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的余震,是一次主震后在同一个地方发生的小地震,不过,对于余震的级别也不是绝对的小震,有时候也会出现级别比较高的地震,所以我们一定要注意防范。那么,一般地震和余震隔多久?地震后余震在多久时间内发生呢?我们一起来看看。
地震和余震隔多久 地震后余震在多久时间内发生
余震可能发生在主震一个小时,一天,一周,甚至是一个月之后,必须小心的是有些余震的规模也可能大于主震。
主震后发生的一系列余震称为余震序列(aftershocksequence)。可以长达数年,总的趋势是地震活动性逐渐减弱,但其间也有加强甚至很强烈的时候。研究余震序列,对预防余震可能造成的危害,认识地震机制和了解地球内部状况都有重要意义。
地震发生机制:地震的前震和余震也能通过研究主滑动附近的裂缝发育过程而得到理解。前震是沿断裂的应变和破裂物质中的微细破裂结果,而那时主断裂并没有发展,因为物理条件尚未成熟。前震中的有限滑动稍微改变了力的格局。水的运动和微裂隙的分布,终于使一个更大破裂开始了,造成主震。沿主破裂岩块的抛掷和严重摇动及局部生热,导致沿断裂的物理条件与主震以前相比有很大不同。其结果是附加的小断裂发生了,造成余震。之后,该区的应变能逐渐降低,像一个没劲的钟表,可能在许多月之后恢复稳定。
遇到余震怎么办?
室内:当地震发生时,如果在户内,就呆在里面,将火熄灭,远离玻璃特别是大的窗户(包括镜子等)。屋中的角落或有好的支撑的内部门道是好的避难处。较低的地面或地下室或许能提供最好的存活机会。躲进桌底或别的坚固的家具下,这不仅能给你提供防护,而且也有较大的呼吸空间。在商店时,远离大的货物展厅,这些货物可能会倒下来。在多层楼房且装有电梯的办公室里,原地躲进办公桌底。不要进入电梯,楼梯处也可能会拥挤着惊恐的人们。。
车中:尽可能快和安全地停车——但呆在车内可以免于被下落的物体击中。蹲伏于座位下,如果有东西落在车上,你将会得到保护。当震动停止下来,注意观察障碍物和可能出现的危险:破坏了的电缆、破损的道路和坍陷的桥梁。
户外:在户外时就平躺在地面,不要跑。这样会摔倒,也可能被裂缝所吞没。远离高大建筑。不要往地下走或进入坑道,这会导致被困。如你已经准备到户外,就别返回建筑物内。首次地震使任何建筑都不太牢固,如果接着再发生小震,建筑物就会坍塌。到山顶更安全。斜坡上的土石容易滑落,如果被数千吨重的土块或岩石压倒(它们具有可怕的速度),很少有幸存的机会。在地上像球一样滚动更易存活。
滩地:只要不在悬崖下就会相当的安全,但由于海啸经常伴随地震而来,所以当震动停止后尽快离开滩地向更高的开阔地转移。余震的危险性就不像海啸那么可怕了。
地震专题:今天地震最新消息
一个小级别的地震通常不会有余震的发生,但是一个较高级别的地震通常会引发一系列的余震。那么,一般地震隔多久会发生余震呢?就像地震没法预测一样,余震的频率及持续时间也很难预测,我们只能进行大概时间分析。那么,通常地震后多久发生余震呢?我们一起来了解。
地震隔多久会发生余震 地震后多久发生余震
余震可能发生在主震一个小时,一天,一周,甚至是一个月之后,必须小心的是有些余震的规模也可能大于主震。
通常的情况是一次主震发生以后,紧跟着有一系列余震,其强度一般都比主震小。余震的持续时间可达几天甚至几个月。
在一个地震之后通常会有所谓的余震,余震是由于在主震发生之后,其他底层的岩磐为释放因主震而引起的压力不平衡而移动,并且持续发生直到达到平衡状态,或是岩盘暂时被卡住不再移动,直到累积足够的压力时,才会再度引起后续的震动。余震通常是在主震之后规模较小的地表震动,余震也会造成较脆弱建筑的损坏。
余震主要类型:
单震型:就发生一次较大的地震,前后基本上没有地震。这种地震比较少见,基本上目前无法预报。
主震-余震型:先发生一次大的地震,随后发生一系列较小的地震,这些较小的地震称为余震。例如汶川地震、唐山地震都是这种地震,一般主震发生或很快就有余震发生(常常几十分钟之内就有),离主震越近,余震越多,平均强度越强,随着时间的流逝,余震越来越少,平均震级也逐渐下降,但不排除偶尔又来一次较大余震。通常最大的余震比主震小1.2级以上。这种地震目前也无法预报。
前震-主震型:先发生大量小的地震,然后小地震突然消失一段短的时间,随后就发生大的主震。这种地震由于有大量小的前震,所以比较容易预报,小地震突然消失的时候就是预报的最佳时机。世界上唯一成功预报的一次地震——辽宁海城地震就是这种地震。
双震型:在间隔很短时间内(一般几十分钟到十几天),同一个断层上发生两次震级差不多的地震,例如70年代四川平武地震。双震型地震也不排除在两次主震前有小的前震或之后有小的余震。震群型:在间隔很短时间内,连续发生多次差不多大的主震,例如智利发生的那个世界最大地震就是这种地震,在差不多1个月时间内反复发生多次7级以上甚至8级以上地震。
常见类型主震-余震型地震:
成群发生的地震,其中最大的一次地震称主震;主震后发生的地震叫余震;前震和余震很少,震前异常表现也少,但能量基本上是一次性地释放的这种地震称孤立型地震。
2015年4月, 阿左旗地震发生后,内蒙古地震局预报中心与中国地震局及相关省区地震局,第一时间进行了震情会商,并对此次地震类型及余震判断等情况进行了预测研判。自治区地震局副局长张建业2015年4月17日表示,通过内蒙古地震局震情会商,地震类型基本可以定为主震余震型。
地震专题:今天地震最新消息
每次在大地震之后,就会陆续出现大大小小的余震。就汶川地震来说,发生之后余震一直不断,可以说至今还是有的。你可能会觉得很夸张,都过去那么久了,怎么还有余震?那么,到底地震之后余震多长时间呢?最大的地震其余震大概会持续多久?一起来了解。
地震之后余震多长时间 余震大概会持续多久
专家表示:一次大地震的余震可以持续数十年,甚至千年尺度。
“5年之后有余震很正常”,中国地震台网中心预报部主任蒋海昆研究员对记者说,“从研究角度看,一次大地震的余震可以持续数十年、上百年,甚至千年尺度。”
在不同的地震活动区,由于地质构造等方面的差异,余震活动持续时间并不相同,例如中国东部地区的地震余震持续时间通常较长。蒋海昆说,一些地区大地震的余震已经持续很多年。“比如中国1976年的唐山大地震,虽然已经过去40年,但当地近期仍有高于本底背景活动的3、4级有感余震发生,仍是唐山大地震的余震。”
2012年5月28日,唐山市市辖区、滦县交界发生4.8级地震,当时就有地震专家表示,这是1976年大地震的余震。
2013年4月20日,四川芦山发生7.0级地震,由于与2008年的汶川大地震同属龙门山断裂带,有一些专家认为这是汶川地震的余震,但也存在一些不同看法。
余震强度会超过主震吗?
一个地震序列中最强的地震称为主震。在一个地震之后通常会有所谓的余震,余震是由于在主震发生之后,其他底层的岩磐为释放因主震而引起的压力不平衡而移动,并且持续发生直到达到平衡状态,或是岩盘暂时被卡住不再移动,直到累积足够的压力时,才会再度引起后续的震动。余震通常是在主震之后规模较小的地表震动,余震也会造成较脆弱建筑的损坏。余震可能发生在主震一个小时,一天,一周,甚至是一个月之后,必须小心的是有些余震的规模也可能大于主震。
一个地震序列中最强的地震称为主震; 主震后在同一震区陆续发生的较小地震称为余震;主震前在同一震区发生的较小地震称为前震。地震序列是在一定时间内,发生在同一震源区的一系列大小不同的地震,且其发震机制具有某种内在联系或有共同的发震构造的一组地震的总称。
地震的前震和余震也能通过研究主滑动附近的裂缝发育过程而得到理解。前震是沿断裂的应变和破裂物质中的微细破裂结果,而那时主断裂并没有发展,因为物理条件尚未成熟。前震中的有限滑动稍微改变了力的格局。水的运动和微裂隙的分布,终于使一个更大破裂开始了,造成主震。沿主破裂岩块的抛掷和严重摇动及局部生热,导致沿断裂的物理条件与主震以前相比有很大不同。其结果是附加的小断裂发生了,造成余震。之后,该区的应变能逐渐降低,像一个没劲的钟表,可能在许多月之后恢复稳定。
地震专题:今天地震最新消息
大地震之后,余震会不断,并且持续。但一般情况下,余震的级别都不会很高,可大家还是很担心,这样一直余震下去,会不会再出现一次大地震呢?那么,一般余震后会发生大地震吗?到底余震不断会有大地震吗?我们来看看专业人士的分析。
余震后会发生大地震吗 余震不断会有大地震吗
如果余震不断的话,是有可能出现级别比较高的地震的。
余震一般在地球内部发生主震的同一地方发生。通常的情况是一次主震发生以后,紧跟着有一系列余震,其强度一般都比主震小。余震的持续时间可达几天甚至几个月。
余震可能发生在主震一个小时,一天,一周,甚至是一个月之后,必须小心的是有些余震的规模也可能大于主震。
前震、主震、余震是地核移动的表现形式(应力积累释放除外),地震开始移动,岩浆就发生波动,推动地壳振动,称为前震;岩浆发生顶头峰时产生的振动是主震,残余岩浆的波动,地核的复原间接的推动地壳振动是余震,由于地核的复原比原先移动的动量大,故余震比前震大。地震前后相当于岩石蠕动应变恢复过程。前震、主震、余震是一次地震的分解现象,国外很多人把时间间隔不大、同一地点的地震分别列为次数是不对的,没有认识到地核移动的根本规律,也有的余震间隔数天,这是地震时有一部分能量储存在地壳下,积累多了就释放出来,是地震时的应力释放,和地球内部能量积累释放产生的地震不是一个概念。
一次大地震余震多少次?
余震次数不确定,最高上万次都有。
以汶川地震为例:
截止2008年6月23日17时,汶川8.0级地震余震区共发生13718次余震,其中4.0~4.9级187次,5.0~5.9级28次,6.0~6.9级5次,最大震级为6.4级。
截至2009年6月30日03时,汶川地震余震区已发生余震57083次,其中4.0-4.9级255次,5.0-5.9级36次,6.0级以上8次,最大为5月25日16时21分四川青川县6.4级余震。
其他案例:
1945年9月23日,河北滦县6.25级地震这后,余震延续了半年之久,到第二年春天才相对平息。
1952年美国加里福尼亚州克恩郡地震时,主震在贝克兹菲尔德遭受了彻底的摧毁。有时甚至是一次刚刚超过3级的余震,也能把一些房屋震倒。因此,在主震过去后,对余震也要提高警惕,加强预测预防工作,不能掉以轻心。
1974年5月11日,云南昭通地区发生了7.1级地震,震后两次5级以上的余震,都因震前有了预报,虽然造成破坏,但人的伤亡很小。
地震专题:今天地震最新消息
地震根据前后顺序可以分为前震、主震、余震三个阶段。其中,一般主震是最强的地震,而前震和余震级别都是相对比较低的。但是,有人认为余震也可能超过主震,那么,地震余震会更强烈吗?地震的余震会大过主震吗?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专家怎么说。
地震余震会更强烈吗 地震的余震会大过主震吗
余震是在主震之后接连发生的小地震。余震一般在地球内部发生主震的同一地方发生。通常的情况是一次主震发生以后,紧跟着有一系列余震,其强度一般都比主震小。余震的持续时间可达几天甚至几个月。
一个地震序列中最强的地震称为主震。在一个地震之后通常会有所谓的余震,余震是由于在主震发生之后,其他底层的岩磐为释放因主震而引起的压力不平衡而移动,并且持续发生直到达到平衡状态,或是岩盘暂时被卡住不再移动,直到累积足够的压力时,才会再度引起后续的震动。
余震和地震的等级没有必然的关系。
地震序列是在一定时间内,发生在同一震源区的一系列大小不同的地震,且其发震机制具有某种内在联系或有共同的发震构造的一组地震的总称。
一个地震序列中最强的地震称为主震;主震前在同一震区发生的较小地震称为前震;主震后在同一震区陆续发生的较小地震称为余震。
地震级数的划分:
地震级数是里氏地震规模地震强度大小的一种度量,根据地震释放能量多少来划分。目前国际上一般采用美国地震学家查尔斯弗朗西斯芮希特和宾诺古腾堡(BenoGutenberg)于1935年共同提出的震级划分法,即现在通常所说的里氏地震规模。里氏规模是地震波最大振幅以10为底的对数,并选择距震中100千米的距离为标准。里氏规模每增强一级,释放的能量约增加32倍,相隔二级的震级其能量相差1000(~ 32 x 32)倍。
地震的烈度级别:
分为12等级。
第一级:人们并未感觉到震动。
第二级:人在高楼才能感觉晃动。
第三级:在地面的室内能感觉到,悬挂对象也晃动。
第四级:连汽车也晃动,严重的话木墙或窗架会出现裂缝。
第五级:容器中的液体溅出,睡觉的人会被震醒,小物体会移位。
第六级:墙上挂的图画会掉下,家具移动,人们会因为害怕纷纷逃到屋外。
第七级:人会站立不稳,池塘出现水波。
第八级:砖石墙部分破裂倒塌,树枝断落。
第九级:是很严重的,地下水管破裂,地面出现裂缝,小建筑物倒塌等等。
第十级:水库出现裂缝、桥梁被破坏,铁路扭曲等。
第十一级:地下水管及阴沟系统全被破坏。
第十二级:全面破坏,连巨石也震动移位。
地震专题:今天地震最新消息
很多人都知道余震,但不一定知道其真正的含义,更不知道余震与主震的区别在哪。大家就困惑了:不都是地震吗?为什么还分主震和余震呢?到底余震是什么意思?为什么会有余震?下面我们一起来了解余震的含义以及余震与主震的区别。
余震是什么意思 为什么会有余震
余震是在主震之后接连发生的小地震。余震一般在地球内部发生主震的同一地方发生。通常的情况是一次主震发生以后,紧跟着有一系列余震,其强度一般都比主震小。余震的持续时间可达几天甚至几个月。
美国地球物理学家发现,“余震”的主要成因是由地震引起的“动态”地震波的冲击,而不是原先认为的缘于地震引发的断层附近的地壳重整。
美国地质调查的KarenFelzer和加州大学的EmilyBrodsky分析了近二十年发生在南加州的数以千计的中小型地震中余震的数据之后得出了这一结论,他们的工作可能影响关于余震发生的预测(来源:Nature441735)。
地震主要起因于地壳上大陆板块彼此相对移动产生的压力累积。主震发生过后的一段时间跨度内,或者在震中也可以拉开一定距离,可发生称为余震的二次震动。到目前为止,科学家认为余震产生于主震引起的“静态压力”改变,因为似乎只有它能够具有产生余震的这种机制。但Felzer和Brodsky认为事实并非如此。
地震序列是在一定时间内,发生在同一震源区的一系列大小不同的地震,且其发震机制具有某种内在联系或有共同的发震构造的一组地震的总称。
一个地震序列中最强的地震称为主震;主震前在同一震区发生的较小地震称为前震;主震后在同一震区陆续发生的较小地震称为余震。
余震与主震的区别
当某地发生一个较大的地震时,在一段时间内,往往会发生一系列的地震,其中最大的一个地震叫做主震,主震之前发生的地震叫前震,主震之后发生的地震叫余震。
除了最大威力的地震以外,其它的都是余震,余震也就是威力比主震小的地震。而且余震的次数是远远多余主震的,有的事会持续几天,有的余震能够持续几年。
主震的震级高,很突出,主震释放的能量占全地震序列的90%以上,又分为“主震余震型”和前震主震余震型”两类。当然还有一种主震就是其主要特点是几乎没有前震,也几乎没有余震。
其实说白了余震就是发生在相同未知区域的小地震,他们是有驻地镇的断层发生,还有宁一中就是沿着邻近的断层发生。通常来说,大型地震拥有更多的余震。另外,余震通常发生在 浅层地震之后,似乎是沿着发生主震的断层作轻微调整。
余震的例子:
唐山大地震想必大家都知道,这是新中国成立之后损失最为惨重的一次地震,在唐山大地震的主震发生后,当天就有发生了两次非常强烈的余震,并且震级达到了6.5级和7.1级。甚至到了第二年还发生了一起6.9级的地震。
灾后就是大家非常熟悉的汶川大地震的余震了,网上有一个记载,说截至2009年6月30日03时,汶川地震余震区已发生余震57083次,其中4.0-4.9级255次,5.0-5.9级36次,6.0级以上8次,最大为5月25日16时21分四川青川县6.4级余震。
地震专题:今天地震最新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