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寒露节气在10月8日星期日,这时候天气已经转凉很多了,基本上除了我国的海南广东等地区,其他省份气温都会下降到22度以下,个别地区比如北疆都已经是白雪飘飞的时候了。那么这个即将的到来的寒露节气你只到寒露节气特点是什么吗?还有我们要注意的寒露节气气候特征都有哪些呢?请接着往下看咯!
寒露节气特点 寒露节气气候特征
寒露
“寒露”是我国24节气之一。寒露,气温更低,空气已结露水,渐有寒意。(我国古代把“露”作为天气转凉变冷的表征。仲秋“白露”节气”露凝而白”,至季秋“寒露”时已是“露气寒冷,将凝结”为霜了。)
寒露来到之后,气温明显下降了很多,路边的露水也随之增多了起来。寒露,单从表面意思看起来,就是露水增多且寒冷的意思,预示着到了这个时候气温会大幅度降低。这个时候我国北方已是深秋,白云红叶。南方也开始秋衣渐浓。
古代把露作为天气转凉变冷的表征。仲秋白露节气露凝而白,至季秋寒露时已是露气寒冷,将凝结为霜了。
这时,我国南方大部分地区各地气温继续下降。华南日平均气温多不到20℃,即使在长江沿岸地区,水银柱也很难升到30℃以上,而最低气温却可降至10℃以下。西北高原除了少数河谷低地以外,候(5天)平均气温普遍低于10℃,用气候学划分四季的标准衡量,已是冬季了。千里霜铺,万里雪飘,与华南秋色迥然不同。
寒露节气气候特征
寒露
气温降得快
气温降得快是寒露节气的一个特点。一场较强的冷空气带来的秋风、秋雨过后,温度下降8℃、10℃已较常见。不过,风雨天气大多维持时间不长(华西地区除外),受冷高压的控制,昼暖夜凉,白天往往秋高气爽。
平均气温分布差异大
10月份,我国平均气温分布的地域差别明显。在华南,平均温度大多数地区在22℃以上,海南更高,在25℃以上,还没有走出夏季;江淮、江南各地一般在15℃-20℃之间,东北南部、华北、黄淮在8-16℃之间,而此时西北的部分地区、东北中北部的平均温度已经到了8℃以下。青海省部分高原地区平均温度甚至在0℃以下了。
寒露三候
菊有黄华
我国古代将寒露分为三候:“一候鸿雁来宾;二候雀入大水为蛤;三候菊有黄华。”此节气中鸿雁排成一字或人字形的队列大举南迁;深秋天寒,雀鸟都不见了,古人看到海边突然出现很多蛤蜊,并且贝壳的条纹及颜色与雀鸟很相似,所以便以为是雀鸟变成的;第三候的“菊始黄华”是说在此时菊花已普遍开放。
从气候学上知,寒露以后,北方冷空气已有一定势力,我国大部分地区在冷高压控制之下,雨季结束。天气常是昼暖夜凉,晴空万里,一派深秋景象。在正常年份,此时10℃的等温线,已南移到秦岭淮河一线,长城以北则普遍降到0℃以下,首都北京大部分年份,此时可见初霜。除全年飞雪的青藏高原外,东北和新疆北部地区一般已经开始飘雪了。我国大陆上绝大部分地区雷暴已消失,只有云南、四川和贵州局部地区尚可听到雷声。华北10月份降水量一般只有9月降水量的一半或更少,西北地区则只有几毫米到20多毫米。干旱少雨往往给冬小麦的适时播种带来困难,成为旱地小麦争取高产的主要限制因子之一。
福建的地形和气候是什么样的?福建属于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夏季受夏季风影响比较强烈,气候炎热湿润,冬季受冬季风影响较弱,寒冷不显著。不过,东南沿海城市夏季会受到台风的影响,这是福建地形气候的一大特点。下面我们具体来了解福建地形气候特点是什么。
福建的地形和气候 福建地形气候特点是什么
地形:
福建地处中国东南部、东海之滨,陆域介于北纬23°33′至28°20′、东经115°50′至120°40′之间,东隔台湾海峡,与台湾省相望,东北与浙江省毗邻,西北横贯武夷山脉与江西省交界,西南与广东省相连,连接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与台湾隔海相望,是中国大陆重要的出海口,也是中国与世界交往的重要窗口和基地。全省陆域面积12.4万平方公里,海域面积13.6万平方公里。
福建境内峰岭耸峙,丘陵连绵,河谷、盆地穿插其间,山地、丘陵占全省总面积的80% 以上,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称。地势总体上西北高东南低,横断面略呈马鞍形。因受新华夏构造的控制,在西部和中部形成北(北)东向斜贯全省的闽西大山带和闽中大山带。两大山带之间为互不贯通的河谷、盆地,东部沿海为丘陵、台地和滨海平原。
陆地海岸线长达3752千米,以侵蚀海岸为主,堆积海岸为次,岸线十分曲折。潮间带滩涂面积约20万公顷,底质以泥、泥沙或沙泥为主。港湾众多,自北向南有沙埕港、三都澳、罗源湾、湄洲湾、厦门港和东山湾等6大深水港湾。岛屿星罗棋布,共有岛屿1500多个,平潭岛现为全省第一大岛,原有的厦门岛、东山岛等岛屿已筑有海堤与陆地相连而形成半岛。
气候:
福建靠近北回归线,受季风环流和地形的影响,形成暖热湿润的亚热带季风气候,热量丰富,全省70% 的区域≥10℃的积温在5000-7600℃之间,雨量充沛,光照充足,年平均气温17-21℃,平均降雨量1400-2000毫米,是中国雨量最丰富的省份之一,气候条件优越,适宜人类聚居以及多种作物生长。
气候区域差异较大,闽东南沿海地区属南亚热带气候,闽东北、闽北和闽西属中亚热带气候,各气候带内水热条件的垂直分异也较明显。
南亚热带季风:
无霜期:300天以上
最冷月:均温在10摄氏度以上
年积温6500-8000度,基本没有气候学上的冬天
中亚热带:
本地带由于水热条件良好.自然环境优越,自然资源丰富,是中国生态环境最好的地区之一。不过,本带内的人口十分稠密,随着人类各种经济活动的日益频繁,对自然界的开发、利用,即对自然的索取也愈来愈多。其结果是,一方面,破坏了原来较好的生态环境;另一方面,给人类自身也带来不利,甚至灾难。归纳起来,本带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一是洪水,二是水土流失引起的土壤侵蚀、石漠化和滑坡泥石流。
福建台风多吗?
台风大多会出现在台湾海峡地区,但它经过台湾来到大陆是受其影响浙江南部,福建,广东北部会受到蛮大的影响。
福建台风大部分都集中在夏秋季节(5月到10月)。
台风的发生需要巨大的能量,夏季海洋上温度高、湿度大,能源充沛,有利于台风发生,而冬季则相反,因此台风夏季多,冬季少
一般台湾的台风季也是福建的台风季,因为台风一旦来了台湾,福建也会受到影响。
与惊蛰有关的谚语有很多,都是数千年的观察预实验中积累下来的,是人类智慧的凝结。一代一代人将与自己得到的知识不断的传承下去,才有了我们现在看到的关于惊蛰农业气候谚语。就算现在农业技术在发达也离不开这些节气谚语的辅助,今天我们就来好好看看吧!
与惊蛰有关的谚语 关于惊蛰农业气候谚语
与惊蛰有关的谚语 关于惊蛰农业气候谚语
关于惊蛰的谚语:农业篇
一、地化通,赶快耕。
二、过了惊蛰节,春耕不能歇。
三、惊蛰不耙地,好像蒸锅跑了气。
四、地化通,见大葱。
五、惊蛰一犁土,春分地气通。
六、惊蛰地化通,锄麦莫放松。
七、春季生产掀高潮,从南到北忙春耕。
八、麦田追肥和浇水,紧跟锄搂把土松。
九、家禽孵化黄金季,牲畜普遍来配种。
十、快把鱼塘整修好,放养鱼苗好节令。
关于惊蛰的谚语:雷雨篇
与惊蛰有关的谚语 关于惊蛰农业气候谚语
一、未到惊蛰雷先鸣,必有四十五天阴。
二、春雷响,万物长。
三、春雷一响,惊动万物。
四、惊蛰春雷响,农夫闲转忙。
五、二月打雷麦成堆。
六、惊蛰闻雷,谷米贱似泥。
七、惊蛰有雨并闪雷,麦积场中如土堆。
八、雷打惊蛰前,高山好种田。
九、惊蛰闻雷米如泥 惊蛰雷鸣,成堆谷米。
十、惊蛰节到闻雷声,震醒蛰伏越冬虫。
与惊蛰有关的谚语 关于惊蛰农业气候谚语
关于惊蛰的谚语:气候篇
一、惊蛰冷,冷半年。
二、二月莫把棉衣撤,三月还下桃花雪。
三、冷惊蜇,暖春分。 惊蜇刮北风,从头另过冬。
四、惊蛰过,暖和和,蛤蟆老角唱山歌。
五、惊蛰吹起土,倒冷四十五。
六、惊蛰地化通,锄麦莫放松。
七、冬虽过,倒春寒,万物复苏很艰难。
八、天气渐渐寒转暖,华北田野地化通。
九、天暖花开温升高,畜禽打针防疫病。
十、立春阳气转,雨水沿河边;惊蛰乌鸦叫,春分地皮干。
与惊蛰有关的谚语 关于惊蛰农业气候谚语
关于惊蛰的谚语:其他篇
一、惊蛰蛾子春分蚕。(四川)
二、牛老怕惊蛰,人老怕大寒。(壮族)
三、九尽杨花开,春种早安排。
四、九九八十一,家里做饭地里吃。
五、九九加一九,遍地耕牛走。
六、麦锄三遍无有沟,豆锄三遍圆溜溜。
七、麦子锄三遍,麦缝像条线。
八、麦子锄三遍,皮薄多出面。
九、麦子锄三遍,麦缝像条线。
十、春季造林好时机,因地制宜分树种。
惊蛰为什么要吃梨
惊蛰为什么要吃梨
1、是因为惊蛰这个节气万物复苏!惊蛰时节,乍暖还寒,除了注意防寒保暖,还因气候比较干燥,很容易使人口干舌燥、外感咳嗽。所以民间素有惊蛰吃梨的习俗,梨可以生食、蒸、榨汁、烤或者煮水。此时饮食起居应顺肝之性,吃梨助益脾气,令五脏和平,以增强体质抵御病菌的侵袭。
2、古代时生物类别比较多,有些传染病也没有100%的特效药,而惊蛰这一天正是万虫苏醒的时候,吃梨是提醒大家小心并预防。
3、惊蛰吃梨可能是因为“梨”和“犁”是同音的缘故。
4、节气的习俗:苏北及山西一带有惊蛰全家吃梨的习俗,并流传有“惊蛰吃了梨,一年都精神!”的民谚。也有人说“梨”谐音“离”,据说,惊蛰吃梨可让虫害远离庄稼,可保全年的好收成。
每个节气属于一年中不同时段,所以其气候上有很大的不同,那么,立冬节气的气候有什么特点呢?首先,我们要知道的是,立冬是冬季的开始,既然已经迎来冬季,那么气温上会比较低。具体情况,一起来看看以下的立冬节气特点介绍。
立冬节气特点介绍 立冬节气的气候有什么特点
立冬气候特点一:热带气旋来扰
根据统计,平均每年11月份有2-3个热带气旋生成。尤其是西北太平洋上生成的气旋,还有可能发展到台风强度。近55年中,11月份有11个热带气旋在我国沿海登陆,登陆地点主要在台湾、广东和海南。如果当年中纬度盛行纬向环流,热带气旋比较活跃,如果中纬度盛行经向环流,也就是冷空气强,不容易有台风。
立冬气候特点二:华南秋夏两季
立冬期间的华南北部,即便寒风扫过,气温会迅速回升,晴朗无风之时,常有“十月小阳春,无风暖融融”之说。由于全球气候变暖影响,这里往往12月才会进入冬季。
华南南部、台湾以及以南的海南岛等岛屿地区,11月尚未进入冬季。但11月的气温也不是很高,最高气温一般都在30℃以下。此外,也不排除受强冷空气的影响,出现强烈降温的情况,只不过近些年来较少出现。
立冬气候特点三:易有霜雾
正常年份的11月,北起秦岭、黄淮西部和南部,南至江南北部都会陆续出现初霜。偏冷的年份,11月中旬,南岭以北也会出现初霜。
11月的北方,随着冷空气的前锋移出本地,锋后的冷空气团开始向暖的方面变性,如果没有后续的冷空气补充,几天之后,温度虽回升了,空气质量却逐渐变坏。特别是大城市,大气中积累的水汽和污染微粒结合凝结后,形成烟雾或是浓雾,影响着人们的健康和交通运行。在我国西南、江南,水汽条件比北方要好,如果早晨气温偏低,往往有成片大雾出现。
立冬气候特点四:华北初雪,降水多样
11月以后,全国各地降水量明显减少。高原雪山上的雪已不再融化。在华北等地往往出现初雪,北京的初雪比较难预报,影响也大,往往需要特别关注。此时,降水的形式出现多样化:有雨、雪、雨夹雪、霰、冰粒等。当有强冷空气影响时,江南也会下雪。
西南地区典型的华西连阴雨结束,但相对全国雨水基本都少的情况,它还是雨水偏多的地方。按照西南降水的时间分布,11月进入了一年中的干季。西南西北部干季的特点更加明显。四川盆地、贵州东部、云南西南部,11月还有50毫米以上的雨量。在云南,晴天温暖,雨天阴冷,流传有“四季如春,一雨便冬”的说法。如果遇到较强的冷空气入侵,有暖湿气流呼应,南方地区的过程雨量还会较大。此时,长江以北和华南地区的雨日和雨量均比江南地区要少、不大,对于一年三熟的华南,11月的干旱,对作物生长仍有负面影响。
立冬气候特点五:气温下降,变化明显
随着冷空气的加强,气温下降的趋势加快。北方的降温,人们习以为常。从10月下旬开始,先后供暖,人们好在还有一个避寒之地。而对于此时处在深秋“小阳春”的长江中下游地区的人们,平均气温一般为12℃至15℃。绵雨已结束,如果遇到强冷空气迅速南下,有时不到一天时间,降温可接近8-10℃,甚至更多。但毕竟大风过后,阳光照耀,冷气团很快变性,气温回升较快。气温的回升与热量的积聚,促使下一轮冷空气带来较强的降温。此时,令人惬意的深秋天气接近尾声,明显的降温使这一地区在进入初霜期的同时,也进入了红叶最佳观赏期,并在11月底陆续入冬。
立冬会下雪吗?
立冬是冬季的第一个节气,标志着季节上的冬季正式确立,但是,我国的地域较广,立冬节气时,岭南、海南等地,还处于温暖的天气中,仍然保持着25℃以上的温度,而在北方,尤其是东北三省来说,在立冬前温度就比较低了,尤其是漠河附近,在深秋时分就开始下雪了,因此,立冬是否下雪要以所处环境为准,视具体情况而定。
今年立冬部分地区有降雪:
冷空气未来一周活动频繁,4-5日,内蒙古东北部、黑龙江北部有4~6℃降温;6-7日,黄淮以北大部地区气温下降4~6℃;7-10日,我国北方地区有一次降温降雨过程,新疆北部有小雨(雪)或雨夹雪,其中新疆阿勒泰和天山高海拔地区有中到大雪,局地暴雪,内蒙古中东部、华北及东北地区有小雨(雪)或雨夹雪,上述地区伴有4℃左右降温。10日开始,还将有一次冷空气自西向东影响我国。
立冬推荐
立冬是什么意思啊 立冬节气的含义是什么
立冬是几月几日2019年 今年立冬是哪一天
关于立冬的诗句 描写立冬的美的诗词精选
立冬二十四节气图片 2019年24节气立冬唯美图片
立冬海报简约好画图集 24节气立冬创意海报图片
立冬手抄报简单又好看 24节气立冬手抄报内容素材图片
立冬和冬至有什么区别 立冬和冬至是一天吗
2019立冬祝福语简短独特精选 适合发微信朋友圈立冬的祝福语
立冬的谚语大全 南北方立冬节气谚语盘点
立冬节气由来 关于立冬的来历简介
十一月国内旅游好去处是哪里呢?11月旅游在国内旅游最佳去处应该在南方了,因为这个时候南方地区才正值秋季,气候清凉舒爽,尤其是华南沿海地区,气候非常宜人。以下推荐11月份南方气候最舒适的城市。
十一月国内旅游好去处 11月份南方气候最舒适的城市
十一月国内旅游好去处 ——香港
香港作为中西文化汇流的聚点,高度的文化差异造就了香港成为国际性的大都会。这里可谓包罗万象,这是个浓缩的精华的世界,是繁华热闹的不夜城,它也成为了人人欲看的万象之都。
香港秋季金风送爽,阳光明媚,气温宜人,非常适合游玩。
十一月国内旅游好去处 ——广东广州
广州,简称穗,别称羊城、穗城、穗垣、仙城、花城;解放前旧称省城。地处中国南方,广东省南部,珠江三角洲的北缘,西江、北江、东江水道在此汇合,濒临南中国海,珠江入海口,毗邻港澳,地理位置优越,广州也是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被称为中国的“南大门”。
广州秋季温度适宜,凉爽多风,好天气可持续到11、12月份,最适宜于旅游,因此10至12月是旅游的最佳季节。
十一月国内旅游好去处 ——广东韶关
韶关是广东省北部的一个地级市,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说到韶关,可以用12个字来概括——“历史名城、山青水秀、民族风情”,它的历史可上溯至二千多年前的汉代,元鼎六年设曲江县时,便以韶关为县治。这里原先被称为韶州,是一个四面环山的“盆底”形城市,在军事上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险势;在商贸上则是“一吏当关,万物难出”,各种商品货物,均有东、西、北三关把守,后来商贾们就将这里称为韶关。
十一月国内旅游好去处 ——海南海口
迷人的碧海蓝天,旖旎的海底世界,茂密的热带丛林,传奇的少数民族风情,奇特的火山地质遗迹,海口,休闲度假首选之地。气候环境都不错,很美的地方。
10月-次年5月。这期间海口风平浪静、气候怡人。北方酷寒来袭时,这里却暖风和煦。
十一月国内旅游好去处 ——海南琼中
很多人只知道海南有个三亚,但实际上,海南很多地区气候坏境都非常舒适,尤其是秋季11、12月,舒适感简直爆棚。这里小编强烈推荐海南一个冷门的小城镇,海南琼中县。琼中县位于海南中部地区,就因为这里四周有高山环绕,所以这里常年气温都非常舒适,空气非常新鲜,还有就是这里人们生活节奏慢到你难以相信,完全是享受生活的一个最佳去处。
注:以上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气候和地理位置有很大关系,有时候即便同处在同一个纬度位置,在靠海的地方和深居内陆的地方气候是完全不同的。一般情况下,靠海的城市气候是比内陆地区气候要好一些的。那么,北海一年四季气候特点是什么?我们一起来了解广西北海的气候特征。
北海一年四季气候情况 广西北海的气候特征
北海市位于广西最南端,地处低纬度,濒临:北部湾。北海市的气候属海洋性季风气候,具有典型的亚热带特色。冬半年(10月至次年3月)主要受偏北季风控制,夏半年(4—9月)主要受热带高压、强风和偏南风影响。秋春相连,长夏无冬,夏无酷暑,气候宜人。北海的风向分布具有典型的季风特征。夏半年盛行偏南风,冬半年多吹偏北风。4月和9月为冬夏季风交替期。4月份由冬季风转为夏季风,最多风向由偏北向偏南过渡;9月份由夏季风转为冬季风,最多风向由偏南逐渐转为偏北。正常年份,10月份至次年3月份以偏北风居多,4月至9月以偏南风为主。
四季特征:
北海的夏季:北海这里的夏季最高温度也就是三十二到三十三摄氏度,而且因为时常降雨的缘故,所以非常的凉爽,并且北海这里有着著名的旅游景点银滩,在海滩上懒散的晒太阳,或者是在大海里面进行各种各样的活动,与海水亲密的接触,这样的话也是非常的凉爽的。大家要是在夏季的时候前来这里旅游的话,一定要准备好雨具,因为夏季是雨水最为多的季节了。除此之外,大家在海滩上面玩耍的时候要涂抹足够的防晒霜,保护好自己的皮肤哦。
北海的冬季:北海在冬季的时候就非常的舒适了,这里的冬季的平均气温是在十五摄氏度左右,是不是很舒服呢?这个时候北方都是大雪飘飞,而北海这里就像是春季一样舒适。而且冬季的时候这里的降雨也会减少很多,因此大家可以自由自在的在这里展开自己的活动了,虽然也可以前去银滩这里玩耍,但是下水还是非常凉的。大家也可以前去那些陆地上的旅游景点,也是可以满足你的需求的。
北海的春季与秋季:北海这里的春季与秋季算是夏季与冬季之间的中间气温,非常的凉爽,并且降雨也不是非常的多,参加各种户外活动都是很好的。
北海属于什么气候类型?
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
亚热带季风气候十分适宜人类居住,主要位于太平洋边缘,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
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域热量资源丰富,年平均气温介于13℃~20℃之间,≥10℃积温为4000℃~6500℃。1月平均气温在0℃以上,长江以北0℃~2℃,江南2℃~10℃,南岭一带10℃~12℃。由于淮阳山地山势低矮而破碎,屏障作用弱,冬半年常受南下冷空气的影响,特别是江汉平原和洞庭湖平原,北接南阳盆地,南通湘桂走廊,冬季成为冷空气南下的通道,1月等温线在这里呈舌状向南凸出。长江以北,绝对最低气温可达-10℃以下,汉口曾出现-18.1℃的最低值(1977年1月30日),长江以南,多在-7℃~-10℃之间。每当强冷空气南下时,气温下降的幅度常可超过10℃,上海曾出现过两天之内气温下降25.2℃的记录。
所以,本区虽属亚热带,但冬季气温比世界同纬度其他地区为低。由于冬季的低温,中国亚热带所处的纬度偏南,其北方界线比理论上的界线南移4~5个纬度。和地中海地区比较,要偏南10~11个纬度。但中国的亚热带,特别在华中地区,夏季普遍高温,7月平均气温均达28℃左右,有些地区超过29℃。5~9月常出现高于35℃的酷热天气。7~8月因受副热带高压控制,晴天多,日照时间长,高温出现的频率最大,绝对高温常超过40℃,浙江的金华、丽水,湖南的安化,都有41℃以上的高温气象记录。4月和10月的平均气温为16℃~21℃,秋温略高于春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