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总是一抬头就能看到月亮,以至于觉得月亮离我们地球非常的近。的确,相比于其他行星,月球离地球算是最近的了,但毕竟是星体,近也不是我们随便就能到达得了的。那么,到底地球离月球距离是多少具体?科学家计算出的地球离月球有多远?我们一起来了解。
地球离月球有多远 地球离月球距离是多少
月球与地球的平均距离约38.44万千米,大约是地球直径的30倍。
其中,近地点:月球离地球近地点距离为363,300千米;远地点:月球距离地球最远的远地点距离为405,493千米。
月球以椭圆轨道绕地球运转。这个轨道平面在天球上截得的大圆称“白道”。白道平面不重合于天赤道,也不平行于黄道面,而且空间位置不断变化。周期27.32日。月球轨道(白道)对地球轨道(黄道)的平均倾角为5°09′。但是已知月球平均每年以3.8cm的速度逐渐与地球离去。
月球在地球引力长期的作用下,它的质心已经不在其几何中心,而是在靠近地球的一边,因此月球相对于地球的引力势能就变得最小,在月球绕地球公转的过程中,月球的质心永远朝向地球的一边,就好像地球用一根绳子将月球绑住了一样。太阳系的其他卫星也存在这样的情况,所以卫星的自转周期和公转周期相等不是什么巧合,而是有着内在的因素。
地震和月球到底有没有关系?这是近百年来始终困扰科学家的问题。如今,日本防灾科学研究所和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研究人员组成的联合研究小组终于证实:月球引力影响海水的潮汐,在地壳发生异常变化积蓄大量能量之际,月球引力很可能是地球板块间发生地震的导火索。10月22日,著名的美国《科学》杂志发表了他们的研究成果。
地球和月球哪个大?
地球:
地球(Earth)是太阳系八大行星之一,按离太阳由近及远的次序排为第三颗,也是太阳系中直径、质量和密度最大的类地行星,距离太阳1.5亿公里。地球自西向东自转,同时围绕太阳公转。它有一个天然卫星——月球,二者组成一个天体系统——地月系统。46亿年以前起源于原始太阳星云。
地球赤道半径6378.137千米,极半径6356.752千米,平均半径约6371千米,赤道周长大约为40076千米,呈两极略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的椭圆球体。地球表面积5.1亿平方公里,其中71%为海洋,29%为陆地,在太空上看地球呈蓝色。
月球:
月球,俗称月亮,古时又称太阴、玄兔,是地球唯一的天然卫星,并且是太阳系中第五大的卫星。月球的直径是地球的四分之一,质量是地球的1/81,相对于所环绕的行星,它是质量最大的卫星,也是太阳系内密度第二高的卫星,仅次于木卫一。
月球的赤道直径 3,476.2 千米,两极直径 3,472.0 千米。
导语:大家都玩微信吧,那个微信启动画面里的地球,就是阿波罗17号的3个宇航员拍的。而最后一个登上月球的人就是美国宇航员尤金·塞尔。他还在月亮上留下了他女儿名字的缩写,因为月球上没有空气流动,所以那个名字会一直留在那里。至此之后,再没有任何人登上过月球。当地时间2017年1月16日尤金·塞尔南逝世了,享年82岁。
美国前宇航员尤金·塞尔南因病去世 享年82岁
塞尔南是第二个太空行走的美国人,也是仅有的三个曾两度飞向月球的人之一。他还是在最后一次月球任务(阿波罗17)中,最后一个离开月球的人。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当天通过“推特”发表声明说:“我们对最后一个在月球上留下脚印的人、退休宇航员塞尔南的逝世感到难过。”
1972年12月14日,塞尔南在月球上留下了最后一个人类脚印。在即将返回登月舱时,他说道,“我们来过这里,现在要离开了;如果情况允许的话,我们还会带着全人类的和平与希望回到这里。”可惜,至此之后,再没有任何人登上过月球。
“最后一个在月球上留下脚印的人”逝世
2002年,阿波罗17号登月30周年之际,塞尔南接受采访时表示,“(我们登月的)时间过去了30年,我不能想象自己仍然是最后一个在月球上留下脚印的人。坦白地说,我对此非常失望。”
如今,塞尔南离开了人世,在登月45年之后,他仍然是“登月的最后一人”。在此之前,12位曾经登月的人有5位已经逝世:詹姆斯·埃尔文(1991),阿兰·谢帕德(1998),彼得·康拉德(1999),尼尔·阿姆斯特朗(2012),埃德加·米歇尔(2016)。
地球绕着太阳转,月亮绕着地球转,这是多数人都知道的天文常识。平时到了晚上,我们都能看到月亮,这是不是说明月亮离地球很近呢?其不然,按照长度单位计算,月球离地球是非常远的。那么,月球距离地球有多远?地球到月球是多少公里?以下为您介绍。
月球距离地球有多远 地球到月球是多少公里
月球距地距离:363300-405493千米(公里)
月球距离指的是月球与地球的平均距离为3.84×105km(约60RE),月球绕地球转动的轨道面与地球赤道面的交角为5。是一种天文学的长度单位。地球到月球的平均距离约为地球赤道周长的10倍。
月球直径为3476公里,约为地球直径的3/11。月球表面面积大约是地球表面面积的1/14,比亚洲面积稍小。月球的体积只相当于地球体积的1/49。月球质量约等于地球质量的1/81.3。
近地点:月球离地球近地点距离为363,300千米。
远地点:距离地球最远的远地点距离为405,493千米。
古人最早测量地月距是通过肉眼观察进行大概的测量,最早测定月地距离的人是伊巴谷,其在公元前180年左右出生于小亚细亚,也就是今天的土耳其。
伊巴谷发明了一种“瞄准器”,一根约两米长的木杆上,有沟槽可容一个挡板在其中滑动,在木杆的一端竖立一块有小孔的板,人眼从小孔中观察星体,同时滑动挡板,使它刚好遮住目标。根据挡板与小孔之间的距离及挡板的宽度,就可以算出被测物体的相对大小,或星空中两点的视距离。
科学家如何测量地月距离?
激光测距:
月球激光测距实验是一项通过激光进行地月距离的科学测量。它的原理是将具有高度同向性脉冲激光束射向人工放置在月球表面的角反射镜,利用角反射镜的特殊光路性质,通过发送接收时间差计算出地月距离。
月球激光测距系统中采用的激光器大多是脉冲红宝石激光器﹐脉冲功率高达千兆瓦﹐脉冲宽度为2~4毫微秒。
基本原理是﹕通过望远镜从地面测站向月球发射一束脉冲激光﹐然后接收从月球表面反射回来的激光回波﹐通过测站上的计数器测定激光往返的时间间隔﹐便可推算出月球距离。月球激光测距的原理与经典的天体方位测量原理完全不同。大气对测距的影响很小﹐可以根据测站的气象资料加以修正。在地平高度10°以上﹐大气改正的误差小于1厘米﹐因此大气折射不再是观测精度的严重障碍。但由于回波很弱﹐观测要求有很好的透明度。
球激光测距实验:
在过去的几十年中,人类通过登月航天器在月球的表面上放置了多个角反射镜,这包括美国的阿波罗11号,阿波罗14号,阿波罗15号;苏联的月球17号(月球车1号)和月球21号(月球车2号)等等,通过地面天文台使用激光测量往返时间(等效于),计算出二者之间的距离。目前在这些人工仪器的帮助下,地月距离的测量精度已经可以达到毫米量级。
导语:现在有很多“彗星撞地球”世界末日的科幻电影,因为这不仅仅是一个想象力,很多天文学家们反复预测和警告公众。然而在最近美国一位行星科学家巴恩斯他根据多年计算结果,提出“月球将会撞上地球”,碰撞时间会是650亿年后。那650亿年后月球真的会撞地球吗?但是现在月球是在远离地球,每年3米,在那么多年以后,月球都不知道离地球多远了。
天文学家警告:月球将撞地球
月球最早也是在650年后撞上地球
近日,天文学家称,未来月球不只是围绕地球旋转,有朝一日月球会撞上地球,而到时候地球将会因月球的撞击产生的大量热量使得地球表面熔化,地球会被巨大的岩浆洋所覆盖,然而,我们不必担心,因为撞击发生最早也要在650亿年后。
这项预测是由美国爱达荷大学的行星科学家杰森·巴内斯(Jason Barnes)博士做出的。在面对媒体采访时,巴内斯表示:“地球-月球系统的潮汐相互作用,其演化的最终状态必然是月球逐渐螺旋式落向地球并最终导致两颗星球的碰撞。”目前的主流观点认为,月球大约形成于45亿年前,在那之后月球便一直在逐渐远离地球。这种远离主要是地球潮汐力作用的结果。
巴恩斯指出,如果地球和月球真的存在碰撞发生,因为太阳,地球早期,成为一个“曲棍球”。
相关推荐
地球漏气了 太阳风把地球氧气 “吹到”月球
陨石坠落地球可与人感应 使头发和衣物发出特别声
除了地球其他星球也会下雪 火星飘雪泛黄覆盖
宇宙也许真的存在“自毁开关” 一按下去将毁灭地球化乌有
月球背面到底是什么
虽然人类渺小,但还是凭借着自己的能力探究了宇宙万物,起码我们知道了银河系,也懂得什么是太阳系。其中,地球和月亮都属于太阳系,那么,到底太阳大还是月球大还是地球大?下面小编带您了解太阳地球月亮的大小顺序。
太阳大还是月球大还是地球大 太阳地球月亮的大小顺序
太阳、地球、月亮大小关系:太阳>地球>月亮。
太阳直径大约是1392000(1.392×10?)千米,相当于地球直径的109倍;体积大约是地球的130万倍;其质量大约是2×10??千克(地球的330000倍)。地球直径:12756千米。月球直径约为3476千米,大约是地球的1/4。,质量大约是地球的八十一分之一。
1、天文学家根据开普勒行星运动的第三定律,利用地球的质量和它环绕太阳运转的轨道半径及周期,还可以推算出太阳的质量为1.989×10??千克,这个质量是地球的33万倍。
2、月球本身并不发光,只反射太阳光。月球亮度随日月间角距离和地月间距离的改变而变化,满月时的亮度比上下弦要大十多倍。
3、月球到地球的距离大约相当于地球到太阳的距离的1/400,所以从地球上看月亮和太阳一样大。
地球和月亮都属于太阳系
太阳系是以太阳为中心,和所有受到太阳的引力约束天体的集合体:8颗行星、至少173颗已知的卫星、几颗已经辨认出来的矮行星(冥王星、谷神星、阋神星(齐娜)、妊神星和鸟神星)和数以亿计的太阳系小天体。这些小天体包括小行星带天体、柯伊伯带天体、彗星和星际尘埃。
广义上,太阳系的领域包括黄矮星太阳,4颗像地球的类地行星,由许多小岩石组成的小行星带,4颗充满气体的类木行星,充满冰冻小岩石,被称为柯伊伯带的第二个小天体区。在柯伊伯带之外还有黄道离散盘面和太阳圈,和依然属于假设的奥尔特星云。
依照至太阳的距离,行星依序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8颗中的6颗有天然的卫星环绕着。在英文天文术语中,因为地球的卫星被称为月球,这些卫星在英语中习惯上亦被称为“月球”(moon),在中文里面用卫星更为常见。五颗矮行星有冥王星,柯伊伯带内已知最大的天体之一鸟神星与妊神星,小行星带内最大的天体谷神星,和属于黄道离散天体的阋神星。
太阳系内体积较大的卫星(超过3000公里)包括地球的卫星月球、木星的伽利略卫星木卫一(伊奥)、木卫二(欧罗巴)、木卫三(盖尼米德)、木卫四(卡利斯多)和土星的卫星土卫六(泰坦),以及海王星捕获的卫星海卫一(特里同)。更小的卫星参见各个相关行星条目。
太阳系的主角是位居中心的太阳,它是一颗光谱分类为G2V的主序星,拥有太阳系内已知质量的99.86%,并以引力主宰着太阳系。木星和土星,是太阳系内最大的两颗行星,又占了剩余质量的90%以上,仍属于假说的奥尔特云,还不知道会占有多少百分比的质量。
人类第一次登上月球是在哪一年?对于人类是否已经登上月球一直以来都是争论不休,尽管有许多影像资料记录了整个登月的过程,但仍有许多阴谋论者指出这其实是一个世纪大骗局,并且他们也能拿得出证据证明这一观点,如普遍认为登月只是冷战期间美国用来吓唬苏联的。
人类第一次登上月球是在哪一年
人类第一次登上月球是在哪一年
1969年7月20日,尼尔阿姆斯特朗与巴兹奥尔德林成为了首次踏上月球的人类。
阿波罗11号的成功实现了约翰肯尼迪总统在1961年5月25日的演说中声称美国会在1970年以前“把一个宇航员送到月球上并把他安全带回来”的目标。
登月第一人阿姆斯特朗因一句“我个人迈出了一小步,人类却迈出了一大步”的豪言壮语而家喻户晓。是啊,这不能不家喻户晓,登月,实现人类最原始的梦想,本身就是壮举,那登月之人理所当然就是这个壮举的完成者,其冒险精神和为科技献身的精神当然受人敬重了。可是,这还远远不够,他冒险,不是为了自己,而是为人类进步。他的精神远远超越了国界、超越了科技、超越宇宙空间的一切思维,我们应该为他鞠躬。
可是,风雨却没把视角放在这个伟人身上,而是把注意力放在了登月故事的一个配角身上。这个配角鲜为人知,鲜人想知,人鲜想知,可是,风雨却把镜头拉向了灯火阑珊处,寻得那伊人阿姆斯特朗的助手奥尔德林。镜头下,人们的注意力全在阿姆斯特朗身上,有掌声,有高呼。可是有一个怪怪的记者,面带坏笑,走到奥尔德林身边,提出了一个很有讽刺意味的问题:“作为同行者,阿姆斯特朗成为登陆月球的第一人,你是否感觉到有点遗憾?”可是,奥尔德林却极为风趣的说:“各位,千万别忘记了,回到地球时,我可是最先迈出太空舱的!所以,我是从别的星球来到地球的第一人。”
月球简介
月球简介
月球,俗称月亮,古时又称太阴、玄兔、婵娟、玉盘,是地球的卫星,并且是太阳系中第五大的卫星。月球直径大约是地球的四分之一,质量大约是地球的八十一分之一,太阳系内的卫星相对于所环绕的行星的质量比。月球是质量最大的卫星,月球表面布满了由小天体撞击形成的撞击坑。月球与地球的平均距离约38万千米,大约是地球直径的30倍。
月球可能形成于约45亿年前,在地球形成后不久,有关它的起源有几种假说,得到更多事实证据支持的说法是它形成于地球与火星般大小的天体-“忒伊亚”之间一次巨大撞击所产生的碎片,在地球外围聚集而形成的“大碰撞起源说”。
月球正面大量分布着由暗色的火山喷出的玄武岩熔岩流充填的巨大撞击坑,形成了广阔的平原,称为“月海”,实际上“月海”中一滴水也没有。月海的外围和月海之间夹杂着明亮的、古老的斜长岩高地和显目的撞击坑。它是天空中除太阳之外最亮的天体,尽管它呈现非常明亮的白色,但其表面实际很暗,反射率仅略高于旧沥青。由于月球在天空中非常显眼,再加上规律性的月相变化,自古以来就对人类文化如神话传说、宗教信仰、哲学思想、历法编制、文学艺术和风俗传统等产生重大影响。
月球简介
月球的自转与公转的周期相等(称为潮汐锁定),因此月球始终以同一面朝向着地球。地球海洋潮汐的产生主要是由于月球引力的作用。由于地球海洋的潮汐作用力与地球自转的方向相反,地球的自转总是受到一个极其微弱的作用力在给地球自转“刹车”,长期积累下来,有充分的证据表明,地球的自转周期越来越慢,一天的时间极其缓慢地增长,大约几年增加1秒;由于地球的反作用力,使月球缓慢地距离地球越来越远,每一年远离地球大约3.8厘米。月球与太阳的大小比率与距离的比率相近,使得它的视大小与太阳几乎相同,在日食时月球可以完全遮蔽太阳而形成日全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