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元宵节的猜灯谜的传统习俗想必大家都是知道的,应该还有不少人是个中高手,对于各种灯谜那是手到擒来。但是随着新时代的大步迈进,很多人都忙着挣钱去了,猜灯谜这样耗时间又消耗脑细胞的事情已经少有人喜欢了。今天我们就从灯谜的前世今生说起,带你一起走进元宵灯谜的世界。
关于元宵节的猜灯谜 灯谜的前世今生
关于元宵节的猜灯谜 灯谜的前世今生
灯谜是运用汉字的一词多义,一义多词,笔划部首的象形离合,音、形、义的变化等特点,令谜底或谜面的某些或全部文字产生别解,从而使谜面和谜底之间达到相互扣合的一种文字游戏。其中最关键的,也是最基本的就是“文义别解”。所谓“别解”,即有别于词语本义的解释。由于“别解”才使原本风马牛不相及的某些词语、事物、名称吻合在一起,产生出一种独特的、耐人寻味的妙趣。
例如“自己”猜一字,谜底不是“我”;不是“吾”、“俺”、“咱”而是“体(拆成“本人”和谜面扣合)。再如“清明前一日”猜一节令,谜底不能猜作“寒食节”,而要猜作“元旦”。谜面分两段,前三字“清明前”别解为“清、明两个朝代之前,从而推断出“元”(作“元朝”解),后二字“一日”拼合成“旦”字,因此谜底是“元旦”。
灯谜的前身是隐语,即隐意的语言。隐语的含意是“遁辞以隐意,谲譬以指事”(《文心雕龙》)。别出一说曰遁辞,不直言曰谲,以彼喻此曰譬。所以隐语是隐去本事而假以他辞来暗示的语言。
“谜”字约出现在公元450年左右,是南朝宋鲍照(414-466)所创。鲍照写了“井、龟、土”三个字谜。50年后,刘勰在《文心雕龙》中给谜下了定义:“谜也者,回互其辞,使昏迷也。”因此“谜”性质确定了。谜从一开始就孕育着双胎,即文义谜和事物谜。(一)文义谜。例如“井”字谜:“二形一体,四支八头,一八五八,飞泉仰流。”第一句用“二”字形成一个字体;第二句有四个支柱,八个头;第三句,一八指一个字八个角,五八为四十即四个十。前三句,每句皆为一个“井”字,第四句为会意。这与绝妙好辞一样,是在文字上做文章的,称之为文义谜。(二)事物谜。例如“眠则同眠,起则同起,贪如豺狼,赃不入己”。谜底是筷子。这个谜是通过事物的特征来猜射的,所以称之为事物谜。
到了明代分成两支,灯谜从谜语中派生出来,分支立户,自成体系。分支后的文义谜称为灯谜。其原因是:自宋代开始,每逢正月十五上元节,人们张灯结彩。为了增加节日气氛,就在灯上粘上谜语,或藏头诗句,任人商揣,谓之猜灯。就这样灯与谜结合在一起了,至明代已相习成风。“灯谜”因此而得名。也作为专以文义为谜的一个专用名词沿用至今。
灯谜大全
灯谜大全
成语类
爱好旅游(打一成语)——喜出望外
盲人摸象(打一成语)——不识大体
蜜饯黄连(打一成语)——同甘共苦
会计(打一成语)——足智多谋
逆水划船(打一成语——力争上游
快刀斩乱麻(打一成语——迎刃而解
翘翘板(打一成语)——此起彼落
遇事不求人(打一成语)——自力更生
脱粒机(打一成语)——吞吞吐吐
四通八达(打一成语)——头头是道
一块变九块(打一成语)——四分五裂
节日的焰火(打一成语)——五彩缤纷
字谜类:
早不说晚不说(打一字)——许
壹加壹(打一字)——王
上下一体(打一字)——卡
半导体(打一字)——付
熙熙攘攘(打一字)——侈chǐ
内里有人(打一字)——肉
入史册(打一字)——更
两点天上来(打一字)——关
祝福(打一字)——诘jié
池塘亮底(打一字)——汗
雨(打一字)——池
血盆(打一字)——唬
刃(打一字)——召
地名类:
山水之间,一方独立(打重庆一地名)——涪fú陵
掌声经久不息(打北京一地名)——延庆
沫若乡间住处(打北京一地名)——郭公庄
重点干起,秋前方成(打天津一地名)——和平
安得后羿弓——射阳
雄踞山寨(打吉林一地名)——公主岭
潘仁美卖国——通辽
固若金汤(打河北一地名)——保定
中国界首(打河北一地名)——玉田
金乌西坠白头看(河南地名)——洛阳
上下四方都无险(安徽地名)——六安
食品类:
1、百姐妹,千姐妹,同床睡,各盖被石榴
2、宝宝不怕晒,穿衣真奇怪,里边套红衫,外面披麻袋花生
3、春天不下种,四季不开花,吃起来有味儿,嚼起来无渣盐
4、喝了池中一碗水,又笑又骂又软腿酒
5、红口袋,绿口袋,有人怕,有人爱辣椒
6、金一桶,银一桶,打得开,关不拢蛋
7、麻屋子,红帐子,里面睡个白胖子花生
8、青蓬蓬,蓬蓬青,青蓬树下出个白妖精葫芦
9、身穿红袍,头戴绿帽,坐在泥里,呆头呆脑胡萝卜
10、生根不落地,有叶不开花,街上有得卖,园里不种它豆牙
11、兄弟七八个,围着柱子坐,大家一分手,衣服全扯破蒜
12、一头实,一头空,一头白,一头青葱
每一年的元宵节都少不了元宵节灯会还有灯会中的元宵节灯谜,现在又是临近元宵节的时候,新一轮的元宵节灯谜大战即将拉开帷幕。你想在今年的灯谜不会中收获佳人的崇拜和着迷吗?那么元宵节猜灯谜的由来还有元宵节猜灯谜的方法就是你不可不说的一二事。
元宵节猜灯谜的由来 元宵节猜灯谜的方法
元宵节猜灯谜的由来 元宵节猜灯谜的方法
自宋代开始,每逢正月十五上元节,人们张灯结彩。为了增加节日气氛,就在灯上粘上谜语,或藏头诗句,任人商揣,谓之猜灯。就这样灯与谜结合在一起了,至明代已相习成风。“灯谜”因此而得名。也做为专以文义为谜的一个专用名词沿用至今。初时粘谜于灯上,会有事物谜夹在其中,只是大量为文义谜而已。此后文义谜迅速发展,谜底的文字允许作音、形、义和位置的变化,遂产生了谜格。谜格产生后,灯谜与谜语的界限就更明确了。因为以文义为谜,才有产生谜格的可能。至此,灯谜就成为有体有格的一种独特的文学形式了。
元宵节猜灯谜的由来传说
相传很久以前,有个财主,人称笑面虎。他见了衣着体面的人,就拼命巴结,见了粗衣烂衫的穷人,就吹胡子瞪眼。有个叫王少的青年,曾因衣服穿得破烂,一次去借粮时,被他赶出大门。王少回去后越想越气,于元宵之夜,扎了一顶大花灯,来到笑面虎家门前。这大花灯上题着一首诗。笑面虎上前观看,只见上面写着:
头尖身细白如银,
称称没有半毫分。
眼睛长到屁股上,
光认衣裳不认人。
笑面虎看罢,气得面红耳赤,暴跳如雷,嚷着:“好小子,胆敢来骂老爷。”便命家丁去抢花灯,王少忙挑起花灯,笑嘻嘻地说:“哎,老爷莫犯猜疑,我这四句诗是个谜,谜底就是‘针’,你想想是不是。这‘针’怎么是对你的呢?莫非是‘针’对你说的,不然你又怎么知道说的是你呢?”笑面虎一想,可不是,只好气得干瞪眼,灰溜溜走了,周围的人都乐得哈哈大笑。这事传开后,越传越远。
第二年元宵节,人们纷纷仿效,将谜语写在花灯上,供人猜射取乐。以后相沿成习,猜灯谜、打灯虎成了元宵佳节的重要活动内容。
元宵节猜灯谜的方法
元宵节猜灯谜的方法
拆字法
亦称字形分析法,或增损离合法。它和会意法一样、是灯谜猜制两大法门之一。它利用汉字可以分析拆拼的特点,对谜面或谜底的文字形状、笔画、部首、偏旁进行增损变化或离合归纳,使原来的字形发生变化。这类谜往往虚实结合,须仔细推敲斟酌,才能求出谜底。
离合法
是灯谜最常用的猜制手法之一。汉字字形结构复杂,字中有字,可分可合,变化多端。离合法正是利用这种可以分解离析、重新组合荫生新意的特点,来制作灯谜的。如“绿树村边合”(打字一)谜底是“ 林”。谜面择自唐代孟浩然《过故人庄》,今运用别解手法,以“绿、树、村”三字的“边”分扣“ 、木、木”,是为离;再将这三个边旁“合起来成为” 林“,是为合。又如”如今分、别在断桥“(打《红楼梦》人物一),谜底是”娇杏“。别解作现今先将”如“字分离成”女“和”口“,分别放置在断开的”桥“即”木“和”乔“二字上,然后重新组合起来便成”娇杏“二字。从汉字的特点出发,用离(把字拆开),合(把字拼在一起)的方法作字谜,是从汉代发展起来的。这与汉代盛行图谶有关。刘勰说:“离合之发,则明于图谶。”谶语就是借助于字的离合,用谜语的形式做政治预言。汉末章谣:“千里草,何青青,十日卜,不得生!”这是一则暗隐“董卓当死的谶语。其中”千里草“隐”董“。”十日卜“隐”卓“,用的就是折字离合法。
增补法
根据谜面或谜底带有增加意义的字眼所作的提示,用增补字或者部首、偏旁,笔画的办法求得面底相互扣合。谜面运用增补法的,如:“为中国多作一点贡献”(打字一)谜底是“蝈”字。这是将谜面别解成为“中国”二字多加“一”字和“、”(点),结合起来就得出谜底“蝈”字。本谜中表示增加意义的字眼是“为 多作 贡献”。增补法用于谜底的,如“反”(打四字常言),谜底是“吃现成饭”,这是将谜底别解为,如果在“反”字的偏旁出现一个“食”字,谜面就变成“饭”字。而“食”同义转换扣合“吃”。本谜中表示增加意义的字眼是“现”。
减损法
根据谜面或谜底带有减损意义的字眼所作的提示,从谜面或谜底中减去有关的字或偏旁、部首、笔画,然后使面底相互扣合。谜面运用减损法的,如:“明月当空”一段中的“明”字,因“月当空”(‘空’别解作‘空无’)而损去“月”剩下“日”;后段“人尽仰”的“仰”字因“人尽”而损去“人”剩下“卯”:“日”与“卯”重新组合成谜底“昂”。本谜中表示减损意义的字眼分利是“空”和“尽”,此时二字的词性都发生了变化。谜底运用减损法的,如:“牛”(打邮政名词一),谜底为“收件人”。这是把谜底别解为,如果将“件”字的人字偏旁收掉的话,那么就剩下一个“牛”了。本谜中表示减损意义的字眼是“收”。
元宵节猜灯谜的方法
下面的灯谜就给你练练手吧!
谜面:退席(打《论语》一句)——谜底:不在其位
谜面:华夏英姿(打一新兴词语)——谜底:中国特色
谜面:东南西北皆欲往(打一歌曲名)——谜底:走四方
谜面:生在山崖,落在人家。凉水浇背,千刀万剐(打一日常用品)——谜底: 磨刀石
谜面:拍一个巴掌 (打一地名)——谜底: 五指山
谜面:匠心独具要出新(打一网络称谓——谜底: 亲
谜面:男人站中间,妇孺站两边(三字网络用语)——谜底: 女汉子
谜面:滔滔不绝说不停(打一电视用语)——谜底: 频道
谜面:四方纵横君第一(打一电影片名)——谜底:少林寺
谜面:口若悬河滔滔不绝(打一电影片名)——谜底:无间道
谜面:中国见闻(打一电视剧名)——谜底: 玉观音
谜面:言辞恳切(打一电视剧名)——谜底: 陈真
谜面:归来泪垂窗棂影(打一电视剧名)——谜底:还珠格格
谜面:乖(打一成语)——谜底:乘人不备
谜面:妇女节前夕(打一中草药)——谜底:三七
谜面:鲛人挥泪(打一中草药名)——谜底: 珍珠散
谜面:语言不生动(打一字)——谜底: 评
谜面:笑死人(打一成语)——谜底: 乐极生悲
谜面:枪弹上膛(打一成语)——谜底: 一触即发
谜面:半导体(打一字)——谜底: 付
谜面:床前明月光(打一字)——谜底: 旷
谜面:照相底片(打一成语)——谜底: 颠倒黑白
谜面:颠三倒四(打一字)——谜底: 泪
谜面:上下一体(打一字)——谜底:卡
谜面:十(打一成语)——谜底: 纵横交错
谜面:圆寂(打一成语)——谜底: 坐以待毙
谜面:显微镜(打一成语)——谜底:一孔之见
谜面:农产品(打一成语)——谜底: 土生土长
谜面:翘翘板(打一成语)——谜底: 此起彼伏
谜面:望江亭(打一成语)——谜底: 近水楼台
谜面:愚公之家(打一成语)——谜底: 开门见山
谜面:一夜鱼龙舞 (民俗风俗词语)—— 谜底:元宵灯会
谜面:新春佳节话元宵 (报刊名) ——谜底:半月谈
谜面:婚期定在元宵后 (打一成语) ——谜底:喜出望外
谜面:煤球和元宵一样 (打一成语) ——谜底:混淆黑白
谜面:元宵 (打一成语) ——谜底:一朝一夕
谜面:元宵节后捷报多 (打一成语) ——谜底:喜出望外
谜面:元宵同返家 (打一成语) ——谜底:众望所归
谜面:元宵之后柳吐芽 (打一成语) ——谜底:节外生枝
元宵节最受欢迎的活动一定有猜灯谜,这是个有趣又好玩的游戏,每年到来元宵节猜灯谜的现场都是被人们围的水泄不通。今天我们就将2020元宵节灯谜带谜底送给大家,下面这些2020元宵节灯谜大全希望你都能猜对啊!
2020元宵节灯谜大全 2020元宵节灯谜带谜底
谜面:化装完人显俏 (打一节日名)
谜底:元宵
解析:“肖”字与“人”组合,方显现“俏”字。“肖”与“完人”化装后,可成“元宵”二字。
谜面:元宵月光窗前洒 (打一字)
谜底:一
解析:“元宵”二字的“月光”和“窗前(宀)”洒落了,余下“一”字。
谜面:狂数钞票闹元宵 (打四字常言)
谜底:有点过节
解析:“有点”,别解为“有点钞票”。“过节”即“过元宵节”。
谜面:元宵节前人微笑 (打一字)
谜底:莞
解析:“宵节”二字的前半部分为“宀艹”,与“元”组合,可为“莞”字。“人微笑”提示“莞”的字义。
谜面:开春雨连绵 (打二字节日名)
谜底:三八
解析:“雨”,别指下雨,暗示没了太阳(日)。“春雨”即别解为“春”字没了“日”,再分开可为“三八”二字。
谜面:演员打斗真叫绝 (打一字)
谜底:角
解析:“角”,一义为“演员”,也有“打斗”之意;“角”与“绝”的读音还相同。谜面三次扣合谜底。
谜面:禾中长草心不忙 (打一节气)
谜底:芒种
解析:“禾中”合为“种”字。“心不忙”别解为“忙”字不要“心”,剩下“亡”,长“草”后即为“芒”字。
谜面:一去无音讯 (打一字)
谜底:查
解析:“查”字去掉“一”,余下“杳”。“杳”,字义为消失,不见踪影。
谜面:生产鞋袜不对外 (打一成语)
谜底:自给自足
解析:谜底别解为“自己做给自己的脚穿”。
谜面:百里挑一两倾心 (打一字)
谜底:皆
解析:“百”字挑去“一”,余下“白”;“倾”字的中心是“匕”。
谜面:怡心游山阴 (打二字城市)
谜底:台北
解析:“怡”字的“心”游走了,留下“台”。 中国古代历来有“山南水北谓之阳,山北水南谓之阴”之说,故以“山阴”扣“北”。
谜面:一去就变坏 (打一字)
谜底:坯
解析:“坯”字的“一”去了,就变成“坏”字。
谜面:香字少一撇,不作杳字猜 (打一字)
谜底:杏
解析:“香”字少去“一”和“撇”,余下“杏”字。
谜面:这声音来自钱塘江 (打一字)
谜底:浙
解析:钱塘江,古称“浙”。“这”的读音与“浙”相同。
谜面:新春伊始主人迎 (打二字地名)
谜底:广东
解析:“新春伊”三字的首笔组合起来,可成“广”字。古时主位在东,谜底以“东”代指“主人”。
谜面:桃李满天下 (打一成语)
谜底:遍地开花
解析:从白居易《奉和令公绿野堂种花》中的“ 令公桃李满天下,何用堂前更种花?”诗句中,可以推测出“桃李”指的是“花”。
元宵节的古诗
元宵节作为重要的民族传统节日,也成为诗人作家创作的题材,墨客骚人,吟诗作赋,创作了许多关于元宵节的诗句,为这个节日增添了不文化意蕴。
隋炀帝杨广(560一618)在《元夕于通衢建灯夜升南楼》一诗中写道:
法轮天上转,梵声天上来;灯树干光照,花焰七枝开。月影疑流水,春风含夜梅;燔动黄金地,钟发琉璃台。
这首诗相当生动地记录了当时元宵节的盛况,同时也暴露出这个封建皇帝的穷奢极欲和愚昧无知。
苏味道(648—705),赵州栾城人,唐代诗人,其《正月十五夜》是描写元宵盛况的绝代佳作。
诗云: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游妓皆秋李,行歌尽落梅;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
卢照邻(约636---695),字升之,自号幽忧子,初唐诗人,与王勃、杨炯、骆宾王并称初唐“四杰”,作有《十五夜观灯》一诗,描述元宵节燃灯的盛况:
锦里开芳宴,兰红艳早年。缛彩遥分地,繁光远缀天。接汉疑星落,依楼似月悬。别有千金笑,来映九枝前。
元宵到,快快准备好汤圆,小编要花生馅儿的还有红枣豆沙馅儿的也要。吃饱了猜灯谜赏花灯是元宵节重要的传统节目,猜对一个灯谜提走一盏花灯这样有趣的事情现在已经很少了,但是猜灯谜的形式一直流传着。那么元宵节为什么要猜灯谜?关于元宵节猜灯谜的传说故事我们下文一块来讲一讲。
元宵节为什么要猜灯谜 元宵节猜灯谜的传说故事
元宵节为什么要猜灯谜 元宵节猜灯谜的传说故事
“猜灯谜”又叫“打灯谜”,是我国独有的富有民族风格的一种文娱形式,是从古代就开始流传的元宵节特色活动。
自宋代开始,每逢正月十五上元节,人们张灯结彩。为了增加节日气氛,就在灯上粘上谜语,或藏头诗句,任人商揣,谓之猜灯。就这样灯与谜结合在一起了,至明代已相习成风。“灯谜”因此而得名。也做为专以文义为谜的一个专用名词沿用至今。初时粘谜于灯上,会有事物谜夹在其中,只是大量为文义谜而已。此后文义谜迅速发展,谜底的文字允许作音、形、义和位置的变化,遂产生了谜格。谜格产生后,灯谜与谜语的界限就更明确了。因为以文义为谜,才有产生谜格的可能。至此,灯谜就成为有体有格的一种独特的文学形式了。
猜灯谜是一项妙趣横生的游艺活动。灯谜起源于西汉的隐语,后发展成为民间谜语,又叫“打灯谜”。据记载,在南宋,猜灯谜就已经成为元宵节的一种游戏方式了。南宋周密在《武林旧事》中云:“以绢灯剪写诗词,时寓讥笑,及画人物,藏头隐语,及旧京诨语,戏弄行人。”这“藏头隐语”,即是谜语。
元宵节猜灯谜的传说故事
元宵节为什么要猜灯谜 元宵节猜灯谜的传说故事
相传很久以前,有个财主,人称笑面虎。他见了衣着体面的人,就拼命巴结,见了粗衣烂衫的穷人,就吹胡子瞪眼。有个叫王少的青年,曾因衣服穿得破烂,一次去借粮时,被他赶出大门。王少回去后越想越气,于元宵之夜,扎了一顶大花灯,来到笑面虎家门前。这大花灯上题着一首诗。笑面虎上前观看,只见上面写着:头尖身细白如银,称称没有半毫分。眼睛长到屁股上,光认衣裳不认人。
笑面虎看罢,气得面红耳赤,暴跳如雷,嚷着:“好小子,胆敢来骂老爷。”便命家丁去抢花灯,王少忙挑起花灯,笑嘻嘻地说:“哎,老爷莫犯猜疑,我这四句诗是个谜,谜底就是‘针’,你想想是不是。这‘针’怎么是对你的呢?莫非是‘针’对你说的,不然你又怎么知道说的是你呢?”笑面虎一想,可不是,只好气得干瞪眼,灰溜溜走了,周围的人都乐得哈哈大笑。这事传开后,越传越远。
第二年元宵节,人们纷纷仿效,将谜语写在花灯上,供人猜射取乐。以后相沿成习,猜灯谜、打灯虎成了元宵佳节的重要活动内容。
元宵节四大猜谜方法
元宵节
1、象形法
这种方法需要用到你的联想力,仔细观察汉字的结构来得出答案。如谜面“三潭印月”(打一汉字)谜底:心。
2、拟声法
仔细听谜面的发音,就能发现其中的玄机。如谜面“闻声听似太太你好吗?”(打一电影名)谜底:《泰坦尼克号》。
3、会意法
这是最基本的灯谜方法。基本80% 的灯谜用的都是“会意法”。简单地说,就是读懂谜面的意思,来扣合谜底。如谜面“拒收红包”(打一中医疗法)谜底:推拿。
4、离合法
也叫“拆字法”。哪些谜面应该用“离合法”来猜呢?有个非常简单的判断方法,看看谜面上是否出现方位指示词及明确的方向指示词,如“东西南北中”、“前后左右”、“来去上下”等。如谜面“他去也,怎把心儿放?”(打一汉字)谜底:作。
元宵猜灯谜
薄薄一张口,能啃硬骨头。吃肉不喝汤,吃瓜不嚼豆(打一日常用品)——菜刀
外面冷冰冰,里面热心肠,一夜到天亮,肚里还不凉(打一日常用品)——暖壶
有硬有软,有长有宽。白天空闲,夜晚上班(打一日常用品)——床
有风吹不动,它动就生风,若要不动它,待到起秋风(打一日常用品)——扇子
一间小药房,药品里面藏。房子涂白色,十字画中央(打一日常用品)——医药箱
一物生得巧,地位比人高。戴上御风寒,脱下有礼貌(打一日常用品)——帽子
一颗小红枣,一屋盛不了。只要一开门,枣儿往外跑 打一日常用品)——油灯
屋里一座亭,亭中有个人,天天荡秋千,不荡就有病(打一日常用品)——钟摆
不是点心不是糖,软软凉凉肚里藏,不能吃来不能喝,每天也要尝一尝(打一日常用品)——牙膏
红艳艳,飘胸前。像火苗,暖心间(打一日常用品)——红领巾
头上亮光光,出门就成双。背上缚绳子,驮人走四方(打一日常用品)——皮鞋
口比肚子大,给啥就吃啥。它吃为了你,你吃端着它(打一日常用品)——饭碗
楼台接楼台,一层一层接起来,上面冒白气,下面水开花(打一日常用品)——蒸笼
平日不思,中秋想你。有方有圆,又甜又蜜(打一日常用品)——月饼
一只黑鞋子,黑帮黑底子。挂破鞋子口,漏出白衬子(打一日常用品)——西瓜子
元宵节自古以来就是我国的喜庆节日,古时候人们最喜欢在元宵节这天出门赏花灯,猜灯谜,遇见意中人。现如今元宵节最主要的习俗也是赏花灯猜灯谜,那么对于这个元宵猜灯谜的习俗,你知道元宵节为什么要猜灯谜吗?如若不知,便来瞧瞧的解析吧。
元宵节猜灯谜 元宵节为什么要猜灯谜
元宵节,中国民间有“观灯猜谜”的习俗。民俗专家介绍说,猜灯谜,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据记载,猜灯谜自南宋起开始流行,至今不衰。
“猜灯谜”又叫“打灯谜”,出现在宋朝。南宋时,首都临安每逢元宵节时制谜、猜谜的人众多。开始时是好事者把谜语写在纸条上,贴在五光十色的彩灯上供人猜。因为谜语能启迪智慧又饶有兴趣,所以流传过程中深受社会各阶层的欢迎。天津市民俗专家赵之珩介绍说,灯谜是我国独有的富于民族风格的一种文学形式,生动活泼。灯谜的基础是谜语,而谜语的发展是有一个过程的。早在春秋战国时谜语就已经出现了,当时一些“政客”为了宣传自己的主张,说动各国君主,往往在发言中采用传统民间故事传说的隐喻方法,巧妙影射。当时把这种方法叫“隐语”或“瘦词”。
到汉代时,逐步演变成为破译文字形义为主的谜语。这时的谜语还是比较粗糙的,有民间老百姓创作的,也有文人创作的。到了三国时,谜语书面创作形式已十分盛行。宋代谜语与元宵赏灯相结合,丰富了灯节的娱乐活动,这时才是灯谜。此后,谜语有了更多的趣味性,因为在宋代,游乐场所“瓦舍”兴起,给灯谜的发展创造了物质条件,这就促进了灯谜的发展。于是,当时不少的文学家都成为制谜高手。
元宵节猜灯谜的传说
相传很久以前,有个财主,人称笑面虎。他见了衣着体面的人,就拼命巴结;见了粗衣烂衫的穷人,就吹胡子瞪眼。有个叫王少的青年,曾因衣服穿得破烂,一次去借粮时,被他赶出大门。王少回去后越想越气。于元宵之夜,扎了一顶大花灯,来到笑面虎家门前。这大花灯上题着一首诗。笑面虎上前观看,只见上面写着:头尖身细白如银,称称没有半毫分;眼睛长到屁股上,光认衣裳不认人。笑面虎看罢,气得面红耳赤,暴跳如雷,嚷道:“好小子,胆敢来骂老爷。”便命家丁去抢花灯,王少忙挑起花灯,笑嘻嘻地说:“哎,老爷莫犯猜疑,我这四句诗是个谜,谜底就是‘针’,你想想是不是。这‘针’怎么是对你的呢?莫非是‘针’对你说的,不然你又怎么知道说的是你呢?”笑面虎一想,可不是,只好气得干瞪眼,灰溜溜走了,周围的人都乐得哈哈大笑。这事传开后,越传越远。
第二年元宵,人们纷纷仿效,将谜语写在花灯上,供人们取乐。所以就叫“灯谜”。以后相沿成习,猜灯谜、打灯虎成了元宵佳节的重要活动内容,《红楼梦》里有好几个章回都描绘了清人制猜灯谜的情景。灯谜活动,一直传至今天。春灯谜语,虽属艺文小道,然上自天文,下至地理,经史辞赋,现代知识,包罗无遗,非有一定文化素养,不易猜射;而其奥妙诙奇,足以抒怀遣兴,锻炼思维,启发性灵,是一种益智的娱乐活动。
元宵节经典灯谜大全
1、元宵节后捷报多 (打一成语) 谜底:喜出望外;
2、元宵同返家 (打一成语) 谜底:众望所归;
3、元宵之后柳吐芽 (打一成语) 谜底:节外生枝;
4、万家灯火闹元宵 (电影名) 谜底:不夜城、乡情;
5、灯谜会猜庆元宵 (古文句) 谜底:破题儿第一夜;
6、高台对映月分明 (打字一) 谜底:昙;
7、层云隐去月当头 (打字一) 谜底:屑;
8、家家迎元宵 (学校用语) 谜底:第二节;
9、白糖梅子真稀奇 (打一食物) 谜底:元宵;
10、赶制元宵闲不住 (五字口语) 谜底:忙得团团转;
11、元宵节前后 (现代小说) 谜底:二月;
12、元宵莫来缠上楼格 (篇目) 谜底:望勿纠正;
13、元宵灯火已阑珊 (谦辞礼貌用语) 谜底:望多关照;
14、观赏元宵灯谜 (打人名二) 谜底:张节、文虎;
15、园外隐约闻猿啼,星月小桥听萧声 (节日纪念日) 谜底:元宵节;
16、此时此地 (剧目) 谜底:元宵谜;
17、一夜鱼龙舞 (民俗风俗词语) 谜底:元宵灯会;
18、新春佳节话元宵 (报刊名) 谜底:半月谈;
19、婚期定在元宵后 (打一成语) 谜底:喜出望外;
20、煤球和元宵一样 (打一成语) 谜底:混淆黑白;
21、元宵 (打一成语) 谜底:一朝一夕。
现在猜灯谜已经是我们元宵节的重要活动,每年的元宵节都少不了这样的活动,在今年的元宵节到来的时候我们也来猜灯谜吧,这里有我们精心选送的猜灯谜大全及答案30个,请收下吧。这些元宵节灯谜大全及答案希望你喜欢。
元宵节灯谜大全及答案 猜灯谜大全及答案30个
1、字谜:皇帝新衣——袭
2、字谜:一流水准 ——淮
3、字谜:石达开 ——研
4、字谜:拱猪入门——阂
5、字谜:格外大方——回
6、字谜: 走出深闺人结识——佳
7、字谜:一千零一夜——歼
8、字谜:七十二小时——晶
9、字谜:床前明月光——旷
10、字谜:需要一半,留下一半——雷
11、字谜:一口咬住多半截——名
12、字谜: 一月一日非今天——明
13、字谜: 要一半,扔一半——奶
14、字谜: 综合门市——闹
15、字谜: 不是冤家也碰头——硼
16、字谜: 上气接下气 ——乞
17、字谜: 四方来合作,贡献大一点——器
18、字谜: 贪前稍变就成穷——贫
19、字谜: 半布春秋——秦
20、字谜: 银川——泉
21、字谜: 一来再来——冉
22、字谜: 守门员——闪
23、字谜: 有人偷车——输
24、字谜: 酿酒之后隔日香
25、字谜: 半青半紫——素
26、字谜: 自己——体
27、字谜: 秀才翘尾巴——秃
28、字谜: 重点支援大西北——头
29、字谜: 身残心不残. --息
30、字谜:十八乘六——校
一、灯谜的三大基本特征
1、独特的结构:灯谜一般由三部分组成,即谜面、谜目和谜底,也称灯谜三要素。
2、面与底别解:灯谜利用汉语字词多意的特点,不把谜面作原意解释,从而得出
别样的意思,所谓“谜贵别解”,别解方显谜味。
3、面与底异字:在灯谜中凡是谜面上有的字,在谜底中不能再出现,否则称为“露春”,灯谜一般是不允许露春的。
二、灯谜的规则
1、谜底不能“露春”,即谜面中已经有的字不能在谜底中出现。
谜底谜面不能重字。例如:猜“心焦(猜成语一)”时就不会猜成“心急如焚”。谜底与谜面的“心”重字。
2、谜底和谜面不能“倒吊”。
“倒吊”是谜学上的一个术语,又称“倒吊葫芦”。一条谜中若有大概念(属概念)和小概念(种概念),那么小概念应放在谜面,大概念应放在谜底才合理,否则叫“倒吊”。例如,用“保护色”猜汉代人名“卫青”就属“倒吊”。如果以“卫青”猜生物学名词“保护色”就避免了“倒吊”之弊。
3、谜底与谜面之间不是本义直解,必须有别解。
谜底别解也称“别解在谜底”,是传统正宗的制谜法门,至今仍是人们最为常用的别解手法。它的主要特点是谜面文义取本义解,但谜底文字却取歧义解。例如:“伤口愈合”(打经济名词一),谜底是“创收”。“创收”的本义是指“创造财富,增加收入”。但如今将谜底的“创”别解作“创伤”,“收”别解作“收缩”。“伤口愈合”也就是创伤合拢长好了。
4、谜底不能以谐音扣合谜面(标格的除外)。
大家知道,汉字中有许多同音字,但它们的字形、字义却大相径庭,这就是我们常说的音同字不同的谐音字。灯谜是一种严谨的文学形式,不同于民间谜语和歇后语,不允许谜底直接以谐音扣合谜面。
民间谜语常用谐音手法来迷惑猜者。
例如:和尚头,尼姑脚(猜建筑)
谜底:桥
这条在谜面上用了谐音的迷魂术,念给别人猜时,将“河上头,泥固脚”读成“和尚头,尼姑脚”,使猜的人摸不着头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