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5月份去台湾穿什么衣服?台湾作为我国的一大岛屿,具有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五月是去台湾旅游的最佳时节,因为这个时候的台湾气候温和,只需要穿夏装去就可以了,不过这个时候台湾降水频繁,注意携带雨具。台湾虽然不大,但游玩还需要制定攻略。以下是五月台湾旅游攻略自由行路线推荐,参考一下吧!
5月份去台湾穿什么衣服 五月台湾旅游攻略自由行路线推荐
5月份去台湾穿什么衣服
5月旅游
五月份的月平均温度24.7摄氏度,最高平均28.7度,最低平均21.8度。北部常下雨,南部注意防晒。
五月去台湾旅游都不冷,而且南部比较热!北部经常下雨,注意带雨具。而台湾南部要注意防晒,南台湾的紫外线很强。
记得带些短袖衣服!外套带一件薄外套即可,台湾的空气很好日光充足。
五月份的台湾,天气不冷,带些短袖衣服,外套带一件薄外套即可,注意带雨具。
五月台风较少,温度南北差很多,北部气温十几到二十几都有的,南部的话三十几度是有的,长袖外套还是带一件,如果有到山区是一定要的。
搭配推荐:
大红色无袖连衣裙
台湾是一个极具文化气息的地方。一款大红色无袖连衣裙,可以衬托出几分文化气息,还可以凸显淑女气质。搭配复古厚底高跟鞋,轻松演绎英伦风。
白色无袖雪纺衫+蓝色高腰短裤
5月份的台湾天气较为炎热,一款无袖白色雪纺衫,大胆地露出白皙的肌肤,晒晒更健康。搭配高腰短裤、草帽还有高跟凉鞋,极具复古韵味。
白色无袖上衣+粉红色热裤
5月份的台湾天气较为炎热,然而台湾有条著名的小吃街,你是不得不去尝试的,那里的食物偏热气,所以你就要穿得更清凉了,夜晚过去都不怕。白色无袖上衣和粉红色热裤的搭配,恰似小台妹。
五月台湾旅游攻略自由行路线推荐
5月旅游
台湾环岛游路线推荐: 台北→台中→南投(清境农场)→高雄→垦丁海生馆→垦丁→花莲→九份→台北
台北两日游路线推线:
D1龙山寺(1小时)→西门町(2小时)→西门红楼(0.5小时)→诚品书店(西门町店)(1小时)→总统府(1小时)→101大楼(3小时)→台北象山(3小时)
D2中正纪念堂(1小时)→士林官邸(1小时)→台北故宫博物院(3小时)→宁夏夜市(2小时)
台北三日游路线推线:
D1龙山寺(1小时)→西门町(2小时)→西门红楼(0.5小时)→总统府(1小时)→永康街小吃(2小时)→101大楼(3小时)→台北象山(3小时)
D2中正纪念堂(1小时)→士林官邸(1小时)→台北故宫博物院(3小时)→宁夏夜市(2小时)
D3诚品书店(敦南店)(1小时)→忠孝东路(2小时)→国父纪念馆(1小时)→松山文创园(2小时)→饶河街夜市(2小时)
2018年五月台湾旅游须知
5月旅游
1、赴台旅游应当持《大陆居民往来台湾通行证》、旅游签注和入台证。
2、赴台旅游应当妥善保管个人旅行证件,并将证件复印备份,可将复印件连同证件照片与证件原件分别存放。一旦发生遗失或被盗抢等意外,应当立即报告领队并同时报警、报知台湾海峡两岸观光旅游协会。
3、大陆居民赴台旅游应当规范个人行为。不得参加有损两岸关系的活动和集会,不得发表有损两岸关系的言论,不得携带和传播不利于两岸关系的宣传资料,不得参加涉及赌博、色情、毒品等内容的活动。
新台币:入境旅客携带入境,以新台币六万元为限。
美金:入境旅客携带外币入境不予限制,但超过等值美金一万元者,应于入境时向海关申报;入境时未经申报,其超过部分应予没入。
人民币:入境旅客携带人民币逾二万元者,应于入境时自动向海关申报;超过部分,自行封存于海关,出境时准予携出。
台湾的流通货币为新台币(NT$),汇率兑换大约为1:4.7,汇率浮动,请以当日为准。台湾的部分银行可以实现人民币和台币的直接兑换。但不是所有银行都可以兑换哦,所以带港币或者美金去还是比较方便。台湾纸币分币分2000元、1000元、500元、200元、100元;硬币分有50元、20元、10元、5元、1元。一般商场都可以使用信用卡、VISA、万事达双币信用卡。
温馨小提示:如果转机,也最好不要在香港机场换台币,汇率不划算~可以在大陆换好港币或在香港的兑换店换港币,然后在台北市内的银行换新台币。台湾的取款机,如果标记了银联,也是可以直接用大陆的银行卡取新台币的。
想了解更多5月旅游资讯,请点击进入》》》》5月份旅游专题
台湾哪些地方容易地震?一个地震高发的省份,地震发生概率分布也是不同的。有的地区会比较少,有的地区会比较频繁,那是因为这些地区正处于地震带上。那么,台湾地震多发城市是哪里呢?为什么地震会集中发生在这些城市?下面我们一起来了解台湾地震分布情况。
台湾哪些地方容易地震 台湾地震多发城市是哪里
依据台湾地区过去的地震分布及震灾损害情形,台湾地震危害度由轻至强烈分为四区 (以行政区划分) :
1、新竹市、台中 、高雄市、桃园县、新竹县、台中县、南投县、彰化县、高雄县、屏东县、澎湖县、金门,马祖地区。
2、台北 、基隆 、台北县、宜兰县、苗栗县、云林县。
3、台南 、台南县、台东县。
4、嘉义 、嘉义县、花莲县。
据台湾媒体报道,根据“中央气象局”资料显示,台湾近百年来已经出现过29万6268次地震,其中7级以上的大地震共出现38次。从1911年改变查报方式后,到今年9月为止已经纪录了18万6531次的地震,其中绝大多数的地震都是规模在1.8到2.2间的微小地震,占了所有地震次数的89.2%。
“气象局”地震预报中心指出,每年发生地震的次数都不尽相同,不过如果当年度出现规模在6.8以上的地震时,地震次数多半会超出平均值,而这些地震也多半是大地震带来的余震。以1999年发生921地震为例,当年就出现4万2898次地震,几乎是平时地震的3倍以上。
921大地震隔年的地震数则是近几年来次多的一年,根据统计,2000年就发生2万4332次地震,另外今年受到3月31日发生在南澳外海的地震序列影响,今年月到9月也已经发生2万2千多次的地震。
至于在出现地震次数最多的地区,地震中心指出,根据统计资料显示,全台以花莲地区平均每年出现6302次地震最多,其中有感地震则是平均每年发生426次,至于地震发生最少的区域则是台北地区,平均每年发生170次地震,有感地震平均3次。
台湾地震带分布
西部地震带:自台北南方经台中、嘉义而至台南。宽度约八十公里,大致与岛轴平行。地震次数较少,但余震较频繁,持续时间较短暂,范围广大,灾情较重,震源浅(约10余公里),地壳变动激烈。
东部地震带:北起宜兰东北海底自南西延伸,经过花莲、成功到台东,一直到吕宋岛。此带北端自宜兰与环太平洋地震带延伸至西太平洋海底者相连,南端几乎与菲律宾地震带相接。此带成近似弧形朝向太平洋,亦和台湾本岛相平行,宽130公里,特征为地震次数多。通常震源较西部者深。
东北部地震带:此带自琉球群岛向西南延伸,经花莲、宜兰至兰阳上游附近,属浅层震源活动带。
东部地震带地震次数最多。因台湾东部恰处於欧亚大陆板块与菲律宾海板块的交界处,故其地震活动甚为频繁,但因其多发生在外海,所以造成的灾害相对地较小。特别是花莲县及附近海域。
台湾地震会引发海啸吗?
台湾东部海域陡峭的海岸地形,不利于远震海啸波浪的堆积。但是台湾东部的堆积物形成不稳定的斜坡,一旦发生大规模海底山崩,很有可能引发致灾的海啸。
虽然中国的海岸受海啸的影响不大,但中国东部的海岸地区地势较低,许多地区,特别是许多经济发达的沿海大城市只高出海平面几米,受海浪的浪高影响极大。从成灾的角度来看,小海啸,大灾难的情况完全是有可能的,绝不可以掉以轻心。一定要有忧患意识,做好灾害预防工作。
海啸是由海底地震、火山喷发、泥石流、滑坡等海底地形突然变化所引发的具有超长波长和周期的大洋行波。当其接近近岸浅水区时,波速变小,振幅陡涨,有时可达20~30米以上,骤然形成“水墙”,瞬时侵入沿海陆地,造成危害。
海啸产生的过程:(1)俯冲板块向上覆板块下方俯冲运动;(2)两个板块紧密接触,俯冲造成上覆板块缓慢变形,不断积蓄弹性能量;(3)能量积蓄到达极限,紧密接触的两个板块突然滑动,上覆板块“弹”起了巨大的水柱;(4)水柱向两侧传播,形成海啸。原生的海啸分裂成为两个波,一个向深海传播,一个向附近的海岸传播。向海岸传播的海啸,受到大陆架地形等影响,与海底发生相互作用,速度减慢,波长变小,振幅变得很大(可达几十米),在岸边造成很大破坏。
台湾又发生地震了吗?今年台湾地区已经发生多次地震,而且有好几次震感真的很强烈,甚至连内陆地区都有较明显的震感。到底台湾地震为什么那么多呢?台湾位于什么地震带上?台湾每年发生地震多少次?我们一起来看看相关资料分析。
台湾发生地震了吗 台湾地震为什么那么多
台湾位在地震活跃的环太平洋火山带,菲律宾海板块和欧亚板块交界。
菲律宾板块以每年平均82mm朝西北碰撞欧亚板块,因此地震频繁。
台湾地震带主要有三:西部地震带,东部地震带及东北部地震带。
西部地震带包括台湾西部地区,主因板块碰撞前缘的断层作用而引发地震,震源深度较浅。
由於人口稠密,因此大地震容易造成灾情(921大地震)。
东部地震带系直接肇因於菲律宾海板块与欧亚板块碰撞所造成,地震频率高,震源深度较深。
东北部地震带系受冲绳海槽扩张作用影响,多属浅层地震,并伴随有地热与火山活动现象。
台湾历年来发生大地震均有地裂,山崩,断层等地壳变动之状况。
且别忘了台湾东侧就有个世界最深的海沟带和太平洋马里亚纳海沟。
台湾地震原因分析
台湾西部因为不位于板块交界带,因此地震较少。
台湾地震分区可分为西部,东部,东北部
西部地震较少,震源较浅,相对来说能量较不容易释放,且人口集中,易产生重大灾害
东部及东北部位于板块聚合带,震源较深,次数较多。
台湾为何经常发生地震?中国地震局分析预报中心副主任张晓东认为,由于台湾地处太平洋板块、菲律宾板块和欧亚板块相互作用的边界地区,所以自古以来一直都是中国地震的多发区。
台湾历史上发生过哪些大地震
1920年6月5日12:21,花莲海域发生8级地震,全岛有震感,并波及福建沿海。
1951年10月22日,花莲近海连续发生两次强烈地震,震级分别为7.3级和7.1级。地震影响范围甚广,台湾全省普遍有感,远至600公里以外的香港等地也明显有感。而这次地震也是余震甚多,主震发生后至10月26日,共发生余震280次。
台湾地处菲律宾版块与欧亚版块断裂带,所以地震多发,台湾地震的特点是如果发生在近海,就不至于造成大的破坏;如果发生于陆地就可能造成较大灾害。
历史上,台湾发生过多次造成千人以上死亡的毁灭性重大灾害性地震,比较著名的包括:1848年彰化地震(1030人死亡)、1906年嘉义梅山地震(1258人死亡)、1935年新竹-台中地震(3276人死亡)与1999年南投集集地震(2444人死亡)。
1848彰化地震:1848年12月3日(清道光二十八年十一月),彰化发生地震。高雄、嘉义、新竹、宜兰、澎湖等地都有震感。彰化破坏较严重,倒塌房屋,伤毙人口,为数甚多。城外民房坍过半,压毙民人约1000余口,受伤者亦复不少。
1862嘉义地震:1862年6月7日(同治元年五月),嘉义发生地震。嘉义城垣倾塌数丈,压死两千人,民居倾塌者无数。台南一地至少有500户倒塌,被压毙者300人以上,其他受灾者100O人。多数地区出现地裂。台南以北的若干地方陷入海中。地震时有怪声自东南来。始闻之,恍若远雷,继则翻江作浪,坤兴箕播,树木一拂,几与地齐;屋宇一倾,如同山倒。瞬息万声怒号,又轰然一声,而三座巍峨之天宫亦圮。此时凄凉之声,杂然而出。酣眠之压毙,捷足之难逃,豕突狼奔,乱如鼎沸。可怜安乐土,一刹那化为修罗场,天愁地惨;星月无光,迨至破晓,邻村多来救援。
(资料来源百度百科)
台湾地震多发月份是几月呢?台湾是我国地震高发区之一,据资料数字显示,台湾平均每年发生地震达上万次,其中,强度较高,造成损害的地震每年都有那么几次。虽然地震是不可抗力的自然灾害,但其实它的发生具有一定的规律可循。那么,台湾地震高发季节是什么时候呢?我们一起来看看。
台湾地震多发月份是几月 台湾地震高发季节
台湾地震多,因为台湾处于太平洋地震带上,即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交界处,地壳活动频繁,多火山地震 。
对全球地震进行长期观测的吉林大学杨学祥教授预测,台湾最近一两年地震特别多,有几次6级地震。按照小震闹、大震到的地震预测规律,预测今年2至4月应该有较大地震,台湾地震的季节性特别强,绝大多数地震发生在1至4月份。
台湾地震带主要有三,如下:
1、西部地震带,自台北南方经台中、嘉义而至台南。宽度约八十公里,大致与岛轴并行。地震次数较少,但余震较频繁,持红时间较短暂,范围广大,灾情较重,震源浅(约十余公里),地壳变动激烈。
2、东部地震带,北起宜兰东北海底向南南西延伸,经过花莲、成功到台东,一直至吕宋岛;此带北端自宜兰与环太平洋地震带延伸至西太平洋海底者相连,南端几与菲律宾地震带相接。此带成近似弧形朝向太平洋,亦和台湾本岛相并行,宽一百三十公里,特征为地震次数多。通常,震源较西部者为深。
3、东北部地震带,此带自琉球群岛向西南延伸,经花莲、宜兰至兰阳溪上游附近,属浅层震源活动带。
台湾地震影响分析
台湾地球科学研究所研究员叶义雄对此进行了多年的研究,他根据台湾东南西北不同震源所发生的10多个地震对台北造成的影响,进行地震波的研究,结果发现,由于花莲至台北间的特殊地形,当花莲地区发生地震时,地震波会以“东南”向“西北”方向对台北传递,此时便会发生罕见的“地震波聚焦效应”。一般来说,地震波是传得越远,震度就越弱,但如果产生“地震波聚焦效应”,就会使地震波的波线在到达台北时,都集中在一起,因而加大地震的能量。
研究还发现,台北盆地由于土质松软,因此,当地震波由下向上传送时会有“加大”的反应,这就是地质反应之一的“场址效应”。
当花莲发生地震时,由于“地震波聚焦效应”和“场址效应”同时对台北产生作用,因此对台北造成重大影响。
研究人员认为,由于地震波传送至少需要15秒至20秒时间,因此,未来只要能做好花莲地区的地震速报,一旦发生地震马上通知台北相关单位,抢在台北发生地震前5秒到10秒的时间,作出防震措施,就可把地震带来的灾害减到最低。
研究人员还发现,南澳及花莲地震的次数有愈来愈频繁的趋势。根据观测纪录,1900年至1994年,南澳这一带,1个月大约发生30到40次有感或无感地震,且规模不大。但是在1994年5月至6月间,南澳发生一次规模达6.6级地震后,情况似乎有了改变,从此以后,一个月发生的地震次数达到七、八十次以上,而且规模有加大的趋势。
就在这两天,中国台湾地区的同性恋婚烟已经合法化,也就意味着,在台湾你和他/她就没必要遮遮掩掩,也是一对正常的恋人关系或夫妻关系了。不过,我国大陆目前同性恋结婚还是不合法的。那么,大陆人同性能去台湾结婚吗?我国大陆同性怎么去台湾领结婚证呢?我们一起来了解。
大陆人同性能去台湾结婚吗 大陆同性怎么去台湾领结婚证
同婚专法草案出炉后,不少陆港澳同志关心能否来台结婚。但因陆港澳都尚未同意同性婚姻,同志情侣若其中一人为陆港澳人士就无法在台结婚。
另因两岸人民关系条例未允许中国大陆人士以“办理结婚”为由来台,因此,纵使同婚专法通过,中国大陆同志情侣现阶段也难以来台登记结婚。
据行政院院会通过同婚专法“司法院释字第748号解释施行法”草案,其中并未规范同志跨国婚姻。法务部法律事务司长钟瑞兰昨天受访指出,这牵涉“涉外民事法律适用法”范畴,还要再由司法院检视。
依照香港澳门关系条例,港澳人士来台结婚适用“涉外民事法律适用法”。根据“涉外民事法律适用法”第46条规定,“婚姻成立依各该当事人之本国法”,即必须符合双方法律规范,婚姻才可成立。
熟悉两岸三地法律事务人士指出,但目前香港、澳门并未开放同性婚姻,因此即使同婚专法通过,不论是台湾人想与港澳同性伴侣结婚,或双方当事人都是港澳人士,均无法在台登记。
至于中国大陆同志伴侣来台结婚议题,海峡交流基金会发言人管安露表示,现行法规并未开放大陆人民以“办理结婚”事由申请来台;以观光、自由行、商务活动等事由来台,无法在台湾办理结婚登记。
她表示,非台湾籍在台登记结婚必须出示“单身证明”。中国大陆人士所持的单身证明,都必须经由海基会验证,但由于未开放大陆人民以“办理结婚”事由来台,验证时都会加注“不得作为结婚用途”,因此中国大陆同志也无法来台登记结婚。
若是两岸同婚,管安露表示,台湾民众必须先赴陆办理结婚,领取结婚证明后,回台透过海基会文书验证,接着才能透过内政部移民署申办陆配来台“团聚”,通过访谈、取得“团聚证”,双方才能在台登记结婚。
关于同性婚烟的争议影响:
冲击传统
传统上,婚姻多是一男一女遵照社会风俗或法律所建立的关系,并用做鼓励生育的社会或法律工具。传统家庭则是以传统婚姻为基础的社会单位。反对同性婚姻的人士认为同性婚姻会冲击传统婚姻,因为同性婚姻与同性家庭改变了婚姻与家庭的传统定义。
后代培养
支持同性家庭收养孩子的观点:
2008年由密西根州立大学发表在同性双性家庭研究杂志上的研究文章题目为“大数据分析同性和异性家庭孩子的发育情况”,结论是“分析发现对于孩子的心理发育最关键的因素仍然是父母亲与孩子的关系。再次确认了前人的研究结论,即同性父母养育的孩子与传统异性父母的孩子相比没发现有差异,都可以健康成长”。
反对同性家庭收养孩子的观点:
一项澳大利亚的研究,采取问卷调查的方式,调查了58个分别来自异性婚姻家庭、未婚异性家庭、同性父母的家庭的孩子。结论是:同性家庭的孩子在语言、数学方面表现较差,但是社会学、学习态度方面表现更好。作者也指出,这个研究的缺陷在于,研究调查的同性家庭的孩子有很多是因为亲生父母离婚后组成的新家庭,也许给这些孩子增加了很多的心理压力,同时澳大利亚社会对于同性家庭孩子的歧视也不可忽视。
经济影响
统计数据表明,对同性恋的接受度与经济发展的基本指标——人均经济产量关系密切,为0.72。
Mellander的分析显示,对同性恋者的态度还与其他一系列经济社会发展指数相关,如创业水平(0.69),生活水平及生活满意度(0.72),人类发展指数水平(0.55),城市化水平(0.56)等。对同性恋接受度较高的国家大多更加自由,性别更加平等,腐败问题也相对较少。[103]
反对同性婚姻的人士指出,由于同性婚姻的家庭无法繁衍下一代,在以同性婚姻为主流的国家将会面对出生率下降、人口老化和生产力下降的问题。
宗教问题
梵蒂冈是在一份措词严厉、长达12页的档中发出了这一不妥协的呼吁的。
档得到了教皇保罗二世的批准,内容涉及同性恋、同性恋婚姻和同性恋者收养儿童等议题。
文件称:‘考虑同性恋者婚姻是没有任何理由的。’文件强调,婚姻应当只为那些异性恋伴侣开放,婚姻是神圣的,而同性恋行为违反自然道德法律。
这一用包括英语在内的数种语言发布的档还包含对罗马天主教议员的特别警告。这些天主教议员所属的议会正在考虑是否承认同性恋的同居、结婚或者收养儿童的权利。文件称:‘投票赞成这一对公益事业极其有害的法律是很不道德的。’
尽管这一档的起草已进行了数个月,档只是重申了教皇在这些问题上的明确立场,但这一档对这些观点进行了深入和全面的阐述。
台湾地震是什么引起的呢?我们知道,地震是板块运动引起的,板块与板块之间出现位移断裂挤压等,都会导致地震的发生。所以,不例外,台湾地震也是板块运动所致。但是并不是所有板块运动都如此强烈,除非你处在比较活跃的板块上。下面我们来分析一下台湾地震原因是什么?
台湾地震原因是什么 台湾地震是什么引起的
台湾多地震的原因是处于环太平洋地震带上面,是两个大板块——太平洋板块和亚欧板块的交汇处,板块运动相互挤压造成其地形时常变化,形成地震。
环太平洋地震带是地球上最主要的地震带,它像一个巨大的环,围绕着太平洋分布,沿北美洲太平洋东岸的美国阿拉斯加向南,经加拿大本部、美国加利福尼亚和墨西哥西部地区,到达南美洲的哥伦比亚、秘鲁和智利,然后从智利转向西,穿过太平洋抵达大洋洲东边界附近,
在新西兰东部海域折向北,再经裴济、印度尼西亚、菲律宾,我国台湾省、琉球群岛、日本列岛、千岛群岛、堪察加半岛、阿留申群岛,回到美国的阿拉斯加,环绕太平洋一周,也把大陆和海洋分隔开来,地球上约有80%的地震都发生在这里。
前者约集中了全世界80%以上的浅源地震(0~70千米)、几乎全部的中源(70~300千米)和深源(300~700千米)地震。
地震
地震的发生都与地壳运动有关,地球表层的岩石圈称作地壳。地壳岩层受力后快速破裂错动引起地表振动或破坏就叫地震。
由于地质构造活动引发的地震叫构造地震;
由于火山活动造成的地震叫火山地震;
固岩层(特别是石灰岩)塌陷引起的地震叫塌陷地震。
地震是一种及其普通和常见的一种自然现象,但由于地壳构造的复杂性和震源区的不可直观性,关于地震特别构造地震,它是怎样孕育和发生的,其成因和机制是什么的问题,至今尚无完满的解答,但目前科学家比较公认的解释是构造地震是由地壳板块运动造成的。
由于地球在无休止地自转和公转,其内部物质也在不停地进行分异,所以,围绕在地球表面的地壳,或者说岩石圈也在不断地生成、演变和运动,这便促成了全球性地壳构造运动。关于地壳构造和海陆变迁,科学家们经历了漫长的观察、描述和分析,先后形成了不同的假说、构想和学说。
板块构造学说又称新全球构造学说,则是形成较晚(上世纪60年代),已为广大地学工作者所接受的一个关于地壳构造运动的学说。
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简介
环太平洋火山带(又称环太平洋带、环太平洋地震带或火环)是一个围绕太平洋经常发生地震和火山爆发的地区,全长40,000公里,呈马蹄形。环太平洋火山带上有一连串海沟、列岛和火山,板块移动剧烈。环太平洋火山带共有活火山512座,占全球活火山数量的80%。位于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之间,地壳运动频繁。
环太平洋火山带的直接成因是板块的移动和碰撞。
火山带东部是由于纳斯卡板块和可可斯板块潜没于向西移动的南美洲板块之下。
太平洋板块的一部分以及细小的胡安德富卡板块则潜没于北美洲板块之下。
向西北移动的太平洋板块的东北部分潜没于阿留申群岛弧之下,较西的部分则潜没于堪察加-千岛群岛弧之下。
太平洋板块的南面部分情况较复杂,一些面积较小的板块从马里亚纳群岛、菲律宾、布干维尔岛、汤加和新西兰与其碰撞。印尼位于环太平洋火山带及阿尔卑斯带之间,东北部的岛屿包括新几内亚靠近环太平洋火山带;南部及西部的苏门答腊、爪哇、峇里、弗洛里斯岛及帝汶岛则靠近阿尔卑斯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