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去年,我们遇见了很多天象奇观,其中,让我们印象深刻的就属“超级月亮”。本来在今年我们是有机会遇到一次开年奇观的,而这次奇观是今年仅有一次的天文现象——日环食,但由于地理原因,我们中国与这次一睹奇观的机会擦肩而过,没能见识罕见的日环食。此次的错过将让中国再等上三年。
2016年,全球共发生了5次日食月食,其中在中国可观测的有3次。不过,受地理位置所限,今年的唯一一次日环食与中国观众“无缘”——此次日环食始于东南太平洋,穿过南美洲的智利和阿根廷后进入南大西洋,结束于非洲西南部。
2月26日的日环食,最大特点是食分可达0.9922,非常接近全食。不过,食分小也意味着环食持续的时间短,只有44秒,日食带也很窄。
此次日环食始于东南太平洋,穿过南美洲的智利和阿根廷后进入南大西洋,结束于非洲西南部。
此次后中国需再等3年
当太阳、月球、地球排成一条直线,月球位于两者之间时,就会发生日食。若日食发生时月球距离地球较远,而太阳距离地球相对较近,月球的视圆面较小而不能全部遮掩太阳,就会发生日环食。
据天文学家推算,下一次中国可见到的日环食要等到3年后的2020年6月21日,也非常接近全食,错过今年日环食的中国民众3年后观赏这一天文奇观。
专家指出,日环食观测的科研价值不如日全食,也没有日全食那样昼夜突变的景观。环食发生时,天空依然明亮如故,既不会星辰骤现,也看不到贝利珠和日冕、日珥的踪影,但同样是难得一见的天文景观。
导语:2月天穹将上演多次天象奇观,你又有机会目睹那些精彩绝伦的天空之作了。天文专家介绍说,2月,天宇将上演月合“毕宿五”、半影月食、金星最亮和日环食等四大天象。你期待吗?
月合恒星“毕宿五”
6日,月合恒星“毕宿五”的浪漫天象率先登场。“虽然6日凌晨两者的角距离更近,但它们还在地平线以下,无法观测到。我国的理想观测时间为5日晚,感兴趣的公众可目睹到星月近距离接触‘竞相辉映’的美丽画面。”天津市天文学会秘书长刘洁提醒说。
半影月食
11日恰逢正月十五,是我国传统的元宵佳节。这天月亮不但很圆,而且看上去还很大,这是因为月亮此时正在近地点附近。在欣赏“元宵月”之前,11日6时34分至10时53分,一次半影月食还将悄然发生。“半影月食只是使月面亮度减弱,并没有月亮被天狗吃掉的效果。”刘洁提示说,“我国虽然不能目睹全过程,但大部分地区可在日出前见到‘带食月落’。”
金星最亮
今年以来一直非常活跃的金星风采依旧。17日晚金星将达到全年最亮,日落时的地平高度大约在38度左右。公众如果在晴朗的夜空中看到有盏“明灯”悬挂在西南天宇,请不要把它误认为UFO,其实那就是金星。“其亮度可达-4.8等,在全黑的地方可以映照出人的影子,甚至白天也能观察到它。”刘洁说。
日环食
26日,一场罕见的“日环食”奇观将现身天宇,但遗憾的是,本次环食始于南太平洋,穿过南美洲的智利和阿根廷以后进入南大西洋,结束于非洲西南部,我国公众无缘目睹“大钻戒”风采。
今年6月的天象中,除了不能错过美丽的流星雨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天象千万不能错过,那就是日环食。虽然日环食并不是罕见的天象,但对某一固定地点来说,着实少见。那么,到底日环食2020年6月什么时候出现呢?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2020年6月日环食具体时间表。
日环食2020年6月什么时候出现 2020年6月日环食具体时间表
2020年6月日环食时间:6月21日14时40分
观看地点:北半球非洲东部、欧洲南部、亚洲大部都在日食带内,我国全境可见
对于6月来说,最重要的戏份是6月21日上演的日环食。“上一次中国境内能看到的日环食要追溯到2012年,不过那一次我国观察日环食有诸多不利因素。这一次日环食发生在周日下午,观看人口有望超过上一次日环食。而中国境内下一次再看到日环食则要等近十年,在2030年6月1日。”克留介绍。
克留还表示,由于月球穿过太阳和地球之间,但距地球较远,地球影锥的本影未能接触地表,而使伪本影覆盖的区域内看到月球的角直径小于太阳,就形成日环食,同时在伪本影两侧数千公里的半影范围内形成日偏食。
这次日食,在非洲(除西部和南部)、欧洲东南部、亚洲(除北部和极东南部)、印度洋北部、大洋洲西北部、北太平洋西部可以看到偏食。在中国,西藏、四川、贵州、湖南、江西、福建、台湾可见环食,其他地区可见偏食。
克留介绍,这次日环食的一大看点还在于环食阶段的“日环”极细极窄。在我国西藏西部地区,食甚时的金环宽度(光球层未被月球遮挡住的部分)约为5角秒,而在环食带离开中国前的最后一站——福建省厦门市,食甚时的金环视宽度则约为12角秒。在我国其他地区看到的金环宽度即在这个区间范围内。这个宽度大致相当于在约300~600米的距离上观测一根成年人小拇指的粗细。因此,这次日环食的“环”可谓是细若游丝了。
日环食多久一次?
日环食基本每年都会bai出现,但是因为观测角度问题,大部分日环du食只能是特定地区才能看见。
近几年我国出现时间:
2010年1月15日:环食带从云南到山东,初亏时刻:15时30分,复原时刻:18时01分
2012年5月21日:环食带从广西到台湾,福建,初亏时刻:05时45分,复原时刻:07时16分
2020年6月21日:环食带从西藏西部到台湾,初亏时刻:14时32分,复原时刻:17时22分
日环食是日食的一种。发生时太阳的中心部分黑暗,边缘仍然明亮,形成光环。这是因为月球在太阳和地球之间,但是距离地球较远,不能完全遮住太阳而形成的。发生日环食时,体物的投影有时会交错重叠。
日环食的本质实际上是因为月球离地球较远,月球的本影不能到达地面而它的延长线经过了地面,而位于月影的本影延长线区域(伪影区)的人们就能看到日环食。如果月球离地球较近,月影本影能到达地面,则本影下的人们看到的是日全食。
日环食还与地球和月亮本身有关。因为地球和预期量都是不透光的球体,所以太阳照射到光有时会被月球挡住。当才农历初1初2是就可能发生日环食。在以上日子中,如果地球.月球.太阳在同一条直线上时,日环食就发生了。太阳射出的光线被月球挡住,而在月球的阴影区内,人就不能接受到阳光,所以就无法看到太阳。又因为月到地球的距离与月球到太阳的距离不同,且月球离太阳比月球距离地球大很多所以月球就把太阳着住,只露出周围的一部分,所以形成日环食。
日食有好几种,即分别是日偏食、日全食、日环食以及全环食。其中,日环食和日全食有点相似,所以人们很难分辨出哪种是日全食哪种是日环食。那么,到底日环食和日全食的区别是什么呢?日全食和日环食哪个更罕见?我们一起来了解。
日环食和日全食的区别 日全食和日环食哪个更罕见
日全食时,月亮行至太阳与地球之间,太阳完全被月亮遮住。而日环食发生时,太阳未被完全遮住,只有中心部分黑暗,边缘仍然明亮,形成光环。
月亮影子有三种区域:由月亮直接伸展出去的锥形暗区是月亮的本影,这里没有太阳光可以到达;由本影延长出去的锥形暗区称为伪本影,仅有太阳四周边缘的光线可以到达;本影和伪本影周围的斜线区就是半影区,有部分太阳光线可以到达。若某次日食时,仅仅是月亮的半影区落到地面上,该地区的居民只能看到日轮的一部分缺失,就是日偏食。月亮的本影落到地面上本影区中的居民可看到发生了日全食。只有月亮的伪本影到达地球,只有日轮的中央部分暗黑,太阳变成一圈明亮的圆环,这就是日环食。日全食和日环食也合称中心食。
随着月亮的公转运动和地球的自转,月亮的影子将会在地面上扫过一大片区域。其中本影或伪本影扫出的地带非常狭窄,其宽度通常只有几十至几百公里,长度却可达几千至上万公里,分别称为全食带和环食带,。处在这个区域内的居民,就将看到日全食或日环食。而在全食带或环食带两边的地区,只有月亮半影扫过,也就只能看到日偏食了。由于月亮自西向东运动,月影也是自西向东移动,因此总是西部地区比东部先看到日食,另一结果就是日轮总是从西边缘开始被食,然后向东扩大,在东边缘结束日食。
日全食和日环食哪个更罕见?
日全食更罕见。
理由一:
每年1月初,地球位于绕日公转轨道的近日点,日地距离达到最小值,约为1.471亿千米。
每年7月初,地球位于绕日百公转轨道的远日点,日地距离达到最大值,约为1.521亿千米。
理由二:
月球近地点距离 363,300千米
月球远地点距离405,500千米
理由三:
太阳度直径1392020km,月球直径3476.20km
理由四:
经几何计算,太阳直径是月球直径的400.44倍。而两者的平均与地球的距离比是389.17倍
理由五:
正是距离的比例有时>400.44(全食),知有时<400.44(环食),所以有时出现日环食有时出现日全食。
根据平均比例<400,可推算,环食的概率大些当然,日偏食的概率要大的多,在发生全食和环食的时道候,也会有更大的区域发生偏食。
很多人只知道日食就是太阳被慢慢遮住的一种现象,但却不知道日食还分好几种情况,其中一种叫作日环食。那么,你知道日环食是什么吗?到底日环食是怎样发生的呢?下面我们一起来了解这种现象的成因。
日环食是什么 日环食是怎样发生的
是日食的一种,因月球在太阳和地球之间,但距离地球较远,不能完全遮住太阳而形成的。
日环食的本质实际上是因为月球离地球较远,月球的本影不能到达地面而它的延长线经过了地面,而位于月影的本影延长线区域(伪影区)的人们就能看到日环食。如果月球离地球较近,月影本影能到达地面,则本影下的人们看到的是日全食。
日环食还与地球和月亮本身有关。因为地球和月亮都是不透光的球体,所以太阳照射到光,有时会被月球挡住。农历初一初二就有可能发生日环食。在以上日子中,如果地球、月球、太阳在同一条直线上时,日环食就发生了。太阳射出的光线被月球挡住,而在月球的阴影区内,人就不能接受到阳光,所以就无法看到太阳。又因为月球到地球的距离与月球到太阳的距离不同,且月球离太阳比月球距离地球大很多所以月球就把太阳遮住,只露出周围的一部分,所以形成日环食。
从天文观测角度看,日环食可观测的现象比日全食要少很多,因为太阳光还没有被完全遮蔽,色球、日冕、贝利珠等很多现象都很难观测到,但在环食阶段,尤其是在食甚的时候,太阳的中心部分黑暗,边缘仍然明亮,变成了一个金光闪烁的圆环,这一景象同样令人深感视觉震撼。
日环食可以用肉眼观测吗?
“绝不能用双眼直接看太阳。”陈栋华提醒,为了避免造成视网膜日光性黄斑损伤,日常的太阳镜或墨镜,不能用于“直接看太阳”;不建议使用曝光过的废黑白负片和蜡烛烟熏、墨汁涂黑的玻璃片观看;不建议使用在半盆水中加入适量墨汁以观测盆中太阳倒影的方法;不能通过看水面上的反射等方法进行观测。
观测方法:
1、要选择好合适的滤光片。虽然将近日落,但阳光仍旧刺眼,要注意保护眼睛,选择好滤光片,电焊玻璃、电脑软盘芯、照相底片都可以试一试,即使如此,看的时间也不要过长,拍照时,在镜头前也要加上适当的滤光片,否则会损坏相机。在太阳落山的时候,可试着取下滤光片,直接用肉眼看一眼,但不要时间过长。
2、要选择好适当的观看地点,最佳的观看地点是高处,能看见太阳落山的地方。如身处高层楼房,可在朝西的阳台或窗户观看。或上天塔、山顶,但一定要在前两天选择好这个地点,还要试拍太阳,测好曝光量,不要临时抱佛脚。
3、要注意观看的时间,以2010年1月15日日食为例,此次日食从下午3点以后开始,到5、6点以后结束,但具体的时间,各地不尽相同,要以当地预报时间为准。最好在初亏之前进入观看地点,直到日食或日落结束,看个“全过程”。
日环食是日食的一种,在古代,人们将日食天象叫“天狗食日”,和“天狗食月”一样,有着特殊的寓意。那么,古人们认为出现日环食预示着什么呢?你知道古代日环食意味着什么?下面我们一起来了解。
日环食预示着什么 古代日环食意味着什么
古人认为日环食为不祥之兆。
就古人理解,日食之所以发生,乃上天意志干预人间、警示君王,而“日不食、星不悖”才是“度太平盛世”。每当日食现象发生,古人就会敲门击鼓以祈求太阳尽快复圆。
天狗食日是中国古人对日食现象的叫法。由于古时科学水平的局限,日食这种异象常被百误认为不祥之兆。
日食与月食是自古就有的自然天象,世界上的文明古国多有这方面的记载。在巴比伦和尼涅维亚的废墟中所得的陶土器皿和断裂的石碑上,有六次古代日食的记载。其中最早的一次于公元前911年发生。曾有人认为,这是世界上最古的一次日食记载。
我国儒家经典《尚书》的《胤征》篇记载了一次日食事件:在仲康时代(约公元前21世纪左右)有两个掌天地四时之官名毅与和,他俩疏于职守,不仅没有预测到日食的日期,而且在那次日食发生时,正喝得烂醉,按当时政典,两人都被处死。这篇资料,已被中外天文学家公认是世界上最早的日食记载。
有关《尚书》记载的这次日食发生的日期,中外学者认识不一致:最早的认为应该在公元前2156年10月22日;而最迟的是公元前2007年10月25日。即使是发生在公元前2007年,也比国外最古的日食记载公元前991年早1016年。
关于日环食传说:
传说:太阳被“吃掉了”
“以前有人教育小孩子时,总爱说‘再不听话,小心天狗叼走你!’其实这就是源于古人对日食的观感。”根据历史与古籍考证,中国观测日食已有4000多年,我国拥有世界上最早、最全的日食记录,自夏、商、周到元、明、清,古人对于日全食、日环食和日偏食的记录有一千多次。古时民间百姓认为,出现日食的过程,是“天狗”这样的恶神跟人类作对,故意“破坏”万物赖以生存的太阳所致。
吴志伦查阅资料后表示,其实关于日食的传说,不仅在中国有,世界各国都有,但这些传说具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它们都认为是怪物(中国认为是“天狗”)把太阳“吞食”了或者是在“破坏”太阳。
印度神话中,人们把太阳的突然消失归咎于一个叫作“拉胡”的魔鬼,认为是它把太阳咬了一口,造成日食。
古埃及的太阳教徒相信,存在着一条食日的蟒蛇。另外一些埃及传说认为,日食的发生是因为一只想在天庭称霸的秃鹰企图夺走太阳神的光芒。
古意:上天“降罪”于人
“古代,由于缺乏科学知识,当日食出现时,不论是在中国还是在国外,都被认为是一种凶兆。在我国汉朝还有一个很出名的规定,就是一旦出现日食、月食等现象时,当朝的宰相就得辞官,因为在当时,这些天象被看做是老天对朝廷的惩罚。”重庆师范大学教授鲜于煌说,从广义上来讲,出现日食,通常会被古人认为是君王不道、政局紊乱,“这是上天降罪、警示人类的一种方式。”
面对日食,一般老百姓也会采取行动,即救日,所谓救日。中国古时的救日礼仪历来是很丰富的,主要有祈祷、击鼓、放鞭炮等。
在国外,墨西哥的印第安人每次见到日食,女人都会歇斯底里地惊叫,因为她们认为这是魔鬼即将降临世间吃掉人类的信号。美国的奥吉布瓦印第安人在日食发生时,会向天空射出带着火焰的箭,意图“再度点燃太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