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年历

防灾

2020/4/1 16:13:54
万年历日历:防灾知识
防灾知识
防灾减灾日是哪一天

防灾减灾日是自我国发生汶川地震后设立的,旨在让大家了解防灾减灾的重要性,遇到突发的自然灾害能够自救和救助他人。那么,防灾减灾日是哪一天?每年防灾减灾日是几号呢?想知道就来瞧瞧的介绍吧。

防灾减灾日是哪一天 每年防灾减灾日是几号

全国防灾减灾日时间是每年5月12日。

防灾减灾日的图标的意义

中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灾害种类多、分布地域广、发生频率高、造成损失重。在全球气候变化和中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中国面临的自然灾害形势严峻复杂、灾害风险进一步加剧、灾害损失日趋严重。

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8.0级特大地震,造成69227人遇难,374643人受伤,17923人失踪。这场新中国成立以来破坏性最强的大地震给全国人民带来了巨大的心理压力和难以愈合的心灵创伤,堪称国家和民族史上的重大灾难。

灾害发生后,全国人民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领导下众志成城、抗震救灾,表现出了前所未有的团结与坚强。2008年6月,有政协委员提议,为表达对灾害遇难者的追思,增强全民忧患意识,提高防灾减灾能力,有必要设立“防灾减灾日”或“中国赈灾日”,借此表达对地震遇难者的纪念,弘扬团结抗灾的精神。

2009年3月2日,国家减灾委、民政部发布消息,经国务院批准,自2009年起,每年5月12日为全国“防灾减灾日”。

国家设立“防灾减灾日”目的是有利于唤起社会各界对防灾减灾工作的高度关注,有利于全社会防灾减灾意识的普遍增强,有利于推动全民防灾减灾知识和避灾自救技能的普及推广,有利于各级综合减灾能力的普遍提高,最大限度地减轻自然灾害的损失。

设立全国性的防灾减灾日,既顺应了社会各界对我国防灾减灾关注的诉求,也提醒国民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更加重视防灾减灾,努力减少灾害损失。

正确理解“512”防灾减灾图标的涵义

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自2009年起,每年5月12日为全国防灾减灾日。

基本元素:彩虹、伞、人

寓意:

1、雨后天晴的彩虹韵意着美好、未来和希望;

2、伞的弧形形象代表着保护、呵护之意;

3、两个人代表着一男一女、一老一少,两人相握之手与下面的两个人的腿共同构成一个“众”字,寓意大家携手,众志成城,共同防灾减灾。

整个标识体现出积极向上的思想和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之意。

防灾减灾科普知识

1、地震造成人员伤亡的主要原因有房屋倒塌、触电和火灾、煤气泄露。

2、为了减少地震伤亡,最重要的是在平常学习防震知识,做好防震准备。

3、家庭防震包的基本物品应有:矿泉水、保鲜食品、半导体收音机、电池、电筒、急救用品。

4、为防震准备,每个家庭成员都应知道防震包存放的地点,以及煤气开关、供电闸盒的位置和关闭的方法。

5、在楼房里居住、工作、学习时,应熟悉附近的安全广场和避震的疏散路线。

6、平时应熟悉住所周围的环境,地震时要避开可能发生危险的地段,如烟囱、断墙附近等。

7、家里的顶柜上或高架上不可放置过重的物品。

8、大地震一般在10-15秒后会发生房屋倒塌,因此要抓紧时间,行动果断,紧急避险。

9、室内较为安全的避震空间有:承重墙的墙根、内墙角;有水管和暖气管道处。

10、避震时自我保护、防止伤害的措施有:镇静选好躲避处,蹲下或坐下,低头,头部尽量靠近墙面。

11、为避免异物伤害,避震时可以用枕头、被褥或书包保护头部。

12、在户外遇到地震时,要及时躲避到街心广场或空旷的场地。

13、在教室上课时遇到地震,应听从老师指挥,及时躲避或有序疏散。

14、在操场上遇到地震时,应原地不动迅速蹲下,用手保护自己的头部。

15、在行使的公交车上遇到地震时,要牢牢抓住拉手、柱子或座椅等。


2020全国防灾减灾日是哪一天

全国防灾减灾日是我国为在灾难中过世的人们追思,为增强人民的防灾减灾意识和能力而设立的,每年都会开展相关的宣传教育活动,让大家重视起自然灾害,提高自己应对灾害的能力。那么,2020全国防灾减灾日是哪一天?2020防灾减灾日是什么时候呢?和一起去了解下吧。

2020全国防灾减灾日是哪一天 2020防灾减灾日是什么时候

2020年全国防灾减灾日的日期:2020年5月12日,星期二,庚子年(鼠年)四月二十。

全国防灾减灾日的由来

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里氏8.0级特大地震。也就是汶川大地震。这场新中国成立以来破坏性最强的大地震仅四川全省就有68712人遇难、17912人失踪。这场大地震给全国人民带来了巨大的心理压力和难以愈合的心灵创伤,堪称国家和民族史上的重大灾难。灾害发生后,全国人民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领导下众志成城、抗震救灾,表现出了前所未有的团结与坚强。2008年6月,山西省太原市有政协委员提议,为表达对灾害遇难者的追思,增强全民忧患意识,提高防灾减灾能力,有必要设立“防灾减灾日”或“中国赈灾日”,借此表达对地震遇难者的纪念,弘扬团结抗灾的精神。

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自2009年起,每年5月12日为全国防灾减灾日。防灾减灾日的图标以彩虹、伞、人为基本元素,雨后天晴的彩虹韵意着美好、未来和希望,伞的弧形形象代表着保护、呵护之意,两个人代表着一男一女、一老一少,两人相握之手与下面的两个人的腿共同构成一个“众”字,寓意大家携手,众志成城,共同防灾减灾。整个标识体现出积极向上的思想和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之意。

2009年3月2日,国家减灾委、民政部发布消息,经国务院批准,自2009年起,每年5月12日为全国“防灾减灾日”,一方面顺应社会各界对中国防灾减灾关注的诉求,另一方面提醒国民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更加重视防灾减灾,努力减少灾害损失。

设立全国防灾减灾日有什么意义

中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灾害种类多、分布地域广、发生频率高、造成损失重。在全球气候变化和中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中国自然灾害损失不断增加,重大自然灾害乃至巨灾时有发生,中国面临的自然灾害形势严峻复杂,灾害风险进一步加剧。

在这种背景下,设立“防灾减灾日”,既体现了国家对防灾减灾工作的高度重视,也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经济社会平稳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通过设立“防灾减灾日”,定期举办全国性的防灾减灾宣传教育活动,有利于进一步唤起社会各界对防灾减灾工作的高度关注,增强全社会防灾减灾意识,普及推广全民防灾减灾知识和避灾自救技能,提高各级综合减灾能力,最大限度地减轻自然灾害的损失。

防灾减灾日宣传标语

1、防震减灾,造福人民。

2、尊重规律讲科学防灾减灾重行动。

3、传播减灾文化共创人类文明。

4、全面推进防灾减灾知识进学校、进农村、进企业、进机关、进社区。

5、加强防灾减灾宣传教育,提高全社会的防灾减灾意识。

6、积极加强地震应急救援志愿者队伍建设。

7、牢记汶川、唐山地震教训,保护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8、减少灾害利国利民。

9、重大建设工程必须依法开展地震安全性评价。

10、加强抗震设防管理,提高震害防御水平。

11、防灾减灾靠大家和谐平安你我他。

12、落实减灾责任,加强减灾教育。

13、有备无患平安相伴。

14、全民携手防灾减灾。

15、安全属于你我他防灾减灾靠大家。


全国防灾减灾日是什么节日

全国防灾减灾日是什么节日?每年全国防灾减灾日是几号?全国防灾减灾日的设立因为2008年的汶川地震而设立,自此以后每年5月12日是全国防灾减灾日,每年都会设立一个主题来开展防灾减灾宣传教育活动,让更多的人提高对防灾减灾工作的关注,学会逃生和自救知识。以下是带来的全国防灾减灾日知识,快点来看看吧。

全国防灾减灾日是什么节日

全国防灾减灾日是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而设立,自2009年起,每年5月12日为全国防灾减灾日。一方面顺应社会各界对中国防灾减灾关注的诉求,另一方面提醒国民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更加重视防灾减灾,努力减少灾害损失。

防灾减灾日的图标以彩虹、伞、人为基本元素,雨后天晴的彩虹韵意着美好、未来和希望,伞的弧形形象代表着保护、呵护之意,两个人代表着一男一女、一老一少,两人相握之手与下面的两个人的腿共同构成一个“众”字,寓意大家携手,众志成城,共同防灾减灾。整个标识体现出积极向上的思想和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之意。

每年全国防灾减灾日是几号

全国防灾减灾日是每年5月12日。

全国防灾减灾日的由来

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里氏8.0级特大地震,也就是汶川大地震。这场新中国成立以来破坏性最强的大地震仅四川全省就有68712人遇难、17912人失踪。这场大地震给全国人民带来了巨大的心理压力和难以愈合的心灵创伤,堪称国家和民族史上的重大灾难。

灾害发生后,全国人民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领导下众志成城、抗震救灾,表现出了前所未有的团结与坚强。2008年6月,山西省太原市有政协委员提议,为表达对灾害遇难者的追思,增强全民忧患意识,提高防灾减灾能力,有必要设立“防灾减灾日”或“中国赈灾日”,借此表达对地震遇难者的纪念,弘扬团结抗灾的精神。

中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灾害种类多、分布地域广、发生频率高、造成损失重。在全球气候变化和中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中国自然灾害损失不断增加,重大自然灾害乃至巨灾时有发生,中国面临的自然灾害形势严峻复杂,灾害风险进一步加剧。

在这种背景下,设立“防灾减灾日”,既体现了国家对防灾减灾工作的高度重视,也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经济社会平稳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通过设立“防灾减灾日”,定期举办全国性的防灾减灾宣传教育活动,有利于进一步唤起社会各界对防灾减灾工作的高度关注,增强全社会防灾减灾意识,普及推广全民防灾减灾知识和避灾自救技能,提高各级综合减灾能力,最大限度地减轻自然灾害的损失。

全国防灾减灾日的设立意义

中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灾害种类多、分布地域广、发生频率高、造成损失重。在全球气候变化和中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中国自然灾害损失不断增加,重大自然灾害乃至巨灾时有发生,中国面临的自然灾害形势严峻复杂,灾害风险进一步加剧。

在 这种背景下,设立“防灾减灾日”,既体现了国家对防灾减灾工作的高度重视,也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经济社会平稳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通过设立“防灾减灾日”,定期举办全国性的防灾减灾宣传教育活动,有利于进一步唤起社会各界对防灾减灾工作的高度关注,增强全社会防灾减灾意识,普及推广全民防灾减灾知识和避灾自救技能,提高各级综合减灾能力,最大限度地减轻自然灾害的损失。

全国防灾减灾日历年主题

2009年 积极防御地震灾害,构建安全和谐社会

2010年 减灾从社区做起

2011年主题 防灾减灾从我做起

2012年年“弘扬防灾减灾文化,提高防灾减灾意识”。

2013年主题 识别灾害风险,掌握减灾技能

2014年主题 城镇化与减灾

2015年主题 科学减灾 依法应对

2016年主题 减少灾害风险,建设安全城市

2017年主题 减轻社区灾害风险,提升基层减灾能力

2018年主题 行动起来,减轻身边的灾害风险

2019年主题 提高灾害防治能力,构筑生命安全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