,未想到却触怒了峒主。他派家丁把百灵姑娘捉去,这时亚银赶来,他俩躲进一个山洞里,峒主命令家丁用火烧山,当烧到山洞时忽然乌云滚滚,雷声大作,石裂山崩,把万恶的峒主和他的家丁全压死。亚银和百灵姑娘变成一对鸟儿,飞上天空,乡亲们闻讯赶来,目送他们,激动地跳起舞唱起歌,祝他们美满幸福。这一天正是农历三月初三,从此这一天便成了黎家的一个传统节日。
传说三
相传在很久以前,石洞有一只作恶多端的乌鸦精,使黎民百姓不得安居乐业。一天乌鸦精抓到了美丽的黎族少女俄娘,这年三月三,俄娘的心上人阿贵带尖刀弓箭上山救俄娘,被乌鸦精害死。俄娘闻讯悲痛万分,终于趁乌鸦精熟睡之机杀死了它,为阿贵报了仇,为黎族百姓除了大害。
俄娘终生未嫁,每年农历三月三这一天她都会到俄贤洞唱她和阿贵恋爱时的情歌。后来,黎族人民为了纪念她,把这山洞取名为俄娘洞(昌江)。每年三月三这一天,附近的未婚黎族青年男女都会在俄贤岭集会,唱着情歌寻找自己的意中人。此项活动逐年扩大并传播至海南各个黎胞居住区,在海南黎胞中形成盛大的传统节日。
还有一种说法,据说三月三是为了纪念黎族的远古祖先“黎母”诞生、庆祝黎族人民幸福吉祥、繁衍昌盛而举行的节日。
海南是黎族最主要的居住地,也孕育出独特的黎族风情,在这里三月三是黎族最盛大的传统节日,每年的三月三黎族都要举行隆重的庆祝活动,黎族青年男女也会欢聚一堂相互庆祝。今天我们就来看看关于海南黎族三月三介绍,还有关于海南黎族三月三的传说。
关于海南黎族三月三介绍 海南黎族三月三的传说
海南黎族三月三节,是海南黎族人民悼念勤劳勇敢的祖先、表达对爱情幸福向往之情的传统节日。黎族三月三有着非常广泛的群众基础。随着时代的变迁,庆祝内容也日益多样,但对歌、民间体育竞技、民族歌舞、婚俗表演仍是最基本的内容。三月三节是黎族千百年流传下来的文化资源,是黎族文化最具体最典型的表现。
1984年,根据黎族人民的意愿和要求,广东省人大和广东省人民政府决定三月三确定为黎族的传统节日。
第一种说法称,相传很久以前,聚居在昌化江畔的黎族遭受了一次特大洪灾,人畜死亡,只剩下一对叫天妃和南音的兄妹。兄妹二人长大成人以后,决定分头寻找伴侣,相约每年三月三再回到燕窝岭下相会。但是过去多年,他们依然没有找到其他人,妹妹就在脸上纹面,让哥哥认不出她,才结成夫妻,让黎族得以繁衍。为纪念他们,黎家称石洞为娘母洞,三月三也就自然成了黎家的盛大节日。
黎族子孙后代为了纪念先祖传宗接代的功绩,模仿他们生前在“三月三”相会、结婚、观花赏景的习惯,把他们当祖先,在每年的“三月三”祭拜,后来相沿成俗。庆祝活动庄严而热闹,由原先单一的祭拜祖先活动逐步发展成为男女青年自由恋爱和群众性的欢乐盛会。在现代,庆祝活动除了传统项目外,还加入现代歌舞、田径、棋类、球类比赛和物资交易、招商等活动。为了办好庆祝活动,节前半个月,各村各寨的男性青年相邀上山狩猎,把猎获物(如山猪、黄麖、飞鸟等)集中在奥雅家中腌制风干,待过节时配以香喷喷的山栏酒,宴请远方来的客人,一同食用。节日当天,各村各寨由老人主持祭拜仪式,纪念祖先。
海南黎族三月三节的传说
相传在很久以前,石洞有一只作恶多端的乌鸦精,使黎民百姓不得安居乐业。一天乌鸦精抓到了美丽的黎族少女俄娘,这年三月三俄娘的心上人阿贵带尖刀弓箭上山救俄娘,被乌鸦精害死。俄娘闻讯悲痛万分,终于趁乌鸦精熟睡之机杀死了它,为阿贵报了仇,为黎族百姓除了大害。俄娘终生未嫁,每年农历三月三这一天她都会到俄贤洞唱她和阿贵恋爱时的情歌。后来,黎族人民为了纪念她,把这山洞取名为俄娘洞(昌江)。
每年三月三这一天,附近的未婚黎族青年男女都会在俄贤岭集会,唱着情歌寻找自己的意中人。此项活动逐年扩大并传播至海南各个黎胞居住区,在海南黎胞中形成盛大的传统节日。宋代史籍中就有与“三月三”相关的记载。宋范成大《桂海虞衡志》云:“春则秋千会,邻峒男女装束来游,携手并肩,互歌互答,名曰作剧。”
黎族其他的传统节日
黎族稻公稻母祭日
海南省黎族祭祀节日。每年稻谷成熟时,由“亩头”(主持生产上的宗教仪式,由黎族里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社会组织——合亩中辈份最高、年事最长的男子担任。)到每块田地绑扎四棵稻谷,并在绑扎处放一个饭团,以供稻公稻母(即按亩提取的三斤到五斤的稻谷)。据说,稻公稻母吃饱,才能帮助族人平安,使谷物丰收。稻公稻母平日由亩头保管,放在谷仓底层,第二年收割后,才能将它酿酒分给众人。
黎族鬼节
海南省黎族民间节日,每年农历七月十四日举行。这天,黎族各家各户杀鸡买肉并用五色纸剪成纸衣祭祀祖先。晚上,每户人家由小孩们在家门前插香,以祭奠那些无人上供的孤魂。
黎族牛节
黎族的传统节日也是传统农业祭祀风俗,农历每年七月或十月间的牛日为牛过节。这一天要在“亩头”(主持生产上的宗教仪式,由黎族里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社会组织——合亩中辈份最高、年事最长的男子担任。)家中敲锣打鼓为牛招魂,“亩头”夫妇要用盆洗宝石(黎人视宝石是牛魂的象征和发展牛群的福气),“亩众”(即群众)在牛节要跳“总兵舞”,庆祝牛群的发展。黎族人对牛非常重视,因为牛是黎寨主要劳动力,又是婚嫁的重要聘礼和丧葬的祭品,建房、待客以杀牛表示敬重,牛还可以换取土地等资产,所以有为牛过节的习俗。
如何画好简笔画?画简笔画是门技能,想要学好它必须做到以下5点,“四多”:多看、多想、多画、多用。”要养成正确的观察图形和认识图形的方法。下面是带来的黎族少女的简笔画步骤图解教程,一起来分析一下可爱的黎族少女简笔画是怎么画成的吧。
黎族少女简笔画怎么画 黎族少女的简笔画步骤图解教程
1.先画头和帽子,再画衣服和手,一只手叉腰,
2.画裙子和脚,给裙子加上条纹,衣服上画些装饰品,
3.给头饰、衣服还有裙子部分涂上红色,鞋子也涂上红色,
4.裙子的条纹和衣服涂上黑色,衣袖的边和帽子的圆形装饰涂黄色,
5.其余的圆形装饰涂蓝色,皮肤涂肉色,嘴巴涂红色就好了。
以上是整理的“黎族少女简笔画怎么画 黎族少女的简笔画步骤图解教程”内容,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