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泼水节,你最先想到是什么?小编最先想到的是傣族,傣族泼水节已经成为世人皆知的名词,不是说傣族多么知名,而是傣族的泼水节特别隆重盛大,影响深远。那么,关于泼水节的来历,你知道多少?泼水节是怎么来的呢?下面小编给大家介绍下泼水节的由来故事吧。
泼水节的介绍
泼水节是属于傣族的节日,这个节日对于傣族来说,就像新年一样的存在,每年公历的四月中旬时间是泼水节节日时间,节日一般持续3到7天。在我国,泼水节一般在云南等地最为盛大。
在泼水节期间人们会有浴佛、泼水、划龙舟、跳孔雀舞等习俗活动。人们在节日期间泼水,寓意着泼掉过去一年一切不顺利的事情,祈求来年有美好的生活,所以傣族人民把泼水节看做是最美好、最吉祥、最快乐的日子。
泼水节的来历故事
关于泼水节的由来,有一个神话般的传说。相传很久以前的傣族家乡是一个非常美丽的地方,有很多美丽的姑娘,人们的生活也是和和美美,但是就在这样的美好生活中突然出现了一只作恶多端的火魔,不仅毁坏傣族人民的房屋和庄稼,还掳掠了7个漂亮的姑娘去做老婆,人们对此咬牙切齿,却又无可奈何。
幸好,7个姑娘中最小的那个是个非常聪明的人,她叫南粽布。南粽布先是设法骗得火魔的欢心,然后在傣族日历六月的某一天设计把火魔灌醉,等火魔醉的不省人事的时候拔下火魔的头发,因为火魔的头发很长,所以就借着火魔的头发把火魔勒死了,可哪知火魔虽然掉了头,但是掉的头颅却燃起大火,滚到哪里,哪里就是熊熊大火,情急之下南粽布用身体抱住头颅,用水不停降温,头颅才没有一直燃烧,就这样,被掳的7个姑娘轮流抱了7年才让火魔彻底死去。
傣族人民为了庆祝七个姑娘消灭了火魔,所以在每年傣历六月举办泼水节,热热闹闹的过上几天载歌载舞的生活。
泼水节是什么节日?泼水节是我国傣族人民最隆重的节日,节日氛围就如过年一般,其实说起来也是傣族人民的新年,而且不止我国有泼水节,国外的缅甸泰国等地也是过泼水节的,过节场面十分隆重。那么,你知道泼水节有哪些风俗习惯吗?下面和一起去看看吧。
泼水节是什么节日
泼水节是傣族最隆重的节日,也是云南少数民族中影响面最大,参加人数最多的节日。泼水节是傣族的新年,相当于公历的四月中旬,一般持续3至7天。第一天傣语叫“麦日”,与农历的除夕相似;第二天傣语叫“恼日”(空日);第三天是新年,叫“叭网玛”,意为岁首,人们把这一天视为最美好,最吉祥,最快乐的日子。
泼水节,亦称宋干节,4月13日——4月16日,已有700年的历史,是傣族、德昂族最盛大的传统节日。当日,泰国、老挝、缅甸、柬埔寨等国以及中国云南等地,人们清早起来便沐浴礼佛,之后便开始连续几日的庆祝活动。这期间,大家用纯净的清水相互泼洒,祈求洗去过去一年的不顺,新的一年带着美好的愿望再次出发。泼水节是傣族最隆重的节日,也是云南少数民族节日中影响面最大,参加人数最多的节日。泼水节是傣族的新年,一般持续3至7天。第一天傣语叫“麦日”,与农历的除夕相似;第二天傣语叫“恼日”(空日);第三天是新年,叫“叭网玛”,意为守岁,人们把这一天视为最美好,最吉祥的日子。
泼水节另一项引人注目的活动是划龙舟,跳象脚鼓舞和孔雀舞。那时是傣族新年的第三天,傣语称之为“麦帕雅晚玛”,节日的气氛达到了高潮。穿着节日盛装的群众欢聚在澜沧江畔、瑞丽江边,观看龙舟竞渡。
泼水节的活动内容丰富,其它的还有放高升、斗鸡、跳孔雀舞等,人们身着盛装,喜气洋洋,场面极为热闹。
泼水节有哪些风俗习惯
泼水节是我国傣族的新年节日。在傣历6月15日(阳历4月13日至4月15日之间)进行,历时3—5天。第一天傣语叫“麦日”,与农历的除夕相似;第二天傣语叫“恼日”(空日);第三天是新年,叫“叭网玛”,竟为岁首,人们把这一天视为最美好,最吉祥的日子。节日清晨,傣族男女老少就穿上节日盛装,挑着清水,先到佛寺浴佛,然后就开始互相泼水,互祝吉祥、幸福、健康。人们一边翩翩起舞,一边呼喊“水!水!水!”,鼓锣之声响彻云霄,祝福的水花到处飞溅,场面真是十分壮观。
泼水节期间,傣族青年喜欢到林间空地做丢包游戏。花包用漂亮的花布做成,内装棉纸、棉籽等,四角和中心缀以五条花穗,是爱情的信物,青年男女通过丢包、接包,互相结识。等姑娘有意识地让小伙子接不着输了以后,小伙子便将准备好的礼物送给姑娘,双双离开众人到僻静处谈情说了。
泼水节期间还要进行划龙舟比赛。比赛在澜沧江上举行。一组组披红挂绿的龙舟在“堂堂堂”的锣声中和“嗨嗨嗨”的呼喊和哨子声中,劈波斩浪,奋勇向前,把成千上万的中外游客吸引到澜沧江边,为节日增添了许多紧张和欢乐的气氛。
放高升和孔明灯也是傣族地区特有的活动。人们在节前就搭好高射架,届时将自制的土火箭点燃,让它尖啸着飞上蓝天。高射飞得越高越远的寨子,人们越觉得光彩、吉祥。优胜者还将获奖。入夜,人们又在广场空地上将灯烛点燃,放到自制的大“气球”内,利用热空气的浮力,把一盏盏“孔明灯”放飞上天,以此来纪念古代的圣贤孔明(诸葛亮)。
此外,放河船、跳象脚鼓舞和孔雀舞、斗鸡等,也是泼水节期间的活动内容。近几年来,还增加了民俗考察、经贸洽谈等内容。使泼水节的活动更加丰富多彩。泼水节每年在西双版纳州和德宏州同时举行。西地均可从昆明乘飞机直达。1961年4月13日,周恩来总理曾参加过西双版纳的泼水节。从此以后,泼水节的规模越来越大,每年都有数以万千的中外游客视为一生中最难忘的经历。
泼水节的传说1
相传在很久以前,金沙江边一个聚居在密林深处的傣族村寨,因树林起火,村民处在被大火吞没的危难之中。一个名叫李良的傣家汉子,为保护村庄,不畏危险,冲出“火网”,从金沙江里挑来一桶桶江水,泼洒山火,经过一天一夜的劳累,山火终于被泼灭。村民得救,李良因为劳累流汗流干了,渴倒在山头上。于是村民打来清水给李良解渴,但喝了九十九挑水也解不了渴。后来,李良一头扑到江中,变成一条巨龙,顺江而去。有的人说,他变成了一棵大树。傣族人民为了纪念李良,每年农历三月初三这一天,每家房屋清扫一新,撒上青松叶。并在选定的江边或井旁,用绿树搭起长半里的青棚,棚下撒满厚厚的松针,两旁放上盛满水的水槽。午间太阳当顶时,众人穿行于棚下相互用松枝蘸水洒身,表示对李良的怀念和对新年的祝福。这项活动延续至今,成为傣族人民辞旧迎新、祝福吉祥的节日--泼水节。
泼水节的传说2
一个忤逆的儿子在清明节后第七天在山上干活,看到雏鸟反哺的情景,有所感悟,决心好好侍奉母亲,这时,他母亲正在向山上走来,为儿子送饭,不小心滑了一跤。儿子赶来扶她,她却以为儿子要来打她,一头撞死在树上。儿子,追悔莫及,把树砍下来雕成一尊母亲雕像,每年清明后第七天都要把雕像浸到洒着花瓣的温水中清洗干净。以后就演变为了泼水节。
不知道你有没有听说过云南西双版的泼水节,每年的泼水节举办的都好隆重,不只国内游客前往,国外不少游客都慕名而来。那么,云南西双版泼水节是什么节日?西双版泼水节在什么时候呢?还不清楚这个节日的朋友,随一起去了解下吧。
云南西双版泼水节是什么节日
西双版纳泼水节是傣族最隆重的节日,也是云南少数民族中影响面最大,参加人数最多的节日。泼水节是傣族一年一度的传统节日(阳历四月十三至十五日)。一般持续3至7天。第一天傣语叫“麦日”,与农历的除夕相似;第二天傣语叫“恼日”(空日);第三天是新年,叫“叭网玛”,意为岁首,人们把这一天视为最美好,最吉祥的日子。傣语叫做“楞贺尚罕”,即“六月新年”或“傣历新年”。
西双版泼水节在什么时候
西双版泼水节一般在阳历4月13日至15日举行,为期三至四天。
西双版泼水节的节日起源
近代的泼水节起源于中国云南,在泰国尚未成立之前,他们的祖先都聚居在中国云南一带,后来逃避蒙古人入侵,一部份人向南逃走;没有逃走的,就是中国境内的傣族。“泼水节”是傣族的重要节日。中国境内的泼水节称为“桑干比迈”,“桑干”发音与“宋干”(Songkran)相同,而“比迈”则与泰国的“新年”(BeeMai)同音同义。
傣族泼水节,又名“浴佛节”,傣语称此节日为“比迈”,意即“新年”;西双版纳和德宏地区的傣族又分别称此节日为“尚罕”、“尚键”,两词均来源于梵语“samkranta”,意为“周转”、“变更”、“转移”,指太阳已经在黄道十二宫运转一周开始向新的一年过渡。布朗族、德昂族和阿昌族也过此节日。柬埔寨、泰国、缅甸、老挝等国也过泼水节。
泼水节的起源与小乘佛教的传入有密切关系,其活动包含许多宗教内容。但就这一节日以泼水为主要活动的原始意义来说,也反映出人们征服干旱、火灾等自然力的朴素愿望。
泼水节源于印度,是古婆罗门教的一种仪式,后为佛教所吸收,约在公元十二世纪末至十三世纪初经缅甸随佛教传入中国云南傣族地区。随着佛教在傣族地区影响的加深,泼水节成为一种民族习俗流传下来,至今已数百年。在泼水节流传的过程中,傣族人民逐渐将之与自己的民族神话传说结合起来,赋予了泼水节更为神奇的意蕴和民族的色彩。
泼水节用什么装备泼水
文泼:比较传统的方式,用木盆装满清水,再用枝桠沾着水轻轻泼在别人身上。傣家人到井里取来干净的水,事先会盛放一些鲜花诸如缅桂花等,让水有香味,然后到寺庙里去"赕佛",之后再用这些带有芳香的水给佛像清洗身上的灰尘,之后大家互相用小树枝(诸如九里香树枝)蘸取小盆里的香花水,首先向德高或年长者身上轻轻洒去,再互相帮助向自己想要祝福的人身上洒去。以示新的一年,给对方最真诚和美好的祝愿。
武泼:用木盆装满水,把一盆直接全部泼出去。在泼水节中谁被泼的水越多,象征着该年谁最幸福,也表达了傣族人民希望彼此平安幸福的寓意。
现如今的泼水节,可得准备一份泼水秘籍才行,小编送你一份武器攻略。正所谓宝典在手,湿功速成。
1、水桶
简单粗暴!装水多,携带方便,攻击力强,种种优点使水桶当仁不让成为了泼水节最受欢迎、最实用的武器之一。站在街边的“游击战士”们,几乎人手一个水桶,一旦锁定目标,满满一桶水从头淋到脚,让人几乎无还手之力。但水桶属于“一波流”武器,过了一次攻击瘾之后,还是赶紧跑开,寻找水源补充去吧。
2、锅碗瓢盆
所有的近程武器都有这样的特点,攻击力高,但是续战能力差,而且必须近身“战斗”,很容易反被别人泼个透。相比之下,菜盆比水桶轻,更适合女孩子使用,不过可要小心盆被抢走了。
3、胶皮水管
很多商店的店员都直接从店铺中的水龙头上接出一根胶皮水管,站在店门口泼路过的行人。这样就保证了有源源不断的“弹药”供应,缺点是灵活性差,活动范围小。
4、水枪
以其精确打击能力,位列泼水节诸利器排行榜第一位,年轻人最爱。优势在于指哪打哪,不会“殃及无辜”,续航能力超群,街头巷尾抬头便是。同时缺陷也相当明显,灌水时间过长,极易遭遇“敌方”趁机打击;反复充气,耗费体力。
5、水弹
常能看到提着偌大水桶、内装数枚水弹的市民。气球储水,一次性水量较水枪优势明显,也系女孩子最常用“武器”。如人数众多,一弹抛投过去,辐射面非常可观。续航能力差,如不假思索一次性投完全部“弹药”,结果只能被“群起而攻之”。
6、“虎”式重型坦克——重卡
在所有的载水车中,最具威慑力的大概要算平时工程拉土用的重型卡车。几十米长的车身,装上满满一车水,隆隆作响地开过大街,居高临下,“火力”输出也最为猛烈,刚在街边战斗正酣的“武装战士”们也只能“望车而逃”。
7、“美洲豹”战斗坦克——洒水车
与重卡相比,洒水车的体型小了不少,但同样算是重量级的武器。德国生产的“美洲豹”2型主战坦克,其火炮具有很强的攻击力,行驶速度快,而在泼水节中洒水车同样具备了这些优点。装水多,可以远程喷洒,是最先进的载水工具。
8、“斯崔克”装甲车——面包车
面包车防高攻低,开面包车作战讲究的是团队配合。几个人躲在车中观察情况,可以避免被满大街的水花击中,在看准时机时一起冲下车,泼别人个措手不及。但面包车致命的缺点是载水量较少,无法持续作战。
9、三轮车
没有汽车的市民同样有高招,三轮车稍加改装,也可以作为不错的载水战车。兜上一车水,再装上几十个水气球,两三个人为一个小组,只要配合得当,攻击力也不错。但是三轮车几乎没有防御,所以看到“坦克”和“装甲车”时还是早点逃开吧。
10、“弹弓叉”——拖拉机
此物不能小觑,承载能力不错。车厢上装几个大型汽油桶弹药储备瞬间增加一个档次。
每年4、5月,云南的西双版纳就会举行非常热闹的泼水节,全国各地的人们都会慕名额来。不过,去之前,你一定要先了解当面举办的时间、地点等等信息。那么,到底西双版纳泼水节旅游去哪里好呢?以下为您介绍西双版纳泼水节游玩路线。
西双版纳泼水节旅游去哪里好 西双版纳泼水节游玩路线
西双版纳州泼水节主要西双版纳州(景洪市、勐海县)、德宏州(芒市、瑞丽市、盈江县)。
泼水节历时三日。第一天,划龙舟、放高升、文艺表演;第二天泼水;第三天,男女青年在一块进行丢包和物资交流。
泼水节一般在风光旖旎的澜沧江畔举行。当晨曦映红“黎明之城”的时候,各族群众便穿着盛装,从四面八方汇聚这里。一声号令,一支支高升腾空而起,直穿云霄,一艘艘龙舟箭一般,直冲对岸。此时,千万只金竹“(上竹下必)”一起吹奏、铓锣、象脚鼓一齐敲响,澜沧江两岸顿时变成欢乐的海洋。
当泼水刚开始时,彬彬有礼的傣家姑娘一边说着祝福的话语,一边用竹叶、树枝蘸着盆里的水向对方洒过去。“水花放,傣家狂”,到了高潮,人们用铜钵、脸盆,甚至水桶盛水,在大街小巷,嬉戏追逐,只觉得,迎面的水,背后的水,尽情地泼来,一个个全身湿透,但人们兴高采烈,到处充满欢声笑语。一段水的洗礼过后,人们便围成圆圈,在铓锣和象脚鼓的伴奏下,不分民族,不分年龄,不分职业,翩翩起舞。激动时,人们还爆发出“水、水、水”的欢呼声。有的男子边跳边饮酒,如醉如痴,通宵达旦。
“丢包”最富浪漫色彩,往往是傣族未婚青年的专场游戏。“包”是象征爱情的信物,由傣族姑娘用花布精心制作,内装棉籽,包的四角缀有五彩花穗。丢包时,在绿草如茵的草坪上男女各站一排,先由傣族姑娘将包掷给小伙子,小伙子再掷给姑娘,并借此传递感情。如此,花包飞来飞去,最后感情交流到一定程度,双方悄悄退出丢包场,找一个幽静的地方依肩私语去了。
除了泼水节,你还可以去:
西双版纳的旅游景点很分散,景区很多(20个左右),以景洪市为中心,辐射东西北三个方向,分布情况:
1、北线:野象谷景区、基诺山寨景区、原始森林公园等
2、东线:中科院植物园景区、傣族园景区、望天树景区等
3、西线:独树成林景区、勐景来景区、哈尼文化园、景迈山等
4、城区:曼听公园、总佛寺、大佛寺、万达主题乐园、千年傣族村寨等
西双版纳旅游注意事项:
1、版纳地域:地处热带,来版纳旅游要特别注意湿热的天气可能造成的身体不适。这里的蚊虫也特别茁壮,外地人在这里被叮咬后不易消肿,记住要带上防晒霜、太阳镜、雨伞和游泳衣。衣服:无论何时到西双版纳都准备着夏天的衣服鞋帽绝对没有错,这里永远就是热情似火!
2、版纳季节:10月至次年的4月到西双版纳旅行是最合适的这段时间气温不高,也不冷;如果6—9月到西双版纳旅行就有机会尝遍那里的热带水果,便宜的让北方人大跌眼镜,真是妙不可言。5—10月进入雨季,不过这里的公路路况较好,所以还是挡不住这里的旅游旺季的到来。
3、版纳温度:4月---10月,白天温度:29--32度左右;晚上19--22度左右;11月—3月,白天温度:24—29度左右;晚上17---20度左右;
4、版纳风情:少数民族聚居地应特别注意尊重当地的民族习惯。在去竹楼探访时记得必须脱鞋,要随意进出和窥视少数民族居民的卧室,不要用手去触摸当地孩子的头。西双版纳的少数民族对于宗教的信仰十分虔诚,在游览与宗教有关的景区时,殿堂内禁止拍照。
5、版纳特殊:身份证、护照,如果是带着孩子最好户口册一并带着来。西双版纳出国容易出省难,而且路边经常有武警,需要查验身份证;与老挝、缅甸相连,都有着边境一日游,如果想出去看看异国风情那么证件就必不可少了。
相关阅读
西双版纳泼水节游玩攻略 2019西双版纳泼水节时间地点路线
傣族泼水节时间 最新云南傣族泼水节旅游攻略
泰国泼水节攻略 2019年泰国泼水节各大会场时间地点
西双版纳泼水节旅游攻略 西双版纳泼水节旅游注意事项
泼水节在泰国,老挝等地非常盛行,是当地非常重要的节日,在节日期间都会举行盛大的活动来庆祝,场面堪称国会盛典。熟不知泼水节在我国云南等地也是异常热闹的,泼水节活动热闹程度堪比春节,那么你知道云南泼水节是哪个民族的节日?云南泼水节的来历是什么吗?泼水节是云南的重要节日,每年都会有精彩的活动来吸引广大游客,那么云南泼水节是几月几号,云南泼水节在哪里举行呢?下面和一起去了解下吧。
云南泼水节是哪个民族的节日
泼水节是傣族最隆重、最富有民族特点的节日。泼水节是傣历的新年,相当于汉族的春节。泼水节傣语称为“桑罕比迈”,因在节日期间人们相互泼水祝福,故名泼水节。云南的布朗族、德昂族、阿昌族也过此节。
云南泼水节的来历
泼水节的来源在傣族民间有着许多神奇的传说。据说在远古时傣族地区有个魔王作恶多端,人们恨之入骨,却又奈何不得。后来魔王抢来七个姑娘作妻子,聪明的七姑娘从魔王口中套出其致命弱点,才将魔王置于死地。但当魔王的头掉在地上时,地上就燃起大火,姑娘一抱起魔王的头,大火即熄灭,为了避免大火燃烧,七个姑娘便轮流抱着魔王的头,一年一换。每年轮换时,人们便向抱魔头的姑娘泼水,以冲去身上的血污,洗去一年的疲劳。此后,为了纪念这七位姑娘,就形成了一年一度的送旧迎新的传统节日——泼水节。
云南泼水节是几月几号 云南泼水节在哪里举行
云南泼水节在哪里举行
云南泼水节是几月几号:泼水节的时间在傣历六月六日至七月六日之间,泼水节是傣族的新年,相当于公历的4月13号到16号,一般持续3至7天。
云南泼水节在哪里举行:云南西双版纳州澜沧江畔
泼水节期间,犁田、栽秧的农忙季节即将开始,为辞旧迎新,祈求佛祖和天神保佑五谷丰收、人丁兴旺,人们尽情欢乐,互相祝福。节日的前几天,傣家便忙着杀牛宰鸡,清扫房屋,擦洗碗盏用具,缝制新衣,准备节日的食品和祭品。节日活动要持续三至四天,第一天叫“宛多尚罕”,意为除夕;最后一天叫“宛叭宛玛”,意为“日子之王到来之日”,即傣历元旦;中间的一天或两天是介乎两年之间的空白,叫做“宛脑”。节日的第一天清晨,男女老幼都要沐浴更衣,青年们则盛装打扮。有的地区在泼水节的前一天,青年男女还要上山采摘野花和树枝,在佛寺前扎花房或搭花塔,同时还要堆沙塔。泼水节这一天,人们很早就抬着供品到佛寺里赕佛。这时,姑娘们挑来一担担飘着花香的清水,倒进用木料做成的龙身里,香水从龙口中流到佛像身上,为佛洗尘。人们用洗过佛像的水洗眼睛,祈求佛的保佑。老人们用手和树枝洒水,彼此洗尘,互相祝福。年轻人先为老人泼水祝福,后来便用盆、桶泼,边泼边欢歌,越泼越高兴、激烈,鼓声、锣声、泼水声和“水——水——水”的欢呼声响成一片。过往行人和远方的来客也要参加泼水,以示祝福。
泼水节期间,还举行赛龙船、丢包、放飞灯等传统娱乐活动和各种歌舞晚会等。
傣族泼水节是我国少数民族传统节日之一,除了我国西双版纳举办最隆重外,很多有着傣族人民的地区也会进行相应习俗活动。那么,你知道傣族泼水节是几月几日?傣族泼水节什么时候开始吗?想了解傣族泼水节是什么节日,那就别错过的介绍哦。
傣族泼水节是几月几日
泼水节节日日期:4月13日—4月16日
傣族泼水节是什么节日
傣族泼水节又名“浴佛节”,傣语称为“桑堪比迈”(意为新年),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区和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区的傣族又称此节日为“尚罕”和“尚键”,两名称均源于梵语,意为周转、变更和转移,指太阳已经在黄道十二宫运转一周开始向新的一年过渡。阿昌、德昂、布朗、佤等族过这一节日。柬埔寨、泰国、缅甸、老挝等国也过泼水节。泼水节一般在傣历六月中旬(即农历清明前后十天左右)举行,是西双版纳最隆重的传统节日之一。其内容包括民俗活动、艺术表演、经贸交流等类别,具体节日活动有泼水、赶摆、赛龙舟、浴佛、诵经、章哈演唱和孔雀舞、白象舞表演等。
傣族泼水节的来历
关于泼水节的来历,傣族人民中流传着这样一个传说:很早以前,一个无恶不作的魔王霸占了美丽富饶的西双版纳,并抢来七位美丽的姑娘做他的妻子。姑娘们满怀仇恨,合计着如何杀死魔王。
一天夜里,年纪最小的姑娘侬香用最好的酒肉,把魔王灌得酩酊大醉,使他吐露自己致命的弱点。原来这个天不怕,地不怕的魔王,就怕用他的头发勒住自己的脖子,机警的小姑娘小心翼翼地拔下魔王一根红头发,勒住他的脖子。
果然,魔王的头就掉了下来,变成一团火球,滚到哪里,邪火就蔓延到哪里。竹楼被烧毁,庄稼被烧焦。为了扑灭邪火,小姑娘揪住了魔王的头,其他六位姑娘轮流不停地向上面泼水,终于在傣历的六月把邪火扑灭了,乡亲们得以开始安居乐业的生活。
从此,便有了逢年泼水的习俗。现在,泼水的习俗实际上已成为人们相互祝福的一种形式。在傣族人看来,水是圣洁、美好、光明的象徵。世界上有了水,万物才能生长,水是生命之神。
而根据历史学方面的考证,傣族泼水节的起源与小乘佛教的传入有密切关系,泼水节源于印度,是古婆罗门教的一种仪式,后为佛教所吸收,约在公元十二世纪末至十三世纪初经缅甸随佛教传入中国云南傣族地区,并随着佛教在傣族地区影响的加深而成为一种民族习俗流传至今。
泼水节的习俗
泼水节历史3天,泼水节来临之际,傣族人家家忙着杀猪、杀鸡、酿酒、做豪诺索(年糕)。
泼水节的第一天为“麦日”,类似农历的除夕,傣语叫“宛多尚罕”,意思是送旧。此时人们要收拾房屋,打扫卫生,准备年饭和节间的划龙舟、放高升、文艺表演等各种活动。
泼水节的第二天为“恼日”,“恼”意为“空”,按习惯这一日既不属前一年,亦不属后一年,故为“空日”,这天通常要举行泼水活动,纪念为民除害的天女,以圣洁之水消灾免难,互祝平安幸福。
泼水节的第三天为“麦帕雅晚玛”,据称此麦帕雅晚玛的英灵带着新历返回人间之日,人们习惯将这一天视为"日子之王来临",是傣历的元旦。
浴佛习俗
在“麦日”,一清早人们就要采来鲜花绿叶到佛寺供奉,担来清水“浴佛”--为佛像洗尘。也是祈求神灵保佑人们在新的一年里身体健康。“浴佛”完毕,集体性的相互泼水就开始了。一群群青年男女用各种各样的容器盛水,涌出大街小巷,追逐嬉戏,逢人便泼。
丢包
泼水节也是未婚青年男女们寻觅爱情、栽培幸福的美好时节。泼水节期间,傣族未婚青年男女喜欢做“丢包”游戏。姑娘手中用花布精心制作的花包,是表示爱情的信物。丢包时,在绿草如茵的草坪上男女各站一排,先由傣族姑娘将包掷给小伙子,小伙子再掷给姑娘,并借此传递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