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中最难熬的就是剩盛夏的酷暑,和冬天的严寒,古人根据这样的天气特点,总结出来最热的三伏天喝最冷的三九天。有句话说冷在三九热在三伏就是总结的这一特点,那么冷在三九热在三伏是什么意思呢?今天我们就来看看2020三伏天三九天从什么时候开始的。
2020三伏天三九天从什么时候开始 冷在三九热在三伏是什么意思
2020三伏天时间
2020三伏天从阳历7月16,农历五月二十六开始。
2020年三伏天详细时间2020年三伏天分初伏、中伏、末伏,共40天,具体如下:
初伏:公历2020年7月16日(农历五月廿六)--2020年7月25日(农历六月初五)
中伏:公历2020年7月26日(农历六月初六)--2020年8月14日(农历六月廿五)
末伏:公历2020年8月15日(农历六月廿六)--2020年8月24日(农历七月初六)
2020三九天时间
2020年1月09日—2020年1月17日。
完整的数九时间表如下:
一九是什么时候:2019年12月22日—2019年12月30日
二九是什么时候:2019年12月31日—2020年1月08日
三九是什么时候:2020年1月09日—2020年1月17日
四九是什么时候:2020年1月18日—2020年1月26日
五九是什么时候:2020年1月27日—2020年2月04日
六九是什么时候:2020年2月05日—2020年2月13日
七九是什么时候:2020年2月14日—2020年2月22日
八九是什么时候:2020年2月23日—2020年3月02日
九九是什么时候:2020年3月03日—2020年3月11日
三九天和三伏天是完全相对的,三九天为全年中温度最低的一段时期,而三伏天是全年中温度最高的一段时期,三九天说的是冬季,三伏天说的是夏季,是完全相对立的两种天气表现。
冷在三九,热在三伏是什么意思
因为气温的升降变化,不仅取决于热量的收入,还要取决于地面向太空辐射热量的支出。当两者达到平衡后,气温才能掉头上升或降低。虽然夏至后地面得到的太阳辐射开始减少,但仍大于支出,直到收支达到平衡(“三伏”)之前,气温仍然保持上升。同样,冬至到“三九”之间,气温也因地面热量仍支出大于收入而继续下降,直到“三九”后才开始上升。但是,这个经验也有区域局限性。到了已近赤道的南沙群岛,“三伏”期间反是全年两个最凉季节之一,虽然那里全年气温变化本身很小。所以,“热在三伏”并不是“热在第三伏(末伏)”,也不是“热在全部三个伏”,而主要是“热在中伏”。说“热在三伏”只是为了和“冷在三九”对仗,好记罢了。沿海及岛屿“热在末伏”的原因,是因为海水热容量比陆地土壤大,在春夏季中升温速度慢,所以达到热量收支平衡、出现最高气温也晚。以山东为例,内陆的德州全年最热在7月下旬,而同纬度山东半岛尖上的成山头却晚至8月中旬。同样道理,沿海岛屿的全年最冷时段按理也应后延。可奇怪的是,成山头仍然基本上“冷在三九”。原来,这是因为冬季从西伯利亚南下的冷空气太强大了,北方沿海难显这种海洋调节。一直要到长江以南才开始显现,例如上海以东,东海中的嵊泗列岛,最冷在2月上旬。但即使在“冷在三九,热在中伏”的地区里,也有少数年份并非如此。1959年8月的18—24日,长江中下游地区出现连续7天历史罕见(当然也是1959年全年最热)的高温天气,例如武汉日平均气温高达32.4~33.4℃,造成许多人中暑。这就是著名的“秋老虎”。相反,1978年梅雨期特短,伏旱期提前,例如杭州7月上旬的平均气温为32.9℃,午后最高气温在39℃左右,是历史罕见的高温天气。这就是气象部门所说的“空梅热”。
三伏天开始之后,高温湿热天气情况会达到巅峰,我们一定要注意防暑,做好各项养生调理。那么,一年中,我们应该要从什么时候开始注意防暑降温呢?今年三伏天是哪些日子?2020年三伏天从什么时候开始?下面我们一起来算一算2020三伏天具体起止时间。
2020年三伏天从什么时候开始 2020三伏天具体起止时间
2020年三伏天时间:7月16日~8月24日
2020年初伏:7月16日(农历五月廿六)-7月25日(农历六月初五)
2020年中伏:7月26日(农历六月初六)-8月14日(农历六月廿五)
2020年末伏:8月15日(农历六月廿六)-8月24日(农历七月初六)
数伏天气要一个多月,古人把这段时间叫“三伏”,由初伏、中伏、末伏组成。夏至后的第三个庚日入伏,是初伏的第一天,10天后是第四个庚日叫中伏,如果第五个庚日在立秋之前,那么中伏就需20天,俗称两个中伏;若在立秋之后,中伏就是10天;立秋后的第一个庚日叫末伏。2007年初伏第一天是庚子日,时间是7月15日、中伏庚申日,7月25日、末伏庚辰日,8月14日。8月23日是末伏第十天,以后就出伏了,随着日照时间缩短,天气也一天比一天凉爽了。由于夏至后的第五庚日(庚午)是8月4日,而立秋是8月6日,所以2007年的中伏是20天。
“伏”,乃是藏阴气于炽热之中的意思,具有警示作用。庚,在天干中排列第七,在与五行搭配中属金。金怕火,在数伏天气中逐日消减,因此古人以庚日来计“伏”。入伏以后,暴雨易形成洪水,称为“伏汛”。农谚说:“小暑大暑淹死老鼠”、“福雨淋淋农民喜,小暑防洪别忘记”。因此,数伏天气既要防暑,又要防汛。我国用十个天干和十二个地支相互搭配,六十天为一周期的纪日方法,已有两千七百多年的历史了,据甲骨文研究是在春秋时期鲁隐公三年(公元前722年)元月二日已巳日开始,至今从未错记,是中国历法史上的一个奇迹。由于干支纪日与农历各月无一定对应规律可循,除推算个人生辰八字有用外,在其他领域很少使用,只有在推算“伏日”、“出梅入梅”、“分龙”等杂节气时才使用。
三伏天谚语
1、遇到伏旱,赶快浇灌。
2、不热不冷,不成年景。
3、六月不热,五谷不结。
4、伏天雨丰,粮丰棉丰。
5、大暑热不透,大热在秋后。
6、大暑不暑,五谷不鼓。
7、六月连阴,遍地黄金。
8、冷在三九,热在中伏。
9、伏不受旱,一亩增一担。
10、小暑不算热,大暑在伏天。
11、小暑大暑,上蒸下煮。
12、小暑大暑不热,小寒大寒不冷。
13、头伏萝卜,二伏菜,三伏栽白菜。
14、五天不雨一小旱,十天不雨一大旱,一月不雨地冒烟。
15、伏天雨丰,粮丰棉丰。
了解更多,请看》》》三伏天专题
三伏天
2021年初伏:7月21日-7月30日,共10天。
2021年中伏:7月31日-8月9日,共10天。
2021年末伏:8月10日-8月19日,共10天。
初伏中伏末伏哪个最热
三伏中以中伏最热。
俗话说热在中伏,2021年中伏从7月31日开始,总共10天。在这个三伏的30天里,一般来说,中伏的10天是最热的时候。中伏最突出的特点是“热”,而且是“湿热”,“桑拿”天气让人难以喘息,仿佛置身于一个大蒸笼。
入伏之后,地表湿度变大,每天地面吸收的热量较多,散发出来的热量较少,地表层的热量累积,所以一天比一天热。进入中伏,地面积累的热量达到最高值,天气就最热。
三伏天注意6个饮食禁忌
1、三伏天饮食应注意祛除湿气
三伏天的时候,天气闷热潮湿,人体很容易被湿气侵蚀。所以说,在三伏天期间,饮食一定要注意排出湿气。那么在日常生活当中,哪些食物可以帮助人体排出湿气呢?其实,我们常见的可以帮助身体排湿的食物是有很多的,像是薏米、红豆、绿豆等食物,都是很不错的排湿食物。
三伏天注意6个饮食禁忌
2、三伏天饮食要注意少糖
夏季的时候,吃一些甜品,点一杯饮料是很多人的选择。只是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夏季如果吃糖太多的话,是会引发一系列身体疾病的。像是痱子、高血糖等疾病。所以说,三伏天饮食,一定要注意少糖。
3、三伏天饮食应注意避开冰冷食物
因为三伏天的时候气温很高,天气很炎热,所以很多人为了给身体降温,就喜欢吃一些冰冻的食物。其实,在三伏天的时候,吃冰冻的食物除了容易刺激肠道之外,还容易诱发一系列的肠胃疾病,更甚至,还会造成身体寒气堆积,从而引发一系列的身体疾病。所以说,在三伏天期间,大家一定不要因为贪嘴而大量的食用冰冻的食物,特别是冰淇淋、冰镇碳酸饮料等一些列不健康的食物。
4、三伏天饮食应以开胃为主
在夏日的高温天气下,很多人都很容易没有食欲,吃不下饭。只是,如果三伏天饮食量太少,身体热量补充太少的话,是很容易导致中暑的。所以说,三伏天饮食,一定要注意开胃。而在夏季,能够开胃的蔬菜选择还是比较多,像是苦瓜、苦菜等一些苦味的食物。除此之外,还有一些酸性的食物,像是山楂、话梅等小食。除此之外,为了能够让自己的食欲更好,也可以选择山药、莲藕、木耳等益气养阴的食物来食用。
三伏天注意6个饮食禁忌
5、三伏天饮食应多食甘凉
三伏天是一年当中暑湿最重的一段时间,所以说这段时间的饮食,应该以清淡为主。除此之外,夏季的时候,人们又喜欢吃冷食,喝冷饮,造成身体湿气寒气入体,从而引起脾胃功能下降,造成消化功能减弱。而这个时候,想要调理身体的话,就应该多食一些甘凉的食物,这样不仅能够帮助调理身体,还可以帮助身体排出湿热。
6、三伏天饮食应注意补气去火
三伏天除了给我们带来了炎热之外,还给我们带来了很多的火气。所以很多人在三伏天的时候,都会出现很多的上火症状。这些上火的症状除了身体上的之外,还有情绪上的。所以说,三伏天的时候,饮食一定要注意补气去火。那么补气去火的食物都有哪些呢?其实,苦瓜、西红柿、牛奶、鸭肉等食物,都是很不错的补气去火的食物,大家可适当的选择。
一般三伏天一共有40天,而这40天按照初伏、中伏、末伏三个阶段划分,其中中伏天数最多,即为20天,也是最热的时期,其他两伏分别为10天。不过,不管是不是中伏,只要进入伏天,气候都会非常炎热,所以做好防暑的准备。那么,2020年什么时候入伏呢?2020年初伏中伏末伏日期分别什么时候?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2020年三伏天具体时间表。
2020年三伏天具体时间表 2020年初伏中伏末伏日期
2020年初伏时间:2020年7月16日-2020年7月25日 共10天。
2020年中伏时间:2020年7月26日-2020年8月14日 共20天。
2020年末伏时间:2020年8月15日-2020年8月24日 共10天。
对应三伏贴时间:
2020年初伏贴:7月16日(农历五月廿六)-7月25日(农历六月初五)
2020年中伏贴:7月26日(农历六月初六)-8月14日(农历六月廿五)
2020年末伏贴:8月15日(农历六月廿六)-8月24日(农历七月初六)
关于三伏天的饮食调理:
中医认为“夏季暑湿,适宜清补”。夏天酷热高温,人们喜冷饮,喝水多,导致湿气侵入人体,而外湿入内,使水湿固脾,引起脾胃升降,令人的消化功能产生障碍,出现积水为患,引起食欲不振等。暑湿对脾非常不利,而味苦的食物具有泻燥的功能,不宜多食,因此日常饮食中应适当多食甘凉或甘寒为宜。且夏季归心,而心喜凉,宜食酸,所以夏季应适当地多吃一些酸性的食物。比如可常吃些小麦制品、李子、桃子、橄榄、菠萝、芹菜等。中医注重天人合一,阴阳互补,因此,在夏季人们要多吃酸甘的食物外,尽量不吃辛辣温燥食物。还要避免生食冷饮过度导致伤及人体内的正气而诱发疾病。
在烹调方面,凉拌、清炒是夏季最佳吃法,能最大程度地保持蔬菜的营养;再辅以适量的醋、酱、葱、姜、蒜和芥末,可促进食欲和消化外,还抑菌、降脂、调血压。西瓜、苦瓜、冬瓜、黄瓜、丝瓜、番茄等瓜茄类果蔬有利尿补水的作用,是首选祛暑食物。此外,入伏饮食还要注意增加营养,食物以易消化为宜,少吃油腻和辛辣的食物,少饮酒、少抽烟。
此外,夏天大量流汗会引起盐分大量流失,使血液中形成胃酸所必需的氯离子储备量减少,从而影响胃液中盐酸的生成,不利于铁和钙的吸收,所以要及时补充水分和盐。补水汤茶饮料是个不错选择。汤类含有大量的水分和钠、钾、镁等有机盐,而茶水可生津提神,减轻疲劳。不过,这些汤茶热着喝才最能起到解暑的功效,因为温热的茶饮能通过舒张汗腺将体表温度降低1~2℃,消暑效果远优于冷茶。
了解更多,请看》》》三伏天专题
三伏天艾灸的位置并不是你想灸哪里就哪里的,而是要和专业人士说明情况,他们会根据你的情况进行穴位艾灸。当然,你还可以根据你已经的病症来选择穴位。那么,如果是自家艾灸(最好是找专业人士艾灸),三伏天艾灸哪些地方好呢?女性艾灸哪些部位好啊?我们一起来了解。
三伏天艾灸哪些地方好 女性艾灸哪些部位好啊
中脘穴
中脘穴位于任脉上,在胸骨下端与肚脐连线的中点处(当脐中上四寸)。
《经穴选解》中说:“中脘穴在胃之中,当胃小弯处”。所以它基本可以用治一切脾胃病症。不光如此,它还是腑会,所以对六腑的疾病都有一定的疗效。艾灸中脘和胃健脾,降逆利水。
神阙穴
神阙,就是肚脐。又名脐中,是任脉上的要穴。神,指先天或父母,阙,指牌坊,连起来就是先天的印记。
穴当元神之门户,故有回阳救逆、开窍苏厥之功效。加之穴位于腹之中部,下焦之枢纽,又邻近胃与大小肠,所以该穴还能健脾胃、理肠止泻。本穴除治中风脱症,厥逆之痰外,还可用治腹泻、绞痛、脱肛等症。
关元穴
在下腹部,脐中下3寸,前正中线上。它为先天之气海,是养生吐纳吸气凝神的地方。古人称为人身元阴元阳交关之处;老子称之为“玄之又玄,众妙之门”。本穴有很好的强壮作用,是保健常用穴。具有很好的补阳作用,对于阳虚诸证有很好的效果。
足三里
足三里穴在外膝眼下3寸,胫骨前嵴外1横指,当胫骨前肌上。取穴时,由外膝眼向下量4横指。是人体的保健要穴。艾灸此穴,造化脾湿,生发胃气。孙思邈说:“要想人常安,三里长不干。”据说古代注重养生的人,足三里处都有疤痕,是常年艾灸形成的(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瘢痕灸)。王焘在《外台密要》中说“凡人年三十以上若不灸三里,令人气上眼暗,阳气逐渐衰弱,所以三里下气也。”就是说,30岁以上的人阳气逐渐衰弱,灸足三里穴可补气壮阳,不然会出现气短、两眼昏花等现象。
女性艾灸足三里面色红润,常保年轻。相信常年坚持,必获殊益。
百会穴
别名“三阳五会”。属督脉,后发际正中上7寸,当两耳尖直上,头顶正中。
古语讲:百会之所以叫百会,就有一穴开百穴开的功能。艾灸此穴,开窍醒神,回阳固脱,升提作用明显。因为在头顶,而且有头发覆盖,艾灸时可请别人帮忙或使用艾灸盒。
女性艾灸哪些部位好啊?
1、足三里:足三里,是女人养颜的第一大美容穴!为什么这么说?足三里属胃经,胃经又是多气多血之经。脾胃是后天之本,也是我们身体的食品加工厂,身体所有系统的气血亏虚,都可能因为脾胃功能不好而引发。人体就好比一个摩天大楼,脾胃就是大楼的根基,脾胃好,人的健康才能有保障。足三里又是脾胃的贴身保镖,所以,爱美的女生,千万要用好足三里。
2、血海:女子以血为本,若要面若桃花,不可不养血补血。怎么养血呢?血海就是个养血补血的明星。血海,它是人体气血的“海洋”。血海属于脾经,中医认为脾通血,该穴位是血所汇集之处,统治各种与血相关的病症,没病的时候养血补血效果自不待言。
3、太溪:太溪是肾经的原穴。肾属水,藏精水,如果肾功能不足,身体里的水不足以控制住火,心火旺盛,人就会出现诸如失眠、上火、口渴、便秘、皮肤干燥、面色晦暗等一系列问题。太溪就是储藏肾气的仓库,人体肾气不足,从仓库里调拨就可以了。所以,养颜不可不用太溪。另外,太溪也是补元气的大穴,常用太溪,人体元气充足,整个身体状态都会好。
4、神门:神门,是养心安神的重要穴位。神门是心经的原穴,其作用大约相当于储藏心经之气的仓库。现代女性,工作压力大,常常会有一些神志方面的问题,如失眠、健忘、烦躁等,时间一久,人便会神疲乏力、容颜憔悴。怎么办呢?养心安神啊!神门这个美容大穴可以随时派上用场。
怀孕可以艾灸吗?
孕妇最好别艾灸,孕妇艾灸是有一定风险的,但是也不能说全部不适合艾灸,例如有些宫寒的孕妇用艾灸来去除宫寒,这样胎儿才能健康成长。也有说法说艾灸可纠正胎位不正,通常要中晚期进行,而且必须在专业医生指导下进行。而相对身体状态没有太大偏差的孕妇,艾灸则可致动血,是不能艾灸的。
若孕妈妈是肾虚、湿热、火大的体质而导致孕期出血的,也不适合用艾灸。所以孕妇是否可以艾灸这个要取决于自身健康状态的,若是孕妇需要艾灸一定要去正规医院,在医生指导下进行,万万不能自己艾灸的,也不能艾灸腹部,尤其艾灸小腹是大忌,会导致流产。
了解更多,请看》》》三伏天专题
其实很多人都不是很了解我国一些传统词语的概念,例如三伏天。那么,三伏天是什么意思啊?在古籍中,三伏天的解释是什么呢?三伏天中的“伏”是炎热的意思,而三伏天被人们称为一年中最热时期。那么,该名称是怎么来的呢?下面我们一起来了解。
三伏天是什么意思啊 三伏天的解释是什么
三伏天出现在小暑和处暑之中,是一年中气温最高且又潮湿、闷热的日子。所谓的“伏天儿”,就是指农历“三伏天”,即一年当中最热的一段时间。可以这样理解:“伏”就是天气太热了,宜伏不宜动。但是三伏天之所以称之为“伏”,是因为也有不少寒冷因素在内。三伏是中原地区在一年中最热的三、四十天,三伏是按农历计算的,大约处在阳历的7月中下旬至8月上旬间。
三伏的总称。一年中最热的时候。 丁玲 《母亲》一:“她老人家上了年纪,又是伏天,身体常常有毛病,怎么能够来?” 周立波《夏天的晚上》:“我想起了我们乡下的冬天温暖,伏天冰凉的清澈的山泉。”参见“ 伏日 ”
秦汉时盛行“五行相生相克”的说法,认为最热的夏天日子属火,而庚属金,金怕火烧熔(火克金),所以到庚日,金必伏藏。于是规定从夏至起的第三个庚日起为初伏(有10天),从夏至起的第四个庚日起为中伏(有的年是10天,有的年是20天),立秋起的第一个庚日起为末伏,也称终伏(有10天),总称为三伏。
当夏至与立秋之间出现4个庚日时中伏为10天,出现5个庚日则为20天,所以中伏到末伏有时十天,有时是二十天,而“初伏”和“末伏”都是10天。
我国农历中“九”是习惯用的杂节,有“冬九九”和“夏九九”。其中“冬九九”流传较广,它是以冬至日为起点,每九天为一个九,每年九个九共八十一天。三九、四九是全年最寒冷的时候。
“夏九九”是以夏至日为起点,每九天为一九,每年九个九共八十一天。同样,三九、四九是全年最炎热的季节。它与“冬九九”形成鲜明的对照,遗憾的是它不广为流传,其实“夏九九”确实生动形象地反映日期与物候的关系。
三伏天习俗
——头伏饺子二伏面三伏烙饼摊鸡蛋
在夏至后气温骤升,形成灼热的暑天。把最热的暑天称为“伏天”,是起源于春秋时期的秦国,《史记秦纪六》中云:“秦德公二年(公元前676年)初伏。”唐人张守节曰:“六月三伏之节,起秦德公为之,故云初伏,伏者,隐伏避盛暑也。”古代伏天时跟其他节令一样,民间传承着很多食俗。
老北京民间有句俗语:“头伏饺子二伏面,三伏烙饼摊鸡蛋。”就说的是旧京数伏天家家信守的饮食民俗。为什么有这个食俗和俗语呢?据说与节气和那时菜农生产技艺有关:农业落后,也没有暖棚设施,没有更多夏令青菜供应百姓,夏至数伏时正是蔬菜青黄不接断档之时,也因老北京伏天时特炎热,汗流浃背的人们都愿在此时弄些简单少油又清淡爽口的饭食,所以就衍生出伏天吃饺子、面条、烙饼的食俗。
饺子,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了,饺子最初称“馄饨”。据史载:三国魏人张揖著的《广雅》一书中就记述一种馄饨食品:“今云馄饨,形如偃月,天下之通食也。”在吐鲁番一个唐代古墓里出土的木碗中就发现了十多个饺子,其形状跟饺子一模一样。到清代时吃饺子称为煮饽饽,《燕京岁时记》上云:“每届初一,无论贫富人家皆以白面做角食,谓云煮饽饽。”以上可见老北京人吃饺子历史之悠久。
北京人一年四季都爱吃饺子,在伏天饺子的品种及用馅也多种多样,有水煮饺子、烫面饺子、油煎饺子、锅贴饺子等。馅有一个肉丸的,有肉拌南瓜倭瓜或西葫芦的,有一年四季吃不腻韭菜馅的,还有用鲜藕、木耳、鸡蛋、口蘑制成的藕馅饺子。小时候家里还喜欢制作瓜馅的锅贴饺子。
锅贴饺子也叫“伏(福)贴”或“贴伏(福)”饺子,“伏”与“福”谐音,有纳福吉祥富贵之意。
了解更多,请看》》》三伏天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