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年历

初伏

2020/4/1 16:12:04
万年历日历:初伏知识
初伏知识
2020初伏从哪一天开始

三伏天是一年之中最热的时候,其中初伏是三伏天的开始阶段,一般有十天时间左右,那么你知道2020初伏从哪一天开始?今年初伏是哪天2020吗?到了初伏,人们的饮食习惯就会发生改变,那初伏的习俗和食物都有哪些呢?和一起去了解下吧。

2020初伏从哪一天开始 今年初伏是哪天2020

2020年初伏的日期:2020年7月16日,星期四,庚子年(鼠年)五月廿六。

2020年三伏天详细时间

2020年三伏天分初伏、中伏、末伏,共40天,具体如下:

初伏:公历2020年7月16日(农历五月廿六)--2020年7月25日(农历六月初五)

中伏:公历2020年7月26日(农历六月初六)--2020年8月14日(农历六月廿五)

末伏:公历2020年8月15日(农历六月廿六)--2020年8月24日(农历七月初六)

初伏介绍

初伏,按中国的日历法来说,这是真正暑天的开始。百姓常说:热在三伏,冷在三九。三伏天是一年内气温最高、湿度最大的季节,分为初伏、中伏和末伏,其中初伏和末伏均固定为10天,中伏有的年份10天,有的年份20天。伏期开始称入伏或交伏,伏期结束称出伏。中伏天数的多少视交伏早晚而定,一般7月28日以前交伏,中伏为20天,7月29日交伏,中伏为10天。

初伏习俗

头伏饺子

北方有句俚语,叫做“头伏饺子二伏面,三伏烙饼摊鸡蛋”。头伏吃饺子是传统习俗,因为每逢伏天,人的胃口就不好,吃不下去东西,而饺子在中国人的传统习俗里正是开胃解馋的食物。山东有的地方吃生黄瓜和煮鸡蛋来治苦夏,入伏的早晨吃鸡蛋,不吃别的食物。入伏这天吃饺子,是希望能平安度过夏季,祝愿祈福之意。

头伏萝卜

所谓“头伏饺子二伏菜”,从传统意义上讲,北方冬季的主要蔬菜是储存的大白菜和大萝卜,所以种植秋菜大白菜和大萝卜就显得很重要。所谓的“头伏萝卜二伏菜”是指入伏以后,第一个10天称为头伏,这个季节就要种萝卜了,第二个10天称为二伏,这时就要种白菜了。

伏日吃面

伏日吃面,这一习俗至少三国时期就已开始了。《魏氏春秋》上说,何晏在“伏日食汤饼,取巾拭汗,面色皎然”,人们才知何晏肌肤洁白不是涂粉掩饰,而是自然白。而这里的“汤饼”就是热汤面。

为什么在热天里吃热面?南朝梁宗懔《荆楚岁时记》中说:“六月伏日食汤饼,名为辟恶。”五月是恶月,六月亦沾恶月的边儿,故也应“辟恶”。这是一种民间的说法。用新小麦磨成面粉煮汤吃,吃后出一身汗,新粮营养丰富,发汗可以驱病,六月食汤饼是有科学道理的。

伏天除了喝热汤面,还可以吃过水面。将煮好的面条用凉水过出,拌上蒜泥,浇上卤子,不仅刺激食欲,而且“败心火”。

伏里还可以吃“炒面”。所谓炒面,是用锅将面粉炒干、炒熟,然后用水加糖拌着吃。这种吃法汉代已有。唐宋时更为普遍,不过那时是先炒熟麦粒,然后再磨面食之。唐代医学家苏恭说,炒面可“解烦热,止泄,实大肠。”

初伏吃什么最好:饺子

进入初伏后,气候开始变得炎热,人呢胃口也开始变坏,吃什么都提不起精神,而饺子在中国人的传统印象里是具有开胃解馋作用的,因此,初伏的时候,大家都喜欢吃上一碗可口的饺子。

初伏食谱大全

红豆炖鹌鹑

功效:补益气血,排湿丰胸。

材料:现杀鹌鹑、新鲜红豆、通草、火腿、干香菇。

方法:1,买来或鹌鹑,宰杀后进行清洁。

2,新鲜红豆用清水清洗干净后沥干。

3,干香菇泡发备用。

4,通草清洗后用纱布包裹备用。

5,鹌鹑焯水去沫;将焯过水的鹌鹑和其他材料一起放在砂锅里面。

6,小火炖1个小时。

7,捞起纱布包。

8,放入火腿片,再炖半个小时,放入调味品后即可食用。

青梅黑豆爽

功效:减肥瘦身,美容养颜。

材料:新鲜青梅、新鲜黑豆、琼脂、冰糖少许。

方法:1,将新鲜黑豆研磨后去皮,然后加水揉成泥状。

2,在黑豆泥中加入冰糖和少量的水,然后放入蒸笼蒸熟。

3,琼脂加水蒸化。

4,青梅去核后切成一颗一颗,和琼脂汁一起倒进黑豆里面。

5,搅拌均匀后放在冰箱冷冻。


2020初伏是哪一天

2020年初伏是哪一天

初伏

2020年初伏是7月16日,农历五月廿六。

2020年初伏的日期

2020年三伏天从7月16日开始,至8月24日结束,分初伏、中伏、末伏,共40天。

初伏日期是:公历2020年7月16日(农历五月廿六)—2020年7月25日(农历六月初五),共10天。

初伏推算表

三伏天是中原地区在一年中最热的三十或四十天,三伏是按农历计算的,大约处在阳历的7月中下旬至8月上旬间。每年入伏的时间不固定,中伏的长短也不相同。简而言之,即从夏至后第3个“庚”日算起,初伏为10天,中伏为10天或20天,末伏为10天。

三伏的日期是从夏至日后数到第3个庚日是初伏,第四个庚日到第五个庚日为中伏,立秋后的第一个庚日到第二个庚日为末伏。(每一个庚日相隔10天)中伏天数不固定,夏至到立秋之间有4个庚日时,中伏为10天,有5个庚日时,中伏为20天。

2020年初伏热不热

2020年初伏热不热

2020年初伏热,但不是最热的。

初伏,按中国的日历法来说,这是真正暑天的开始。百姓常说:热在三伏,冷在三九。三伏天是一年内气温最高、湿度最大的季节,分为初伏、中伏和末源伏,其中初伏和末伏均固定为10天,中伏有的年份10天,有的年份20天。

伏期开始称入伏或交伏,伏期结束称出伏。中伏天数的多少视交伏早晚而定,一般7月28日以前交伏,中伏为20天,7月29日交伏,中伏为10天。头伏吃饺子是传统习俗,因为每逢伏天,人的胃口就不好,吃不下去东西,而饺子在中国人的传统习俗里正是开胃解馋的食物。

2020年三伏天什么时候最热

三伏天最热阶段是中伏。2020年7月26号到8月14号。

说到三伏天中哪一伏最热,就要提起民间一句俗话“冷在三九、热在中伏”,意思就是一年中最热的日子属“三伏”,而“三伏”中又以“中伏”最热。末伏过后天气渐渐凉爽。

初伏注意事项有哪些

初伏注意事项有哪些

1、少吃冷饮

入伏后,天气越来越炎热,人体内阳气处于旺盛状态。有些人认为在夏天吃冷饮、喝冰冻饮料、多吹空调,就能把暑气压下去。而实际上这种习惯可能对身体造成不小的伤害,夏季人体毛孔开泄,易受风寒而诱发感冒。这时湿气也容易入体,造成身体湿气重,引起一些疾病。

2、睡眠要注意

中医认为“春生夏长”,到了夏天,人体阳气处于旺盛状态,如果经常睡懒觉,就违背了人体阳气的季节变化规律,不仅得不到休息,反而觉得更疲乏。所以,夏季早上六七点起床比较好,晚睡的睡眠时间也不要超过11点。午睡有利于气血平衡,能补充体力,提高下午的工作效率。健康午睡以30~60分钟为宜,超过1小时则适得其反,可能干扰晚上睡眠。

3、三伏贴并不是人人合适

中医所指的虚寒性疾病都可用“冬病夏治”的方法治疗,如哮喘、慢性支气管炎、过敏性鼻炎、慢性咽喉炎、慢性扁桃体炎、反复感冒、慢性胃炎、慢性结肠炎、慢性腹泻与痢疾、风湿与类风湿性关节炎、肩周炎、腰腿痛以及脾胃虚寒类疾病等。三伏贴药性虽然温和,但有些情形下是不适用的。糖尿病、结核病、感染性疾病患者,3岁以下儿童、孕妇以及皮肤病、过敏体质患者要慎用。


夏至是入伏吗

每年三伏天的时间与夏至有一定的联系,一般三伏天的开始要以夏至为基准,也就是说入伏要以夏至为基础来推算。那么,夏至是入伏吗?到底夏至是初伏的第一天吗?据传统算法,三伏天的入伏时间是夏至后的第三个庚日,所以,夏至并不是入伏。

夏至是入伏吗 夏至是初伏的第一天吗

夏至不是入伏, “夏至三庚数头伏”,这是确立初伏的依据。

我国古代用天干、地支合并记载时间。天干的数字有10个,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地支的数字是12个,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把天干与地支相配,就得甲子、乙丑、丙寅、丁卯……,交叉配合60次,故称60花甲子。“三庚”就是遇上3个“庚”字,到第3个庚日为初伏。由于天干是10个,所以每隔10天就出现一个庚日,如庚子日、庚寅日、庚辰日等。一年365天(闰年366天)都不是10的整数倍,今年某一天庚日,明年就不一定是庚日。由于庚日的变化不定,所以每年入伏的日期不尽相同。

伏,分为初伏、中伏、末伏,叫做三伏。三伏是一年之中最热的时期,这是因为逐渐夜短昼长,阳光接近直射。但夏至还不是最热的时候,因为这时地面吸收的热,晚上又散发了一大部分。不过,每天吸热多,散热少,积累下来一天比一天热,大约再过20多天到了三伏,天气就最热了。

三伏的日期是从夏至日后数到第三个庚日是初伏,第四个庚日到第五个庚日为中伏,立秋后的第一个庚日到第二个庚日为末伏。每一个庚日相隔10天,中伏天数不固定,夏至到立秋之间有4个庚日时,中伏为10天,有5个庚日时,中伏为20天。

伏,是避暑之意。从夏至开始,昼开始变短夜开始变长,热的中间潜伏着寒冷的因素,当初起名“伏”是很科学的。

入伏时间具体什么时候?

每年入伏的时间不固定,中伏的长短也不相同,需要查历书计算,简单地可以用“夏至三庚”这4字口诀来表示入伏的日期,即从夏至后第3个“庚”日算起,初伏为10天,中伏为10天或20天,末伏为10天。我国古代流行“干支纪日法”,用10个天干与12个地支相配而成的60组不同的名称来记日子,循环使用。每逢有庚字的日子叫庚日。庚日的“庚”字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10个天干中的第7个字,庚日每10天重复一次。从夏至开始,依照干支纪日的排列,第3个庚日为初伏,第4个庚日为中伏,立秋后第1个庚日为末伏。当夏至与立秋之间出现4个庚日时中伏为10天,出现5个庚日则为20天。看来,庚日出现的早晚将影响中伏的长短,所以,出现了有些年份伏天30天,有些年份伏天40天的情况。

由于三伏天是全年中天气最热,气温最高,阳气最盛的阶段,在这一阶段,人体腠理疏松,经络气血流通,有利于药物的渗透与吸收,而庚日又与肺金有关(庚日为金,属大肠,大肠与肺相表里),为温煦肺经阳气,驱散内伏寒邪的最佳时机。加之精心选取有温经散寒、化痰平喘作用的膀胱经及督脉腧穴进行敷贴,相得益彰,共收扶正祛邪之功,故而能起到防病治病的作用。

三伏天,一伏是十天,这是按照天干的十数去计算的。所以,划分三伏天,就是:夏至之后的第三个天干的庚日,为第一伏的开始天。比如,2006年的夏至,是西历年的6月21日,这一天的天干日是辛日,28天之后,就是第三个庚日,所以,2006年的7月20日,就是第一伏的开始;十天之后,又是个庚日,也就是7月29日,就进入了第二伏;十天之后,又是一个庚日,也就是8月9日,就进入了第三伏。这就是说,每年进入三伏天之后,都是很热的,特别是第三伏的十天,是最热的。

三伏天出现在小暑和立秋之中,是一年中气温最高且又潮湿、闷热的日子。所谓的“伏天儿”,就是指农历“三伏天”,即一年当中最热的一段时间。但是三伏天之所以称之为“伏”,是因为也有不少寒冷因素在内。三伏是中原地区在一年中最热的三、四十天,三伏是按农历计算的,大约处在阳历的7月中下旬至8月上旬。

三伏是中原地区在一年中最热的三、四十天,三伏是按农历计算的,大约处在阳历的7月中下旬至8月上旬间。每年入伏的时间不固定,中伏的长短也不相同,需要查历书计算,简单地可以用“夏至三庚”这4字口诀来表示入伏的日期,即从夏至后第3个“庚”日算起,初伏为10天,中伏为10天或20天,末伏为10天。

想了解更多夏至节气相关知识请关注》》》》二十四节气之夏至节气专题


初伏是什么意思

三伏天有三个时段,即初伏、中伏和末伏,不同时段,其含义也不同。那么,当中初伏是什么意思呢?一般初伏第一天是什么日子?这三个时段的天数是不一样的,而初伏一般有10天的时间,从夏至日后第三个庚日开始算,下面我们一起来了解相关知识。

初伏是什么意思

初伏指夏至后的第三个庚日,是三伏中头伏的第一天,通常也指从夏至后的第三个庚日起至第四个庚日前一天的一段时间。

初伏,按中国的日历法来说,这是真正暑天的开始。百姓常说:热在三伏,冷在三九。三伏天是一年内气温最高、湿度最大的季节,分为初伏、中伏和末伏,其中初伏和末伏均固定为10天,中伏有的年份10天,有的年份20天。伏期开始称入伏或交伏,伏期结束称出伏。中伏天数的多少视交伏早晚而定,一般7月28日以前交伏,中伏为20天,7月29日交伏,中伏为10天。

初伏第一天是什么日子?

是入伏的日子。

入伏意思是进入三伏天。“夏至三庚数头伏”,这是确立初伏的依据。历书规定:“夏至三庚便数伏”,意思是说,“从夏至日”开始往后数,数到第三个“庚日”便开始入伏了。这里的“庚日”是指古代的“干支纪日法”中带有“庚”字头的那一天。

初伏吃什么?

北方有句俚语,叫做“头伏饺子二伏面,三伏烙饼摊鸡蛋”。

头伏吃饺子是传统习俗,因为每逢伏天,人的胃口就不好,吃不下去东西,而饺子在中国人的传统习俗里正是开胃解馋的食物。

二伏日吃面,这一习俗至少三国时期就已开始了。《魏氏春秋》上说,何晏在“伏日食汤饼,取巾拭汗,面色皎然”,人们才知何晏肌肤洁白不是涂粉掩饰,而是自然白。这里的“汤饼”就是热汤面。为什么在热天里吃热面?南朝梁宗懔《荆楚岁时记》中说:

“六月伏日食汤饼,名为辟恶。”

五月是恶月,六月亦沾恶月的边儿,故也应“辟恶”。这是迷信说法。用新小麦磨成面粉煮汤吃,吃后出一身汗,新粮营养丰富,发汗可以驱病,六月食汤饼是有科学道理的。

伏天除了喝热汤面,还可以吃过水面。将煮好的面条用凉水过出,拌上蒜泥,浇上卤子,不仅刺激食欲,而且“败心火”。

伏里还可以吃“炒面”。所谓炒面,是用锅将面粉炒干、炒熟,然后用水加糖拌着吃。这种吃法汉代已有。唐宋时更为普遍,不过那时是先炒熟麦粒,然后再磨面食之。唐代医学家苏恭说,炒面可“解烦热,止泄,实大肠”。

了解更多,请看》》》三伏天专题


2021初伏中伏末伏是哪天

三伏天

2021年初伏:7月21日-7月30日,共10天。

2021年中伏:7月31日-8月9日,共10天。

2021年末伏:8月10日-8月19日,共10天。

初伏中伏末伏哪个最热

三伏中以中伏最热。

俗话说热在中伏,2021年中伏从7月31日开始,总共10天。在这个三伏的30天里,一般来说,中伏的10天是最热的时候。中伏最突出的特点是“热”,而且是“湿热”,“桑拿”天气让人难以喘息,仿佛置身于一个大蒸笼。

入伏之后,地表湿度变大,每天地面吸收的热量较多,散发出来的热量较少,地表层的热量累积,所以一天比一天热。进入中伏,地面积累的热量达到最高值,天气就最热。

三伏天注意6个饮食禁忌

1、三伏天饮食应注意祛除湿气

三伏天的时候,天气闷热潮湿,人体很容易被湿气侵蚀。所以说,在三伏天期间,饮食一定要注意排出湿气。那么在日常生活当中,哪些食物可以帮助人体排出湿气呢?其实,我们常见的可以帮助身体排湿的食物是有很多的,像是薏米、红豆、绿豆等食物,都是很不错的排湿食物。

三伏天注意6个饮食禁忌

2、三伏天饮食要注意少糖

夏季的时候,吃一些甜品,点一杯饮料是很多人的选择。只是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夏季如果吃糖太多的话,是会引发一系列身体疾病的。像是痱子、高血糖等疾病。所以说,三伏天饮食,一定要注意少糖。

3、三伏天饮食应注意避开冰冷食物

因为三伏天的时候气温很高,天气很炎热,所以很多人为了给身体降温,就喜欢吃一些冰冻的食物。其实,在三伏天的时候,吃冰冻的食物除了容易刺激肠道之外,还容易诱发一系列的肠胃疾病,更甚至,还会造成身体寒气堆积,从而引发一系列的身体疾病。所以说,在三伏天期间,大家一定不要因为贪嘴而大量的食用冰冻的食物,特别是冰淇淋、冰镇碳酸饮料等一些列不健康的食物。

4、三伏天饮食应以开胃为主

在夏日的高温天气下,很多人都很容易没有食欲,吃不下饭。只是,如果三伏天饮食量太少,身体热量补充太少的话,是很容易导致中暑的。所以说,三伏天饮食,一定要注意开胃。而在夏季,能够开胃的蔬菜选择还是比较多,像是苦瓜、苦菜等一些苦味的食物。除此之外,还有一些酸性的食物,像是山楂、话梅等小食。除此之外,为了能够让自己的食欲更好,也可以选择山药、莲藕、木耳等益气养阴的食物来食用。

三伏天注意6个饮食禁忌

5、三伏天饮食应多食甘凉

三伏天是一年当中暑湿最重的一段时间,所以说这段时间的饮食,应该以清淡为主。除此之外,夏季的时候,人们又喜欢吃冷食,喝冷饮,造成身体湿气寒气入体,从而引起脾胃功能下降,造成消化功能减弱。而这个时候,想要调理身体的话,就应该多食一些甘凉的食物,这样不仅能够帮助调理身体,还可以帮助身体排出湿热。

6、三伏天饮食应注意补气去火

三伏天除了给我们带来了炎热之外,还给我们带来了很多的火气。所以很多人在三伏天的时候,都会出现很多的上火症状。这些上火的症状除了身体上的之外,还有情绪上的。所以说,三伏天的时候,饮食一定要注意补气去火。那么补气去火的食物都有哪些呢?其实,苦瓜、西红柿、牛奶、鸭肉等食物,都是很不错的补气去火的食物,大家可适当的选择。


2020三伏天时间表(初伏、中伏、末伏)

三伏天跨越多个节气,是属于夏天的一个高温气候时间段,人们对于三伏天的状态就是一个高级防护的状态,因为高温天气容易让人中暑、缺水、燥热等,不过只要做好了防护措施,就能在三伏天健康养生。那么,2020年三伏天是什么时候呢?接下来和一起去瞧瞧2020年三伏天时间表(初伏、中伏、末伏)吧。

2020年三伏天时间表(初伏、中伏、末伏)

2020年三伏天从7月16日开始,至8月24日结束,分初伏、中伏、末伏,共40天。

初伏:公历2020年7月16日(农历五月廿六)——2020年7月25日(农历六月初五)

第1天2020年7月16日

第2天2020年7月17日

第3天2020年7月18日

第4天2020年7月19日

第5天2020年7月20日

第6天2020年7月21日

第7天2020年7月22日

第8天2020年7月23日

第9天2020年7月24日

第10天2020年7月25日

中伏:公历2020年7月26日(农历六月初六)——2020年8月14日(农历六月廿五)

第1天2020年7月26日

第2天2020年7月27日

第3天2020年7月28日

第4天2020年7月29日

第5天2020年7月30日

第6天2020年7月31日

第7天2020年8月1日

第8天2020年8月2日

第9天2020年8月3日

第10天2020年8月4日

第11天2020年8月5日

第12天2020年8月6日

第13天2020年8月7日

第14天2020年8月8日

第15天2020年8月9日

第16天2020年8月10日

第17天2020年8月11日

第18天2020年8月12日

第19天2020年8月13日

第20天2020年8月14日

末伏:公历2020年8月15日(农历六月廿六)——2020年8月24日(农历七月初六)

第1天2020年8月15日

第2天2020年8月16日

第3天2020年8月17日

第4天2020年8月18日

第5天2020年8月19日

第6天2020年8月20日

第7天2020年8月21日

第8天2020年8月22日

第9天2020年8月23日

第10天2020年8月24日

三伏天出现的具体原因

三伏天的出现是有着科学依据的,需要站在地理学的角度来解析。2020年入伏之后太阳强烈,地表每天都要吸收很多的热量,且散发得很少。热量逐渐聚集,等到三伏天时地面热量将达到顶峰,气温也是最高的。同时,在三伏天副热带高压会不断加强,天气晴朗无云,下雨的情况也特别少,这也使得天气更热。

2020年“三伏天”健康养生注意事项

“三伏天”是一年当中温度最高的阶段,对于人体的健康状态来说,在日常生活中也有一些事项要特别注意,不然的话也容易对个人的健康造成疾病困扰。所以,在2020年三伏天期间,需要在健康养生方面注意哪些事项,更能保证身体健康呢。

1. 注意防晒,预防高温中暑

三伏天一年中气温最高温高湿的时候,气温增高,持续的闷热会使人体机体体温调节功能紊乱,皮肤散热功能下降,轻则易高热、头晕、恶心、口干、抽筋等,重则还会引起呼吸衰竭、晕厥、休克等中暑现象,所以首先要做好的就是防晒、防暑工作。

1)对于体质弱的人来说,要特别注意气温变化,以免复发疾病。还有就是老人和小孩,老人的话各项身体机能都相对减退了,抗热能力远不如年轻人,也容易天气受影响健康,而儿童的免疫功能发育还不完善,体温调节能力要比成人弱,对三伏天的湿热通常很难适应,容易引起发热发烧,所以都尽量减少户外活动,避免长时间在外面逗留。在上午10点到下午4点这段时间最好不要在烈日下暴晒,出门记得要做好防晒准备,比如遮阳伞、戴遮阳帽等等,出门尽量穿长袖,身上最好也涂抹防晒霜,以免晒伤皮肤。

2)还有需要在外作业的工人,尽量早出门、早收工,避开在一天当中气温最高的时候工作,建立减少露天作业时间,可以在进行午睡以充足精神和体力。在外工作的时候不宜直接暴露在阳光下,可以戴防晒帽、穿好防晒服,随身携带一些防暑降温药品,如十滴水、仁丹、藿香正气水、风油精等,以做应急之用。

3)室内外温差不宜太大,以免受凉感冒。现在人们都习惯使用空调降温,这样降温快,但是长久在室内吹空调也容易出现头疼、咳嗽等感冒症状,所以夏季开空调温度不宜太低,与室外的温差最好以不超过5度。也可以开窗通风,空气流通也利于散热。

2. 适当运动提高免疫力

俗话说:“冬练三九,夏练三伏”,意思就是说不管是在数九寒天还是酷暑六月,都应坚持运动锻炼,这样才能更好地“顺四时、适寒暑”,保证身体健康。在三伏天,人们也可以适当地进行锻炼,因为夏天体内容易积累热毒,容易造成身体不适,所以适当出汗的话可以帮助排解体内热量和毒素,帮助调节体温,还能提高免疫力,免受疾病困扰。

不过,在夏天锻炼也要注意“量”和“度”,不提倡快跑和爬山等运动量较大的运动,可以选择散步、慢跑、游泳、瑜伽等动静相兼,刚柔相济的运动,既能达到运动的效果,也能帮助缓和夏日躁动的心绪,平心静气,对个人的身心健康都特别有利。

3. 多喝水有益健康

夏季气温炎热,人体体温也会略微偏高,所以在夏天人们排汗量也会加大,其实夏天排汗散热是有益人体健康的,汗液能够带走热量和一些对人体不好的微量元素,帮助平衡体温,提高免疫力等等,但是排汗后要及时补充流失的水分,不然的话,流失的水分得不到补充,也会造成人容易口干舌燥、疲劳嗜睡、影响个人的精神和体能状态,所以平时还是要养成喝水的习惯,不要等到口渴了再去喝水,运动后可以应适当喝一些盐开水或绿豆盐水汤,对恢复体力更有效果。

4. 保证睡眠充足,提升精神状态

俗话说:“春困夏乏秋打盹,睡不醒的冬三月”,在天气最热的三伏天,天气炎热,暑气重,人们受气温的影响特别容易感到困倦烦躁和闷热不安,特别是在南方多雨地区,湿热交替,人们特别容易受“暑湿”困扰,出现神疲倦怠、肢体困重、胸闷腹胀、食欲欠佳等状况,影响个人的身体和精神状态。

所以,为了保证有个良好的健康状态,在三伏天特别要注意休息,保证有充足的睡眠,平时最好不要熬夜,保证良好规律的作息时间。在中午可以适当午睡,可以帮助大脑休息,消除困乏,午睡时间最好在30分钟左右,时间太长醒来后容易更加困倦,还会影响夜间睡眠,容易导致夜间失眠。

5. 修养身心,保持身心愉悦

除了保证睡眠,个人也要学会调节好心情。在夏天人受天气影响易燥易怒,情绪容易有起伏,所以尽量让自己接触一些轻松愉快的事物,比如可以偶尔去旅行,参加朋友聚会等等。一个人的时候也要学会调整,可以多看看书、听听音乐,做一些能够令心情平和事情,既能够提升技能,也能充实内心,恬静养神,保持身心愉悦。

另外,家居环境也应以清凉通风为主,夏天室内要保证有良好的通风换气,如果有凉风徐徐进入家居,也能赶走夏日暑热,更舒适宜居。还有,家居居室也尽量布置得清新一点,家具的摆设不宜过多过乱,最好整齐有序地摆放,风格可以偏向简约、自然,适当用一些鲜花或小摆件等装饰一下家居氛围,也能令生活更添趣味。

6. 注意饮食,以清补为宜

要想保证健康,在饮食方面也是不容忽视的。中医认为“夏季暑湿,适宜清补”,夏日暑热,食物选择应以养心健脾,解暑化湿为宜。宜苦、辛、酸、咸、少甜,更有利于生津止渴,除烦解暑,清热泻火,还能改善胃口,理气健脾,所以在夏天饮食以蔬菜、水果为主,辅以肉食,适当补充营养,循序渐进,最好是根据自己的身体情况做适当调整。

1)多吃蔬菜。蔬菜可以选择多吃:黄瓜、苦瓜、南瓜、瓠瓜、冬瓜、角瓜等瓜类蔬菜,还有番茄、山药、莲藕、茄子、芥蓝、芹菜、菠菜、芦笋、大蒜、生姜等;肉类的话可以补充蛋白,以鱼类、瘦肉、鸡蛋为主,还有奶和豆类等富含优质蛋白的物品也可以多食用,可以帮助补充人体蛋白质。

2)多吃水果。因为夏季人体汗液分泌旺盛,水分流失会散失较多的维生素C和维生素B1、B2,可以多吃水果补充维生素。但是水果的选择也是有讲究的,可以选择一些开胃健脾的性甘平的时令水果,比如:山楂、山竹、青梅、枇杷、西瓜、哈密瓜、葡萄、雪梨、李子、椰子、苹果、猕猴桃等;

3)注意饮食卫生。因为在夏季气温升高,利于细菌和病菌的繁殖,所以,一般隔夜、隔餐的食物都尽量不要在食用,餐具的食用也要有杀菌消毒,以免病菌附着在上面,对家人健康带来不好的影响。

4)不宜饮酒。喜欢饮酒的朋友在夏天还是要克制一下,不宜过量饮酒,人体在夏季受气温影响极易积蕴湿热,诱发皮肤发生疮痈肿毒,若大量饮酒,更会助热生湿,于健康无益,还容易引发旧疾,危及健康。

5)不宜暴饮暴食。夏天本就容易出现饮食不振的情况,特别一些脾胃不和的人还会出现“苦夏”,所以在食物上以开胃健脾为主,要注意夏天饮食不宜暴饮暴食,少食生冷油腻的食物,尤其本来有肠胃疾病的朋友如果不注意的话,更容易频频引发肠胃不适,所以在饮食方面要多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