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年历

当天

2020/4/1 16:10:34
万年历日历:当天知识
当天知识
当天蝎男知道你喜欢他

会对你表现出一如既往的没有好感!


处暑要吃什么

处暑当天,我国个地区都要吃一些必备食物,不过每个地区吃的都有所不同。那么,你们家乡一般处暑要吃什么呢?为什么要吃这些食物?下面小编为您介绍处暑当天必吃的5种食物,一起来看看吃这些食物的原因是什么吧。

处暑要吃什么 处暑当天必吃的5种食物

鸭子:南京人传统的饮食习俗是在“处暑”时节吃鸭子。鸭子,特别是南京江宁湖熟地区的麻鸭最为抢手,据悉,那里的鸭子味甘性凉,肥瘦适宜。如果没有空,老南京人都会去熟食店买半只鸭子回家;有空的人都会在家炖上“萝卜老鸭煲”或做“红烧鸭块”送给邻居,这就是俗语中说的,处暑送鸭,无病各家。杭州人习惯将鸭子分为老鸭儿、嫩鸭儿、呆大鸭儿,就营养来说,老鸭瘦肉多,水分含量少,相对口味和营养都会好一点,适合煲汤解暑气,而肉鸭则多用来做烤鸭、酱鸭等。对如何辨别老鸭和嫩鸭,这里有一个小窍门:老鸭一般毛长得比较齐,嘴和脚掌比较硬,颜色发黄、发黑,摸上去骨头比较硬。另外,同样的个头,老鸭比嫩鸭分量重。

凉茶:处暑煎药茶的习俗自唐代以来已盛行。每当处暑期间,家家户户有煎凉茶的习惯,先去药店配制药方,然后在家煎茶备饮,意谓入秋要吃点“苦”,在清热、去火、消食、除肺热等方面颇有好处。在处暑前后如果感到口干舌燥,以性干寒的麦冬或石斛泡茶,有助消暑热,还能养阴;以雪梨加入蜂蜜、川贝泡水饮用,更是有化痰止咳、生津养肺的作用,也适合气虚的人士。不过,处暑时节应少喝凉茶,因为此时的暑热并不严重,而凉茶过度苦寒,易伤脾胃,同时也对肺和肾无益。

酸梅汤: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温州市区街头专门有卖酸梅汤的茶摊,故有“处暑酸梅汤,火气全退光”的谚语。制作酸梅汤很简单,在夜间用开水冲泡晒干的梅子,再加冰糖。煮好放凉后,装进木制有盖的冰桶中,使其温度降低。喝起来酸中带甜,甜中微咸,口感甚佳。

龙眼:“处暑”到了,“避暑”也就结束了。老福州“处暑”之后不再喝凉茶,而多吃些“补气”、“补血”的东西,老福州习惯吃龙眼,龙眼剥壳后泡稀饭吃。处暑过后要进入秋天,中医上有“补秋”的说法,所以少喝凉茶、多吃龙眼是有道理的。这个时候讲究“补气”、“补血”,要避免寒凉的食物;同时龙眼偏温性,有益心脾,补气血,有滋补养气的作用,在这个节气食用是有益的;但食疗不用太过刻板,并没有规定这个节气一定要吃龙眼泡稀饭,很多人平时也可以这样食用,是有益的。

白丸子:除此之外,老福州在处暑吃的另一种食物就是白丸子。白丸子其实就是糯米丸,做法很简单,将糯米粉搓成一小粒一小粒,煮汤,加点糖,味道清甜,既可补充碳水化合物,又可以解夏天的口腻。糯米有养阴的功效,秋季可以适当喝点糯米粥。糯米,其味甘、性温,入脾肾肺经,能够补养人体正气,具有益气健脾、生津止汗的作用。吃了后会周身发热,起到御寒、滋补的作用。秋季适当吃点糯米类食物,对身体会有很好的补益作用。

处暑为什么要吃鸭子?

1、民间一直流传吃鸭子的习俗

处暑吃鸭子的习俗一直流传。民间吃处暑鸭,有很多种吃法:白切鸭、柠檬鸭、子姜鸭、烤鸭、荷叶鸭、核桃鸭等五花八门。北京至今还保留着这一传统,一到处暑,北京人会到店里去买处暑百合鸭等。自家可以烹制鸭子煲山药、白斩鸭、清蒸鸭等,并按自己的口味调制些调料汁,鸭子,就能吃出各色的味道来。如果喜欢泡菜口味的鸭汤,可以买来四川泡菜与鸭子同煮,但千万不要放酱油,汤的颜色白白的,味道是酸中带鲜,口感特别清爽。

2、天气原因

“处暑”到来表示炎热的暑天就要终止了,在我国许多地方,处暑意味着凉秋的开始。从这一天以后,我国大部分地区温差增大、昼暖夜凉;但是有的地方也会出现“秋老虎”的短暂高温天气。营养人士称,此时饮食应遵从处暑时节润肺健脾的原则,常吃些清热、生津、养阴的食物。鸭子是属于适合处暑之际的润燥食物。

3、鸭子本身营养价值高

鸭的营养价值很高,鸭肉中蛋白质含量约16%~20%,比猪肉(13.3%)高,而脂肪含量(19.7%)比猪肉(37%)低。鸭肉是含B族维生素和维生素E比较多的肉类,而钾、铁、铜、锌等元素都较丰富,鸭蛋中矿物质、维生素A含量也高于鸡蛋。

鸭全身都是宝。鸭肉味甘、咸、性凉,具有滋阴养胃、利水消肿的作用,适用于骨蒸劳热、小便不利、遗精、女子月经不调等。乌骨鸭药用价值更大,结核病患者可以减轻潮热、咳嗽等症。老母鸭能补虚滋阴,对久病体虚者或虚劳吐血者均有补益作用。“人有唇干口燥它能缓之,人有阴虚发热它能解之”。鸭血具有补血、清热解毒之力。鸭蛋具有滋阴补虚、清热润燥之功。

了解更多处暑节气更多内容请点击:24节气之处暑节气

处暑相关推荐:

北方处暑吃什么 处暑当天北方人必备美食

处暑吃什么水果 二十四节气处暑时令润燥水果

描写处暑的诗 处暑优美诗句精选赏析

处暑节气吃什么传统食物好 处暑各地食俗大汇总

处暑喝什么汤 2019处暑养生滋润汤6款

2019处暑养生短信 处暑养生温馨提示短信祝福语

二十四节气处暑是什么意思 处暑的处字是什么意思

今天处暑是几点 处暑是几月几日几点几分

处暑天气图片大全 处暑2019最新最好看的图集


大暑的风俗文化有哪些

因为大暑时节正好是三伏天期间,所以大暑节气的文化也与伏天有一定关系,其中有羊肉汤的习俗,这也是三伏天的习俗,此外还有吃仙草、凤梨等,活动方面有斗蟋蟀、送“大暑船”等等。具体大暑的风俗文化有哪些?以下为您介绍大暑当天我国民间各种风俗活动。

大暑的风俗文化有哪些 大暑当天我国民间各种风俗活动

大暑的风俗文化有哪些——送“大暑船”

大暑送“大暑船”活动在浙江台州沿海已有几百年的历史。“大暑船”完全按照旧时的三桅帆船缩小比例后建造,船内载各种祭品。活动开始后,50多名渔民轮流抬着“大暑船”在街道上行进,鼓号喧天,鞭炮齐鸣,街道两旁站满祈福人群。“大暑船”最终被运送至码头,进行一系列祈福仪式。随后,这艘“大暑船”被渔船拉出渔港,然后在大海上点燃,任其沉浮,以此祝福人们五谷丰登,生活安康。台州椒江人还有大暑节气吃姜汁调蛋的风俗,姜汁能去除体内湿气,姜汁调蛋“补人”,也有老年人喜欢吃鸡粥,谓能补阳。

大暑的风俗文化有哪些——斗蟋蟀

大暑是乡村田野蟋蟀最多的季节,中国有些地区的人们茶余饭后有以斗蟋蟀为乐的风俗

大暑的风俗文化有哪些——吃荔枝、羊肉和米糟

在大暑节那天,莆田人家有吃荔枝、羊肉和米糟的习俗,叫做“过大暑”。在大暑节那天,亲友之间,常以荔枝、羊肉为互赠的礼品。

大暑的风俗文化有哪些——吃凤梨

大暑节台湾周围的海域大多布满暖水鱼群,东北海域有鱿鱼,基隆外海有小卷、赤宗、彰化海域则有黄鳍鲷等。台湾民谚:大暑吃凤梨,说的是这个时节的凤梨最好吃。另外六月十五日是“半年节”,由于农历六月十五日是全年的一半,所以在这一天拜完神明后全家会一起吃“半年圆”,半年圆是用糯米磨成粉再和上红面搓成的,大多会煮成甜食来品尝,象征意义是团圆与甜蜜。

大暑的风俗文化有哪些——吃仙草

广东很多地方在大暑时节有“吃仙草”的习俗。仙草又名凉粉草、仙人草,唇形科仙草属草本植物,是重要的药食两用植物资源。由于其神奇的消暑功效,被誉为“仙草”。茎叶晒干后可以做成烧仙草,广东一带叫凉粉,是一种消暑的甜品。

大暑的风俗文化有哪些——面条

大暑到,临沂城乡就有大暑“喝暑羊”(即喝羊肉汤)或者吃面条的传统习俗。这一天,家家户户嫁出去的闺女和结了婚的儿子都要回父母家,杀上一只羊,做上一锅凉面条,全家人一起喜气洋洋喝羊汤,吃面条,热热闹闹过大暑。

大暑的风俗文化有哪些——喝暑羊

山东不少地区有在大暑到来这一天“喝暑羊”(即喝羊肉汤)的习俗。在枣庄市,不少市民大暑这天到当地的羊肉汤馆“喝暑羊”。

大暑的风俗文化有哪些——赶花街节

居住在云南省新平、峨山、双相一带的彝族,一年要过两次“赶花街”的节日。第一次在农历六月二十三、二十四日;第二次在七月十四、十五日。

届时,彝族男女青年身着盛装,来到三县交界的大西山上,跳舞唱歌,买卖土特产,通宵达旦。姑娘小伙在这高寒山上,通过赶花街,不仅度过欢乐的节日,而且还有交流物资、祈求庄稼丰收的种种意义。

大暑的风俗文化有哪些——采莲

农历六月二十四日旧俗为荷花的生日。古时画家、诗人等文人雅士会聚一处,赏荷、饮酒、吟诗。饮酒的酒器也非常有讲究,当属采下鲜嫩的荷叶当酒杯最风雅。据记载,三国时就有碧筒饮的习俗

大暑的风俗文化有哪些——烧伏香

伏香,大暑节气气温最高,农作物生长最快,大部分地区的旱、涝、风灾也最为频繁,抢收抢种,抗旱排涝防台和田间管理等任务很重;因此百姓烧香祈福,祈求风调雨顺,百谷丰登;还有一种说法接近于中医的灸,在伏天里用药香熏烤特定的穴位,可以治疗多种顽固的疾病。

大暑的风俗文化有哪些——晒伏姜

伏姜源自中国山西、河南等地,三伏天时人们会把生姜切片或者榨汁后与红糖搅拌在一起,装入容器中蒙上纱布,于太阳下晾晒。充分融合后食用,对老寒胃,伤风咳嗽等有奇效,并有温暖保健的功效。

伏姜中的姜辣素能有效地治疗吃寒凉食物过多而引起的腹胀、腹痛、腹泻、呕吐等。喝过伏姜后,人会有身体发热的感觉,这是因为它能使血管扩张,血液循环加快,促使身上的毛孔张开,这样不但能把多余的热带走,同时还把体内的病菌、寒气一同带出。当身体吃了寒凉之物,受了雨淋或在空调房间里呆久后,喝杯伏姜能及时消除因肌体寒重造成的各种不适。

想了解更多三伏天的消息,请点击》》》2019三伏天从什么时候开始

想了解更多2019大暑节气知识内容,请进入》》》》》》大暑节气专题


大寒当天吃什么传统食物

大寒时节已经来到“三九天”,而在“三九”时期,人们会吃一些特殊的食物来进行保暖御寒,所以大寒时节所吃的食物也一定程度反应了“三九”时节的饮食特点。那么具体大寒当天吃什么传统食物呢?下面为您介绍七款大寒传统美食汇总。

大寒当天吃什么传统食物 七款大寒传统美食汇总

1、白斩鸡

大寒节气中充满了喜悦与欢乐的气氛,是一个欢快轻松的节气。尾牙源自于拜土地公做“牙”的习俗。所谓二月二为头牙,以后每逢初二和十六都要做“牙”到了农历十二月十六日正好是尾牙。尾牙同二月二一样有春饼(南方叫润饼)吃,这一天买卖人要设宴,白斩鸡为宴席上不可缺的一道菜。

2、鸡汤

到了大寒寒冬季节,南京人的日常饮食多了炖汤和羹。大寒已是农历四九前后,传统的一九一只鸡食俗仍被不少市民家庭所推崇,南京人选择的多为老母鸡,或单炖、或添加参须、枸杞、黑木耳等合炖,寒冬里喝鸡汤真是一种享受。

3、八宝粥

古时在北方,大寒天气虽寒冷,但因已近春天,人们便开始忙着除旧饰新,腌制年肴,准备年货,迎接中国人最重要的新春佳节。大寒这天,还会制做传统的八宝粥食材,用黄米、白米、江米、小米、菱角米、栗子、红豇豆、去皮枣泥等,合水煮熟,外用染红桃仁、杏仁、瓜子、花生、榛穰、松子及白糖、红糖、琐琐葡萄,以作点染。

4、八宝饭

民间有大寒节气吃糯米的说法,因为糯米能够补养人体正气,吃了后会周身发热,起到御寒、养胃、滋补的作用。而糯米制作的食品,最典型的就是八宝饭。糯米蒸熟,拌以糖、猪油、桂花,倒入装有红枣、薏米、莲子、桂圆肉等果料的器具内,蒸熟后再浇上糖卤汁即成。味道甜美,是节日和待客佳品。

5、糯米饭

古语有云:“小寒大寒无风自寒”。小寒、大寒早上吃糯米饭驱寒是传统习俗。民间认为糯米比大米含糖量高,食用后全身感觉暖和,利于驱寒。中医理论认为糯米有补中益气之功效,在寒冷的季节吃糯米饭最适宜。加之糯米饭寓意温暖,从年头到年尾“暖笠笠”,更是有吉祥之意。

6、羊肉

大寒补阳当推羊肉。羊肉具有强身、补血、暖身、补肾、壮阳、生肌、健力、抵御风寒之功效,能改善中老年人身体虚弱、阳气不足、畏寒无力的症状。羊肉能补血虚,可治疗女性气血两亏、形体消瘦。羊肉也有助于润肤养颜、乌须黑发。羊肉还可促进消化液的分泌,有保护胃壁、帮助消化的功能。

7、年糕

吃“消寒糕”的习俗在北京由来已久。“消寒糕”是年糕的一种,不但因其糯米比大米含糖量高,食用后全身感觉暖和,有温散风寒、润肺健脾胃的功效,而且老百姓选择在“大寒”这天吃年糕,还有“年高”之意,带着吉祥如意、年年平安、步步高升的好彩头。所以老北京的习俗中大寒这天,一家人分吃年糕,既带着吉祥味,也能驱散身上寒意,所以称为“消寒糕”。

更多大寒节气信息请关注》》》》大寒节气专题

大寒推荐:

2020大寒是什么时候 2020大寒是几月几日几点几分

大寒是什么意思啊 大雪节气的含义及代表寓意

大寒是最冷的节气吗 一年中最冷是哪个节气

大寒三候是什么意思 大寒三候的含义解释

大寒日日照计算时间 大寒日日照时间3小时吗

大寒日和冬至日的区别 大寒日和冬至日日照哪个严格

大寒出生的男孩命运如何 在大寒当天出生的孩子好不好

大寒的诗句四句的 关于二十四节气大寒的诗句

大寒节百无禁忌吗 大寒节气有什么讲究

2020年大寒节是哪一天 今年大寒节气具体时间表


春分当天有什么自然现象

因为每个时节的气候不同,所以其景象特点也是不同的,而即便是同一个季节,不同的节气期间,其自然景观也有些差异。那么一般春分当天有什么自然现象呢?春分时节的现象特点是什么?下面小编为您介绍春分的自然现象特点。

春分当天有什么自然现象 春分时节的现象特点

春分当天除了白天和黑夜是等长的之外,还有以下的的自然现象:

1、倒春寒:倒春寒也是在春分时节会出现的一种自然现象,这是由于低压活动和气旋发展所导致冷空气南下而产生的,北方地区多大风和扬沙的天气,而大多数地区慢慢就会出现连续的阴雨天气和倒春寒。

2、回温:春分时节,也是代表着回温较快的一个时节,出了全年皆冬的高寒地区和北纬45°以北的地区外,我国各地都开始出现回温的情况,都开始出现了生机盎然的现象。

3、风沙:春分时节,在我国的西北大部、华北北部和东北地区还处在冬去春来的过渡阶段,晴日多风,乍暖还寒。根据近几年对沙尘天气的统计,4月最多,3月次之,春分15天,正处在3月底到4月初,在这些地区,大风卷起的扬沙、高空飘来的浮尘,特别是沙尘暴对大气造成的污染,每每都受到众人的关注,成为一时的热点话题。

4、春旱:在北方,尤其是西北、华北有“十年九春旱”和“春雨贵如油”之说,在冬季雨雪少的时候,冬小麦处于越冬阶段,对缺水的情况不甚敏感。进入3月后土壤解冻,小麦返青;春季作物由南向北播种,如果此时降水继续偏少,旱象就会明显地反映出来,幼苗的处境可想而知。

5、华南前汛期:在华南地区有两个雨水集中的时期,一是4~6月的前汛期,二是7~9月台风降雨形成的后汛期。前汛期从4月初开始,5月中旬进入盛期,每年平均有20场暴雨,6月最多,占暴雨总数的一半以上,且持续时间长,雨势猛烈。因“春分”只是沾了汛期的开头,在此不多赘述。

关于春分日的天文现象

春分日,是春季九十天的中分点,一般在每年3月21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在赤道上,全球各地昼夜平分。在时间周期上是指太阳位于黄经0°和15°之间的位置,大约是3月20日至4月5日之间。但在实务上通常特指太阳真正位于黄经0°的那天:3月20日或3月21日。春分日这天世界各地日出日落时间均为6点。

春分时,太阳直射点在赤道上,南北半球季节相反,北半球是春分,在南半球来说就是秋分。此后太阳直射点继续北移,故春分也称升分。

春分时,从理论上说,全球昼夜等长(参见晨昏蒙影)。春分之后,北半球各地昼长夜短,南半球各地昼短夜长。

春分时,全球无极昼极夜现象。春分之后,北极附近开始极昼,范围渐大;南极附近极昼结束,极夜开始,范围渐大。

中国古代将春分分为三候:“一候玄鸟至;二候雷乃发声;三候始电。”便是说春分日后,燕子便从南方飞来了,下雨时天空便要打雷并发出闪电。春分在中国古历中的记载为:“春分前三日,太阳入赤道内”。

玄鸟至:玄鸟,燕也,高诱曰:“春分而来,秋分而去也。”

雷乃发声:阴阳相薄为雷,至此,四阳渐盛,犹有阴焉,则相薄乃发声矣;乃者,《韵会》曰:“象气出之难也。”注疏曰:“发,犹出也。”

始电:电,阳光也;四阳盛长,值气泄时而光生焉。故《历解》曰:“凡声,阳也;光,亦阳也。

想了解更多春分节气知识,请关注》》》》》春分节气专题


秋分当天有哪些习俗

在耐心等等还有一周的时间,今年9月23日就是秋分,秋分是平分秋季的节气,也是一年种日夜平分的节气。怎么过秋分是有讲究的,秋分当天有哪些习俗呢?在这个节气中我们从古时候流传下来的传统习俗有秋祭月、竖蛋、吃秋菜等等,下面为大家盘点秋分的六大传统习俗。

秋分当天有哪些习俗 盘点秋分的六大传统习俗

秋分当天有哪些习俗 盘点秋分的六大传统习俗

1、秋祭月

秋分曾是传统的"祭月节"。如古有"春祭日,秋祭月"之说。现在的中秋节则是由传统的"祭月节"而来。据考证,最初"祭月节"是定在"秋分"这一天,不过由于这一天在农历八月里的日子每年不同,不一定都有圆月。而祭月无月则是大煞风景的。所以,后来就将"祭月节"由"秋分"调至中秋。

据史书记载,早在周朝,古代帝王就有春分祭日、夏至祭地、秋分祭月、冬至祭天的习俗。其祭祀的场所称为日坛、地坛、月坛、天坛。分设在东南西北四个方向。我国各地至今遗存着许多"拜月坛"、"拜月亭"、"望月楼"的古迹。民间的祭月习俗因地区不同仪式各异。

北京的"月坛"就是明嘉靖年间为皇家祭月修造的。《北京岁华记》记载北京祭月的习俗说:"中秋夜,人家各置月宫符象,符上兔如人立;陈瓜果于庭;饼面绘月宫蟾兔;男女肃拜烧香,旦而焚之。"北京祭月还有一个特别的风俗,就是"惟供月时,男子多不叩拜",此即民谚所说"男不拜月"。

杭州祭月风俗略同于北京,但谓祭月为"斋月宫"。"每户瓶兰、香烛、望空顶礼,小儿女膜拜月下,嬉戏灯前,谓之'斋月宫'。"民间供小财神,大不盈尺,并设有台阁、几案、盘匝、衣冠、乐器等物,此等物均缩小为寸余,俗称"小摆设"。

在广东祭月时祭拜一位木雕的凤冠霞帔月亮神像。在南方部分地区有以芋头作供品的习俗。传说元末农民起义推翻元朝的统治,曾用元朝统治者的头祭月亮,因"元"与"芋"音近,后来人们以"芋"代头。

南昌以往有句老话,叫"男不拜月,女不祭灶。"意思就是说在拜月时,男子是不能参加的,因为古代有"男尊女卑"的思想,男子是不能给女子下跪的,月宫里的嫦娥是位女子,而且代表阴性,因此在拜月时男子是不能参加的。

秋分当天有哪些习俗 盘点秋分的六大传统习俗

2、竖蛋

"秋分到,蛋儿俏"。在每年的春分或秋分这一天,我国很多地方都会有数以千万计的人在做"竖蛋"试验。选择一个"身量匀称"的新鲜鸡蛋,轻手轻脚地竖放在桌上,失败者虽然多,成功者也不少,竖立起来的蛋儿好不风光。

为什么春分或秋分这天鸡蛋容易竖起来?不同的人给出了不同的说法。有人认为,春分、秋分是南北半球昼夜等长的日子,地球地轴与公转轨道平面处于一种力的相对平衡状态,鸡蛋较容易竖立,也有人说,春秋分时节天气晴朗,人的心情舒畅、思维敏捷、动作也利索,有利于"竖蛋"成功。

有专家称,鸡蛋确实是可以竖立的,且并不仅限于春分、秋分时节,春分、秋分这两天,地球在太阳系的位置并没有什么特别的,"竖蛋"成功的关键在蛋壳上面。鸡蛋表面高低不平,有许多突起的"小山"。根据三点构成一个三角形以及三点决定一个平面的原理,只要找到三个"小山"和由这三个"小山"构成的三角形,并使鸡蛋的重心线通过三角形,那么鸡蛋就能竖立起来了。另外,最好选择生下四五天的鸡蛋,因为此时鸡蛋的蛋黄下沉,鸡蛋重心下降,最有利于"竖蛋"。

秋分当天有哪些习俗 盘点秋分的六大传统习俗

3、吃秋菜

在岭南地区,昔日四邑(现在加上鹤山为五邑)的开平苍城镇的谢姓,有个不成节的习俗,叫做"秋分吃秋菜"。"秋菜"是一种野苋菜,乡人称之为"秋碧蒿"。逢秋分那天,全村人都去采摘秋菜。在田野中搜寻时,多见是嫩绿的,细细棵,约有巴掌那样长短。采回的秋菜一般家里与鱼片"滚汤",名曰"秋汤"。有顺口溜道:"秋汤灌脏,洗涤肝肠。阖家老少,平安健康。"一年自秋,人们祈求的还是家宅安宁,身壮力健。

野苋菜含有多种营养成分。丰富的胡萝卜素、维生素C有助于增强人体免疫功能,提高人体抗癌作用。炒野苋菜具有情热解毒、利尿、止痛、明目的功效,食之可增强抗病、防病能力,健康少病,润肤美容。适用于痢疾、目赤、雀盲、乳痈、痔疮等病症。

实际上,岭南习俗所谓的"秋汤"也是和现在中医学提倡的秋天滋补是一致的,只不过岭南习俗更加典型,有点土生土长的味道,没有上升到中医学理论的高度罢了。

4、拜神

秋分前后的民俗节日有二月十五日开漳圣王诞辰:开漳圣王又称"陈圣王",为唐代武进士陈元光,对漳洲有功,死后成为漳洲守护神。二月十九日观世音菩萨诞辰,每逢诞辰,信徒多茹素齐,前往各观音寺庙祭拜。二月二十五日三山国王祭日:三山国王是指广东省潮州府揭阳县的独山、明山、巾山三座山的山神,早年由潮州客家移民秋为守护神,因此信徒以客籍人士为主。

秋分当天有哪些习俗 盘点秋分的六大传统习俗

5、送秋牛

秋分随之即到,其时便出现挨家送秋牛图的。其图是把二开红纸或黄纸印上全年农历节气,还要印上农夫耕田图样,名曰"秋牛图"。送图者都是些民间善言唱者,主要说些秋耕和吉祥不违农时的话,每到一家更是即景生情,见啥说啥,说得主人乐而给钱为止。言词虽随口而出,却句句有韵动听。俗称"说秋",说秋人便叫"秋官"。

6、粘雀子嘴

秋分这一天农民都按习俗放假,每家都要吃汤圆,而且还要把不用包心的汤圆十多个或二三十个煮好,用细竹叉扦着置于室外田边地坎,名曰粘雀子嘴,免得雀子来破坏庄稼。

希望用汤圆将麻雀的嘴粘住当然只是农民朋友的美好想象和愿望,不过这其中也说明了一个道理,那就是汤圆的黏性比较大,不易消化,不宜多食。汤圆多以糯米为主原料和其他一些配料制成,糯米性温,味甘,所加配料亦往往是高糖分、高热量之物,在春寒季节少量食用有助于补充身体热能,补虚调血、升阳健脾。但糯米黏滞、难消化,多食容易导致食滞。搭配葱、蒜等辛味食物,可以平衡汤圆的滞缓效果。

秋分期间还是孩子们放风筝的好时候。尤其是秋分当天。甚至大人们也参与。风筝类别有王字风筝,鲢鱼风筝,眯蛾风筝,雷公虫风筝,月儿光风筝,其大者有两米高,小的也有二、三尺。市场上有卖风筝的,多比较小,适宜于小孩子们玩耍,而大多数还是自己糊的,较大,放时还要相互竞争看哪个的放得高。想要了解更多信息,请点击》》秋分节气的由来及习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