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当年夏至日的第三个庚日,我们可以算出当年的三伏天入伏时间,因为每年伏天的入伏为夏至的第三个庚日。那么,由此算法,2020头伏是几月几号呢?2020年头伏是哪一天?2020年之后的未来几年伏天分别是什么时候?我们一起来了解。
2020头伏是几月几号 2020年头伏是哪一天
2020年头伏时间是7月16日,农历五月廿六。
具体2020年三伏天时间如下:
2020年头伏:7月16日(鼠年五月廿六)-7月25日(鼠年六月初五)
2020年中伏:7月26日(鼠年六月初六)-8月14日(鼠年六月廿五)
2020年末伏:8月15日(鼠年六月廿六)-8月24日(鼠年七月初六)
2020年后未来几天伏天时间表:
年份 初伏日期 庚 日 中伏日期 庚日 次庚日 中伏天数 末伏日期 庚日
2021 2021-7-21 庚午 2021-7-31 庚辰 10 2021-8-10 庚寅
2022 2022-7-16 庚午 2022-7-26 庚辰 庚寅 20 2022-8-15 庚子
2023 2023-7-21 庚辰 2023-7-31 庚寅 10 2023-8-10 庚子
2024 2024-7-15 庚辰 2024-7-25 庚寅 庚子 20 2024-8-14 庚戌
2025 2025-7-20 庚寅 2025-7-30 庚子 10 2025-8-9 庚戌
2026 2026-7-15 庚寅 2026-7-25 庚子 庚戌 20 2026-8-14 庚申
2027 2027-7-20 庚子 2027-7-30 庚戌 10 2027-8-9 庚申
2028 2028-7-14 庚子 2028-7-24 庚戌 庚申 20 2028-8-13 庚午
2029 2029-7-19 庚戌 2029-7-29 庚申 10 2029-8-8 庚午
2030 2030-7-14 庚戌 2030-7-24 庚申 庚午 20 2030-8-13 庚辰
三伏天民间习俗:
北方有句俚语,叫做“头伏饺子二伏面,三伏烙饼摊鸡蛋”。
头伏吃饺子是传统习俗,因为每逢伏天,人的胃口就不好,吃不下去东西,而饺子在中国人的传统习俗里正是开胃解馋的食物。
二伏日吃面,这一习俗至少三国时期就已开始了。《魏氏春秋》上说,何晏在“伏日食汤饼,取巾拭汗,面色皎然”,人们才知何晏肌肤洁白不是涂粉掩饰,而是自然白。这里的“汤饼”就是热汤面。为什么在热天里吃热面?南朝梁宗懔《荆楚岁时记》中说:
“六月伏日食汤饼,名为辟恶。”
五月是恶月,六月亦沾恶月的边儿,故也应“辟恶”。这是迷信说法。用新小麦磨成面粉煮汤吃,吃后出一身汗,新粮营养丰富,发汗可以驱病,六月食汤饼是有科学道理的。
伏天除了喝热汤面,还可以吃过水面。将煮好的面条用凉水过出,拌上蒜泥,浇上卤子,不仅刺激食欲,而且“败心火”。
伏里还可以吃“炒面”。所谓炒面,是用锅将面粉炒干、炒熟,然后用水加糖拌着吃。这种吃法汉代已有。唐宋时更为普遍,不过那时是先炒熟麦粒,然后再磨面食之。唐代医学家苏恭说,炒面可“解烦热,止泄,实大肠”。
头伏为什么要吃饺子?
专家表示,吃饺子能够安全的、平安的度过这个伏天,这个时候虽然人不能团聚了,但是我们利用吃一种食品表达我们这个心愿。
也有一种说法是,饺子是元宝,是金,金宝长伏,头伏吃饺子谐音谐意就是“元宝藏福”,在以前头伏都要到郊区祭祀,祭品就是饺子。过三伏民间还有要吃清凉消暑食品的习俗,酸梅汤、冰奶酪、冻年糕等都是北京入伏的时令小吃,此时,老北京还有在什刹海的荷花市场喝荷叶冰粥的习俗。尽管现在人们生活好了,这样的讲究或许多数人已经不在意,但它毕竟是传了几百年甚至上千年的老理,况且从食疗的角度讲,这也是有一定的科学道理,因此,今天不管多忙,您可别忘了和家人或者同事吃上一口鲜香的饺子。
了解更多,请看》》》三伏天专题
伏是热的意思,头伏的意思一般是热天的开始,那么你知道头伏是什么节日?头伏属于什么节气吗?头伏的到来让不少地区徒增烦恼,因为天气太热好多事都干不了,好多东西都不敢吃了,那么头伏吃什么好呢?下面和一起去看看吧。
头伏是什么节日 头伏属于什么节气
头伏一般指初伏,初伏是关于日历法的一种说法,指夏至后的第三个庚日,是三伏中头伏的第一天,通常也指从夏至后的第三个庚日起至第四个庚日前一天的一段时间。
按中国的日历法来说,是真正暑天的开始。初伏固定为10天, 初伏从夏至日后第三个庚日始(称入伏)。
头伏日期怎么算
由于庚日的变化不定,所以每年头伏的日期不尽相同。
伏,分为初伏、中伏、末伏,叫做三伏。三伏是一年最热的时期,这是因为逐渐夜短昼长,阳光接近直射。但夏至还不是最热的时候,因为这时地面吸收的热,晚上又散发了一大部分。不过,每天吸热多,散热少,积累下来一天比一天热,大约再过20多天到了三伏,天气就最热了。
三伏的日期是从夏至三个庚日后数到第四个庚日是初伏,第四个庚日到第五个庚日为中伏,立秋后的第一个庚日到第二个庚日为末伏。每一个庚日相隔10天,中伏天数不固定,夏至到立秋之间有4个庚日时,中伏为10天,有6个庚日时,中伏为20天。
从夏至后第三个“庚”日算起,初伏(10天)、中伏(10~20天)、末伏(立秋后的第一个庚日算起,10天),是一年中天气最热的时间。
头伏天要怎么过
头伏天的特点是温度高,湿度大,白昼时间长。在这种环境中,人会相对晚睡早起、休息时间减少;易出汗,会造成人体内部各种营养物质,特别是无机盐类的大量消耗;爱喝清凉饮料,食欲不振;活动减少、不能坚持锻炼身体。整个人的身体状况处于相对低下的水平,摄入减少而消耗增多,故不少人夏季体重下降。
头伏吃什么
1、饺子
头伏饺子二伏面,三伏烙饼摊鸡蛋。
在过去的农业社会,入伏的时候,刚好是麦收不足一个月的时候。家家谷满仓,人们利用这个机会,打打牙祭,吃顿白面,在北方,入伏天肯定要吃饺子。头伏吃饺子是传统习俗,因为每逢伏天,人的胃口就不好,吃不下去东西,而饺子在中国人的传统习俗里正是开胃解馋的食物。
煮饺子时,粘连和破皮这两个常见问题让人头疼,究竟怎么煮才能保持形状完整呢?其实,煮饺子的过程中,水开四次,就熟了。开水下入饺子,当水第1次沸腾时,添入少许凉水,待水开后再加凉水。总共点3回水,开锅4次,饺子就煮熟了,既不会粘连,也不容易破皮。
2、馄饨
在南方部分地区,如上海等头伏要吃馄饨,其实对于南方人来说,馄饨和饺子几乎是一种食物。上海人有“头伏馄饨二伏茶”的说法。
比起水饺,馄饨个小皮薄,煮熟后有透明感,另煮馄饨费时短,煮水饺过程则需多次加凉水,方保证熟透。另外还有一点,水饺重蘸料,馄饨重汤料,在广东地区尤其突出,鸡汤、肉骨头汤是汤底的首选。我们这边吃馄饨还常配面一起,称云吞面。
3、火腿
杭州人“头伏火腿二伏鸡”。中医认为,火腿有健脾开胃、生津益血的功效。火腿一年四季都可以吃,但是夏季吃为最佳。夏天人们往往食欲不振,营养不足。火腿营养丰富,食之不腻,能增进食欲,和冬瓜烧汤,既有营养,又防暑祛病。
火腿熬汤也有清补作用,还可以加点番茄之类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以消除腌食致癌的顾虑。火腿还有加速伤口愈合的功效,现在还把其用于外科手术后的辅助食品。
4、汤面
入伏第一天,北方有“头伏饺子二伏面,三伏烙饼摊鸡蛋”的习俗,南方如上海是吃馄饨,广州是吃汤面。面条含有丰富的碳水化合物,能提供足够的能量,而且在煮的过程中会吸收大量的水,100克面条煮熟后会变成400克左右,因此能产生较强的饱腹感。
此外,面条能够刺激人的思维活动,人的大脑和神经系统需要一种碳水化合物占50%的食品,面条就是人的大脑所需要的食品。硬质小麦含有B族维生素,它们对脑细胞有刺激作用。
5、鸡
南昌“头伏吃鸡二伏鸭”,湖南与江西比邻,头伏也是吃鸡。相对来说,江西、湖南人三伏天养生吃鸡倒是很有几分科学根据。
民谚云:“起伏吃只鸡,一年好身体。”三伏天里人的体能消耗较多,须适当补充营养。在炖鸡时可适量加入生姜,生姜性温,可以调节人体在夏季内外的温差,使得人体适应外界环境,起去湿强身的作用。这样一来,可做到发散体内蕴寒,防止秋发寒病。
6、羊肉
“彭城伏羊一碗汤,不用神医开药方”。众所周知,羊肉是发汗的食物,是冬日里再好不过的美食,徐州人却迎难而上,在一年中最热的伏天吃加了红油辣椒的羊肉。“伏羊节”是徐州的传统节日。于每年入伏之季,即初伏之日开始,在之后的一个月里,徐州百姓集聚在各个酒店、饭庄、羊肉馆、烧烤摊,吃羊肉,喝羊肉汤,故曰吃伏羊。
在伏天吃羊肉对身体是以热制热,排汗排毒,将冬春之毒、湿气驱除,是以食为疗的大创举。医生建议,夏天吃伏羊,水液损失很大,容易使人体电解质出现紊乱,老年人、孕妇、幼儿等身体较弱的群体,均不适宜大量排汗。市民吃伏羊时,应多喝水避免排汗过量,还应多食用偏咸一点的食物以补充电解质。
三伏天一共分为头伏、中伏、末伏三个阶段,其中,中伏是三伏天最炎热的时期,大家一定要做好防暑措施。当然,只要是进了伏天,天气都比较炎热,防暑降温工作要做好。那么,今年头伏是几月几号呢?2020年头伏是哪一天?一起来了解。
今年头伏是几月几号 2020年头伏是哪一天
2020年头伏时间:7月16日~7月25日。
2020年三伏天从7月16日开始,8月24天结束,历时40天。
头伏:2020年7月16日-2020年7月25日
中伏:2020年7月26日-2020年8月14日
末伏:2020年8月15日-2020年8月24日
三伏天出现在小暑和处暑之中,是一年中气温最高且又潮湿、闷热的日子。所谓的"伏天儿",就是指农历"三伏天",即一年当中最热的一段时间。可以这样理解:"伏"就是天气太热了,宜伏不宜动。但是三伏天之所以称之为"伏",是因为也有不少寒冷因素在内。三伏是中原地区在一年中最热的三、四十天,三伏是按农历计算的,大约处在阳历的7月中下旬至8月上旬间。
三伏天中暑会出现哪些症状?
1、先兆中暑症状
一般在高温的环境下就会出现一些给中暑的征兆,例如头痛、头晕、口渴、多汗、四肢无力发酸注意力不集中、动作不协调等。体温正常或略有升高。如及时转移到阴凉通风处,补充水和盐分,短时间内即可恢复。
2、中暑初期症状
大量出汗、口渴、明显疲色、四肢无力、头昏眼花、胸闷、恶心、注意力不集中、四肢发麻等,体温正常或略高。
3、轻度中暑症状
体温往往在38度以上。出头晕、口渴外往往有面色潮红、大量出汗、皮肤灼热等表现,或出现四肢湿冷、面色苍白、血压下降、脉搏增快等表现。如及时处理,往往可于数小时内恢复。
4、重度中暑症状
也称热衰竭,表现为皮肤凉;过度出汗;恶心、呕吐;瞳孔扩大,大量出汗、皮肤湿冷、体温升高到38℃以上、血压下降、脉搏加快;腹部或肢体痉挛;常伴有昏厥,昏迷,高热甚至意识丧失。
5、中暑热痉挛症状
多发生于大量出汗及口渴,饮水多而盐分补充不足致血中氯化钠浓度急速明显降低时。这类中暑发生时肌肉会突然出现阵发性的痉挛的疼痛。
6、夏季中暑热衰竭症状
这种中暑常常发生于老年人及一时未能适应高温的人。主要症状为头晕、头痛、心慌、口渴、恶心、呕吐、皮肤湿冷、血压下降、晕厥或神志模糊。此时的体温正常或稍微偏高。
了解更多,请看》》》三伏天专题
头伏是三伏天的第一伏,也就是初伏,初伏的第一天为入伏。一般头伏有10天,即从夏至第三个庚日开始,一直到第10天。每年夏至第三个庚日时间都不同,那么,2020头伏是几月几号?到底2020头伏是从哪天开始呢?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
2020头伏是几月几号 2020头伏是从哪天开始
2020年头伏是7月16日(五月廿六)~7月25日(六月初五)。
头伏有吃饺子的习俗。因为每逢伏天,人的胃口就不好,吃不下去东西,而饺子在中国人的传统习俗里正是开胃解馋的食物。另外,饺子形似元宝,“伏”与“福”同音,因此“初伏”饺子又有“元宝藏福”的说法。在炎热的夏天,人们容易胃口不好,吃不下东西,而饺子正是传统习俗中开胃解馋的。
头伏萝卜二伏菜:
从传统意义上讲,北方冬季的主要蔬菜是储存的大白菜和大萝卜,所以种植秋菜大白菜和大萝卜就显得很重要。所谓的头伏萝卜二伏菜是指入伏以后,第一个10天称为头伏,这个季节就要种萝卜了,第二个10天称为二伏,这时就要种白菜了。一般二伏过后正好“立秋”,白菜最好在这时出苗最好。
夏季三伏暑湿对脾非常不利,所以夏季应适当多吃一些味甘、酸宜脾的食物,如山药、薏米、菠萝、西瓜等;炎热的天气还容易导致人火气上升,表现为情绪烦躁、焦虑、易激动、失眠等。因此,“去火”也是夏日食补的必备功课。夏日去火的食物,上佳选择有绿豆、苦瓜、西红柿等性凉、清暑的食物;同时,牛奶营养全,可以温脾、补水、滋阴,也是夏季良品。
三伏天吃什么养生?
莲子
夏季吃莲子可以养心护心,而且还能帮助你提高睡眠质量。另外,专家认为,三伏天天气闷热,人们容易心烦气躁,吃点安神的莲子可以平稳情绪。
生姜
“冬吃萝卜夏吃姜”这句古语相信大家都知道,夏季吃姜可以防治腹泻,生姜中的成分还可以防暑降温,湿热体质的朋友吃姜还可以去除湿热,保健身体。
薏米
中医认为薏米具有利水、利尿的功效,夏季湿邪容易入侵身体,吃点薏米能帮助体内排毒祛湿,值得一提的是,夏天容易诱发斑秃,常吃薏米还有生发的作用。
苦瓜
夏天要吃点苦才有利身体健康,苦瓜就是个不错的选择。患有心血管疾病的朋友夏季吃苦瓜还可以平稳血压,小孩夏季多吃苦瓜也能预防手足口病,提高身体抗病毒的能力。
绿豆
绿豆汤应该是夏季很多家庭的必备,夏天喝绿豆汤可以清热解毒,而且人们在夏季容易没有胃口,绿豆汤可以增进食欲,但是小编要提醒大家,绿豆寒凉,不能一次性喝太多绿豆汤,以免出现腹泻症状。
了解更多,请看》》》三伏天专题
时间已到一年中旬,我们即将迎来一年之中最热的时候,也就是三伏天。伏天的开始是头伏,因此我们要非常注意头伏的到来,因为这是开启炎热酷暑的时刻。那么,2020头伏是哪一天?2020头伏是几月几号?和一起去了解下吧。
2020头伏是哪一天 2020头伏是几月几号
2020头伏是2020年7月16日,农历五月廿六,星期四。
头伏一般称为初伏,初伏是关于日历法的一种说法,指夏至后的第三个庚日,是三伏中头伏的第一天,通常也指从夏至后的第三个庚日起至第四个庚日前一天的一段时间。
按中国的日历法来说,是真正暑天的开始。初伏固定为10天,初伏从夏至日后第三个庚日始(称入伏)。
2020年头伏具体时间
公历2020年7月16日(农历五月廿六)—2020年7月25日(农历六月初五),共计10天。
2020年的三伏天时间共多少天
2020年三伏天分初伏、中伏、末伏,共40天,具体如下:
初伏:公历2020年7月16日(农历五月廿六)—2020年7月25日(农历六月初五)
中伏:公历2020年7月26日(农历六月初六)—2020年8月14日(农历六月廿五)
末伏:公历2020年8月15日(农历六月廿六)—2020年8月24日(农历七月初六)
头伏食品推荐
饺子、馄饨、火腿、鸡肉、羊肉等。
我国北方有:“头伏饺子二伏面,三伏烙饼摊鸡蛋”的说法;而南方则有:“头伏馄饨二伏茶”、“头伏火腿二伏鸡”、“头伏吃鸡二伏鸭”的说法。除此之外,在我国的有些城市有头伏吃羊肉喝羊汤的习俗,在我国彭城有:“彭城伏羊一碗汤,不用神医开药方”的说法,在我国徐州头伏还过“伏羊节”。
总之,头伏是夏天的开始,进入夏天后人的体能消耗较多,吃以上这些热量较高的食物,易于人体发汗,可以将冬天人体积攒的湿毒排出,同时这些偏咸的食物还可以为身体补充电解质。
伏天如何养生
别太贪凉
长时间呆在空调房里,身体调节能力容易失调,出现多种不适。因此,最好少开空调,小孩、孕妇及患有关节炎、风湿病、呼吸道疾病的老人就更要注意。即使开,温度以26℃为宜,保证室内外温差别超过7℃;让空调风往上吹,避免直吹身体,还要护好颈、背、腹、腰、腿等部位。大汗淋漓后不要冲凉水澡,以免受到风寒湿邪侵袭。夏日贪吃生冷瓜果,容易引发胃肠炎。吃冷饮时最好等到食物的温度接近体温时再慢慢咽下,以免刺激胃肠道,且吃的时间最好选择阳气最旺的正午到下午3点之间。受寒后,可以喝姜茶发汗散寒。
饮食开胃
一进三伏天,很多人就会受到“苦夏”的困扰,口淡乏味,食欲不振。因此,“开胃”是夏季养生的重点。专家建议,夏天可以多吃点苦味食物,苦瓜、苦菜、苦荞麦都能解热祛暑、健脾开胃。不过苦瓜性寒,体质较差、脾胃虚寒者不宜多吃。天气酷热,出汗较多,容易耗气伤阴。因此,益气养阴的食物也不可少,山药、大枣、蜂蜜、莲藕、木耳都是不错的选择。此外,鸡鸭肉、瘦猪肉等平性或凉性的肉制品也有滋阴养胃、健脾补虚的功效。
身体祛湿
闷热潮湿的三伏天,人体容易被湿邪侵袭。对付暑湿,可以按足三里穴,有助于运化水湿。睡前用40℃温水泡脚,可祛湿,还能提高睡眠质量。还可以刻意出些汗,让湿气随着汗水散发出去。多吃健脾化湿的食物也有帮助,红豆、绿豆、荷叶煮粥,藿香、佩兰、苍术泡茶,生姜切片煮水,都有祛湿之效。辣椒虽能开胃助消化,祛湿功效却一般。值得提醒的是,绿豆汤千万不能当水喝,绿豆性寒,体质虚弱者不能过多饮用。
“低调”运动
常说的“夏练三伏”,并不是让大家不分时间、地点、情况地去锻炼。夏天人体能量消耗大,跑步、打球、爬山等锻炼方式必须量力而行,最好进行一些“低调”的运动,既能起到锻炼效果,又不至于出现不适。三种运动比较好:
1、游泳:水的散热能力比空气高15倍,游泳时人体能够保持体温恒定,不易中暑;
2、钓鱼:垂钓需要脑、手、眼配合,静、意、动相助,能解除心脾燥热;
3、太极拳:打太极拳既能增大肺活量,又能促进气血在五脏六腑之间的流动,有助于振奋精神。
头伏实际上并非指专门的一天,而是一个时间段,即三伏天第一个时间段,通常也叫做初伏。头伏的第一天,即为三伏天的入伏时间,这个时间每年都不同,那么2020年头伏是哪一天呢?具体2020头伏是几号到几号呢?一起来了解。
2020年头伏是哪一天 2020头伏是几号到几号
2020年头伏时间:2020年7月16日~2020年7月25日,共10天,具体如下:
第1天2020年7月16日;
第2天2020年7月17日;
第3天2020年7月18日;
第4天2020年7月19日;
第5天2020年7月20日;
第6天2020年7月21日;
第7天2020年7月22日;
第8天2020年7月23日;
第9天2020年7月24日;
第10天2020年7月25日。
头伏的含义与习俗:
头伏又叫初伏,是关于日历法的一种说法,指夏至后的第三个庚日,是三伏中头伏的第一天,通常也指从夏至后的第三个庚日起至第四个庚日前一天的一段时间。
习俗:
北方有句俚语,叫做“头伏饺子二伏面,三伏烙饼摊鸡蛋”。
头伏吃饺子是传统习俗,因为每逢伏天,人的胃口就不好,吃不下去东西,而饺子在中国人的传统习俗里正是开胃解馋的食物。
二伏日吃面,这一习俗至少三国时期就已开始了。《魏氏春秋》上说,何晏在“伏日食汤饼,取巾拭汗,面色皎然”,人们才知何晏肌肤洁白不是涂粉掩饰,而是自然白。这里的“汤饼”就是热汤面。为什么在热天里吃热面?南朝梁宗懔《荆楚岁时记》中说:
“六月伏日食汤饼,名为辟恶。”
五月是恶月,六月亦沾恶月的边儿,故也应“辟恶”。这是迷信说法。用新小麦磨成面粉煮汤吃,吃后出一身汗,新粮营养丰富,发汗可以驱病,六月食汤饼是有科学道理的。
伏天除了喝热汤面,还可以吃过水面。将煮好的面条用凉水过出,拌上蒜泥,浇上卤子,不仅刺激食欲,而且“败心火”。
伏里还可以吃“炒面”。所谓炒面,是用锅将面粉炒干、炒熟,然后用水加糖拌着吃。这种吃法汉代已有。唐宋时更为普遍,不过那时是先炒熟麦粒,然后再磨面食之。唐代医学家苏恭说,炒面可“解烦热,止泄,实大肠”。
了解更多,请看》》》三伏天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