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暑时节,我国各地区小麦已经收完,开始翻地准备播种冬小麦工作;而晚稻正是拔节、孕穗期,一定要做好施肥防虫防病等工作。具体处暑田间事项,一起来看看以下的处暑农事活动:田间管理介绍。
处暑农事活动:田间管理
晚稻正处于田间管理和施肥的重要时期,需要加强管理。进入分蘖期的水稻要做好肥水管理工作,迟施分蘖肥,抛秧后13-14天,亩施尿素5-7公斤,氯化钾5-6公斤。浅水分蘖,抛插后3-5天施用除草剂,当全田苗数达到目标穗数80%-90%时排水晒田,但不要重晒。
具体措施如下:
1、湿润灌溉:抽穗开花期是对水较为敏感的时期,不能缺水;灌浆期是水稻需水多的时期,但又不能长期灌深水而加速叶片和根系的老化,宜抽穗开花期采取浅水灌溉,以后采用干干湿湿,以湿为主的灌溉方法以达到田间水气协调,保持根、叶的活力,提高结实率,增加粒重。一般收割前7天断水,以便收割。
2、喷施叶面肥:喷施叶面肥目的是壮籽,提高成熟度和饱满度。从提高品质的角度考虑,不宜再度撒施尿素等长效氮肥,而应提倡在齐穗期喷施无氮或激素类的叶面肥为好,一般每公顷施用诺普丰1袋(1000克)叶面喷雾,对水稻延长根系活力、保持活秆成熟、促早熟、防止倒伏、提高品质、增产增米率等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3、及时防治病虫害:水稻胡麻斑病、赤枯病、稻瘟病,要早期预防(具体防治方法请关注本平台相关内容),且可使水稻增产15%左右。此期要及时联防田边地头的稻蝗虫,以保证功能叶片不受损害,以达到增产,增收和提高品质的目的。
4、消除杂草:及时防治漂浮的绿萍和青苔等杂草,并清除田间大草和池埂、渠道、地头的杂草,以免挡光影响水温升高,还可减轻下一年的草荒,降低病虫害传染源。
5、防倒伏:在生产上造成倒伏的主要原因一是施肥不当,氮肥施用过多,前期大头肥催得长势过猛,后期脱肥的饥饿早衰、茎叶枯萎、灌水不当、病虫为害及风雨的影响等造成倒伏趴秧。根治倒伏趴秧应从改变不科学施肥和做到选用优良品种,稀播稀插、浅水勤灌、适时晒田等全方位提高各项栽培管理水平。
了解更多处暑节气更多内容请点击:24节气之处暑节气
处暑相关推荐:
处暑吃鸭子的寓意 处暑为什么要吃百合鸭
南方处暑吃什么 南方人处暑桌上必备美食
浙江处暑吃什么 浙江各大城市处暑必吃食物
福州处暑节气吃什么 老福州处暑必不可少的食物
老北京处暑节气吃什么 北京处暑这天必吃的一种食物
处暑养生吃什么窍门 2019处暑节气养生饮食原则
2019处暑养生的四大要点 起居饮食防燥情绪调整要做好
上一个节气之后,各地小麦也收了,水稻黍物也种了,接下来我们该做些什么呢?这小麦收了,还得要做些后续工作不是?这水稻中下了也需要好好施肥防害才行。所以,夏至时期的管理工作将会影响到未来的秋收质量。那么,夏至之后,小麦水稻即黍物等应该要怎么管理?以下为您介绍夏至的农事安排:田间管理事项。
夏至的农事安排:田间管理
过了夏至,中国南方大部分地区农业生产因农作物生长旺盛,杂草、病虫迅速滋长蔓延而进入田间管理时期,高原牧区则开始了草肥畜旺的黄金季节。这时,华南西部雨水量显著增加,使入春以来华南雨量东多西少的分布形势,逐渐转变为西多东少。如有夏旱,一般这时可望解除。近三十年来,华南西部6月下旬出现大范围洪涝的次数虽不多,但程度却比较严重。因此,要特别注意作好防洪准备。夏至节气是华南东部全年雨量最多的节气,往后常受副热带高压控制,出现伏旱。为了增强抗旱能力,夺取农业丰收,在这些地区,抢蓄伏前雨水是一项重要措施。
“不过夏至不热”,“夏至三庚数头伏”。天文学上规定夏至为北半球夏季开始,但是地表接收的太阳辐射热仍比地面反辐射放出的热量多,气温继续升高,故夏至日不是一年中天气最热的时节。大约再过二三十天,一般是最热的天气了。夏至后进入伏天,北方气温高,光照足,雨水增多,农作物生长旺盛,杂草、害虫迅速滋长漫延,需加强田间管理。夏至前后,淮河以南早稻抽穗扬花,田间水分管理上要足水抽穗,湿润灌浆,干干湿湿,既满足水稻结实对水分的需要,又能透气养根,保证活熟到老,提高籽粒重。俗话说:“夏种不让晌”,夏播工作要抓紧扫尾,已播的要加强管理,力争全苗。出苗后应及时间苗定苗,移栽补缺。
夏至时节各种农田杂草和庄稼一样生长很快,不仅与作物争水争肥争阳光,而且是多种病菌和害虫的寄主,因此农谚说:“夏至不锄根边草,如同养下毒蛇咬。”抓紧中耕锄地是夏至时节极重要的增产措施之一。棉花一般已经现蕾,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两旺,要注意及时整技打杈,中耕培土,雨水多的地区要做好田间清沟排水工作,防止涝渍和暴风雨的危害。
夏至水稻管理
早稻正处于抽穗前后,稻田已经结束了晒田阶段,要求土壤水分湿润便于开花灌浆,既满足水稻结实对水分的需要,又使土壤透气良好,保证根系活力,才能高效吸收利用土壤养分。夏至时节的施肥,在淮河以南正是早稻抽穗扬花时期,早稻的结实期从抽穗至成熟需要30~40天,完成开花授精和灌浆结实过程。这阶段的营养供应状况直接影响早稻的穗粒数和粒重,是最后决定产量形成的关键时期。水稻的粒重由“谷粒大小”和“充实度”两部分构成,充实度决定于这期间灌浆物质的合成与运输状况,加强后期营养管理,是促进早稻粒大粒饱防止空壳秕粒的关键时候。水稻的灌浆是光合产物由茎叶向籽粒的不断运输,在开花后的15~20天出现灌浆高峰;而在花后的25~45天,稻谷籽粒的干重就达到最大值,宣告成熟。
通常早稻品种的生育期特点为,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会出现部分时段的重叠,表现为穗的生长先于拔节,幼穗分化早,单纯营养生长期短,生殖生长期开始早且较长。传统的施肥模式以前促为主,只重视基蘖肥,事实上,后期稻株营养状况的重要,在于不出现早衰,保持个体健壮才为争取粒数和粒重提供可能和有利于高产。水稻叶片是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后期稻株不同部位叶片的光合作用以上位展开叶的能力最强。抽穗后顶部第2~3叶片是以供应籽粒为主。这时施肥可使稻株上部功能叶维持较高的营养水平,确保其保持较强的光合能力,也促使迟开的弱势花得到充足营养,防止早衰,延长灌浆,提高结实率和千粒重。
此时追肥主要要考虑早稻对氮钾养分需求的特点。与晚稻相比,早稻所需的氮较少而需要的钾较多。所以,追肥要采用氮钾肥配合使用,后期补钾很重要。建议:早稻钾肥的分配比例以基肥和追肥各一半为佳;此次氮肥的分配比例酌情三分之一或四分之一,折合纯氮4公斤/亩以内。总之,要注意看苗施肥。对于那些拔节期已出现了叶色褪绿的早稻田,后期适量追施氮肥可以提高结实率,促进粒大粒饱,有利于产量提高;但是追肥的时期、用量要恰当。如果过晚过多,会导致贪青晚熟或稻瘟病加重。
想了解更多夏至节气相关知识请关注》》》》二十四节气之夏至节气专题
进入小寒节气之后,不管是小麦还是水稻,都是要做好防寒措施的。其中,适当灌溉追肥是最基本的。另外,南方水稻需要适时进行除草、除害等。具体该时节小麦和水稻如何管理,一起来看看以下的小寒节气农事活动之田间管理。
小寒节气农事活动:田间管理
小麦管理:
1、适时足量浇好冻水
冻水应在日平均温度3℃-5℃时浇为好,当气温下降到0℃时应停止灌水。墒情适宜的地块,冻水水量可以适当减少。底肥不足或播种晚、苗情差的地块,可结合浇冻水亩施3公斤左右氮肥,以促进小麦根系下扎生长。
2、冬初压麦,破碎坷垃,弥缝保墒
冬初镇压应在小麦浇完冻水后,在12月上旬至中旬,当地表经过冻融变得干酥时进行镇压,坷垃多、裂缝多、表面秸秆多、土壤过暄和播种偏浅的麦田务必进行冬初压麦,以压碎坷垃,弥补裂缝,减少土壤水分蒸发,保苗安全越冬。
3、冬末压麦,提墒保墒,减少干土层
冬末(2月中下旬至3月初)压麦,同样可以起到破碎坷垃、弥合裂缝、压实表层干土、减少土壤水分蒸发、提墒保墒、抑制干土层加厚、防止麦苗出现萎蔫、保苗安全越冬的效果。除麦苗偏小且播种沟较深压麦后会壅土埋苗的地块,其余麦田都应进行镇压。
4、冬季压麦技术要求
镇压时间:镇压要在最高气温超过3℃、中午前后、麦苗解冻变软、地表坷垃解冻变酥后进行,以免造成麦苗折断损伤。
镇压方法:推荐采用平滑型小麦冬季用镇压器。操作要点:一是拖拉机行走速度以1档中油门每小时6-8公里为宜,行走过快无法保证镇压质量;二是要防止漏压;三是根据土壤情况,调整镇压器重量,如果麦田坷垃多,可通过添加配重块的方法增加镇压器重量,确保压麦质量;四是需要重复镇压的麦田,两次压麦行走方向要一致,否则会加重伤苗。
水稻管理:
1、清理杂草、填补洞穴:现在种植水稻,大部分地区使用收割机,当然也有的地方由于地块限制,无法进行机械化收割,采取人工收割的方式。无论是采取何种方式进行收割水稻,在冬季来临时,要注意把稻田里的一些杂草清理掉,像现在农村很多人家种植水稻时,由于是自家的口粮,很少使用除草剂之类的,稻田里长一些杂草是比较正常的。还有的稻田在山脚下,周边不是连片的,本身容易长一些杂草,冬季反而是比较好的时机,把一些不必要的东西全部清理干净。另外还可以查看下稻田四周是否存在老鼠洞、黄鳝洞等,如果发现有这些,可以在冬季处理好,有的稻田经常存不住水,多半是一些洞穴没有处理好。
2、深翻稻田,减少虫害:在我国大部分地区,冬季的气温是比较寒冷的,霜冻、雨雪天气也较为常见,很多动物会进行冬眠,当然也有一些虫害会被冻死,还有一些提前藏在深土层中过冬,等到来年气温回暖后再出来觅食。此时如果充分利用低温霜冻天气来清理虫害,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可以将稻田中的土壤深翻,这样里面的害虫、虫卵等会出现在表面,多次霜冻后很多害虫会无法存活,很多虫卵也会被冻坏,从而起到减少虫害的效果。这种操作目前只有部分种植户会这么做,因为有的觉得这么做麻烦,实际上想要减少农药的使用量,就应当这么做,如果深翻土层后,又下了2—3次大雪,那么来年水稻产量有望提升。
3、种植牧草,增加土壤肥力:冬季由于气温偏低,不适合水稻的正常生长,因此冬季无法种植水稻,然而此时还可以种植一些其他的东西,来改善土壤肥力的,比如说牧草,一方面可以解决牲畜冬季草料匮乏的问题,另一方面还可以改善土壤的肥力。像我们那里原来很多人家养牛时,会在自家的稻田中种一些牧草,冬季的长势挺好,正好可以给牛吃点新鲜的,等到来年春耕时,再把牧草全部弄在稻田中当肥料。根据我们那农户自家种植经历来看,经常在冬季种植牧草的稻田,土壤肥力相对较好,后期对化肥的依赖相对偏低,只要能够充分利用好牧草的肥力问题,那么种植水稻产量上就有一定的保障。
4、种植油菜、蔬菜等,平衡稻田土壤环境:利用水稻田种植油菜,是当下很多地方的操作方式,油菜不仅仅是一种油料作物,而且观赏价值很高,在乡村旅游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南方多个省份,种植户会在秋季水稻收割后,种植一些油菜,等油菜籽收获后,再种植水稻,一些秸秆会进行还田。当然还有的种植户会在稻田中种植一些蔬菜,比如说青菜、白菜、胡萝卜等,既可以充分利用地块,又可以增加蔬菜供应量。实际上通过合理的安排耕作时间和品种,对稻田土壤环境可以起到互补的作用,在种植其他农作物时,相当于水稻与其他农作物轮作,不容易出现重茬现象,更有利于提高农作物的品质,当然在病虫害防治上要格外注意。
5、对稻田排、灌措施进行排查:丘陵山区种植水稻,经常遇到一个水稻田排水和灌溉的问题,有的地方是统一修建了水渠,从当地的水库中引水灌溉,解决水稻生长过程中所需要的水分。不过近些年,不利天气出现的频率偏高,就像2019年下半年,南方多个省份连续长时间缺少有效降雨,这样的天气对于水稻生长也是同样不利的,种植户需要未雨绸缪,冬季时应当考虑到稻田的排水、灌溉问题。如果有的稻田排水、灌溉不方便的,要及时进行调整,此时降雨量偏低,对修建一些水利措施是很好的时机,等来年需要用到时就不会那么仓促。
了解更多小寒节气知识,请关注》》》》小寒节气专题
小寒节气相关推荐
2020小寒大寒是什么时候 2020年小寒大寒时间分别是几号
小寒吃什么水果养生 八大小寒时节御寒滋养水果
小寒吃什么蔬菜养生 10样小寒时令蔬菜健康营养
小寒喝什么汤养生 寒冷时节喝6种汤最滋补暖和
小寒喝什么粥养生 十款小寒滋补可口的养生粥
二十四节气之小寒养生知识 小寒时节饮食6大注意事项
小寒养生食谱推荐 小寒时节最佳家常菜谱精选
小寒节气农事活动:蔬菜管理
雨水时节随着雨水的增多,田间农作物需要做好沟渠工作,预防烂根。另外,我国华北一带地区降水比较少,需要做好灌溉工作,保证春季作物优良增长。那么,具体该如何管理呢?以下为您介绍雨水农事活动之田间管理。
雨水农事活动:田间管理
雨水时节田间管理要点:1、华北、西北及黄淮地区,此时降雨量一般较少,应及时组织春灌;2、淮河以南地区,雨水较多,应做好农田清沟沥水和中耕除草,预防湿害烂根等现象发生。
具体内容:
一、小麦管理
由于雨水和气温是农业生产的两大基本要素,所以雨水节气对于冬小麦等越冬作物生长很关键。但是北方地区雨水节气少雨,历年都有春雨贵如油的特点。为了争取夏粮丰收,要因地制宜,强调科学抗旱,进行差异管理:
1、在干旱较重的冬麦区。当雨水节气麦苗已经到了返青时期,亟需水分供应,而麦田土壤的干土层达到5~8厘米以上时,必须进行人工灌溉,及时浇上返青水。(1)实行喷灌的地方,结合喷灌少量喷施磷酸二氢钾和尿素;(2)地面畦灌的条件下,如果水量充足,可以适量施用返青肥;(3)在人工降雨的地区,由于雨量不多,切不能在地表撒施大量氮肥,那样只会造成氮素挥发浪费。因为这次的浇灌是浇救命水,麦苗枯黄并非是缺养而是干旱造成的,补充氮肥可以等麦苗恢复后向后推延施用。
2、在干旱不严重的麦田,及没有灌溉条件的麦田。要注意压麦保墒。从科学的角度分析,土壤本身就是一个“水库”(大量测试表明,当土壤为均匀的壤质土时,2米深的土体周年可存蓄360~400立方米/亩的水量),要充分利用深层土壤水库对冬小麦的水分供应才是节水农业的做法。如果能科学运用和充分调动土壤水库资源,就可以缓解干旱麦苗对水分的渴求,也就可以调节作物需水期与降水期分布不一致的矛盾。众所周知,不少北方地区去年秋雨充足,这些雨水存于土体深层,正如农谚所说“伏雨春用”“春旱秋抗”,就是指春旱时期如何通过耙耱和镇压等农业措施,达到保墒的目的,从而缓解旱情。正如农民多年的经验所述“雨水春雨贵如油,顶凌耙耱防墒流”。例如晋北和内蒙古的农民认为“三九磙地”可以保墒,青海的农民认为,解冻之前磙一遍可以提墒,河北的农民认为,开春后的顶凌耙耱可以利用土壤融冻层的返桨水这些都是宝贵的节水抗旱经验。
二、田间除草方法
1、 物理除草法
相信大家都知道最简单最传统的除草方式就是用锄头等农具将杂草剔除、拔除,但这种除草方法太过原始,而且有时会伤害农作物,同时除草是杂草已生长出来了。另外一种物理除草方法就是使用地膜除草,在农作物的土壤层铺设一层地膜,同时地膜会添加些除草剂,可有效地防止地下层杂草生长,只生长农作物。
2、 化学除草法
大家常用的化学除草就是喷洒除草剂,除草剂针对不同种类的杂草除草效果也是非常不错的。除草剂在使用时要严格控制浓度用量,防止对农作物造成伤害。另外一种化学除草法就是在杂草田地里,施下一种氨基酸,一方面能改善土质;另一方面又能杀灭田地里的杂草。不过这种以肥除草的方面还未普及,只是在试验阶段。
3、 生物除草法
这种除草方面是根据植物相克的性质来进行除草的,用某种相克的相竞争的植物除去杂草。如田间地头的马齿苋可以被向日葵所抑制,另外种植高粱可以抑制大须芒草、柳枝稷、垂穗草等杂草。通过植物之间的竞争相克,可有效的达到去除野生杂草的效果。
想了解更多雨水节气相关知识,请关注》》》》》雨水节气专题
白露之后,我国各地区开始入秋,而随着气候的干燥,田间的水稻一定要做好灌溉的工作,保证有足够的水供给。另外,基本的施肥,防害等工作也要做好。具体管理方法,以下为您介绍白露农事活动之关于田间管理。
白露农事活动:田间管理
白露时节,对于水稻,抓好稻田水分管理,适度露晒田,控制禾苗分蘖且提高有效分蘖率。重施始穗肥,晚稻插秧后35—37天,亩施尿素7—8公斤,氯化钾6—7公斤。注意防治稻瘟病、纹枯病、稻飞虱、三化螟和稻纵卷叶螟等。
另外,容易出现水稻早衰现象。水稻早衰是水稻生育后期(抽穗至成熟)根、茎、叶功能过早衰退的一种“未老先衰”现象。
它削弱了功能叶的光合量 ,减少了灌浆物质来源,,导致籽粒充实不良 , 瘪谷增多而减产 ,农民称之为“立秆死”或“返秸”。
预防方法:
一、水分管理
“叶衰先衰根”。水稻生育后期切忌长期漫灌,严防根系缺氧。管理上可加重露田程度,让更多的氧气进入土壤中,以减少有毒物质的产生,使根系少受毒害、保持持活力,使茎叶保持青绿。一般收割前7天左右断水为宜。
二、合理施肥
1、 巧施穗肥
施穗肥最佳时间是幼穗分化第一期(用手摸基部茎杆变圆)至第二期(剥开幼穗可见顶端呈小白毛尖状),数量以市售大颗粒的氯化钾为例,20--25斤/亩为宜;不宜施用小颗粒和粉面型的钾肥,这些小粒型的钾肥易粘着在叶面,出现烧苗现象。
2、根外追肥——喷施叶面肥。
根外追肥宜在孕穗末期至齐穗期进行,对生长正常、无明显早衰现象的田块,一般每亩可用磷酸二氢钾100~150克加尿素0.5~1千克,对水50千克喷雾,每5~7天喷1次,连喷2~3次。
三、合理用药
水稻纹枯病、稻飞虱等是水稻后期的主要病虫害。由于这些病虫害发展速度很快,如不及时采取措施防治,极易造成严重为害,从而加速水稻的早衰。具体防治方法如下:
1、水稻纹枯病:
纹枯病一般在分蘖盛期、孕穗期至抽穗期发生,此病危害叶鞘、叶片,致叶片枯死,使结实率下降,千粒重减轻,造成产量损失,严重时引起倒伏,加重稻飞虱的危害。
(1)管好肥水:根据水稻的生育时期和气象等情况,合理排灌,彻底改变长期深灌高湿的环境,以水控病,其中尤以分蘖末期至拔节前进行适时晒田,后期干干湿湿排灌管理,降低株间湿度,促进稻株生长健壮,对控制纹枯病的效果显著。
(2)药剂防治:在水稻分蘖末期和破口前3-5天,用井岗霉素或己?醇等药剂加以防治。
2、稻飞虱:
稻飞虱本身迁飞能力较弱,主要随气流迁飞。大风带来的降雨,有利于稻飞虱的迁入和繁殖,同时使防治效果大打折扣。
稻飞虱吸食水稻茎基部汁液,同时排出大量的含糖类有毒粘液,使稻丛基部变黑,叶片发黄干枯,大规模发生会很快造成水稻成片枯死倒伏。
需及时排干田水,一亩地用50%的敌敌畏乳油250--300克与25--30公斤湿润细砂土拌匀,密封堆闷3--5小时,在田间露水干后撒施,下午16:00前结束(撒毒土人员下田前需作好安全防护措施),可迅速杀死绝大部分飞虱,然后喷施吡蚜酮或噻虫嗪等进行防治。
想了解更多有关白露节气知识,请点击进入》》》白露节气专题
白露相关推荐:
白露吃鸡习俗 白露节气为什么要吃鸡
白露吃什么传统食物 白露节气食俗荤素齐全
2019白露节气可以搬家吗 白露当天可不可以搬家
白露农事活动:蔬菜管理
白露农事活动:果树管理
经过一系列的芒种之后,田间的农活暂时告一段落,但是种完之后,还需要细心管理才行。尤其进入大暑节气之后,气候炎热,降水过多,更是要做好施肥和排水工作。下面小编就来为大家介绍关于大暑农事活动之田间管理。
大暑农事活动:田间管理
早稻收获及晚稻插秧:“禾到大暑日夜黄”,对中国种植双季稻的地区来说,适时收获早稻,不仅可减少后期风雨造成的危害,确保丰产丰收,而且可使双晚适时栽插,争取足够的生长期。要根据天气的变化,灵活安排,晴天多割,阴天多栽,在7月底以前栽完双晚,最迟不能迟过立秋。
抗旱:酷暑盛夏,水分蒸发特别快,尤其是长江中下游地区正值伏旱期,旺盛生长的作物对水分的要求更为迫切,真是“小暑雨如银,大暑雨如金”。黄淮平原的夏玉米一般已拔节孕穗,即将抽雄,是产量形成最关键的时期,要严防“卡脖旱”的危害。
防汛防涝:大暑之时,东北、华北地区的水稻、玉米、高粱已抽穗扬花。长江流域的中稻抽穗,春玉米成熟。此时,除了炎热的天气外,北方雨季已来到,南方易涝也易早,气候变化也是最为剧烈的时期,程度不同的雷电、冰雹等会相继发生。要注意农田管理,防汛防涝,减少危害损失。
大暑高温时期水稻管理要点:
1、水分管理:
田间苗数达到封行标准(一般中稻20--22万苗/亩,或每亩总苗数达到目标总穗数的1--1.2倍)的田块须及时排水晒田;长势旺,土壤肥沃、泥脚深的田块须重晒,必要时须进行二次晒田;如若是新改田、漏水田等长势差,苗不够的田块,参考直播达60--65天的秧龄时,必须排水晒田,可轻晒。
2、及时复水
晒田至田边炸裂,田中间丝裂,田间行走泥不沾脚,个别秧叶打卷时须复水;各类型田在主茎进入幼穗分化第2-3期时必须复水;
3、肥料管理
复水后 追施穗肥,一般亩用大颗粒氯化钾20斤左右即可;长势特差的地块可同时施入15--20斤复合肥/亩。
4、处于孕穗、抽穗期稻田管理
此时气温若达35℃以上时,田间须灌10--15cm的水层降温,减轻高温对稻穗的灼伤,提高结实率;气温低于35℃时,可适当降低田间水位,阴雨天气时,排灌条件好的田块可排干水,以减缓根系的衰老、减轻病虫害的发生。
5、病虫害防治
在抽穗前5--7天(稻穗呈蛇肚状时),及时喷药预防稻曲病、稻穗颈瘟、螟虫为害形成的白穗等,在抽穗15--20%时再进行一次。高温天气及水稻抽穗扬花期间打药宜在上午9:00前和下午16:00后进行;每次喷药不可超过三种农药。
想了解更多三伏天的消息,请点击》》》2019三伏天从什么时候开始
想了解更多2019大暑节气知识内容,请进入》》》》》》大暑节气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