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年历

新疗法

2020/4/28 14:58:40
万年历日历:新疗法知识
新疗法知识
癌症新疗法:用近红外线激活免疫细胞

导语: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主任研究员小林久隆等人在本月17日发行的美国医学杂志《科学转化医学》上发表研究成果称,开发出了通过近红外线照射激活攻击癌细胞的免疫细胞淋巴球来消灭癌细胞的疗法。’

据称,通过小白鼠实验确认了该疗法对转移癌也有效。报道称,淋巴球中有防止错误地攻击自身、发挥阻拦作用的细胞。癌症的免疫疗法会激活全身的淋巴球,因此存在着发生攻击健康细胞的“自身免疫反应”的风险,但是减弱激活程度就会减弱治疗效果,这是尚未解决的难题。

而此次开发的疗法是仅破坏针对癌细胞的阻拦作用。小林称“有可能成为消除这一矛盾的强效药”。

小林等人使用了在特定波长的近红外线照射下会破坏周边细胞的化学物质,并将该物质和容易与发挥阻拦作用的“调节T细胞”结合的分子组合成了复合体。

将该复合体注射给移植了癌细胞的小白鼠,并仅在癌细胞上照射近红外线。结果显示,调节T细胞被破坏,激活了淋巴球,癌细胞减少,存活时间变长。

在将同一种癌细胞移植到不同部位、模拟转移癌的实验中,仅照射一个部位后,未照射的其他部位的癌细胞也减少了。分析认为,这是由于被照射的癌细胞内的淋巴球被激活后进入血液流向全身,并仅将特征相似的转移癌识别为攻击对象。


用小苏打饿死癌细胞的新疗法

导语:浙大肿瘤研究所教授胡汛发现“饿死”癌细胞的新疗法,用小苏打去除肿瘤内的氢离子,可破坏乳酸根和氢离子的协同作用。快速有效杀死处于葡萄糖饥饿或缺乏的癌细胞。该疗法发表在权威杂志elife上,获国际权威认可。这是一种新的治疗理念、,用小苏打“饿”死癌细胞,突破了肝癌疗效差的瓶颈。

重大突破!癌细胞竟被中国医生用这种方法弄死了

胡汛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说:“癌细胞也需要‘吃’东西才能生存和生长,剥夺癌细胞赖以生存的葡萄糖,肿瘤细胞就会‘饿’死。”经过多年研究,胡汛和他的团队发现了癌细胞轻易饿不死的原因,找到了用小苏打“饿”死癌细胞的方法,并在肝癌治疗中取得良好效果。

从1982年开始从事肿瘤相关研究的胡汛和他的团队做了一系列实验:把肿瘤细胞放在培养基中,逐一抽走里面的营养物质,当把葡萄糖抽走时,不出两天,肿瘤细胞都死光了。也就是说,癌细胞的主食是糖。

胡汛解释说,葡萄糖主要来自血液,而肿瘤细胞的血管发育不良,糖的供应其实非常少。在供应非常少的情况下癌细胞还能疯长,这说明癌细胞对葡萄糖的利用率很高,或者它有其他“帮手”。这个“帮手”是谁?经过一系列筛查,研究人员最后锁定了乳酸。

乳酸会分解成乳酸阴离子和氢离子。胡汛说:“这两个因子协同作用,使得肿瘤细胞在葡萄糖含量很少时,非常节约地利用;在没有葡萄糖时,进入‘休眠’状态,一旦恢复供应,立即恢复生长状态。”对癌细胞来说,乳酸阴离子和氢离子,如果少了任何一个因子,就会被“饿死”。要杀死癌细胞,只要在葡萄糖缺乏的前提下,去除两个因子中的任何一个就可以了。

浙大肿瘤研究所教授胡汛:将基础科研成果快速转化成肿瘤临床治疗,让更多患者受益是关键。

用什么方法可以去除乳酸阴离子或者氢离子呢?研究人员想到的方法,道理其实不难,就是初中化学中就讲过的“酸碱中和反应”。用碱,比如小苏打(碳酸氢钠),就可以去除氢离子,碱和氢离子结合,形成不稳定的碳酸,很快就可以溶解在血液中;乳酸阴离子落了单,难成气候。这时候,再想办法断了葡萄糖的来路,就可以很快把肿瘤杀死。

胡汛团队的研究成果,发表在2012年的国际学术刊物 Journal of Pathology(《病理学》)杂志上。胡汛团队和浙医二院放射介入科晁明教授团队合作,在40位中晚期肝癌病人身上尝试了这种新的治疗思路。

从2012年开始,他们采取了将常规治疗方法“动脉插管化疗栓塞术(cTACE)”和小苏打结合的方法:注射碳酸氢钠,让癌细胞狠狠健个身,把储备消耗掉;然后,堵上血管,断了补给,饿死癌细胞。他们把这个疗法命名为“TILA-TACE”,意为靶向肿瘤内乳酸的TACE。

40位原发性肝癌病人在接受“TILA-TACE”治疗后,客观反应率100%。而国际上综合报道,cTACE治疗的平均客观有效率为35%。据介绍:目前初步统计,病人的中位生存期已超过三年半;后续还需要大样本的随机对照研究,如果证实有效,对肝癌治疗来说,确实是一个飞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