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美国犹他州发生了5级以上的地震,很多人便奇怪,这个地方几乎很少发生地震,更何况是大地震了。但实际上,美国犹他州多年以前就发生过类似的强震,那么到底美国犹他州地震的原因是什么?美国犹他州为什么会地震?下面我们一起来了解。
美国犹他州地震的原因 美国犹他州为什么会地震
美国犹他州之所以会地震,是因为在沃萨奇断裂带上。
美国部分地区在环太平洋地震带,地震比较频繁,而且强震偶有发生。
环太平洋地震带是地球上最主要的地震带,它像一个巨大的环,沿北美洲太平洋东岸的美国阿拉斯加向南,经加拿大本部、美国加利福尼亚和墨西哥西部地区,到达南美洲的哥伦比亚、秘鲁和智利,然后从智利转向西,穿过太平洋抵达大洋洲东边界附近,在新西兰东部海域折向北,再经斐济、印度尼西亚、菲律宾,我国台湾省、琉球群岛、日本列岛、阿留申群岛,回到美国的阿拉斯加,环绕太平洋一周,也把大陆和海洋分隔开来,地球上约有80%的地震都发生在这里。
环太平洋地震带附近的海沟:阿留申海沟、布干维尔海沟、克马迪克海沟、日本海沟、千岛海沟、马里亚纳海沟、中美海沟、秘鲁-智利海沟、菲律宾海沟、琉球海沟、汤加海沟、雅浦海沟。
环太平洋地震带附近的板块:南极洲板块、大洋洲板块、加勒比板块、可可斯板块、欧亚板块、胡安德富卡板块、纳斯卡板块、北美洲板块、太平洋板块、菲律宾板块、南美洲板块。
地震来了自救知识问答:
地震来临躲在哪里最安全?
发生地震后,能形成“生命三角空间”的地方是最佳的躲避地点,承重墙角,大冰箱旁边,厨房,厕所,储藏室等空间比较小的地方都是可以躲避的地方,这些地方都有可能形成生命三角,不至于完全坍塌。躲避时尽量靠近水源处。家里最安全空间依次如下:厕所,厨房,承重墙的墙根下,铁质,实木床下。
地震来了怎么躲?
选择合适地点后,伏而待定,蹲下或坐下,尽量蜷曲身体,降低身体重心,同时抓住身边牢固的物体,以免震时摔倒或因身体失控移位而受伤,保护头颈、眼睛和掩住口鼻;静心等待最佳逃亡时机。
多数专家认为,震时就近躲避,震后迅速撤离到安全地方,是应急避震较好的办法。
地震发生之时是躲还是跑?
多数专家认为,震时就近躲避,震后迅速撤离到安全地方,是应急避震较好的办法。如果你离房屋的门较近,屋外又有大面积的空地,抓住这短暂的时间跑出屋外会很安全,但是如果没有这样的条件,还是就地躲避,不要乱跑为好。
地震来临躲在哪里最危险?
地震的时候不要选择阳台,窗户下面,建筑物内侧或者靠近外墙的地方躲避,因为从地震的实际情况来看,很多楼房的最终都是外墙坍塌,主体保存。此外,地震发生时不宜躲到柜子或者箱子中,一旦躲进去,会丧失主动性,不仅会错过逃生机会,还不利于被救。家中不安全空间排名如下:客厅,大卧室,非承重墙下,大衣柜和钉在墙上的橱柜下。
地震专题:今天地震最新消息
一百年前的中国,国力衰微,国民很有很多人在生死之间徘徊,也许有人麻木不仁,但是有更多的人依然热爱生活,热爱自己的祖国。在危难之际,五四运动爆发,那么五四运动是一场什么样的运动呢?下面我们就来详细了解五四,了解五四运动爆发的原因。
五四运动是一场什么样的运动 五四运动爆发的原因
五四运动是1919年5月4日发生于中国北京的一场爱国运动。巴黎和会决定将德国在山东的权益转让给日本的消息传来后,北京学生开展了集会、游行、罢课等活动。后来得到了各地学生以及各界的广泛支持,演变成了全国性的罢市、罢工还有学生罢课活动,从而形成了全国规模的爱国运动,并最终迫使北洋政府拒签和约。五四运动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的结束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中国革命从此进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
五四爱国运动是一场彻底的不妥协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
五四运动爆发的原因
1919年1月,第一次世界大战战胜国在法国巴黎召开所谓的“和平会议”,中国作为第一次世界大战协约国之一,参加了会议。
中国代表在和会上提出废除外国在中国的势力范围、撤退外国在中国的军队和取消“二十一条”等正义要求,但巴黎和会不顾中国也是战胜国之一,拒绝了中国代表提出的要求,竟然决定将德国在中国山东的权益转让给日本。此消息传到中国后,北京学生群情激愤,学生、工商业者、教育界和许多爱国团体纷纷通电,斥责日本的无理行径,并且要求中国政府坚持国家主权。在这种情况下,和会代表提交了关于山东问题的说帖,要求归还中国在山东的德租界和胶济铁路主权,以及要求废除《二十一条》等不合法条约。但结果,北洋政府屈服于帝国主义的压力,居然准备在《协约国和参战各国对德和约》上签字。最终,英、美、法、日、意等国不顾中国民众呼声,在1919年6月28日还是签订了《协约国和参战各国对德和约》,即《凡尔赛和约》,仍然将德国在山东的权利转送日本。在巴黎和会中,中国政府的外交失败,直接引发了中国民众的强烈不满,从而引发了五四运动,在这样强大的压力下,中国代表最终没有出席巴黎和会的签字仪式。
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
(1)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革命运动,表现了工人阶级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斗争精神,这种斗争姿态是辛亥革命所不曾具有的。五四运动为实现反帝反封建的运动目标,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在反帝方面,运动的兴起是为了反抗巴黎和会对中国山东权益的宰割。在反封建方面,运动表现了“内惩国贼”的坚强决心。斗争后来指向北洋军阀政府,迫使政府释放了被捕学生,罢免了三个卖国贼的职务。因此,整个运动体现出与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势不两立的斗争精神。
(2)五四运动既是一次爱国的政治运动,又是一次文化运动,同时还是一次空前的思想解放运动。它极大地提高了中国人民的思想觉悟,哺育了一大批杰出的人才。他们高举爱国主义的旗帜,走上了为民主、科学而斗争的道路。运动中,青年学生起了先锋作用,工人阶级发挥了主力军的作用,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起了领导作用。另外,五四运动还擦亮了人们的眼睛,洗涤了人们的心灵,使人们最终认识到:要想医治多灾多难的近代中国,唯一的药方就是无产阶级专政。
(3)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及其与工人运动的结合,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作了思想上、组织上的准备。在运动中,中国工人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政治舞台,一批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认识到工人阶级力量的伟大,积极投身到工人中间进行马克思主义的宣传和组织工作,极大地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和工人运动的结合,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思想基础。
(4)五四运动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分水岭,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五四运动与以往的任何反帝反封建斗争一样,都具有爱国的一面,体现了中国人民的斗争精神。五四运动发生在十月革命后,成为世界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的组成部分。五四运动使得中国民主革命的领导阶级、指导思想都发生了重大变化,因此中国革命已不再是旧民主主义革命而是新民主主义革命了。
在春天,我国各地都有不同程度的大风天气侵袭,其中,该时节大风天气频发地区之一有华北地区,那么华北地区春天为什么多大风呢?首先,我们应该了解不同季节我国吹什么风,便能从中找到华北春季多大风的原因。下面我们一起来了解。
华北春季多大风的原因 华北地区春天为什么多大风
地球围绕太阳公转,同时地球本身自转,每年春季,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北移,冷空气势力开始变弱,暖空气势力开始变强,冷暖空气来回推进易形成大风。
简单来说就是因为水平方向上气压差大,气压差大是因为其南方北方此时温差大,温差大是因此时太阳直射在赤道附近,南方气温迅速回升,而北方还很冷。另华北地区地势较平坦,风力所受摩擦力小。
因为华北地区气候干燥,所以春季大风会引起沙尘天气。
沙尘暴天气主要发生在春末夏初季节,有利于产生大风或强风的天气形势,有利的沙、尘源分布和有利的空气不稳定条件是沙尘暴或强沙尘暴形成的主要原因。强风是沙尘暴产生的动力,沙、尘源是沙尘暴物质基础,不稳定的热力条件是利于风力加大、强对流发展,从而夹带更多的沙尘,并卷扬得更高。形成沙尘暴天气。
从气象上看,春季前期干旱少雨,而且地表少有植被覆盖,一旦天气变暖,气温回升,是沙尘暴形成的特殊的天气气候背景;地面冷锋前对流单体发展成云团或飑线是有利于沙尘暴发展并加强的中小尺度系统;有利于风速加大的地形条件即狭管作用,是沙尘暴形成的有利条件之一。
但由于沙子粒径较大,不易形成悬移,因此不能长距离输移,这也是距沙尘较远的地区只有降尘而少见扬沙的主要原因。如果风持续的时间很长,形成悬移的浮尘能够被输送到很远的地方,所经过的地区就会出现沙尘暴;当风速减弱到一定程度后,浮尘就会降落,该地就会出现降尘天气。
华北大风天气注意事项:
第一要注意防火。风大物燥,火灾危险性大,注意大风天气的用火安全。要加强对易燃品的清理,使其远离火源;严禁室外焚烧垃圾、秸秆,避免发生火灾事故;经常检查居住的周围环境有无火灾隐患,一旦发现,要及时消除。
第二要避开“狭管效应”。走路、骑车时少走高层楼之间的狭长通道,因为狭长通道会形成“狭管效应”,风力在通道中会加大,从而给行人带来一定的危险。
第三要小心高空坠物。有些广告牌由于安装不牢,在强风作用下有可能倒塌;而一些老树干已枯死,根基不牢,也有可能在大风天气中断裂,对行人造成危险;空调机、花盆及存放在高空的其他杂物均是产生砸伤事件的高危物品,而一些老化的高层建筑玻璃幕墙、外墙瓷砖和其他建筑材料也存在着脱落伤人的隐患。
因此,大风来临前,要关注气象预报,做好防范。要及时对旧住宅楼楼体外墙进行维修加固,商家店铺要查看自家广告牌匾是否牢固,居民要自觉清理阳台上的物品,防止物品被风吹掉,以免给自己和他人带来不必要的麻烦。同时停车时最好停在离大树、广告牌、高楼等较远的地方。出行时也不要紧贴老化的大楼或摆有杂物的居民楼行走,以免发生意外。
第四开车要小心谨慎。驾驶员在大风天的视觉可见度降低,开车时应集中精力,严密注意行人的动向,不要突然加速、减速、转弯,要与其他车辆保持比平时更长的距离。如果驾驶货运车辆,车上装载的物资要捆扎牢固,防止被大风吹走或散落,更要防止车上物品掉下砸伤行人。尽量把车窗玻璃摇紧,防止沙尘飞进驾驶室影响行车。
第五要注意轻型车的安全。由于轻型车重量较轻,所以在高速行驶中可能被大风掀起。应在轻型车上放一些重物,或者慢速行驶。
第六要尽量少骑自行车。因为在大风天气中,顺风或逆风虽不会对骑车造成太大危险,但是一旦侧风向骑行,有可能被大风刮倒,造成身体损伤。同时,骑车或过马路时应保持多看、不急的原则。
第七外出要做好防护。要注意携带口罩、纱巾等防尘用品,以免沙尘对眼睛和呼吸道系统造成损伤。
扩展阅读》》》》
大风天如何预防火灾 10个大风天气防范火灾知识
大风天为什么容易火灾 大风天气易发生火灾的原因
大风引起火灾危害 大风天对火灾有哪些影响
大风天气安全注意事项 大风天出行六大安全知识须知
春季大风温馨提示 春天大风天气安全提醒标语
物业大风天气防范通知 小区物业关于大风天的安全通知
为什么春季多大风 我国春季多大风的原因
西北地区春季多大风的原因 西北春天为什么大风如此频繁
在强对流天气中,冰雹算是较常见的,一般在春夏秋交季时节,非常容易出现冰雹,因为这些时候,冷暖空气交汇,比较容易形成强对流。那么,强对流是什么呢?到底为什么会下冰雹?下面小编带您了解下冰雹的原因是什么。
下冰雹的原因是什么 为什么会下冰雹
当地表的水被太阳曝晒汽化,然后上升到了空中,许许多多的水蒸气在一起,凝聚成云,此时相对湿度为100%,当遇到冷空气则液化,以空气中的尘埃为凝结核,形成雨滴(热带雨)或冰晶(中纬度雨),越来越大,当气温降到一定程度时,空气的水汽过饱和,于是就下雨了,要是遇到冷空气而没有凝结核,水蒸气就凝结成冰或雪,就是下雪了,如果温度急剧下降,就会结成较大的冰团,也就是冰雹。
在冰雹云中强烈的上升气流携带着许多大大小小的水滴和冰晶运动着,其中有一些水滴和冰晶并合冻结成较大的冰粒,这些粒子和过冷水滴被上升气流输送到含水量累积区,就可以成为冰雹核心,这些冰雹初始生长的核心在含水量累积区有着良好生长条件。
雹核在上升气流携带下进入生长区后,在水量多、温度不太低的区域与过冷水滴碰并,长成一层透明的冰层,再向上进入水量较少的低温区,这里主要由冰晶、雪花和少量过冷水滴组成,雹核与它们粘并冻结就形成一个不透明的冰层。
这时冰雹已长大,而那里的上升气流较弱,当它支托不住增长大了的冰雹时,冰雹便在上升气流里下落,在下落中不断地并合冰晶、雪花和水滴而继续生长,当它落到较高温度区时,碰并上去的过冷水滴便形成一个透明的冰层。
这时如果落到另一股更强的上升气流区,那么冰雹又将再次上升,重复上述的生长过程。这样冰雹就一层透明一层不透明地增长;由于各次生长的时间、含水量和其它条件的差异,所以各层厚薄及其它特点也各有不同。最后,当上升气流支撑不住冰雹时,它就从云中落了下来,成为我们所看到的冰雹了。
冰雹如何防御?
1、日常生活防御
冰雹来袭注意收听收看当地的天气预报,了解天气变化趋势,做好防雹准备;注意当天的天气状况,如果下雹季节的早晨凉、湿度大,中午太阳辐射强烈,造成空气对流旺盛,则易发展成积雨云而形成冰雹。故有“早晨凉飕飕,午后打破头”、“早晨露水重,后响冰雹猛”的说法。出现这种天气时,老人、小孩不要外出,最好留在家中。及时躲避,有谚语云:“黑云尾、黄云头,冰雹打死羊和牛”的说法,要特别当心这种天气。另外,当冰雹来临时,要迅速在最近处找到带有顶棚、能够避雷防雹的安全场所,防止冰雹的袭击;如在室外,应用雨具或其他代用品保护头部,并尽快转移到室内,以免造成人、畜的伤亡。
2、农民防御
常用方法有:①在多雹地带,种植牧草和树木,增加森林面积,改善地貌环境,破坏雹云条件,达到减少雹灾目的;②增种抗雹和恢复能力强的农作物;③成熟的作物及时抢收;④多雹灾地区降雹季节,农民下地随身携带防雹工具,如竹篮、柳条筐等,以减少人身伤亡。
冰雹对作物的危害主要有三个方面:①冰雹自高空落下砸伤作物;②降温形成冻害;③土壤板结,透气性差,作物间接受害。冰雹对农业生产危害轻重,取决于降雹强度、持续时间、雹粒大小,也取决于作物种类、品种和所处生育期。禾本科作物生育前期抗灾能力强,生育后期抗灾能力弱;双子叶作物苗期抗灾能力弱,生育中后期抗灾能力强,其中,烤烟生育中后期抗灾能力极弱,一旦遭受冰雹为害损失惨重。
下冰雹虽然并没有下雨那么频繁常见,但出现的时间也不少。一般在春夏或春夏换季的时候,非常容易出现冰雹天气。那么,为什么会下冰雹是什么原因呢?每种天气现象都有其形成过程,那冰雹的形成是什么物态变化呢?下面小编来为您介绍。
为什么会下冰雹是什么原因 冰雹的形成是什么物态变化
当地表的水被太阳曝晒汽化,然后上升到了空中,许许多多的水蒸气在一起,凝聚成云,此时相对湿度为100%,当遇到冷空气则液化,以空气中的尘埃为凝结核,形成雨滴(热带雨)或冰晶(中纬度雨),越来越大,如果温度急剧下降,就会结成较大的冰团,也就是冰雹。
形成过程:
在冰雹云中强烈的上升气流携带着许多大大小小的水滴和冰晶运动着,其中有一些水滴和冰晶并合冻结成较大的冰粒,这些粒子和过冷水滴被上升气流输送到含水量累积区,就可以成为冰雹核心,这些冰雹初始生长的核心在含水量累积区有着良好生长条件。
雹核在上升气流携带下进入生长区后,在水量多、温度不太低的区域与过冷水滴碰并,长成一层透明的冰层,再向上进入水量较少的低温区,这里主要由冰晶、雪花和少量过冷水滴组成,雹核与它们粘并冻结就形成一个不透明的冰层。
这时冰雹已长大,而那里的上升气流较弱,当它支托不住增长大了的冰雹时,冰雹便在上升气流里下落,在下落中不断地并合冰晶、雪花和水滴而继续生长,当它落到较高温度区时,碰并上去的过冷水滴便形成一个透明的冰层。
这时如果落到另一股更强的上升气流区,那么冰雹又将再次上升,重复上述的生长过程。这样冰雹就一层透明一层不透明地增长;由于各次生长的时间、含水量和其它条件的差异,所以各层厚薄及其它特点也各有不同。最后,当上升气流支撑不住冰雹时,它就从云中落了下来,成为我们所看到的冰雹了。
冰雹的分布:
冰雹活动不仅与天气系统有关,而且受地形、地貌的影响也很大。我国地域辽阔,地形复杂,地貌差异也很大,而且我国有世界上最大的高原,使大气环流也变得复杂了。因此,我国冰雹天气波及范围大,冰雹灾害地域广。根据有关资料对中国冰雹灾害的空间格局进行对比分析,有下述四方面的认识。
(1)雹灾波及范围广。虽然冰雹灾害是一个小尺度的灾害事件,但是我国大部分地区有冰雹灾害,几乎全部的省份都或多或少地有冰雹成灾的记录,受灾的县数接近全国县数的一半,这充分说明了冰雹灾害的分布相当广泛。
(2)冰雹灾害分布的离散性强。大多数降雹落点为个别县、区。
(3)冰雹灾害分布的局地性明显。冰雹灾害多发生在某些特定的地段,特别是青藏高原以东的山前地段和农业区域,这与冰雹灾害形成的条件密切相关。
(4)中国冰雹灾害的总体分布格局是中东部多,西部少,空间分布呈现一区域、两条带、七个中心的格局。其中一区域是指包括我国长江以北、燕山一线以南、青藏高原以东的地区,是中国雹灾的多发区;两带指中国第一级阶梯外缘雹灾多发带(特别是以东地区)和第二级阶梯东缘及以东地区雹灾多发带,是中国多雹灾带;七个中心指散布在两个多雹带中的若干雹灾多发中心:东北高值区、华北高值区、鄂豫高值区、南岭高值区、川东鄂西湘西高值区、甘青东高值区、喀什阿克苏高值区。
近些年来,世界的两极常出现一些比较奇怪的现象,例如,北极圈出现“红雪”、南极洲出现“绿雪”等等。而其中,南极洲的绿雪是最近才发生的。那么,南极洲绿雪原因是什么?南极洲为什么会出现绿雪?下面我们一起来了解。
南极洲绿雪原因是什么 南极洲为什么会出现绿雪
据外媒CNET报道,在南极洲沿海的部分地区,雪呈现出奇异的绿色。
科学家表示:这种绿色是由微细雪藻大量繁殖造成的。这些雪藻覆盖了如此之多的地面,它们甚至能被卫星观测到。
由英国剑桥大学和英国南极调查局的研究人员领导的一个团队利用卫星数据和实地观测,绘制了一张绿藻图,并预测了这种令人不安的“绿雪”的未来生长。他们在周三的《自然通讯》杂志上发表了他们的研究成果。
这种“绿雪”出现在海岸线上。“它们生长在‘较温暖’的地区,在11月至2月的南半球夏季,平均气温刚刚超过零摄氏度,”剑桥大学在周三的一份新闻稿中说。附近的企鹅聚居地似乎在海藻群中发挥了作用。我们最近得知,企鹅的粪便会给科学家们带来笑气问题。它还可以促成藻类的生长。
气候变化似乎会在南极雪地的不经意间 绿化中发挥作用。“随着南极洲变暖,我们预测雪藻的总体质量将增加,因为向高处扩散的雪藻的数量将大大超过小岛上的小块藻类的损失,”该论文的主要作者、剑桥大学植物科学家AndrewGray说。
科学家们看到的不仅仅是绿色。南极洲的部分地区看起来像一道彩虹。研究人员打算将研究范围扩大到红色和橙色的藻类,这些藻类为这种多色景观做出了贡献。
类似的现象,北极也出现过:
此前,科学家们在北极竟然发现了一大片被染成红色的雪地。我们知道,大自然下的雪花都是白色的,除非是用别的东西来“染色”,不然不会出现这种情况的。尤其是北极地区,动植物十分稀少,自然情况下几乎是不会发生这样的情况的。
科学家发现,这些白色的雪花之所以看上去是空色,是因为白色的雪层下有一群红色的海藻,在这种印照下,雪花乍一看就成了红色了,其实雪花本身还是白色的。
其实,这个事件中,重点不是雪花变成了红色,而是在北京这种日常零下的环境下,怎么会大规模的出现这种红色的海藻呢?其实道理很简单,这里本来应该是冰雪覆盖的,海藻根本无法生长。但是近些年来,由于气候变化,北极的冰川开始大规模的融化,以往冰雪覆盖的区域成为了一海域,给了藻类生物生存的机会。
由于此区域的海水温度不断升高,很多海洋生物都开始来到这个区域。由于是新海域,来到这里生活的物种几乎是没有任何自然上的天敌的,是一个非常适合繁衍生息的天堂之地。当然,与此相反的如北极熊一样的喜好寒冷的生物,可能就要就此走上灭绝之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