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年历

汤圆

2020/4/1 16:10:42
万年历日历:汤圆知识
汤圆知识
元宵节吃汤圆的由来

元宵节吃汤圆已经是大家过节时的一个传统习俗,在我国关于元宵节吃汤圆最早的记载是出现在宋朝,当时的汤圆还不是这个名字,那时候叫圆子,或者是糖圆子。用糯米做成,中间有甜甜的馅料,这跟现在的汤圆基本相似。元宵节即将到来,汤圆又要上桌了,今天我们就来说说元宵节吃汤圆的由来,最后也学习一下元宵节汤圆怎么做的!

元宵节吃汤圆的由来 元宵节汤圆怎么做

元宵节吃汤圆的由来 元宵节汤圆怎么做

相传,远古时候玉皇大帝为了一统天下,特派灶神菩萨长驻人间了解民情,每月逢三上天回禀。有年夏历冬月二十三日,灶神菩萨向玉帝回禀道:“人间百姓一年三百六十五天都吃的是粗茶淡饭。每日辛勤劳动,从不歇息,长此下去,我担心庶民们会因过度疲劳累坏身体,不能生产,必将影响贡献。”玉帝闻奏即命群臣共商良策。太白金星奏道:“大王可命衲陀祖师下凡,给百姓们吃些药,叫他们慢慢地发起病来,自然就会休息。”玉帝准奏,使命衲陀祖师下凡照此办理。

夏历腊月初八早上,衲陀祖师就偷偷在百姓们的饭锅里丢下了疯人药,药一下锅就变成大豆、豌豆、蒜苗、豆腐和肉颗颗,百姓们吃了,果真慢慢地“疯”了起来:女的缝新衣、绣花鞋,男的杀猪、宰羊,都不想下地干活。过了腊月二十四日,疯人药性大发。人们就东家请人吃饭,西家邀客喝酒。到了腊月三十日中午,百姓们都拿出各种好吃的食物,围在桌旁,全家人大吃大喝起来。从正月初一起,男女老少不光吃好的,而且整日穿红着绿到处玩耍。有的画着花脸,敲锣打鼓四处游街;有的邀邀约约带着礼品,八方去拜年。

正月十三日,灶神菩萨上天奏道:“大王,不好了,百姓们全疯了!光吃光耍,一样活不干,这样下去,如何得了。”玉帝闻奏,十分惊诧,即命群臣再议良策。太白金星又奏:“若要治好百姓疯病,可令药王菩萨设法。”玉帝准奏,即令药王菩萨下凡治理。

正月十四日晚,药王菩萨就将百姓的夜餐变成了汤圆,里面放些芝麻、核桃、白糖等清醒剂,百姓们吃了,第二天早上疯病全好了,家家照旧男耕女织,恢复了往常的劳动。

就这样周而复始地延续下去,就形成了过年的习惯。

汤圆

元宵节汤圆怎么做

和面:

1、用牛奶和面,这样做出来的汤圆皮较软。和面时面与牛奶(或水)的比例约为3∶1。

2、也可以在和面时加入不同颜色的汁水,比如加菠菜汁就可以做成绿色的汤圆,加胡萝卜汁做成红色的汤圆。

做馅:

汤圆馅有很多种,有芝麻馅、花生馅、豆沙馅、肉馅、水果馅。传统的汤圆馅中糖分和油脂含量太高,多数用猪油来做。自己做馅料的时候要注意少放糖和肥肉。

调汤:

1、通常煮甜馅的汤圆都用清水,不需要再加糖,这样更能突出汤圆本身的滋味。也可以在汤里加入适量的姜片,汤圆会更鲜美。

2、煮无馅小汤圆,汤中可以加桂圆、红枣汤、白木耳等,无馅料小汤圆还可以用花茶水来煮,味道更新鲜。

3、煮肉馅汤圆时汤里可放一些蔬菜,吃起来不会太油腻。

4、浪漫的朋友也可以在汤里加入水果、花瓣等,让汤圆更有情调。

煮汤圆:

1、“滚水下,文火煮”。用旺火将水烧开,汤圆下锅,用勺背轻轻推开,以免沾锅。

2、汤圆入锅煮至浮起后,要迅速改用文火煮,每次沸腾时应加入适量的冷水,可保持汤水似滚非滚的状态;水温太高不仅汤圆容易破裂,而且会外熟内硬。

3、怎样判断汤圆熟了没有呢?一是看其是否表面光滑,二是看浮于水面,还可以用筷子按一下看看有没有弹性。肉馅的汤圆和冰冻的汤圆最好多煮一会。

吃汤圆的禁忌:

1、汤圆的外皮部分均以糯米粉为食材,黏性高,不易消化。对于肠胃功能不佳者、老年人、儿童,在食用汤圆的时候就应特别留意,以免造成消化不良或吞咽阻碍。

2、汤圆属于“高油脂”及“高热量”的食物,肥胖或是高血脂、高血压、糖尿病患者都不适宜吃太多。


元宵节为何要吃汤圆

2月19日又是一年正月十五元宵节,今日元宵节所以我们就来说说关于元宵节的那些事。每年的元宵节吃汤圆或者是吃元宵这是大家首选的应节食品,在之后我们就要出门去逛一逛了,看民俗表演还有绚烂的花灯。那么元宵节元宵节为什么要吃汤圆呢?下面就来看看详细的介绍,还有吃汤圆要注意什么。

今天就是元宵节了,各种各样的汤圆已经摆满了各大超市。汤圆是元宵节的应节食品,每年这个时候家家户户都会吃汤圆,我们在元宵节吃汤圆的历史大约是从宋朝开始的,当时的汤圆用芝麻、玫瑰、豆沙枣泥等制成馅料,在用糯米粉包裹成圆形,下锅煮熟即可。

由于各地区风俗习惯不同汤圆的制作方法也略有不同,有荤有素,咸甜皆可。在因为制作的方法步骤有异,就造成了现在元宵和汤圆的不同品种,虽然名称不同,但是总的来说在元宵节吃汤圆或者元宵的意义都是相同的。圆圆的白团子代表着家人团团圆圆,家庭和睦美满。所以人们都喜欢在元宵都喜欢吃汤圆。

吃汤圆的一些注意事项

汤圆不宜多吃

汤圆的主要材料就是糯米,和它粘性高不容易消化,吃多了容易积食腹胀。正常人食用汤圆不要超过二两,以一两到二两为宜。吃汤圆的时间最好选择在下午,吃汤圆之后饭碗主食要适当减少,避免积食家中肠胃负担。消化能力弱的人最好少吃或者不吃汤圆。

汤圆不能当早餐

每年元宵节我们都会准备很多的汤圆,有些家庭当天吃不完还会冷冻起来当做第二天的煮熟当做早饭使用。其实汤圆是不适合当早饭吃的,一方面是汤圆不利于消化不说也不能提供人体整个上午的能量供给,也缺乏必要的营养。在早晨空腹的时候吃汤圆还容易造成消化不良、恶心、泛酸、烧心等不良反应。

除此之外汤圆不适合糖尿病、心血管疾病、年老体弱、消化功能不全者食用,幼儿不满三岁也不宜吃汤圆。


冬至为何吃汤圆


元宵节为何要吃汤圆

吃汤圆是每年我们过元宵节的保留节目,不知道你喜欢什么馅的,小编钟爱花生馅的,还有红枣豆沙也凑合,最不能接受的就是黑芝麻馅儿的。以前的以前还是很喜欢喝黑芝麻糊的,现在是彻底不待见这种食材了。我们年年吃了那么多的汤圆,你知道我们元宵节为什么要吃汤圆吗?接下来我们就来说说元宵节吃汤圆的寓意。

元宵节为什么要吃汤圆 元宵节吃汤圆的寓意

元宵节为什么要吃汤圆 元宵节吃汤圆的寓意

正月十五吃元宵,是全国各地的共同风俗。专家介绍称汤圆也称“汤团”或“圆子”“团子”,南方人还称为“水圆”“浮圆子”。每到正月十五,几乎家家户户都要吃元宵。另外,汤圆的名称与“团圆”字音相近,取团圆之意,象征全家人团团圆圆,和睦幸福,人们也以此怀念离别的亲人,寄托了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愿望。

民俗专家表示,煮汤圆时,因为它开锅之后漂在水上,煞是好看,让人联想到一轮明月挂在云空。天上明月,碗里汤圆,家家户户团团圆圆,象征着团圆吉利。因此,吃汤圆表达的是人们喜爱阖家团圆的美意。同时也显示中国人对传统节日的传承和热爱,也是对中国文化的一种热爱。

吃汤圆的传说

唐朝的时候,李世民当了皇帝,叫百姓开荒种地,栽桑养蚕,纺纱织布,发展生产,国家一天比一天富起来了。老百姓安居乐业,有吃有穿,日子过得非常舒坦。

西边的敌人看到中国粮食成山,牛羊遍地,眼就红了,见天眼巴巴地盯着中国,想来占中国的地盘,抢中国的财物。这天,他们大队人马闯进了边关,边关守将抵挡不住,派人飞马进京报告。唐王听说边关吃紧,就问宰相魏征:“谁能替我出征?”

魏征是个有名的忠臣,想了想说:“派兵马大将郭子仪去吧!”

唐王很同意,就把领兵令箭交给郭子仪,又点拨了十万精兵给他,去讨伐进犯的敌人。出征前,唐王说:“郭将军,祝你马到成功,回京过年!”

郭子仪带着十万兵马,追着太阳走,撵着月亮行,呼呼啦啦开到了边关。一声号令,万兵齐出,拼杀了七七四十九天,打得进犯的敌人死的死,伤的伤,活的就求饶投降。郭子仪把一切事安顿好,才班师回朝。

这一天,唐王正在皇宫里和魏征商量国家大事,他的卫士进来报告:“兵马大将军回来啦。”唐王连忙召见郭子仪,问了边关战事。听说打了胜仗,高兴得连声夸奖,讲着讲着猛地想起出征前说的话。哎呀,年已过了好几天啦,郭将军是有功之臣,可得好好地犒劳犒劳他呀!想着想着,便笑嘻嘻地说:“郭将军出征辛苦,没过上年,我给你补两天,正月十五、十六再过个年,就算是过小年吧!”

郭子仪拜谢了唐王回营去后,唐王又问魏征:“用啥东西款待郭将军呢?”

元宵节为什么要吃汤圆 元宵节吃汤圆的寓意

“山珍海味文武百官天天都吃,吃腻了。”魏征说:“主上可用江南各州府进贡的好米,做点特殊风味的稀罕食品来款待郭将军。”

唐王听了觉得有理,便传旨给御膳房的厨师。厨师们接了“圣旨”,个个吓得浑身冷汗珠子噗哒噗哒往下掉。咋哩?害怕呀。谁也说不清那稀罕食品是啥样子?弄吧,没门儿。不弄吧,明摆着人头要落地。脑袋又不是菜园子里的韭菜,割了又会长出来,谁不害怕哩。年纪大的愁白了头发胡子,年纪轻的愁得眼窝陷得能捣蒜,个个急得吃不下,睡不着。

眼瞅着日子一天一天过去,正月十五紧擦边啦,稀罕食品还没一点影子。这天晚上,厨师们关了灯熄了火,愁眉苦脸地对坐在一起,抹眼泪的抹眼泪,叹气的叹气,个个愁得揪心,急得头昏脑涨。

大伙正愁呀愁的。有个老厨师脊梁骨顶着墙,头勾搭在膝盖上睡觉了。打着“呼噜呼噜”的鼾声。有的说:“这老头临死了还睡得挺香。”有的说:“别惊动他,说不定他在睡梦里还想出个办法哩。”忽然,老厨师“哎呀”一声,“哧溜”蹦起来,高兴地说:“有门了,有门了!”大伙忙问:“咋有门啦?”老厨师说:“我正闭着眼想法子哩,忽听门吱咛开了,进来个白胡子老头,笑眯眯地问我:‘老伙计有啥难处,我帮你个忙吧。’我把唐王降旨要做稀罕食品的事给他说了,他说:好办,院里有个小红灯笼,你掂回家去吧。”

“我出门一看,天上没有星星月亮,院里黑咕隆洞,眼前呼地亮起一个小红灯笼,我赶忙去掂,那小红灯笼老是晃晃悠悠的飘动,照得地面红亮亮的,飘悠到院中间,红光下有个雪白雪白的圆蛋蛋,我拾起来一看,是个白面团团,摸着湿漉漉,闻闻香喷喷的,这是啥东西哩?我想尝尝,还没塞到嘴里,‘嗖’飞来一支宝箭,小红灯笼不见了,黑影里唐王指着我说:‘大胆!你怎敢偷我的稀罕食品!’劈了我一剑,我一下子惊醒了。”

大伙都听愣了,老厨师又接着说:“伙计们,我琢磨了一下,弄成了,大伙免个死,弄不成,唐王降罪,你们就说是我出的主意,我是黄土埋了半截子的人啦,要杀,杀我一个。”

“平日里我们做蒸大米,炒大米,唐王吃惯了,不觉稀罕,”老厨师接着说,“这回我们变个样,把大米磨成面,照着小红灯笼下的圆蛋样子做,里边包上白糖、红枣、核桃仁,唐王没吃过这东西,不就成了稀罕食品了吗!”大伙听了都乐开了,欢蹦乱跳的,正哭的抹掉了眼泪,叹气的笑咧了嘴。

天明就是正月十五啦!老厨师把活给大伙儿分派了一下,说:“干吧!”大伙磨面的磨面,砸核桃的砸核桃,洗枣的洗枣,厨房里这边隆隆响,那边啪啪响,搓的搓,滚的滚,赶天明就做好一大堆雪白雪白的圆蛋蛋。

正月十五这天,唐王请魏征、郭子仪进宫赴宴。厨师把煮好的圆蛋蛋端到桌上,唐王一看,碗里装的是一个个圆鼓溜球的东西,看着比鸡蛋小,比鸡蛋圆,从没见过,挺新鲜的。拈起一个放到嘴里一咬,里边白的白,红的红,黄的黄,甜蜜蜜香喷喷的,不觉连声赞道:别有风味,稀罕稀罕!又对郭子仪说:“郭将军,这是我请你吃的稀罕食品。”

“这叫啥名呢?”唐王边吃边问。

厨师们先是愁得揪心扒肺,后来又忙得团团转,哪顾得上取个名哩!老厨师眼睛一扑闪,心里头想:糯米面做的,个又圆,色又白,灵机一动,说:“叫白面团。”

魏征听了觉着叫“白面团”不好听,连忙替老厨师打圆场,说:“这白面团个个圆溜溜的,象征着唐王天下统一,国土完整,人民团圆,叫唐圆吧。”

唐王点点头说:“唐圆好,唐圆好。”

唐王正月十五过小年、吃“唐圆”的事,一传十、十传百,全国都知道啦,从此,就留下了正月十五过小年,吃“唐圆”的风俗。直到现在,每逢农历正月十五、十六都有过小年吃“唐圆”的习惯。因为“唐圆”是用汤煮了吃,“唐”和“汤”字音相近,民间叫转了嘴,把“唐圆”叫成了“汤圆”。正月十五这天夜晚又叫上元节,所以汤圆又叫元宵。

吃元宵

元宵节习俗

吃元宵

元宵又叫汤圆,正月十五吃汤圆,是咱们传统的元宵节习俗,寓意着团团圆圆,老辈人们以和为贵,总希望咱们每个家庭在新的一年里都能够和和美美,万事团团圆圆,陪在老人身边吃一碗汤圆,图一年的好兆头

送花灯

送花灯也叫送孩儿灯,古时候,元宵节节前,新成亲的夫妻总会收到娘家送来的花灯,因为灯与丁同音,寓意着在新的一年里女儿一家能够添丁进口,人丁兴旺,现在好多影视剧里面也有很多这种镜头,女子在在河里放花灯。

耍龙灯

咱们中国人自古以来,就以龙的传人自居,因为龙象征着吉祥富贵,在元宵节的节日里,一起舞龙灯更增添节日的喜庆气氛,现在元宵节好多公园举办等会,估计就是从这里演变而来的。

迎紫姑

故老相传,紫姑是一个善良漂亮的女子,为生活所迫,做了富人的小妾,却被别人所妒,冤死在厕所中,后来被封为厕神,在元宵节的夜里,人们会用稻草扎成紫姑的模型来祭祀她,祈求她保佑一家人健健康康,平平安安。

踩高跷

踩高跷是汉族的传统活动之一,每逢节日,人们就会搬出家伙事,在一起踩踩高跷,热热闹闹的庆贺一下,同时踩高跷也是一种传统戏曲,形式多变,多种多样,深受老百姓的喜爱。

走百病

古时北方地区正月十五或十六,妇女们会成群结队的出去走走,或到桥边走走,或到城门墙处摸钉求子,到了晚上在返回家中。走百病也叫走老貌,经历寒冬之后,老人们也会出去走走,舒展舒展筋骨,越活越年轻。


冬至吃汤圆还是水饺

关于冬至的食俗有很多说法,有的说吃饺子,有的说吃汤圆,那么到底冬至吃汤圆还是水饺?其实冬至的习俗每个地区都不同,所以冬至有的地方吃饺子,有的地方吃汤圆。具体冬至吃汤圆是哪里的风俗呢?下面我们一起来了解。

冬至吃汤圆还是水饺 冬至吃汤圆是哪里的风俗

冬至南方吃汤圆,北方吃饺子。

吃汤圆在明、清时期已经约定俗成。在冬至这天,要“作粉圆”或“粉糯米为丸”。这些在史料上也有正式的记载,称“冬至,粉糯米为丸,名‘汤圆’”。做好汤圆后要祀神祭祖,而后合家围吃汤圆,叫做“添岁”。所以,冬至吃汤圆,古而有之。

吃汤圆是冬至的传统习俗,在江南尤为盛行。“汤圆”是冬至必备的食品,是一种用糯米粉制成的圆形甜品,“圆”意味着“团圆”“圆满”,冬至吃汤圆又叫“冬至团”。民间有“吃了汤圆大一岁”之说。

冬至团可以用来祭祖,也可用于互赠亲朋。旧时上海人最讲究吃汤团。古人有诗云:“家家捣米做汤圆,知是明朝冬至天。”。“圆”意味着“团圆”“圆满”。冬至吃汤圆,象征家庭和谐、吉祥。

还有一种解释是:冬至是一年中最长的一夜,冬至那天,天还未亮,妇女们就起来生火煮汤圆,先敬天祭祖,再全家围坐吃汤圆。所以冬至吃汤圆,除了表示太阳(阳光)逐渐回来,也代表团圆的意思,现代人更喜欢把它当成圆满的象征。

冬至吃汤圆是哪里的风俗?

冬至南方大部地区都吃汤圆,其中潮汕闽南地区非常显著。

潮汕地区汉族民谚云:“冬节大如年”、“冬节没返没祖宗”。意思是外出的人,到冬至这一天无论如何要赶回家敬拜祖宗,否则就是没有祖家观念。海峡两岸的同胞,都很看重冬至,把冬至当作团圆节。

潮汕的人们吃了冬节圆后,还要在家宅的门、窗、桌、橱、梯、床等显眼处粘附两粒冬节圆,甚至渔家的船首,农户耕牛的牛角,果农种植的果树也不例外。

现代台湾著名学者林再复在《闽南人》一书中描述台湾冬节(闽南语称冬至为冬节)之日“家家户户清晨要以冬至圆仔致祭祖先……从大门、小门、窗门、仓门、床、柜、桌、井、厕、牛舍、猪舍都得以冬至圆一二粒在上面,祭告一番,以求保佑一家大小平安”。

与元宵节吃的汤圆即“上元圆”不同,冬至时吃的汤圆是没有包裹内馅的,这种冬至汤圆也被叫做“冬节圆”。

在闽南地区,人们会把吃“上元圆”、“冬至圆”称为吃“头圆”、食“尾圆”。

与冬至汤圆相关的俗语为“吃冬节汤圆多一岁”,解释其由来,民间流传着的两种说法,其一是指因为过冬节与过年一样重要,因此吃了汤圆。而另一个说法则源于一个民间传说。相传在明代,一位徐秀才含冤被判死刑,但依照当时的法律规定,被判死刑的犯人若到了冬至还未被斩首,就需要延迟处置,而徐秀才被判刑时正值冬至,才有了如今这句“吃冬节汤圆多一岁”的俗语。

了解更多》》》冬至节气(专题)

冬至相关:

冬至节气养生知识 冬至后生活4大方面调理要点

冬至吃什么水果养生 冬至时节八大补水御寒水果

冬至养生要点和原则 冬至养生之道之十大原则须知

冬至怎样做好养生 冬至起居进补养肾需做到位

冬至的意义是什么 冬至的传统意义是啥呀

2019冬至是农历几月几日 冬至阴历日期固定吗

冬至吃饺子的寓意是什么 冬至吃饺子的说法

冬至吃饺子不冻耳朵啥意思 为什么说冬至吃饺子不冻耳朵

冬至民俗有哪些 冬至六个特色风俗活动你见过吗


元宵节吃汤圆还是吃元宵

元宵节就要到了哦,今天已经是2月24号了农历来到了正月初九,我们在耐心等待6天元宵节就会和我们见面了。随着元宵节的到来新一轮的南北之争又要被大家吵翻天了,元宵节吃汤圆还是吃元宵?虽然不管是汤圆还是元宵煮出来都是差不多的,但是在我国还是有比较明显的划分,南方吃汤圆北方吃元宵。至于汤圆和元宵有什么区别我们下面来说一说。

元宵节吃汤圆还是吃元宵 汤圆和元宵有什么区别

元宵节吃汤圆还是吃元宵 汤圆和元宵有什么区别

北方一般吃元宵,而且都是芝麻或花生的,做法上是滚,比较干,像汉子。

在南方的话汤圆比较多,而且各种各样的馅,芝麻,花生,水果,肉,是包出来的,面不是实的,含水较大,比较圆润,像姑娘。

汤圆和元宵有什么区别

元宵节吃汤圆还是吃元宵 汤圆和元宵有什么区别

北方元宵是“滚”出来的

【原料】糯米粉、黑芝麻、油、冰糖

【做法】

1、将黑芝麻炒一下,炒的过程中要不停地翻动不要炒过,冷凉后放在粉碎机里磨成粉状,然后放适量油在少量开水里将冰糖化开放进芝麻里。

2、拌好的馅料放在保鲜膜上,用手按压成圆饼形,用刀把馅料切成粗细均等的小方块,制作好的馅料放在冰箱冷冻10分钟。

3、冷冻好的馅料取出放在笊篱中,把笊篱放在糯米水中浸泡并立即提起,使馅料表面均匀地蘸一层糯米水。

4、再放在保鲜碗中和糯米粉,用力摇动,使馅料被糯米粉均匀地包裹,包好的元宵再用水煮一会就可以了。

南方汤圆是“包”出来的

【原料】炒熟黑芝麻65克、砂糖35克、黄油75克、糯米粉200克、温水

【做法】

1、炒熟的黑芝麻和砂糖一起放在料理机里面打碎。

2、黄油放小锅里面小火慢慢加热,把黄油全部融化就可以不要太热,然后把黑芝麻糖粉倒入搅拌均匀。

3、放冰箱冷藏至凝固后按每个15克,搓成圆形备用。

4、糯米粉加入温水,和面揉好分开大概30克一个,搓成圆形再要两只手拇指轻轻按压成小碗状,取一个馅料放入。

5、左手按住馅料,右手拇指和食指配合慢慢收紧,一点点缩小最后捏紧收口,再放到干糯米粉里面滚上一层干粉。

6、烧开水煮汤圆,煮至汤圆漂浮上来就差不多了,多煮会口感更好。

浮元子

吃元宵或汤圆的注意事项

1、可搭配辛味食物降低脾胃损伤

在吃汤圆或元宵时,不妨配点辣菜护脾胃。因为它们含糖特别高,而太甜的食物会影响脾胃。中医说“甘入脾”,味甘的食物如汤圆,有“缓滞”作用,适量摄取能为肠胃带来能量。所以最好搭配一些小菜,比如蒜泥茄子、洋葱拌木耳等,不仅爽口解腻,营养也更均衡。

2、油脂含量高,要会挑选

汤圆和元宵的馅料当中不仅仅有糖,更含有相当多的固态油脂。吃3个,就相当于吃1盘炒菜的油。因此,最好优先选择果仁、芝麻、豆沙等馅料的汤圆。另外甜馅常会使糖尿病患血糖失控;花生、芝麻、豆沙等含磷量高,会加重肾脏病患者病情,应特别注意。

3、要趁热吃,老化回生后无益消化

汤圆、元宵、粽子等糯米制品特别是冷却后的这些食品,老人、小孩等消化条件较弱的群体需要慎食,普通人若没有强大的消化能力也要适可而止,最好趁热吃,放凉后就别再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