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年历

南京大屠杀

2020/4/1 16:10:42
万年历日历:南京大屠杀知识
南京大屠杀知识
南京大屠杀是哪年哪月哪日

南京大屠杀是哪年哪月哪日?随着时间的不断流逝,很多人已经忘了南京大屠杀发生在什么时候。即使记忆会模糊,但是我们每一个人中国人都不应该忘记12月13日,这个特殊的日子,会告诉我们忘记就是背叛,背叛了30多万人的无辜。

南京大屠杀是哪年哪月哪日 南京大屠杀发生在什么时候

南京大屠杀发生时间:1937年12月13日。

在南京沦陷的40多天里,30多万人就这样惨死在日军的枪口下。

1937年12月,20万日军分六路围攻南京,12月12日,南京方面派出了国际安全区人员与日方商谈停战事宜。12月13日上午11点,一小队日军进入到了南京国际安全区当着安全区工作人员的面杀害了20多民难民,并由此拉开了骇人听闻惨无人道的南京大屠杀的序幕。

十四日下午,日寇忽然打开挹江门冲杀出来,扑向中山码头、下关车站等处,用机关枪、步枪拼命向难民群射击,手榴弹疯狂地抛掷。成千上万的难民在惊骇、愤怒、绝望中倒下。有许多还可以挣扎的难民,不愿让日寇射死,就跳江自杀。最后余留在江岸上的一部分难民,则被日寇驱下江淹死。只经过一段短短的时间,数万难民的生命就这样完全牺牲在日寇的屠刀之下。十二月十六日,日寇又把聚集在华侨招待所(现中山北路81号)里的难民五千多人,分批绑起,用大卡车运到下关屠杀,尸体全部抛掷在江中。

日寇沿江屠杀较集中的地方还有草鞋峡、燕子矶和观音门等处。南京沦陷前,无力远逃的人们,成批散到城外四郊,加上从前方逃来的难民(其中有大量的伤、病兵),也挤入了城郊四乡,沿江一带更多。一时无法渡江的难民自动组织了难民村,维持秩序,尚可生活。日寇攻陷南京后,随即开始搜索乡村,捆绑了大批难民,共五万多名,先拘禁了几天,断绝饮食,有很多伤病难民冻死饿死,最后把未死的难民驱到草鞋峡惨杀。南京城内和四郊经过十多天的屠杀,白昼除了日寇横冲直撞外,看不到人影,黑夜除日寇所在地发出几点灯光外,一片漆黑。自从日寇侵入南京后,已有数十万手无寸铁的难民遭到残杀,而日寇并不就此罢休。

南京大屠杀原因

关于南京大屠杀原因这个问题可以从以下几点来分析。首先上海战争结束之后日军的伤亡还是比较惨重的,在上海作战过程中日军因为拉起的战线比较长,所以军队也出现了疲惫的状态,再加上物资供给上出现了有些不足,所以日军司令决定进攻南京,乘胜追击下打算直接消灭中国的主要力量。

其次的一点就是在南京国民党军队的抵抗十分激烈,这次保卫战让日军伤亡直线上升,有着极大损失的日军不但没有放弃进攻南京,反而在占领南京之后展开了极大的报复。日军本来就是个兽性足、残暴无情的群体,他们为了发泄对中方军队的仇恨展开了疯狂的报复行为,也是在失控之后的一种发泄。这两点在南京大屠杀原因中十分重要。

另外一点南京大屠杀原因就是日军一向是十分藐视中国人的,中方的反抗激起了日军更大的藐视,他们想通过屠杀事件打击中国的信心,同时也向人们证明日军比中国军队更加强大。以上这些就是南京大屠杀原因了。

南京大屠杀纪念日

1994年12月13日,南京市政协组织了上千人举行了首次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悼念仪式,当时电视台和报纸都进行了大规模报道,社会反响极为强烈,随后这一形式得到了保持。

2014年2月27日,第12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立法设立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12月13日,首次国家公祭仪式在南京举行。

从此南京大屠杀以国家的名义来进行祭奠,并将这一天扩大到了祭奠所有在抗日战争中惨遭日本侵略者杀害的死难者。

我们每一个人中国人都不应该忘记12月13日,这个在中华民族历史上有着特殊记忆的日子。警钟长鸣,历史的痛苦与创伤应永远铭刻在我们每个人的心上。

相关推荐

南京大屠杀国家公祭日的意义 南京大屠杀国家公祭日是什么时候

2018年是南京大屠杀多少周年 今年是南京大屠杀第几周年

2018是第几个南京大屠杀纪念日 2018年是南京大屠杀81周年纪念日


2020南京大屠杀纪念日是哪一天

南京大屠杀纪念日,这一天我们永远无法忘怀,每每想起在南京大屠杀中死亡的30万生灵,我们就痛恨日本人的狠决,就痛恨战争的悲烈,这段国耻让我们知道国家不强大,只有被挨打的份,因此国人都要铭记历史,勿忘国耻,振兴中华。那么,2020南京大屠杀纪念日是哪一天?2020南京大屠杀纪念日是几号呢?和一起去看看吧。

2020南京大屠杀纪念日是哪一天 2020南京大屠杀纪念日是几号

2020南京大屠杀纪念日是2020年12月13日,星期日,农历十月廿九。

南京大屠杀纪念日是什么

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是中国政府设立的纪念日,以国家公祭的方式,祭奠在南京大屠杀中死亡的30万生灵。

2014年2月27日,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通过决定,将每年的12月13日设立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决议的通过,使得对南京大屠杀遇难者的纪念上升为国家层面,表明了中国人民反对侵略战争、捍卫人类尊严、维护世界和平的坚定立场。

2014年12月13日,中国党和国家主要领导人出席首个国家公祭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公祭日上讲到:南京大屠杀惨案铁证如山、不容篡改。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举行公祭仪式,是要唤起每一个善良的人们对和平的向往和坚守,而不是要延续仇恨。中国人民要庄严昭告国际社会:今天的中国,是世界和平的坚决倡导者和有力捍卫者,中国人民将坚定不移维护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愿同各国人民真诚团结起来,为建设一个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世界而携手努力。

根据国务院批复,自2014年起,每年12月13日在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主会场下半旗。

南京大屠杀的资料简介

1937年12月13日,日军进占南京城,在华中方面军司令官松井石根和第6师团师团长谷寿夫等法西斯分子的指挥下,对手无寸铁的南京民众进行了长达6周惨绝人寰的大规模屠杀。

日军占领上海后,直逼南京。国民党军队在南京外围与日军多次进行激战,但未能阻挡日军的多路攻击。1937年12月13日,南京在一片混乱中被日军占领。日军在华中方面军司令官松井石根指挥下,在南京地区烧杀淫掠无所不为。

12月15日,日军将中国军警人员2000余名,解赴汉中门外,用机枪扫射,焚尸灭迹。同日夜,又有市民和士兵9000余人,被日军押往海军鱼雷营,除9人逃出外,其余全部被杀害。

16日傍晚,中国士兵和难民5000余人,被日军押往中山码头江边,先用机枪射死,抛尸江中,只有数人幸免。

17日,日军将从各处搜捕来的军民和南京电厂工人3000余人,在煤岸港至上元门江边用机枪射毙,一部分用木柴烧死。

日本军队侵入南京城18日,日军将从南京逃出被拘囚于幕府山下的难民和被俘军人5.7万余人,以铅丝捆绑,驱至下关草鞋峡,先用机枪扫射,复用刺刀乱戳,最后浇以煤油,纵火焚烧,残余骸骨投入长江。令人发指者,是日军少尉向井和野田在紫金山下进行“杀人比赛”。他们分别杀了106和105名中国人后,“比赛又在进行”。

在日军进入南京后的一个月中,全城发生2万起强奸、轮奸事件,无论少女或老妇,都难以幸免。许多妇女在被强奸之后又遭枪杀、毁尸,惨不忍睹。与此同时,日军遇屋即烧,从中华门到内桥,从太平路到新街口以及夫子庙一带繁华区域,大火连天,几天不息。全市约有三分之一的建筑物和财产化为灰烬。无数住宅、商店、机关、仓库被抢劫一空。“劫后的南京,满目荒凉”。

后来发表的《远东国际法庭判决书》中写道:“日本兵完全像一群被放纵的野蛮人似的来污辱这个城市”,他们“单独的或者二、三人为一小集团在全市游荡,实行杀人、强奸、抢劫、放火”,终至在大街小巷都横陈被害者的尸体。“江边流水尽为之赤,城内外所有河渠、沟壑无不填满尸体”。

据1946年2月中国南京军事法庭查证:日军集体大屠杀28案,19万人,零散屠杀858案,15万人。日军在南京进行了长达6个星期的大屠杀,中国军民被枪杀和活埋者达30多万人。

南京大屠杀纪念日的意义

以中国国家名义进行正式纪念与公祭,其世界意义在于,促使人类历史记忆长久保持唤醒状态,而避免出现哪怕是片刻的忘却与麻木,共同以史为鉴、开创未来,一起维护世界和平及正义良知,促进共同发展和时代进步。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不可磨灭的历史贡献,共同消除了威胁世界和平的法西斯邪恶势力,壮大了人类的进步力量,促进了全球的民族解放运动,对世界和平事业产生了深远影响。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艰苦卓绝,付出的巨大民族牺牲属于人类的浩劫,3000万人口伤亡、6000亿美元损失仅仅是冰冷的数字,造成30万人死难的南京大屠杀也仅仅是日本法西斯极端残忍暴虐的典型案例之一。

如果以全球视角审视中国拟确定和设立“两日”的立法举动,就会不难发现其蕴含与释放的重大世界意义,而不仅是牢记历史、勿忘国耻,凝聚力量、奋力拼搏的应有国内启示,当然更非煽动旧有国恨家仇的民族主义象征。企图否定和美化法西斯主义罪恶侵略历史,企图挑战与颠覆二战战后国际秩序,企图污蔑和攻击人类反法西斯胜利成果,企图漠视或泯灭中国人民抗战牺牲与贡献;此类历史修正主义、历史翻案之风,都是绝不允许的,都是必被坚决反对的,也都是必然失败的。

历史观绝不仅仅是如何看待历史、如何看待历史事件与人物的具体问题,而更是具有什么样的历史观,就会具有什么样的价值观。可以说,安倍政权领导和推动的日本右倾化行径是历史的倒退、时代的逆行、对公理的挑衅。因此,其也必然引起了周边有关国家和西方主流社会的强烈批判与坚决反对。

为二战历史确定国家纪念日和设立国家公祭日早已成为国际惯例。二战后,相关国家每年都会定期在诸如波兰奥斯维辛集中营大屠杀纪念馆、俄罗斯卫国战争纪念馆、美国珍珠港事件纪念馆等举行国家纪念与公祭活动。

2015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中国在此前夕立法确定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与设立南京大屠杀受害者国家公祭日是极其必要的、是非常正当的。


南京大屠杀公祭日是几月几日

南京大屠杀公祭日是几月几日?南京大屠杀公祭日是每年的12月23日,那么为什么设立南京大屠杀公祭日呢?国家设立节日并以公祭的形式是为了祭奠在南京大屠杀中死亡的30多万同胞,也是为了让我们勿忘国耻,振兴中华。接下来和一起去具体了解下南京大屠杀公祭日吧。

南京大屠杀公祭日是几月几日

南京大屠杀公祭日是每年12月23日。

为什么设立南京大屠杀公祭日

1、国际的惯例

如果回顾二战以来的历史,不难发现世界上许多国家,纷纷采取种种不同的方式,悼念在二战中牺牲的民众,并且这类的纪念性活动一直坚持至今,吸引着各种各样的人们缅怀战争受难者,同时对历史进行全面而深刻地反思。

波兰在战后建国之初,就以国家立法的形式,确立每年的1月27日,当年的幸存者、参加过解放集中营战役的红军老战士以及相关国家的政要,都会被邀请来到奥斯维辛-比克瑙集中营国家博物馆举行纪念活动,届时波兰全国各地也都要举行相关的纪念活动。2005年11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1月27日设立为“缅怀大屠杀受难者国际纪念日”。每年的这一天,纽约、巴黎等国际性城市,都会在同一天举行这样的纪念活动。

美国纪念珍珠港事件也是如此。1941年12月7日凌晨(夏威夷时间),日本偷袭美国珍珠港,从而揭开了太平洋战争的序幕。时任美国总统罗斯福宣布这一天为国耻日,并对日宣战。每年的12月7日,美国政府、军方和民众都会以各种形式纪念“珍珠港事件”。从夏威夷到华盛顿特区,各地政府部门降半旗,军方举行敬献花圈等仪式,追思在该事件中殉难的逾2400名美国人。美国总统奥巴马曾宣布,把12月7日命名为美国珍珠港事件纪念日。

日本纪念广岛和长崎的原爆遇难者也是这样。战后,除了1951年朝鲜战争期间,没有举行公祭外,每年的8月6日和9日,日本均要分别在广岛和长崎举办大规模的“原子弹死难者慰灵暨和平祈念仪式”活动,日本现任首相、众、参两院院长以及日本各大党派负责人,都会出席两地的纪念仪式。从1999年起,在纪念日以前发函邀请各持核武器的大国派代表出席仪式。美国过去一向不给予回应,但从2011年却决定派代表参加。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也曾应邀参加广岛的祈念仪式。

与世界上同类型历史事件的国家均要举办公祭活动相比,中国的这项国家公祭虽然晚了点,但也是参照和遵循了国际上通行的做法,犹时未晚。

2、人民的呼声

举行南京大屠杀国家公祭,正是中国人民群众多年来强烈的呼声和要求。

1937年12月13日,侵华日军在南京开始对我同胞实施长达40多天惨绝人寰的大屠杀,制造了震惊中外的南京大屠杀惨案。这一公然违反国际法的残暴行径,铁证如山。

从1994年12月13日开始,每年的这一天,中国江苏省暨南京市都要举行纪念南京大屠杀死难者的仪式,已经连续坚持20年。每年都会有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南京大屠杀遇难者遗属代表参加活动,他们多次提出请求,国家应当重视南京大屠杀死难者纪念活动。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江苏省社会科学院、南京大学、南京师范大学等一批长期从事南京大屠杀史研究的专家学者,也数次提出仅仅停留在江苏省暨南京市地方性纪念南京大屠杀死难者活动的层面是不够的,应当提高层级,由中国国家领导人出席这样的仪式,以表示对死难者生命的尊重和对历史的责任。

中国人大代表和全国政协委员曾经将人民群众的这一意愿,带到了中国“两会”上。2005年3月9日,在第十届全国政协三次会议上,全国政协常委、江苏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赵龙先生,首次提交了把每年的12月13日定为国家公祭日建议案。2012年3月9日,十一届全国政协五次会议上,赵龙委员再次提出上述两项提案。与此同时,3月10日,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上,全国人大代表、民革江苏省副主委、南京艺术学院院长邹建平等代表,也提交提案,建议应在南京大屠杀死难同胞祭日举行国家公祭活动。

中国国家公祭正是引应了人民的意愿和诉求。人民的意愿,高于一切,重于一切。

3、未来的祈望

实行中国国家公祭活动,是为了未来不再发生这样的大屠杀、大悲剧、大惨案,使人类和平相处与共存。籍此向世界表明中国人民牢记历史,以及捍卫和平的决心。

忘记历史教训有可能导致和平创伤,甚至于历史悲剧的重演。代表中国出席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审判南京大屠杀主犯松井石根等甲级战犯的国际大法官梅如璈先生提醒人们:“忘记历史有可能导致未来的灾祸”。当然,重温历史不是要复仇,更不是要雪恨,而是为了警醒。正像南京大屠杀幸存者李秀英生前说过的:“要记住历史,不要记住仇恨”,这位在南京大屠杀期间身体被日军戳了37刀而大难不死的19岁孕妇,在活到80多岁时说的这句掷地有声的话,值得每一个人深省。

日本长崎大学高实康稔教授于2013年12月13日参观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后说:“南京大屠杀是最让我印象深刻的事情,这里所有的历史照片都让我震惊。以前,我一直以为在那场战争中受到伤害的只有日本,然而,事实并非如此。知道日本在二战中对中国人民加害罪行是必须的,更重要的是日本必须深刻反省这段历史”。但作为加害国的日本,也总有人对南京大屠杀这一已有法的定论和历史判决的史实说三道四。尤其是以安倍首相为代表的日本右翼势力,极力美化侵略与加害史实。日本NHK高管百田尚树之流,妄图否定南京大屠杀历史行径令人发指。在此历史与现实背景下,通过国家立法对南京大屠杀历史真相进行再一次的法的定论,对南京大屠杀死难者进行国家公祭,为了维护历史的真相,驳斥无耻的滥言,促进和平的建构,具有重要的历史与现实意义。

让历史告诉和平的未来,正是中国要举行国家公祭的目的所在。

铭记8个数字,勿忘南京大屠杀

关于南京大屠杀想必我们每个人都知道,是日本在侵华战争中对南京,进行有计划,有预谋的大屠杀和烧杀抢掠,奸淫等一系列血腥的暴行,在南京大屠杀中大量的平民被屠杀,南京大屠杀的遇难人数超过了30万。

关于南京大屠杀的,这些数字,我们不能忘记。

1937的12月13日,日军攻陷南京,制造了震惊中外的“南京大屠杀”惨案

6周,日军对我国南京进行了长达6周的有组织,有计划,有预谋的腥风血雨般的残酷暴行。

30万,在整个南京大屠杀中,我们大量的平名以及战俘被杀害,其中包括妇女,儿童,无数的家支离破碎。遇难人数高达30万。

12秒,在南京沦陷后的一个多月的时间里,平均每12秒就有一个生命消逝,12秒一个人多么可怕的一个数字,多么触目惊心。

100人,残忍的日本人将中国人当成是游戏的靶子,有两名日军少尉,分别是向井敏明、野田毅,请记住这两个人的名字,就是他们两个进行比赛,看谁先斩杀中国人过100。

88万,南京大量的文化珍品遭到疯狂的掠夺,仅在一个月的时间,日军就抢夺各类的图书文献88万册。

25名,1946年,来自11个国家的法官组成了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对日本这些战犯进行审判,仅宣判25名被告有罪。

20位,据统计,今年已经有20位南京大屠杀幸存者,现在登记在手册上的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已经不足百人。

这些一个个鲜红的数字,对于处在和平年代的我们是多么的刺眼。

时间固然会带走证人,但时间本身就是永恒的证人,我们可以淡忘历史,但是我们绝对不可以忘记历史,因为那些年,这些可怕残暴的日军是一边屠杀中国人,一边鼓掌狂笑的,因为那年的今日,我们的同胞一个个遭遇着非人的折磨,枪杀,活埋,刀劈…,那年今日小孩的器官被拿来当成实验器材,那年今日许多的妇女甚至少女被进行蹂躏。


南京大屠杀是几月几号

在日军攻占南京长达40多天的时间里,30多万人被屠杀殆尽,在这样大规模屠杀中,不论男女老幼,不管婴儿还是妇孺,只要是中国人就是他们被屠杀的理由。那么南京大屠杀是哪一天发生的呢?下面就来看看南京大屠杀是几月几号的相关介绍。

南京大屠杀是几月几号 南京大屠杀是哪一天

南京大屠杀是1937年12月13日。

1937年12月13日,日军进占南京城,在华中方面军司令官松井石根和第6师团师团长谷寿夫等法西斯分子的指挥下,对中国手无寸铁的军民进行了长达6周惨绝人 寰的大规模屠杀。据1946年2月中国南京军事法庭查证:日军集体大屠杀28案,19万人,零散屠杀858案,15万人。日军在南京进行了长达6个星期的大屠杀,中国军民被枪杀和活埋者达30多万人。为此将每年的12月13日定为“南京大屠杀纪念日”。江苏省南京市政府还在南京城西江东门茶亭东街原日军大屠杀遗址之一的万人坑筹建“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于1985年8月15日落成开放。此外,还在其他屠杀现场如燕子矶、草鞋峡、中山码头、汉中门等遗址及遇难同胞尸骨丛葬地中华门外等处,建立了15块纪念碑。

30万人被杀为何不反抗

当时南京是国民政府的都城,而南京城内也有重兵把守。但是依然没有守住日本军队的猛烈进攻,当时蒋介石看到情况不妙就先撤退了,而只留下一部分的守军守护南京城,但是这些人后来也在日军的强势进攻下全部牺牲了,而当时南京城作为民国政府的首都,在当时是人口最密集的一个城市,但是当时南京城被日本鬼子包围之后这些人都被困在了南京城内无法出逃。

这也是导致民国政府战败之后30万中国同胞被俘的场面!而这也到了一个至关重要天的一个点,就是很多人都会质疑日本进入南京的时候南京有这么多人为什么不全民皆兵进行反抗!其实不是他们不想反抗,当时南京城内虽然有30万人之多,但是日军人数也高达20万人之多,而且装备精良,而我们的中国百姓连枪都没有,所以只要一有人有暴动,这些日本兵马上就会残忍的杀了他。

所以这30万手无寸铁的中国同胞当时只能投降,因为这样才有一线生机。但是没想到的是这些日军如此的残暴无比,全部将他们残忍的杀害,这些原因也让人很无奈!

设立国家公祭日的意义

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馆长朱成山指出,设立国家公祭日的意义是多方面的。

第一,设立国家公祭日,是国际惯例。因为民众每个人的生命只有一次,在战争中牺牲的,更多的是普通民众,值得纪念。

第二,将12月13日作为国家公祭日,体现了对历史的尊重和传承。历史的传承,需要一定的方式,我们现在要用国家公祭日的形式固定下来。

第三,设立国家公祭日,是国家意志,悼念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不是今年悼念,明年不悼念。我的理解是,国家立法了,必须每年执行,今后每年都要做,而且是国家来做。

第四,对日本否定南京大屠杀,是个狠狠的反击。每次日本参拜靖国神社,我们仅仅表示抗议、表示愤怒是不够的。30万的数字是任何人都否定不了的,我们用国家意志,把它确认下来,南京的历史不能否认。

相关推荐

南京大屠杀国家公祭日的意义 南京大屠杀国家公祭日是什么时候

2018年是南京大屠杀多少周年 今年是南京大屠杀第几周年

2018是第几个南京大屠杀纪念日 2018年是南京大屠杀81周年纪念日

南京大屠杀是哪年哪月哪日 南京大屠杀发生在什么时候


南京大屠杀纪念日是哪一天

我国有几个纪念日需要我们铭记,因为事关国耻,所以必须铭记,才能振兴中华,外人不敢再袭。其中一个是南京大屠杀纪念日,那么南京大屠杀纪念日是哪一天呢?南京大屠杀纪念日是固定日期,在每年12月23日,以下是对设立南京大屠杀纪念日的意义介绍,快点来看看吧。

南京大屠杀纪念日是哪一天 南京大屠杀纪念日在每年12月23日

没错,南京大屠杀纪念日是每年12月23日。

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是中国政府设立的纪念日,以国家公祭的方式,祭奠在南京大屠杀中死亡的30多万同胞。

2014年2月27日,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通过决定,将每年的12月13日设立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决议的通过,使得对南京大屠杀遇难者的纪念上升为国家层面,表明了中国人民反对侵略战争、捍卫人类尊严、维护世界和平的坚定立场。

2014年12月13日,中国共产党和国家主要领导人出席首个国家公祭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公祭日上讲到:南京大屠杀惨案铁证如山、不容篡改。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举行公祭仪式,是要唤起每一个善良的人们对和平的向往和坚守,而不是要延续仇恨。中国人民要庄严昭告国际社会:今天的中国,是世界和平的坚决倡导者和有力捍卫者,中国人民将坚定不移维护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愿同各国人民真诚团结起来,为建设一个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世界而携手努力。

根据国务院批复,自2014年起,每年12月13日在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主会场下半旗。

与南京大屠杀有关的历史事件

1937年12月13日,侵华日军在蓄谋已久下给南京市民带来了一场长达六周的灾难,他们在这里屠杀,奸淫,抢劫,让南京市民处于恐惧当中。毫无人性的日军在这里留下了暴虐罪行,在战后的统计中,南京在日军的杀戮下死亡人数为30万。

七七事变

1937年7月7日夜,日军以士兵的失踪为由试图进入宛平县城搜查,中国守军第29军在言辞拒绝后,遭到来自日军的射击,就此七七事变爆发。这是日军在计划中发起的战争,同时,这次战争成为日本全面侵华的开端。

全面侵华战争爆发

七七事变之后,日军对中国展开大规模的侵略,随即在8月13日爆发淞沪会战。11月8日上海失守,淞沪会战结束。在深感事态严重下,我军开展了对南京防御的会议,这一战,可以用破釜沉舟形容。12月1日,随着日军攻占江阴要塞,南京保卫战开始爆发。12月10日,南京保卫战结束,日本我军江阴防线,南京保卫战宣布结束。

南京陷入绝望

随着南京保卫战的结束,日军攻入南京,在12月13日的凌晨发起了对南京市民的大屠杀,让南京陷入绝望。

战后,日本对这次长达六周的大屠杀进行了否认,他们称这仅仅是他们发动的“自卫战”。试问,这些手无寸铁的百姓对一个个持枪拿刀的日军有何威胁呢?在有关人员的回忆中,由于日军残忍的暴行,大多人都称不寒而栗。

百人斩,是日军在此次暴虐的行为中可怕的杀人比赛,比赛的日军井敏明少尉和野田毅少尉,他们分别杀了106人和105人之后结束了这可怕的比赛。

战后的他们如何呢?他们在1948年1月28日在雨花台被枪毙。

日军罪行揭露

1946年2月,中国南京军事法庭查证,日军在南京大屠杀中制造的集体大屠杀和零散屠杀造成了南京市民30万人死亡。

虽然日军在极力摆脱南京大屠杀的罪行,但日军却怎么也抹不掉这些罪行。而日军一次次的侵华罪行在提醒我们勿忘国耻的同时,也在提醒我们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

设立南京大屠杀纪念日的意义

设立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在国家层面举行公祭活动和相关纪念活动,是为了悼念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和所有在日本帝国主义侵华战争期间惨遭日本侵略者杀戮的死难同胞,揭露日本侵略者的战争罪行,牢记侵略战争给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造成的深重灾难,表明中国人民反对侵略战争、捍卫人类尊严、维护世界和平的坚定立场。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不可磨灭的历史贡献,共同消除了威胁世界和平的法西斯邪恶势力,壮大了人类的进步力量,促进了全球的民族解放运动,对世界和平事业产生了深远影响。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艰苦卓绝,付出的巨大民族牺牲属于人类的浩劫,3000万人口伤亡、6000亿美元损失仅仅是冰冷的数字,造成30万人死难的南京大屠杀也仅仅是日本法西斯极端残忍暴虐的典型案例之一。

以中国国家名义进行正式纪念与公祭,其世界意义在于,促使人类历史记忆长久保持唤醒状态,而避免出现哪怕是片刻的忘却与麻木,共同以史为鉴、开创未来,一起维护世界和平及正义良知,促进共同发展和时代进步。

2015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中国在此前夕立法确定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与设立南京大屠杀受害者国家公祭日是极其必要的、是非常正当的。

任何历史都是现代史,都对现实有着巨大的警鉴价值,而对历史铭记,就是树起了一面镜子,无论是对企图颠覆历史的人,还是渴望和平的人,都需要这个镜子随时折射提示,从这个角度上说,中国的“国家公祭”,小而言之是中国人对自己同胞的记忆、缅怀,是对国人应有历史价值观的培养;大而言之,是中国人在替世界保留的一份珍贵遗产,是中国人就此确立与国际社会相处的尊严方式。


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是每年的哪一天

人们对疼痛的记忆很抵触,遗忘是我们自我保护的方式,所以面对南京大屠杀这样的惨痛记忆很多人都不愿回想,但我们在南京大屠杀过去了这么多年后,我们依然要牢记那段历史。因为遗忘也是一种背叛,今天我们就来看看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是每年的哪一天的相关介绍。

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是每年的哪一天

2014年2月27日,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通过决定,将每年的12月13日设立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决议的通过,使得对南京大屠杀遇难者的纪念上升为国家层面,表明了中国人民反对侵略战争、捍卫人类尊严、维护世界和平的坚定立场。

2014年12月13日,中国党和国家主要领导人出席首个国家公祭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公祭日上讲到:南京大屠杀惨案铁证如山、不容篡改。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举行公祭仪式,是要唤起每一个善良的人们对和平的向往和坚守,而不是要延续仇恨。中国人民要庄严昭告国际社会:今天的中国,是世界和平的坚决倡导者和有力捍卫者,中国人民将坚定不移维护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愿同各国人民真诚团结起来,为建设一个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世界而携手努力。

根据国务院批复,自2014年起,每年12月13日在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主会场下半旗。

国家公祭日诞生的历史背景

南京大屠杀是中国抗日战争初期侵华日军在当时的中国南京犯下的大规模屠杀、强奸以及纵火、抢劫等战争罪行与反人类罪行。

日军暴行的高潮从1937年12月13日攻占南京开始持续了6周,直到1938年2月南京的秩序才开始好转。据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和南京军事法庭的有关判决和调查,在大屠杀中有20万以上乃至30万以上中国平民和战俘被日军杀害,约2万中国妇女遭日军奸淫,南京城的三分之一被日军纵火烧毁,财产损失不计其数。

在中国,自1947年南京军事法庭审判以来,普遍认为约有30万人在大屠杀中遇难。在日本,日本政府承认“发生过杀害非战斗人员和掠夺等行为”,但对遇难人数则暧昧不清,也有认为南京大屠杀不存在的“否认派”。“否认派”的论调得到部分日本政商势力的支持,在华人世界引起强烈反感,这也使得南京大屠杀成为严重影响中日关系的主要历史问题之一。

国家公祭日设立的意义

国家公祭日的设立,是缅怀过去,更是扶慰民心、顺应民意的措施,是为了现在和未来的不忘却纪念。同时,国家公祭日的设立,也是中国与世界更好地在沟通,在向全世界传递中华民族对于人权和文明的态度,在向全世界表达我们热爱和平、维护和平的决心与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