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年历

立夏

2020/4/1 16:10:07
万年历日历:立夏知识
立夏知识
立夏节气养生艾灸

立夏之后,我国各地开始炎热起来,而在炎热的夏季,艾灸便是最佳养生方式之一,通过艾灸,有利于我们预防夏季疾病,治疗各种流感病症以及调理身体机能等。那么,立夏节气养生艾灸要怎么做呢?下面带您了解立夏艾灸养生穴位及注意事项。

立夏节气养生艾灸 立夏艾灸养生穴位及注意事项

艾灸还是以强壮脾肾这两个先天根本的要穴为主,可以坚持艾灸无病长寿8要穴,其中强壮肾的穴位可适当多灸,如关元,气海,涌泉,神阙,还可以加灸命门,八髎,肾俞,筑宾,太溪,三阴交等穴;脾虚者还是要加灸中脘和足三里;平时容易气虚疲劳者多灸百会和上背部的大椎,身柱,膏肓穴等,根据自己的身体情况选择不同的穴位进行艾灸。

对于高血压,心脏病人是一个门槛,高压高于170,低压高于120,最好不要艾灸。要注意施灸的时间、手法、顺序这些问题,否则很容易引起血压升高。艾灸高血压疾病穴位顺序也是有讲究:涌泉、曲池、大椎、列缺各10分钟,最后再灸百会。

对于心脏艾灸,专家推荐:第一天:中脘(单穴)灸30分钟;足三里(双穴)各灸30分钟。

第二天:下脘(单穴)灸30分钟;气海(单穴)灸30分钟;天枢(双穴)灸30分钟。

第三天:关元(单穴)灸30分钟;曲骨(单穴)灸30分钟;三阴穴(双穴)各灸25分钟。

第四天:期门(双穴)各灸30分钟;太冲(双穴)各灸25分钟。

第五天:心俞(双穴)各灸25分钟;神门(双穴)各灸25分钟。

第六天:隔俞(双穴)各灸25分钟;膻中(单穴)灸30分钟;巨阙(单穴)灸30分钟。

第七天:厥阴俞(双穴)各灸25分钟;少海(双穴)各穴25分钟。

第八天:肾俞(双穴)各灸25分钟;间使(双穴)各灸25分钟。

第九天:肾俞(双穴)各灸30分钟;照海(双穴)各灸25分钟。1、马老这套穴位艾灸,可以治疗所有的心脏疾患,包括风湿性心脏病、冠心病、心肌炎、心律紊乱及各种心脏疾患都可以用这些穴位艾灸。2、以上穴位循环灸至愈,每日灸脐30分钟。

立夏艾灸注意事项

1、要专心致志,耐心坚持。施灸时要注意思想集中,不要在施灸时分散注意力,以免艾条移动,不在穴位上,徒伤皮肉,浪费时间。对于养生保健灸,则要长期坚持,偶尔灸是不能收到预期效果的。

2、要注意体位、穴位的准确性。体位一方面要适合艾灸的需要,同时要注意体位舒适、自然,要根据处方找准部位、穴位,以保证艾灸的效果。

3、防火。施灸时一定要注意防止落火,尤其是用艾炷灸时更要小心,以防艾炷翻滚脱落。用艾条灸后,可将艾条点燃的一头塞人直径比艾条略大的瓶内,以利于熄灭。

4、要注意防暑。因施灸时要暴露部分体表部位,在夏天高温时要防中暑,同时还要注意室内温度的调节和开换气扇,及时换取新鲜空气。

5、要防止感染。化脓灸或因施灸不当,局部烫伤可能起疮,产生灸疮,一定不要把疮搞破,如果已经破溃感染,要及时使用消炎药。

6、要掌握施灸的程序。如果灸的穴位多且分散,应按先背部后胸腹,先头身后四肢的顺序进行。

7、注意施灸的时间。有些病证必须注意施灸时间,如失眠症要在临睡前施灸。不要饭前空腹时和在饭后立即施灸。

8、要循序渐进,初次使用灸法要注意掌握好刺激量,先少量、小剂量,如用小艾炷,或灸的时间短一些,壮数少一些。以后再加大剂量。不要一开始就大剂量进行。

9、防止晕灸晕灸虽不多见,但是一旦晕灸则会出现头晕、眼花、恶心、面色苍白、心慌、汗出等,甚至发生晕倒。出现晕灸后,要立即停灸,并躺下静卧,再加灸足三里,温和灸10分钟左右。

10、注意施灸温度的调节。对于皮肤感觉迟钝者或小儿,用示指和中指置于施灸部位两侧,以感知施灸部位的温度,做到既不致烫伤皮肤,又能收到好的效果。

立夏艾灸好处

有温经散寒之功效:到了立夏,天气炎热,雨水增多,加上空调的使用,人很容易寒气,而艾灸是点燃灸草,本身就带有热量,可以温热刺激,起到温经通痹的作用。通过对一些经络穴位的温热性刺激,就可以达到温经散寒的目的,整个艾灸可以加强机体气血运行,达到临床治疗目的。所以艾灸法可用于血寒运行不畅,对于止腹泻的效果也是非常的显著。

可以行气通络:我们知道血为气之母,气为血之帅,艾灸有打通气血的功效,根据中医的穴位进行艾灸,可以起到调和气血,疏通经络,平衡机能的作用,在中医临床上可用于疮疡疖肿、冻伤、癃闭、不孕症、扭挫伤等,效果非常好。

预防传染病:艾草的味道也比较独特,可以预防蚊虫的叮咬,预防疟疾和大脑炎,黄帝内经里也曾经记载过,艾灸可以预防狂犬病。

调节免疫:艾灸可以起到调和气血,疏通经络,平衡机能的作用,因此,它可以调节我们的免疫功能,增加抵抗力和免疫力。如果小孩子提抗力比较弱,可以采取艾灸的方法。

想了解2019立夏节气更多内容,请点击进入》》》》》2019立夏节气专题


上海立夏传统吃什么

在任何一个传统日子里,我国各大城市吃的食物都有所不同,如今传统节气立夏到来,那么上海立夏传统吃什么食物呢?老上海在立夏到来之际,都会取麦粉和糖制成寸许长的条状食物,当地叫麦蚕。此外,还有哪些美食呢?以下为您介绍上海人立夏要制作的美食。

上海立夏传统吃什么 上海人立夏要制作的美食

上海立夏日风俗习惯中,由于此时蛋类食品正是旺季,所以立夏日总要吃蛋,孩子们的脖子上总要挂上一个用红色网套套着的蛋。上海也有“节交立夏记分明,吃罢摊菜试宝称。”的习俗(见上图),立夏之日要吃芋头和金花菜合成的煎饼,中午时无论男女老幼都要称一下体重。

上海郊县农民立夏日用麦粉和糖制成寸许长的条状食物,称“麦蚕”,人们吃了,谓可免“疰夏”。

青麦蚕口感香软清甜,糯而不腻,是一种营养价值很高的绿色食品。

青麦蚕常温下保鲜时间很短,不足一天。由于极易馊掉变质,需要将其放在冰箱里速冻保存。食用前再次翻炒。从冰箱取出解冻,锅中加少许油,加入青麦蚕和少量白糖,略略翻炒至白糖溶解即可。

麦蚕制作方法:

青麦蚕的制作方式比较繁杂。首先要选好的麦穗,最好用元麦做,用小麦的话筋韧比较差而且太黏,不适合拿来制作。做麦蚕的麦穗很有讲究,必须用收浆期——即灌浆饱满,但仍呈青色的麦穗。要是麦子还在冒浆就拿来做青麦蚕,那就都是皮和浆汁。要是麦子老了,制成的青麦团会又硬又粗,很难吃。

麦穗采进来后,需要分离麦芒和嫩麦粒。传统手制法是将麦穗装进干净的布袋中,然后抡起布袋在地面上摔打,这道工序看似简单,其中却有一定的技术含量。用力轻了麦芒和麦粒分不开;重了嫩麦粒就被摔碎了。摔打过后,打开布袋,嫩麦粒已脱落,倒进卷筛,滤掉些麦芒,再进行飏簸,便进入了炒制的环节。

炒制在土灶上进行,一定要用硬柴,这样火头旺,而且要掌握好火候,炒得时间过短,不熟;过长,则麦粒变黄,口感和卖相就打了折扣。炒制大约20分钟后,青麦粒就可出锅。等麦粒凉透后装进袋再次摔打,脱去麦粒上的麦壳。

之后飏弃麦壳,一般要飏5-6次,如果麦壳清理得不干净,做出来的麦蚕会有颗粒感,食用时会戳嘴。

最后,趁热用石磨将炒制好的麦粒磨成一寸左右的条子,因为形似幼蚕,所以沙地人称之为麦蚕。

为了延长麦蚕的供应时间,可以选择了不同麦种,分不同时间段种植,这样成熟期也就错开了。

想了解立夏节气更多内容,请点击进入》》》》》立夏节气专题


立夏吃蛋的由来

立夏节气的一大习俗就是吃鸡蛋,这个习俗存在已久,据说从立夏节气出现开始,便有了吃蛋的习惯。那么,到底立夏为什么吃蛋啊?你们那立夏吃鸡蛋吗?有人说,立夏吃鸡蛋可以保平安,是真的吗?现在我们就一起来了解立夏吃蛋的由来。

立夏吃蛋的由来 立夏为什么吃蛋啊

相传远古时候,天上有个瘟神,常年懒散睡觉,可是一到立夏这天就醒来,带上一只瘟疫口袋,溜到下界播疫害人。

瘟神所到之处,人们轻则发烧厌食,重则一病不起,特别是孩子们病得更重。这可急坏了那些当妈做娘的,于是纷纷去女娲娘娘庙烧香磕头,求她消灾降福,保佑后代平安。

女娲得知此事,立马去找瘟神,说:“今后,凡是我的嫡亲孩子,一个也不得加害!”瘟神知道女娲法力无边,不敢和她作对,问道:“不知娘娘有几个嫡亲孩儿在下界?”女娲笑道:

“我的嫡亲孩子多着呢,哪里数得过来?这样吧,我在每年立夏这天,命我的孩子在衣襟前挂上一只蛋袋,你认准这个记号就行了。”瘟神点头称是。

转眼立夏节到了,瘟神一觉醒来,急匆匆来到下界。只见一个个孩童胸前挂着小小的袋儿,里面放着煮熟的鸡蛋、鸭蛋、鹅蛋。瘟神从早晨一直跑到晚上,也没有见到一个没挂蛋袋的孩子,他又气又恼,累死在路上。

瘟神死后,孩子们就把挂在胸前的蛋吃掉了。从此,立夏为孩子们挂蛋袋的风俗一代一代地传了下来。

立夏吃蛋的理由:

“立夏吃了蛋,热天不疰夏”。

第一,什么是“疰夏”,其实疰夏是过去老人们对一些体弱多病,浑身乏力,没有精神头表现的一种总称,多数应用在初夏时节和小孩身上,因为立夏过后,天气炎热,气候发闷,很多小孩都会出现食欲不振,浑身乏力的表现,所以古代人就总结出了疰夏的这样一个症状。

第二,立下吃了蛋,热天不疰夏,咱们从字面的意思就可以理解为,立夏的这天如果说吃了鸡蛋的话,这个夏天就不会发生疰夏的症状了,立夏过后,天气炎热,人们可能还沉浸在春风徐徐的环境中,但是立夏一来,就打破了这样的环境规律,炎热的夏天,闷热的天气,对于很多孩子来说,多少都会有点不想吃,吃了消化不良的现象,因此孩子会表现出食欲减退,浑身无力的症状,农村老人们就会说孩子的这种现象是疰夏,为了防止这种现象,老人们就总结出一个习俗,那就是吃鸡蛋可以预防疰夏。

因为从中医上来说,鸡蛋性平,补气血虚,有安神养心的作用,对于身体疲劳四肢无力,食欲减退等确实具有一定的食疗效果。

第三,以前农村的生活清贫,鸡蛋作为营养品也是很主贵的东西,农村向来有“四月鸡蛋贱如菜”的说法,在这个季节是鸡蛋最便宜的时候,农民才能够吃得起鸡蛋,因为立夏以后,农事逐渐开始忙碌起来,适当的吃些鸡蛋,补充营养,当然是更有利于咱们的身体健康。

想了解立夏节气更多内容,请点击进入》》》》》立夏节气专题


立夏养生食谱推荐

随着立夏的到来,我们的饮食习惯也要做出相应的调整。这个时节所吃的食物要以清淡为主,切忌不能吃太刺激辛辣的食物。此外,我们还要适当吃一些祛湿和消暑的食物。那么,到底立夏时节吃什么好呢?一起来看看以下的立夏养生食谱推荐,这六道菜立夏吃营养又健康。

立夏养生食谱推荐 六道菜立夏吃营养又健康

老鸭笋干汤

材料:老鸭,只,笋干60克,老干姜10克,盐、料酒各适量。

做法:老鸭洗净剁成大小均匀的块,笋干用温水泡发、泡软捞出沥干水,姜切成片。老鸭下沸水煮3分钟捞出,过凉水,以去除血水。把老鸭放进沙锅里,注入足量的凉水(3倍老鸭的量),大火烧沸,撇去汤表面的浮沫,放姜片和笋干,倒料酒,转小火煲3小时,放盐调味,再焖30分钟。

功效:此汤具有利湿去暑的功效。

鸭肉冬瓜汤

材料:取冬瓜、鸭肉各500克,猪瘦肉100克,芡实、慧改仁各50克,荷叶1片,陈皮5克,盐、鸡精各适量。

做法:鸭肉、猪瘦肉洗净切块,冬瓜连皮洗净切块,荷叶洗净剪成小块。以上四味与芡实、薏苡仁、陈皮一起放入沙锅中,加适量清水,先用大火煮沸,再用小火煮至鸭肉熟烂,调入适量盐、鸡精即可。

功效:夏季常喝此汤可滋阴养肝、健脾利湿。

凉拌苦瓜

原料:苦瓜、植物油、酱油、豆瓣酱、精盐、蒜泥。

做法:将苦瓜一剖两半,去瓤洗净后切1厘米宽的条,在沸水中烫一下放入凉开水中浸凉捞出,控净水分。然后将苦瓜条加精盐后,控出水分,然后放凉开水中浸凉捞出,放入酱油、豆瓣酱、蒜泥和熟油拌匀即可。

功效:苦瓜性寒,还有清暑泄热、明目解毒的功效。

鱼腥草拌莴笋

材料:鱼腥草、莴笋、大蒜、葱、姜、食盐、酱油、醋、味精、香油。

做法: 鱼腥草摘去杂质老根,洗净切段,用沸水焯后捞出,加食盐搅拌腌渍待用。 莴笋削皮去叶,冲洗干净,切成1寸长粗丝,用盐腌渍沥水待用。将莴笋丝、鱼腥草放在盘内,加入酱油、味精、醋、葱花、姜末、蒜泥搅拌均匀,淋上香油即成。

功效:凉拌佐餐使人大开胃口,增进食欲、改善消化功能。

益气养心粥

材料:太子参30克,山药30克,莲子30克,粳米200克。

做法:将太子参、山药、莲子、粳米洗净同放入锅内,加适量水同煮至米烂粥成,温热服食。

功效:我们食用这款粥品是可以很好的健脾益气、养阴清心,也是我们夏季养脾胃的不错选择。

想了解立夏节气更多内容,请点击进入》》》》》立夏节气专题


立夏的寓意是什么

立夏的寓意是什么?了解过其他节气的朋友应该知道,节气中的“立”为开始的意思,而一年中有四个“立”字节气,即立春、立夏、立秋以及立冬,而这四个节气分别代表着一年四季的开始。那么,除了象征季节的开始,立夏还象征着什么呢?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立夏这个节气。

立夏的寓意是什么 立夏象征着什么

立夏代表寓意:告别春天,夏天的开始。

立夏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7个节气,夏季的第一个节气,表示盛夏时节的正式开始,太阳到达黄经45度时为立夏节气。斗指东南,维为立夏,万物至此皆长大,故名立夏也。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立夏,四月节。立字解见春。夏,假也。物至此时皆假大也。”在天文学上,立夏表示即将告别春天,是夏天的开始。人们习惯上都把立夏当作是温度明显升高,炎暑将临,雷雨增多,农作物进入旺季生长的一个重要节气。

立夏这个节气在战国末年(公元前239年)就已经确立了,预示着季节的转换,为一年四季之夏季开始的日子。

实际上,若按气候学的标准,日平均气温稳定升达22℃以上为夏季开始,“立夏”前后,我国只有福州到南岭一线以南地区是真正的“绿树浓阴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的夏季,而东北和西北的部分地区这时则刚刚进入春季,全国大部分地区平均气温在18~20℃上下,正是“百般红紫斗芳菲”的仲春和暮春季节。进入了五月,很多地方槐花也正开。立夏时节,万物繁茂。

立夏古籍解释

立夏,四月节。立字解见春。夏,假也。物至此时皆假大也。

蝼蝈鸣。蝼蝈,小虫,生穴土中,好夜出,今人谓之土狗是也;一名蝼蛄,一名石鼠,一名螜【音斛】,各地方言之不同也。《淮南子》曰:蝼蝈鸣,邱螾出,阴气始而二物应之。《夏小正》:三月螜则鸣是也。且有五能,不能成一技:飞不能过屋;缘不能穷木;泅不能渡谷;穴不能覆身;走不能先人。故《说文》称鼫为五技之鼠。《古今注》又以蝼名鼫,鼠可知。《埤雅》《本草》俱以为臭虫,陆德明、郑康成以为蛙,皆非也。

蚯蚓出。蚯蚓即地龙也【一名曲蟺】,《历解》曰:阴而屈者,乘阳而伸见也。

王瓜生。《图经》云:王瓜处处有之,生平野、田宅及墙垣,叶似栝楼、乌药,圆无丫缺,有毛如刺,蔓生,五月开黄花,花下结子如弹丸,生青熟赤,根似葛,细而多糁,又名土瓜,一名落鸦瓜,今药中所用也。《礼记》郑元注曰:即萆挈。《本草》作菝葜,陶隐居以辨其谬,谓菝葜自有本条,殊不知王瓜亦自有本条,先儒当时如不检书而谩言者,可笑。

其他史料

《逸周书时讯解》云:“立夏之日,蝼蝈鸣。又五日,蚯蚓出。又五日,王瓜生。”即说这一节气中首先可听到蜊蜊(即:蝼蝈)在田间的鸣叫声(一说是蛙声),接着大地上便可看到蚯蚓掘土,然后王瓜的蔓藤开始快速攀爬生长,描述的就是孟夏之初的物候景象。

立夏迎夏习俗

我国素以农立国,春天插秧是禾稷的肇始,到了夏天,除草、耘田,亦是重要的农事活动,否则难有秋获冬藏的好收成,所以各朝各代十分重视立夏这个节气。古时皇帝迎立夏于南郊,原本是一种祭祀;“汉朝帝永平二年,是岁,初迎气于五郊。”(见《通鉴》)“迎夏于南郊,祭赤帝祝融,车服皆赤,歌未明,舞如迎春。”(见《续汉书》)

民间在立夏日,以祭神享先,尝新馈节以及称人、烹茶等活动为主。尝新即品尝时鲜,如夏收麦穗、金花菜、樱桃、李子、青梅等。先请神明、祖先享用,然后亲友、邻里之间互相馈赠。

立夏烹制新茶,是宋元以来的习俗,实际上是民间茶艺比赛。家家选用好茶,辅料调配,汲来活水,升炉细烹,茶中还掺上茉莉、桂芯、蔷薇、丁檀、苏杏等,搭配细果,与邻里互相赠送,互相品尝。文人墨客则要举办“斗茶会”,品茶食果,分韵赋诗,以示庆贺。(据洪亮主编《丹青墨韵》、《璇玑词》等)。

立夏称人,此俗时兴于南方,据说起源于三国时的蜀国。刘备死后,诸葛亮把阿斗交赵子龙送往江东,请刘备的继室孙夫人带养。这一天正是立夏,孙夫人当着赵子龙的面给阿斗称了体重,悉心养护,到来年立夏再称一次,看体重增长多少。此后便流传开去,成为立夏称人的习俗。当然,立夏称人的起源,还有其他的说法。

想了解2019立夏节气更多内容,请点击进入》》》》》2019立夏节气专题


立夏养生的谚语

关于立夏的谚语有很多,多半与天气和农事有关,这是因为二十四节气原本就是为了指导农事的生产而诞生的。立夏时节的晴雨天气、温度高低、是否有雷雨等现象有时会对以后的天气和收成有预示的意义。下面小编为大家送上关于立夏的谚语精选,如果你是养生达人,还有立夏养生的谚语推荐哦!

立夏养生的谚语 关于立夏的谚语精选

立夏养生的谚语 关于立夏的谚语精选

一、立夏大插薯。

二、立夏种绿豆。

三、立夏芝麻小满谷。

四、立夏的玉米谷雨的谷。

五、立夏种麻,七股八杈。

六、立夏前后,种瓜点豆。

七、立夏种姜,夏至收“娘”。

八、立夏栽稻子,小满种芝麻。

九、季节到立夏,先种黍子后种麻。

十、豌豆立了夏,一夜一个杈。

十一、玉米花生继续种,红麻黄姜和芝麻。

十二、闲散地上种黍稷,南坡北洼栽地瓜。

十三、四月插秧(早稻)谷满仓,五月插秧一场光。

十四、清明秫秫谷雨花,立夏前后栽地瓜。

十五、地头岩头坝窝头,春种芝麻秋打油。

十六、立夏蚯蚓出,麦子麦芒生,昼夜灌浆忙,又是好收成。

十七、立夏东风少病遭,时逢初八果生多。

立夏养生的谚语 关于立夏的谚语精选

立夏晴雨篇

一、立夏晴,雨淋淋(赣)。

二、立夏雨,涨大水(湘)。

三、立夏雷,六月旱(湘)。

四、立夏落雨,谷米如雨(湘)。

五、立夏下雨,九场大水(浙)。

六、立夏日晴,必有旱情(湘)。

七、立夏雨少,立冬雪好(苏)。

八、立夏日鸣雷,早稻害虫多(桂)。

九、立夏日下雨,夏至少雨(闽)。

十、立夏不下雨,犁耙高挂起(云)。

十一、立夏小满田水满,芒种夏至火烧天(粤)。

十二、立夏不下,小满不满,芒种不管(豫、湘)。

十三、立夏不热,五谷不结(浙)。

十四、立夏到夏至,热必有暴雨(鲁)。

十五、立夏后冷生风,热必有暴雨(鲁)

十六、立夏汗湿身,当日大雨淋(粤)。

十七、立夏蛇出洞,准备快防洪(陕)。

十八、立夏小满青蛙叫,雨水也将到(云)。

十九、立夏小满,江河水满(赣)。

二十、立夏见夏,立秋见秋(晋)

立夏养生顺口溜

立夏养生顺口溜

春夏之交变化多,饮食起居要适度;

阴消阳长冷热变,应顺自然养生路。

一是户外养阳好,外出锻炼不能少;

每日坚持半小时,脾胃阳虚能赶跑。

二是衣着保暖好,裤袜不要过早少;

适当出汗能养生,空调吹风要适可。

三是睡眠要充足,六七小时不能少;

坚持午睡精神爽,有利养肝血气好。

四是饮食调养好,时令蔬菜最需要;

适当温补不大补,寒性食物少吃好。

五是自我调控好,心情愉快最重要;

亲近自然调养身,活络筋骨舒展心。

立夏养生要养阳,调控情绪心气扬;

调养身心靠自身,开心快乐喜洋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