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八节喝腊八粥已经是惯例,现在如果问腊八节为什么要喝腊八粥?想必很多人也是答不出来的,其实关于腊八节吃腊八粥的由来一直是众说纷纭,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到现在人们也每个定论,所以啊,也不怪答不出来,今天就将这些说法给大家展示一下。
腊八节为什么要喝腊八粥 腊八节吃腊八粥的由来
腊八节为什么要喝腊八粥 腊八节吃腊八粥的由来
腊八节,俗称“腊八” ,即农历十二月初八,古人有祭祀祖先和神灵、祈求丰收吉祥的传统,一些地区有喝腊八粥的习俗。相传这一天还是佛祖释迦牟尼成道之日,称为“法宝节”,是佛教盛大的节日之一。岁终之月称“腊”的含义有三:一曰“腊者,接也”,寓有新旧交替的意思(《隋书礼仪志》记载);二曰“腊者同猎”,指田猎获取禽兽好祭祖祭神,“腊”从“肉”旁,就是用肉“冬祭”;三曰“腊者,逐疫迎春”,腊八节又谓之“佛成道节”,亦名“成道会”,实际上可以说是十二月初八为腊日之由来。
俗语“腊七腊八,冻掉下巴”,所以在腊八这天,家家户户喝腊八粥,为的就是以防下巴被冻掉。关于腊八粥的起源,一般认为源自佛教,所以腊八粥也叫“佛粥”,民间也有把腊八粥叫做“防风洲”,据说喝了这粥,可以御寒。其实腊八粥跟释迦牟尼有关,据说释迦牟尼成道前苦修六年,略无所获,一天在河中沐浴时,吃了牧女苏耶妲送的乳糜,恢复了精力,在毕钵罗树下悟了道。乳糜即乳粥,后来释迦牟尼的弟子为了纪念释迦牟尼也为了感谢牧女,于是僧人们在腊八这天手捧钵盂,到街上化缘,将化来的米、枣等煮成粥,发给挨饿的人们。从此每年的腊八喝腊八粥。
腊八粥的材料
腊八节为什么要喝腊八粥 腊八节吃腊八粥的由来
据《燕京岁时记》中记载,当时民间制的腊八粥,也是很讲究营养和色、香、味俱佳的:“腊八粥者,用黄米、白米、江米、小米、菱角米、栗子、去皮枣泥等,合水煮熟;外用染红桃仁、杏仁、瓜子、花生、榛穰、松子。及白糖、红糖、琐琐葡萄,以作点染。”
我国地域辽阔,各地物产不同,人们口味各异,因此,腊八粥的材料也不一样。有的地方还加入黏秫米、珍珠米、薏仁米等;有的地方则放入百合、白果、莲子等;有的地方还配以绿豆、龙眼肉、蜜饯、鲜果、干果等。
我们从腊八粥的配料上已不难看出,其营养是丰富全面的,从中医角度看,是有健脾、开胃、补气、安神、清心、养血等功效的,可以说是一剂配伍合理的补益“良药”。腊八粥之所以盛传不衰,与其为“滋补良药”是分不开的。
赤豆为粥,可以利尿清脾;菱粉为粥,固精明目;栗子为粥,补肾强膝;百合为粥,润肺调中;萝卜为粥,消食暖下;油菜为粥,调中下气;养菜为粥,明目利肝;韭菜为粥,温肾暖下;花椒为粥,辟瘴御寒;茵香为粥,和胃治癌……假如李时珍受时代条件所限,还有些不甚科学的看法的话,那么,现代医学当是可信的了。
在很多人的记忆里,腊八节总是由一碗碗的腊八粥串联起来的。喝腊八粥迎腊八节已经成为了我们不能磨灭的记忆,大清早的眼睛都还没有睁开,一碗热腾腾的腊八粥就已经出现在眼前,然后恍然,原来腊八节到来。也正是如此,我们如果要说腊八节的传统美食,那么腊八粥一定是绕不过去的门槛,打开这扇门还有更多的精彩等着你。
腊八节的传统美食 喝腊八粥迎腊八节
腊八粥
叫“七宝五味粥”。我国喝腊八粥的历史,已有一千多年。最早开始于宋代。每逢腊八这一天,不论是朝廷、官府、寺院还是黎民百姓家都要做腊八粥。到了清朝,喝腊八粥的风俗更是盛行。在宫廷,皇帝、皇后、皇子等都要向文武大臣、侍从宫女赐腊八粥,并向各个寺院发放米、果等供僧侣食用。在民间,家家户户也要做腊八粥,祭祀祖先;同时,合家团聚在一起食用,馈赠亲朋好友。中国各地腊八粥的花样,争奇竞巧,品种繁多。其中以北平的最为讲究,搀在白米中的物品较多,如红枣、莲子、核桃、栗子、杏仁、松仁、桂圆、榛子、葡萄、白果、菱角、青丝、玫瑰、红豆、花生……总计不下二十种。腊八粥熬好之后,要先敬神祭祖。之后要赠送亲友,一定要在中午之前送出去。最后才是全家人食用。吃剩的腊八粥,保存着吃了几天还有剩下来的,却是好兆头,取其"年年有余”的意义。
腊八蒜
腊八节缺不了腊八蒜
老北京人家,一到腊月初八,过年的气氛一天赛过一天,华北大部分地区在腊月初八这天有用醋泡蒜的习俗,叫“腊八蒜”。腊八蒜的制作也挺简单的,挑紫皮的最好,蒜瓣小泡得透,泡出的蒜脆香;普通蒜头虽说个头大,但泡出来发紫口感不脆。紫皮蒜去皮后浸入米醋,装入小坛子封严。
旧时商号在腊八这天拢账,把这一年的账目盘点出来,算清楚这一年的收支盈亏。债主还会在腊八这天提醒欠钱人家准备还钱。腊月里人们讲究忌讳,所以就用与“算”字同音的“蒜”,来代替算账的“算”。也因此,腊八蒜虽然好吃,市面上却没有卖的。都是家家户户自己动手泡腊八蒜,并且也给自家算算账,看看这一年的开支,有多少积余,盘算该花多少钱置办年货等。
腊八豆腐
腊八豆腐是贵池区的特色小吃,每年腊八节,家家户户差不多都要晒制腊八豆腐来庆祝节日。腊八豆腐,色泽黄润如玉,入口松软,咸中带甜,又香又鲜。豆腐配海鲜味道更鲜美,假如在晒制时加入虾米等配料,味道鲜美无比。黟县人平时习惯将腊八豆腐用草绳挂在通风处,吃时摘取。有些人还爱把腊八豆腐雕刻成动物、花卉,浇上麻油,成为极品的下酒小菜。
腊八面
腊八面
腊八面,即腊八节的节令食品,是在腊八粥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流行于关中地区。过去在陕西大荔和临潼、凤翔一带腊八节这日人们煮面敬神,因之叫“腊八面”。每年的农历腊月初八早上,家家户户都要吃碗腊八面。以此来祭祀祖先和神灵,祈求丰收和吉祥。
起初关中农村的腊八面是用小米、黄豆煮粥下面条,而后用八种蔬菜和肉爁成臊子下面条,如今随着生活水准的提高,人们将豆类与菜系相结合,用核桃仁、芝麻、花生米、莲子、青菜、菠菜、黄花、木耳等同面条同煮,调成汤面,营养丰富,十分好吃。走进腊月,乡下就有了年的味儿。这味儿是从喷香的“腊八菜”、“腊八面”里溢出来,飘出来的。
粘火勺
俗话说腊八天里太冷了,会冻掉下巴,因此要吃一些粘性大的食品把下巴粘住。粘火勺就是一项北方传统的腊八节食物,腊八这天一次烙上数百个,烙好后,放仓房大缸中以雪冻之,食用时,取出放锅中馏一下即可。
粘火勺以糯米粉为原料,添加大米粉中和粘性,锅中大火熬烂红小豆或是烘熟的芝麻作为馅料。糯米粉揉成面团,中间填入甜甜的红豆沙馅,压成小厚饼,上锅烙熟。出锅后咬上一口,外皮酥脆粘牙,内馅香甜软糯,个头又小巧精致,像极了中国版的铜锣烧。
腊八粥的做法
做腊八粥
腊八是指每年农历的十二月(俗称腊月)初八,在这一天喝腊八粥、做腊八粥是全国各地老百姓最传统、也是最讲究的习俗。腊八粥一般都用五谷杂粮加入核桃仁、松子仁、莲子、红枣、桂圆肉等,浓香四溢香甜味美。
正宗腊八粥的做法
原料:糯米50克,粳米50克,黑米50克,米仁50克,桂圆50克,红豆100克,莲子100克,桂圆100克,花生米100克,栗子100克,红枣100克,白糖适量。
做法:
1.先将莲子去衣去心放入碗中加水浸没,再放入蒸笼,用旺火蒸约1小时,蒸熟取出备用。
2.将桂圆去掉皮、核,只要肉;将栗子剥掉壳及衣。
3.锅内放入适量的水,然后把黑米、红豆、花生米、红枣洗干净倒入锅内煮,待煮成半熟时,再将米仁、粳米、糯米洗干净倒入锅内一起煮,待锅开后,再用微火煮。
4.将粥煮熬到七八成熟时,把蒸熟的莲子倒入粥内搅拌均匀,开锅后再煮一会移下火来,盛入清洁的锅内,撒上适量白糖。
每年年底腊八节到来,大家都有喝点腊八粥的传统,当然广东地区的朋友不算,他们就不过腊八节。年年腊八节喝腊八粥但知道为啥腊八节为什么要喝腊八粥吗?下面小编给大家讲讲腊八节喝腊八粥的寓意。
腊八节喝腊八粥的寓意 腊八节为什么要喝腊八粥
吃腊八粥的意义,除了有纪念佛陀夜睹明星成道开悟的意义,还有:温暖、圆满、和谐、吉祥、健康、合作、营养、淡泊、方便、感恩、欢喜(以粥代茶)、结缘等意义。天津民俗在腊八前一晚,善男信女捻豆做粥,每捻一豆,曰结缘豆。因此做一诗:“喜到初八腊月天,门前舍豆俗相沿,信士弟子熬粥夜,善念佛声生结善缘。”
我国喝腊八粥的的历史,已有一千多年。最早开始于宋代。每逢腊八这一天,不论是朝廷、官府、寺院还是黎民百姓家都要做腊八粥。到了清朝,喝腊八粥的风俗更是盛行。在宫廷,皇帝、皇后、皇子等都要向文武大臣、侍从宫女赐腊八粥,并向各个寺院发放米、果等供僧侣食用。在民间,家家户户也要做腊八粥,祭祀祖先;同时,合家团聚在一起食用,馈赠亲朋好友。
腊月是年岁之终,古代农闲的人们无事可干,便出去打猎。一是多弄些食物,以弥补粮食的不足,二是用打来的野兽祭祖敬神,祈福求寿,避灾迎祥。
现在的腊八粥的配料是依个人口味而定的,一般的有大米、花生、绿豆、红豆、莲子等。其他还有自选辅料的扁豆、红枣、桂圆、山药、百合,枸杞子、薏米、小米、其他豆类、红枣等。此粥可加糖成甜品,或者加盐。
吃腊八粥的好处
中老年人:豆类预防骨质疏松症
大豆中的大豆异黄酮可抑制体内脂质过氧化,能够预防骨质疏松症。老年人胃肠功能减弱,腊八粥软烂易消化,加上粗细食物搭配,富含膳食纤维,对预防老年性便秘有一定作用。尤其适宜年老体弱或病愈后脾胃虚弱者食用。
爱美女性:黑色食物可养颜
许多黑色食品是美容食品,煮粥的时候不妨加一点。比如黑米,含有多种维生素和锌、铁、硒等营养物质。中医认为,黑米能滋阴益肾,明目活血。黑豆蛋白质含量高,质量好,还含有丰富的不饱和脂肪酸和钙、铁、胡萝卜素及B族维生素。
高血压患者:薏米可预防高血压
熬煮腊八粥时可加些薏米。中医认为薏米具有健脾、补肺、清热、渗湿的功能,经常食用对慢性肠炎、消化不良等症也有良效。富含膳食纤维的薏米有预防高血脂、高血压、中风及心血管疾病的功效。
肾亏患者:栗子可补肾益气
中医认为栗有补肾健脾、强身壮骨,益胃平肝等功效。细细咀嚼,连津液吞咽。无论生吃还是炒食、煨食,都可以达到理想的补益效果。
失眠患者:龙眼肉可养心安神
如果在粥里加点龙眼肉、酸枣仁将会起到很好的养心安神的作用;莲子可补气健脾;枸杞子具有延年益寿的作用,对血脂也有辅助的调节作用,是中老年人的食疗佳品。
糖尿病患者:燕麦可降低胆固醇浓度
许多研究已证实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可降低血糖,特别是燕麦、大麦和一些豆类所含的可溶性纤维,可在胃内形成黏稠物质,影响葡萄糖的吸收和利用,可抑制血糖值上升,因此对于糖尿病以及糖尿病合并心血管疾病的患者,不妨在粥里放点燕麦。
了解更多腊八节信息请点》》》腊八节的来历和习俗
腊八节是我们的传统节日,我国很多地方过腊八节都有喝腊八粥的习俗,那么,广东腊八节喝腊八粥吗?对于广东的朋友来说他们只认识八宝粥,并不认识腊八粥所以他们也不喝腊八粥,到底广东腊八节吃什么呢?其实小编资讯过多位广东的朋友,他们表示,我们根本不过腊八节。
广东腊八节吃什么 广东腊八节喝腊八粥吗
广东大多数地方都不过腊八节,也不喝腊八粥。在广东只有客家人才会有过腊八节的传统。
广东为什么不过腊八节
广州民俗专家曾应枫表示,广州人年前过的节日也不少,比如冬至、年二十八等等,但腊八确实很少提,没有过这个节的习惯,腊八似是典型的北方节日。
民俗专家叶春生则解释,北方有“过了腊八便是年”之说,正如南方的“腊月二十三——祭灶入年关”。北方进入腊月后,天气开始发生明显变化,过腊八意味着进入年关。古时“腊”同“猎”,代表一年到头有收获,进入年关就要祭拜天地,祈求来年也有收获。而广东人过的“腊月二十三”,广州人称之为“小年”,要举行“祭灶”的仪式,其实与北方的“腊八”意义一样,只是日子不同。
“广东也有人过腊八,不过主要在珠三角一带,是客家人从北方带来的习俗,但用来做腊八粥的材料已经有所不同,比如北方多用小米、红枣,而南方则多用糯米、百合、莲子等等。”民俗专家说。
腊八节的由来
腊八节是我国汉族的传统宗教、农祀节日。农历十二月初八日,古称“腊日”;南北朝佛教传人中国后,与佛教节日相重合,又称“佛成道节”。
关于腊日的来历,起源于远古汉族先民的一种冬日祭典。因冬季天寒,农事空闲,人们便进山打猎,以备新旧交替的年底,用猎物作“牺牲”祭祀祖宗与天地神明,祈福禳灾。古文,猎与腊为同字。因此,这种祭典就称为“腊祭”,农历十二月也就顺呼为“腊月”。
在历史上,每年的腊月天子们都要向天祈福,并且大宰牲口,大量蒸酒,举办“腊”这种祭典,以求神灵、祖先保佑,取得来年丰收。“腊鼓鸣,春草生”是汉代流传的民谚,它反映了当时的人们在腊月敲鼓驱疫,迎接新春的隆重仪式和情景。
十二月初八日,古称“腊日”。从先秦时起,“腊日”已被当作一个节日来过,但在当时腊日不是固定在十二月初八日,直到南北朝时,腊日才固定在十二月初八,从此人们在这一天祭祀天地神灵和祖先,并祈求丰收和祥瑞。
腊八粥的由来
探究腊八粥之源,据说与释迦牟尼有关。
释迦牟尼原本是王子,他深切同情劳动人民的苦难遭遇,二十九岁时,毅然舍弃了王族生活,去探求解救人生痛苦的方法。相传,一天释迦牟尼来到一片茫茫无际的荒漠,又饥又渴,终于不支倒地。这时,恰巧有个善良的牧羊姑娘路过,忙将随身所带的杂饭与泉水调煮成粥,喂给释迦牟尼吃。释迦牟尼醒来后,谢过牧女,继续前进,以坚韧不拔的毅力修行了六年,终于在十二月初八那天得道成佛。从此以后,凡逢十二月初八,各佛寺均效法牧女献粥,取香谷、果实煮粥,供于佛像前。
中国古代民间有在冬至前后食用“赤豆粥”的习俗。如《本草纲目》赤豆条记载,传说中那位头撞不周山的共工氏有七个“不才”儿子,“以冬至死为疫鬼”,故于是日作小豆粥,来祓除瘟神疫鬼。这个节日风俗,后来和佛教纪念“佛祖成道,的“五味粥”逐渐融合,宗教迷信的成份也逐渐淡薄下来,成为入腊以后的节日佳品——“腊八粥”。
煮腊八粥,除了用各种粮米、杂豆外,各地根据出产还放上栗子、白果、;菱米、苡仁以及芡实、莲子等,用文火炖上一整夜,“腊八”清晨围炉热食,真是别具风味!
冬天吃“五味粥”、“赤豆粥”以至“腊八粥”的风俗,虽来源于神话故事,但对人体健康也确有一定好处。如赤豆,也叫赤小豆,不仅有营养,也是《神农本草经》列为中品的药材,赤小豆虽然不能避疫驱邪,却有利水行血、健胃、消肿的作用,特别对预防脚气病有很好的功效。腊月初八的一些风俗,由于它对我们有许多好处,故一直流传到今。
腊八节和腊八粥是很久以前就留下来的传统,像是天经地义一般,到了腊八节前夕,人们就开始泡豆子准备煮腊八粥。但是你有想过腊八节为什么要喝腊八粥吗?当时的人们是出于一种怎么样的想法才有了在腊八节和腊八粥的习俗呢,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下腊八节喝腊八粥的由来。
腊八节喝腊八粥的由来 腊八节为什么要喝腊八粥
腊八节喝腊八粥的由来 腊八节为什么要喝腊八粥
腊八节,俗称“腊八” ,即农历十二月初八,古人有祭祀祖先和神灵、祈求丰收吉祥的传统,一些地区有喝腊八粥的习俗。相传这一天还是佛祖释迦牟尼成道之日,称为“法宝节”,是佛教盛大的节日之一。岁终之月称“腊”的含义有三:一曰“腊者,接也”,寓有新旧交替的意思(《隋书礼仪志》记载);二曰“腊者同猎”,指田猎获取禽兽好祭祖祭神,“腊”从“肉”旁,就是用肉“冬祭”;三曰“腊者,逐疫迎春”,腊八节又谓之“佛成道节”,亦名“成道会”,实际上可以说是十二月初八为腊日之由来。
俗语“腊七腊八,冻掉下巴”,所以在腊八这天,家家户户喝腊八粥,为的就是以防下巴被冻掉。关于腊八粥的起源,一般认为源自佛教,所以腊八粥也叫“佛粥”,民间也有把腊八粥叫做“防风洲”,据说喝了这粥,可以御寒。其实腊八粥跟释迦牟尼有关,据说释迦牟尼成道前苦修六年,略无所获,一天在河中沐浴时,吃了牧女苏耶妲送的乳糜,恢复了精力,在毕钵罗树下悟了道。乳糜即乳粥,后来释迦牟尼的弟子为了纪念释迦牟尼也为了感谢牧女,于是僧人们在腊八这天手捧钵盂,到街上化缘,将化来的米、枣等煮成粥,发给挨饿的人们。从此每年的腊八喝腊八粥。
腊八节喝腊八粥的由来 腊八节为什么要喝腊八粥
甜腊八粥的做法
原料:
大米50克,江米50克,小米50克,秫米(即黏高梁)50克,黏黄米50克,薏仁米50克,红小豆50克,红芸豆50克,白芸豆50克,小枣100克,栗子100克,青梅100克,瓜条100克,葡萄干50克,白糖250克。
做法:
1.将红小豆、红芸豆、白芸豆淘洗干净,倒人锅内,加水用中火熬煮。
2.将3种豆煮40分钟约六成熟时,将大米、江米、小米、秫米、黏黄米和薏仁米淘洗干净,倒人豆锅内,用旺火煮开后改用微火煮30分钟左右。
3.待粥煮至八成熟时,将洗净的小枣、葡萄干和去皮的栗子倒人粥锅内,继续熬煮,见粥汁发粘,再把青梅、瓜条切成小丁,倒人粥内拌匀,开锅后再煮一会儿,盛人碗内,撤上白糖即可食用。
腊八节喝腊八粥的由来 腊八节为什么要喝腊八粥
咸腊八粥的做法
原料:
粳米250克,黄豆15克,芋艿25克,白果25克,荸荠25克,蚕豆25克,栗子10个,青菜250克,猪油75克,精盐6克,味精2克,桂皮、茴香各5克。
做法:
1.将黄豆、蚕豆洗净,放在清水中浸泡涨发12小时。芋艿、荸荠去皮,栗子去壳和内皮,均切成小方丁。白果去壳,剥去中间的心子。青菜择洗干净切丝。
2.将粳米拣去杂质,淘洗干净,倒人锅内,加入黄豆、蚕豆、芋艿、荸荠、白果、栗子、猪油、桂皮、茴香、清水2000克,用旺火烧沸,再用小火继续熬煮30分钟左右,加入青菜丝、味精,再煮至粥汤稠浓,放人精盐搅匀即成。
小编是南方人,而且是很南的南方人,在我们生活的这片土地上人们是不过腊八节的,甚至可以说冬天里的节日大多我们都是不过的,腊八不过,冬至也不过。所以小编也没有腊八节和腊八粥的经历,现在想来还是可惜,少了一个过节的体验,至于为什么腊八节要喝腊八粥,小编也是用心的搜罗了腊八节喝腊八粥的习俗,和你一起赏鉴。
为什么腊八节要喝腊八粥 腊八节喝腊八粥的习俗
为什么腊八节要喝腊八粥 腊八节喝腊八粥的习俗
腊八粥是一种在腊八节用由多种食材熬制的粥,还叫做七宝五味粥。最早的腊八粥是红小豆来煮,后经演变,加之地方特色,逐渐丰富多彩起来。腊月最重大的节日之一,是十二月初八,古代称为“腊日”,俗称“腊八节”。
从先秦起,腊八节都是用来祭祀祖先和神灵、祈求丰收和吉祥。据说,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因此腊八也是佛教徒的成佛之前曾经苦行多年,饿得骨瘦如柴,决定不再苦行,这时遇见一个牧女,送他乳糜食用,他吃了乳糜后,恢复了体力,便端坐在菩提树下入定,于12月8日成道,称为“佛成道节”。佛寺在这天举行诵经,并效法成道前牧女贡乳糜的传说故事,用香谷和果实做粥供佛。腊八这一天有吃腊八粥的习俗。
我国喝腊八粥的的历史,已有一千多年。最早开始于宋代。每逢腊八这一天,不论是朝廷、官府、寺院还是黎民百姓家都要做腊八粥。到了清朝,喝腊八粥的风俗更是盛行。在宫廷,皇帝、皇后、皇子等都要向文武大臣、侍从宫女赐腊八粥,并向各个寺院发放米、果等供僧侣食用。在民间,家家户户也要做腊八粥,祭祀祖先;同时,合家团聚在一起食用,馈赠亲朋好友。
腊月是年岁之终,古代农闲的人们无事可干,便出去打猎。一是多弄些食物,以弥补粮食的不足,二是用打来的野兽祭祖敬神,祈福求寿,避灾迎祥。
为什么腊八节要喝腊八粥 腊八节喝腊八粥的习俗
喝腊八粥的传说
古时候,有一户人家,老两口和一个儿子。老头是个勤快人,虽然年过六十。还是天天鸡叫起床,扫地攒粪;天明下地,精心耕耘,八亩坟园地年年五谷丰登。粮食囤年年装得冒尖儿。院里呢?树木成林,瓜棚遮天,菜豆鲜果,四季不断。一家人吃喝以外,还能换回不少银两,日子越过越好。衬里人问他,“你家种有摇钱树,日子过得恁舒坦?”老头笑笑说:“摇钱树,人人有,就是自己两只手。”
老太婆呢?也是个勤俭的治家人。一天三顿饭,精打细算,闲月吃稀,忙月吃稠。邻居们说:“您家囤尖缸流的,恁抠索干啥?,老太婆说:“一顿省一把,十年买匹马;丰年想歉季,饱时想饿时。老太婆不仅吃得俭省,穿得也节约。做件衣裳,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照样穿。一身粗布棉衣能干干净净穿十几年。年年丰衣足食,常常拿出余钱剩米,周济左右邻舍。又有人问:“您家业不大,咋会过得恁滋润,是不是藏个聚宝盆?”老太婆说:“聚宝盆,不算好,勤俭才是无价宝。”
老两口勤俭持家,人人称赞,可惜没养成个好儿子。那娃几十七八岁了,整天饱吃闷睡:怕干活。街坊送绰号叫“瞌睡虫”,是个十足的败家子。
有一天,老汉摸摸花白胡子,知道自己老了,就对娃儿说:“爹娘只能养你小,不能养你老。要吃饭,得流汗。靠天靠地靠爹娘。都不如自己争气保险哪!你往后甭光睡啦!也得学会种庄稼过日子啊!”瞌睡虫哼哼两声,这只耳朵听,那只耳朵扔,照样睡他的懒瞌睡。
不久,老两口又给儿子成了家。这个媳妇跟儿子一样,也是好吃懒做。日头未落就睡,日出三竿才起,不拿针线,不进灶房,踢倒了油瓶也不扶,整天扔馍块、泼剩饭。人送外号叫“没底锅”。
有一天,老太婆梳着满头白发,自叹土已围着脖子了。就把心里话说给儿媳妇:“初一扎针十五拔,强似挨门求人家。家常便饭吃得长,粗布衣裳穿得久。过日子可得会精打细算啊!”儿媳妇只当耳旁风,一句也不往心里放。 .
过了几年,老俩口同时身染重病,卧床不起,就把小俩口叫到跟前。嘱托再三:“要想日子常常富,鸡叫三遍离床铺。俭是聚宝盆,勤是摇钱树。男应勤耕耘,女应多织布……”说罢,老俩口咽了气儿。小俩口看看囤有粮食缸有米,男人说:“吃不愁,喝不愁,何必种地晒日头。”再看看满床被褥满箱衣,女人说:“冬有棉,夏有单,何必纺织月西偏。”他俩一唱一和,谁也没把二老的教诲记心上。
转眼又是一年,八亩坟园地成了荒草园。家里柴米油盐,一天少一天,衣服鞋袜,一天烂一天。树叶一青一黄,燕子飞来飞去。一年一年过去了,地里颗粒没收,家里吃空捋尽。
冬天来了,天气越来越冷。到了腊月初八这天,大雪封门,北风呼啸。小俩口偎在一起“筛糠”,肚里没饭,身上衣单。这时,他们想起了二老说的话,可是已经晚了。他俩东抓西挠,缸底、囤缝、老鼠洞,找了点儿陈谷子烂豆和菜叶,放进锅去煮。没柴烧,把仅有的一把铺草也填进了灶膛里。小俩口一人盛了一碗粥,端起来刚吃了几口,一阵大风刮来,把破房子刮倒了。等邻居冒雪赶来,扒开房子一看,两人已经冻死了,每人身边放着一个盛着粥的破碗。
从此,每年到了腊月初八日,人们就熬一锅粥,和孩子们一边吃,一边讲瞌睡虫和没底锅饿死的故小。这顿饭就叫腊八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