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年历

腊八粥

2020/4/1 16:10:44
万年历日历:腊八粥知识
腊八粥知识
腊八节的传统美食

在很多人的记忆里,腊八节总是由一碗碗的腊八粥串联起来的。喝腊八粥迎腊八节已经成为了我们不能磨灭的记忆,大清早的眼睛都还没有睁开,一碗热腾腾的腊八粥就已经出现在眼前,然后恍然,原来腊八节到来。也正是如此,我们如果要说腊八节的传统美食,那么腊八粥一定是绕不过去的门槛,打开这扇门还有更多的精彩等着你。

腊八节的传统美食 喝腊八粥迎腊八节

腊八粥

叫“七宝五味粥”。我国喝腊八粥的历史,已有一千多年。最早开始于宋代。每逢腊八这一天,不论是朝廷、官府、寺院还是黎民百姓家都要做腊八粥。到了清朝,喝腊八粥的风俗更是盛行。在宫廷,皇帝、皇后、皇子等都要向文武大臣、侍从宫女赐腊八粥,并向各个寺院发放米、果等供僧侣食用。在民间,家家户户也要做腊八粥,祭祀祖先;同时,合家团聚在一起食用,馈赠亲朋好友。中国各地腊八粥的花样,争奇竞巧,品种繁多。其中以北平的最为讲究,搀在白米中的物品较多,如红枣、莲子、核桃、栗子、杏仁、松仁、桂圆、榛子、葡萄、白果、菱角、青丝、玫瑰、红豆、花生……总计不下二十种。腊八粥熬好之后,要先敬神祭祖。之后要赠送亲友,一定要在中午之前送出去。最后才是全家人食用。吃剩的腊八粥,保存着吃了几天还有剩下来的,却是好兆头,取其"年年有余”的意义。

腊八蒜

腊八节缺不了腊八蒜

老北京人家,一到腊月初八,过年的气氛一天赛过一天,华北大部分地区在腊月初八这天有用醋泡蒜的习俗,叫“腊八蒜”。腊八蒜的制作也挺简单的,挑紫皮的最好,蒜瓣小泡得透,泡出的蒜脆香;普通蒜头虽说个头大,但泡出来发紫口感不脆。紫皮蒜去皮后浸入米醋,装入小坛子封严。

旧时商号在腊八这天拢账,把这一年的账目盘点出来,算清楚这一年的收支盈亏。债主还会在腊八这天提醒欠钱人家准备还钱。腊月里人们讲究忌讳,所以就用与“算”字同音的“蒜”,来代替算账的“算”。也因此,腊八蒜虽然好吃,市面上却没有卖的。都是家家户户自己动手泡腊八蒜,并且也给自家算算账,看看这一年的开支,有多少积余,盘算该花多少钱置办年货等。

腊八豆腐

腊八豆腐是贵池区的特色小吃,每年腊八节,家家户户差不多都要晒制腊八豆腐来庆祝节日。腊八豆腐,色泽黄润如玉,入口松软,咸中带甜,又香又鲜。豆腐配海鲜味道更鲜美,假如在晒制时加入虾米等配料,味道鲜美无比。黟县人平时习惯将腊八豆腐用草绳挂在通风处,吃时摘取。有些人还爱把腊八豆腐雕刻成动物、花卉,浇上麻油,成为极品的下酒小菜。

腊八面

腊八面

腊八面,即腊八节的节令食品,是在腊八粥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流行于关中地区。过去在陕西大荔和临潼、凤翔一带腊八节这日人们煮面敬神,因之叫“腊八面”。每年的农历腊月初八早上,家家户户都要吃碗腊八面。以此来祭祀祖先和神灵,祈求丰收和吉祥。

起初关中农村的腊八面是用小米、黄豆煮粥下面条,而后用八种蔬菜和肉爁成臊子下面条,如今随着生活水准的提高,人们将豆类与菜系相结合,用核桃仁、芝麻、花生米、莲子、青菜、菠菜、黄花、木耳等同面条同煮,调成汤面,营养丰富,十分好吃。走进腊月,乡下就有了年的味儿。这味儿是从喷香的“腊八菜”、“腊八面”里溢出来,飘出来的。

粘火勺

俗话说腊八天里太冷了,会冻掉下巴,因此要吃一些粘性大的食品把下巴粘住。粘火勺就是一项北方传统的腊八节食物,腊八这天一次烙上数百个,烙好后,放仓房大缸中以雪冻之,食用时,取出放锅中馏一下即可。

粘火勺以糯米粉为原料,添加大米粉中和粘性,锅中大火熬烂红小豆或是烘熟的芝麻作为馅料。糯米粉揉成面团,中间填入甜甜的红豆沙馅,压成小厚饼,上锅烙熟。出锅后咬上一口,外皮酥脆粘牙,内馅香甜软糯,个头又小巧精致,像极了中国版的铜锣烧。

腊八粥的做法

做腊八粥

腊八是指每年农历的十二月(俗称腊月)初八,在这一天喝腊八粥、做腊八粥是全国各地老百姓最传统、也是最讲究的习俗。腊八粥一般都用五谷杂粮加入核桃仁、松子仁、莲子、红枣、桂圆肉等,浓香四溢香甜味美。

正宗腊八粥的做法

原料:糯米50克,粳米50克,黑米50克,米仁50克,桂圆50克,红豆100克,莲子100克,桂圆100克,花生米100克,栗子100克,红枣100克,白糖适量。

做法:

1.先将莲子去衣去心放入碗中加水浸没,再放入蒸笼,用旺火蒸约1小时,蒸熟取出备用。

2.将桂圆去掉皮、核,只要肉;将栗子剥掉壳及衣。

3.锅内放入适量的水,然后把黑米、红豆、花生米、红枣洗干净倒入锅内煮,待煮成半熟时,再将米仁、粳米、糯米洗干净倒入锅内一起煮,待锅开后,再用微火煮。

4.将粥煮熬到七八成熟时,把蒸熟的莲子倒入粥内搅拌均匀,开锅后再煮一会移下火来,盛入清洁的锅内,撒上适量白糖。


为何要吃腊八粥

腊八节要到了哦,还有十天的时间就是腊八节了,请将腊八粥准备好吧。那么,为什么要吃腊八粥?关于腊八节和腊八粥的故事,我们要从佛教传入我国的时候开始说起,这个故事有点长,关于腊八粥的来历是什么我们还是下面来具体说一说吧!

为什么要吃腊八粥 腊八粥的来历是什么

腊八始于佛门,是佛教的节日,食腊八粥的食俗也同样由佛门渐渐传至民间。

中国民间也流传着许多关于腊八粥的故事。

相传朱元璋小的时候家中甚是贫穷,迫于生活的压力,朱元璋很小的时候就开始给当地的一个地主家放牛。地主对朱元璋不好,挨打挨骂是经常的事,饥肠辘辘也是每天的生存状态。有一天朱元璋放牛的时候,途中经过一座很窄的木桥,老牛一脚踩空,跌下桥去把腿摔断了,这还了得?地主一生气就把朱元璋关进一间屋子里,几天都不给吃的喝的。但是天无绝人之路,就在朱元璋饿得眼冒金星的时候出现了一个老鼠洞,里面有小米、大米、豆子等,他就把这些东西凑在一起煮了一锅粥,真是饱了吃着蜜不甜,饿了吃着甜如蜜,朱元璋觉得这粥真的是太香了。后来,朱元璋当了皇帝,世间的美味都吃遍了。忽然在一年的腊八里他想起了当年那好喝的粥,于是令御膳房煮这种杂粮粥。因这天在腊八,就赐名腊八粥,并让子女们也喝这种粥,让他们在享受荣华富贵的时候不要忘记祖辈们的辛苦。“上行而下效”,一时间在腊八喝腊八粥成为风气,传至民间慢慢地就变成了一种风俗。

还有另外一个故事。相传很久以前有对老人,他们有个儿子。两位老人很勤劳,但他们的儿子却很懒,平素就知道坐吃山空,整日游手好闲。老人给他娶了媳妇,本想媳妇会劝诫其子勤劳持家的,不曾料到儿媳妇跟儿子一样懒,两人整天只知道指望老人。后来两老去世,二人更是唱起了“懒惰二人转”。但是好景不长,没过几年,积蓄就被他们吃没了,日子开始难过起来。话说转眼就到了腊八这天,家中已是空空如也,加上天寒地冻,小两口这才想起老人在世时的嘱托,真是百感交集。但悔之已晚,再多的豪言壮语也没有了用武之地,眼下填饱肚子才是最重要的,小两口就极尽所能把家中的每个角落都打扫干净,好不容易凑了一锅杂粮粥,就着刺骨的寒风凑合了一顿。不料就在此时一阵北风吹过,多年失修的房子也忍受不了小两口的懒惰倒塌了,两人就这样一命呜呼,腊八粥成了他们向世界告别的最后一餐。人们听说这件事以后,就用它来教育那些懒惰的人,一定要勤俭持家,不能坐吃山空。传至后世,其教育的意味逐渐变淡,但是民间还是习惯在腊八这天煮上一锅粥,一是为了教育后世要勤劳,一分辛苦一分收获,二来也是期盼明年会有一个好年景。

腊八粥的材料

在民间,老百姓又把腊八粥叫五味粥、七宝粥、七宝五味粥等。腊八粥是用八种当年收获的新鲜粮食和瓜果煮成。所用粮食一般为:小米、大米、黄米、江米、玉米、高粱米、绿豆、黄豆、蚕豆、红小豆、豇豆、青豆等,所用瓜果一般有:红枣、花生仁、瓜子仁、栗子、核桃仁、莲子等。各家根据家中存有的粮果选出八种,不够八种的有向乡邻亲朋索讨的,也有到集市上购买的,总之需凑足八种。煮粥时将八种粮果一起放入锅内熬煮,有的果豆还要在头一天用水浸泡,如豆类、花生仁、莲子等。当粥煮到七八成熟时放入红糖或白糖,搅拌一下继续煮,直到煮熟。腊八粥盛在碗里,黄、红、白、绿各色相间,诱人的香味随碗里冒出的热气飘满房屋,确实惹人垂涎。一家人围坐在桌旁,每人一碗香热的腊八粥,喝得人们浑身热乎乎的,驱散了严冬的寒气。大人们边喝边谈论着年景收成,小孩们边喝边数着自己碗里有几个红枣、几个莲子,真是其乐融融,别有一番风味。因为腊八粥的用料是多种粮果,谷物含有丰富的碳水化合物和矿物质成分,豆类富含蛋白认的抗衰老物质,所以腊八粥的营养价值很高,确有一定的补养作用。质、矿物质,而花生素来就有“长生果”的美名,核桃中所含的维生素E更是公各地的腊八粥不尽相同。北方的腊八粥主要以甜味为主,京津地区流行一种“细粥”,是用菱角米、芡实、薏米、去心干莲子、白江米、白米、煮熟的红枣、白葡萄干和百合花瓣等,再配上各种果脯、青红丝、核桃仁、松子、花生仁、杏仁、桂圆肉等,加白糖熬制,粥色斑斓,味道绵软香甜。南方的腊八粥则以甜咸味为主,江苏有一种叫“粗腊八”的咸味腊八粥,是用粳米配青菜、胡萝卜、豆腐皮、榨菜、肉丝、花生、山芋、白果、红枣等,加盐煮成。也有荤味的腊八粥,是用各种杂粮米配红枣、栗子、柿子,加入切细的牛、羊、猪肉一同煮成,叫作“荤粥”。吃粥的时候人们还会根据不同的生活习惯加入其他调料,比如放辣椒、胡椒粉等。

腊八节的习俗

腊祭

腊八起源的第二种观点,称“本土说”,认为是由腊祭而来,先民们腊月岁末用猎获的禽兽祭祀众神和祖先,祈求新的一年避灾迎祥,到南北朝时,将这一日定为十二月八日。

“腊祭”除了祭祀先祖、神灵和庆丰收之外,还有驱除疫鬼和初迎新春之意。汉时规定腊It以猪羊祀社稷、逐疫鬼,吏民宴饮,迎接将到之新春。晋时腊日饮祭后,老人儿童常做藏钩(拔河)之游戏,以示欢乐。

酿醋

腊八日酿醋的习俗比较普遍。据说腊八日所做的醋,到来年夏天也不会生虫蛆。湖北人则在腊八这天用腊水煮红高粱为粥,封入缸中,至来年春天。才用来造醋。

酿酒

腊八日所酿的酒,据说味道倍加清例,而且久放不坏,愈久愈佳。

在湖南沅陵,人们酿糯米酒(用糯米酿槽),称“腊八糟”,据说此日酿的酒味道甜美,可久藏于窖中,食之可治愈痢疾、腹泻,还可止烦渴。山西沂州则把吃剩的腊八粥用于酿制黄酒。在粥中掺入酒曲,再加些白酒,入缸封存到春节,正好酿成。

做腊肉

每年自腊八开始,人们就开始屠宰猪、鸡、鸭、鹅,或腌或熏,为过年准备腊肉。据说腊肉可经年不腐,是招待客人的绝佳食物。

逐疫房

汉代在腊日前一天,击鼓驱疫,称之为逐除(见《吕氏春秋》高诱注)。晋代荆楚一带则将腊八日作为驱逐疫疾的日子。当时有谚语道:“腊鼓鸣,春草生。”村民都腰挂细腰鼓,戴着面具,扮作金刚力士来驭逐疫病,大概也是古代帷(古代驱逐疫鬼的一种仪式)的遗风。金刚的梵语为“跋折罗”,意思是金是世间至刚之物,能破坏外物,而外物不能破坏它,因此被当做佛家威武之神的名称。

清债务

江南风俗,在腊月逢八,便称之为腊八,如初八、十八、二十八等日,欠债者都要清理债务。没有能力还债的,必定要想尽办法清还。有谚语道:“第一腊八犹自可,第二腊八急如火.第三腊八无处躲。”想了解更多腊八节信息请点》》》腊八节的来历和习俗


腊八节喝腊八粥的寓意

每年年底腊八节到来,大家都有喝点腊八粥的传统,当然广东地区的朋友不算,他们就不过腊八节。年年腊八节喝腊八粥但知道为啥腊八节为什么要喝腊八粥吗?下面小编给大家讲讲腊八节喝腊八粥的寓意。

腊八节喝腊八粥的寓意 腊八节为什么要喝腊八粥

吃腊八粥的意义,除了有纪念佛陀夜睹明星成道开悟的意义,还有:温暖、圆满、和谐、吉祥、健康、合作、营养、淡泊、方便、感恩、欢喜(以粥代茶)、结缘等意义。天津民俗在腊八前一晚,善男信女捻豆做粥,每捻一豆,曰结缘豆。因此做一诗:“喜到初八腊月天,门前舍豆俗相沿,信士弟子熬粥夜,善念佛声生结善缘。”

我国喝腊八粥的的历史,已有一千多年。最早开始于宋代。每逢腊八这一天,不论是朝廷、官府、寺院还是黎民百姓家都要做腊八粥。到了清朝,喝腊八粥的风俗更是盛行。在宫廷,皇帝、皇后、皇子等都要向文武大臣、侍从宫女赐腊八粥,并向各个寺院发放米、果等供僧侣食用。在民间,家家户户也要做腊八粥,祭祀祖先;同时,合家团聚在一起食用,馈赠亲朋好友。

腊月是年岁之终,古代农闲的人们无事可干,便出去打猎。一是多弄些食物,以弥补粮食的不足,二是用打来的野兽祭祖敬神,祈福求寿,避灾迎祥。

现在的腊八粥的配料是依个人口味而定的,一般的有大米、花生、绿豆、红豆、莲子等。其他还有自选辅料的扁豆、红枣、桂圆、山药、百合,枸杞子、薏米、小米、其他豆类、红枣等。此粥可加糖成甜品,或者加盐。

吃腊八粥的好处

中老年人:豆类预防骨质疏松症

大豆中的大豆异黄酮可抑制体内脂质过氧化,能够预防骨质疏松症。老年人胃肠功能减弱,腊八粥软烂易消化,加上粗细食物搭配,富含膳食纤维,对预防老年性便秘有一定作用。尤其适宜年老体弱或病愈后脾胃虚弱者食用。

爱美女性:黑色食物可养颜

许多黑色食品是美容食品,煮粥的时候不妨加一点。比如黑米,含有多种维生素和锌、铁、硒等营养物质。中医认为,黑米能滋阴益肾,明目活血。黑豆蛋白质含量高,质量好,还含有丰富的不饱和脂肪酸和钙、铁、胡萝卜素及B族维生素。

高血压患者:薏米可预防高血压

熬煮腊八粥时可加些薏米。中医认为薏米具有健脾、补肺、清热、渗湿的功能,经常食用对慢性肠炎、消化不良等症也有良效。富含膳食纤维的薏米有预防高血脂、高血压、中风及心血管疾病的功效。

肾亏患者:栗子可补肾益气

中医认为栗有补肾健脾、强身壮骨,益胃平肝等功效。细细咀嚼,连津液吞咽。无论生吃还是炒食、煨食,都可以达到理想的补益效果。

失眠患者:龙眼肉可养心安神

如果在粥里加点龙眼肉、酸枣仁将会起到很好的养心安神的作用;莲子可补气健脾;枸杞子具有延年益寿的作用,对血脂也有辅助的调节作用,是中老年人的食疗佳品。

糖尿病患者:燕麦可降低胆固醇浓度

许多研究已证实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可降低血糖,特别是燕麦、大麦和一些豆类所含的可溶性纤维,可在胃内形成黏稠物质,影响葡萄糖的吸收和利用,可抑制血糖值上升,因此对于糖尿病以及糖尿病合并心血管疾病的患者,不妨在粥里放点燕麦。

了解更多腊八节信息请点》》》腊八节的来历和习俗


名词解释

腊八粥在我们过腊八节的时候是当之无愧的主角,虽然各地腊八粥的有很大区别,甚至是很多人对腊八节已经模糊了,但是对腊八粥的味道依然熟记于心。那么什么是腊八粥,你知道吗?还有关于腊八粥怎么来的今天我们就围绕腊八粥做一个详细的解答。

什么是腊八粥 腊八粥怎么来的

腊八粥,又称“七宝五味粥”,是由多种食材熬制而成的粥,也叫七宝五味粥,其传统食材包括大米、小米、玉米、薏米、红枣、莲子、花生、桂圆和各种豆类(如红豆、绿豆、黄豆、黑豆、芸豆等)。到了宋代,逐渐形成在“腊八”当天熬粥和喝粥的习俗,并延续至今,腊八粥也成为百姓日常享用的传统美食。

腊八粥怎么来的

中国人喝腊八粥的习俗始于宋代。一般认为,这个习俗起源于佛教。

喝腊八粥起源于佛教的创始人释迦牟尼,但此说也有矛盾。据说,古时候有个净饭国,这个国的太子叫释迦牟尼,他在二十九岁上出家修行。有一天他走到尼连河附近,又累又饿,昏倒在地。有一位牧女很同情他,便将身边带的杂粮加些野菜野裸,用泉水熬成乳糜的粥,喂他吃下,他才得以振起精神,静坐在菩提树下沉思,终于在农历十二月初八得道成佛。

后来,佛教徒们为了纪念他,便把腊八这天称为“成道节”,每到这天就举行诵经活动,还煮粥敬佛。由此积久成俗,人们每逢这天都喝腊八粥。

还有一种说法与此近似。据说,释迦牟尼坐在菩提树下修道时,正闭目养神,人们忽然见天降五色雨,佛祖面上顿放红光,坐化圆寂。这天正是腊月初八。所以,佛教徒们从此每年腊月初八这天,都以五色米谷加些果品熬成粥,敬奉佛祖,称之为“七宝五味粥”,俗称“腊八粥”;教徒们这天也都喝这种粥,表示对佛祖的怀念。在佛教的影响下,许多人也相信由此可以得福而喝起了腊八粥。

不过,这种把释迦牟尼和腊八粥联到一起的说法,与历史事实是有矛盾的。如《魏书释老志》、《集说诊真》等古籍中,都记载说释迦牟尼乃是“二月十五日而入涅架”;《隋书经籍志》也说释迦牟尼是“二月十五日去世”。释迦牟尼乃是历史上实有其人的伟大。历史人物,这些记载当是可靠的。释迦牟尼本名悉达多乔达摩,出生在今尼泊尔境内,是和我国孔子同时代的人,释迦牟尼乃是人们对他的尊称。上面这些传说,可能与佛教的盛行和人们对佛教的信仰,对释迦牟尼的尊敬,有极大的关系。

腊八粥的历史

从历史记载来看。腊八粥最早出现于我国宋代。成书于宋代的《天中记》一书说,北宋东京,每到十二月八日。各大寺院都要分送“七宝五味粥”,人称“腊八粥”。后来,民间也受到影响,竞相仿效。如宋代孟元老《东京梦华录》说,腊月初八这天,汁梁城的百姓,纷纷用果子杂料煮粥来吃。南宋诗人陆游,有“今朝佛粥更相愧”的诗句。其中讲到的“佛粥”,就是腊八粥。后世相沿不衰。所以清代的腊八节才呈现出腊八粥独领节日风骚的特点。

最早的腊八粥,只是用红小豆来煮‘到清代。情况已大不一样了。据清人富察敦崇《燕京岁时记》记载,清代北京人制作腊八粥。已发展为用黄米、白米、江米、小米、菱角米、栗子、红江豆、去皮枣泥等为主要原料,再加人红桃仁、琐琐葡萄、杏仁、瓜子、花生、棒攘、松子、红搪、白核等。合水煮成。一般人家。大都要在腊月初七就开始动手准备。剥果皮、挑沙子、洗米,忙忙活活一个晚上。到八日天明时才最后煮好一锅糜粥。

当然,这样复杂讲究的做法,平民百姓根本无法达到。据记载,当时北京的民间百姓。仅仅是用尽量品种多一点的果米合煮而已。为了满足这种大多数人家的方便。有的粮店精明的店主。早己预先将芸豆、豌豆、小米、大米。及绿豆、RL豆等搀和好。人称杂豆米或腊八米。专门卖给这些平民百姓。

各地不同的腊八粥

江南腊八节的腊八粥。与此大体一致。据清顾禄《清嘉录》说。每逢腊月初八,苏州城里的居民们。便用“菜、果六米煮粥”,称之为腊八粥。有的不是自己煮。是由寺院提前煮好后。山僧尼赠给的。称之为“佛粥”。

佛教寺院腊八煮粥之俗。较之民间,更为盛行。如清代北京的雍和宫。征到腊月初八。喇嘛们于这天晚上用”可容数石米”的大锅。熬粥清代杜会文化丛书口供佛。届时,清宫中还要恃派亲王或大臣前往监视。以示对佛祖的虔诚和恭敬。待粥完全煮好之后。除用于供佛外,还要掀例封寄各地封摄大臣,其余则由喇嘛敞给贫民百姓。

至于一般人家的腊八粥。除供佛敬祖之外,则要馈蹭亲友和邻居。据说,送腊八粥时,还要一同奉上一棵各家保存的大白菜。送腊八粥一定要在午前送到,越早越快越好。否则凉了晚了。就失去了馈送的意义。

有人来送粥,主人要欣然接受,同时要准备一份自己的,及时送到对方家中或府上。

腊八粥最重要的用途,是在腊八节这一天全家围桌喝粥。一般是腊八节一大早。

此外,西北地区的腊八粥,在制作上更有其特点”。一般都是用肉。与果、米合煮。人称为果肉粥。这种粥除敬佛和全家人食用之外。当地人中还盛行用此粥抛打花木树枝的风俗。人们认为。这样可使树木不歇枝,永远茂盛不朽。陕西有的地方。用八种蔬菜做成菜汤。浇在而条上食用,称为腊八面。撞关一带。人们弃欢将面条中放人辣椒油吃,以驱寒气,人称喝“腊(辣)八汤面”。东北、华北一带地区。还盛行腊月初八用米醋泡“腊八蒜”之俗。初八将坛口封上。放人暖和的室内。到除夕吃饺子时再打开食用。总之。腊八节以腊八粥为主休的各类腊八饮食,既有历史的传承,又有地方习俗的特色。想了解更多腊八节信息请点》》》腊八节的来历和习俗


广东腊八节吃什么

腊八节是我们的传统节日,我国很多地方过腊八节都有喝腊八粥的习俗,那么,广东腊八节喝腊八粥吗?对于广东的朋友来说他们只认识八宝粥,并不认识腊八粥所以他们也不喝腊八粥,到底广东腊八节吃什么呢?其实小编资讯过多位广东的朋友,他们表示,我们根本不过腊八节。

广东腊八节吃什么 广东腊八节喝腊八粥吗

广东大多数地方都不过腊八节,也不喝腊八粥。在广东只有客家人才会有过腊八节的传统。

广东为什么不过腊八节

广州民俗专家曾应枫表示,广州人年前过的节日也不少,比如冬至、年二十八等等,但腊八确实很少提,没有过这个节的习惯,腊八似是典型的北方节日。

民俗专家叶春生则解释,北方有“过了腊八便是年”之说,正如南方的“腊月二十三——祭灶入年关”。北方进入腊月后,天气开始发生明显变化,过腊八意味着进入年关。古时“腊”同“猎”,代表一年到头有收获,进入年关就要祭拜天地,祈求来年也有收获。而广东人过的“腊月二十三”,广州人称之为“小年”,要举行“祭灶”的仪式,其实与北方的“腊八”意义一样,只是日子不同。

“广东也有人过腊八,不过主要在珠三角一带,是客家人从北方带来的习俗,但用来做腊八粥的材料已经有所不同,比如北方多用小米、红枣,而南方则多用糯米、百合、莲子等等。”民俗专家说。

腊八节的由来

腊八节是我国汉族的传统宗教、农祀节日。农历十二月初八日,古称“腊日”;南北朝佛教传人中国后,与佛教节日相重合,又称“佛成道节”。

关于腊日的来历,起源于远古汉族先民的一种冬日祭典。因冬季天寒,农事空闲,人们便进山打猎,以备新旧交替的年底,用猎物作“牺牲”祭祀祖宗与天地神明,祈福禳灾。古文,猎与腊为同字。因此,这种祭典就称为“腊祭”,农历十二月也就顺呼为“腊月”。

在历史上,每年的腊月天子们都要向天祈福,并且大宰牲口,大量蒸酒,举办“腊”这种祭典,以求神灵、祖先保佑,取得来年丰收。“腊鼓鸣,春草生”是汉代流传的民谚,它反映了当时的人们在腊月敲鼓驱疫,迎接新春的隆重仪式和情景。

十二月初八日,古称“腊日”。从先秦时起,“腊日”已被当作一个节日来过,但在当时腊日不是固定在十二月初八日,直到南北朝时,腊日才固定在十二月初八,从此人们在这一天祭祀天地神灵和祖先,并祈求丰收和祥瑞。

腊八粥的由来

探究腊八粥之源,据说与释迦牟尼有关。

释迦牟尼原本是王子,他深切同情劳动人民的苦难遭遇,二十九岁时,毅然舍弃了王族生活,去探求解救人生痛苦的方法。相传,一天释迦牟尼来到一片茫茫无际的荒漠,又饥又渴,终于不支倒地。这时,恰巧有个善良的牧羊姑娘路过,忙将随身所带的杂饭与泉水调煮成粥,喂给释迦牟尼吃。释迦牟尼醒来后,谢过牧女,继续前进,以坚韧不拔的毅力修行了六年,终于在十二月初八那天得道成佛。从此以后,凡逢十二月初八,各佛寺均效法牧女献粥,取香谷、果实煮粥,供于佛像前。

中国古代民间有在冬至前后食用“赤豆粥”的习俗。如《本草纲目》赤豆条记载,传说中那位头撞不周山的共工氏有七个“不才”儿子,“以冬至死为疫鬼”,故于是日作小豆粥,来祓除瘟神疫鬼。这个节日风俗,后来和佛教纪念“佛祖成道,的“五味粥”逐渐融合,宗教迷信的成份也逐渐淡薄下来,成为入腊以后的节日佳品——“腊八粥”。

煮腊八粥,除了用各种粮米、杂豆外,各地根据出产还放上栗子、白果、;菱米、苡仁以及芡实、莲子等,用文火炖上一整夜,“腊八”清晨围炉热食,真是别具风味!

冬天吃“五味粥”、“赤豆粥”以至“腊八粥”的风俗,虽来源于神话故事,但对人体健康也确有一定好处。如赤豆,也叫赤小豆,不仅有营养,也是《神农本草经》列为中品的药材,赤小豆虽然不能避疫驱邪,却有利水行血、健胃、消肿的作用,特别对预防脚气病有很好的功效。腊月初八的一些风俗,由于它对我们有许多好处,故一直流传到今。


腊八节为何要喝腊八粥

腊八节喝腊八粥已经是惯例,现在如果问腊八节为什么要喝腊八粥?想必很多人也是答不出来的,其实关于腊八节吃腊八粥的由来一直是众说纷纭,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到现在人们也每个定论,所以啊,也不怪答不出来,今天就将这些说法给大家展示一下。

腊八节为什么要喝腊八粥 腊八节吃腊八粥的由来

腊八节为什么要喝腊八粥 腊八节吃腊八粥的由来

腊八节,俗称“腊八” ,即农历十二月初八,古人有祭祀祖先和神灵、祈求丰收吉祥的传统,一些地区有喝腊八粥的习俗。相传这一天还是佛祖释迦牟尼成道之日,称为“法宝节”,是佛教盛大的节日之一。岁终之月称“腊”的含义有三:一曰“腊者,接也”,寓有新旧交替的意思(《隋书礼仪志》记载);二曰“腊者同猎”,指田猎获取禽兽好祭祖祭神,“腊”从“肉”旁,就是用肉“冬祭”;三曰“腊者,逐疫迎春”,腊八节又谓之“佛成道节”,亦名“成道会”,实际上可以说是十二月初八为腊日之由来。

俗语“腊七腊八,冻掉下巴”,所以在腊八这天,家家户户喝腊八粥,为的就是以防下巴被冻掉。关于腊八粥的起源,一般认为源自佛教,所以腊八粥也叫“佛粥”,民间也有把腊八粥叫做“防风洲”,据说喝了这粥,可以御寒。其实腊八粥跟释迦牟尼有关,据说释迦牟尼成道前苦修六年,略无所获,一天在河中沐浴时,吃了牧女苏耶妲送的乳糜,恢复了精力,在毕钵罗树下悟了道。乳糜即乳粥,后来释迦牟尼的弟子为了纪念释迦牟尼也为了感谢牧女,于是僧人们在腊八这天手捧钵盂,到街上化缘,将化来的米、枣等煮成粥,发给挨饿的人们。从此每年的腊八喝腊八粥。

腊八粥的材料

腊八节为什么要喝腊八粥 腊八节吃腊八粥的由来

据《燕京岁时记》中记载,当时民间制的腊八粥,也是很讲究营养和色、香、味俱佳的:“腊八粥者,用黄米、白米、江米、小米、菱角米、栗子、去皮枣泥等,合水煮熟;外用染红桃仁、杏仁、瓜子、花生、榛穰、松子。及白糖、红糖、琐琐葡萄,以作点染。”

我国地域辽阔,各地物产不同,人们口味各异,因此,腊八粥的材料也不一样。有的地方还加入黏秫米、珍珠米、薏仁米等;有的地方则放入百合、白果、莲子等;有的地方还配以绿豆、龙眼肉、蜜饯、鲜果、干果等。

我们从腊八粥的配料上已不难看出,其营养是丰富全面的,从中医角度看,是有健脾、开胃、补气、安神、清心、养血等功效的,可以说是一剂配伍合理的补益“良药”。腊八粥之所以盛传不衰,与其为“滋补良药”是分不开的。

赤豆为粥,可以利尿清脾;菱粉为粥,固精明目;栗子为粥,补肾强膝;百合为粥,润肺调中;萝卜为粥,消食暖下;油菜为粥,调中下气;养菜为粥,明目利肝;韭菜为粥,温肾暖下;花椒为粥,辟瘴御寒;茵香为粥,和胃治癌……假如李时珍受时代条件所限,还有些不甚科学的看法的话,那么,现代医学当是可信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