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年历

从什么时候开始

2020/4/1 16:10:39
万年历日历:从什么时候开始知识
从什么时候开始知识
2020三伏天从什么时候开始到什么时候结束

因为每年三伏天开始的时间不同,所以结束的时间也不同。而且,有些年份的三伏天不一定是40天,所以日期上有很大的差异。那么,2020三伏天从什么时候开始到什么时候结束呢?根据计算,今年入伏与出伏时间什么时候?一起来了解。

2020三伏天从什么时候开始到什么时候结束 今年入伏与出伏时间

2020三伏天开始时间:7月16日;

2020三伏天结束时间:8月24日。

2020年三伏天分初伏、中伏、末伏,共40天,具体如下:

初伏:公历2020年7月16日(农历五月廿六)~~2020年7月25日(农历六月初五)

中伏:公历2020年7月26日(农历六月初六)~2020年8月14日(农历六月廿五)

末伏:公历2020年8月15日(农历六月廿六)~2020年8月24日(农历七月初六)

三伏天一般出现在什么时节?

三伏天出现在小暑和处暑之中,是一年中气温最高且又潮湿、闷热的日子。所谓的“伏天儿”,就是指农历“三伏天”,即一年当中最热的一段时间。可以这样理解:“伏”就是天气太热了,宜伏不宜动。但是三伏天之所以称之为“伏”,是因为也有不少寒冷因素在内。三伏是中原地区在一年中最热的三、四十天,三伏是按农历计算的,大约处在阳历的7月中下旬至8月中下旬。

三伏天如何养生?

别太贪凉:长时间待在空调房里,身体调节能力容易失调,出现多种不适。因此,最好少开空调,小孩、孕妇及患有关节炎、风湿病、呼吸道疾病的老人就更要注意。即使开,温度以26℃为宜,保证室内外温差别超过7℃,让空调风往上吹,避免直吹身体,还要护好颈、背、腹、腰、腿等部位。大汗淋漓后不要冲凉水澡,以免受到风寒湿邪侵袭。夏日贪吃生冷瓜果,容易引发胃肠炎。吃冷饮时最好等到食物的温度接近体温时再慢慢咽下,以免刺激胃肠道,吃的时间最好选择阳气最旺的正午到下午3点之间。受寒后,可以喝姜茶发汗散寒。

饮食开胃:一进三伏天,很多人就会受到“苦夏”的困扰,口淡乏味,食欲不振。因此,“开胃”是夏季养生的重点。专家建议,夏天可以多吃点苦味食物,苦瓜、苦菜、苦荞麦都能解热祛暑、健脾开胃。不过苦瓜性寒,体质较差、脾胃虚寒者不宜多吃。天气酷热,出汗较多,容易耗气伤阴。因此,益气养阴的食物也不可少,山药、大枣、蜂蜜、莲藕、木耳都是不错的选择。此外,鸡鸭肉、瘦猪肉等平性或凉性的肉制品也有滋阴养胃、健脾补虚的功效。

身体祛湿:闷热潮湿的三伏天,人体容易被湿邪侵袭。对付暑湿,可以按足三里穴,有助于运化水湿。睡前用40℃温水泡脚,可祛湿,还能提高睡眠质量。还可以刻意出些汗,让湿气随着汗水散发出去。多吃健脾化湿的食物也有帮助,红豆、绿豆、荷叶煮粥,藿香、佩兰、苍术泡茶,生姜切片煮水,都有祛湿之效。辣椒虽能开胃助消化,祛湿功效却一般。值得提醒的是,绿豆汤千万不能当水喝,绿豆性寒,体质虚弱者不能过多饮用。

“低调”运动:常说的“夏练三伏”,并不是让大家不分时间、地点、情况地去锻炼。夏天人体能量消耗大,跑步、打球、爬山等锻炼方式必须量力而行,最好进行一些“低调”的运动,既能起到锻炼效果,又不至于出现不适。三种运动比较好:1.游泳:水的散热能力比空气高15倍,游泳时人体能够保持体温恒定,不易中暑;2.钓鱼:垂钓需要脑、手、眼配合,静、意、动相助,能解除心脾燥热;3.太极拳:打太极拳既能增大肺活量,又能促进气血在五脏六腑之间的流动,有助于振奋精神。夏天运动最好安排在凉爽的早晨或傍晚;其间注意少量多次地补水;室外气温超过32℃,空气湿度超过60%时,最好选择在凉爽的室内运动。

晚睡早起午补觉:晚睡并不是提倡大家在夏季熬夜,而是建议大家顺应夏季昼夜变化的特点按时作息,睡眠时间不要超过23点。中医认为“春生夏长”,到了夏天,人体阳气处于旺盛状态,如果经常睡懒觉,就违背了人体阳气的季节变化规律,不仅得不到休息,反而觉得更疲乏。所以,夏季早上六七点起床比较好。午睡有利于气血平衡,能补充体力,提高下午的工作效率。健康午睡以30~60分钟为宜,超过1小时则适得其反,可能干扰晚上睡眠。

了解更多,请看》》》三伏天专题


三伏天从什么时候开始

说起三伏,人人都是一副严阵以待的样子,因为不能避而远之,那就只好接受它并且解决它。三伏天是一年中最热的时候,稍不注意中暑是必然现象,所以不会三伏养生没关系,但是三伏天的注意事项是一定要知道的。那么,三伏天从什么时候开始?三伏天一般什么时候结束啊?想知道三伏天是怎么计算的,就来看看的介绍吧。

三伏天从什么时候开始

伏是隐藏的意思,据《史记》文字记载,“伏者,隐伏避盛夏也”。“三伏”是指初伏、中伏和末伏的统称,大约在7月中旬到8月中旬这一段时间。中国古代创立的农历是用天干、地支排列年、月、日的,天干由: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十个字组成,地支由: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二个字组成。

作为每年最热的日子,三伏天什么时候来并没有固定时间,而是在每年的小暑和大暑之间,前人在根据我国阴历阳历气候规律对三伏天的到来有了大致的算法,以干支纪日法“确定:”夏至后第三个庚日开始为头伏(初伏),第四个庚日为中伏(二伏),立秋后第一个庚日为末伏(三伏),每伏十天共三十天。“有的年份”中伏“为二十天,则共有四十天。”

三伏天是怎么计算的

按规定,从“夏至”日开始算起的第3个“庚日”为入伏,并作为“头伏”的第1天,第4个“庚日”定为“中伏”第一天;从“立秋”开始算起的第1个“庚日”为“末伏”的始日,第2个庚日定为出伏,即伏天结束。每年三伏天时段长短不完全一样,如果中伏在立秋后结束,就是30天;如果中伏在立秋前结束,就是40天(中伏20天)。

三伏天吃什么好

民以食为天,一到伏天,老百姓最惦记的就是:三伏天,吃什么?有句老话:“头伏饺子二伏面,三伏烙饼卷鸡蛋”。伏天吃饺子、烙饼、面条的意思,除了夏收小麦之后粮食充足的喜悦之情以外,主要是提醒人们,夏天饮食不可太凑合,要经常慰问自己一下。因为夏天温度高,出汗多,会损失不少蛋白质氨基酸,更损失大量的B族维生素和钾、钠等矿物质,吃面更有利于补充营养。

炎炎夏日不仅带给我们身体上的不适,还容易导致越来越多的人火气上升,表现出情绪烦躁、焦虑、易激动、失眠等,这些症状在医学上称为“夏季情感障碍”。因此,“去火”也是夏日食补的必备功课。夏日祛火的食物,上佳选择:苦瓜、西红柿等性凉、清暑的蔬果,同时,牛奶性微寒,可以补水、滋阴、解热毒,也是“去火”良品。狗肉、鸭肉更是夏季大补之良方。

中医认为,胃为后天之本。夏季人们常感食欲减退,脾胃功能较为迟钝,此时不妨吃些新鲜蔬果。新鲜蔬果营养素的构成,一般是纤维素和糖分的含量各半,不仅可以有效地补充人体必须的能量和水分,其清爽的特质也会让人久食而不厌。胡萝卜、柠檬、苋菜是其中首选;时令的野菜蔬果,多食更是大有好处。但要注意不要贪食生、冷或不洁的食物,以免染上痢疾、腹泻等。

三伏天身体最怕的6件事

今天开始入伏,气温将不断的上升。从今天起到8月25日,是冬病夏治的最好时机:不吃寒凉食物、不吃冰镇饮品;每晚热水泡脚,经络按摩、排寒湿,尽量晚上10点睡觉,不熬夜!珍惜这短短40天!请坚持在伏天多喝热水,会有利于把体内深入骨隨的寒气逼出来,还自己一个好身体。快来看看三伏天身体最怕的6件事!

颈椎最怕吹

天气热自然很多家庭都长时间开着空调,颈椎对着空调吹,周围的软组织会产生病变,形成肌肉和皮下组织的慢性炎症,造成颈部持续痉挛、后背酸痛等后果。建议室内空调温度不要低于25摄氏度,肩背部不要直对着空调,如果温度不能自行调节,可以在肩上搭个披肩,晚上洗个热水澡。

喝水最怕快

由于气温高,身体缺水速度也会加快,很多人习惯大口大口地喝水。如果喝水太快,水分会快速进入血液,在肠内被吸收,使血液变稀、血量增加,心脏不好,尤其是患有冠心病的人就会出现胸闷、气短等症状,严重的可能导致心肌梗死。

因此,夏天喝水不能喝太快,要少量多次。每次只喝100~150毫升,身体吸收得更好,也不能贪凉,10度以上的温水对身体最好。

眼睛最怕晒

在烈日下,眼睛是最脆弱的器官。专家提醒,眼睛喜凉怕热,不注意防晒,很容易提前老化,并引发各类眼疾。如果要在上午10点到下午4点外出,最好戴上太阳镜、帽子或打遮阳伞,太阳镜颜色以茶色、淡绿色防紫外线效果最佳;可以多吃点养眼的食物,比如桂圆、山药、胡萝卜、红枣等;夏天细菌繁殖快,尽量少用手揉眼睛;流水洗脸,可减少眼睛疾病。

晨练最怕早

夏天天亮得早,不少人早早到公园去晨练。清晨,植物经过一夜的新陈代谢,吸收氧气,呼出大量的二氧化碳,使树木花草多的地方二氧化碳的浓度增高;研究表明,夏季空气污染物在早晨6点前,烧煤和汽车尾气排放等产生的氮氧化物、碳氢化合物等各种有害物质在空气中聚集较多,正是污染的高峰期,呼吸了这些污浊的空气对人体会产生有害的影响。另外,日出之前,因为没有光合作用,绿色植物附近非但没有过多新鲜氧气,相反积存了大量的二氧化碳,对健康不利。因此,夏季晨练时间不宜早于6点。

家里最怕灰

夏天闷热、湿度大,使得灰尘更容易附着在空气里,进入人的皮肤和体内。由于肉眼很难发现,人们常常疏于清理,它们长期漂浮在空气中,并大量附在物品表面,成为空气中尘螨及霉菌孢子的栖身地。这些脏东西会趁机进入呼吸系统,进而引发哮喘、鼻炎等多种疾病。建议夏天应增加清洁的次数,两三天打扫一次。

肠胃最怕凉

夏天冰淇淋、冷饮、冰冻水果,吃起来那叫个爽!但夏季也是肠道疾病的高发期,专家建议,这个季节少吃太凉的东西,尤其早晨起床时和晚上临睡前。为了及时给“肠胃”保暖,吃凉拌食物时,不妨加点姜或芥末,可以暖胃、杀菌。


三伏天从什么时候开始

三伏天是一年中最热的时期,每年在夏季的时候到来,但具体开始时间多有不同,那么,一般三伏天从什么时候开始呢?你知道每年三伏天是哪一天开始吗?三伏天开始的时间是按照传统的“干支纪日法”,即每年“夏至三庚”为入伏,具体情况以下为您介绍。

三伏天从什么时候开始 每年三伏天是哪一天开始

夏至后的第三个庚日。

三伏天,一伏是十天,这是按照天干的十数去计算的。所以,划分三伏天,就是:夏至之后的第三个天干的庚日,为第一伏的开始天。比如,2006年的夏至,是西历年的6月21日,这一天的天干日是辛日,28天之后,就是第三个庚日,所以,2006年的7月20日,就是第一伏的开始;十天之后,又是个庚日,也就是7月30日,就进入了第二伏;十天之后,又是一个庚日,且是立秋后的第一个庚日,也就是8月9日,就进入了第三伏;如果是2007年,7月15日是第三个庚日,就是第一伏的开始(初伏);十天之后,又是个庚日,也就是7月25日,就进入了第二伏(中伏);十天之后,又是一个庚日,但是还没过立秋,再过十天(这年的中伏就有20天了),又是一个庚日,且是立秋后的第一个庚日,也就是8月14日,就进入了第三伏。这就是说,每年进入三伏天之后,都是很热的,特别是中伏的十天(有时是二十天),是最热的。民间有“冷在三九,热在中伏”之说。

21世纪新算法——庚日公式:GR = (D - [Y/4]) MOD 10(GR庚日、D偶数年1单数年6、Y年、[ ]取整、MOD取余)

初伏GR加10(2084年例外不加)、中伏GR+20、末伏GR大于7时减1小于8时加9(2096年例外减1),比如2006年GR = (1 -[6/4]) MOD 10 = 0 (10),初伏7月20日、中伏30日、末伏8月9日。

三伏天一般有多少天?

庚日的“庚”字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10个天干中的第7个字,庚日每10天重复一次。从夏至开始,依照干支纪日的排列,第3个庚日为初伏,第4个庚日为中伏,立秋后第1个庚日为末伏。当夏至与立秋之间出现4个庚日时中伏为10天,出现5个庚日则为20天。看来,庚日出现的早晚将影响中伏的长短,所以,出现了有些年份伏天30天,有些年份伏天40天的情况。

三伏天出现在小暑和处暑之中,是一年中气温最高且又潮湿、闷热的日子。所谓的“伏天儿”,就是指农历“三伏天”,即一年当中最热的一段时间。可以这样理解:“伏”就是天气太热了,宜伏不宜动。但是三伏天之所以称之为“伏”,是因为也有不少寒冷因素在内。三伏是中原地区在一年中最热的三、四十天,三伏是按农历计算的,大约处在阳历的7月中下旬至8月中下旬。

为什么会那么热呢?

入伏后,地表湿度变大,每天吸收的热量多,散发的热量少,地表层的热量累积下来,所以一天比一天热,进入三伏,地面积累热量达到最高峰,天气就最热。另外,夏季雨水多,空气湿度大,水的热容量比干空气要大得多,这也是天气闷热的重要原因。七八月份副热带高压加强,在副高的控制下,高压内部的下沉气流,使天气晴朗少云,有利于阳光照射,地面辐射增温,天气就更热。

了解更多,请看》》》三伏天专题


2020三九天时间表

冬练三九,夏练三伏。如今三伏天已经过去,即将到来的是2020年三九天,那么你知道2020三九天从什么时候开始?2020三九天数是几天吗?以下是带来的2020年三九天时间表,想了解三九天的具体详情就快点来看看吧。

2020年三九天时间表 2020三九天从什么时候开始

第一天:2020年1月09日

第二天:2020年1月10日

第三天:2020年1月11日

第四天:2020年1月12日

第五天:2020年1月13日

第六天:2020年1月14日

第七天:2020年1月15日

第八天:2020年1月16日

第九天:2020年1月17日

2020年数九时间表

一九是什么时候:2019年12月22日—2019年12月30日

二九是什么时候:2019年12月31日—2020年1月08日

三九是什么时候:2020年1月09日—2020年1月17日

四九是什么时候:2020年1月18日—2020年1月26日

五九是什么时候:2020年1月27日—2020年2月04日

六九是什么时候:2020年2月05日—2020年2月13日

七九是什么时候:2020年2月14日—2020年2月22日

八九是什么时候:2020年2月23日—2020年3月02日

九九是什么时候:2020年3月03日—2020年3月11日

三九天数:9天

中国传统农历年中的某一时段,也称“三九天”。中国俗语有“夏练三伏,冬练三九”之说法。与三九对应的是三伏。“三九”是指冬至后的第三个“九天”,即冬至后的第十九天到第二十七天。“冬至后第三个第九天”是指“三九九”,也是“三九”和“四九”相交之日,并非“三九”,即“三九”是九天而非一天。人们说:“数九寒天,冷在三九”。“三九”一般出现在冬至到惊蛰。

为什么三九天最冷

在冬至时期,白天最短,太阳直射角度与地面夹角最小,单位面积的地面受到的日照强度最小,因此地面每天得到的太阳热量最少,地面日热量收支逆差尚未达到最大值。而冬至以后,虽然白天日趋增长,但增长的速度却很缓慢,从冬至到“三九”这一时期,平均每天只增长约一分钟,同时,太阳直射角度与地面夹角增加也很缓慢。地面日热量收支仍处在逆差状况,所以继续失去热量,地温继续下降。地面总热量收支逆差在“三九”时节才达到最大值。由于空气的温度主要受地温影响,这就导致了“三九”时节气温最低(当然,并非全国如此,年年如此,具体因地区、因年岁而异)。另外,“三九”前后,西伯利亚地区的冷气团也发展到极为强盛的阶段,强冷空气的频频入侵也是造成气温低的原因之一。

地球白天吸收太阳辐射来的热,到夜里就把它散发出去了。夏天,白天吸收的热多,晚上散发的热少,这样,每天都能积一些热。冬天,白天吸收的热少,晚上散发的热多,每天不但不能积存,还要把夏天积存下来的热用掉一些。冬至这一天,白天吸收的热量少,可是地球上还有一些储存的热。过了冬至,储存的热越来越少,到“三九”,地球热的储存是一年最少的时候,所以也就最冷。

三九天养生习俗

穿:冬季戴棉帽如同穿棉袄

寒冬,人们穿上了厚厚的服装,热量就主要从头、手等暴露部位散失,处于静止状态下不戴帽的人,从其头部散失的热量是很多的。在环境气温为15℃时,从头部散失的热量占人体的总散热量的30%,4℃时占60%,-15℃时占75%。由此可见,头部的保暖与人体的热平衡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

吃:三九补一冬来年无病痛

冬季是生机潜伏、阳气内藏的季节,是保养、积蓄能量的最佳时机,应讲究养藏之道,适时进补,可以增加 营养 ,祛寒气、壮身体。

动:“冬练三九”室内慢跑

人在三九天里阳气虚弱,心肺负担不小,因此中老年人在最冷的时候不要外出,在家里做一些简单运动就可以,如在室内慢跑、做体操等。如果气温有所回升,可以根据个人情况选择室外锻炼,时间最好是下午三点到四点,但阴天、雪天、大风、雾霾天不要外出。

养:天冷勤泡脚多搓手

三九天,记得睡觉前用热水泡脚,不仅能驱寒消除上班的疲劳,还可以促进 睡眠,睡个好觉哦!养成搓手的习惯对身体健康大有好处。一是能锻炼手指,使手指更加灵活自如,对大脑也有一定的保健作用;二是可以促进手部血液循环,防止冻疮发生;三是工作在室内的人经常搓手,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预防感冒。


2020大学几月份开始放寒假

2020大学几月份开始放寒假?2020大学寒假从什么时候开始?大学的寒假是最为恣意洒脱的,也是人们最想提前知道的,因为放假的日子决定了买车票的时机,不少学校寒假放假时间临近春运,若是错过最佳购票时机,那是绝对抢不到回家的票了。下面和一起去瞧瞧2020全国各大学寒假放假时间表吧。

2020大学几月份开始放寒假 2020大学寒假从什么时候开始

2020大学寒假一般从2020年1月开始,假期一般延续到2月中旬或者下旬结束,不同学校放假安排都不一样。

2020全国各大学寒假放假时间表

清华大学:1月13日-2月16日,共35天

北京大学:1月18日-2月19日,共33天

上海大学:1月6日-2月9日,共35天

复旦大学:1月12日-2月23日,共43天

同济大学:1月11日-2月16日,共37天

湖北大学:1月13日-2月16日,共35天

苏州大学:1月11日-2月23日,共44天

湖南大学:1月20日-2月23日,共35天

湘潭大学:1月13日日-2月14日,共33天

上海海事大学:1月13日-2月23日,共42天

上海交通大学:1月13日-2月23日,共42天

华东师范大学:1月13日-2月22日,共41天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1月13日-2月22日,41天

上海海洋大学:1月13日-2月21日,共40天

上海外国语大学:1月13日-2月20日,共39天

上海电力大学:1月18日-2月23日,共37天

上海理工大学:1月13日-2月16日,共35天

上海中医药大学:1月13日-2月16日,共35天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1月11日-2月14日,共35天

华东政法大学:1月13日-2月16日,共35天

上海财经大学:1月20日-2月23日,共35天

上海第二工业大学:1月13日-2月15日,共35天

上海师范大学:1月13日-2月14日,共33天

上海应用技术大学:1月20日-2月22日,共33天

华东理工大学:1月16日-2月16日,共32天

上海科技大学:1月13日-2月8日,共27天

大学生寒假乘车安全注意事项

1、按车票指定的日期、车次乘车,不乘坐非法运营车辆。

2、要提高警惕,时刻注意自身财物安全,贵重物品随身携带保管好,防范偷窃。

3、与陌生人交流要慎重,现有不少作案者用花言巧语或用“丢包、丢钱、丢金器”等伎俩引诱乘客上当受骗或敲诈勒索。不要将自己的手机号码等个人信息、学校和家庭等相关信息轻易告诉陌生人,不让不熟悉的人看管物品,更不要随意跟不认识的人下车换车,以免受骗。

4、一些重要的证件例如身份证、银行卡等要注意保管,不要放在同一处,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5、切忌贪心,不是自己的物品不拾取。现有不少作案者用花言巧语或用“丢包、丢钱、丢金器”等伎俩,引诱乘客上当受骗从而进行敲诈勒索。

6、若车在中途停车,不要从窗口买东西;如果是自己单身乘车,更不要下车;如有同伴乘车,需下车买东西,则要交待同伴看好自己的行李,以免意外发生。

7、在车多人挤的地方不要随便乱放行李,尽量把行李放在座位附近,防止失窃;不要贪心,不是自己的物品千万不要拾取。

8、七种情形要格外小心:上车时和开车前;快到中途站停车前;在中途站下车购物时;身边旅客频频翻动行李;夜间乘车打瞌睡时;车上遇到“热心人”;车上玩游戏设赌局。


二九是什么意思

数九到来那就意味这一年中最冷的时间开始了,从冬至开始数九,一种到九九八十一天结束。在怎么长的时间里,我们今天重点关注的就是二九从什么时候开始的,还有关于二九是什么意思也要做重点介绍。接下来欢迎查阅由万年历带来的关于二九的相关信息。

二九是什么意思 二九从什么时候开始

二九是指冬至进九后的第二个九天。即冬至日起的第十天至第十八天。民谚有:“一九、二九不出手。

二九从什么时候开始

二九从2019年12月31日~2020年1月8日。

2020年数九时间表

一九:2019年12月22日~12月30日

二九:2019年12月31日~2020年1月8日

三九:2020年1月9日~1月17日(冬九九中最冷的)

四九:2020年1月18日~1月26日

五九:2020年1月27日~2月4日

六九:2020年2月5日~2月13日

七九:2020年2月14日~2月22日

八九:2020年2月23日~3月2日

九九:2019年3月3日~3月11日

数九又称冬九九,是一种中国民间节气。数九从每年阳历12月下旬初冬至逢壬日开始。数九习俗起源于何时,现在还没有确切的资料。不过,至少在南北朝时已经流行。梁代宗懔《荆楚岁时记》中就写道:“俗用冬至日数及九九八十一日,为寒尽。”数九寒天,就是从冬至逢壬日算起,每九天算一“九”,一直数到“九九”八十一天,“九尽桃花开”,天气就暖和了。实际上,是“九九又一九,耕牛遍地走”——整整90天,数九计日。

中国传统文化中,九为极数,乃最大、最多、最长久的概念。九个九即八十一更是“最大不过”之数。古代中国人民认为过了冬至日的九九八十一日,春天肯定已经到来。

数九开始天气怎么样

冬至这天,太阳直射地面的位置到达一年的最南端,几乎直射南回归线(南纬23°26‘)。这一天北半球得到的阳光最少,比南半球少了50%。北半球的白昼达到最短,且越往北白昼越短。

过了冬至,开始进入“数九寒天”。“将真正进入冬季的主要时段,一直持续到’四九‘。虽然目前江南地区仍是雨水偏多,气温偏高,冷暖空气仍处在僵持状态,不过接下来冷空气将越来越活跃,渐渐占据上风,至于冬季的降温情况会有多强,要取决于冷空气的影响程度和强度。

从气候上看,冬至期间,西北高原平均气温普遍在0℃以下,南方地区也只有6℃至8℃左右。另外,冬至开始”数九“,冬至日也就成了”数九“的第一天。

结语;数九开始,第二个九天就是二九。了解更多关于三九的信息请点击》》》三九天从什么时候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