芒种是夏季的第三个节气,在此之前是小满节气,小满的时候谷物灌浆饱满,到了芒种之后,便可以收获了,而且是抢收,因为芒种之后,炎热的天气和雨季就要来了。那么,芒种后面的节气是什么呢?到都芒种下一个节气是啥节气?一起来了解。
芒种后面的节气是什么 芒种下一个节气是啥节气
夏至节气。夏至寓意着炎热的夏天来临。夏至这天,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此时北半球各地的白昼时间达到全年最长。
夏至,是“二十四节气”之第十个节气。“二十四节气”最初是以北斗的斗柄指向确定,斗指午,为夏至。现行的“二十四节气”采用的是“定气法”划分,即每一个节气分别相应于地球在黄道上每运行15°所到达的一定位置,当太阳运行至黄经90度为夏至点。从黄道平面看来,太阳位于金牛座、双子座、巨蟹座的背景上。夏至是一年里太阳最偏北的一天,是太阳北行的极致,北半球日照时间最长的一天,也是白昼时间超过黑夜时间最多的一天。但各地的昼长时间从北到南呈递减趋势。这是地球自转轴倾斜造成的昼长夜短效应,越接近两级越明显的缘故。夏至日那天,整个地球上除南极点和南极圈内的极夜地区外,所有地点的日出方向都是从东北方开始的,在西北方落下。夏至是一年里太阳最偏北的一天,是太阳北行的极致,这天北半球得到的太阳辐射最多,比南半球多了将近一倍。夏至日过后,北回归线及其以北的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角也开始逐日降低。
夏至这天,太阳直射地面的位置到达一年的最北端,几乎直射北回归线,北回归线自西向东穿过我国云南、广西、广东、台湾四省区,这四省区是我国境域内太阳在天空位置最当中的地区,日影最短、白天最长、黑夜最短,即如古人所说:“日长之至,日影短至,至者,极也,故曰夏至”。同时,对于北回归线及其以北的地区来说,夏至日也是一年中正午太阳高度在当地属最高的一天。而此时的南半球正值隆冬。如海南的海口市这天的日长约13小时多一点,杭州市为14小时,北京约15小时,而黑龙江的漠河则可达17小时以上。在北极圈以北,这一天太阳整日都位于地平线之上,成为北半球一年中极昼范围最广的一天。
夏至气候特点:
1、对流天气
夏至以后地面受热强烈,空气对流旺盛,午后至傍晚常易形成雷阵雨。这种热雷雨骤来疾去,降雨范围小,人们称“夏雨隔田坎”。唐代诗人刘禹锡,曾巧妙地借喻这种天气,写出“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的著名诗句。对流天气带来的强降水,不都像诗中描写的那么美丽,常常带来局地灾害。
诗人徐书信“在暑雨”一诗中,也对夏日雷雨天气进行了恰如其分的描述:“夏日熏风暑坐台,蛙鸣蝉噪袭尘埃。靑天霹雳金锣响,冷雨如钱扑面来。”
2、暴雨天气
多数情况,“夏至”期间,正值长江中下游、江淮流域梅雨,频频出现暴雨天气,容易形成洪涝灾害,甚至对人民生命财产造成威胁,应注意加强防汛工作。
3、江淮梅雨
夏至时节正是江淮一带的“梅雨”季节,这时正是江南梅子黄熟期,空气非常潮湿,冷、暖空气团在这里交汇,并形成一道低压槽,导致阴雨连绵的天气。在这样的天气下,器物发霉,人体也觉得不舒服,一些蚊虫繁殖速度很快,一些肠道性的病菌也很容易滋生。这时要注意饮用水的卫生,尽量不吃生冷食物,防止传染病发生和传播。
4、高温桑拿
夏至和冬至一样,都是反映四季更替的节气。天文学上规定,夏至为北半球夏季的开始。夏至过后,虽然太阳直射点开始由北回归线逐渐向南移动,北半球白昼逐日变短,黑夜逐日变长,对于北回归线及其以北的地区,正午太阳高度也逐日降低,但由于太阳辐射到地面的热量仍比地面向空中散发的多,故在以后的一段时间内,气温将继续升高,因此有“夏至不过不热”的说法。从1951年~2006年的资料来看,北方许多城市的历史极值都出现在夏至后。
想了解更多有关芒种节气的知识,请关注》》》》二十四节气之芒种节气专题
天气越是炎热,牲畜越是容易感染流感等疾病,所以首先卫生方面一定要搞好。同时,禽舍方面一定要做到通风干燥;饲料喂养方面保持营养卫生。此外,可以采取一定的药物提前预防疾病流感的发生。下面我们一起来了解芒种农事之禽畜管理。
芒种农事之禽畜管理
芒种气温逐渐升高,进入梅雨季节。在梅雨季节期间畜禽管理上要做好四方面工作:
保持畜禽笼舍清洁卫生,增强畜禽梅雨季节的抗病能力。笼舍内粪便清扫外运。牛只下雨期间宜关养,防止被雨淋湿,降低体温而引发感冒;未配上种的牛只,赶快在暑天到来之前配上种。是养羊促膘好时机;切忌让羊在潮湿泥泞的地方吃草、休息,以免引起风湿病。
长毛兔及肉兔更怕梅季潮湿气候。首先,兔舍要干燥清洁,在兔笼地面上撒上一层草木灰或石灰,二是饲喂草料必须晾干,不能用带泥水青草喂,三是在料槽中放一些硬木炭给兔吃,便于吸收胃肠道中的水分,以防拉稀;四是幼兔在梅雨季节,易发生球虫病感染,可在配合饲料中加喂克球粉予以预防;做到舍内无臊气、无积污、无敌害。
加强对流感病毒防治、痢疾等疫病防治。
散养家禽及时购置,夜间适当进行保温。
芒种养猪管理:
猪舍要干净清洁:这段期间,气温将进一步升高,加上雨水多发,猪舍变得又干燥又潮湿。这种环境下,猪只会表现出急躁,难免做出应激行为。如果猪舍不保持干净,猪粪便便没有及时清理,苍蝇蚊子到处飞,就会导致猪只食欲下降,从而影响猪的生长发育。当然,您可以使用猪之宝APP软件来加强猪舍的管理,既简单,又省心。
加强猪的抗病能力:夏季人们易患感冒,多半是中暑引起的,俗称“热伤风”。同样道理,猪舍太热或太潮,猪只也容易生病的。所以要加强饲养管理,提高猪群的抗病能力。比如,多通风、给猪只喷雾、拉防晒网、饲料中增加维生素E含量、及时排水、定时消毒等,根据猪舍、猪只情况采取多种措施来加强猪的抗病能力。
留意饲料防霉变:当下,南方地区进入梅雨季,北方雨水频次也会日益增多。这种情况下,养猪人应将饲料存放到干燥通风、地势较高的地方,防止雨水浸泡受潮。并且,天气闷热猪只食欲下降,养猪人尽量减少购买饲料次数,不要囤积饲料,以免发生霉变,带来不必要的损失。
想了解更多有关芒种节气的知识,请关注》》》》二十四节气之芒种节气专题
虽然我国传统上的东西透着严谨,但有些活动还是非常具有娱乐性的,这样就说明了,我们的祖先在忙碌劳作的同时,不忘找一些事来让自己放松,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劳逸结合啦。例如,芒种节气就有一项打泥巴仗的习俗,这想想就很刺激。下面我们一起来了解有关芒种打泥巴仗民俗活动吧。
芒种打泥巴仗民俗 打泥巴哪个民族的风俗
贵州省黔东南自治州黎平县一带的侗族,则在每年的芒种前后,也就是要分栽秧苗的时刻,过一个青年男女欢乐嬉闹的“打泥巴仗”节日。
在侗族有一个传统习惯,就是婚后,姑娘一般先不住在男方家里,只有农忙和节庆时,才由同伴陪同来到夫家小住几天。这时候,男方家里会把秧田整好,安排好分栽秧苗的日子后,就要邀集一些青年前来帮忙,并由新郎的姐妹去迎接新娘回来共同插秧。而新娘也要邀集一些女伴同来。节日那天,新婚夫妇和大家一起来到田间插秧,插秧的时候男女青年之间相互竞争,比谁动作快,场面非常热闹。秧苗插完后,小伙子们会故意挑衅,借故向姑娘们身上甩泥巴。姑娘们当然也不示弱,会共同发起反击,双方都抓起田里的泥巴互相投掷,这阵势还真像是两军交战。如果数人一起将对方抓住,就要将她(他)按倒在水田中翻滚,使其沾一身烂泥,狼狈不堪。
新郎的父母会站在田边观看,而不参与其中。往往身上泥巴最多的,就是受对方青睐的人。到最后所有人都玩累了,身上也全都是泥巴了,大家就会一起来到河边溪旁,边清洗边打水仗。芒种就是在一边劳作,一边嬉戏中度过的。新娘在前一天来时,带有一担五色糯米饭和100个煮熟的红色鸡蛋。节日后返回娘家时,夫家姐妹要以更多的五色饭和红鸭蛋为她们送行。
泥巴对皮肤的功效
越南泥浆浴很有名,就是把泥巴加热然后与水合成供人们去浸泡,但这并不是普通的泥巴和水勾兑而成。所谓的泥浆实为火山泥,没错,这里的泥巴是从宁河山取来的火山泥谈后再融入着当地的山泉水,所以这是非常稀有的泥浴。而泥浴含矿物质成分是非常高的,主要是二氧化硅和一些人体所需的微量元素锌,钴,硒等。这里的矿泥无论是保健效果或是滋养肌肤的效早已是被全世界所公认,据说,其功效有助于调节内分泌失调,滋养皮肤,降血糖血脂,改善失眠,调节肠胃,舒身养心,缓解关节炎,增加肌体功能等等。这样的泥浆敷在我们皮肤上,会加速我们皮肤的血液循环,虽然有可能会感觉黏黏的的,有点恶心,不过敷到皮肤上感觉还是柔和舒服的!
柔滑的泥浆敷在在身体上,将热从体外传上体内,里边的矿物质不仅能起到健身美容的效果,而且对清洁皮肤也是非常的明显,这样可以清洁全身肌肤的功效,是任何面膜和化妆品都无法媲美的!这里的泥巴都是严格处理的,绝不会出现循环使用,这样体验者也不用担心卫生方面可以非常安心的享受这样的泥浆浴!
而在非洲的辛巴族,这里的女人却一辈子都不洗澡,而且还将自己打扮得十分的“邋遢”,她们的身上涂满了泥土,当地女孩子被称为“红泥人”。除了身上涂满了红泥之外,她们的头发上也涂满了红泥,这种红泥是用泥土和牛油混合制作而成,非常的有粘性,最重要的是,还能防蚊虫叮咬和防晒。
想了解更多有关芒种节气的知识,请关注》》》》二十四节气之芒种节气专题
芒种是我们国家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九个节气,也是夏季开始之后的第三个节气,芒种也是二十四节气中属于农忙节气中的一个,芒种也是一个重要的节气,那么芒种是什么意思,芒种的意思简介
芒种
芒种是什么意思
芒种,是麦类等有芒作物成熟的意思。芒种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九个节气。每年的6月5日左右,太阳到达黄经75°时为芒种。《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五月节,谓有芒之种谷可稼种矣”。意指大麦、小麦等有芒作物种子已经成熟,抢收十分急迫。晚谷、黍、稷等夏播作物也正是播种最忙的季节,故又称“芒种”。春争日,夏争时,“争时”即指这个时节的收种农忙。人们常说“三夏”大忙季节,即指忙于夏收、夏种和春播作物的夏管。
所以,“芒种”也称为“忙种”“忙着种”,是农民朋友的播种、下地最为繁忙的时机。
农事概要
芒种即表明小麦等有芒夏熟作物成熟和耕种的最忙季节。正常年份6月中旬开始入梅。芒种至夏至这半个月是秋熟作物播种、移栽、苗期管理和全面进入夏收、夏种、夏培的“三夏”大忙高潮。
芒种
一是及时抢收小麦、蚕豆、豌豆等在田夏熟作物,做到丰产丰收颗粒归仓。二是上、中旬重施玉米摆果肥,做好壅根防倒和防治玉米螟工作。三是中稻秧田喷施起身药,中、下旬移栽;直播稻和抛秧稻防治稻象甲,早栽大田防治二化螟、叶瘟等病虫害。四是棉花中耕松土除草搞好蕾期管理,防治盲蝽象、棉蚜虫、红蜘蛛等害虫,追施有机肥争取多结桃;整修棉田排水系统,防雨涝。五是上、中旬抢种夏大豆、花生、春大豆追施花荚肥。春山芋追肥,中耕除草,培土补苗;扦插夏山芋。施好薄荷刹车肥。六是播种豇豆、苋菜、小白菜等蔬菜;加强茄瓜豆类蔬菜地田间管理,防治病虫,采收上市和留种工作。七是加强禽畜夏季防疫,成鱼饲养管理,桑田夏伐施夏肥,检修江海堤防工程和排灌机具,注意防汛防旱等工作。
芒种这个节气陪伴了我们国人几千年,芒种也是一个十分重要的一个节气,古代科技不发达,只能依靠芒种节气的都来来了解作物的生长,这也是古人智慧表达的一种方式!以上是为您整理的“芒种是什么意思”,希望您会喜欢。想要了解更多关于芒种内容吗?不妨点击》》》芒种节气的由来及习俗
每个传统节气都有必须要做的事,也有千万不能做的事,对于那些不能做的事,每个地区说法不同,也有可能有极端的差异性。不过,有些风俗禁忌是比较普遍的。那么,芒种节气的民俗禁忌有哪些?下面我们一起来了解芒种当天一定懂得的风俗禁忌。
芒种节气的民俗禁忌 芒种当天一定懂得的风俗禁忌
芒种节气之中有端午节,因此从广义来讲的话,各地都会不一样的禁忌的:
内蒙古呼和浩特一带:有躲端午习俗,就是在端午这一天终日禁止出门。
四川合川的人们在午时也要闭户不出。
芒种时五瘟下界,要闭门以避之。
在台湾有些地区,芒种这天必须剪理头发。否则会被鬼夺去缠棕子。女人则不得解开头发睡觉。不然将被鬼抓去。
还有一些与气候相关的,像有的地方忌刮北风,认为刮北风的话,夏天就会干旱。
有的地方忌不打雷的,认为芒种时节没打雷,则一年的庄稼不会有好收成。
芒种近端午须知禁忌:
1、不能回娘家过夜
在农村有这样一种说法,那就是嫁出去的女儿端午节不能回娘家,如果必须回,那也得是端午节当天晚上要离开。其实这种说法并没有科学依据,主要是因为古代重男轻女。古人觉得女儿嫁出去了就是别人家的了,在这种祭祀祖先的重要节日里应该在男方家中孝敬公婆。
2、不能不讲卫生
在千寻小的时候,每次到了端午节,家里的老人都会让全家大扫除。农村里的老人们会觉得,如果端午节这一天不打扫卫生,就会有些不好的东西一直缠着。其实在古代北方地区,很多人把端午节当成“恶月恶日”,甚至说这一天出生的孩子不能抚养成人。所以古人通过打扫家里的卫生,来扫除藏在角落里的“脏东西”。其实这种“禁忌”也是古代封建迷信,如今社会进步了,我们可以把古人这种讲究当做是一种勤劳致富的自我激励吧。毕竟农历5月5日(阳历6月份)已经是一年过半了,下半年该好好努力了!
3、不能游泳
在民间有些地方认为端午节当天不能去游泳,特别是那些曾经有人溺死的地方。有一种迷信的说法认为这些地方淹死过人,到了端午节这一天就会找替身来还阳,因此古人才会在端午这一天把粽子扔到水里。这种说法都是毫无依据的鬼神之说,端午节不能游泳这种“禁忌”的原因,在千寻看来主要是这种时节河里的水还很凉,如果贸然下河游泳,很有可能会出现抽筋的危险。
除了上面这3件事,社会上还流传了很多其他的“禁忌”。比如端午节当天不能说“端午节快乐”,要说“端午节安康”,有些人觉得端午节当天要祭奠屈原,应该满怀悲伤。这种故作高雅的说法一点也没道理,要知道专家们早就解释了端午节的起源并非纪念屈原,而是古人们为了驱邪祈福的节日。随着时代的发展,端午节如今已经成为中国人家庭团聚,互诉思念的节日,很多地方也会用舞龙来纪念这个传统节日。
想了解更多有关芒种节气的知识,请关注》》》》二十四节气之芒种节气专题
芒种节气每年的时间都不尽相同,尤其到来时刻更是与往年完全不同的,那么,今年芒种是几月几日几时几分几秒呢?每个节气都有专门的日期计算公式,我们可以通过其公式计算出2020年芒种的具体时间,我们一起来算算吧。
2020年芒种的具体时间 芒种是几月几日几时几分几秒
阳历时刻:2020年6月5日,12:58:18
阴历日期:闰四月(小)十四星期五
时间计算公式:
[Y*D+C]-L。
公式解读:Y=年数后2位,D=0.2422,L=闰年数=Y/4,21世纪 C=5.678,20世纪 C=6.5。
举例说明:2088年芒种日期=[88×0.2422+5.678]-[88/4]=26-22=4,6月4日芒种。
例外:1902年的计算结果加1日。
芒种含义:
芒种的芒与忙同音,表明了芒种节气是小麦等有芒夏熟作物成熟和耕种的最忙季节。
我国古代将芒种分为三候:"一候螳螂生;二候鹏始鸣;三候反舌无声。"意思是,在芒种节气后,螳螂在去年深秋产的卵因感受到阴气初生而破壳生出小螳螂;喜阴的伯劳鸟开始在枝头出现,并且感阴而鸣;与此相反,能够学习其它鸟鸣叫的反舌鸟,却因感应到了阴气的出现而停止了鸣叫。
芒种这样要做些什么?
1、煮梅
有传说称煮梅的习俗起源于夏朝。在南方,每年五六月是梅子成熟的季节。青梅具有多种营养保复健功能,但青梅鲜果酸涩,需加工食用,这便是煮梅,制而最有名的煮梅典故莫过于“三国”里的“青梅煮酒论英雄”了。
2、送花神
在古代,农历二月二花朝节上迎花神。芒种已近五月间,百花开始凋残、零落,民间多在芒种日举行祭祀花神仪式,饯送花神归位,同时表达对花神的感激之情,盼望来年再次相会。
3、开犁节
浙江一些地区有“开犁节”,在芒种当天举办。当地流传着这样的传说:牛是天庭的司草官,因为同情人间饥荒,偷偷播下草籽,但结果导致野草疯长,农田被野草淹没使农人无法耕种。上天为了惩罚牛,指令其下凡犁田,直至今日。
想了解更多有关芒种节气的知识,请关注》》》》二十四节气之芒种节气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