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知道,遇上泥石流时,逃离方向是非常重要的,正确的逃离方向可以帮助我们脱险,但反之,如果跑错了,可能会丧命。那么,到底泥石流发生时应该往哪个方向跑呢?下面我们一起来了解遇上泥石流逃生的正确方法。
泥石流发生时应该往哪个方向跑 遇上泥石流逃生的正确方法
1、沿山谷徒步行走时,一旦遭遇大雨,发现山谷有异常的声音或听到警报时,一定要设法从房屋里跑出来,到开阔地带,尽可能防止被埋压。
2、要立即向坚固的高地或泥石流的旁侧山坡跑去,不要在谷地停留。
3、要马上与泥石流成垂直方向一边的山坡上面爬,爬得越高越好,跑得越快越好,绝对不能向泥石流的流动方向走。发生山体滑坡时,同样要向垂直于滑坡的方向逃生。
4、千万不要上树躲避,也不要停留在陡坡土层较厚的低凹处,或躲在滚石或乱石堆后,更不能顺着沟谷往上或往下跑。泥石流不像滑坡,树木会被连根卷起,土石块也会被挟裹着往沟谷里倾泻。
5、千万不要选择在陡峻的山坡下面或者是爬树上面躲避,可以选择到平整安全的高地进行躲避,以免泥石流压塌冲倒山坡和树木受到伤害。
6、遇到强降雨出现泥石流的时候不要往土层较厚的地带逃生,要往地质坚硬,不易被雨水冲毁的没有碎石的岩石地带逃生。
7、滑坡停止后,不能立刻回家检查情况。
发生前兆:
1、土质滑坡张开的裂缝延伸方向往往与斜坡延伸方向平行,弧形特征较为明显,其水平扭动的裂缝走向常与斜坡走向直接相交,并较为平直。
2、岩质滑坡裂缝的展布方向往往受到岩层面和节理面的控制。
3、当地面裂缝出现时,有可能发生滑坡。
4、当斜坡局部沉陷,而且该沉陷与地下存在的洞室以及地面较厚的人工填土无关时,将有可能发生滑坡。
5、山坡上建筑物变形,而且变形构筑物在空间展布上具有一定的规律,将有可能发生滑坡。
6、泉水、井水的水质浑浊,原本干燥的地方突然渗水或出现泉水蓄水池大量漏水时,将有可能发生滑坡。
7、地下发生异常响声,同时家禽、家畜有异常反应,将有可能发生滑坡。
切忌:
1、认为山坡出现裂缝为正常现象。
2、根本不在乎。
说到大地震,唐山大地震一定是名列榜首的,那场灾难的可怕是大家都难以想象的,至今仍有一些人活在那场地震的阴影中。人们想将这样的伤痛遗忘,但却也难忘。那么唐山大地震发生在哪一年?到底河北唐山为什么会发生地震?我们一起来了解。
唐山大地震发生在哪一年 河北唐山为什么会发生地震
唐山大地震发生在1976年7月28日3时42分53.8秒,具体位置是中国河北省唐山丰南一带(东经118.2°,北纬39.6°),强度为里氏7.8级(矩震级7.5级)地震,震中烈度11度,震源深度12千米,地震持续约23秒。
据百度百科资料,当时中国首都北京摇晃不已,天安门城楼高大的梁柱痉挛般地"嘎嘎"作响。从渤海湾到内蒙古、宁夏,从黑龙江以南到扬子江以北,这一华夏大地的人们都感到了异乎寻常的摇撼,一片惊惧。
美国阿拉斯加帕默天文台急速响起令人震惊的警钟声,世界各大通讯社当日向全球公告了灾难消息——美国夏威夷地震台宣布:中国发生8.1级地震,震中在北京附近!
美国地质调查所宣布:北京东南约100英里,北纬39.6°,东经118.1°,在天津附近,发生8.2级地震。
香港的英国皇家天文台宣布:中国发生8级左右地震,震中在北纬39.6°,东经111.1°,距唐山极近。
台湾"中央气象局"称:大陆北部发生8级地震,震中在北平东部135公里附近。
凌晨4:30。中国国家地震局收到南京、兰州、昆明等10个台的报震急电,其中6个台给出震级,但数据彼此悬殊甚大,有的定在8级以上,有的定在7级以下。至于震中只有粗略的“北京附近”的估计。
早晨6时。中国电信局报告,在与全国各地联络中,唯独唐山地区电话通信中断,呼叫若干次,均无回音。
河北唐山为什么会发生地震?
唐山属于欧亚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的交界线上,太平洋板块俯冲到欧亚板块下面,就会形成地震了。这个分界面从大的方面来讲是属于环太平洋地震带的。属于全球两大地震带其中之一。还有一个事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
我国有四大地震带,即太行山京津唐地震带,新甘宁地震带,青藏高原云川地震带,福建东南沿海地震带。唐山属于第一个,汶川属于第三个。
唐山大地震是我国历史上发生的较为严重的一次地震,1976年的时候,唐山大地震迅速席卷了整个华北地区,在唐山大地震发生的几十年时间中不断有人追问唐山大地震成因,其实根据专家得出的结论,唐山大地震成因有很多个,其中最主要的一个就是因为板块运动。
根据权威专家的说法版块运动是造成人类地震的最主要原因,而唐山这个地方恰巧处在我国的环渤海地震带上,这个地震带上南太平洋板块和亚洲板块挤压频繁,使得板块运动非常剧烈,尤其是在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的时候板块运动更加多变,使得地底下的岩浆喷发,唐山这个地方由于正好处在地震带的中心,是地震多发区。
其实唐山大地震成因还应该包括唐山市的本身原因,因为这次地震发生在唐山这个工业城市中,经过专家后来测算唐山市周围的郊区受灾不明显,但是唐山市中心人口稠密的地方损失十分严重,这是因为唐山的中心人口活动比较多,人口稠密造成地壳下陷,而加上板块运动和挤压就使得唐山大地震人口稠密的地方成为了重灾区。
通常来说的话,唐山大地震成因应该包括太平洋板块内部的破裂,虽然唐山处于一个地震带上,如果没有一个导火索的话地震是不会轻易爆发的,而在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有专家认为,南太平洋板块内部产生了错动和破裂,引起了唐山大地震。
地震专题:今天地震最新消息
一个小级别的地震通常不会有余震的发生,但是一个较高级别的地震通常会引发一系列的余震。那么,一般地震隔多久会发生余震呢?就像地震没法预测一样,余震的频率及持续时间也很难预测,我们只能进行大概时间分析。那么,通常地震后多久发生余震呢?我们一起来了解。
地震隔多久会发生余震 地震后多久发生余震
余震可能发生在主震一个小时,一天,一周,甚至是一个月之后,必须小心的是有些余震的规模也可能大于主震。
通常的情况是一次主震发生以后,紧跟着有一系列余震,其强度一般都比主震小。余震的持续时间可达几天甚至几个月。
在一个地震之后通常会有所谓的余震,余震是由于在主震发生之后,其他底层的岩磐为释放因主震而引起的压力不平衡而移动,并且持续发生直到达到平衡状态,或是岩盘暂时被卡住不再移动,直到累积足够的压力时,才会再度引起后续的震动。余震通常是在主震之后规模较小的地表震动,余震也会造成较脆弱建筑的损坏。
余震主要类型:
单震型:就发生一次较大的地震,前后基本上没有地震。这种地震比较少见,基本上目前无法预报。
主震-余震型:先发生一次大的地震,随后发生一系列较小的地震,这些较小的地震称为余震。例如汶川地震、唐山地震都是这种地震,一般主震发生或很快就有余震发生(常常几十分钟之内就有),离主震越近,余震越多,平均强度越强,随着时间的流逝,余震越来越少,平均震级也逐渐下降,但不排除偶尔又来一次较大余震。通常最大的余震比主震小1.2级以上。这种地震目前也无法预报。
前震-主震型:先发生大量小的地震,然后小地震突然消失一段短的时间,随后就发生大的主震。这种地震由于有大量小的前震,所以比较容易预报,小地震突然消失的时候就是预报的最佳时机。世界上唯一成功预报的一次地震——辽宁海城地震就是这种地震。
双震型:在间隔很短时间内(一般几十分钟到十几天),同一个断层上发生两次震级差不多的地震,例如70年代四川平武地震。双震型地震也不排除在两次主震前有小的前震或之后有小的余震。震群型:在间隔很短时间内,连续发生多次差不多大的主震,例如智利发生的那个世界最大地震就是这种地震,在差不多1个月时间内反复发生多次7级以上甚至8级以上地震。
常见类型主震-余震型地震:
成群发生的地震,其中最大的一次地震称主震;主震后发生的地震叫余震;前震和余震很少,震前异常表现也少,但能量基本上是一次性地释放的这种地震称孤立型地震。
2015年4月, 阿左旗地震发生后,内蒙古地震局预报中心与中国地震局及相关省区地震局,第一时间进行了震情会商,并对此次地震类型及余震判断等情况进行了预测研判。自治区地震局副局长张建业2015年4月17日表示,通过内蒙古地震局震情会商,地震类型基本可以定为主震余震型。
地震专题:今天地震最新消息
我国一些地区是沙尘暴多发区,一般都在北方,尤其是西北地区更是时常遭受沙尘暴侵袭。当然,沙尘暴光顾的地区不仅仅是西北,还有其他一些地区。那么到底沙尘暴多发生在什么地区?究竟在我国哪些地区多沙尘暴?下面小编来为您介绍。
沙尘暴多发生在什么地区 在我国哪些地区多沙尘暴
沙尘暴多发生在西北地区和华北地区。
在中国,有两大沙尘暴多发区:第一个多发区在西北地区,主要集中在三片,即塔里木盆地周边地区,吐鲁番-哈密盆地经河西走廊、宁夏平原至陕北一线和内蒙古阿拉善高原、河套平原及鄂尔多斯高原;第二个多发区在华北,赤峰、张家口一带,直接影响首都北京的安全。
在中国,有两大沙尘暴多发区。
第一个多发区在西北地区,主要集中在三片,即塔里木盆地周边地区,吐鲁番-哈密盆地经河西走廊、宁夏平原至陕北一线和内蒙古阿拉善高原、河套平原及鄂尔多斯高原。
第二个多发区在华北,赤峰、张家口一带,直接影响首都北京的安全。
中国气象局副局长李黄向媒体公布研究结果表明,中国西北地区由于独特的地理环境,也是沙尘暴频繁发生的地区,主要源地有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巴丹吉林沙漠、腾格里沙漠、乌兰布和沙漠和毛乌素沙漠等。分析表明:三分之二的沙尘天气起源于蒙古国南部地区,在途经中国北方时得到沙尘物质的补充而加强;境内沙源仅为三分之一左右。发生在中亚(哈萨克斯坦)的沙尘天气,不可能影响中国西北地区东部乃至华北地区。新疆南部的塔克拉玛干沙漠是中国境内的沙尘天气高发区,但一般不会影响到西北地区东部和华北地区。中国的沙尘天气路径可分为西北路径、偏西路径和偏北路径:西北1路路径,沙尘天气一般起源于蒙古高原中西部或内蒙古西部的阿拉善高原,主要影响中国西北、华北;西北2路路径,沙尘天气起源于蒙古国南部或内蒙古中西部,主要影响西北地区东部、华北北部、东北大部;偏西路径,沙尘天气起源于蒙古国西南部或南部的戈壁地区、内蒙古西部的沙漠地区,主要影响中国西北、华北;偏北路径,沙尘天气一般起源于蒙古国乌兰巴托以南的广大地区,主要影响西北地区东部、华北大部和东北南部。
沙尘天气种类:
沙尘天气分为浮尘、扬沙、沙尘暴和强沙尘暴四类。
浮尘:尘土、细沙均匀地浮游在空中,使水平能见度小于10公里的天气现象;
扬沙:风将地面尘沙吹起,使空气相当混浊,水平能见度在1公里至10公里以内的天气现象;
沙尘暴:强风将地面大量尘沙吹起,使空气很混浊,水平能见度小于1公里的天气现象;
强沙尘暴:大风将地面尘沙吹起,使空气模糊不清,浑浊不堪,水平能见度小于500米的天气现象。
发生过程:
沙尘天气过程分为四类:浮尘天气过程、扬沙天气过程、沙尘暴天气过程和强沙尘暴天气过程。
浮尘天气过程:在同一次天气过程中,我国天气预报区域内5个或5个以上国家基本(准)站在同一观测时次出现了浮尘天气;
扬沙天气过程:在同一次天气过程中,我国天气预报区域内5个或5个以上国家基本(准)站在同一观测时次出现了扬沙天气;
沙尘暴天气过程:在同一次天气过程中,我国天气预报区域内3个或3个以上国家基本(准)站在同一观测时次出现了沙尘暴天气;
强沙尘暴天气过程:在同一次天气过程中,我国天气预报区域内3个或3个以上国家基本(准)站在同一观测时次出现了强沙尘暴天气。
我国有些地区在一些时节沙尘暴天气特别频繁,那么一般沙尘暴发生在什么季节呢?沙尘暴的发生其实是因为某些地区降雨量少,地面没有少植物覆盖,加上土地干燥,大风来袭就会杨起大量尘土,造成沙尘暴的发生。根据这个特点,我们便能知道沙尘暴发生时间是什么时候。
沙尘暴发生在什么季节 沙尘暴发生时间是什么时候
冬春季节。
沙尘暴天气主要发生在冬春季节,这是由于冬春季半干旱和干旱区降水甚少,地表极其干燥松散,抗风蚀能力很弱,当有大风刮过时,就会有大量沙尘被卷入空中,形成沙尘暴天气。
沙尘暴强度划分为4个等级:
1、4级≤风速≤6级,500米≤能见度≤1000米,称为弱沙尘暴;
2、6级≤风速≤8级,200米≤能见度≤500米,称为中等强度沙尘暴;
3、风速≥9级,50米≤能见度≤200米,称为强沙尘暴;
4、当其达到最大强度(瞬时最大风速≥25米/秒,能见度≤50米,甚至降低到0米)时,称为特强沙尘暴(或黑风暴,俗称“黑风”)。
沙尘暴历史:
沙尘暴作为干旱半干旱地区的自然灾害之一,并非现代的产物。据科学家对深海岩芯和冰盖沉积物的测定,早在白垩纪末(距今7000万年)地球上就有沙尘暴出现。
3000多年前,我国史书便有西北地区发生“黄沙”、“雨尘”、“雨尘土”、“黄霆”等记录。中国古人将风后降尘称为“霾”,《诗经》注释中称:“终风且霾,传霾雨土”。《尔雅》曰:“风尔雨土曰霾”。“终风” 、“风尔”讲的都是风后降尘的天气现象,由于古代扬沙降尘天气不时发生, 因此“霾”就成了这一天气现象的专称。《朔方通志》载天启元年(公元1621年)“四月乙亥午宁夏洪广堡,风霾大作, 坠灰片如瓜籽,纷纷不绝,逾时而止,日将沉,作红黄色”。晋惠帝永康元年(公元300 年),甘肃“十一戊午朔,大风从西北来, 折木飞沙走石, 六日始息” 。表明这场风形成的沙尘暴摧折树木,沙石均被吹起,持续6天方平息。可见,沙尘暴在我国古代就成为一种对人类产生危害的天气现象。据史料记载,公元前3世纪~1949年的2154年间,我国发生沙尘暴70次,平均31年发生一次。但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我国沙尘暴发生次数却迅速增加,并且我国沙尘暴出现了发生时间早、影响范围大等新动向。我国沙尘暴发生的空间规律是西部多于东部,北部多于南部,主要集中在我国西北和华北的干旱和半干旱地区;沙尘暴在发生时间上表现为一年四季均有发生。据赵景波等对我国494例载有月份的沙尘暴记录统计表明,沙尘暴主要出现在2~5月份,占总数的78.3%,其中又以3~4月份最频繁,占总数的49.2%,2月、5月次之,其它月份较少。沙尘暴发生的日变化表现为主要集中在中午至傍晚,夜间至午前则相对较少。
中国古籍里有上百处关于“雨土”、“雨黄土”、“雨黄沙”、“雨霾”的记录,最早的“雨土”记录可以追溯到公元前1150年:天空黄雾四塞,沙土从天而降如雨。这里记录的其实就是沙尘暴。
雨土的地点主要在黄土高原及其附近。古人把这类事情看成是奇异的灾变现象,相信这是“天人感应”的一种征兆。晋代张华编的博物志中就记有:“夏桀之时,为长夜宫于深谷之中,男女杂处,十旬不出听政,天乃大风扬沙,一夕填此空谷。”
1966—1999年间,发生在中国的持续两天以上的沙尘暴竟达60次。中科院刘东生院士认为,黄土高原应该说是沙尘暴的一个实验室,这个实验室积累了过去几百万年以来沙尘暴的记录。中国西北部沙漠和戈壁的风沙漫天漫地洒过来,每年都要在黄土高原上留下一层薄薄的黄土。
沙尘暴的发生需要满足一定的条件,而我国并不是所有地区都有能够形成沙尘暴的条件的,一般我国西北地区和华北地区才容易形成沙尘暴。那么具体沙尘暴是怎样发生的?到底沙尘暴的发生过程是怎么样的?下面我们一起来了解。
沙尘暴是怎样发生的 沙尘暴的发生过程是怎么样的
沙尘暴是强风将地面大量尘沙吹起,使空气很混浊,水平能见度小于1公里的天气现象;
强沙尘暴是大风将地面尘沙吹起,使空气模糊不清,浑浊不堪,水平能见度小于500米的天气现象。
沙尘暴天气过程:在同一次天气过程中,我国天气预报区域内3个或3个以上国家基本(准)站在同一观测时次出现了沙尘暴天气;
强沙尘暴天气过程:在同一次天气过程中,我国天气预报区域内3个或3个以上国家基本(准)站在同一观测时次出现了强沙尘暴天气。
沙尘暴天气成因:
有利于产生大风或强风的天气形势,有利的沙、尘源分布和有利的空气不稳定条件是沙尘暴或强沙尘暴形成的主要原因。强风是沙尘暴产生的动力,沙、尘源是沙尘暴物质基础,不稳定的热力条件是利于风力加大、强对流发展,从而夹带更多的沙尘,并卷扬得更高。
除此之外,前期干旱少雨,天气变暖,气温回升,是沙尘暴形成的特殊的天气气候背景;地面冷锋前对流单体发展成云团或飑线是有利于沙尘暴发展并加强的中小尺度系统;有利于风速加大的地形条件即狭管作用,是沙尘暴形成的有利条件之一。
沙尘暴强度:
沙尘暴强度划分为4个等级:
1、4级≤风速≤6级,500米≤能见度≤1000米,称为弱沙尘暴;
2、6级≤风速≤8级,200米≤能见度≤500米,称为中等强度沙尘暴;
3、风速≥9级,50米≤能见度≤200米,称为强沙尘暴;
4、当其达到最大强度(瞬时最大风速≥25米/秒,能见度≤50米,甚至降低到0米)时,称为特强沙尘暴(或黑风暴,俗称“黑风”)。
个人防护要点:
1、及时关闭门窗,必要时可用胶条对门窗进行密封。
2、外出时要戴口罩,用纱巾蒙住头,以免沙尘侵害眼睛和呼吸道而造成损伤。应特别注意交通安全。
3、机动车和非机动车应减速慢行,密切注意路况,谨慎驾驶。
4、妥善安置易受沙尘暴损坏的室外物品。
5、发生强沙尘暴天气时不宜出门,尤其是老人、儿童及患有呼吸道过敏性疾病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