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有很多需要做的,也有很多是不能做的,而大寒养生做到两不。那么,大寒的两不是什么呢?第一就是不伤阳气,因为这个时候正式缺少阳气的时候,千万别耗损。第二个是不损阴津,在不损阳的情况下,注意滋阴。此外,因为这个时候大家都会大量进补,但要注意温补,不然容易上火。所以,我们大寒时节要做到不损阳不损阴津!
大寒养生做到两不 大寒时节要做到不损阳不损阴津
1、不伤阳气
外出“全副武装” 尤其注意足部保暖
中医认为,寒气容易损伤人体的阳气。人体内的血液得温则易于流动,得寒就容易停滞。天气寒冷会使人体血管中的血液流动不畅,甚至引起淤血阻滞,从而加剧心脑血管疾病的发作几率,也会使体内的筋紧绷,引起疼痛和不适以及各种病症。
对于高血压、动脉硬化、冠心病等疾病患者来说,要更加注意防寒保暖,及时添衣,衣裤既要保暖性能好,又要柔软宽松,不宜穿得过紧,以利于血液的流畅。早晚要少出门,一定要外出的话,记得戴上口罩、帽子、围巾,穿上棉鞋,抵御严寒对身体的危害。
早上应尽可能晚起,等到中午或下午阳光晴好的时候可到户外活动一小时左右。晒太阳对身体好处良多,既温暖又补钙,还可促进血液循环,增强新陈代谢和免疫功能。在晴好的冬日,可以在室外伸出手脚,让阳光直接洒在手脚上,也可以背对着太阳直接晒背。
足部的保暖至关重要,因为脚是人体的“第二心脏”,脚有无数的神经末梢与大脑紧密相连,与人体健康息息相关。寒冷时节要加倍呵护双脚,加强脚部运动,平时外出尽可能步行。还可在室内做原地跑步锻炼,直到全身发热,手脚温暖。每天睡前坚持用热水泡脚。泡脚时搓揉刺激足部穴位,可调补元气,壮腰强筋,延缓衰老。
2、不损阴津
大寒期间养生的另一个重点在于滋阴。一般在长江流域从冬至开始降水减少,经过一个月之后的大寒节气正是最干燥的时期,白天平均空气湿度一般低于50%,有时室内湿度甚至只有30%左右。
随着天地间水气的减少,人体内的阴液也会容易不足,很多呼吸系统有宿疾的人常常会有咳嗽痰多或痰液黏稠、咳痰不净的感觉。心血管疾病患者更易造成血黏度的增高。如果由于高血压、年老等造成血管弹性功能下降,则更易诱发心梗、脑梗、脑出血等危险情况。
在起居方面,如果室内常开暖气或者空调,除了注意经常通风之外,最好可以使用些空气加湿器之类以提高空气中的湿度,晚上睡觉如果用电热毯,也尽量不要开过夜或开太热。尽可能增加饮水量,不要等口干后再喝水。每天入睡前和起床后,都要喝一杯温水。洗澡前后最好也各喝一点水,以补充流失的水分。
大寒时节,切忌运动过量,出汗太多,避免阳气随汗液而出,受到损伤。锻炼应选在广场向阳的地方进行,运动项目可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快走、慢跑、广场舞等。运动强度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而定,以微微出汗最好,雾霾、下雪天,最好暂停锻炼。
3、温补注意荤素搭配,避免不上火
大寒是冬藏与春生的转折点。此时饮食也应与之前的节气有所不同,要有意识的为身体适应春天的生发做准备。从饮食养生的角度讲,要特别注意在日常饮食中多食用一些温热食物,以此来抗寒气、保阳气。肉类如羊肉、牛肉等有滋补脾胃、温肾补阳的功能,鱼类中鲫鱼、黄鳝有补肝养血温阳益脾的功效。但是在大寒期间,一些燥热的食物比如辛辣、烧烤类食物不宜多吃,以免扰动虚火。
冬季常吃热量高或滋补的食物御寒保暖,很容易补过了头,平时也可以适当摄入一些蔬菜,如萝卜、青菜、白菜等,这样不仅可以平衡饮食,减轻高蛋白食物带来的脾胃负担,也能为冬天的养生做好扫尾,向春天的清淡饮食过渡。
生萝卜味辛性寒,熟萝卜味甘性微凉,有“小人参”之称。在菜肴比较丰盛的情况下,可以做一道白菜萝卜香菜汤,以消除体内过多的油脂。吃火锅时,尽可能多加点白菜、豆腐等凉性食物,有助于消解火锅的燥热之气。
也可有意识地增加大枣、百合、莲子、豆类、花生、松子、水果等副食的摄入,这些食物性味平和,适当进食,也可为身体适应春天的生发做好准备。
更多大寒节气信息请关注》》》》大寒节气专题
大寒推荐:
大寒养生的注意事项 10个大寒时节养生忌宜知识
大寒节气养生原则 大寒起居饮食运动及心理调理
大寒节气的由来 大寒的来历故事简短
二十四节气大寒诗词 描写大寒节气的诗优选
2020大寒可以安葬吗 大寒节气这天能不能下葬
大寒是最冷的节气吗 冬天最冷的时候是大寒吗
大寒适合种什么菜 大寒为最佳播种期的蔬菜
大寒养生喝什么粥 7款大寒时节养肾滋补粥
大寒节气该吃什么药膳 大寒节气6款滋补强身药膳
在大寒里一般会吃些什么 大寒节气各地普遍吃的食物
大寒时节吃什么养身体 大寒节气体弱者驱寒食谱推荐
大寒节气应该补什么吃 大寒食补食材选择原则及注意事项
芒种的一大习俗就是煮青梅,这种习俗多流行于南方,因为芒种的时候,迎来青梅成熟季,摘下来煮成佳酿,对身体有不错的养生功效。那么,你们家乡有芒种煮青梅风俗吗?到底芒种当天为什么要做煮青梅?我们一起来了解。
芒种煮青梅风俗 芒种当天为什么要做煮青梅
芒种有个风雅习俗就是“煮梅”,这个习俗据说夏朝就有了。正月开花的梅树在这时刚好结出梅子,但如果直接吃,梅子的酸恐怕很少有人不怕。于是,古人就发明了各种煮梅的方法。芒种当天动手做,既饱口福,又很有风雅的形式感。
在南方,每年五、六月是梅子成熟的季节,三国时有“青梅煮酒论英雄”的典故。青梅含有多种天然优质有机酸和丰富的矿物质,具有净血、整肠、降血脂、消除疲劳、美容、调节酸碱平衡,增强人体免疫力等独特营养保健功能。但是,新鲜梅子大多味道酸涩,难以直接入口,需加工后方可食用,这种加工过程便是煮梅。
芒种也是梅子成熟的时节,在南方每到5月、6月份梅子就会成熟。在南方,每年五、六月是梅子成熟的季节,三国时有“青梅煮酒论英雄”的典故。青梅含有多种天然优质有机酸和丰富的矿物质,具有净血、整肠、降血脂、消除疲劳、美容、调节酸碱平衡、增强人体免疫力等独特营养保健功能。但是,新鲜梅子大多味道酸涩,难以直接入口,需加工后方可食用,这种加工过程便是煮梅。
怎么做青梅煮酒呢?
煮梅的方法有很多种,简单的一种是用糖与梅子一同煮或用糖与青梅混拌均匀使梅汁浸出,也有用盐与梅子一同煮或用盐与青梅混拌均匀使梅汁浸出,比较考究的还要在里面加入紫苏。
煮青梅是把青梅置于黄酒中加热,到青梅稍稍变色,趁热饮一口,梅的酸甜借着酒香荡漾开来,令人心旷神怡,这就是传说中的青梅煮酒了。也可以把青梅榨汁,直接混在酒中饮用。梅子酸,和酒一起,除了增加香味,还可以减缓喝醉。
南京有“煮青梅”习俗,溧水区百姓至今习惯于在芒种节气里泡青梅酒。眼下正是采摘时节。梅子采摘了放在家里阴干,芒种这天将清洗过的梅子泡在白酒里,白酒一般选55度的,以10斤白酒放3斤梅子、两斤冰糖为比例配方,青梅泡酒过程为一个月。
蜂蜜梅子、梅子酒、糖渍梅子、梅子酱、醋梅子等都是时尚做法。在这个时节建议主妇选上好梅子,忙上一天,梅子酒、梅子酸汤鱼等菜肴饮品就可以享用上一年了。
想了解更多有关芒种节气的知识,请关注》》》》二十四节气之芒种节气专题
今天已经到了腊月二十五,现在家家户户都在准备过年了。二十五要磨豆腐,这是寓意有福气。二十六这天我们要做什么呢?这天传统是要炖肉肉,下面就来看看腊月二十六春节年俗都有哪些精彩的介绍吧!
腊月二十六春节年俗要炖年肉
根据长辈说,他们那一辈人真正能吃得起肉的也不过是这二三十年的事情。之前只能在过年的时候才能放开了吃肉。腊月到了二十六,家里清扫过后就要开始杀年猪炖肉。如果家里没有猪的就到集市上割几斤肉回来准备过年。因为肉平时不易得,只有在过年的时候才能放开吃,因此腊月二十六有俗语“二十六,炖年肉。”的说法。
炖年肉的讲究
年肉红烧最好
过年吃肉不容易,因此炖肉人们也是有约定俗成的规矩,那就是年肉要红烧。为啥过年钟爱红烧肉呢?清蒸行不行?过年吃红烧肉寓意着今后的日子红红火火,富裕丰足,因此吃年肉还是红烧寓意最好,清蒸就落了下乘。还有南方人在年夜饭钟爱的红烧鱼也是代表了同样的寓意,红红火火,年年有余。
过年炖肉要有肘子
在我国的很多地方,过年有吃肘子的习俗,尤其是在过年夜饭的餐桌上一个完整的肘子也是压轴菜。之所以过年要吃肘子是因为人们认为肘子皮肉骨头完整相连,也是寓意着过年的时候一家子骨肉团团圆圆的,因此很多地方都会在过年的时候吃肘子。
炖年肉的小窍门
要想年肉炖的好首先要热水下锅,不能直接用冷水煮。在炖肉的时候要先用大火烧开然后再用小火慢炖,这样是为了炖肉能防止肉变硬,更容易将肉煮软。在肉炖到七成熟时加入酱油调色,在九成熟时再放盐,这样炖出来的肉既能保证充分入味,色泽红亮,也更容易软烂。如果觉得过年吃大鱼大肉容易腻,那么不妨在炖肉的时候加入一些山楂,山楂不但能使肉更容易软烂,还能减少油脂的摄入和吸收,口感更丰富。
腊月二十八年俗要做什么呢?有民谚说,二十八,把面发。这俗语很贴切,但是在南方地区并不适用,南方不爱馒头这一口。其实二十八北方蒸馒头南方打年糕,虽然都是准备吃食,但是这两者的主要用途是不一样的。
腊月二十三之后人们陆陆续续准备了很多年货,到了二十八人们该准备主食了。众所周知,南方喜欢吃米,北方爱吃面食。因此在腊月二十八这天北方开始发面准备制作馒头,作为过年期间的主食。为什么是做馒头不是做面条呢?这是因为从初一到初五都是不宜动用炊具的,面条做好了还要煮熟,相比于面条还要馒头更符合节庆的要求,而这天人们蒸出来的馒头要能从除夕吃到初五,因此要准备一家人至少一周的主食,这叫做“隔年吃”,这也是表示家里有余粮,年年丰收富足的寓意。
北方正在热火朝天的蒸馒头,南方打年糕的汉子已经登场了。年糕一般用当年出产的粳米或者是糯米来制作,因为年糕是过节期间的节庆食品,因此被称为“年糕”,有年年升高的寓意,因此年糕备受欢迎家家户户都会在过年前准备好。腊月二十八打年糕并不像北方蒸馒头用作主食,南方的年糕最早主要是用来祭祀。在除夕人们祭祖的时候,一定要端上年糕请祖先品尝,也是请祖宗保佑来年风调雨顺,粮食丰产丰收。
二十八,洗邋遢
腊月二十七和二十八这两是民间专门洗澡的时间,“年廿八,洗邋遢”的俗语就是这样来的。这时候洗澡不仅仅是为了干净整齐的过年,更重要的是这时候洗澡有除旧疾,祈求健健康康的过新年的寓意。如果这时候不洗干净,是不吉利的事情,来年会霉运不断。这个习俗是源于古时候“驱疫鬼”的传统宗教仪式。古时候由于医疗条件落后,人们对于疾病的预防和抵抗能力也偏弱,因此在他们只能依靠这样的宗教仪式祈求避免疾病的侵扰。
除了洗澡之外二十八还有贴窗花的习俗,将喜庆的窗花和寓意吉祥的福字贴上去,春节喜庆的气氛一下子就热烈起来了。
人们对于雪还是充满幻想的,看雪景,堆雪人,打雪仗等等,所以有时候人们无比期待雪天气的到来。想知道下雪的天气是什么时候,就要知道小雪的时间,那么2020小雪是几月几日呢?在2020小雪节气里要做哪些事呢?以下是整理的有关小雪节气的资料,快点来看看吧。
2020小雪是几月几日
2020小雪时间:2020年11月22日 星期日 庚子年(鼠年)十月初八 04:39:38
小雪介绍
小雪表示降雪的起始时间和程度。雪是寒冷天气的产物。小雪节气,四川盆地北部开始进入冬季。“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霜枝”,已呈初冬景象。因为北面有秦岭、大巴山屏障,阻挡冷空气入侵,刹减了寒潮的严威,致使盆地“冬暖”显著。全年降雪日数多在5天以下,比同纬度的长江中、下游地区少得多。大雪以前降雪的机会极少,即使隆冬时节,也难得观赏到“千树万树梨花开”的迷人景色。由于盆地冬季近地面层气温常保持在0℃以上,所以积雪比降雪更不容易。偶尔虽见天空“纷纷扬扬”,却不见地上“碎琼乱玉”。然而,在寒冷的川西高原,常年10月一般就开始降雪了。高原西北部全年降雪日数可达60天以上,一些高寒地区全年都有降雪的可能。小雪期间,盆地西北部一般可见初霜,要预防霜冻对农作物的危害。甘、阿两州北部,最低气温多在零下15℃左右,应该做好牲畜的防寒保暖工作。
小雪三侯
虹藏不见:由于不再有雨,彩虹便不会出现了。
天气上升地气下将:天空中的阳气上升、地中的阴气下降,导致天地不通、阴阳不交。
闭塞成冬:万物失去生机,天地闭塞而转入严寒的冬天。
2020小雪节气要做哪些事
1、最该预防感冒
“小雪”节气的到来意味着冬季降雪即将到来,这个时候最容易感冒。
首先是气温过低。当冷空气突然入侵时,人的鼻黏膜受到刺激,抵抗外界病菌侵袭的抵抗力降低。
第二是气候干燥。有慢性呼吸道疾病的人,如果空气湿度过小,就易造成痰液黏稠不容易排出,不仅使得贮留的痰液成了病毒和细菌的滋生地,而且结成干痂的痰液会固定于支气管黏膜上皮,使得黏膜顶端的纤毛不能依靠正常运动来帮助排痰,从而进一步破坏黏膜纤毛的生理功能。
再者是室内通风不良。冬季人们大多不经常开窗通风,冬季室内的污染高达室外的数十倍,对呼吸系统健康造成很大影响。
预防感冒的办法:
(1)早晚加衣。老人、小孩和一些抵抗力较差的人,在早晚出门时一定要多穿一件外套。在衣服的选择上也要充分考虑到舒适、保暖等多方面因素。
(2)保持空气流通。晚上关窗最好在早中晚各开窗通风三次,每次尽量15分钟,既可以保持室内空气清新,又可以抑制细菌的滋生。但晚上睡觉的时候一定要关窗,夜晚温度低,冷风容易引起哮喘等疾病的发作。
(3)规律作息。很多人在夏天睡得晚,作息不规律,若持续到秋冬容易造成抵抗力下降。因此要保证规律的作息,同时要多喝水。
(4)均衡营养.天气转凉后,人们会食欲大增,在干燥季节多吃些滋阴润肺多酸的食物很好,如银耳、梨、藕、葡萄、苹果等,少吃辛辣。
(5)适度锻炼。登山、跑步等都是耐寒锻炼的项目,可以提高身体免疫力。但要注意,雨雪天气尽量不要外出运动,避免跌倒及发生意外。
(6)按摩头部。如果是风寒引起的感冒,按摩头部能起到有效的治疗作用。具体方法是找到百会、风池等穴,按压50次,早晚一次。
2、要吃这些食物
糍粑:小雪节气习俗中在南方某些地方,还有农历十月吃糍粑的习俗。糍粑是用糯米蒸熟捣烂后所制成的一种食品,是中国南方一些地区流行的美食。古时,糍粑是南方地区传统的节日祭品,最早是农民用来祭牛神的供品。有俗语“十月朝,糍粑禄禄烧”,就是指的祭祀事件。有的地方将糍粑制作成圆形,有大有小,象征着丰收、喜庆和团圆。有的地方又称为年糕,这一名称也是寓意吉祥如意,人们常说:“年糕,年糕,年丰寿高”。
腊味:民间有:“冬腊风腌,蓄以御冬”的习俗。小雪后气温急剧下降,天气变得干燥,是加工腊肉的好时候。小雪节气后,一些农家开始动手做香肠、腊肉,把多余的肉类用传统方法储备起来,等到春节时正好享受美食。很多地方都有冬季吃腊肉的习俗,尤其是南方城市,更是对腊味情有独钟。
刨汤:小雪前后,土家族群众又开始了一年一度的“杀年猪,迎新年”民俗活动,给寒冷的冬天增添了热烈的气氛。吃“刨汤”,是土家族的风俗习惯;在“杀年猪,迎新年”民俗活动中,用热气尚存的上等新鲜猪肉,精心烹饪而成的美食称为“刨汤”,很适合冬季养生食用。
万圣节是西方比较隆重的节日之一,时间在每年的11月1日。这天西方人们会穿上一些将自己打扮得非常夸张甚至恐怖,然后上街去狂欢。那么,到底万圣节是什么意思呀?一般万圣节这天要做什么?下面我们一起来了解这一节日文化。
万圣节是什么意思呀 万圣节这天要做什么
万圣节其实就是西方的鬼节。
两千多年前,欧洲的基督教会把11月1日定为“天下圣徒之日”(All Hallows'Day)。“Hallow”即圣徒之意。传说自公元前五百年,居住在爱尔兰、苏格兰等地的凯尔特人(Celts)把这节日往前移了一天,即10月31日。他们认为该日是夏天正式结束的日子,也就是新年伊始,严酷的冬天开始的一天。那时人们相信,故人的亡魂会在这一天回到故居地在活人身上找寻生灵,借此再生,而且这是人在死后能获得再生的唯一希望。而活人则惧怕死人的魂灵来夺生,于是人们就在这一天熄掉炉火、烛光,让死人的魂灵无法找到活人,又把自己打扮成妖魔鬼怪把死人的魂灵吓走。之后,他们又会把火种、烛光重新燃起,开始新的一年的生活。
万圣节原本其实是赞美秋天的节日,就好像五月节是赞美春天一样。古代高卢、不列颠和爱尔兰的祭司——德鲁伊德有一个赞美秋天的盛大节日,从10月31日的午夜到次日11月1日,持续整整一天。他们认为,在那天晚上他们伟大的死神——萨曼把那年死去人的鬼魂统统召来,这些恶鬼要受到托生为畜类的惩罚。当然,只要想到这种鬼魅的聚会,就足以令当时那些头脑简单的愚民胆战心惊了。于是他们点起冲天的篝火,并严密监视这些恶鬼。万圣节前夜到处有女巫和鬼魂的说法就是这么开始的。至今在欧洲某些与世隔绝的地区,还有人相信这是真的。
古罗马人在11月1日也有一个节日,那是用来向他们的波莫娜女神表示敬意的。他们在熊熊的篝火前烤坚果和苹果。我们的万圣节似乎就是由古罗马人的节日与德鲁伊德的节日糅合而成的。
万圣节的活动原来是非常简单的,而且大部分是在教堂里进行。但在整个欧洲,人们都把万圣节前夜看作尽情玩闹、讲鬼故事和互相吓唬的好机会。于是人们不再把这节日用来赞美秋天,却让它变成神怪、巫婆和鬼魂的节日。
万圣节习俗活动
群鬼游行
在10月31日万圣节前夕这天,美国的大街上到处可见精彩的现场表演、戏台上演的幻觉魔术、逼真的游尸和鬼魂,及各种恐怖电影的放映。到了晚上,便赶紧将蜘蛛丝架起来,再帮负责吓人的演员上妆。鬼屋的内容,则大多与电影主题有关,如:神鬼传奇、星际传奇、鬼故事。这些场景的布置、化妆技术和戏服,有如真的情境,一不留神,肯定令人惊声尖叫。
人鬼嘉年华会
纽约市也特别在万圣节晚上举行巡游,让一群吸血鬼,僵尸,巫婆,科学怪人等齐齐现身,还欢迎市民到场参观,到会者不限年龄、性别,不分阶级、国籍,即使你是胆小鬼,也可加入他们的行列,来个热热闹闹的人鬼嘉年华会。其实这些鬼怪都是人扮的,所以并不可怕,相反有些小鬼脸更非常可爱,令人置身其中,就如参加大型化装舞会一样。
不给糖果就捣乱
万圣节在孩子们眼中,是一个充满神秘色彩的节日。夜幕降临,孩子们便迫不及待地穿上五颜六色的化妆服,戴上千奇百怪的面具,提上一盏“杰克灯”跑出去玩。“杰克灯”的样子十分可爱,做法是将南瓜掏空,外面刻上笑眯眯的眼睛和大嘴巴,然后在瓜中插上一支蜡烛,把它点燃,人们在很远的地方便能看到这张憨态可掬的笑脸。
收拾停当后,一群群装扮成妖魔鬼怪的孩子手提“杰克灯”,跑到邻居家门前,威吓般地喊着:“要恶作剧还是给款待”、“给钱还是给吃的”。如果大人不用糖果、零钱款待他们,那些调皮的孩子就说到做到:好,你不款待,我就捉弄你。他们有时把人家的门把手涂上肥皂,有时把别人的猫涂上颜色,这些小恶作剧常令大人啼笑皆非。当然,大多数人家都非常乐于款待这些天真烂漫的小客人,所以万圣节前夜的孩子们总是肚子塞得饱饱的,口袋装得满满的。
欧洲传统上认为万圣节是鬼魂世界最接近人间的时间,这传说与中国的盂兰节(也就是每年的七月半)类似。万圣夜的主题是鬼怪、吓人,以及与死亡、魔法、怪物有关的事物。通常与万圣夜扯上关系的事物有鬼魂、食尸鬼、巫婆、蝙蝠、黑猫、猫头鹰、精灵、僵尸、骷髅和恶魔等,还有虚构人物如吸血鬼和科学怪人。所以说把万圣节这一天称为“鬼节”一点也不为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