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水节气到来已经到了天气回暖的时候,我们的生产生活也会随之改变,春耕已经开始忙活了,除此之外呢,雨水节气有哪些传统习俗?在四川有雨水期间有拉保保的传统,期望儿女平安。接下来我们具体看看雨水节气的风俗习惯。
雨水节气的风俗习惯 雨水节气有哪些传统习俗
占稻色
占稻色是流行于华南稻作地区的习俗、就是通过爆炒懦谷米花来占卜这年稻谷的成色。成色足则意味着高产,成色不足则意味着产最低。成色的好坏,就看爆出的糯米花多少。爆出来白花花的糯米越多。则这年稻谷收成越好;而爆出来的米花越少,则意味着这年稻谷收成不好,米价将贵。“花”与“发”语音相同。有发财的预兆。有些地方的客家人甚至还用爆米花供奉天官与土地社官,以祈求天地和美,风调雨顺,家家户户五谷丰登。
回娘家
川西一带有雨水节回娘屋的风俗。到了雨水节这天,出嫁的女儿纷纷带上礼物回娘家拜望父母。已有了孩子的妇女,须带上罐罐肉、椅子等礼物,感谢父母的养育之恩。久婚未孕的妇女,也要带上礼物回娘家。会由其母亲为她缝制一条红裤子,穿到贴身处,以示吉祥,祈求来年得子。
在民间有这样一个传统,到了雨水时节,出嫁的女儿要带上礼物回娘家拜望父母。生育了孩子的妇女,需带上罐罐肉(用砂锅炖了猪脚和雪山大豆、海带,再用红纸、红绳封了罐口)、椅子等礼物,感谢父母的养育之恩。久不怀孕的妇女,则由母亲为其缝制一条红裤子,穿到贴身处,据说,这样可以尽快怀孕。
拉保保
雨水这天在川西有一项特具风趣的活动叫“拉保保”。古时医疗条件不好,为了让儿子或女儿顺利、健康地成长。父母会为自己儿女求神问卦,看看自己儿女命相好不好,需不需要找个干爹。而找干爹的目的就是希望借助干爹的福气将孩子带大。此举年复一年,久而演化为一方之俗,传承现在更名为“拉保保”。之所以在雨水节拉于爹,意取“雨露滋润易生长”之意:,川西民间这天有个特定的拉干爹的场所。这天不管天晴下雨,要拉十爹的父母手提装好酒菜香蜡纸钱的mm、带着孩子在人群中穿来穿去找准干爹对象。如果希望孩子长大有文化就拉一个文人做干爹;如果孩子身体瘦弱就拉一个身材高大强壮的人做干爹。一旦有人被拉着当“干爹”,有的能挣脱就跑了,有的无法脱身,大多也就会爽快地答应,并且认为这是别人信任自己,因而自己的命运也会跟着好起来的。一般拉到后,拉者连声叫道“打个干亲家”,就摆好带来的下酒菜、焚香点蜡,叫孩子“快拜干爹,叩头”;“请干爹喝酒吃菜”,“请干亲家给娃娃取个名字”,拉保保就算成功了。即便分手后也会常年走动的称为“常年干亲家”,也有分手后再没来往的叫“过路干亲家”。
抢拜寄
在川西民间,湿意蒙蒙的雨水时节流传着这样的风俗。
早晨天刚亮,雾蒙蒙的大路边就有一些年轻妇女,她们手牵着自己幼小的儿子或女儿,在等待第一个从面前经过的行人。一旦有人经过,不管对方是男是女,是老是少,都要上前拦住对方,把儿子或女儿按捺在地,磕头拜寄,给对方做干儿子或干女儿。这在川西民间就称做“撞拜寄”,即事先没有预定的目标,撞着谁就是谁。“撞拜寄”,意在保佑儿女顺利、健康的成长。在现今的一些农村仍然还保留着这一风俗,也有的地方演化为向自己的亲戚朋友拜干爹的,但拜寄之意都是保佑孩子的健康成长。
雨水节气的农谚
1、雨水日下雨,预兆成丰收。
寓意:雨水那一天下雨,会有一个好收成。
2、雨水非降雨,还是降雪期。
寓意:雨水节气里不会只是降雨,仍然会有寒流来袭,气温会骤降,甚至会降雪。
3、七九八九雨水节,种田老汉不能歇。
寓意:“冬九九”从冬至开始起算,冬至是一九的第一天,七九河开,八九燕来,之后就是雨水节,农民就开始种地忙农活了。
4、麦子洗洗脸,一垄添一碗。
寓意:雨水节里降雨,小麦长得好,谷粒饱满,能增产。
5、雨水落了雨,阴阴沉沉到谷雨。
寓意:雨水节降雨,会断断续续一直下到谷雨。
6、雨水日晴,春雨发得早。
寓意:这是江西雨水节气的谚语。雨水这一天天气睛朗,意味着春天降雨来得要早。
7、雨水阴,夏至晴。
寓意:雨水日阴天,会一直阴天,直到夏至才会放晴。
8、雨水节气南风紧,则回春早:南风不打紧,会反春。
寓意:这是湖南地区的谚语。雨水节里南风刮得紧密,说明天气暖得快;雨水节里南风少,很可能会出现“反春”现象,即天气会转冷。
寒食节是我们国家唯一一个用食俗来命名的节日,寒食节在我们国家存在的时间也不短,也有2000多年的历史了,在寒食节的时候,我们也应该尊重寒食节的节日习俗,那么寒食节的习俗,寒食节的风俗习惯
2017年寒食节
2017年寒食节是几月几日
2017年寒食节:2017年四月三日 星期一 农历三月初七
寒食节的习俗
寒食节习俗,有上坟、郊游、斗鸡子、荡秋千、打毯、牵钩(拔河)等。其中上坟之俗,是很古老的中国过往的春祭都在寒食节,直到后来改为在清明节。但韩国方面,仍然保留在寒食节进行春祭的传统。寒食节是山西民间春季一个重要节日,山西介休绵山被誉为“中国寒食清明文化之乡”,每年举行隆重的寒食清明祭祀(介子推)仪式活动。寒食节,民俗要蒸寒燕庆祝,用面粉捏成大拇指一般大的飞燕、鸣禽及走兽、瓜果、花卉等等,蒸熟后着色,插在酸枣树的针刺上面,装点室内,也作为礼品送人。
寒食节的风俗习惯
禁烟冷食:寒食节古代也叫“禁烟节”,家家禁止生火,都吃冷食。但因国人追悯先贤之情执著,从东汉到南北朝屡禁屡兴,唐代皇家认可并参与。苏轼的《望江南 超然台作》中的“且将新火试新茶”说的就是寒食之后诗人煮茶的行为。
拜扫祭祖:寒食节扫墓祭祖在南北朝到唐前被视为“野祭”。唐代编入《开元礼》“卷第八十七王公以下拜扫(寒食拜扫附)”中,成为官方认同并倡导的吉礼之一。后演变为皇家祭陵;官府祭孔庙、祭先贤;百姓上坟等。时一家或一族人同到先祖坟地,致祭、添土、挂纸钱,然后将子推燕、蛇盘兔撒于坟顶滚下,用柳枝或疙针穿起,置于房中高处,意沾先祖德泽。
2017年寒食节
寒食饮食:寒食食品包括寒食粥、寒食面、寒食浆、青精饭及饧等;寒食供品有面燕、蛇盘兔、枣饼、细稞、神餤等;饮料有春酒、新茶、清泉甘水等数十种之多。其中多数寓意深刻,如祭食蛇盘兔,俗有“蛇盘兔,必定富”之说,意为企盼民富国强;子推燕,取介休方言“念念”不忘介推高风亮节……。
寒食节虽然是一个历史悠久的节日,但是寒食节的风俗习惯已经慢慢的融入到了清明节之中,所以寒食节也越来越不受重视了,但是我们也要牢记这样的一个传统节日!以上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寒食节的习俗 寒食节的风俗习惯”,大家快快收藏起来吧。
基本宫性格10:习惯自制讨厌激烈
基本宫其实很讨厌个性激烈的人,要发脾气谁不会?但他们愿意为了礼貌,宁可理智处理所有事,或压抑自己的情绪让事情有更好的解决方案,控制自己的隐形弹药库不要爆炸,他们能,你为何不能?基本宫尽力维持着谦谦君子与窈窕淑女的风范,不到最后一刻绝不失控,所以特别讨厌任由自己情绪像泼油漆般激烈的人,干嘛一定要用激烈情绪逼人表态?或动不动就歇斯底里不可理喻?如果你一天到晚拿着火把到处乱点,他们也担心弹药库被引爆会一发不可收拾,在他们看来,没办法控制自己情绪的人就像恐怖分子,干脆离远一点算了。基本宫也讨厌说话不负责任、随便说我爱你、我恨你的人,可笑至极。
基本宫了解自己耐性有限,也知道自己生气起来负能量很强,对他叫嚣或挑衅等于逼他放弃维持和平的努力,而且抓狂起来比谁都可怕。他们的占有欲也非常强,对待情人或另一半,不占有则已,一占有就是全方位,管到滴水不漏,而且大男人、大女人到了极点。一旦他不再节制,压抑崩盘崩溃了,便变得比谁都夸张,或比谁都不可一世的狂傲暴烈,让人无法接受,怪里怪气与社会脱节。所以一旦弹药库爆炸,或内心的负能量激发,毁灭自己也毁灭别人,那是多么可怕的情境?
幸好他们自我控制的机制向来良好,事前也做足“安全措施”,好比保持心态“随缘”,一开始就随缘,之后也比较能平常心、不强求,否则基本宫谈起一段刻骨铭心的爱情却失败后,心门会更加闭锁,更不愿意打开,别人很难靠近。有些受创的基本宫,终其一生学的就是“放下”,并积极接触宗教或灵修,他们喜欢那种宁静的气氛,更希望自己可以因此不再受执著之苦,能看透世事,把欲望降到最低。爱情有也好、没有也罢,一切随缘,这样就不会再有任何受伤。没有开始就没有结束,也因此,他们比谁都“冷”,尤其是风象的天秤,更是冷中之冷,特别难动情(或不愿意动情),动情后也特别难跳出,常因此受困情伤。
基本宫的冷尤其出现在被威胁,或被歇斯底里地对待时,会瞬间冷静,表现得更平和,别以为他这样是被你吓到或臣服了,事实上,一旦他认定自己被压迫时,将表现得更不妥协,此时的冷静是要你滚出他的领域,别影响他。凡事要就好好谈,越冷静理智越能得到他的尊重,不要用威胁的方式:“不理我,我就去死。”基本宫心里会想:“那你就***!你的死活干我何事。”而更冷。也许有人会觉得基本宫太冷酷,可是那是因为面对“威胁”,防护机制被打开之故,以致感受不到对方的“热”。
基本宫不是大火快炒型,而是需要慢火细炖,同时也是慢热型,只要把火调小一点,细水长流一点,平时多给他关怀,或持之以恒的、朋友般的舒适相处,没有触动他防护机制的情况下,让他们慢慢感受你的真心真意,就会对你慢慢“热”起来了。
手抄报排版先把版面划分成两块,每块中还可以再分成片。划分文章块面时,要有横有竖,有大有小,有变化和有对称的美,也可绘画图案进行划分。报头要放在显著位置,最好是在左上或右上位置。为便于孩子们能完满完成老师布置的好习惯手抄报作业,特收集整理好习惯高清手抄报图片,好习惯手抄报图片简单又漂亮,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好习惯手抄报 好习惯手抄报图片简单又漂亮
1、左边画一个小女孩拿着气球,后面画一扇窗户,旁边画两个气球。
2、左右两边画上几何元素做装饰,画两个边框,下面画一只铅笔。
3、边框里面画上横线,写上“讲卫生好习惯”。
4、最后涂上颜色就可以了。
在我国,中秋节有一样的月光一样的想念,也有不一样的习俗特点,在中秋节的风俗习惯中,我们最常见的就是赏月吃月饼,除了这,中秋节还有很多我们不知道的风俗习惯,下面和一起去盘点那些少见的中秋节习俗吧,而且还可以了解下全国各地中秋节风俗习惯是怎样的哦。
中秋节的风俗习惯 盘点中秋节我们不知道的风俗习惯
中秋节是一项重要的节日,这一节日起源有两种说法,一个是来自于帝王的祭祀,另一个是人们为了表达丰收的心情,究竟是起源是什么现在就不得而知了,但是如同其他的节日一样,中秋节也有着自己的风俗习惯,例如赏月,吃月饼,合家团圆等等,但是还有很多我们所不知道的风俗。
一个比较特殊的习俗就是观潮,这一习惯出现在浙江,浙江有一个著名的河流名叫钱塘江,钱塘江没到中秋节这一天都会有大潮,于是很多人都会在这一天观潮,于是这一地区观潮成为了中秋节这一天的风俗习惯。
第二个是燃灯,这个燃灯可不是佛祖,而是用瓦片叠加而成的一种灯,在江南的某些地方还有制作灯船的习俗,后来这一习俗盛传,在《闲情试说节事》中有这样一句话,“广东张灯最盛,各家于节前十几天,就用竹条扎灯笼。做果品、鸟兽、鱼虫形及‘庆贺中秋’等字样,上糊色纸绘各种颜色。中秋夜灯内燃烛用绳系于竹竿上,高竖于瓦檐或露台上,或用小灯砌成字形或种种形状,挂于家屋高处,俗称‘树中秋’或‘竖中秋’。富贵之家所悬之灯,高可数丈,家人聚于灯下欢饮为乐,平常百姓则竖一旗杆,灯笼两个,也自取其乐。满城灯火不啻琉璃世界。”看到这样的盛大场面非常的宏伟,估计只有元宵节才能与之比拟。
第三是烧塔,也被称为烧瓦子灯,用砖瓦砌成空心塔,在内部填入树枝,在拜月结束后开始点燃烧塔。这是南方的习俗,这一习俗有一个传说,传说清末时期的名将刘永福将逃入塔中的法国侵略者烧死在塔中,为了纪念这一战斗人们便有了烧塔的习俗,这一习俗在福建晋江也被称为“烧塔仔”。类似的传说也出现在宋朝时期,据说在宋末时期,为了反抗元军,汉人举行起义,这一起义以在宝塔的顶层点火为号,虽然后来起义被镇压了下去,但是习俗保留了下来。
全国各地中秋节风俗习惯
1、福建浦城
女性过中秋节要穿行南浦桥,以求长寿。在建宁,中秋之夜以挂灯为向月宫求子的吉兆。上杭县人过中秋,儿女们多在拜月之时请月姑。龙岩人吃月饼时,家长会在最中央挖出直径二、三寸的圆饼供长辈们来食用,意思是秘密的事情不能让晚辈知道。这个习俗是源于月饼中藏有反元杀敌讯息的传说。金门中秋拜月前要先拜天公。
2、广东潮汕
各地有中秋拜月的习俗,主要是妇女和小孩,有“男不圆月,女不祭灶”的俗谚。晚上,皓月初升,妇女们便在院子里、阳台上设案当空祷拜。银烛高燃,香烟缭绕,桌上还摆满佳果和饼食作为祭礼。当地还有中秋吃芋头的习惯,潮汕有俗谚:“河溪对嘴,芋仔食到”。八月间,正是芋的收成时节,农民都习惯以芋头来祭拜祖先。这固然与农事有关,但民间还有一则流传广泛的传说:1279年,蒙古贵族灭了南宋,建立元朝,对汉人进行了残酷的统治。马发据守潮州抗元,城破后,百姓惨遭屠杀。为了不忘胡人统治之苦,后人就取芋头与“胡头”谐音,且形似人头,以此来祭奠祖先,历代相传,至今犹存。
3、广州的树中秋
中秋节在广州有种富有情趣的传统风俗,叫“树中秋”。每逢中秋节,各家要用竹条扎灯,灯的开头多样,不果品灯,也有鸟兽、鱼虫灯,也可砌成字灯。到了夜里,就在灯内燃烛,下面再联结许多小灯,用绳系在竹竿上。然后将竹竿插在房屋高处,如平台、屋顶或高树之上。入夜,满城灯火,如繁星点点,和天上明月争辉,以此庆贺中秋,也叫“竖中秋”。
4、江南
江南一带的民间在中秋节人习俗也是多种多样。南京人中秋爱吃月饼外,必吃金陵名菜桂花鸭。“桂花鸭”于桂子飘香之时应市,肥而不腻,味美可口。酒后必食一小糖芋头,浇以桂浆,美不待言。“桂浆”,取名自屈原《楚辞少司命》“援北方闭兮酌桂浆”。桂浆,一名糖桂花,中秋前后采摘,用糖及酸梅腌制而成。江南妇女手巧,把诗中的咏物,变为桌上佳肴。南京人合家赏月称“庆团圆”,团坐聚饮叫“圆月”,出游街市称“走月”。
5、南京
明初南京有望月楼、玩月桥,清代狮子山下筑朝月楼,皆供人赏月,而以游玩月桥者为最。人们在明月高悬时,结伴同登望月楼、游玩月桥,以共睹玉兔为乐。“玩月桥”在夫子庙秦淮河南,桥旁为名妓马湘兰宅第,这夜,士子聚集桥头笙箫弹唱,追忆牛渚玩月,对月赋诗,故称此桥为玩月桥。明亡后,渐渐衰落,后人有诗去:“风流南曲已烟销,剩得西风长板桥,却忆玉人桥上坐,月明相对教吹箫”。长板桥,即原先的玩月桥。近年来,南京夫子庙已重新修葺,恢复明清年间的一些亭阁,疏浚河道,待到中秋佳节时,就可结伴同来领略此地的玩月佳趣了。
6、江苏省
无锡县中秋夜要烧斗香。香斗四周糊有纱绢,绘有月宫中的景色。也有香斗以线香编成,上面插有纸扎的魁星及彩色旌旗。上海人中秋宴以桂花蜜酒佐食。
7、江西省
吉安县在中秋节的傍晚,每个村都用稻草烧瓦罐。待瓦罐烧红后,再放醋进去。这时就会有香味飘满全村。新城县过中秋时,自八月十一夜起就悬挂通草灯,直至八月十七日止。
8、安徽省
婺源中秋节,儿童以砖瓦堆一中空宝塔。塔上挂以帐幔匾额等装饰品,又置一桌于塔前,陈设各种敬“塔神”的器具。夜间则内外都点上灯烛。绩溪中秋儿童打中秋炮。中秋炮是以稻草扎成发辫状,浸湿后再拿起来向石上打击,使发出巨响并有游火龙的风俗。火龙是以称草扎成的龙,身上插有香柱。游火龙时有锣鼓队同行,游遍各村后再送至河中。
9、四川省
过中秋除了吃月饼外,还要打粑、杀鸭子、吃麻饼、蜜饼等。有的地方也点桔灯,悬于门口,以示庆祝。也有儿童在柚子上插满香,沿街舞动,叫做“舞流星香球”。嘉定县中秋节祭土地神、扮演杂剧、声乐、文物,称为“看会”。
10、山东省
庆云县农家在八月十五祭土谷神,称为“青苗社”。诸城、临沂和即墨等地除了祭月外,也得上坟祭祖。冠县、莱阳、广饶及邮城等地的地主也在中秋节宴请佃户。即墨中秋节吃一种应节食品叫“麦箭”。
11、山西省
潞安则在中秋节宴请女婿。大同县则把月饼称为团圆饼,在中秋夜有守夜之俗。
12、河北省
万全县称中秋为“小元旦”,月光纸上绘有太阴星君及关帝夜阅春秋像。河间县人认为中秋雨为苦雨,若中秋节下雨,当地人则认为青菜必定味道不佳。
13、陕西省
西乡县中秋夜男子泛舟登崖,女子安排佳宴。不论贫富,必食西瓜。中秋有吹鼓手沿门吹鼓,讨赏钱。洛川县中秋节家长率学生带礼物为先生拜节,午饭多于校内聚餐。
古尔邦节作为我国回、维吾尔、哈萨克、乌兹别克等少数民族的重要节日,没有一定节日习俗是不可能的,所谓节日风俗才能对得起传统少数民族的称号,才能让节日活动举办的更有意义,那么古尔邦节有什么习俗?古尔邦节的风俗习惯有哪些呢?想知道古尔邦节的习俗很容易,来看看的介绍就好了。
古尔邦节有什么习俗 古尔邦节的风俗习惯有哪些
古尔邦节有什么习俗 古尔邦节的风俗习惯有哪些
古尔邦节简介
古尔邦节(拉丁文 Eid Adha),又称宰牲节,尔德节。古尔邦节与开斋节(肉孜节)、圣纪并列为伊斯兰三大宗教节日。
古尔邦节是我国穆斯林的盛大节日。“古尔邦”在阿拉伯语中称作尔德古尔邦,或称为尔德阿祖哈。“尔德”是节日的意思。“古尔邦”和“阿祖哈”都含有“牺牲”“献身”的意思,所以一般把这个节日叫“牺牲节”或“宰牲节”。也译作“库尔班”。
我国过古尔邦节的少数民族有回、维吾尔、哈萨克、乌兹别克、塔吉克、塔塔尔、柯尔克孜、撒拉、东乡、保安等。
古尔邦节日时段:古尔邦节的时间定在伊斯兰教历的十二月十日。
古尔邦节的风俗习惯一般是安排放假,然后举行会礼、进行宰牲等重要活动,以下是对维吾尔族和回族古尔邦节的习俗介绍。
维吾尔族古尔邦节的习俗
维吾尔族古尔邦节的习俗
中国新疆的维吾尔、哈萨克、柯尔克孜等民族将古尔邦节音译为“库尔班节”。古尔邦节的时间在伊斯兰历十二月十日。过节前,牧区农区老百姓家家户户都把房舍打扫得干干净净,忙着精制节日糕点。节日清晨,穆斯林沐浴熏香,严整衣冠,到清真寺参加会礼。无论城市农村,都要在广场上举行盛大的麦西来甫歌舞集会。而广场四周则有另一番景象:色彩缤纷的伞棚、布棚、布帐、夹板房内铺设着各式各样的木桌、板车、地毯、毛毯、方巾,上面备有花式繁多的小吃甜点。哈萨克、柯尔克孜、塔吉克、乌兹别克等民族在节日期间还举行叼羊、赛马、摔跤等比赛活动。
节日的早晨,维吾尔人沐浴全身(大净),然后盛装到清真寺参加聚礼。聚礼之后,人们回家的第一件事就是宰牲。至于是宰牛宰羊宰骆驼还是宰马,由各家经济实力决定。通常人们把献祭的牲畜宰好,大块连骨肉炖到锅里后,男子们才开始互相串门。拜贺节日。妇女们则留在家里摆上节日食品,烧茶备水,准备迎接客人。
节日第一天,先给发生过丧葬和家难的乡亲拜节,表示慰问;其是给夫妻双方的长辈拜节;再次,给邻居和长者拜节。在礼节性拜节活动中,除了给夫妻双方老人拜节是夫妻同去外,其他拜节活动往往三五成群,男女分开进行。之后,才是同辈亲朋好友之间的拜节。大家除了互相道贺,彼此问候之外,还要共餐痛饮,吹拉弹唱一起娱乐。维吾尔民间拜节是维吾尔人增强社会联系,严守礼尚往来这一准则的重要组成部分。
回族古尔邦节的习俗
回族古尔邦节的习俗
临近古尔邦节的时候,家家户户的主妇就忙碌起来了,她们要制作大量的油炸馓子和各种精美点心,为节日期间来家里贺节的亲朋好友和远方的来客准备好充足的美食。盛大的节日也是主妇们的手艺与持家德行的大展示和大竞赛。
古尔邦为阿拉伯语,意为“牺牲”、“献牲”,故回族学者将古尔邦节意译为宰性节,也有译为“忠孝节”的。该节起源于一个伊斯兰教故事:真主为了考验先知伊卜拉欣的忠诚,在夜里降梦给伊卜拉欣,叫伊卜拉欣宰杀自己的儿子献祭。伊卜拉欣毫不犹豫地照办了。在他要用刀子害断亲生儿子伊斯玛仪的喉管时,真主便派使者用一只黑头绵羊替代了伊斯玛仪。因为有此渊源,在过古尔邦节的时候每户穆斯林都得至少宰杀一只羊,有的还宰牛、骆驼、马(萨克族与柯尔克孜族)。但是受到各种条件的限制,现在的城市穆斯林只好在市场上购买宰杀好的牛羊肉了。
回族古尔邦节的习俗
古尔邦节期间大家都要相互串门贺节,每到一户,主人必会为客人端上来一盘清炖大块羊肉,而客人即吃得再饱,也得尝尝主人家的羊肉。亲朋好友相聚,视歌舞为饭食的新疆各民族人民,就会弹起琴,唱起歌,跳起舞,到处是一派欢乐的景象。大聚礼之后,各家各户都要到墓地去祈祷,怀念并祝福死去的亲人。
古尔邦节这一天清晨的礼拜,是一年中规模最大的一次礼拜,所有的成年男人都得去当地的礼拜寺参加聚礼,场面蔚为壮观。最著名的有喀什艾提尕尔清真大寺前的大聚礼,聚礼之后,乐师们登上艾提尕尔清真大寺的门顶,敲起纳格拉(铁壳鼓),吹起苏奈依(唢呐),大寺前广场上的男子们就跳起了热情奔放的萨满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