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年历

小暑

2020/4/1 16:10:12
万年历日历:小暑知识
小暑知识
小暑是入伏吗

小暑是二十四节气之一,三伏天也是一种节气,代表的是一年之中最热的时候,而小暑是表示开始炎热的节气,那么小暑与三伏天的入伏有什么关系呢?小暑是入伏吗?入伏第一天是从小暑算起吗?想知道这些问题的答案,且来看的详细解析吧。

小暑是入伏吗

入伏指的是三伏天的开始,但是小暑和入伏并不是同一天,所以小暑不是入伏。小暑是二十四节气之一,标志着夏季的正式到来,但和入伏还是有区别的。

小暑,是中国24个节气中的第11个节气。小暑的时间是每年7月7日或8日,太阳到达黄经105°时为小暑。因此今年的小暑是7月7日。暑,表示炎热的意思,小暑为小热,还不十分热。小暑是相对大暑而言,古人认为小暑期间,还不是一年中最热的时候,故称为小暑。小暑意指天气开始炎热,但还没到最热。

小暑期间是雷暴、雨水最多的季节,二十四节气之小暑后还有一周时间就将”入伏“,进入一年中最酷热的日子。今年的伏天有40天,比去年多出了10天。众所周知,小暑节气的到来标志着将进入夏季最炎热的阶段。气象专家表示:实际上小暑节气炎热程度取决于出梅早迟和有无台风影响,出梅迟和梅雨量大,易出现洪涝灾害;出梅早并且没有台风影响,天气就炎热,易出现高温伏旱。

入伏第一天是从小暑算起吗

小暑时还没有入伏,所以入伏第一天并不是从小暑算起。

小暑过后一段时间才会入伏,按照中国传统历法来看,夏至节气后的第三个庚日开始入伏,最早的伏天是初伏,初伏最早出现是离夏至20天,最晚30天出现,而小暑节气距离夏至节气之间只有15天。

什么时候是三伏天

夏至后的第三个庚日开始进入伏天。

三伏天没有一个确切的日子,是用二十四节气的夏至节气为支点,传统的天干地支历法为辅助,夏至日后,逢到第三个庚日就到了初伏,中华大地开始进入了伏天。

小暑和入伏有什么区别

小暑是二十四节气之一,而入伏指的是三伏天的开始。

入伏,意指进入三伏天。“夏至三庚数头伏”,这是确立初伏的依据。今年初伏第一天是7月13日。“三伏”是指初伏、中伏和末伏,约在7月中旬到8月中旬这一段时间。从夏至后第三个“庚”日算起,初伏(10天)、中伏(10或20天)、末伏(立秋后的第一个庚日算起,10天),是一年中天气最热的时间。

初伏是关于日历法的一种说法,指夏至后的第三个庚日,是三伏中头伏的第一天,通常也指从夏至后的第三个庚日起至第四个庚日前一天的一段时间。按中国的日历法来说,是真正暑天的开始。初伏固定为10天,初伏从夏至日后第三个庚日始(称入伏)。

入伏需要注意什么

三伏天首先要注意防暑降温。尽量避免中午阳光最强或温度最高的时候外出,必要外出时带上遮阳伞。如果在夏天或高温作业场所工作一段时间后,有轻度头痛、头晕、耳鸣、恶心、眼花、无力、口渴及大量出汗等病症,就是中暑先兆,此时应立即将患者转移到清凉通风的环境中,解开衣服,涂擦清凉油,服人丹或十滴水,多喝淡盐水或清凉饮料,头部冷敷。经休息、降温处理,一般4小时即可恢复。如果体温一直不降,需尽快去医院救治。

其次,注意饮食调节。尽量少吃脂肪类厚腻荤腥的食物,更要少吃辛辣之品,以适应夏天胃肠的消化能力。饮食以清淡素食为主,佐以鱼肉蛋奶,保证人体必须的水分、盐水、热量、蛋白质、矿物质、维生素等物质的补充。

再次,注意补水保津液。大汗泄气,不但损津液导致咽干口燥、口苦,也损气,让人出现困乏等状态,因此要注意减少外出和及时补水。除了多喝水之外,也可以通过饮食摄入水分。多进食汤、羹、粥等水分较多的食物。


24节气小暑是什么意思

一般见到“暑”这个词,大家都应该第一时间想到的是热,而确实“暑”就是代表炎热的意思。在24节气中,有三个节气是带“暑”字的,可想这三个节气期间的气温一定不低。那么,其中24节气小暑是什么意思呢?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关于小暑节气介绍。

24节气小暑是什么意思 小暑节气介绍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六月节……暑,热也,就热之中分为大小,月初为小,月中为大,今则热气犹小也。”暑,表示炎热的意思,意指天气开始炎热,但还没到最热,全国大部分地区基本符合。小暑虽不是一年中最炎热的季节,但紧接着就是一年中最热的季节大暑,民间有“小暑大暑,上蒸下煮”之说。由于出汗多,消耗大,再加之劳累,人们就更不能忽略对身体的养护。

古籍解释:

小暑,六月节。《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曰:暑,热也。就热之中,分为大小,月初为小,月中为大,今则热气犹小也。

温风至。至,极也,温热之风至此而极矣。

蟋【音悉】蟀【音率】居壁。一名蛬【音拱】,一名蜻蛚,即今之促织也。《礼记注》曰:生土中。此时羽翼稍成,居穴之壁,至七月则远飞而在野矣。盖肃杀之气初生则在穴,感之深则在野而鬬。

鹰始鸷【《礼记》作鹰乃学习】。鸷,凶猛也。应氏曰:杀气未肃,鸷猛之鸟始习于击,迎杀气也。

三候:

一候温风至:指小暑日后,大地上便不再有一丝凉风,而是所有的风中都带着热浪。

二候蟋蟀居宇:蟋蟀居宇指,五日后,由于炎热,蟋蟀离开了田野,到庭院的墙角下以避暑热。

三候鹰始鸷:鹰始鸷是指,再过五日,老鹰因地面气温太高而在清凉的高空中活动。

小暑节气由来传说

“六月六”相传这是龙宫晒龙袍的日子。因为这一天,差不多是在小暑的前夕,为一年中气温最高,日照时间最长,阳光辐射最强的日子,所以家家户户多会不约而同的选择这一天“晒伏”,就是把存放在箱柜里的衣服晾到外面接受阳光的暴晒,以去潮,去湿,防霉防蛀。

民间说“六月六”百索子撂上屋。“相传传天上的牛郎星和织女星被银河分割在两岸,一年中只有”七月初七”这一天可以相会。但在他们中间却横阻着一条银河,又没有渡船,怎么办呢?所以六月六这一天,天下的儿童多要将端午节戴在手上、脚上的“百索子”撂上屋让喜鹊衔去,在银河上架起一座像彩虹一样美丽的桥,以便牛郎和织女相会。

相传这一天是“小白龙”回家的日子。因为“小白龙”犯了天条,被龙王父亲囚禁在很远的一个小岛上,失去了行动自由。唯有六月六这一天,龙王恩准其回家探母。“小白龙”由于探母心切,所以一路上昼夜兼程,带来了惊雷闪电,狂风暴雨。

伏日,古人说:伏是“隐伏避盛暑”的意思,伏日祭祀,远在先秦已见著录。古书上说,伏日所祭,“其帝炎帝,其神祝融”。炎帝传说是太阳神,祝融则是炎帝玄孙火神。传说炎帝叫太阳发出足够的光和热,使五谷孕育生长,从此人类不愁衣食。人们感谢他的功德,便在最热的时候纪念他。因此就有了“伏日祭祀”的传说。

《小暑六月节》:“倏忽温风至,因循小暑来。竹喧先觉雨,山暗已闻雷。户牖深青霭,阶庭长绿苔。鹰鹯新习学,蟋蟀莫相催。”

想了解更多小暑节气内容,请点击进入》》》》》》小暑节气专题

小暑节气相关推荐:

有关小暑的谚语 小暑与生活息息相关的农谚谚语

小暑吃藕习俗 小暑节气为什么吃藕

小暑吃芒果习俗 小暑吃芒果是哪个地区风俗

小暑吃三宝贝习俗 小暑为什么吃三宝


关于小暑的优美句子

小暑虽然是炎热天气的开始,但是也预示着夏天最美的场景即将出现,结伴外出纳凉的人们,海边游泳的帅哥美女,五彩缤纷的冷饮,还有荷叶连连的美丽风景。以下是带来的关于小暑的优美句子,快点来看看描写小暑节气的唯美句子都是怎样的吧。

关于小暑的优美句子 描写小暑节气的唯美句子

1、小暑才交雨渐晴、雷雨初歇暑气开。小暑夏弦应温风、阶庭绿苔隐蟋蟀。

2、小暑不足畏、深居如退藏。青奴初荐枕、黄釭亦升堂。鸟语竹阴密、雨声荷叶香。晚凉无一事、步屟到西厢。

3、才非谷永传、无意谒王侯。小暑金将伏、微凉麦正秋。远山依枕见、暮雨闭门愁。更忆东林寺、诗家第一流。

4、小暑七天天渐狂、上午八点出骄阳。出门数步汗欲滴、心静自然凉。

5、倏忽温风至、因循小暑来。竹喧先觉雨、山暗已闻雷。户牖深青蔼、阶庭长绿苔。鹰鹯新习学、蟋蟀莫相催。

6、行云捎来小暑意、她庭中枇杷熟透、等过朝露至月如钩。

7、我将莲花折扇折、小桥雾水填满池、小暑于初假戏水、泠泠天有细丝落、纵身跃湖淡绝望、忽有蓝姬莲花来。

8、一碗分来百越春、玉溪小暑却宜人。红尘它日同回首、能赋堂中偶坐身。

9、每年的七月七日前后是小暑、每年的十一月二十前后是小雪。大概是怕小暑融化了小雪、小雪才会离开吧。

10、谷雨后天气热了起来、夏至时桃枝上挂上毛茸茸的果实、大暑小暑在蝉声中消磨、白露过了竹席泛出凉意。秋分时节大雁南回。

11、今日是小暑,暑字来当头:大饱口福的薯条,胸闷心烦的暑热,开心乐园的暑假。暑字太多,暑(数)不胜暑(数),愿--暑热被你甩掉,暑(曙)光将会盼到。

12、福其实很简单:口渴了喝杯茶水润润喉,烦恼时听听音乐轻轻松,疲倦时靠在椅上打个盹,安静时拿起手机发条短信提醒你:小暑到了天很热,注意防暑!

13、暑过,一日热三分。思念升温,问候升温,友情也升温。工作别太劳累,保重身体养精神;挣钱别太辛苦,知足常乐才是真。祝你幸福一生。

14、暑天,梅雨转进伏天日,切记莫忘吃补食,红枣烧鸡蛋,黄芪炖鸡,滋补身体,多吃凉粉,酸梅汤,消暑解热,大葱,大蒜,预防肠道疾病;祝小暑快乐。

15、送你一阵幸福风,拂去心头的忧烦;送你一场平安雨,滋润枯竭的心田;送你一片快乐云,把炎热酷暑驱散;送你一滴吉祥露,带给你如意甘甜。小暑到了,愿你清爽自在,快乐开怀!

16、小暑就要停停,赏玩快乐的风景;小暑就要歇歇,品尝悠闲的岁月;小暑就要懒懒,享受阳光的灿烂;小暑就要笑笑,清空无谓的浮躁。愿你小暑好,没烦恼!

17、转眼又小暑,我来送祝福。品味芬芳茶,口内余香撒。吹拂清凉风,惬意入美梦。沐浴吉祥雨,焦躁烦恼去。悦赏婷婷荷,舒心唱欢歌。愿你小暑时节乐呵呵。

18、夏夜的凉风吹走了忧伤的愁绪,夏日的荷花芬芳了快乐的心情,夏夜的星光璀璨了惬意的感受,夏日的祝福清爽了你的世界,愿你小暑时节快乐又惬意,清爽无忧伤。

19、小暑到,艳阳照。祝福到,情意高。不焦躁,清凉绕;心情好,容颜俏。常欢笑,烦恼少。健康妙,幸福靠。愿你小暑时节乐淘淘,开心快乐润心潮。

20、小调理,小养生,健康幸福锅里蒸;家常菜,家常馍,爱家就是一首歌;小暑想,小暑念,有空回家多看看;亲情舒服,友情舒心,珍惜情字最开心。小暑快乐哦。

小暑谚语:

“小暑不见日头,大暑晒开石头。”(苏、湘)

“小暑有雨旱,小寒有雨冷。”(桂)

“小暑雨如银,大暑雨如金。”(苏)

“小暑下几点,大暑没河堤。”(冀)

“雨打小暑头,四十五天不用牛。”(苏)

“小暑热得透,大暑凉飕飕。”(沪、湘、辽、晋)

“小暑热得透,大暑凉悠悠。”(川、贵)

“小暑凉飕飕,大暑热熬熬。”(湘)

“小暑过热,九月早冷。”(苏)

“小暑热过头,九月早寒流。”(冀)

“小暑热过头,秋天冷得早。”(湘)

“小暑大暑不热,小寒大寒不冷。”(桂)


小暑节气的含义

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一个节气就是小暑节气,今年的小暑节气在7月7号,这样算来只有2天的时间了,面对这个即将到来的节气,很多朋友都有一些懵懂,小暑节气是什么意思呢?小暑节气的气候有什么特点呢?下面我们先来看看小暑节气的含义,后头还有关于小暑节气的其他内容敬请期待,小暑节气是啥意思来了解一下你就有数了。

小暑节气的含义 小暑节气是啥意思来了解一下

小暑节气的含义 小暑节气是啥意思来了解一下

7月7日是小暑节气,《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六月节……暑,热也,就热之中分为大小,月初为小,月中为大,今则热气犹小也。”暑,表示炎热的意思,古人认为小暑期间,还不是一年中最热的时候,故称为小暑。

我国古代将小暑分为三候:“一候温风至;二候蟋蟀居宇;三候鹰始鸷。”小暑时节大地上便不再有一丝凉风,而是所有的风中都带着热浪;《诗经?七月》中描述蟋蟀的字句有“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下。”文中所说的八月即是夏历的六月,即小暑节气的时候,由于炎热,蟋蟀离开了田野,到庭院的墙角下以避暑热;在这一节气中,老鹰因地面气温太高而在清凉的高空中活动。

小暑气候

小暑气候

绿树浓荫,时至小暑。南方地区小暑时平均气温为26℃左右,已是盛夏,颇感炎热,但还未到最热的时候。常年7月中旬,华南东南低海拔河谷地区,可开始出现日平均气温高于30℃、日最高气温高于35℃的集中时段,这对杂交水稻抽穗扬花不利。除了事先在作布局上应该充分考虑这个因素外,已经栽插的要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在西北高原北部,此时仍可见霜雪,相当于华南初春时节景象。

小暑前后,华南西部进入暴雨最多季节,常年7、8两月的暴雨日数可占全年的75%以上,一般为3天左右。在地势起伏较大的地方,常有山洪暴发,甚至引起泥石流。但在华南东部,小暑以后因常受副热带高压控制,多连晴高温天气,开始进入伏旱期。我国南方大部分地区这一东旱西涝的气候特点,与农业丰歉关系很大,必须及早分别采取抗旱、防洪措施,尽量减轻危害。

小暑前后,我国南方大部分地区各地进入雷暴最多的季节。雷暴是一种剧烈的天气现象,常与大风、暴雨相伴出现,有时还有冰雹,容易造成灾害,亦须注意预防。

小暑节气

小暑节气不穿上衣会更热

盛夏中,有些人喜欢光着上身乘凉,认为赤膊凉爽。其实未必如此。养生专家提醒,当气温接近或超过人的体温时,赤膊不但不凉爽,反而会感到更热。

专家解释,人的体温调节不仅靠皮肤蒸发,还和皮肤辐射有关。当外界温度超过37℃时,体温主要靠皮肤蒸发来散热;当气温继续升高时,皮肤不但不能通过辐射方式来散热,还会从外界环境中吸收热量,使人感到更加闷热。所以,盛夏时节最好不要光着上身。

专家建议,适当穿些衣物,一来可隔热,二来可以阻挡紫外线的照射。紫外线既容易产生热量,又容易造成晒伤。小暑节气,太阳距地面较近,晴天时空气中紫外线含量在一年当中是比较高的,因此,应该多加小心。

此外,夏季的特点是日照时间长,天亮得早,黑得晚。因此,人们的起居和作息时间应随之做些调整,以迟睡早起为宜。虽然个体差异很大,但大多数人应遵循这样的原则:晚上10时至11时就寝,早上5时半至6时半起床;午饭后半小时进行短时午睡。此外,三餐及锻炼、用脑、休闲的时间均应明确。这种“定时”在夏季、尤其是盛夏时节尤其重要。

小暑

中暑的预防

中暑是夏季常见的急诊,加强预防可以大减少发病率,中暑的预防应注意几点:

1、充足的睡眠。合理安排休息时间,保证足够的睡眠以保持充沛的体能,并达到防暑目的。

2、科学合理的饮食。吃大量的蔬菜、水果及适量的动物蛋白质和脂肪,补充体能消耗。切忌节食。

3、做好防晒措施。室外活动要避免阳光直射头部,避免皮肤直接吸收辐射热,带好帽子、衣着宽松。

4、合理饮水。每日饮水3升至6升,以含氯化钠0.3%-0.5%为宜。饭前饭后以及大运动量前后避免大量饮水。

中暑了怎么办

1、立即将病人转移至阴凉、通风处休息,有利于散热。

2、补充水及电介质。

3、用风油精或清凉油涂于病人的头部太阳穴;口服人丹;十滴水;藿香正气丸等药物。

4、重度中暑病人除以上3点处理外,应立即转送医院救治。


小暑是什么季节

小暑,一年中炎热的开始,这是不是意味着此时正值夏季呢?到底小暑是什么季节呢?小暑的时间在每年的7月6日到8日中的一天,而这个时间点正是盛夏时期,所以小暑是属于夏季的。那么,小暑是入伏吗?伏天是一年中最炎热的开始,这是不是说明小暑就是入伏呢?下面小编带您来了解。

小暑是什么季节 小暑是入伏吗

小暑,是二十四节气之第十一个节气,夏天的第五个节气,表示季夏时节的正式开始。

小暑不是入伏。

入伏,意指进入三伏天。“夏至三庚数头伏”,这是确立初伏的依据。历书规定:“夏至三庚便数伏”,意思是说,“从夏至日”开始往后数,数到第三个“庚日”便开始入伏了。这里的“庚日”是指古代的“干支纪日法”中带有“庚”字头的那一天。

庚日的日期是有变化的,并不固定,所以每年入伏的日期不尽相同,但入伏日期总是是在7月11日至7月21日之间。第四个庚日到第五个庚日为中伏,立秋后的第一个庚日到第二个庚日为末伏。每一个庚日相隔10天,中伏天数不固定,夏至到立秋之间有4个庚日时,中伏为10天,有5个庚日时,中伏为20天。

2019入伏推算:

2019年夏至时间:2019年6月21日

2019年夏至后第一个庚日时间:2019年6月22日(庚寅日)

2019年夏至后第二个庚日时间:2019年7月2日(庚子日)

2019年夏至后第三个庚日时间:2019年7月12日(庚戌日)

所以,2019年“入伏”第一天就是2019年7月12日(庚戌日)。因为初伏是10天,所以2019年的初伏就是7月12日-7月21日。

小暑时节防暑注意事项:

1、衣

小暑节气天气炎热,衣服要尽量穿得少一些,并且要选择透气性好的衣服。如果你是长期需要在太阳底下工作的人,那么建议你尽量不要穿深色系的衣服,特别是黑衣服,因为黑色的衣服最吸热。而对于办公一族,公司空调温度低,上下班温差大往往容易中暑,建议可以在办公室备一件小外套,吹空调时可以穿。

2、食

饮食上要尽量多吃清淡、消水利尿的食物,别吃刺激性的食物。多吃应季的蔬菜水果,多喝养生汤,如绿豆粥、荷叶粥等。如果胃口实在不好,可多吃杨梅、西瓜,生津止渴、解暑降温。值得注意的是,小暑时节强调的补充水份,并不是让你去喝饮料或啤酒,因为它们虽能在第一时间让人感觉到凉爽,但过后会引起更多的水分流失,不利于人体降温。

3、住

如果有条件的话,用空调来调节室内的温度是个不错的选择。但是开空调切忌把温度调得太低,科学研究表明,26度的空调是最舒适且不易患病的。同时,可以在空调房里放一盆水,开空调更要注意补充水份,避免水份流失过多。或者风扇也是不错的选择,如果实在不行的话,可在早晨用水拖地,也可暂时使室内的温度降下来的。

4、行

日常最好避免在下午两点的时候外出,若是一定要出门的话,最好做好防晒措施,防紫外线眼镜、防晒霜等一样都不可少,同时应避免在太阳底下暴晒。如果可以的话,出行应尽量选择“清凉”的路线,比如道路两旁有树木的,或者有大型遮阳设施的场所也是不错的选择。如果是乘坐自己的爱车出门,要尽量把车放在阴凉的地方,车内可多放一些水解渴。

想了解更多三伏天的消息,请点击》》》2019三伏天从什么时候开始

想了解更多小暑节气内容,请点击进入》》》》》》小暑节气专题

小暑节气相关推荐:

小暑大暑是什么时间 2019小暑和大暑是几月几日

小暑和大暑是什么意思 小暑和大暑哪个更热

小暑节气的特点 小暑是不是很热呢

2019小暑节气是几号 今年小暑是哪一天

小暑节气手绘图片唯美 关于24节小暑图片手绘大全

小暑节气祝福语 2019祝大家小暑快乐的节气祝语

小暑是几月几日星期几 2019小暑是农历几月几日


小暑吃什么养生

进入小暑节气之后,我们就算是真正踏入了夏季,气温越来越高,我们的身体水分越来越少,如果饮食不当,没有及时补充水分,那么我们中暑的机会就会增加,而且还会诱发多种疾病。那么,小暑吃什么好,小暑吃什么养生呢?以下是推荐的小暑养生食疗配方,快点来看看吧。

小暑吃什么养生

我国民间有“小暑吃藕”的习俗。早在清咸丰年间,藕就被钦定为御膳贡品了。中医学认为,藕生食有清热生津、润肺、散瘀消肿、止血的功效,可主治热病烦渴、吐血、淋病等症。熟食则有健脾益胃、消食、止泻、固精的功效。

需要指出的是:煮藕时忌用铁器,以免引致食物发黑;没切过的藕可在室温中放置一周的时间,但因藕容易变黑,切面孔的部分容易腐烂,所以切过的藕要在切口处覆以保鲜膜,可冷藏保鲜一个星期左右。

黄鳝

民间有“小暑黄鳝赛人参”的说法,最近一段时间鳝鱼最为滋补,中医认为黄鳝性温味甘,具有补中益气、补肝脾、除风湿、强筋骨等作用,小暑时节最宜吃黄鳝,可以预防夏季食物不消化引起的腹泻,还可以保护心血管。

人们爱吃脆嫩的鳝鱼片,在烹调时,只是在锅中爆炒几下就出锅。这样烹调鳝鱼,虽然味鲜美,但对人体的健康不利。因为黄鳝体内有一种寄生虫,如未熟透,就杀不死此虫。它进入人体半个月后,会使人的体温突然升高,并出现厌食,同时,在颈颌部、腋下及腹部皮下出现疙瘩。这就是发生了寄生虫感染。所以,炒黄鳝一定要熟透,以防引起感染。

绿豆芽

小暑节气的第三大宝是绿豆芽。常吃绿豆芽,能清肠胃,解热毒,利湿热,洁齿,有很好的保健作用。临床上用绿豆芽煎汤治疗疖疮、烫伤等外伤感染。绿豆芽中含有的核黄素可用来治疗口腔溃疡,还能调五脏、通经脉、解诸毒,可用于饮酒过度、湿热郁滞、食少体倦。

烹饪方面,炒豆芽时应热锅快炒,使维生素C少受破坏。绿豆芽性寒,烹调时宜配上一点姜丝,中和它的寒性。炒绿豆芽时加入一点醋,既可防止维生素B1流失,又可以加强减肥作用。

绿豆

绿豆性味甘凉,有清热解毒之功效。夏天人体出汗多,体液损失较大,体内的电解质平衡遭到破坏,用绿豆煮汤来补充是最理想的方法。它既能够清暑益气、止渴利尿,不仅能补充水分,而且还能及时补充无机盐,对维持水液电解质平衡有着重要意义。

煮绿豆汤要控制好时长。由于绿豆的防暑活性成分可能主要以多酚类抗氧化物质为主,保持它们的活性,对于绿豆的防暑功效十分重要。在煮制中应盖上锅盖,尽量减少与氧气的接触面积。同时,煮制时不妨把煮沸10分钟之内的汤取出单独饮用。

新米

过去民间有小暑“食新”的习俗,即在小暑过后尝新米,农民将新割的稻谷碾成米后,做好饭供祀五谷大神和祖先,然后人人吃尝新酒等。据说“吃新”乃“吃辛”,是小暑节后第一个辛日。城市一般买少量新米与老米同煮,加上新上市的蔬菜等。所以,民间有小暑吃黍,大暑吃谷之说。

小暑养生食疗配方推荐

粥类食疗食谱

丝瓜粥

丝瓜100克,粳米250克,食用油10克,精盐3克,加水适量,共煮成粥。丝瓜粥具有清热、化痰、凉血解毒的作用。适用于热病、身热烦渴、痰喘咳嗽、肠风痔瘘、崩带、血淋、疔疮、乳汁不通、痈肿等病症。

扁豆粥

粳米250克、白扁豆100克,加水适量,共煮成粥。扁豆粥具有健脾化湿、和中消暑止泻的作用。适用于夏季中暑所致的吐泻、食欲不振等病症。

冬瓜赤豆粥

冬瓜500克去皮切丁,赤小豆30克。先将赤小豆加水煮沸后放入冬瓜和冰糖适量同煮成粥。有利小便、消水肿、解热毒、止烦渴之功效。

汤类食疗食谱

冬瓜荷叶老鸭汤

冬瓜500克、鲜荷叶半块、老鸭1只,姜2片。各物洗净,冬瓜切厚块,鸭斩块,汆水捞起;适量清水放入煲内烧开,放入所有材料煮沸,转中小火煲两个小时,下盐调味食用。清热解暑、益胃生津。

冬瓜绿豆排骨汤

绿豆洗净,提前浸泡1~2小时;冬瓜洗净,去瓤,无需去皮,切厚块;排骨洗净,斩块,汆水捞起;将8碗水倒入煲内烧开,放入所有材料,武火煮沸,转文火煲一个半小时,下盐调味饮用。功效:清热解暑,减肥消肿。

绿豆百合薏米汤

绿豆50克、百合20克、薏米100克、冰糖适量。薏米和绿豆洗净,提前浸泡2小时;百合洗净;将薏米、绿豆和百合放入煲内,倒入适量清水煮沸,改文火煲40分钟,下冰糖煮至融化即可。清热养阴,健脾祛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