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地震之后,总是会出现各种余震,可别轻视这些余震,虽然级别不高,但大地震后的土地和楼房等都比较脆弱,容易造成损失灾害。那么,一般地震后余震会多久来呢?通常地震隔多久会发生余震?下面我们一起来根据相关数据来了解余震到来的时间。
地震后余震会多久来 地震隔多久会发生余震
一般主震之后,最快几分钟之内就会出现余震了。
余震是在主震之后接连发生的小地震。余震一般在地球内部发生主震的同一地方发生。通常的情况是一次主震发生以后,紧跟着有一系列余震,其强度一般都比主震小。余震的持续时间可达几天甚至几个月。
余震类型:
主震型:主震的震级高,很突出,主震释放的能量占全地震序列的90%以上,又分为“主震余震型”和前震主震余震型”两类;
震群型:没有突出的主震,主要能量是通过多次震级相近的地震释放出来的;
孤立型:其主要特点是几乎没有前震,也几乎没有余震。
前震、主震、余震是地核移动的表现形式(应力积累释放除外),地震开始移动,岩浆就发生波动,推动地壳振动,称为前震;岩浆发生顶头峰时产生的振动是主震,残余岩浆的波动,地核的复原间接的推动地壳振动是余震,由于地核的复原比原先移动的动量大,故余震比前震大。地震前后相当于岩石蠕动应变恢复过程。前震、主震、余震是一次地震的分解现象,国外很多人把时间间隔不大、同一地点的地震分别列为次数是不对的,没有认识到地核移动的根本规律,也有的余震间隔数天,这是地震时有一部分能量储存在地壳下,积累多了就释放出来,是地震时的应力释放,和地球内部能量积累释放产生的地震不是一个概念。
一次地震后余震可以持续多久?
一次大地震的余震可以持续数十年,甚至千年尺度。
“5年之后有余震很正常”,中国地震台网中心预报部主任蒋海昆研究员对记者说,“从研究角度看,一次大地震的余震可以持续数十年、上百年,甚至千年尺度。”
他说,余震是指一次大地震后,在主震破裂面内发生的、跟主震有物理关联的地震,余震频次随时间的衰减符合一些统计规律。一般认为如果余震频次衰减到主震发生之前的本底水平,那么从统计的角度可以认为余震活动已经结束。
22日在福岛近海发生的这次地震位于2011年3月11日日本东海域大地震的震源破裂区内,属于2011年那次大地震的余震,蒋海昆说。
在不同的地震活动区,由于地质构造等方面的差异,余震活动持续时间并不相同,例如中国东部地区的地震余震持续时间通常较长。蒋海昆说,一些地区大地震的余震已经持续很多年。“比如中国1976年的唐山大地震,虽然已经过去40年,但当地近期仍有高于本底背景活动的3、4级有感余震发生,仍是唐山大地震的余震。”
2012年5月28日,唐山市市辖区、滦县交界发生4.8级地震,当时就有地震专家表示,这是1976年大地震的余震。
2013年4月20日,四川芦山发生7.0级地震,由于与2008年的汶川大地震同属龙门山断裂带,有一些专家认为这是汶川地震的余震,但也存在一些不同看法。
地震专题:今天地震最新消息
一般每个星座流星雨的出现都有固定的时间段的,其中英仙座流星雨几乎每年都会有,那么通常英仙座流星雨几月份出现呢?到底每年英仙座流星雨发生在几月?其实,英仙座流星雨早在七月份就出现了,只是最佳观测时间在8月,具体观测时间以下为您介绍。
英仙座流星雨几月份出现 英仙座流星雨发生在几月
英仙座流星雨发生时间:每年在7月20日至8月20日前后出现,于8月13日达到高潮。
在极大时一小时可以出现30-60个流星,是一年中最大的活跃期。高潮的前后数日,每小时也出现10个以上。由于正值暑假,夜间气温也比较高,被称为最为容易观测的流星雨之一。
流星亮度一般在二等以上,和北斗七星相近,偶尔也会出现彩色的火流星,亮度直逼金星。由于明亮流星很多,即使在光害严重的城市地区,有时也能看到不少流星。在理想的观测地区,整个晚上甚至可能看见近千颗流星。
英仙座流星雨速度快,属于高速流星群,流星速度高达59公里/s,其中45%有尾迹。而且可能在流逝中途越发明亮,容易形成流星痕。
英仙座流星雨的成因与彗星有关,彗星是由冰块及沙石组成的球体,当彗星接近太阳时,彗星会因太阳的热力而使表面物质升华,这些升华了的物质就是日后的流星体,在彗星绕日运转中,部份流星体会和彗星分离,遗留在彗星的轨道上,流星体由于太阳光压及行星作用力,会不断扩散,互相远离,而且范围逐渐增大。当地球的运行轨道与彗星轨道相交时,流星体受地球地心吸力影响,会闯入地球大气层并且燃烧,而燃烧时所产生的火焰亮光,就是人们看到的流星雨了。如果散布在彗星轨道上的流星体又多又广的话,往往在彗星回归后的几年内,仍可看到由该彗星所产生的流星体所造成的流星雨。
关于英仙座
从星图上看,英仙座最显著的标志就是由η星开始,经过γ、α、δ、ε星,一直到ξ和ζ星所画的这条大弧线,人们称它是“珀耳修斯之弓”。中国叫"天船"。
由大弧线两端的η星和ζ星连成的弦的中央是英仙座β星,我国古代称作大陵五。如果把整个英仙座的亮星,想象成英武的珀耳修斯的话,大陵五正可以看做是他手里提着的,美杜莎头上那看一眼就会使人变成石头的魔眼,所以西方人又称它是“魔星”。英仙座β星(大陵五)是颗着的食变星,由两颗密近的恒星沿轨道互绕。周期为2天又21小时,当暗星绕到亮星前方遮住亮光时,会从2.1等降到3.4等,过程约10小时。
延长英仙座大弧线顶端的γ和η星到一倍远的地方,仔细观察,这里有一块模糊的光斑。其实,这是两个疏散星团,由于它们离得很近,就像双星一样,形成了一个双重星团。
M34疏散星团,距离地球约1400光年,用双筒镜或小型望远镜可见,大小和满月差不多,星团中最亮的恒星为7等。NGC869和NGC884(英仙座η和χ双重星团)位于英仙座中,是两个疏散星团,肉眼可见,用双筒镜或小型望远镜能看得很清楚,两者均和满月差不多大小。
其实,叫它魔星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原因,那就是它的亮度会变,忽明忽暗,简直就象是一颗神秘莫测的魔眼。大陵五的亮度变化非常有规律,每隔2天20小时49分钟,它的亮度就从2.3m到3.5m然后再到2.3m,变化一个周期。古代阿拉伯人把大陵五叫做“林中魔王”,可见,那时他们似乎就已经注意到它的变光现象了。
天文内容推荐:
2019年流星雨时间表 最新最全2019年流星雨时刻表
英仙座流星雨2019时间表 2019英仙座流星雨具体观测时间
2019英仙座流星雨在哪里能看到 英仙座流星雨最佳观察地点
2019英仙座流星雨几点开始 今晚英仙座流星雨时间表
2019英仙座流星雨观赏位置 2019英仙座流星雨在哪看
英仙座流星雨图片 2019最新最壮观的英仙座流星雨图集
一个小级别的地震通常不会有余震的发生,但是一个较高级别的地震通常会引发一系列的余震。那么,一般地震隔多久会发生余震呢?就像地震没法预测一样,余震的频率及持续时间也很难预测,我们只能进行大概时间分析。那么,通常地震后多久发生余震呢?我们一起来了解。
地震隔多久会发生余震 地震后多久发生余震
余震可能发生在主震一个小时,一天,一周,甚至是一个月之后,必须小心的是有些余震的规模也可能大于主震。
通常的情况是一次主震发生以后,紧跟着有一系列余震,其强度一般都比主震小。余震的持续时间可达几天甚至几个月。
在一个地震之后通常会有所谓的余震,余震是由于在主震发生之后,其他底层的岩磐为释放因主震而引起的压力不平衡而移动,并且持续发生直到达到平衡状态,或是岩盘暂时被卡住不再移动,直到累积足够的压力时,才会再度引起后续的震动。余震通常是在主震之后规模较小的地表震动,余震也会造成较脆弱建筑的损坏。
余震主要类型:
单震型:就发生一次较大的地震,前后基本上没有地震。这种地震比较少见,基本上目前无法预报。
主震-余震型:先发生一次大的地震,随后发生一系列较小的地震,这些较小的地震称为余震。例如汶川地震、唐山地震都是这种地震,一般主震发生或很快就有余震发生(常常几十分钟之内就有),离主震越近,余震越多,平均强度越强,随着时间的流逝,余震越来越少,平均震级也逐渐下降,但不排除偶尔又来一次较大余震。通常最大的余震比主震小1.2级以上。这种地震目前也无法预报。
前震-主震型:先发生大量小的地震,然后小地震突然消失一段短的时间,随后就发生大的主震。这种地震由于有大量小的前震,所以比较容易预报,小地震突然消失的时候就是预报的最佳时机。世界上唯一成功预报的一次地震——辽宁海城地震就是这种地震。
双震型:在间隔很短时间内(一般几十分钟到十几天),同一个断层上发生两次震级差不多的地震,例如70年代四川平武地震。双震型地震也不排除在两次主震前有小的前震或之后有小的余震。震群型:在间隔很短时间内,连续发生多次差不多大的主震,例如智利发生的那个世界最大地震就是这种地震,在差不多1个月时间内反复发生多次7级以上甚至8级以上地震。
常见类型主震-余震型地震:
成群发生的地震,其中最大的一次地震称主震;主震后发生的地震叫余震;前震和余震很少,震前异常表现也少,但能量基本上是一次性地释放的这种地震称孤立型地震。
2015年4月, 阿左旗地震发生后,内蒙古地震局预报中心与中国地震局及相关省区地震局,第一时间进行了震情会商,并对此次地震类型及余震判断等情况进行了预测研判。自治区地震局副局长张建业2015年4月17日表示,通过内蒙古地震局震情会商,地震类型基本可以定为主震余震型。
地震专题:今天地震最新消息
台湾又发生地震了吗?今年台湾地区已经发生多次地震,而且有好几次震感真的很强烈,甚至连内陆地区都有较明显的震感。到底台湾地震为什么那么多呢?台湾位于什么地震带上?台湾每年发生地震多少次?我们一起来看看相关资料分析。
台湾发生地震了吗 台湾地震为什么那么多
台湾位在地震活跃的环太平洋火山带,菲律宾海板块和欧亚板块交界。
菲律宾板块以每年平均82mm朝西北碰撞欧亚板块,因此地震频繁。
台湾地震带主要有三:西部地震带,东部地震带及东北部地震带。
西部地震带包括台湾西部地区,主因板块碰撞前缘的断层作用而引发地震,震源深度较浅。
由於人口稠密,因此大地震容易造成灾情(921大地震)。
东部地震带系直接肇因於菲律宾海板块与欧亚板块碰撞所造成,地震频率高,震源深度较深。
东北部地震带系受冲绳海槽扩张作用影响,多属浅层地震,并伴随有地热与火山活动现象。
台湾历年来发生大地震均有地裂,山崩,断层等地壳变动之状况。
且别忘了台湾东侧就有个世界最深的海沟带和太平洋马里亚纳海沟。
台湾地震原因分析
台湾西部因为不位于板块交界带,因此地震较少。
台湾地震分区可分为西部,东部,东北部
西部地震较少,震源较浅,相对来说能量较不容易释放,且人口集中,易产生重大灾害
东部及东北部位于板块聚合带,震源较深,次数较多。
台湾为何经常发生地震?中国地震局分析预报中心副主任张晓东认为,由于台湾地处太平洋板块、菲律宾板块和欧亚板块相互作用的边界地区,所以自古以来一直都是中国地震的多发区。
台湾历史上发生过哪些大地震
1920年6月5日12:21,花莲海域发生8级地震,全岛有震感,并波及福建沿海。
1951年10月22日,花莲近海连续发生两次强烈地震,震级分别为7.3级和7.1级。地震影响范围甚广,台湾全省普遍有感,远至600公里以外的香港等地也明显有感。而这次地震也是余震甚多,主震发生后至10月26日,共发生余震280次。
台湾地处菲律宾版块与欧亚版块断裂带,所以地震多发,台湾地震的特点是如果发生在近海,就不至于造成大的破坏;如果发生于陆地就可能造成较大灾害。
历史上,台湾发生过多次造成千人以上死亡的毁灭性重大灾害性地震,比较著名的包括:1848年彰化地震(1030人死亡)、1906年嘉义梅山地震(1258人死亡)、1935年新竹-台中地震(3276人死亡)与1999年南投集集地震(2444人死亡)。
1848彰化地震:1848年12月3日(清道光二十八年十一月),彰化发生地震。高雄、嘉义、新竹、宜兰、澎湖等地都有震感。彰化破坏较严重,倒塌房屋,伤毙人口,为数甚多。城外民房坍过半,压毙民人约1000余口,受伤者亦复不少。
1862嘉义地震:1862年6月7日(同治元年五月),嘉义发生地震。嘉义城垣倾塌数丈,压死两千人,民居倾塌者无数。台南一地至少有500户倒塌,被压毙者300人以上,其他受灾者100O人。多数地区出现地裂。台南以北的若干地方陷入海中。地震时有怪声自东南来。始闻之,恍若远雷,继则翻江作浪,坤兴箕播,树木一拂,几与地齐;屋宇一倾,如同山倒。瞬息万声怒号,又轰然一声,而三座巍峨之天宫亦圮。此时凄凉之声,杂然而出。酣眠之压毙,捷足之难逃,豕突狼奔,乱如鼎沸。可怜安乐土,一刹那化为修罗场,天愁地惨;星月无光,迨至破晓,邻村多来救援。
(资料来源百度百科)
在21世纪的今天,几乎什么罕见天象都可以用科学来解释清楚,但是在古代,人们常常会把一些奇怪的天文现象当做是某种灾难的预兆。那么,日晕古代预示灾难发生吗?古代日晕代表什么灾难?我们一起来看看。
日晕古代预示灾难发生 古代日晕代表什么灾难
古代日晕被认为是一种不祥之兆,预示着灾祸。
从阴阳学的角度看,日晕的出现和阴阳交和有关系,阴阳交和则意味着男女关系。因此,古人说“晕,攻也,纯阳攻阴气故也。阴阳不和,昏姻错乱,淫风流行,男女互相奔随,则此气盛。”(《尔雅.释名》)又说“晕不时见,女谒乱公。晕者,阴阳交接之气,阳唱阴和之象。今失节不见,似君心在房内不修,外事废礼失义,夫人淫恣而不敢制,故曰:‘女谒乱公。’”(《易通卦验》)或说“清明后十日晕始见,小雪日晕藏不见,晕不收藏,妇不专一。”
日晕的另一个预兆就是战争或者武力。在古代兵阴阳家看来,日晕是引导进攻的标志,“晕,攻也,纯阳攻阴气故也。”因而随着虹进攻它停驻的位置,必然能获得胜利。“日晕有白虹贯内出外者,从所止战胜。”(《杂兵书》)“攻城,有虹从南方入饮城中者,从虹攻之胜。白虹绕城不匝,从虹所在击之胜。谨守其缺,贼乃从其地破走。”(《黄帝占军诀》)
大家最熟悉关于日晕的说法就是白虹贯日。通常认为日为君王之象,虹为臣象。白虹贯日可以认为是臣下弑主的象征。两个著名的刺客故事出现了这个形象。第一个是“聂政刺韩相,白虹贯日。”(《战国策》)据说“韩适有东孟之会,韩王及相皆在焉,持兵戟而卫者甚众。聂政直入,上阶刺韩傀。韩傀走而抱哀侯,聂政刺之,兼中哀侯,左右大乱。聂政大呼,所杀者数十人。”(《战国策》)这次刺杀真是惊天动地,聂政置兵戟卫士而不顾,直上而杀韩傀,居然一刀刺中两人,真是宛如白虹贯日啊。
日晕是怎么形成的?
日晕是一种大气现象。它形成的原因是在5000米的高空中出现了由冰晶构成的卷层云,卷层云中的冰晶经过太阳照射后会发生折射和反射等物理变化,阳光便分解成了红、黄、绿、紫等多种颜色,这样太阳周围就出现一个巨大的彩色光环,称为晕。
冬季的天空,会有一些水蒸气,由于温度较低,会形成卷积云或卷层云。这种云,含有大量的水蒸气,由于遇冷凝固,它就形成了六菱形的小冰晶。
幻日的出现,是由于日晕两侧的对称点上,冰晶体变成无数面小镜子,这些小镜子纷纷反射阳光,显得特别明亮,便会出2几个太阳的虚像,这就是奇特的“幻日”了。如果气象条件合适,我们能看见十几个幻日。
出现所谓的多日同辉这种天气现象,它所需要的气象条件是比较苛刻的。首先天空得有适量的云,这个云是产生几日同辉现象的物质载体,云太少了以后它形成不了,云太多了以后就会把光直接吸收掉,于是光也射不到地面上来。
第二个条件就是空气中必须得有足够多的水汽,一般的都须为六菱体的冰晶存在,这样才能产生光的折射。
最后一个就是对风的要求,风得比较小,大气层也得比较稳定,否则,有规则的冰晶就会被打乱,这样也形成不了有规律的光的折射现象。
天文知识
日全食多少年一次 日全食出现的周期是多久
月全食多少年一次 下一次月全食是哪一年
月食多少年一次 月食出现的周期是多少
慧星多少年出现一次 下次彗星什么时候出现
流星雨多少年一次 下一次流星雨时间什么时候
日晕多少年一次 日晕出现频率高吗
大洋环流大概每隔多少年循环一次 大洋环流周期是多久
日晕是什么意思 出现日晕预示着什么
日晕多久出现一次 下一次日晕是什么时候
日晕古代预兆是什么 日晕天象预示着什么
佛家看日晕预示着什么 佛教日晕是什么的征兆
四川内江市近些年地震是比较多的,其中也不乏5级左右的地震,最近一次发生最大地震是资中县的5.2级地震。那么在往年中,四川内江发生过大地震吗?内江历史上最强地震多少级?下面我们一起来了解。
四川内江发生过大地震吗 内江历史上最强地震多少级
四川内江历史上没有记载6级以上地震,但是近年最强记录是资中县5.2级地震,即中国地震台网发布2019年12月18日,四川内江市资中县发生5.2级地震,震源深度14千米。
我国将地震烈度分为12个烈度,具体划分标准及其描述如下:
1度,无感,仅仪器能记录到;2度,微有感,特别敏感的人在完全静止中有感;3度,少有感,室内少数人中在静止中有感,悬挂物轻微摆动;4度,多有感,室内大多数人和室外少数人有感,悬挂物摆动,不稳器皿作响;5度,惊醒,室内大多数人有感,家畜不宁,门窗作响,墙壁表面出现裂纹;6度,惊慌,人站立不稳,家畜外逃,器皿翻落,简陋棚舍损坏;7度,房屋损坏,地标出现裂缝及喷沙冒水;8度,大多数建筑物破坏,路基塌方,地下管道破裂;9度,建筑物普遍破坏,铁轨弯曲;10度,建筑物普遍摧毁,道路毁坏,山石大量崩塌,水面大浪扑岸;11度,房屋大量倒塌,路基堤岸大段崩毁,地表发生很大变化;12度,建筑物毁坏,地形剧烈变化,动植物遭毁灭。
按照震级的大小,地震可以分为以下几种:
1、微震,M
地震的危害
地震的直接灾害是指由于地震破坏作用(包括地震引起的强烈振动和地震造成的地质灾害)导致房屋、工程结构、物品等物质的破坏,包括以下几方面:
1、房屋修建在地面,量大面广,是地震袭击的主要对象。房屋坍塌不仅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而且直接恶果是砸压屋内人员,造成人员伤亡和室内财产破坏损失。
2、人工建造的基础设施,如交通、电力、通信、供水、排水、燃气、输油、供暖等生命线系统,大坝、灌渠等水利工程等,都是地震破坏的对象,这些结构设施破坏的后果也包括本身的价值和功能丧失两个方面。城镇生命线系统的功能丧失还给救灾带来极大的障碍,加剧地震灾害。
3、工业设施、设备、装置的破坏显然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也影响正常的供应和经济发展。
4、牲畜、车辆等室外财产也遭到地震的破坏。
5、大震引起的山体滑坡、崩塌等现象还破坏基础设施、农田等,造成林地和农田的损毁。
次生灾害
地震次生灾害是指由于强烈地震造成的山体崩塌、滑坡、泥石流、水灾等威胁人畜生命安全的各类灾害。
地震次生灾害大致可分为两大类:
一是社会层面的,如道路破坏导致交通瘫痪、煤气管道破裂形成的火灾、下水道损坏对饮用水源的污染、电讯设施破坏造成的通讯中断,还有瘟疫流行、工厂毒气污染、医院细菌污染或放射性污染等;
二是自然层面的,如滑坡、崩塌落石、泥石流、地裂缝、地面塌陷、砂土液化等次生地质灾害和水灾,发生在深海地区的强烈地震还可引起海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