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传统美食主要以南北划分,每个时节到来之际,南北方所吃的食物是有很大区别的。一般北方地区在立秋时节会吃炖肉、饺子等食物,但南方不是。那么,南方立秋吃什么食物呢?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立秋节气南方各城市食物汇总。
南方立秋吃什么 立秋节气南方各城市食物汇总
1、吃西瓜
江南一带还有立秋日吃西瓜的习俗。过去在杭州一带流行食秋桃。立秋时大人孩子都要吃秋桃,每人一个,吃完把核留起来。等到除夕这天,把桃核丢进火炉中烧成灰烬,人们认为这样就可以免除一年的瘟疫。
2、“啃秋”
本周日就将迎来立秋节气,立秋是夏至后第三个节点。在老南京立秋节气上,有着“啃秋”的习俗,还有一些非常有趣的说法,比如“秋后十八盆”,表示立秋后还有长时间的炎热;另外,关于立秋还有公秋和母秋之分,更有“公秋凉爽母秋热”的说法。
3、吃龙眼肉
《台湾通史风俗志》中记载,台湾旧时“立秋之前一日,有司豫塑春牛,置于东郊之外,至日往迓,谓之迎春。男女盛服观,衣香扇影,杂喧满道。春牛过处,儿童争摸其耳,或鞭其身,谓可得福。迎春如在岁首,尤形闹热,宛然太平景象也。”立秋时是台湾周围海域的立翅旗鱼、小串、乌贼、鰆、虾的产期,也是台湾龙眼的盛产期。人们相信吃了龙眼肉,子孙会做大官,而且龙眼又称为“福圆”,所以有俗谚:食福圆生子生孙中状元。
4、喝“秋水”
四川东、西部还流行喝“立秋水”,即在立秋正刻,全家老小各饮一杯,据说可消除积暑,秋来不闹肚子。
立秋其他习俗
1、晒秋
每年初秋,随着果蔬的成熟,黄陵进入了秋季最繁荣的季节。秋天晒干是典型的农业习俗。居住在湖南、江西、安徽等山区的村民,由于地形复杂,村庄里平坦的土地很少,不得不使用自己的房屋、窗台和屋顶架晒庄稼或悬挂庄稼,这已逐渐演变成传统的农业习俗。
村民们特殊的生活方式和晒庄稼的场景逐渐成为画家和摄影师追求和创作的素材,并创造了“晒秋”的诗化名称。
在这个国家的许多地方,秋天晒太阳的习俗正在慢慢消失。然而,在江西婺源的黄陵古村落,秋天晒太阳已经成为农民庆祝丰收的“盛大仪式”。继黄陵秋日晒太阳被文化部评为“最美丽的中国象征”后,它已演变成促进乡村旅游的“图腾”和名片,每年吸引成千上万的人来黄陵观赏秋日摄影。
2、秋忙会
秋季繁忙的会议通常在农历的七月和八月举行。这是一个商业贸易会议,为秋季的繁忙做准备。有些是与庙会结合举行的,而另一些是专为繁忙的秋季举行的。
它的目的是交换生产工具、出售动物、交换食物和日用品等。它的规模与夏季奥运会相同,有骡子、谷物、农具、布料和京广杂货市场。今天,这样的聚会都被称为“经贸交流会议”。大会期间还将有戏剧表演、赛马、猴子把戏和其他娱乐节目。
3、秋收互助
自从繁忙的秋季开始,农村地区就有一个共同的“秋收互助”的习俗。你帮我,我帮你。一群群人去地里收割成熟的玉米。第一批玉米需要移动四次: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和空的。妇女、老人和十几岁的孩子一个接一个地扛着竹笼。
永远不要说“猴子背着玉米,一个接一个”。“取而代之的是,他们把一只放进笼子里,放在农场的一堆玉米穗里,最后用手推车把它拉回家。第一种作物将首先移动成熟的玉米穗和未成熟的玉米穗,然后再移动第二种作物。
第二和第三种作物以同样的方式移动。最后,他们捞出茬子,把剩下的玉米穗,无论老少,一起搬回家。这取决于谁的玉米提前成熟,谁会先把它移走。它不会违反耕种季节,但也会允许谷物返回仓库。
想了解更多立秋节气知识,请点击进入》》》》二十四节气之立秋节气专题
立秋过后,秋燥渐起,这个时候我们就要多吃水果啦,水果有很好的去燥功效。当然,并不是所有水果都具有这一功能的,需要适合时节才行。那么,立秋养生吃什么水果滋润去燥呢?以下是立秋节气时令水果推荐,赶紧来看看吧。
立秋养生吃什么水果 立秋节气时令水果推荐
1、哈密瓜
立秋之后,西瓜渐渐隐退,哈密瓜挑起了“当家瓜果”大梁。哈密瓜有清凉消暑、除烦热、生津止渴的效果,是立秋解暑的佳品。《本草纲目》中记载:甜瓜起到“止渴、除烦热、利小便、通三焦团壅塞气、治口鼻疮”之功效。
哈密瓜性凉,不宜吃得过多,以免引起腹泻。患有脚气病、黄疸、腹胀、便溏、寒性咳喘以及产后、病后的人不宜多食。哈密瓜含糖较多,糖尿病人应慎食。
2、葡萄
立秋后养生要以防“秋燥”为主,要多吃葡萄等滋阴的水果。葡萄富含葡萄糖、维生素和多种矿物质元素,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葡萄汁被科学家誉为“植物奶”。葡萄中含较多酒石酸,有帮助消化的作用,适当多吃些葡萄能健脾和胃,对身体大有好处。在食欲不佳时,吃葡萄有助开胃。
葡萄其性寒凉,因此糖尿病患者、便秘者少食,当脾胃不和、虚寒泄泻时应忌食。吃葡萄忌与海鲜、鱼、萝卜、四环素同食,以防加重腹泻症状。
3、桃子
秋天吃桃是“补秋膘”,对身体也比较有好处,能滋阴润燥,桃的营养也比较好。中医认为,桃性温,具有补气养血、养阴生津、止咳杀虫的功效。咱们老百姓常说“桃养人”也是这个原因,立秋食桃既体现了补虚防燥的食疗理念,又表达了果农们丰收的喜悦,预示着生活甜甜美美,日子过得更加有滋有味。
吃完蜜桃,孩子们把桃核留起来。等到除夕这天,把桃核丢进火炉中烧成灰烬,人们认为这样就可以免除一年的瘟疫。桃子充足的水分,可以及时补充秋燥失去的水分!
4、柿子
立秋后柿子上市,多吃柿子可以缓解秋燥。柿子甜腻可口,营养丰富,所含维生素与糖分比一般水果高1~2倍左右。而且中医认为,柿子具有润肺化痰、清热生津、涩肠止痢、健脾益胃等多种功效,适当食用对人体健康是很有益的。
柿子中含有较多鞣质、果胶,在空腹时会在胃酸的作用下形成难溶性的硬块,即胃柿石。因此尽量在饭后1小时左右食用柿子。
立秋后吃水果注意事项:
1、忌食水果过多
大量食用水果会使人体缺铜,从而导致血液中胆固醇增高,引起冠心病,因此不宜在短时间内进食水果过多。还有一种情况是,比如柑橘这种水果,吃多会诱发皮肤变黄。
2、水果忌用酒精消毒
酒精虽能杀死水果表层细菌,但会引起水果色、香、味的改变,酒精和水果中的酸作用,会降低水果的营养价值。
3、不要盲目追求果品的外观
很多人认为,颜色鲜艳、个头完整硕大的水果才是好水果,这就有可能掉入不法商贩利用非法手段伪造外观的陷阱。
4、吃水果忌不漱口
有些水果含有多种发酵糖类物质,对牙齿有较强的腐蚀性,食用后若不漱口,口腔中的水果残渣易造成龋齿。
这些人吃水果要注意:
经常胃酸的,不宜吃李子、山楂、柠檬等含有机酸较多的水果。
经常大便干燥的,可多吃些桃子、香蕉、桔子等,因这些水果有缓下作用。柿子含大量柿胶,吃多了可加重便秘。
经常腹泻的,不要多吃上面提到的有缓下作用的水果。可适当吃些苹果,因为苹果有收敛和固涩的作用。
有心脏病及水肿的,不宜吃含水量较多的西瓜、椰子等水果,以免增加心脏的负担以及加重水肿。
患有糖尿病的,不但要少吃糖,同时也要少吃含糖量较多的梨、苹果、香蕉等水果。
肝炎患者多吃些桔子和鲜枣等含维生素C较多的水果,有利于肝炎的治疗和恢复。
肾炎、高血压等病患老人切不可多食香蕉,香蕉性寒、质滑,但含钾量高。
想了解更多立秋节气知识,请点击进入》》》》二十四节气之立秋节气专题
养生,不论在什么时候都是人们对健康的追求,对幸福生活的向往。每个时节气候不同,环境不同人们对于养生的要求也不尽相同。夏季养阳,冬季养阴,那么立秋节气我们该如何养生呢?立秋养生事项有哪些是我们要注意的?还有现在流行的立秋艾灸养生是怎么回事呢?立秋艾灸养生有什么作用?这些立秋养生问题,如果你还不清楚就一起来看看吧!
立秋节气如何养生
立秋
1、宜祛暑滋阴
立秋之后,昼夜温差加大,在饮食上应坚持祛暑清热,多食用一些滋阴润肺的食物。医学专家认为,秋季燥气上升,易伤津液,因此,在饮食上应以滋阴润肺为宜,可适当食用芝麻、糯米、粳米、蜂蜜、枇杷、菠萝、乳品等柔润食物,以益胃生津。另外,多吃豆类等食物,少吃油腻厚味之物。另外需要提醒的是,立秋之后生食大量瓜类、水果容易引发胃、肠道疾患。因此,脾胃虚寒者注意不宜食用过多。
2、调理脾胃
调理脾胃应该侧重于清热、利湿、健脾,以使体内的湿热之邪从小便排出,促进脾胃功能的恢复。脾虚的人常常食欲不振、肢体倦怠、面色萎黄,秋天不妨适度吃点健康和胃的食物,以促进脾胃功能的恢复,如芡实、山药等。经过一个夏天后,人们的身体消耗很大,特别是一些老年人,大多脾胃虚寒。因此,在选择食物时,不宜过于寒凉,如西瓜、梨、黄瓜等,要少吃。
3、着重养阴补虚
如果呼吸浅短,声音低微,神倦懒言,动则汗出,食欲减少,舌质淡就属于气虚体质。用黄芪、党参、西洋参沏水喝,或者做粥喝是最简单的方式。
如果面色苍白,口唇淡白,夜热盗汗,肌肤枯涩,舌淡红无苔就属于血虚体质。可以用当归、红枣、何首乌、桑椹做粥,在炖鸡汤、炖肉时也可以加点。
如果颧面潮红,口燥咽干,盗汗,尿少而赤,大便秘结,舌红少苔就是阴虚的体质。可以用麦冬、五味子、山药、百合等,熬粥的时候可以放几味。
4、调节心情谨防秋燥
而进入秋季之后,天气渐凉,气候干燥,因此极易出现秋燥。中医认为,燥乃六淫之邪,为秋季主气,其性干燥,易耗津液。常见口干舌燥、鼻涩咽痛、皮肤干枯、大便干结、烦躁不安等一系列症状,医学上称之为“秋燥综合征”。
要做到内心宁静,神志安宁,心情舒畅,切忌悲忧伤感,即使遇到伤感的事,也应主动予以排解。同时还应收敛神气,以适应秋天容平之气。如果人体违逆了秋季收敛之气,就要伤害肺气。秋季伤害了肺气,到了冬季,就要发生病变,这是因为人在秋季养“收气”不足,到冬季奉养“藏气”力量不够的缘故。
5、需防“空调病”
立秋后,办公室的空调照旧,但人们在享受清风凉意的同时,也容易患上空调病,尤其在立秋之后,天气早晚较凉,稍不注意,就会出现腹痛、吐泻、伤风感冒、腰肩疼痛等症状。立秋以后,早晚天气偏凉,空调开放时间不易过长,夜里最好不开或只开除湿。这样,既可降温祛暑,又可预防空调病。二是处在空调环境中的人们经常喝点姜茶。身体虚弱者,可在办公室备一件外套“避寒”。
立秋艾灸养生
立秋艾灸养生
1、大椎穴:保健要穴、主宰全身
《甲乙经》说过“大椎,三阳,督脉之会”,大椎穴又称“督阳之海”,能主宰全身,更是保健要穴。所以按摩、艾灸等可以起到提高人体免疫力,改善肺功能的作用。
取穴:人体的颈部下端,第七颈椎棘突下凹陷处。若突起骨不太明显,让患者活动颈部,不动的骨节为第一胸椎,约与肩平齐。
2、太白穴:补充气血、美容养颜
太白是脾经的原穴,健脾补脾效果比其他穴位都强。脾经为少气多血之经,气不足、血有余,所以脾经常出现脾气虚的症状,我们常说的黄脸婆就是脾虚的象,每天按摩这个穴位能较好地充补脾经经气的不足,为脾经经气的供养之源。
取穴:在足内侧缘,当足大趾本节(第1跖趾关节)后下方赤白肉际凹陷处。
3、关元穴:理气和血,补虚益损
关元是小肠的募穴。意味着它是小肠的气积聚在腹部的穴位。《扁鹊心书》里面的,“每夏秋之交,即灼关元千柱,久久不畏寒暑”,艾灸关元,不但可以疏通脉络、强壮腰脊,还可以很好地理气和血,补虚益损。
取穴:位于下腹部,前正中线上,脐下3寸,是元气出入的关卡。
立秋之后,秋季的养生就要提上日程了。注意秋季进补也不能盲目大补特补,还是要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来适当调整,如果身体已经出现病症也要及早求医。想了解更多关于立秋的资讯请点击》》》立秋是几月几日
立秋作为秋天的第一个节气,大家都是非常看重的,尤其是立秋的习俗和食俗,每年都隆重的准备和进行。每个地方的立秋传统风俗习惯都不一样,那么东北人立秋吃什么?东北在立秋时的习俗是什么呢?想知道东北人立秋的传统食物有哪些,就来看看的介绍吧。
东北人立秋吃什么
1、抢秋膘
立秋这天,东北有抢秋膘的传统,所谓“秋膘”就是饺子,立秋的时候东北家家户户都要吃饺子,我抢你的吃,你夺我的,意味着秋天的时候有一个健壮的身体,能补上夏天流失的能量和元气。
立秋当天,年纪稍大的人会在堂屋正中,供一只盛满五谷杂粮的碗,上面插上三炷香,祈求“立秋”过后五谷丰登。而大多数人家会在立秋时刻过后,剁肉馅包饺子,全家人围在一起“咬秋”。
如果您闲来有空,亲自下厨房包饺子吃,那不妨在和面的时候下些工夫,在和饺子面时,每500克面加1颗鸡蛋,用这种方法和出来的面,蛋白质含量会增多,包饺子时,您会发现,抓在手里的面不“较劲”,容易捏合;当饺子下锅煮时,蛋白质就会收缩凝固,使饺子皮变得结实,不易粘连。这样下锅后的饺子不会“乱汤”;饺子出锅放凉后也不会“坨”在一起。想让肉馅熟得快些,可以在水里加些醋。
2、减秋膘
我国东北地区立秋有吃黄瓜的习俗,希望人们永保苗条身材。立秋这天有“胖人吃黄瓜,瘦人吃肉”的说法,吃黄瓜预示着能减肥。
夏天天气炎热,能量消耗较大,人们普遍食欲不振,造成体内热量供给不足。到了秋天,天气转凉,人们的味觉增强,食欲大振,饮食会不知不觉地过量,使热量的摄入大大增加。再加上气候宜人,使人睡眠充足,汗液减少。另外,为迎接寒冷冬季的到来,人体内还会积极地储存御寒的脂肪,因此,身体摄取的热量多于散发的热量。
在秋季,人们稍不小心,体重就会增加,这对于本身就肥胖的人来说更是一种威胁,所以,肥胖者秋季更应注意减肥。首先,应注意饮食的调节,多吃一些低热量的减肥食物,如黄瓜、赤小豆、萝卜、竹笋、薏米、海带、蘑菇等;其次要增加活动量,达到减肥的目的。
3、咬秋
咬秋就是吃瓜,东北地区的人们相信在立秋这天吃瓜可以免除冬春季节的许多疾病。清朝张焘的《津门杂记岁时风俗》中就有这样的记载:“立秋之时食瓜,曰咬秋,可免腹泻。”人们会在立秋节气的前一天把茄子、瓜果、香糯一起放在室外晾晒,然后在立秋当天食用,据说这样可以清除暑热、避免疾病。
4、吃渣
“渣”是一种立秋节气专属的时令食物,主要用豆末和青菜做成,是一种味道清新的小豆腐。 民间有“吃了立秋的渣,大人孩子不呕也不拉”的俗语。
东北在立秋时的习俗
大概生活在乡村里的人们都知道:在东北农村,立秋搭火炕的习俗由来已久。那么,这个习俗是怎样形成的呢?这不单是由北方的气候所决定的,也源于历代北方农村的农事活动——麦收。民谚有:“麦子不受三伏气”的说法。意思是说:在一般的情况下,麦子都在头伏和二伏之间收割。因为,这个时期是麦粒成熟最佳期,过了这个时期,麦子很容易倒伏和炸粒。
因此,当节气到了暑伏,即将进入三伏天的时候,北方农村麦收活动也早已接近尾声。麦收结束了,农民便选择干燥、无雨的天气晒麦、打麦,而后用打下来的麦余子(麦穗外面的包皮),掺在干净的黄土里,加上水搅拌均匀成泥状,抹在泥草房屋外围的墙壁上,既防风吹又耐雨淋。
然而最时兴的还是农村的火炕。每逢立秋时节,气候凉爽,空气流通好,又没有了酷暑的燥热,雨水也渐渐稀少,正适宜农村搭火炕。此时,村民中那些手巧的泥瓦功夫匠,手艺便派上了用场。人们便就地取材,将麦余子掺进纯净的黄土里,兑上水和匀后用坯模子托成一块块长度为40厘米、宽度为20厘米的长方形土坯,晒干后摞起来用雨布苫好,以备搭炕时选用。
此时正值地里的玉米也已打苞、绣穗儿,籽粒成熟的时节,完全可以食用了。妇女们便在灶膛里架上几块木头,打发男人们到自家地里掰上一抱嫩苞米回来,剥去皮后摘干净玉米须(胡子),放在大铁锅里烀上,上面盖上一层鲜绿的苞米叶,以保持嫩苞米的味道更鲜美,顺便再烀上几个新土豆、鲜茄子。
开锅后片刻,先把土豆和茄子捞出来,以免烀时间长了成糊状,再闷上一刻钟后,屋里便飘出了玉米棒浓浓的香味,这时,掀开锅捞出几穗青苞米,再切上一盘咸黄瓜,把土豆和茄子用蒜酱和辣椒酱一拌,就着玉米吃起来,在没有其它饭莱的情况下,这便是农家青黄不接时最具特色的一道风味快餐了。
每当节气一过立秋,正是城乡居民晒干菜的最佳时节。立秋往往在三伏天,虽然三伏里昼夜温差大,但白天阳光充足,晴多雨少,而且秋风送爽,空气流通好,最适宜晒干菜。此时,当你走进城乡居民庭院,就会看到这样一番场景:几乎家家户户的晾衣绳上都会挂满茄子、辣椒、黄瓜、豆角各色各样的干菜,应有尽有,琳琅满目。
虽说现在冬季也能吃到新鲜的蔬菜,但冬春两季往往有时候蔬菜供应不及时,而且价格昂贵。对于普通百姓来说,能省则省,以吃饱饭为主,尽量减少不必要的开支。因此,晒干菜即成了乡村里一种传统的风俗习惯,点点滴滴无不展现出家庭主妇们勤俭持家的淳朴民俗、民风。
在二十四节气之中,有两个节气都有秋字,那就是立秋和秋分,也都是属于秋天的节气,那么秋分是立秋吗?秋分和立秋是一个意思吗?为了让大家更加明确清楚的了解这两个节气,做了以下介绍,快点来看看吧。
秋分是立秋吗 秋分和立秋是一个意思吗
秋分不是立秋,两者意思也不一样。
秋分,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六个节气,时间一般为每年的9月22~24日。立秋,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13个节气,更是秋天的第一个节气,标志着孟秋时节的正式开始。
秋分和立秋有什么区别
1、时间不同
立秋的时间为:每年8月6~9日 太阳到达黄经135度。
立秋,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13个节气,更是秋天的第一个节气,标志着孟秋时节的正式开始:“秋”就是指暑去凉来。到了立秋,梧桐树开始落叶,因此有“落叶知秋”的成语。从文字角度来看,“秋”字由禾与火字组成,是禾谷成熟的意思。秋季是天气由热转凉,再由凉转寒的过渡性季节。
秋分的时间为:每年9月22日~24日 太阳到达黄经180度。
秋分,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16个节气,时间一般为每年的9月22~24日。南方的气候由这一节气起才始入秋。一是太阳在这一天到达黄经180度,直射地球赤道,因此地球绝大部分地区这一天24小时昼夜均分,各12小时。
2、节气特点不同
立秋节气气候特点
“立秋”到了,但并不是秋天的气候已经到来了。划分气候季节要根据“候平均温度”,即当地连续5日的平均温度在22℃以下,才算真正秋天的时节。中国地域辽阔,虽各地气候有差别,但此时大部分地区仍未进入秋天气候,况且每年大热三伏天的末伏还在立秋后第3日。
尤其是中国南方此节气内还是夏暑之时,同时由于台风雨季节渐去了,气温更酷热,因而中国医学对从立秋起至秋分前这段日子称之为“长夏”。秋来最早的黑龙江和新疆北部地区也要到8月中旬入秋,一般年份里,首都北京9月初开始秋风送爽,秦淮一带秋天从9月中旬开始。
秋分节气气候特点
秋分后太阳直射的位置移至南半球,北半球得到的太阳辐射越来越少,而地面散失的热量却较多,气温降低的速度明显加快。“秋分”正好是从立秋到霜降90天的一半。
从秋分这一天起,气候主要呈现三大特点:阳光直射的位置继续由赤道向南半球推移,北半球昼短夜长的现象将越来越明显,白天逐渐变短,黑夜变长(直至冬至日达到黑夜最长,白天最短);昼夜温差逐渐加大,幅度将高于10℃以上;气温逐日下降,一天比一天冷,逐渐步入深秋季节。南半球的情况则正好相反。
秋分前后天气如何
秋分之后开始不热了。
秋分时节,我国大部分地区已经进入凉爽的秋季,南下的冷空气与逐渐衰减的暖湿空气相遇,产生一次次的降水,气温也一次次地下降。正如人们常所说的那样,到了“一场秋雨一场寒”的时候,但秋分之后的日降水量不会很大。
此时,南、北方的田间耕作各有不同。在我国的华北地区有农谚说:“白露早,寒露迟,秋分种麦正当时。”谚语中明确规定了该地区播种冬小麦的时间;而“秋分天气白云来,处处好歌好稻栽”则反映出江南地区播种水稻的时间。此外,劳动人民对秋分节气的禁忌也总结成谚语,如“秋分只怕雷电闪,多来米价贵如何”。
立秋,这是秋天最早的信号,从梧桐的第一片落叶开始。秋天我们在最普通的生活中也会发现一些有趣的现象和有意思的事情。我们在这里看见了人们在立秋节气中的智慧,或者是他们总结的生活经验。下面就从立秋谚语歇后语集锦开始我们今天的主题吧!
关于立秋的俗语 立秋谚语歇后语集锦
关于立秋的俗语 立秋谚语歇后语集锦
1、秋天宜收不宜散
2、秋不食辛辣,不食肺
3、六月立秋紧\'丢丢\',七月立秋秋里游、(闽南)
4、立秋晴,一秋晴;立秋雨,一秋雨(江苏)
5、立秋种,处暑移,十年就有九不离。
6、立秋摘花椒,白露打胡桃。
7、立秋栽葱,白露栽蒜。
8、立秋有雨一秋吊,吊不起来就要涝。
9、立秋一场雨,遍地出黄金。
10、立秋下雨人欢乐,处暑下雨万人愁。
11、立秋下雨秋雨多,立秋无雨秋雨少。
12、立秋下雨件件丢,处暑下雨件件收。
13、立秋下雨,百日无霜。
14、早秋丢,晚秋收,中秋热死牛。
15、早晨立秋凉飕飕,晚上立秋热死牛。
关于立秋的俗语 立秋谚语歇后语集锦
16、头伏芝麻二伏豆,晚粟种到立秋后。
17、七月立秋慢溜溜,六月立秋快加油。
18、六月立秋紧‘丢丢’,七月立秋秋里游。
19、六月底,七月头,十有八载节立秋。
20、立夏栽茄子,立秋吃茄子。
21、早晨立秋凉飕飕,晚上立秋热死牛。
22、早秋丢,晚秋收,中秋热死牛。
23、立了秋,凉飕飕。
24、早上立了秋,晚上凉飕飕。
25、立了秋,把扇丢。
26、立了秋,扇莫丢,中午头上还用着。
27、立秋早晚凉,中午汗湿裳。
28、立秋早晚凉,中午汗还淌。
29、立了秋,枣核天,热在中午,凉在早晚。
30、立秋不立秋,还有一个月的好热头。
关于秋天的歇后语
关于秋天的歇后语
秋天霜打的茄子 ———— 蔫了
秋天卖凉粉 ———— 不识时务;不识事务;不识食务
秋天里卖凉粉 ———— 不识时务
秋天拉了架的瓜秧 ———— 蔫巴下来了
秋天刮北风 ———— 一天比一天凉
秋天典棉衣 ———— 法不长
秋天地里的草人 ———— 该烧
秋天的云 ———— 变化多端
秋天的野兔子 ———— 撒欢;又撤起欢儿来
秋天的野耗子 ———— 见啥都胡搂
秋天的蚊子 ———— 嗡嗡不了几天
秋天的石榴 ———— 满肚子花花点子
秋天的扇子 ———— 没人过问;扔一边
秋天的嫩冬瓜 ———— 胎毛还没退
秋天的蚂蚌 ———— 好景不长
秋天的露水 ———— 早晨的事
秋天的鲤鱼 ———— 可肥了
秋天的辣椒 ———— 红角儿
秋天的葵花 ———— 低下了头
秋天的菊花 ———— 经得起风霜
秋天的茭白 ———— 黑的
秋天的花椒 ———— 黑心;黑了心;黑心肠
秋天的红薯 ———— 又甜又面
秋天的哈密瓜 ———— 甜透了
秋天的谷穗 ———— 低头又弯腰;弯腰又低头
秋天的蛤螵—没几天叫头;呱呱叫 ————
秋天的高粱 ———— 红到顶了;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