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据国外媒体报道,9年前,一位荷兰教师在通过望远镜做星系观测时无意间注意到一个奇怪的绿色光晕。这名荷兰教师没有料到的是,这个看似普通的天体,却将帮助天文学家们加深对于黑洞影响其所在星系演化历程方面的理解。
这个绿色团块被称为“汉尼的天体”,是在2007年首次被发现的,观测显示其距离地球大约有6.5亿光年。它正帮助科学家加深对于黑洞和星系演化方面的理解
现在,研究人员开始逐渐弄清这个发光天体背后的真正成因,同时揭示出一个黑洞快速成长的整个过程。这个绿色团块被称为“汉尼的天体”(Hanny's Voorwep),是在2007年首次被发现的,观测显示其距离地球大约有6.5亿光年。类似这样的天体非常罕见,天文学家们认为它们可能是从临近星系溢出的气体云团。
科学家们认定,一个距离该天体大约20万光年外的一个星系所发出的强烈紫外和X射线波段辐射是造成这个天体发出绿色光芒的激发源。这个星系的强烈辐射源自其核心位置存在的超大质量黑洞或者类星体。
但奇怪的是,这个编号为IC 2497的星系,其核心的黑洞目前的成长速度非常缓慢,已经并不足以产生类星体那样的剧烈辐射,从而激发“汉尼的天体”发光。但考虑到后者距离激发源非常遥远,因此可以推断其发光现象可能是某种滞后效应。
成熟星系的核心一般都存在超大质量黑洞,当大量气体尘埃物质向着黑洞落入时会产生强烈的辐射。当该过程抵达一定阶段,其核心区将形成所谓“类星体”,并产生剧烈辐射
这就意味着在20万年之前这个星系核心的黑洞位置所产生的辐射要比现在强烈的多,足以激发“汉尼的天体”发光。但由于后者的距离太过遥远,因此来自激发源的辐射经过20万年才最终抵达目标。基于这样的原因,科学家们推断,在接下来的20万年内,“汉尼的天体”发出光的亮度还将进一步变得更加暗淡。
然而情况却出现了变化,利用美国宇航局钱德拉X射线空间望远镜所进行的观察显示,尽管其临近星系中的那个黑洞的确已经无法再产生当初那样强烈的辐射,但其目前的辐射强度仍然相当可观。科学家们之所以能够得到这一结论,是基于对星系IC 2497核心区域高温气体的观测。
这项研究的第一作者,瑞士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的里亚·萨托里(Lia Satori)博士在论文中指出:“这些高温气体的温度结构表明在这个正趋于黯淡的黑洞周围存在一个气泡或空洞结构。”
在X射线辐射的核心区域显示存在较低温的气体,天文学家们认为这是存在于高温气体内部的一个大型气泡结构。这个气泡可能是黑洞吸积所产生的强烈偶极喷流吹走周遭高温气体之后所留下的产物。
超大质量黑洞位于星系核心,其质量常常可以达到太阳的数十亿倍,其巨大的引力常常会将大量气体和尘埃吸引到其周围
当这样的情形出现时,星系核心超大质量黑洞所产生的能量将从类似类星体那种向周遭空间的均匀辐射逐渐转向能量更为集中的喷流辐射,这也更加符合对该辐射源射电辐射波段的观测结果。研究人员表示:“我们得出结论,这个黑洞在其生命终结之前正向其宿主星系注入机械能,并因此提供了一个力学反馈的源,这与在X射线双星结构中所观测到的情形相似。”
对于一个质量是太阳质量10倍大小的黑洞而言,类似这种在行为上出现的变化可以在短短数周内发生。而在质量更大的天体,类似星系IC 2497核心的超大质量黑洞,这样的变化过程可能将需要经历数千年才能完成。
相关链接
颠覆你的认知:黑洞并非完全“黑”
科学家找到超大黑洞形成的关键原因
惊恐!黑洞释放的伽马射线暴可摧毁地球生命
日本是一个核电站特别多的国家,虽然核能给这个国家带来了一定的好处,但出现了极大的危害,相信很多人对那年的日本核泄漏还心有余悸吧?那么,到底为什么日本那么多核辐射?日本辐射区域哪些?下面我们一起来了解日本核辐射影响范围地区情况。
日本辐射区域哪些 日本核辐射影响范围地区
福岛县,福岛核电站(Fukushima Nuclear PowerPlant)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核电站,由福岛一站、福岛二站组成,共10台机组(一站6台,二站4台),均为沸水堆。
受东日本大地震影响,福岛第一核电站损毁极为严重,大量放射性物质泄漏到外部,日本内阁官房长官枝野幸男宣布第一核电站的1至6号机组将全部永久废弃。联合国核监督机构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干事长天野之弥表示日本福岛核电厂的情势发展“非常严重”。法国法核安全局先前已将日本福岛核泄漏列为六级。2011年4月12日,日本原子能安全保安院根据国际核事件分级表将福岛核事故定为最高级7级。
因此,日本目前核辐射影响最大的地方是福岛县,其次是群马县、栃木县、茨城县、宫城县、山形县、新泻县、长野县、山梨县、琦玉县、东京都、千叶县。
受地理因素、气候因素等影响,日本周边国家包括中国、朝鲜、韩国都会受到不同程度上的影响。
2011年的3月11日,日本遭遇海啸袭击,福岛第一核电站发生严重核泄漏。这次震惊世界的核事故,造成了福岛周边地区大范围污染。目前,福岛核电站周边“无人区”内空气辐射仍远超正常水平,事故阴影仍在发酵。
为了保证民众的食品安全,中国政府也在第一时间出台了相关法规,严禁进口事故周围区域生产的食品。2011年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从日本进口食品农产品(11.560,-0.02,-0.17% )检验检疫监管的公告》中明确提出,自即日起,禁止从日本福岛县、群马县、枥木县、宫城县、山形县、新潟县、长野县、山梨县、埼玉县、东京都、千叶县等12个都县进口食品、食用农产品及饲料。有关命令亦禁止进口和供应冷冻或冷藏野味、肉类、家禽和禽蛋,以及活生、冷冻或冷藏水产品。
核辐射的危害是什么?
最大的长期健康风险是癌症。通常当体细胞受损或老化到一定程度时,它们会自我消除。当这种自我消除的能力消失时,细胞获得“永生”,可以不受控制地不断地分裂,这就演化成癌症。
我们的机体有许多机制来阻止细胞癌变,并替换受损的组织。然而辐射所带来的损害可以严重搅乱机体中的这些机制,从而让癌症风险大大提高。此外,如果机体不能很好的修复辐射带来的对化学键的破坏和改变,我们的基因里有可能会产生突变。这些突变不但增高自身的癌症风险,还有可能被传递下去,使得辐射的作用在子孙身上展现出来。这些作用包括头部与脑部、眼部发育缺陷、生长缓慢和严重的认知学习缺陷。
健康受损程度取决于暴露在辐射中的时间以及放射性物质的衰变中产生电离辐射的强度。它能破坏人体组织里分子和原子之间的化学键,可能对人体重要的生化结构与功能产生严重影响。
我们的身体会尝试修复这些损伤,但是有时损伤过于严重或涉及太多组织与脏器,以至于不可能修复。
而且,身体在自然修复过程中,也很可能产生错误。最容易为辐射所伤的身体部分包括肠胃上皮细胞以及生成血细胞的那些骨髓细胞。
以下是遭受的辐射量(单位:毫雷姆)的后果:
450000~800000:30天内将进入垂死状态;
200000~450000:掉头发,血液发生严重病变,一些人在2至6周内死亡;
60000~100000:出现各种辐射疾病;
10000:患癌症的可能性为1/130;
5000:每年的工作所遭受的核辐射量;
700:大脑扫描的核辐射量;
60:人体内的辐射量;
10:乘飞机时遭受的辐射量;
8:建筑材料每年所产生的辐射量;
1:腿部或者手臂进行X 光检查时的辐射量。
(注:这里使用的单位是雷姆(rem),现行单位为希(Sv) 1Sv=100rem)
每个流星雨都会有辐射点,所谓的流星辐射点就喷射出流星的那一点。那么,一般每年象限仪座流星雨辐射点是什么位置呢?今年1月4日象限仪座流星雨辐射点在哪里?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2020年象限仪座流星雨辐射点。
2020年象限仪座流星雨辐射点 1月4日象限仪座流星雨辐射点在哪里
2020年象限仪座流星雨辐射点:位于牧夫座的头部上方
牧夫座是全天88星座之一,位于北天室女座的东北方,宽度约30度,深度约50度,它突出的大角星是天空第四亮星。除热带之外的南半球大部分地区都看不到完整的牧夫座。在北半球春天和初秋的天空中,牧夫座是一个显眼的星座,它在5月1日左右的午夜到达其定点。
象限仪座(QuadransMuralis)位在武仙座右脚、牧夫座左手和天龙座之间,并不是现代88个星座之一。象限仪座流星雨在170多年以前才被发现,与狮子座、双子座等流星雨相比,它的规律和特点还不为人们所熟知。该流星雨被认为是每年最活跃的三大流星雨之一,该流星雨极大值时的每小时天顶流量(ZHR)可达200多颗,并且它是一个中等速度的流星雨,非常适合无线电雷达的观测。
它最初由法国天文学家拉郎德(Jér?meLalande)于1795年创立,不过,这个名词并不被现代天文学承认,所以只能拿来当作“俗称”。1922年,它和其他一些星座一起被国际天文联合会正式从拥挤的星空中排除,从而确定了今天国际上通行的88个星座。而象限仪座这个名字却通过其著名的流星雨保留了下来。象限仪流星雨是每年几个最强的流星雨之一。
什么是流星雨辐射点?
所谓流星雨辐射点是指流星雨进入地球大气圈时,仿佛从天空向四面迸发,辐射而出的那一点。其实它们在空间里的实际轨道是平行的,都是沿着平行于辐射点与观测者的联线方向下落的;只是由于透视的效果,看起来就好像彼此相交于一点,就像人们看平行的铁路轨道彼此在远方汇合在一点。据统计,已记录到的辐射点约为1200个。流星雨常以辐射点所在的星座或星座亮星命名。
怎么找辐射点?
以英仙座流星雨为例:
首先,你知道了你要看八月份的英仙座流星雨,然后你就要明确两点,流星雨的辐射点是不是在本星座,其次就是你要知道流星雨出现的时间以及极大值的时间。一般情况下,英仙座的ZHR都在150左右,而极大值是很具有观看价值的,所以你可以只记录下英仙座流星雨极大值的时间,我们比如是8月12日上午4点。
知道时间之后,你就需要进一步查找当天的各种观测指标。我们前面已经提过,我们的观测时间是8月12日上午四点,所以这个时候,你就需要用到一款星空模拟软件,这种软件在百度上搜索一下就可以找到很多免费使用的软件。有了这种软件后,一定要设置好你要观看的地点,这个地点的精度可以很低,但大致要正确。有了专业的星空模拟软件并明确了观测地点之后,你就可以看一看当地的夜空,并熟悉一下操作的技巧。
设定好模拟的地点之后,你就可以设定你的观测时间。首先你必须知道的点,流星雨的辐射点是随着星空移动的。也就是说,你所找到的辐射点一定是与星座锚定,而不是与月亮或者太阳系的行星锚定。一般情况下,如果观看的时间都应该是极大值的时间,所以我们按照前面的信息,设定为4点整。这个时候就要注意了,因为在你看来,辐射点是在一直移动的。比如,你计划看两个小时,那就把当天三点到五点,每隔半个小时截屏星图,用来供当时观看。
确定好时间之后,就需要查看当天的天象了。天象说白了就是月亮。我们都知道月明星稀这个道理,但在看流星雨的时候却总是忘记。如果你看流星雨的时候,头顶上顶着一个满月,你肯定是看不见的。一般情况下,如果月亮亮一半以上,就基本上无法观看流星雨了,因为流星还是很暗的。当然,如果月亮比较大也不要伤心,你可以等月亮落下去再看,因为月亮,地球,太阳构成了复杂的三体系统,所以月亮的升降不是固定的,但可以预测,所以你用星空模拟软件就可以看看当天月亮的升起和降落。如果月亮落下去,虽然也会有影响,不过不是很大,依旧可以观看,不过如果你的辐射点也跟着月亮落山了,那就没办法了。
如果满足,你需要找到你观看地点的观看时间的星空,并且对观看时间附近的天空进行截图,如果有功能最好截屏成星图。然后,我们前面说要看英仙座流星雨,一般如果你不是专业看流星雨,你只需要知道英仙座在哪里就行了。这样我们就找完流星雨的辐射点。
雾的类型多种多样,其中我们比较常见的有辐射雾、平流雾、混合雾等等。其中,辐射雾和平流雾我们总是很难辨别,那么我们该怎么区分这两种雾呢?平流雾和辐射雾的区别有哪些?其实,就消散时间来看,这两种消散时间就不同。那平流雾和辐射雾哪种消散的快呢?一起来了解。
平流雾和辐射雾的区别 平流雾和辐射雾哪种消散的快
形成不同:
平流雾的形成:暖湿空气水平流经寒冷地表陆地或海面时,因暖湿空气受冷的地表影响,底层空气迅速降温,上层空气因离地表远降温少,这样就在近地面层形成逆温,这种逆温气象学上称为平流逆温。在逆温层以下,空气冷却而达到饱和,水汽凝结而形成平流雾。
辐射雾的形成:晴朗少云的夜间或清晨,地面散热迅速,使近地面气层降温多,有利于水汽凝结。当低空有辐射逆温形成时,有利于近地面层大量雾滴聚积于逆温层下而形成辐射雾。
形成条件不同:
平流雾条件:一是暖湿空气与地表之间有较大的温差;二是有适当的风向和风速(2米—7米/秒)。
辐射雾条件:需要冷却条件、水汽条件、层结条件、风力条件。
出现时间不同:
平流雾:多发生在冬春时节
辐射雾:辐射雾在北方冬季、初春和秋末等季节比较常见。
出现地点不同:
平流雾:一般出现在海边。
辐射雾:只要满足条件,在大部分地区均可形成。
消散时间不同:
平流雾:只要持续有风,雾才会持续长久。如果风停下来,暖湿空气来源中断,雾很快就会消散。
辐射雾:多在下半夜到清晨,日出前后最浓,白天辐射升温逐渐消散;
所以,平流雾和辐射雾哪种消散的快呢?很显然,平流雾消散得更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