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极气候近些年来明显变暖了,这意味着很多冰山将会融化,而大量的冰山一旦融化,海平面就会上升,进而威胁到人类。那么,到底南极气温升高多少了?具体南极气温升高的后果是什么?下面我们一起来了解南极温度上升的情况。
南极气温升高多少了
巴西地质科学家谢弗尔(CarlosSchaefer)对南极表面温度进行了测量。今年2月9日,他的科研小组在南极北端测出了20.75度的温度。他说,南极的气温还从未这么高,这是第一次超过摄氏20度。不过他也强调,单凭气温打破纪录还不能得出今后气候变化的结论。
实际上,2月7日,阿根廷气象部门也测出了一项有温度记载以来的最高值:在阿根廷的南极地区,一个科研站测到18.3摄氏度。
中间仅相隔1天的时间,竟然高了2.45摄氏度。
不过,谢弗正在西摩岛执行来自巴西政府的一个项目,研究气候变迁对南极永冻土影响。谢弗同时谨慎地表示,20.75度是单次温度测量数据,非长期检测数据的一部分,对整体气候变迁趋势不具意义,同时,这些这些数据还须由世界气象组织核实后确认。
但全球气候变暖对南极洲的影响已不容忽视。阿根廷国家气象局此前公布,2月6日正午在西摩岛旁边的埃斯佩兰萨(Esperanza)研究基地测得18.3摄氏度的温度,这也是该基地自1961年有记录以来最高气温。
南极气温升高的后果是什么?
据外媒报道,南极圈冰雪融化造成海平面升高现象在本世纪内会明显显现,且程度超过以往的估算。一个国际科学家小组的研究表明,2100年之前,仅南极冰雪融化这一因素就可能将导致海平面升高58厘米。
德国波茨坦气候研究所的雷弗曼(AndersLevermann)率领的团队得出的结论是,温室气体排放不下降的情况下,海平面升高的幅度在6厘米和58厘米之间;如果温室气体的排放明显下降,海平面上升的幅度在4厘米和37厘米之间。
雷弗曼表示:“人们对南极因素的了解还非常不足,正因如此,它也是海平面升高的巨大风险。”他强调,最新研究成果首先是为保护沿岸地区提供重要信息,他说,海平面升高超过58厘米的可能性不大。
研究还显示,从长远看,在下个世纪乃至下个千年,南极冰层融化甚至可能导致海平面升高数十米。雷弗曼说:“我们可以确信的是,燃烧煤炭、原油以及天然气将提高纽约、孟买等临海大都市的风险。”
迄今为止,人们做出的海平面升高预测都是基于全球变暖,尤其是将海水温度升高以及冰川融化作为最重要的因素来考虑。在此,格陵兰岛的冰层融化也扮演了重要角色。
而本次欧洲地质科学联盟出版的《地球系统动态》杂志发表的科研结果则认为,南极在不久后很可能变为导致海平面升高的最核心因素。
上述所有因素综合起来构成海平面上升的总体风险,雷弗曼表示,本世纪结束时,除去南极因素,“格陵兰温度上升、冰川融化以及海洋扩大,可能会让海平面上升150厘米”。而在过去的100年间,海平面只上升了19厘米。
南极寒冷是自然所使,如果它不冷了,那就是违背了自然规律,会给整个生态造成严重的影响。随着南极气温的逐渐上升,很多人开始担忧起来,但至于会造成哪些后果,很多人仍不太清楚。那么具体南极变暖对人类的危害是什么?南极变暖对人类有哪些影响?下面我们一起来了解。
南极变暖对人类的危害是什么 南极变暖对人类有哪些影响
影响人体健康:全球变暖会导致臭氧浓度增加,低空中的臭氧是非常危险的,会破坏人的肺部组织,引发哮喘等一些肺部疾病。同时全球气候变暖还会造成一些传染性疾病的传播。
海平面上升:全球变暖导致海平面升高是很早就提出来的气候问题了。全球气候变暖,使大量的冰川逐渐融化,并逐渐涌向大海。海平面上升,可能会淹没沿海的低地,地下水位提高,导致大片土地沼泽化,或是大片良田盐渍化。
极端天气增多:全球变暖可以会导致干旱、台风等极端天气越来越多。就拿台风来说,近几年台风的威力和频率都呈现逐年增加的趋势。而且未来全球继续变暖,可能会造成干旱的地方更加干旱,多雨的地方则会有更多的洪涝灾害。
冰川融化:冰川融化比较好理解,气温升高自然冰就会融化,冰川融化会将大量的水带入到大海中,造成海平面上升,威胁到沿海地区。
寒冷季节缩短:由于全球气温增温,寒冷季节将会缩短,温暖和炎热季节将会延长。高温就爱你更会加快作物的生育进程。但高温也会造成小麦、玉米、大豆等作物出现减产情况。
全球气候变暖的受害国
南太平洋上的美丽岛国图瓦卢很可能成为首个“沉没”的国家。该国气象局推算,50年之后,海平面将上升37.6厘米,这意味着图瓦卢至少将有60% 的国土彻底沉入海中。这对图瓦卢意味着灭亡,因为涨潮时图瓦卢将不会有任何一块土地能露在海面上。
由于气温的上升,坐落于印度洋上的“世外桃源”马尔代夫消亡时间屈指可数。2009年10月17日,马尔代夫内阁召开世界首次“水下内阁会议”,凸显全球变暖对这个国家的威胁。
基里巴斯是地球上最早迎接日出的地方,也是世界上唯一一个横跨南北两半球和东西两半球的国家。然而,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和海平面上升,那里也难逃消失的厄运。2010年4月30日,基里巴斯已有两座岛屿被海水吞噬,最高的地方仅高出海平面6英尺。
坦桑尼亚位于非洲大陆的东部、东临印度洋,那里的人民也将成为地球村里最早一批承受气候变暖恶果的“村民”。该国环境部长称:“气候变化所带来的影响越来越明显,乞力马扎罗山80% 的冰川在过去的50年内消失掉了。”
拉丁美洲国家巴巴多斯位于东加勒比海。强飓风、珊瑚白化、岸滩侵蚀、水资源紧张……温度上升给这个岛国带来了太多的困扰。
尼泊尔政府内阁09年在珠穆朗玛峰半山腰——海拔5000多米处——召开会议,以引起世界对其问题的关注。
全球变暖对位于三角洲地区地势较低的孟加拉国造成了严重负面影响,从而使该国成为世界上最严重的受害者之一。孟加拉外长说:“据估计,到2050年,将会有2000万孟加拉人迫于气候变化的影响选择背井离乡。”
越南自然资源和环境副部长谈到他的国家时说:“洪水、台风、干旱等灾害越来越频发,越来越严重。从这个角度来看,气候变化也影响到了越南。”
肯尼亚负责水力和灌溉的部长说:“由于长期的干旱,我们的国家遭受到严重的水资源短缺,在首都内罗毕要施行水配给制。作为连锁反应,水力发电也受到影响(肯尼亚70% 电力来自于水力发电),因此,在全国不得不实施供电配给。”
不丹也面临着类似的威胁。其环境委员会主席说:“特别是对于像不丹这样的山地国家来说,河湖决堤很可能随时引起洪水暴发。”
卢旺达环境部长表示:“作为易受气候变化影响的国家,我们需要对气候变化有充分的了解,对其负面影响有充分认识 。”
说到地球的深度,相信很多人会第一时间想到“海底两万里”,而的确,海洋的深度便可一定程度上代表地球的深度,不过,海洋的深度不等于陆地的深度。近来,科学家有一个重大发现,即在南极发现地球大陆最深的点,南极发现地球大陆最深点多少米呢?我们一起来看看地球大陆最深点的深度。
南极发现地球大陆最深点多少米 地球大陆最深点的深度
地球大陆最深点可达海平面以下3.5千米,相比之下,地球上裸露陆地的最低点,即死海岸边仅比海平面低413米。
该点位于南极冰下的登曼海槽中。
研究人员发现该低谷是迄今为止制作南极洲下方土地最详细地图的项目的一部分。BedMachine是南极洲的地形图,显示了构成景观的山脊、沟和斜坡。由加州大学尔湾分校的冰川学家领导的国际研究人员团队,使用了40年来19家研究机构的数据制作了该地图。它使用雷达和卫星图像计算出冰和下面土地的厚度,覆盖了很大的面积。
该地图及其相关发现已发表在《自然地球科学》杂志上。该研究的主要作者马修莫里希姆(MathieuMorlighem)表示,他几乎是偶然地开始从事BedMachine的研究。他一直在与NASA喷气推进实验室的同事们制作冰盖模型,当他们在两个冰川上运行这些模型时,他们意识到出了点问题。例如,我们知道一些正在失去质量的冰川正在增加质量。我们开始研究这个问题:是模型分辨率,不准确的物理原理,不良作用吗?我们意识到这是因为床的形状不正确。
Morlighem说,科学家们意识到,如果他们想要更好的冰盖模型,就需要更好的下面的床图。然后,Morlighem提出了一种新技术来观察冰下的地面-表面变化,积雪和卫星雷达数据线的卫星数据,这些数据可以应用于当前不可用雷达的区域。
他说:“最大的挑战是南极洲很大,比美国和墨西哥的总和还要大,因此将这种方法应用于整个海岸非常耗时:到达BedMachine大约需要五年时间。”
然而,一旦完成,研究人员便能够找到冰下土地以前未知的特征。他们发现了穿过槽的明显的山脊。这是南极洲最大的冰架,一直是气候科学家关注的一个问题,研究表明,在预计的全球变暖下,冰架可能会塌陷。
地球最低点:死海
死海位于以色列和约旦之间的大裂谷约旦裂谷,南北长86公里,东西宽5到16公里不等,最深处为380.29米。死海的湖岸是地球上已露出陆地的最低点,有“世界的肚脐”之称。远远望去,死海形似一条双尾鱼。在阳光的照射下,海面像一面古老的铜镜。在1967年以阿战争后,以色列军队一直占领整个西岸。
死海中含有高浓度的盐分,为一般海水的8.6倍,致使水中没有生物存活,甚至连死海沿岸的陆地上也很少有除水草外生物。这也是人们给它起名叫死海的原因之一。由于死海被陆地环绕,不与其他河流和大洋相连,所以死海没有潮汐现象。位于以色列和约旦交界的的咸水湖死海正在消失。据世界环境保护组织的相关数据,死海水位正以每年3.3英尺(约1米)的速度下降,随着不断减少的水量,使得死海的盐浓度大大提高。
死海之名至少可追溯到希腊化时代(323~30BC)。自从亚伯拉罕(希伯来人的祖先)时代和所多玛与蛾摩拉的毁灭(据《旧约》记载,这两城因罪大恶极而被天火焚烧;两城旧址现可能已沉入死海南部)以来,死海一直同圣经历史联系在一起。该湖的乾涸河流先为戴维(以色列国王),後为希律一世大帝(犹太国王)提供了避难场所,在前40年安息人围攻耶路撒冷时,希律一世把他自己关在梅察达(Masada)古堡中。梅察达古堡曾是三年围困的地点,最后于73年其犹太奋锐党守军集体自杀,古堡被罗马人摧毁。留下今称「死海古卷」的圣经文稿的犹太教派曾在该湖西北的山洞中藏身。
死海位于沙漠中。降雨极少且不规则。利桑半岛年降雨量约为65毫米(2.5吋),塞多姆城(靠近历史上的所多玛城)只有50毫米(2吋)左右。由于该湖的海拔很低,有遮蔽物,冬季气候温暖宜人,1月南端塞多姆城平均温度17℃(63℉),北端14℃(58℉);湖水无冰冻情形。夏季则非常炎热,8月塞多姆城平均温度34℃(93℉),最高纪录达51℃(124℉)。湖水蒸发——估计每年蒸发量平均约为1,400毫米(55吋)——往往在湖上形成浓雾。河上大气湿度从5月份的45% 至10月份的62% 不等。湖面和陆地常有微风,白昼湖上的风向四面八方吹去,到了夜间又反过来吹向湖中心。
导语:南极惊现超文明痕迹,竟然是非地球人遗迹,而近期,科学家们又在卫星上面见到外星飞碟频繁的进出与南极洲地区,近日,谷歌地图显示南极洲一丘陵或藏有“外星飞碟”。网友对此表示,习惯了,前天还在拉斯维加斯上空看到UFO,只看到了几秒钟就消失了。
据英国《每日邮报》1月25日报道,近日,一群UFO狂热者在视频网站上发布了一张放大的谷歌地图,记录的是南极洲一处丘陵。图片发布者声称丘陵内的洞穴中停有一辆外星飞船。
图片中,丘陵靠近河岸的地方有一大块圆形黑色物体。发布者信誓旦旦地表示那是一艘外星人的飞船,不过现在藏在洞穴里。他们说:“这证明了南极洲真的存在神秘的外星科技!”
此前,该发布者已经上传过南极洲神秘“金字塔”、“天梯”的图片。他们认为,“金字塔”表明南极洲在远古时代曾发展过人类文明,而“天梯”则是外星人活动的痕迹。
》》》不可思议!湖北襄阳村民发现一奇石形似“飞碟”
臭氧层是保护地球上万物的一个重要存在,但是现在有些地方的臭氧层已经严重受损,甚至已经出现空洞,其中最严重的地方就是南极地区了。不过,南极臭氧层空洞并不是任何时节都出现,而是会在某一个季节达到最大值。那么到底南极臭氧层为什么空洞呢?一般南极臭氧空洞的季节是什么时候?下面我们一起来了解。
南极臭氧空洞的季节 南极臭氧层为什么空洞
南极臭氧层空洞只在南极的春季(9-11月)出现,持续一个月左右。
原因:
目前,主要解释是从光学角度进行的。这种观点认为,使臭氧层破坏的罪魁祸首主要是氟氯烃(CFCs)。在人类聚居的北半球,由于大量生产和使用CFCs,并使之进入大气层中,大气环流携带着北半球散发的CFCs,随赤道附近的热空气上升,分流向两极。在南极黑暗酷冷的冬季(6-9月),下沉的空气在南极洲受到山地的阻挡,停止环流,就地旋转,形成“极地风暴旋涡”。这股旋涡不断上升,上升到20千米高空的臭氧层内以后,把南极与中低纬地带空气对流隔绝开来,使南极变得极冷,并开始出现滞留在空中的冷气团“冰云”。“冰云”中的冰晶微粒把气流中的CFCs吸收在其表面,并不断积聚其中。当南极的春季来临时,阳光照向“冰云”,冰晶融化,释放出吸附的CFCs。由于CFCs是一种含氯的有机化合物,当它受到短波紫外线的照射,分解出一种自由基,这种自由基与臭氧发生反应生成另一种自由基,反应过程中消耗掉一部分臭氧。一个氯原子可破坏10万个臭氧分子。因此,南极的臭氧洞出现在春季。
另一种解释是从动力角度进行的。这种观点认为,在南极极夜期间,因中低纬向南极的热量输送效率很低,控制南极上空的极地“旋涡”内部,形成了异常低温环境,光照少,氧分子合成臭氧的光化学作用就会减弱。当极夜结束,春季来临(9月始),太阳重新越出地平线时,由于集中于平流层中下层的臭氧对太阳辐射的吸收,这一范围的大气被加热,于是该层出现了上升运动。这一上升运动引起的抽吸作用,将对流层臭氧含量低的气体带入了平流层,替代了原来平流层臭氧含量高的气体。这种“抽吸作用”直到11月份才逐渐减弱,此时南极上空臭氧浓度逐渐上升。可见,由于南极春季的这种“抽吸作用”,导致了南极春季臭氧空洞的形成。
臭氧层是什么?
臭氧层是大气层的平流层中臭氧浓度高的层次。浓度最大的部分位于20—25公里的高度处。若把臭氧层的臭氧校订到标准情况,则其厚度平均仅为3毫米左右。臭氧含量随纬度、季节和天气等变化而不同。紫外辐射在高空被臭氧吸收,对大气有增温作用,同时保护了地球上的生物免受远紫外辐射的伤害,透过的少量紫外辐射,有杀菌作用,对生物大有裨益。
臭氧层有什么作用?
1、保护作用
臭氧层能够吸收太阳光中的波长306.3nm以下的紫外线,保护地球上的人类和动植物免遭短波紫外线的伤害。只有长波紫外线UV-A和少量的中波紫外线UV-B能够辐射到地面,长波紫外线对生物细胞的伤害要比中波紫外线轻微得多。
2、加热作用
臭氧吸收太阳光中的紫外线并将其转换为热能加热大气,由于这种作用大气温度结构在高度50km左右有一个峰,地球上空15~50km存在着升温层。
正是由于存在着臭氧才有平流层的存在。而地球以外的星球因不存在臭氧和氧气,所以也就不存在平流层。大气的温度结构对于大气的循环具有重要的影响,这一现象的起因也来自臭氧的高度分布。
3、温室气体的作用
在对流层上部和平流层底部,即在气温很低的这一高度,臭氧的作用同样非常重要。如果这一高度的臭氧减少,则会产生使地面气温下降的动力。因此,臭氧的高度分布及变化是极其重要的。
地球南极北极融冰速度加快6倍 4亿人或因此成为灾民
讯 随着气候变化和全球变暖的加剧,日前,科学家观测发现,地球南极北极融冰速度加快6倍!格陵兰岛和南极在过去的三十年中损失了6.4万亿吨冰。而如果冰雪融化继续使海平面上升的话,4亿人或因此成为灾民。
虽然在地球的最南端和最北端,南北极是两个冰封千里、人迹罕至的地区,但人类活动仍然在影响着南极和北极。在这当中,科学家们尤其关注南极和格陵兰岛的冰盖,因为两个地区的冰盖都在陆地上,它们融化并进入海洋的过程将引发无可逆转的海平面上升。
由来自50个组织的89位极地科学家组成的国际团队在近期发表了一项是迄今为止对冰盖变化最全面的评估,以计算1992年至2018年格陵兰和南极冰盖质量的变化。通过联合11个监测格陵兰和南极冰盖的卫星飞行任务的数据展开计算,得出格陵兰岛和南极在过去的三十年中损失了6.4万亿吨冰!
根据这一计算结果,科学家们也得到了结论:过去30年流失的冰雪使全球海平面上升了17.8毫米。融化的极地冰盖共同造成了所有海平面上升的三分之一,在这一总海平面上升中,格陵兰的冰损失贡献占到了60%,而南极洲的是40%,这意味着北半球的格陵兰岛目前可能已经是全球海平面上升的主力之一。这种变化与格陵兰岛近些年来剧烈的表面融化相吻合,而2019年夏天罕见的北极热浪意味着格陵兰岛2019年可能会创下冰盖损失的新记录,但还需要进一步分析。
而另一个数据也值得警惕,研究小组计算得出,在上世纪90年代,南极和格陵兰岛的冰盖每年总损失为810亿吨,而在本世纪10年代以来,则是每年损失4750亿吨,流失速度增长了六倍!按照这一变化,如果当前的融化趋势继续下去,这些地区将可能达到与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的“最坏情况”。在这种情景下,到2100年,全球海平面将再增加17厘米。到本世纪末,由此导致的海平面上升可能使4亿人面临每年沿海洪灾的风险。
南加州美国宇航局(NASA)喷气推进实验室的埃里克艾文斯(Erik Ivins)表示,卫星提供了无可辩驳的证据,指出极地冰雪目前的危险状况,并且帮助科学家们预测气候变化如何影响冰损失和海平面上升。每厘米海平面上升都会加剧沿海洪水风暴潮和海岸侵蚀,从而在未来的几十年中彻底摧毁地球上那些居住在沿海低地人们的生活。
为您推荐
NASA拍摄西班牙:土地变“蓝”系投入3亿欧元光伏发电
太空空间站拍摄地球!北美现神秘发光“指环”
18亿像素火星全景长什么样?NASA好奇号解密火星全貌
神秘彗星袭击地球?地球的天空将会有2个太阳?
湖南未来三天晴间多云 气温走高明后天南部有大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