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长征五号火箭首飞啦!这是个重磅消息,它的发射方向是东方,每秒行走0.046个经度,什么概念?地球一圈是4万公里,也就是说火箭一秒钟近5.5公里,16马赫!没错,它就是我国长征五号,我国最大推力新一代运载火箭长征五号11月3日20时43分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点火升空,首飞圆满成功!中国航天好样的,你们自强不息,顽强拼搏的值得全国人民来学习!
“大火箭”长征五号首飞成功 总重近900吨直径5米
11月3日,中国长征五号火箭在海南文昌发射场发射成功,我国首枚大型运载火箭长征五号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圆满升空,开启我国发射大推力运载火箭的新征程。
“看到一个巨大的火球缓缓升空,直入云层。”卢先生告诉记者,在现场的人们都纷纷举起手机,记录下这精彩的一刻,直至1分钟后,长征五号消失于视野中,“以往在电视上看火箭发射,比较冷静,今天亲临现场,大家一起鼓掌欢呼,真是太激动了。”
这是中国运载火箭运力首次跨入大型运载火箭的行列。长征五号火箭是中国运载火箭新技术的集大成者,它的研制成功为未来发展更大更先进的运载火箭锻炼了队伍、积累了技术经验。
我国新一代运载火箭长征五号首飞
由于重量太大、无法通过铁路运输,这枚火箭的各个组成部分是通过船只运至该岛的。未来,将由长征五号火箭执行发射中国空间站核心舱以及探月和探测火星任务。北京认为,由军方实施的太空计划象征着该国的进步,标志着该国崛起中的全球地位。
这个长征火箭家族中最大的大力士,将会帮助我国航天人完成嫦娥五号的探月采样返回、中国空间站建设、火星探测等需要大推力火箭的重大任务。我国首枚大型运载火箭长征五号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圆满升空,开启我国发射大推力运载火箭的新征程。
导语:对中国航天而言,每一次叩问都是下一次探索的开始。现在,我们已经踏上加快建设航天强国的新征程。2017年,我国将发射首艘货运飞船——天舟一号。第三批航天员的选拔也即将开始。我们的目标是跻身航天强国之列。有网友表示我们的征途是星辰大海。这个为未来宇宙空间战有很大的军事作用。
2017年,我国将发射首艘货运飞船——天舟一号,与天宫二号进行推进剂补加实验,进一步验证掌握空间站建造运营相关关键技术,全面完成空间实验室阶段任务,尔后全面转入空间站建造运营,登月方案目前正在论证。
货运飞船天舟一号是我们国家全新的飞行器,主要承担为空间站运送一些消耗物品,航天员的消耗品、吃的用的、推进剂、维修设备、维修器材和实验载荷设备,并且下行销毁一些空间站的废弃物,第一艘货运飞船天舟一号正在总装测试,计划明年上半年在海南航天文昌发射场发射,与天宫二号进行交会对接,开展推进剂补加实验。
载人航天技术不断突破完善的同时,航天员队伍在经历“新老交替”。明年,我国将正式启动第三批航天员的选拔,这批航天员将承担我国空间站等载人飞行任务。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副总设计师黄伟芬介绍,第三批航天员的选拔范围,将不再局限于空军飞行员。不仅要从空军飞行员中选拔航天驾驶员,也要从航空航天相关技术的专业领域中选出工程技术人员,担当航天飞行工程师的职责。工作目前进展比较顺利。”
天舟一号的发射任务将由第二枚长征七号火箭承担,长征七号运载火箭可逐步成为我国未来航天发射任务的主力军。现在,我们已经踏上加快建设航天强国的新征程。按照规划,我国将在2020年左右实现重点突破,加速迈向航天强国;2030年左右实现整体跃升,跻身航天强国之列;2050年之前实现超越引领,全面建成航天强国。
导语:今天我国航天又有一颗卫星成功上天啦,11月10日7时42分,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了脉冲星试验卫星。乘搭的是长征十一号运载火箭,网友们纷纷表示,为祖国的航天事业蒸蒸而上而感到骄傲和自豪。这简直是一言不合就下饺子,一言不合就放窜天猴的节奏啊。
脉冲星试验卫星
中国成功发射脉冲星试验卫星
今天7时42分,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十一号运载火箭,成功发射了脉冲星试验卫星。该星主要用于验证脉冲星探测器性能指标和空间环境适应性,积累在轨试验数据,为脉冲星探测体制验证奠定技术基础。脉冲星被称作宇宙中的灯塔,它们特征明显、易于辨识,在宇宙中的定位位置比较精准。
首次一箭五星
长征十一号运载火箭是我国新一代运载火箭中唯一一型固体火箭。这是它继2015年9月首飞之后,第二次执行发射任务。用于此次发射的脉冲星试验卫星和长十一火箭分别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五院和一院研制。这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第239次飞行。
该卫星属太阳同步轨道卫星。卫星入轨并完成在轨测试后,将开展在轨技术试验,验证星载脉冲星探测器性能指标和空间环境适应性,积累在轨实测脉冲星数据,为脉冲星探测及技术体制验证奠定技术基础。此次任务同时还搭载了4颗微纳卫星,开展其他科学技术试验。
资讯推荐
中国首次太空跑步 跑了1小时厉害了我的宇航员
天宫二号最新消息:中国人首次在太空泡茶
天宫二号最新消息:蚕宝宝在太空吐丝编织“太空棉”
神舟十一号最新消息:景海鹏太空饮食生活总忘了吃饭
神舟与天宫的太空之吻 航天员开启30天太空驻留生活
景海鹏打开天宫二号舱门 今天3时与神舟十一号成功对接
神舟十一号航天员确认陈冬、景海鹏 33天太空之旅开始了
神舟十一号最新消息:多视觉揭秘宇航员太空生活
神舟十一号发射直播视频 10月17日7时30分成功入轨道
神舟十一号最新消息:成功发射 两日内对接天宫二号
神舟十一号发射视频 神舟十一号飞船发射图片
神舟十一发射成功:今日7时30分进轨道与天宫二号对接
神舟十一号的资料 神舟十一号航天员确认景海鹏、陈冬
导语:这个妥妥的屠龙之技:没错,就是离我们千万光年之遥的脉冲星!我国科学家将于11月择机发射首颗脉冲星导航试验卫星,实测脉冲星发射的X射线信号,尝试验证脉冲星导航技术体制的可行性。尝试把这个“狂想”变成现实。这一次,中国不再跟随美欧的脚步,而要成为“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脉冲星导航:中国科学家要重构时空基准
10月8日恰逢中国航天事业创建60周年。记者从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获悉,中国将于11月择机发射首颗脉冲星导航试验卫星(XPNAV-1),实测脉冲星发射的X射线信号,尝试验证脉冲星导航技术体制的可行性。网友纷纷表示,不明觉厉。装作很懂的样子。给大家科普下——脉冲星因其快速且稳定的自转是世界上最精确的钟表,精度超过铯原子钟,靠天空中最近的数颗脉冲星,可以实现定位
据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脉冲星导航卫星科学任务系统总设计师帅平研究员介绍,恒星的一生也像人一样,经历从孕育诞生,到成长成熟,以及最终衰老死亡的整个过程。大体上说来,恒星死亡后的遗骸可以分为三类:白矮星、中子星和黑洞。
“脉冲星就是高速自转的中子星,具有极其稳定的周期性,其稳定度比目前最稳定的氢原子钟还要高1万倍以上,被誉为自然界中最稳定的天文时钟,使之成为人类在宇宙中航行的灯塔。”帅平说。世界上首颗脉冲星导航试验卫星将搭载两种类型的探测器载荷:一个是准直型微通道板探测器,探测面积为2400平方厘米;另一个是聚焦型探测器,聚焦镜头口径为17厘米。
导语:昨天长征五号首发成功,这是一个激动人心的时刻,小编昨天观看了直播,那起飞极快而且飞行极稳,画面太美了。这是我国最大推力新一代运载火箭。长征五号发射时间:11月3日20时43分。长征五号发射地点: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除此,有一点必须提的是航天工作的工程师们平均年龄35岁!中国火箭技术遥遥领先世界,为祖国航天技术点赞。热烈祝贺长征5号大火箭发射成功!
长征五号首发成功图片(1)
中国最大推力新一代运载火箭长征5号于3日晚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成功首飞,而这还只是个开始,2017年中,长征5号将再次升空,执行第二次验证飞行试验。长征5号将在2017年底择机发射嫦娥五号,2018年择机执行空间站工程发射任务,2020年前后执行火星探测器发射任务。
长征五号首发成功图片(2)
长征五号首发成功图片(3)
长征五号的直径达到5米。长征五号的高度在长征家族中也是最高的,竖立起来的长征五号高度约57米,足足有20层楼高,绝对算得上家族里的巨人。长征五号不仅高而且还非常“壮”,起飞重量达到878吨,所以被人们昵称为“胖五”。
凭借强大的新型发动机,长征五号也是中国运载能力最强的火箭,运载能力提高了2.5倍,达到近地轨道25吨级、地球同步转移轨道14吨级,使我国运载火箭的规模实现了从中型到大型的跨越。
长征五号首发成功图片(4)
“长征五号的首飞成功,标志着我国已经跨入世界大吨位火箭发射行列,将显著提升我国进入空间的能力,推动航天发射综合能力实现历史性跨越,是我国由航天大国向航天强国迈进的重要基石。”中国工程院院士、运载火箭技术专家龙乐豪院士表示,长征五号是我国运载火箭升级换代的里程碑工程,创新难点多、技术跨度大、复杂程度高,代表了我国运载火箭科技创新的最高水平。
效率高、射向宽、运输便捷等优势,能够满足新一代运载火箭和新型航天器发射任务需求。
》》》长征五号火箭首飞 11月3日20时43分于文昌发射
》》》长征五号发射直播视频 长征五号首飞成功视频观看
导语:2017年1月9日12时11分,由长光卫星技术有限公司自主研制的林业一号卫星,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乘搭快舟一号运载火箭成功发射,并顺利按照计划进入指定轨道,从此“吉林一号星座”又增添一名新成员。还包含试验一号、凯盾一号两颗立方体星。我国首颗林业卫星成功发射 商业航天领域迈出新步伐。
2017年1月9日12点11分12秒,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用快舟一号甲通用型固体运载火箭成功发射“吉林一号视频3星(林业一号卫星)、行云试验一号、凯盾一号两颗立方体星”,实现一箭多星发射。虽然送上天的都是“中央七台”的卫星,但你上天的样子怎么那么像我们认识的那枚导弹啊。
“吉林林业一号”卫星及后续林业卫星将全面提高林业遥感信息化水平,通过聚焦林业核心需求,构建为林业遥感应用专门设计的卫星星座,为森林资源普查、森林火灾检测、树种分类调查、野生动物保护、沙漠化防治、湿地监测、病虫害检测等林业应用领域提供更加丰富、分辨率更高、覆盖能力更强、响应时间更短的信息服务,进而对未来的“智慧林业”建设提供数据与信息支撑。
1月9日中午12时11分,随着一声“点火”的命令,火箭在巨大的轰鸣声中腾空而起,它所搭载的我国首颗林业卫星——“吉林林业一号”随之飞向太空。这标志着我省乃至我国林业管理开始进入了“空天地”一体化的新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