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年历

发现

2020/4/28 14:59:00
万年历日历:发现知识
发现知识
新物种北川驴蹄草

导语:北川驴蹄草是2016年11月3确立的一种新物种,原本就存在世上的植物终于被人发现了。网友好奇问道有什么医用或者食用价值吗?目前,还在研究中。公布网上驴蹄草的图片,网友看了表示让哥,好好瞅瞅,指不定那天有人问你能不能吃。

北川驴蹄草

我国专家历时三年多,通过野外调查、文献查阅和标本比对,并得到核基因和叶绿体基因联合建树分析的分子系统学结果的支持,最终确认一新物种——北川驴蹄草。该研究成果被刊登在植物分类学专业杂志Phytoaxa(SCI期刊)上。

鉴于该新物种第一次发现地为北川,因此张涛将其中文名命名为“北川驴蹄草”。2014年、2015年在北川小寨子沟自然保护区鸡湾沟等区域也发现了这一新物种。

北川驴蹄草

花药椭圆形,药隔宽大扁平,花丝狭线形。心皮少数至多数,具短柄,顶端渐狭成短花柱;胚珠多数,成二列生子房腹缝线上。蓇葖果开裂。种子椭圆球形,种皮光滑。

国专家历时三年多,通过野外调查、文献查阅和标本比对终于确认。

分布于中国四川的北川片口自然保护区和小寨子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长环境为常绿落叶阔叶林带、针阔混交林带、亚高山针林带、高山草甸,该物种通常生于山谷溪边或湿草甸,有时也生在草坡或林下较阴湿处。垂直海拔1900-4000米间山地。


唐家河发现新物种

导语:近日,四川唐家河自然保护区发现了一种新物种,因为罕见稀有十分令人惊喜。它就是“扁颅鼠兔”。它的标本展示与众,看起来真的很像一只脑袋被踩扁的普通属兔。不过,兔子属于鼠科。看起来也蛮像只巨型老鼠的。开句玩笑哈,这就是只没尾巴的耗子。因为稀少所以我们要去保护它。有网友表示,有人不去打扰它们便是对它们最大的保护。

扁颅鼠兔 唐家河自然保护区供图

10月31日,成都商报记者从唐家河自然保护区获悉,当地发现了一种名叫“扁颅鼠兔”的新物种,该物种因分布范围狭窄,种群数量稀少,珍稀程度不亚于伊犁鼠兔。

据悉,扁颅鼠兔,隶属兔形目,鼠兔科,鼠兔属,异耳鼠兔亚属。“目前还不知道这种鼠兔在当地具体有多少只,但肯定很少。”四川林科院副院长刘少英告诉记者,研究团队2007年首次捕捉到扁颅鼠兔,之后又先后去了五六次,一共才捕捉到5只。

唐家河自然保护区相关负责人说,事实上,所谓新物种“扁颅鼠兔”这种动物,其实之前在唐家河自然保护区就存在,只是一直没有被人类活动发现,而当下野外能在哺乳动物类群中发现新物种是极为罕见的。不过,有关扁颅鼠兔生存状况等信息资料目前还不完全知晓,还有待进一步详细研究。


英团队发现治疗癌症新药

导语:近日,举办的欧洲肿瘤大会推出一种免疫疗法治癌新药。通常这类患者的存活时间都不超过半年,而这种免疫疗法让患者的平均存活率达到9.1个月。相比之下,化疗只能达到4.4个月。这将对癌症治疗发挥显著作用。是癌症患者的福音。人们为此感到高兴。

英团队发现治疗癌症新药 全球癌症患者带来一线曙光

使用免疫治疗药物:肿瘤缩小,存活率更高,少副作用

据英国媒体报道,一种日前在欧洲肿瘤大会上介绍的免疫疗法治癌新药由于疗效稳定可靠,被称为在治疗癌症领域里将“重新书写规则”。在一项针对头部和颈部肿瘤患者的研究中发现,更多使用免疫治疗药物nivolumab的患者在存活时间上要比接受化疗治疗的存活时间更长。

在另一项研究中,通过服用免疫治疗药物nivolumab和另一种药物,能让肾癌晚期患者体内的肿瘤缩小。免疫治疗疗法是通过激发人体自身的免疫系统来摧毁癌细胞的治疗方式。而头部和颈部肿瘤的晚期患者的存活率都极低。

这份发布在《新英格兰医学期刊》的文章称,在通过对超过350名患者的临床试验中发现,在服用免疫药物nivolumab后,有36%的患者在一年后还活着,而使用化疗的一年存活率仅有17%。并且,采用免疫治疗药物治疗的患者也更少出现副作用。

免疫疗法比传统的化疗更显著

这种治疗方式对于体内存在人乳头状瘤病毒的患者疗效更明显。通常这类患者的存活时间都不超过半年,而免疫疗法让患者的平均存活率达到9.1个月。相比之下,化疗只能达到4.4个月。

另外,在参与试验的94名肾癌晚期患者中,他们在服用免疫治疗药物nivolumab和ipilimumab后,40%的患者体内的肿瘤尺寸都显著缩小。有十分之一的病人体内再也检测不出肿瘤的存在。相比之下,通常的疗法只能使5%患者体内的肿瘤缩小。

英国每年有大约12000人患有肾癌,每天都会有12人死于这种疾病。、免疫药物Nivolumab 和 ipilimumab的作用机理是干扰人体内肿瘤释放的化学信号。肿瘤细胞通过释放这类化学信号,让人体内的免疫系统误认为它们也是健康组织。

未来一波免疫治疗新潮为之期待

领导这一研究的是英国肿瘤研究学会的哈灵顿教授,他同时也是伦敦皇家马斯顿医院的医生。他表示,这种疗法有可能会“改写游戏规则”。他说:“目前的试验阶段实现了大大延长患者寿命的作用,也没有让他们的生活质量受损。这些参与试验的患者都没有采取过其它治疗措施。”

英国肿瘤学会首席执行官沃克曼教授表示,包括nivolumab在内的一波免疫治疗的新浪潮将对癌症治疗发挥显著作用。他说:“我们希望行业主管部门能与生产厂家通力合作,让患者尽早拿到这类药。”


哈勃望远镜发现一个神秘星系

导语:数万年以来,宇宙一向是最为神秘的,最近,哈勃望远镜发现一个神秘星系,发现了不属于任何一个星系,在星系之间游荡的恒星发出的微光,那么宇宙的边界到底在何方?

哈勃太空望远镜项目组发布了最新拍摄到的NGC 6503星系照片,从图中可以看出,NGC 6503星系也是一个螺旋状星系,直径大约为3万光年,是银河系直径的三分之一至四分之一。 但是科学家发现了NGC 6503星系的神秘之处:宇宙大多数星系都成群结伴出现,或者说是星系集群分布,但NGC 6503星系却是一个另类,它似乎没有朋友,自己在一个孤独的位置上存在,周围的宇宙空间完全处于虚空。

在NGC 6503星系周围的空间内,几乎找不到其他星系存在,好像NGC 6503星系处于另一个宇宙的边缘,该星系距离我们1800万光年。哈勃太空望远镜的图像显示了NGC 6503星系惊人的细节和丰富的色彩,红色斑块是气体物质,分布的旋臂上,还有许多明亮的蓝色区域,布满了恒星形成区,黑褐色的部分为尘埃带。

哈勃太空望远镜是美国宇航局和欧洲空间局的国际合作项目,美国宇航局戈达德太空飞行中心负责管理,巴尔的摩太空望远镜科学研究所进行科学操作。


新发现:南极洲丘陵藏外星飞碟

导语:南极惊现超文明痕迹,竟然是非地球人遗迹,而近期,科学家们又在卫星上面见到外星飞碟频繁的进出与南极洲地区,近日,谷歌地图显示南极洲一丘陵或藏有“外星飞碟”。网友对此表示,习惯了,前天还在拉斯维加斯上空看到UFO,只看到了几秒钟就消失了。

据英国《每日邮报》1月25日报道,近日,一群UFO狂热者在视频网站上发布了一张放大的谷歌地图,记录的是南极洲一处丘陵。图片发布者声称丘陵内的洞穴中停有一辆外星飞船。

图片中,丘陵靠近河岸的地方有一大块圆形黑色物体。发布者信誓旦旦地表示那是一艘外星人的飞船,不过现在藏在洞穴里。他们说:“这证明了南极洲真的存在神秘的外星科技!”

此前,该发布者已经上传过南极洲神秘“金字塔”、“天梯”的图片。他们认为,“金字塔”表明南极洲在远古时代曾发展过人类文明,而“天梯”则是外星人活动的痕迹。

》》》不可思议!湖北襄阳村民发现一奇石形似“飞碟”


发现迄今最大黑洞有多大

早在上个世纪早期,科学家便提出了黑洞这一概念,并对黑洞进行了计算,而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也不断的发现更大的黑洞。近日,有科学家发现了一个发现迄今最大黑洞。那么迄今最大黑洞有多大呢?黑洞的大小是地球的几倍?我们一起来看看。

发现迄今最大黑洞有多大 黑洞的大小是地球的几倍

发现迄今最大黑洞是太阳质量的70倍。

北京时间2019年11月28日凌晨,国际科学期刊《自然》发布了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刘继峰、张昊彤研究团队的一项重大发现。依托我国自主研制的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郭守敬望远镜(LAMOST),研究团队发现了一颗迄今为止质量最大的恒星级黑洞,并提供了一种利用LAMOST巡天优势寻找黑洞的新方法。这颗70倍太阳质量的黑洞远超理论预言的质量上限,颠覆了人们对恒星级黑洞形成的认知,有望推动恒星演化和黑洞形成理论的革新。

在此之前,2015年3月1日,北京大学吴学兵教授等人在一个发光类星体里发现了一片质量为太阳120亿倍的黑洞,并且该星体早在宇宙形成的早期就已经存在。科学家称,如此巨大的黑洞的形成无法用现有黑洞理论解释。

该发现对2014年之前的宇宙形成理论带出了挑战。至2015年的宇宙理论认为,黑洞及其宿主星系的发展形态基本上是亘古不变的。

德国麦克斯普兰喀天文机构的研究员布拉姆维尼曼斯(BramVenemans)说道,最新发现的黑洞体量相当于太阳的400亿倍,科学家编号为S50014+81,比先前发现的同时期黑洞的总和还大出一倍。而在银河系的中央潜伏的黑洞比太阳大20倍-500万倍。

黑洞是一种本身不发光、密度非常大的神秘天体。它具有超强吸引力,任何物质,包括速度最快的光也无法从它身边逃离。根据质量的不同,黑洞一般分为恒星级黑洞、中等质量黑洞和超大质量黑洞。这其中,恒星级黑洞是由大质量恒星死亡形成的,是宇宙中广泛存在的“居民”。理论预言银河系中有上亿颗恒星级黑洞,但迄今为止,天文学家仅在银河系发现了约20颗恒星级黑洞——而且都是通过黑洞吸积伴星气体所发出的X射线来识别的,质量均小于20个太阳质量的黑洞。

黑洞的大小是地球的几倍

最新发现的黑洞是太阳的70倍,一个太阳的质量是1.989×10 千克,而太阳的质量是地球的330000倍。

太阳质量是用于测量恒星或如星系类大型天体的质量单位。它的大小等于太阳的总质量,大约1.989×1030 千克(一般取2.0×1030千克)。太阳质量是地球质量的33万倍。

大家公认的地球质量为5.965×10^24kg

经过历时4年、耗资数十万美元的计算,华盛顿大学的物理学家默科维茨博士和贡德拉克教授说,地球的质量约为5.965×10^24kg,这个计算结果将在4月30日由美国物理协会宣布。

这两位物理学家说,他们对影响每个星球的引力常数得出了迄今最精确的计算结果。尽管人们早已知道光速和音速,但是科学界一直未能解决引力常数。知道引力常数就能计算出星球的质量。

对于天文学家和物理学家们来说,这一突破具有极其重大的意义。英国伯明翰大学物理学家斯皮克博士说,这一计算结果“大大出乎科学家们的预料”。

我们人类居住的地球,是个非常巨大的球体。第一个测量出地球质量的人是谁?他就是英国科学家亨利卡文迪许(1731一1810)。1798年,他通过巧妙实验,间接测量出地球巨大的质量数值,被人们誉为“第一个称地球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