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天文专家介绍说,有可能作为太空“杀手”威胁地球和人类的不仅有近地小行星,还有近地彗星。在天文学中,常把近地小行星与近地彗星统称为近地小天体。近日,我国紫金山天文台盱眙观测站,那的1.2米施密特近地天体望远镜,在7日晚捕获了一张张黑白星空照片。这颗小行星速度很快,这颗小行星名为2009ES,是我国首次观测到地球“杀手”小行星。存在对撞击了地球有潜在威胁,这颗小行星被国际天文学界列为对地球具有潜在威胁的近地小行星之一。天文研究者正在观测追踪中。
中国首次观测到地球“杀手”小行星:7日,紫金山天文台盱眙观测站的科研人员在观测前检查近地天体望远镜运行状态。
小行星两大指标均在危险分子范围
近日,中科院紫金山天文台近地天体望远镜团组首席研究员赵海斌接到国际小行星联合观测组织发来的“任务”,对地球具有潜在风险的近地小行星2009ES于9月5日过近地点,希望择机对其进行跟踪观测。
国际小行星联测网的信息显示,2009ES直径在150米-470米之间,距地球最近约为18.8倍地月距离(地月距离为38万公里),这两大指标均属于“危险分子”范围。
“更为特殊的是,2009ES的轨道与火星轨道距离最近时仅有0.0012个天文单位(18万公里),极易受到火星引力摄动而发生变轨,可能离地球越来越远,也可能直接冲向地球。”赵海斌说,一些毫无征兆的小行星突袭地球事件,往往就是因为受到了火星或木星的引力摄动。
中国首次观测到地球“杀手”小行星:近地小行星2009ES的运动状态——一条白色光带正沿着绿色十字叉所示的预报轨道运行。
直径超10千米小行星可毁灭地球
1994年彗木相撞事件发生后,国际天文学界就逐步重视近地天体撞击地球的风险。目前科研人员已发现1640颗“潜在威胁近地小行星”。
国际天文学界以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为主,就近地小行星观测两次制订系统目标,第一次是在1998年-2008年期间,通过10年时间观测到90%以上直径大于1公里的近地小行星,这一目标基本完成;第二次是在2005年-2022年期间,将直径在140米以上的近地小行星全部观测到,目前离实现这个目标还有较大距离。
我国的中科院也在1999年组建“近地天体探测和太阳系动力学研究”团组,2006年10月在江苏省盱眙县建立紫金山天文台近地天体观测站,并成功安装了1.2米施密特近地天体望远镜。
紫金山天文台近地天体望远镜团组首席研究员赵海斌介绍,所谓潜在威胁近地小行星,是因为它们的直径“相当大”,至少140米;运行轨道与地球轨道也很接近,在750万公里之内。
据统计分析,直径10千米的小行星以秒速10千米撞击地球时的能量,相当于30亿个广岛原子弹。天文学界普遍认为,发生在大约6500万年前的恐龙灭绝的原因,就是直径10千米左右的小行星撞击了地球。
全球已有8个台站曾观测到地球“杀手”
落户紫金山天文台盱眙观测站的1.2米施密特近地天体望远镜,7日晚捕获了一张张黑白星空照片。“就是它!”指着电脑上图片中央划过的小竖条轨迹,赵海斌说:“这家伙跑得挺快啊。”
据了解,2009ES是美国亚利桑那州莱蒙山巡天计划于2009年发现的。此前,全球已有8个台站曾观测到它,而7日晚则是我国天文学家第一次追踪到这颗“危险分子”。
由于距离地球较近,它的视运动速度很快,每分钟运行27个角秒。赵海斌说:“根据我们的计算,与之前预报的位置吻合得很好,这表明天文学界对该颗小行星的轨道精度已经掌握得较高。”
虽然我们从图片中看到的宇宙非常神秘美丽,但其实它隐藏着很大的危机,尤其地球附近的一些近小行星,很有可能会给地球带来一定危害。那么,近地小行星飞掠地球有什么影响呢?下面我们一起来了解近地小行星对地球的影响。
近地小行星对地球的影响 近地小行星飞掠地球有什么影响
小行星和地球都有自己的运行轨道,当二者的轨道相交,就有可能存在潜在威胁。
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曾推算过不同直径的小行星撞击地球的威力,像此颗直径大概100米的小行星会摧毁小型城市,例如1908年制造了俄罗斯通古斯大爆炸释放的能量相当于1000颗广岛原子弹爆炸释放的能量。
通过历史上的一些天体撞击事件可以感受一下小行星撞击地球的威力,如我们的月球,地球上大量的陨石坑,火星北半球的凹陷,还以开篇提到的恐龙的灭绝等,都普遍认为是因为天体撞击所造成。
不过,目前来看,暂时还没有严重威胁地球安全的目标,随着科技力量的增强,很多对地球的潜在威胁可以避免。不过,小行星对地球的“造访”,也带来许多主动和积极的研究意义。“小行星是太阳系的宝贵遗产。”赵海斌介绍,太阳系形成时,未凝聚成大行星的物质,构成了目前的小行星带。因此,它们还保留着许多太阳系形成早期的信息,可以为研究太阳系的演化提供丰富的资料。如果将近地小行星本身作为研究对象,也能从对它们的观测和分析中,逐步了解其起源和宿命,以及为何呈现如此的多样性。目前已知的近地小行星分为碳质、石质、金属质等多种类型,对研究分析地球演化历史也将发挥重要作用。
如何预防近地小行星的影响?
中国知名学者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科学界有多种对付近地小行星撞击地球的防御方案,并且有些方案正在准备付诸行动。具“理论可行性”的方案有:
用核武器去炸掉它,但麻烦的是爆炸很可能把它变成许多小“杀手”,把带有放射性的物体抛入不可预测的轨道;而对于一些松散结构的近地小天体,爆炸所起到的作用又很有限。并且,核武器在太空环境中,如果在小天体表面爆炸,它的威力很弱,效果不理想。这种方法一直毁誉参半。
用太空飞船撞击它,改变其轨道或把它撞碎。这种方法比较有效,但如同用核武器一样,这也可能把灾难扩大数倍。
用航空器给它施加压力(即用机械力),使它加速或减速,从而改变其飞行方向。这种方法比较理想,但能威胁地球的小天体质量相对于人类的航空器都是天文数字,实行极为困难,并存在一定的风险。
用激光使它的表面物质向外发散,从而产生反向加速度使它改变飞行方向;或者用超强激光把它摧毁成对地球无害的小碎块。这种方法也比较理想,但必须要有超大功率的激光系统。
用油漆涂料来改变它的颜色,影响它吸收太阳光和热量,通过热能的变化来改变其轨道。这种方法见效比较慢,另外所需的大量涂料如何运去也是个问题。
用火箭把一面巨大的风筝形太阳帆发送到它的上面,而张开的太阳帆利用反弹太阳光子所产生的压力把它逐渐推离原来的轨道。这种方法的技术要求较高,难度较大。
在它的表面插入一种像火箭那样的装置,让这种装置不断地喷出物质,像喷气式飞机那样,通过反作用力来改变其飞行方向,同理能威胁地球的小天体质量相对于人类的火箭是天文数字。这种方法好像有点浪漫色彩。
当然,还有其他的防御方案。所有的方案几乎都停留在理论设想阶段;它们是否切实可行可靠,还要靠将来的实践来检验。
天文知识
双星伴月什么意思 双星伴月什么寓意
双星伴月什么征兆 出行双星伴月预示着什么
你生日那天的宇宙长什么样 你生日那天的宇宙如何查询
我国又发现一颗近地小行星叫什么 我国发现近地小行星距离地球多远
我国发现了几颗近地小行星 我国发现的近地小行星有哪些
近地小行星是什么意思 近地小行星的特征是什么
我们经常能看到一些关于近地小行星的消息,但很多人对近地小行星并不了解,觉得就是一颗离地球很近的行星,应该是很普通的发现。但实际上,发现近地小行星意义重大。那么到底近地小行星是什么意思呢?近地小行星的特征是什么?下面我们一起来了解。
近地小行星是什么意思 近地小行星的特征是什么
近地小行星指的是那些轨道与地球轨道相交的小行星。这类型于小行星可能会有与撞击地球的危险。
目前,已知的大小 4km 的近地小行星已有数百个。可能还存在成千上万个直径大于 1km 的近地小行星,数量估计超过 2000个,天文学家相信它们只能在轨道上存在一千万至一亿年,它们要么最终与内行星碰撞要么就是在接近行星时被弹出太阳系,该过程可能会消耗大量小行星,但似乎小行星来源仍然在不断补给。
近地小行星的特征:
1、运行时可离地球轨道很近;
2、拥有很高的偏心轨道;
3、距离太阳很近。
近地小行星发现记录:
20 世纪 30 年代,是近地小行星频繁造访地球的时期。记录表明,1936 年 2 月 7 日,小行星阿多尼斯星在距地球 220万千米的地方掠过地球。1937 年发现的“赫米斯”星,着实把人们吓了一大跳。这年的 10 月 30 日,它跑到地球身旁的 70万千米处,一夜间越过了地球大半个天空。几十万千米在天文学家眼里只是近在咫尺之距。
如果它在途中遭遇什么“不幸”(指地心引力作用),弄不好会同地球相撞的。赫米斯(又译为赫尔墨斯)为希腊神话中众神的使者,常被宙斯等众神派到地上来“探访”。人们用这个名字给离地球最近的小行星命名,再合适不过的了。
随后的五六十年中,人们相继记录到的近地小行星还有伊卡鲁斯星、地理星、托洛星以及近几年发现的奥斯汀星,它们都与地球比较接近。但是,绝大多数的近地小行星的近地距离都比月地距离大。也就是说,迄今为止,还没有发现一颗小行星是从地球与月亮之间飞掠过地球的。小行星的频频造访,已引起天文学家们的关注。近几十年来,有些与地球轨道相仿的小行星以及有可能靠地球最近的一些小行星,已经处于天文学家的密切监视之下。因为一些科学家们认为,尽管有些小行星的轨道并不与地球轨道完全重合,有一定的倾角,但由于小行星在大行星的摄动下,轨道会和地球轨道相交,从
而有可能与地球相撞。这并不是耸人听闻和庸人自忧。国际天文组织机构已经成立了监视和预警机构,对小行星中的危险分子和可疑分子进行密切的监视与追踪。
2020年3月,中科院紫金山天文台发布一颗近地小行星:2020FL2。这颗小行星3月23日凌晨4时38分24秒飞掠地球,与地球的最近距离约14.4万公里。小行星2020FL2直径约20米,绝对星等26.3等。观测计算表明,其轨道半长径为1.32天文单位(约合1.98亿公里),偏心率0.61,与地球的轨道交会距离约为14.25万公里。
天文知识
金星伴月民间说法 金星伴月象征着什么
金星伴月预示什么 金星伴月天象预兆说法
一星伴月有什么寓意 夜晚一星伴月代表什么
金星合月代表什么 古代金星合月天象预兆
双星伴月什么意思 双星伴月什么寓意
双星伴月什么征兆 出行双星伴月预示着什么
你生日那天的宇宙长什么样 你生日那天的宇宙如何查询
我国又发现一颗近地小行星叫什么 我国发现近地小行星距离地球多远
我国发现了几颗近地小行星 我国发现的近地小行星有哪些
近日,权威命名机构对系外行星的发现进行命名,即我国科学家发现的太阳系外发现一颗行星进行了命名,其中一颗被命名为望舒。那么具体行星望舒是谁发现的呢?新发现行星命名望舒的寓意是什么?下面我们一起来了解。
行星望舒是谁发现的 新发现行星命名望舒的寓意
行星望舒是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研究员刘玉娟、赵刚等发现的,这一发现曾获评2008年中国十大天文进展。
权威的天体命名机构——国际天文学联合会(IAU)2019年组织了“太阳系外行星世界命名”(NameExoWorlds)全球活动项目,以期为世界范围内的每个国家或地区提供命名一个太阳系外行星系统的机会。2019年正值IAU成立100周年,也是历史上第二次对恒星和系外行星命名。
分配给中国(内地)命名的太阳系外行星系统是母恒星HD173416和围绕其旋转的类木系外行星HD173416b。这个系统位于天琴座(Lyra),距我们约440光年远,母恒星HD173416的亮度为6等,质量约为太阳的两倍,但与太阳不同的是它是一颗脱离了主序阶段的红巨星。
经过初选、专家终选评审和公众网络投票等环节,2019年11月上旬选出一个胜出提名和两个备选提名。经IAU核准,由广州第六中学天文社提出的“羲和(Xihe)、望舒(Wangshu)”被确认为此行星系统恒星与行星的正式名称。
广州第六中学天文社的学生许翊芃说,“羲和”在中国神话中是太阳女神,同时也被认为是中国古代最早的天文学家和历法制定者。“望舒”在中国神话中是为月亮驾车的女神,被当做月神。“这两个名字具有美好的寓意,也象征着探索精神。”他说。
关于羲和和望舒
羲和:
对于太阳这样一个自然界中的事物,中国原始居民进行了自己的认识、理解和诠释。《山海经大荒南经》言羲和浴日,后人把这个故事进行了扩展:羲和每日为十子套好龙车,拉着十子晨明时分从曲阿出发,定昏时分来到蒙谷,然后又赶往汤谷,帮孩子冲洗去一天的风尘,然后迎接第
二个当班的十子。如此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羲和跟十个孩子严格按时度过每一个白昼,给人间送去温暖。整个叙述角度都是围绕羲和——太阳之母如何陪伴十子恪尽职守地为人类服务展开,塑造了一个善良、慈爱、自制、没有个人生活和需求的伟大的中国母亲形象。一方面,这反映了该神话产生的时代背景,中国正处于母系氏族时期,神话是氏族社会母权时代的产物,表现出一定的女性崇拜;另一方面,这种女性崇拜意识一直存在于人们的潜意识里,虽然在后来的父权社会意识的压制下,这种潜意识与男尊女卑的社会意识形态相结合,就对女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道德规范标准。羲和这样的母亲形象应运而生并生生不息,存在于中国人对于母亲的集体记忆中。
另外,《羲和伴日》故事中的人物描写耐人寻味。羲和在与东方天帝结为夫妻之前,长得秀美异常,结婚之后,就再也没有关于她的外貌、语言、情感方面的描写,有的只有她做的事情:为十子“准备光彩夺目的龙车”,“看着十子消失在蒙谷这才驾着龙车,在已经变得清凉的夜空中,掠过群星和云彩,朝着汤谷赶路,去迎接下一个当班的太阳”。十个太阳除了严格遵照自己的职责按部就班地由母亲牵引着从汤谷来到蒙谷,让母亲为它们洗去一身的尘埃外,故事没有在外貌、性格、内心活动、语言等方而添加任何笔墨。
望舒:
望舒,也作明舒、素舒、圆舒。中国神话传说中为月驾车之神,也可借指月亮。
太阳系有八大行星,而这些行星有大有小,其中最大的行星体积是地球的318倍,比其它七大行星总和的2.5倍还多。那么到底太阳系中最大的行星是什么行星?太阳系体积最大的行星是哪个?我们一起来了解。
太阳系中最大的行星是什么 太阳系体积最大的行星是哪个
木星。
木星是太阳系八大行星中体积最大、自转最快的行星,距离太阳第五远的行星。它的质量为太阳的千分之一,是太阳系中其它七大行星质量总和的2.5倍。由于木星与土星、天王星、海王星皆为气体行星,因此四者又合称类木行星(木星和土星合称气态巨行星)。木星是一个气态巨行星,占所有太阳系行星质量的70%,主要由氢组成,占其总质量的75%,其次为氦,占总质量的25%,岩核则含有其他较重的元素。人类所看到的通常是大气中云层的顶端,压强比1个大气压略高。
木星由于自转快速(自转一周为10个小时)而呈现扁球体(赤道附近有略微但可见的凸起),号称“灵活的胖子”。外大气层明确依纬度分为多个带域,各带域相接的边际容易出现乱流和风暴,最显著的例子是大红斑。环绕着行星的是松弱的行星环系统和强大的磁层(木星磁场十分强大,其背对太阳一面的磁场甚至延伸至土星轨道)。目前,木星的周围发现了79颗卫星。
八大行星体积排列顺序(从大到小):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地球>金星>火星>水星。
八大行星排列由近及远分别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木星的组成成分有哪些?
木星的高层大气是由体积或气体分子百分率约88%~92%的氢和约8%~12%的氦所组成。由于氦原子的质量是氢原子的四倍,探讨木星的质量组成时比例会有所改变:大气层中氢和氦分别占了总质量的75%及24%,余的1%为其他气体物质,包括微量的甲烷、水蒸气、氨以及硅的化合物。另外木星也含有微量的碳、乙烷、硫化氢、氖、氧、磷化氢、硫等物质。大气最外层有冷冻的氨的晶体。木星上也透过红外线及紫外线测量发现微量苯和烃的存在。
木星大气层中氢和氦的比例非常接近原始太阳星云的理论组成,然而,木星大气中的惰性气体是太阳的二至三倍,高层大气中的氖只占了总质量的百万分之二十,约为太阳比例的十分之一,氦也几乎耗尽,但仍有太阳中氦的比例的80%。这个差距可能是由于元素降水至行星内部所造成。
由光谱学分析而言,土星被认为和木星的组成最为相似,但另外的气体行星、天王星与海王星相较之下所含氢和氦的比例较低,由于没有太空船实际深入大气层的分析,除了木星之外的行星仍没有重元素数量的精确数据。
木星有一个石质的内核,由铁和硅组成。向外是由岩石与氢的混合颗粒物组成,无明确的边界,在向外被一层含有少量氦,主要是氢元素的液态金属氢包覆着。内核上则是大部分的行星物质集结地,以液态氢的形式存在。这些木星上最普通的形式基础可能只在40亿帕压强下才存在,木星内部就是这种环境(土星也是)液态金属氢由离子化的质子与电子组成。在木星内部的温度压强下氢气是液态的,而非气态,这使它成为了木星磁场的电子指挥者与根源,木星的磁场强度大约10高斯,比地球大10倍。同样在这一层也可能含有一些氦和微量的冰。木星还是天空中已知的最强的射电源之一。
导语: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的专家日前呼吁学界检讨行星的定义,认为月球就像木星和土星的卫星一样,拥有行星的特征,也许月球或升级为行星,2025年登小行星,应该被重新定义为行星。行星定义直到2006年8月24日才有了一个比较明确且可以被接受的文字叙述。在这之前,尽管行星一词已经被使用了数千年,但令人惊讶的是,科学界始终没有给过行星明确的定义。
月球表面
月球是地球的卫星,但这种定义未来可能被彻底颠覆。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的专家日前呼吁学界检讨行星的定义,认为月球就像木星和土星的卫星一样,拥有行星的特征,应被重新定义为行星。
如果国际天文联会接受他们的论据,不但冥王星可回归行星之列,太阳系内100多个卫星也有望升格做行星。
NASA“新视野”号冥王星探索任务总指挥斯特恩和5名同僚指出,公众对行星一词往往先入为主,对其他非行星不感兴趣。
为符合更严谨的科学定义和增进公众认识,他们提出在地球物理学的框架内重新定义行星,即强调星体内在物理特质,而非外在的环绕特性。
报道称,在新标准下,围绕其他行星的星体也可视作为行星,地球和月球将成双行星系。若星体有足够引力,能令自身从混杂的石块中成形,也应被视为行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