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年历

外国

2020/4/1 16:10:39
万年历日历:外国知识
外国知识
外国平安夜吃苹果吗

在中国,说起平安夜就会想到苹果,因为中国平安夜最大的活动就是送苹果吃苹果,收到苹果的人吃完苹果,那么这一年就会平平安安。那么,外国平安夜吃苹果吗?如果不吃苹果,外国人又是怎么度过平安夜的呢?还有,在中国为什么平安夜要吃苹果呢?带着这些疑问和一起去了解下吧。

外国平安夜吃苹果吗

当然不会了,只是和取汉语中的谐音而已。平安夜里美国人会在家里安置圣诞树,在袜子中塞满礼物,吃以火鸡为主的圣诞大菜,举行家庭舞会当晚,全家人会团聚在客厅中,围绕在圣诞树旁唱圣诞歌曲,互相交换礼物,彼此分享一年来生活中的喜怒哀乐,表达内心的祝福及爱。在这天晚上都会看到一群可爱的小男生或小女生,手拿诗歌弹着吉他,一家一家的唱着诗歌报佳音。还有一些美国人会去教堂作祷告。

外国平安夜是怎么过的

外国人平安夜不吃苹果,那么他们的平安夜又是怎么过的呢?

扫尘

巧得很,和中国民间的“扫尘节”一样(夏历12月24日,在全国大部分地区的家庭里都要扫尘,“尘”和“陈”谐音,“扫尘”因而有“除旧”的意思),在旧时的欧洲,平安夜也是扫尘的日子。这一天尤其对农村的父母来说,是非常辛劳的一天。他们要为圣诞节和新年做许许多多事情:忙地里活、照料牲口、擦地板、洗厨具、烤圣诞鹅、做蛋糕、布置圣诞树、张罗圣诞礼物……等到全家团聚欢庆平安夜的时候,父母们通常已经累得直不起腰了。

外国人平安夜是怎么过的

报佳音

通常佳音队是由大约二十名青年人,加上一备装扮成天使的小女孩和一位圣诞老人组成。在平安夜晚上大约是九点过后,开始一家一家的去报佳音。每当佳音队去到一个家庭时,先会唱几首大家都熟悉的圣诞歌曲,然后再由小女孩念出圣经的话语让该户人家知道今夜是耶稣降生的日子,过后大家一起祷告再唱一两首诗歌,再由慷慨大方的圣诞老人派送圣诞礼物给那个家庭中的小厅子,整个报佳音的过程就完成了!

为什么平安夜要吃苹果

为国人平安夜不吃苹果,那么平安夜吃苹果是怎么来的呢?人们又为什么要吃苹果呢?平安夜吃苹果来源于中国,而在中国,有三个平安夜要吃苹果的版本故事。

平安夜吃苹果来源一:从中国的大学生中流传开的

时间大约是80年代中,地点是广州或武汉。这些人是当时的天之骄子,他们有这样的学习机会,接触了部份的外国留学生,外籍教师,了解一些外国的文化传统,于是他们也过起了圣诞节,但是他们将圣诞节理解为外国人的新年,他们在这个节日里添加了中国的传统元素,平安夜吃苹果取意平平安安的意思。

平安夜吃苹果来源二:从港澳台的留学生中传来的

时间大约是80年代初期,地点是广州或厦门,当时改革开放刚开始,从港澳台来的留学生不多,中国社会的物资也不是很多,他们中的部份人有过圣诞节的习惯,但没有火鸡,也没有圣诞大餐,有钱也买不到些什么东西。12月市面上只有苹果这种水果卖,于是他们就吃苹果庆祝。喻意有新年里,平平安安。

平安夜吃苹果来源三:从卖苹果的小贩中流传开的

时间不清楚有说是90年代中,地点基本上遍布全中国,原因是外来的水果大量流入中国市场,价格便宜,本土生产的苹果泄销,于是贩卖苹果的商人就借平安夜卖苹果。于是这个平安夜吃苹果的中国传统就正式产生了。


外国人怎么过圣诞节

每当街上响起欢快的圣诞歌曲,就知道今年的圣诞节要来了,圣诞节中国怎么过,应该也是有延续西方国家的一些特色,不过毕竟不是自己传统节日,所以没有那么多讲究,但是西方国家就不一定了,因为这就是他们的法定节日,场面肯定热闹异常。那么外国人怎么过圣诞节呢?下面和小编一起去了解下世界各国过圣诞节的习俗吧。

英国

英国人过圣诞节的习俗很是得小编的心意,因为他们的过节的重点是放吃上,节日时候圣诞餐桌上会摆满各种各样的美食,其中包括烤火鸡、圣诞布丁、烧猪、圣诞碎肉饼等等,很是诱人呀!

美国

美国人过圣诞节比较注重家庭聚会,会重点布置家庭聚会的吃食、场景和给孩子的礼物,而且布置时候尤其重视圣诞树的布置,圣诞饰品、小彩灯一个都不能少。圣诞节当天,美国纽约洛克菲勒广场每年必举行一次圣诞树点灯仪式,以显示对圣诞节的隆重。

法国

法国过圣诞节比较注重教会弥撒这一方面,节日期间法国的成年人是一定要去参加子夜弥撒的,之后要回到家中与兄弟姐妹们团聚吃饭,把之前发生过的矛盾和误会都在饭桌上讲开,然后冰释前嫌。这样说来,这个做法是非常好的,可以让家人一家和和美美,其乐融融。

德国

德国最经典的圣诞节活动就是逛集市,德国纽约堡的圣诞集市已经成为欧洲国家最著名的圣诞场地,每年都会有很多人慕名前往参加活动。

圣诞节

荷兰

身在荷兰,不用担心在圣诞节没有礼物收,因为荷兰的圣诞习俗就是人们扮成圣诞老人去到每家每户派送礼物,所以说在荷兰还是很幸福的。

芬兰

你或许不知道吧,芬兰的拉普兰是圣诞老人的故乡哦,传说去到圣诞老人的故乡,你会看到圣诞老人坐在壁炉边给小孩子们讲故事和做游戏。而且芬兰还有个圣诞老人村,世界各国的孩子可以写信寄到那里,把自己的愿望诉说给圣诞老人听哦!

澳大利亚

都知道澳大利亚是海的国家,所以澳大利亚的圣诞节与海有关,举办圣诞舞会的场地一般都是选择在沙滩,然后进行烧烤舞会度过这个节日,而且都是选择在夏天时候庆祝。


外国圣诞节为何要送礼物

外国人过圣诞节的时候很喜欢送礼物,礼物并不贵重,往往是一些精致的巧克力,或者是贺卡一类的东西。好像过节送礼才是中国人喜欢做的事情吧,然而,外国圣诞节为什么要送礼物呢?就连不喜欢送礼物的美国人在圣诞节的时候也会精心挑选礼物送人,小编很好奇,外国人圣诞节送什么礼物呢?和我们的送礼三大样烟酒茶有啥区别。如果我们想在圣诞节送外国人礼物,送什么合适?小编有推荐哦!

外国圣诞节为什么要送礼物 外国人圣诞节送什么礼物

外国圣诞节为什么要送礼物 外国人圣诞节送什么礼物

1、相传圣尼古拉斯,也就是圣诞老人一直致力于帮助那些有困难的人,悄悄地给有困难的人赠送礼物,所以这一个做法就一直流传下来,人们也喜欢在圣诞节送礼物!

2、还有一种是说在大家要送耶稣生日礼物的时候,耶稣说了帮助困难中的人活着温柔待人,做这些人就是对耶稣所做,这样你也能送礼物给耶稣。

那么这个圣诞节,你要如何温柔的对待周围的亲人朋友呢?我们在圣诞节送礼物时要时时刻刻想着这一年帮助过我们的人,感恩他人对我们的好,再献上自己的一份心意,就是最好的圣诞礼物了

外国人圣诞节送什么礼物

外国圣诞节为什么要送礼物 外国人圣诞节送什么礼物

美国人最盛行在圣诞节互赠礼品。圣诞节时,天真烂漫的孩子们为收到各种新奇玩具而兴高采烈,以为这是圣诞老人送给他们的礼物。大人们之间常送些书籍、文具、巧克力糖或盆景等。礼物多用花纸包好,再系上丝带。按照美国传统,圣诞节的前几天还有个“白圣诞节”,届时,人们用白纸包好礼物送给附近的穷人。

此外,美国人认为单数是吉利的。有时只送三个梨也不感到菲薄,不同于中国人讲究成双成对。美国人收到礼物,一定要马上打开,当着送礼人的面欣赏或品尝礼物,并立即向送礼者道谢。

礼物包装讲究,外表富丽堂皇,里面却不一定是太贵重的东西。有时打开里三层外三层的精美包装,露出来的只是几颗巧克力糖而已。

老外圣诞节最经常出现的礼物有:

画册,书,红酒,巧克力,工艺品,油画,鲜花,贺卡等。

圣诞节送外国人什么礼物

圣诞节快乐

如果圣诞节送外国人礼物可以考虑一些中国元素很新奇的东西

一、风筝:风筝为中国人发明,相传墨翟以木头制成木鸟,研制三年而成,是人类最早的风筝起源,后来鲁班用竹子,改进墨翟的风筝材质,更而演进成为今日多线风筝。风筝是一种玩具,在竹篾等的骨架上糊纸或绢,拉着系在上面的长线,趁着风势可以放上天空。有北京风筝、潍坊风筝。

二、二胡:二胡是中华民族乐器家族中主要的弓弦乐器(擦弦乐器)之一。唐朝便出现胡琴一词,当时将西方、北方各民族称为胡人,胡琴为西方、北方民族传入乐器的通称。至元朝之后,明清时期,胡琴成为擦弦乐器的通称。敦煌、虎丘的还行,要实在想买好的话只能定做了,不过会贵,一般的琴行就有,高级一点的要私人厂家定做了。

三、剪纸:又叫刻纸,是中国汉族最古老的民间艺术之一,它的历史可追朔到公元6世纪。窗花或剪画。区别在创作时,有的用剪子,有的用刻刀,虽然工具有别,但创作出来的艺术作品基本相同,人们统称为剪纸。剪纸是一种镂空艺术,其在视觉上给人以透空的感觉和艺术享受。代表有湖北沔阳剪纸、广东佛山剪纸和福建民间剪纸、江苏扬州剪纸、河北蔚县剪纸等等。

四、笛子:中国笛子历史悠久,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那时先辈们点燃篝火,架起猎物,围绕捕获的猎物边进食边欢腾歌舞,并且利用飞禽胫骨钻孔吹之(用其声音诱捕猎物和传递信号),也就诞生了出土于我国最古老的乐器——骨笛。笛子是中国广为流传的吹奏乐器,因为是用天然竹材制成,所以也称为"竹笛"。笛子的表现力非常丰富,它既能演奏悠长、高亢的旋律,又能表现辽阔、宽广的情调,同时也可以奏出欢快华丽的舞曲和婉转优美的小调。然而,笛子的表现力不仅仅在于优美的旋律,它还能表现大自然的各种声音。比如模仿各种鸟叫等。中国乐器的笛子英语为其拼音dizi,西洋乐器的笛的英语为flute。目前笛子还没有形成一个品牌的概念,用着好才行。

五、筷子:可谓是中国国粹。既轻巧又灵活,在世界各国餐具中独树一帜,被西方人誉为“东方的文明”。它是反应中国饮食文化的重要组成特色部分。英文名:chopstick(单根筷子) ,chopsticks(一双筷子)。著名的筷子有:成都望江楼的烙花筷、成都武侯祠的狮头竹筷、河南中岳的楠木筷、武汉黄鹤楼的贴花筷、湘南阳明山的通气筷、杭州西湖的天竺筷、宁波的水磨竹筷、苏州的白木筷、福建的漆筷等。据说,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首次访华时,在出席周恩来举行的国宴上使用过的一双筷子,被机灵的加拿大记者“顺手牵羊”,后来出价竟高达数千美元。

六、脸谱:戏曲中某些角色脸上画的各种图案,用来表现人物的性格和特征。脸谱分为四种:生、旦、净、丑。中国京剧脸谱艺术是广大戏曲爱好者的非常喜爱的艺术门类,在国内外流行的范围相当广泛,已经被大家公认为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标识。

七、织绣:织绣是用棉、麻、丝、毛等纺织材料进行织造、编结或绣制的工艺。中国织绣工艺品种繁多.绚丽多彩。主要有刺绣、织锦、缂丝、抽纱、花边、绒绣、机绣、绣衣、绣鞋、珠绣、地毯、手工编结等。织绣品历史悠久。在新中国在对外交往中的馈赠礼品中,仍以传统工艺品为主,其中织绣品占有相当比重,并深受外国贵宾的喜爱。

八、瓷器:中国是瓷器的故乡,瓷器的发明是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在英文中“瓷器(china)”与中国(China)同为一词。大约在公元前16世纪的商代中期,中国就出现了早期的瓷器。中国是名副其实的”瓷”这国,近几年日用陶瓷如雨后春笋,蓬勃发展。瓷器在新中国对外交往中的馈赠礼品中也占有相当大的比例。

九、书画:中国画(宣画)在世界美术领域中自成体系,既有悠久的历史,还有优良的传统。是指用笔、墨、颜色在帛、布、绢、纸、绫等上面画的东西。常见外宾在小店或地摊买几幅字画,且尺寸不大,价格都很便宜,偏贵的不买,主要原因是对这些画家不了解。


外国万圣节是鬼节吗

每到万圣节,你就会见到装扮成各种鬼怪的人群,这是怎么一回事呢?原来这是万圣节特有的习俗之一,不管是在西方还是我国,奇装异服的装扮是过万圣节固有的形式。那么,外国万圣节是鬼节吗?外国万圣节是怎么过的呢?接下来和一起去了解下吧。

外国万圣节是鬼节吗

鬼节是我国的称法,因为外国的万圣节会扮鬼出行,因此也被成为西方的鬼节。

在西方国家,每年的10月31日,有个“Halloween”,辞典解释为“The eve of AllSaints'Day”,中文译作:“万圣节之夜”。万圣节是西方国家的传统节日。这一夜是一年中最“闹鬼”的一夜,所以也叫“鬼节”。

两千多年前,欧洲的天主教会把11月1日定为“天下圣徒之日” (ALL HALLOWS DAY) 。“HALLOW”即圣徒之意。传说自公元前五百年,居住在爱尔兰、苏格兰等地的凯尔特人 (CELTS)把这节日往前移了一天,即10月31日。他们认为该日是夏天正式结束的日子,也就是新年伊始,严酷的冬季开始的一天。那时人们相信,故人的亡魂会在这一天回到故居地在活人身上找寻生灵,借此再生,而且这是人在死后能获得再生的唯一希望。而活着的人则惧怕死魂来夺生,于是人们就在这一天熄掉炉火、烛光,让死魂无法找寻活人,又把自己打扮成妖魔鬼怪把死人之魂灵吓走。之后,他们又会把火种烛光重新燃起,开始新的一年的生活。传说那时凯尔特人部落还有在10月31日把活人杀死用以祭奠死人的习俗。

万圣节为什么要扮鬼

最初的时候,万圣节的化装游戏者们会把大萝卜给掏空,然后把蜡烛放在里面,走夜路的时候用来照明,这样就能够在晚上挨家挨户地求乞和祷告。最终,这项传统逐渐演变成了雕刻南瓜——现在人尽皆知的杰克南瓜灯由此诞生。关于南瓜灯流传最广的讲法是说爱尔兰有一个名叫杰克的男子,有一天邀请魔鬼喝酒。可是喝完后没钱付账,他就说服魔鬼变成六便士来付酒钱。

但是杰克并没有拿它来付钱,反而用十字架把魔鬼镇住,让它出不来。后来魔鬼答应杰克不会再骚扰他,杰克才放魔鬼出来。不过杰克死后,天堂不收他,因为他非常吝啬;地狱也不留他,因为他戏弄了魔鬼。他便只能游走于尘世之间。夜幕低垂时分,他就把大南瓜抠个大洞,并将点燃的蜡烛放置其中,用来照明,然后去敲每家每户的大门。而爱尔兰人为了驱赶走杰克,也都在自家门口做同样的南瓜灯。做南瓜灯的传统因此诞生。

万圣节不能缺少的当然是奇形怪状的鬼怪服饰。古代的凯尔特人在庆祝萨温节的时候,会特意装扮一番,因为他们认为那时亡灵会四处游荡。他们认为,如果一个人敢捉弄鬼魂的话,那么鬼怪就不再有胆量去骚扰他了,反而会敬而远之。另外,在万圣节的时候,人间和冥界的界限会变得非常模糊不清,而防止招惹到鬼的最好办法,就是戴上面具,把自己装扮成另一只鬼。

外国万圣节是怎么过的

戴面具、穿着奇装异服是万圣节传统节目

10月31日是西洋万圣夜,美国的街上四处可见精彩的现场表演、戏台上演的幻觉魔术、逼真的游尸和鬼魂,及各种恐怖电影的放映。

到了晚上,便赶紧将蜘蛛丝架起来,再帮负责吓人的演员上妆。鬼屋的内容,则大多与电影主题有关,如:神鬼传奇、星际传奇、鬼故事…。这些场景的布置、化妆技术和戏服,有如真的情境,一不留神,肯定令人惊声尖叫。

1、杰克的灯笼

相传在爱尔兰有个无恶不作的酒鬼叫杰克,他捉弄撒旦,骗他爬到树上摘苹果,然后在树上刻了一个十字,将他困在树里。杰克死了之后,由于他生前干尽坏事,天堂和地狱都不肯收留他。最后撒旦罚他永远提着灯笼,直到找回人间的路为止。美国人现在所提的杰克的灯笼,大多都是由南瓜雕刻而成的。

2、黑猫

据说以前的人们相当害怕巫术,他们相信黑猫是女巫或巫师的化身。猫本身是个灵敏的动物,若再加上毛色是黑的,令人特别感到一股邪气,所以人们通常都认为黑猫会带来坏运,黑猫据说会跟巫婆一起骑着扫帚飞上天空。

3、咬苹果游戏

在万圣节前夕,咬苹果是人们最喜欢玩的游戏之一,先将苹果漂浮在装满水的盆子里,孩子们不能用手拿苹果,必须用嘴巴去咬,先咬到的人就是优胜者。据说此游戏源自罗马人,他们在敬拜死者庆典的同时,也敬拜水果女神,据说她戴着苹果王冠,因此罗马人会在这一天玩着许多跟苹果有关的游戏,其中一个就是咬苹果,后来此游戏传到居尔特,最后传到美国,变成一个万圣节很受欢迎的传统游戏。

4、Trick or treat活动

万圣节的一个有趣内容是“Trick or treat”,这习俗却并非源自爱尔兰,而是始于公元九世纪的欧洲基督教会。那时的11月2日,被基督徒们称为“ALL SOULSDAY”(万灵之日)。在这一天,信徒们跋涉于僻壤乡间,挨村挨户乞讨用面粉及葡萄干制成的“灵魂之饼”。据说捐赠糕饼的人家都相信教会僧人的祈祷,期待由此得到上帝的佑护,让死去的亲人早日进入天堂。这种挨家乞讨的传统传至当今竟演变成了孩子们提着南瓜灯笼挨家讨糖吃的游戏。见面时,打扮成鬼精灵模样的孩子们千篇一律地都要发出“不请吃就要捣乱”的威胁,而主人自然不敢怠慢,忙声说“请吃!请吃!”同时把糖果放进孩子们随身携带的大口袋里。


外国平安夜吃苹果吗

在中国平安夜有一个传统的节目那就是要送苹果的,这个传说是由中国人创造出来的平安夜习俗。所以你要问外国平安夜吃苹果吗?答案应该是不言而喻的。那么这群歪果仁平安夜不送苹果那他们平安夜会做点什么呢?外国平安夜怎么过?下文给你最详细的解答。除此之外,小编还体贴的给大家送上歪果仁过圣诞的专辑。

外国平安夜吃苹果吗 外国平安夜怎么过

外国平安夜吃苹果吗 外国平安夜怎么过

外国平安夜是不会吃苹果的,吃苹果是中国人创造的平安夜习俗,只是在中国区域内流行而已!

外国平安夜怎么过

平安夜指12月24日晚,是圣诞夜的意思,英语叫Christmas Eve(圣诞前夕,圣诞前夜),平安夜也用来表示圣诞节前一天。

扫尘

巧得很,和中国民间的“扫尘节”一样(夏历12月24日,在全国大部分地区的家庭里都要扫尘,“尘”和“陈”谐音,“扫尘”因而有“除旧”的意思),在旧时的欧洲,平安夜也是扫尘的日子。这一天尤其对农村的父母来说,是非常辛劳的一天。他们要为圣诞节和新年做许许多多事情:忙地里活、照料牲口、擦地板、洗厨具、烤圣诞鹅、做蛋糕、布置圣诞树、张罗圣诞礼物……等到全家团聚欢庆平安夜的时候,父母们通常已经累得直不起腰了。

报佳音

报佳音

通常佳音队是由大约二十名青年人,加上一备装扮成天使的小女孩和一位圣诞老人组成。在平安夜晚上大约是九点过后,开始一家一家的去报佳音。每当佳音队去到一个家庭时,先会唱几首大家都熟悉的圣诞歌曲,然后再由小女孩念出圣经的话语让该户人家知道今夜是耶稣降生的日子,过后大家一起祷告再唱一两首诗歌,再由慷慨大方的圣诞老人派送圣诞礼物给那个家庭中的小厅子,整个报佳音的过程就完成了!

歪果仁怎么过圣诞节的

歪果仁怎么过圣诞节的

圣诞夜弥撒

圣诞夜的高潮是基督教堂在圣诞夜举行的活动。圣诞夜弥撒一般分为两次,晚上9~10点的一次对教众举行;另一次是子夜时分的大弥撒,这是圣诞夜的高潮。子夜大弥撒在午夜结束,此时,正好圣诞节来临,常常伴随着教堂的钟声,敲响了对世界的宽恕、祝福和欢乐、幸福。

唱圣诞歌

圣诞夜唱圣诞歌,这是古老的传统;据不完全统计,全世界有记载的圣诞歌约有上千首;久唱不衰的有五十几首,而最有名的圣诞歌是《平安夜》。这首歌共有6小节,通常流行的是3小节(原作中的第一、第二和第六小节)第一节的歌词大意为:平安夜,神圣的夜!/人人安息,/至圣独醒。/慈祥鬈发的儿子,/睡吧,在美妙的宁静中,/睡吧,在美妙的宁静中。第一句就是“平安夜”,歌名因此也叫《平安夜》,从此,圣诞夜就得名“平安夜”。

圣诞卡片

1843年一位艺术家设计了一张卡片上面印着一群人围坐在饭桌前吃圣诞晚餐的图画和一句圣诞祝福,虽然这张售价1先令的卡片因略贵没能流行,但很多人尤其是孩子被卡片赋予的庆祝圣诞的情绪感染了,到了工业化时代,印刷技术发展,卡片价格大大下降,到19世纪80年代,邮寄圣诞卡片成为一种潮流,圣诞卡片商也收钱收到手软。

圣诞老人

还有一件众所周知的事情,1822年,一位荷兰传教士一位爱做善事的老人的故事带到了美国,美国资本家们从里面发现了商业机会——利用圣诞老人的形象大张旗鼓地做广告宣传、促进消费,随后圣诞老人又传去了英国。

在德国,传说他扮成圣童把坚果和苹果放在孩子们鞋里。他乘双轮马车四处漫游,观察人们的行为,尤其是小孩,如果表现好,将会得到橘子、坚果、糖等诸多奖品。坏孩子则得一鞭子。家长们灵机一动纷纷采用此传说来鼓励孩子们。 圣诞老人已经成为圣诞节最受喜爱的象征和传统。 他赶着驯鹿,拉着装满玩具和礼物的雪橇挨家挨户给每个孩子送礼物的快乐老精灵的形象,已深深地留在人们的记忆中。

圣诞树

是圣诞节庆祝中最有名的传统之一。通常人们在圣诞前后把一棵常绿植物如松树弄进屋里或者在户外,并用圣诞灯和彩色的装饰物装饰。并把一个天使或星星放在树的顶上。

用灯烛和装饰品把枞树或洋松装点起来的常青树,作为圣诞节庆祝活动的一部分。近代圣诞树起源于德国。德国人于每年12月24日,即亚当和夏娃节,在家里布置一株枞树(伊甸园之树),将薄饼乾挂在上面,象徵圣饼(基督教徒赎罪的标记)。近代改用各式小甜饼代替圣饼,还常加上象徵基督的蜡烛。此外,室内还设有圣诞塔,是一木质的三角形结构,上有许多小架格放置基督雕像,塔身饰以常青树枝叶、蜡烛和一颗星。到16世纪,圣诞塔和伊甸园树合并为圣诞树。

圣诞袜

圣诞袜

最早以前是一对红色的大袜子,大小不拘。因为圣诞袜是要用来装礼物的,所以是小朋友最喜欢的东西,晚上他们会将自己的袜子挂在床边,等待第二天早上收礼。圣诞之夜,父母们会悄悄地给孩子们准备礼物放在长统袜里。 以前的英国传统确实是把礼物放进袜子,但是现在小朋友的礼物已经完全没法放进去了,所以都是放些糖果小玩具之类能塞进去的东西。

现在礼物里要放橘子,据说圣诞老人的前身,慷慨的Saint Nicolas主教顺着烟囱把金币扔进没有嫁妆的三个穷女孩的壁炉上晾干的袜子里,橘子就是模拟金币(所以stockings里也都会放一袋巧克力金币);还有个来源说是以前的年代冬天新鲜水果难得,所以给孩子们放进去;另外橘子分瓣,象征着给予和分享

19世纪简直是圣诞节脱胎换骨大爆发的时期。除了这些表面上的习俗,现代圣诞节的整体氛围、精神内核也是在这时期被赋予了新的涵义——由于英国小说家查尔斯狄更斯的推动,从19世纪开始,圣诞节真正变成了普遍意义上一家人在团聚、互赠礼物、友善帮助他人的日子。


外国人过平安夜吗

平安夜是属于西方国家的节日,传到我国之后成为了送苹果送平安的日子,而且这一习俗令外国人都难以费解,生怕是过了个假节日。那么,你知道外国人过平安夜吗?过平安夜的都有哪些偶家,这些国家又都是怎样过平安夜的呢?下面和一起去了解下吧。

外国人过平安夜吗 哪些国家过平安夜

外国人是过平安夜的,平安夜(Silent Night),即圣诞前夕(ChristmasEve,12月24日),在大部分基督教国家是圣诞节的一部分,但现在,由于中西文化的融合,已成为世界性的一个节日。

平安夜传统上是摆设圣诞树的日子,但随着圣诞节的庆祝活动提早开始进行,例如美国在感恩节后,不少圣诞树早在圣诞节前数星期已被摆设。延伸发展至今平安夜不仅是指12月24日晚了,指的是圣诞前夕,特指12月24日全天,但由于一般节日氛围在晚上容易调动起来,大型活动都集中在晚上,故被称作平安夜。届时,千千万万的欧美人风尘仆仆地赶回家中团聚。圣诞之夜必不可少的庆祝活动就是聚会。大多数欧美家庭成员团聚在家中,共进丰盛的晚餐,然后围坐在熊熊燃烧的火炉旁,弹琴唱歌,共叙天伦之乐;或者举办一个别开生面的化妆舞会,通宵达旦地庆祝圣诞夜是一个幸福、祥和、狂欢的平安夜、团圆夜,期待着圣诞节的到来。据说圣诞之夜,圣诞老人会悄悄地给孩子们准备礼物放在长筒袜里。

各国过平安夜的习俗

德国

在德国大部分地区,圣诞礼物则在平安夜晚上(德语Bescherung)开启。在冰岛圣诞节在平安夜下午6时开始,教堂钟声会被敲响,人们会与家人一起享用节日晚餐,之后便会拆礼物,一起渡过晚上。

北美洲

大部分家庭会在圣诞日早上拆礼物。对于已离婚的家庭,孩子可能分开两日与父亲或母亲其中一方庆祝。在西班牙礼物则要到1月6日显现日(Día dereyes)早上才会被拆。不少传统圣诞故事都在平安夜晚上发生。

日本

日本大多数人都信奉传统的神道教以及佛教,圣诞节的宗教气息淡薄,一般人鲜少注意圣诞节或平安夜的宗教意义。大多是年轻人受到商业炒作的影响,将圣诞节等同于礼物交换、狂欢节或是情人节的延伸,年轻人开派对,情侣往往在圣诞夜约会、吃大餐,造成餐厅与旅馆人潮远多于教堂的现象。

美国

圣诞节在美国被政府定位为公众假期,是最热闹的节日,平安夜就像中国的除夕夜,父母、兄弟姐妹欢聚一堂,准备一桌丰盛的晚餐,家人一起吃团圆饭,之后孩子们会准备好饼干和牛奶,放到圣诞树下,等待圣诞老人来了之后品尝,在孩子睡着之后,父母会代替圣诞老人将饼干和牛奶吃掉,表示圣诞老人已经来过了,并且将提前为孩子准备好的礼物放到圣诞树下面。圣诞大餐中还有一样特别的食品——烤熟的玉米粥,上面有一层奶油,并放上一些果料,香甜可口,别有滋味。

丹麦

当圣诞大餐开始时,人们必须先吃一份杏仁布丁,然后才能开始吃别的东西。

法国

生性浪漫的法国人喜欢在12月24日的晚上载歌载舞,伴着白兰地和香槟酒的浓郁酒香,一醉方休,醉度圣诞。法国中部的色日尔斯地方,每年圣诞节前后几天必降大雪,白雪皑皑,令人清新。在西方人眼里,白色圣诞是一种吉祥。在法国,马槽是最富有特色的圣诞标志,因为相传耶稣是诞生在马槽旁的。人们大唱颂赞耶稣的圣诞歌之后,必须开怀畅饮,香槟和白兰地是法国传统的圣诞美酒。

英国

英国人在圣诞节是最注重吃的,食品中包括烧猪、火鸡、圣诞布丁、圣诞碎肉饼等。每一个家人都有礼物,仆人也有份,所有的礼物是在圣诞节的早晨派送。有的唱圣诞歌者沿门逐户唱歌报佳音,他们会被主人请进屋内,用茶点招待,或者赠小礼物。英国人除开怀痛饮啤酒之外,还喜欢去异地旅游。比较保守的家庭则在圣诞前夜合家团聚。

德国

一向比较严谨的德国人都要开怀畅饮啤酒或白葡萄酒,吃甜食、酸食、酸猪蹄、啤酒烩牛肉、奶制品和各种生菜。

意大利

虽然平时已吃好喝好,但过圣诞节时,那才真叫大吃大喝,山珍海味,美馔佳肴,玉盘奇馐,应有尽有,是饕餐之徒大显身手的时候。

澳大利亚

每家饭店酒店都为圣诞节准备了丰盛的食物,有火鸡、腊鸡、猪腿、美酒、点心等。人们在傍晚时分,或一家老小或携亲伴友,成群结队地到餐馆去吃圣诞大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