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是在古代,看到海市蜃楼这种虚幻景象肯定会恐慌,觉得会有什么不好的事方式,但在21世纪,人们已经可以解释出该现象成因。实际上就是光所造成的一种现象。那么,海市蜃楼是光的什么现象呢?到底海市蜃楼是折射还是反射?一起来了解。
海市蜃楼是光的什么现象 海市蜃楼是折射还是反射
海市蜃楼是一种因为光的折射和全反射而形成的自然现象。
海市蜃楼是一种光学现象。沙质或石质地表热空气上升,使得光线发生折射作用,于是就产生了海市蜃楼。海市蜃楼会发生在离海岸线大约6英里(9.6千米)的沙漠地区,会使1英里(1.6千米)以外或更远的物体看起来似乎要移动。使陆地导航变得非常困难,因为在海市蜃楼环境中,天然特征都变得模糊不清了。海市蜃楼会使一个人很难辨别远处的物体,同时也会使远处视野的轮廓变得模糊不清,你感觉好像被一片水包围着,而那片区域高出来的部分看上去就像水中的“岛屿”。海市蜃楼还会使你识别目标、估计射程、发现人员等变得十分困难。不过,如果你到一个高一点的地方高出沙漠地面10英尺(3米左右)(3又1/3米),你就可以避开贴近地表的热空气,从而克服海市蜃楼幻境。总之,只要稍稍调整一下观望的高度,海市蜃楼现象就会消失,或者它的外观和高度会发生改变。
海市蜃楼常在海上、沙漠中产生,海市蜃楼是光线在延直线方向密度不同的气层中,经过折射造成的结果。海市蜃楼的种类很多:根据它出现的位置相对于原物的方位,可以分为上蜃、下蜃和侧蜃;根据它与原物的对称关系,可以分为正蜃、侧蜃、顺蜃和反蜃;根据颜色可以分为彩色蜃景和非彩色蜃景等等。
关于海市蜃楼的传说故事
《山市》是清代文学家蒲松龄创作的一篇文言短篇小说。此文描写了“山市”从出现到幻灭的神奇景象,亦表现了人们从发现它时“相顾惊疑”的心情到全神贯注细观察的心理变化过程。
根据文中记载,有位名叫孙禹年的公子,同几位志同道合朋友在楼上饮酒,忽然看见奂山山头有一座孤零零塔耸立起来,高高地插入青天。大家面面相觑,惊疑不定,心想附近并没有这么个禅院。没过多久,又出现了几十座高大的宫殿,碧绿色的琉璃瓦,飞翘的殿檐,人们这才明白是出现山市。
不到一会儿,只见一座高高低低的城墙,连绵不断有六七里长,竟然像一座城市。其中景物有像楼一样的,有像厅堂一样的,有像街巷一样的,一个个清晰地出现在眼前,多得可以用亿万来计算。忽然,一阵大风刮起,空气中的尘土之大,城市变得隐隐约约。
接着,风停了,天空又变得晴朗起来,刚才的一切都消失了,只有一座高楼,直插云霄。这座楼每层有五间,门窗全都是大开着的;每一行有五处明亮的地方,透露出那是楼那边的天空。一层层地指着数,楼越高亮点越小,数到第八层,亮点才如星星一般大了;又往上数,就昏暗得看不分明,没法计算层次了。
楼上的人往来匆匆,有靠着的,有站立的,形态各不一样。过了一会,楼渐渐低矮下来,可以看见楼顶了,慢慢地又像平常的高楼一样了,又渐渐地像座高房子,突然间又只像拳头那么大,像豆粒那么小,接着就什么也看不见了。
一些天象的发生是和光有一定关系的,就像月全食,是光的直线传播造成的现象。除了月食之外,日食也和光有关系。那么金环日食是光的什么现象?金环日食是光的反射吗?下面我们一起来了解。
金环日食是光的什么现象 金环日食是光的反射吗
金环日食是日食的一种,这是由于月球在太阳和地球之间,但是距离地球较远,不能完全遮住太阳而形成的。
当太阳、月球和地球排成一条直线,月球位于两者之间时就会发生日食天象。日食又分全食、环食和偏食,如果当天月球距离地球较远,而太阳距离地球较近,月球的视圆面较小而不能全部遮掩太阳,就会发生日环食。日环食发生时,天空中的太阳变成了一个圆环,金光灿灿犹如一只‘金指环’。
我国观测日食历史已有4000多年的历史,拥有世界上最早、最全的日食记录,清王朝以前日食记录达1000多次。作为日食的一种,日环食发生时太阳的中心部分黑暗,边缘仍然明亮,形成美丽光环,这是因为处于太阳和地球之间的月球,距离地球较远,不能完全遮住太阳而形成的。
在民间传说中,称此现象为天狗食日。日食只在朔,即月球与太阳呈现合的状态时发生。日食分为日偏食、日全食、日环食、全环食。观测日食时不能直视太阳,否则会造成短暂性失明,严重时甚至会造成永久性失明。
关于日食的科学解释
日食、月食是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的典型例证。月亮运行到太阳和地球中间并不是每次都发生日食,发生日食需要满足两个条件。其一,日食总是发生在朔日(农历初一)。也不是所有朔日必定发生日食,因为月球运行的轨道(白道)和地球运行的轨道(黄道)并不在一个平面上。白道平面和黄道平面有5°9′的夹角。其二,太阳和月球都移到白道和黄道的交点附近,太阳离交点处有一定的角度(日食限)。
由于月球、地球运行的轨道都不是正圆,日、月同地球之间的距离时近时远,所以太阳光被月球遮蔽形成的影子,在地球上可分成本影、伪本影(月球距地球较远时形成的)和半影。观测者处于本影范围内可看到日全食;在伪本影范围内可看到日环食;而在半影范围内只能看到日偏食。
月球表面有许多高山,月球边缘是不整齐的。在食既或者生光到来的瞬间月球边缘的山谷未能完全遮住太阳时,未遮住部分形成一个发光区,像一颗晶莹的“钻石”;周围淡红色的光圈构成钻戒的“指环”,整体看来,很像一枚镶嵌着璀璨宝石的钻戒,叫“钻石环”。有时形成许多特别明亮的光线或光点,好像在太阳周围镶嵌一串珍珠,称作“贝利珠”(贝利是法国天文学家)。
无论是日偏食、日全食或日环食,时间都是很短的。在地球上能够看到日食的地区也很有限,这是因为月球比较小,它的本影也比较小而短,因而本影在地球上扫过的范围不广,时间不长,由于月球本影的平均长度(373293公里)小于月球与地球之间的平均距离(384400公里),就整个地球而言,日环食发生的次数多于日全食。
注意:对于摄影发烧友来说,拍摄日食是一个令人激动的话题,拍摄之前的器材准备,有一台数码单反相机和一支长焦端大约在200-300mm的镜头就可以了,定焦还是变焦这倒是无所谓的事情,需要提示一点,最好不要在没有盖上太阳滤光镜的时候使用Liveview功能对太阳取景和拍摄,强光会在一瞬间毁掉你的相机。当然也不要在没有盖上太阳滤光镜的时候用肉眼取景,毫无疑问,你将付出视网膜作为这种愚蠢行为的代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