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年历

气象

2020/4/1 16:14:38
万年历日历:气象知识
气象知识
春分都有哪些特点

春分节气作为春天的第4个节气,已经把春天的特点体现的淋漓尽致,那么春分都有哪些特点呢?关于春分,想必很多人也想知道春分水文气象特点有哪些?为了让大家更好的了解春分节气,知道春分禁忌吃什么,做了以下介绍,快点来看看吧。

春分都有哪些特点

1、春分这一天南北半球昼夜平分,即全球各地几乎昼夜等长。

2、春分时东亚大槽明显减弱,西风带槽脊活动明显增多,北方地区多大风和沙尘天气,当长波槽东移时会出现连续阴雨和倒春寒天气。

3、春分时节气温回升较快,中国大部分地区日平均气温均稳定升达0℃以上。

4、南方的降水迅速增多,而在东北、华北和西北广大地区降水依然很少,农作物要抵御春旱。

春分属于二十四节气之一,是春季的中分点,在每年农历2月15日前后(公历为3月20日或21日),太阳位于黄经0°时。

春分这一天太阳直射地球赤道,南北半球季节相反,北半球是春分,在南半球就是秋分。春分还是伊朗、土耳其、阿富汗、乌兹别克斯坦等国的新年,在中国有在春分踏青、放风筝、簪花喝酒、挑野菜的民间习俗。

春分水文气象特点

风沙

春分时节,在我国的西北大部、华北北部和东北地区还处在冬去春来的过渡阶段,晴日多风,乍暖还寒。根据近几年对沙尘天气的统计,4月最多,3月次之,春分15天,正处在3月底到4月初,在这些地区,大风卷起的扬沙、高空飘来的浮尘,特别是沙尘暴对大气造成的污染,每每都受到众人的关注,成为一时的热点话题。

低温阴雨

在春分时期,当有冷空气连续入侵我国南方,会出现温度持续偏低的春寒天气,此时,再有相伴的连阴雨,对农作物会有很大的影响。

当日平均气温下降到10~12℃以下(各个地区标准不很一致),时间连续5-7天以上,就有可能造成水稻严重烂秧。因为水稻和棉花都是喜温作物,在10~12以上时,最低气温在5℃以上的晴好天气时,才有利于齐苗壮秧。反过来,出现低温阴雨,便可想而之了。

霜和霜冻是春季遇到寒潮和强冷空气的产物,在气候偏暖期,寒潮比较少见,但也不能麻痹大意。

倒春寒

初春时节,当气温回升比较快,之后又出现一段时间气温持续偏低,这种天气现象人们称作倒春寒。在南方倒春寒最主要的影响是早稻烂秧,在北方会影响到花生、蔬菜、棉花的生长,严重的还会造成小麦的死苗现象。在长江中下游地区,曾经发生过一次非常严重的倒春寒,刚好是在春分期间,那是在1976年3月下旬到4月上旬,仅湖南、江西、湖北三省损失的谷种就有7~8亿斤。

春旱

在北方,尤其是西北、华北有“十年九春旱”和“春雨贵如油”之说,在冬季雨雪少的时候,冬小麦处于越冬阶段,对缺水的情况不甚敏感。进入3月后土壤解冻,小麦返青;春季作物由南向北播种,如果此时降水继续偏少,旱象就会明显地反映出来,幼苗的处境可想而知。

华南前汛期

在华南地区有两个雨水集中的时期,一是4~6月的前汛期,二是7~9月台风降雨形成的后汛期。前汛期从4月初开始,5月中旬进入盛期,每年平均有20场暴雨,6月最多,占暴雨总数的一半以上,且持续时间长,雨势猛烈。因“春分”只是沾了汛期的开头,在此不多赘述。

春分禁忌吃什么

忌过咸之物,如咸鱼、咸肉、榨菜、咸蛋等。此类食物可使体内水钠潴留,易使高血压病患者加重症状。

总的原则是忌大热大寒、而力求中和。如吃寒性食物,则佐以湿热之品;如服益阳之品,则配以滋阴之物,以达阴阳平衡。

忌辛辣刺激性食物、辛香湿燥之品,如辣椒、咖喱、胡椒、羊肉、狗肉、大葱、白酒等。此类食物易于化燥,增加痰液黏度,可伤及肺阴。

忌各种生冷瓜果、冰淇淋、冰冻饮料等。这类冷食有碍脾胃。对水湿运化不利,可聚湿生痰。

春分时节,在大自然中阴阳各占一半,在饮食上也要遵循“以平为期”的原则,日常的饮食要能够保持机体平衡协调。春分时节不能吃大寒大热大物。可以多食菜花、莲子和牛肚。

菜花可以强身健体,抵抗流感;莲子可以稳固精气、强健体魄、滋补虚损、祛除湿寒;牛肚可以滋养脾胃、补中益气。


气象学四季怎样划分

四季一般从天文和气象上来划分,天文一般是以节气为准,即立春、立夏、立秋和立冬分别作为四季的开始;而气象上则是从气温上来划分四季,当气温达到某一季节的标准,我们便说该季节来了。那么具体气象学四季如何划分呢?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一年四季的划分标准。

气象学四季如何划分 一年四季的划分标准

气象学划分是采用近代学者张宝堃的“候平均气温”划分,具体如下:

春季:以5天平均气温为标准,把冬季以后五天平均气温稳定在10℃以上为入春;

夏季:日平均气温连续五天高于22℃时意味着春季的结束夏季的开始;

秋季:按候平均气温法,日平均气温连续五天介于10℃-22℃之间算入秋;

冬季:日平均气温连续五天等于或低于10摄氏度以下算是入冬。

四季其他划分法:

季节更迭的根本原因是地球的自转轴与其公转轨道平面不垂直,偏离的角度是23度26分(黄赤交角)。在不同的季节,南北半球所受到的太阳光照不相等,且周期性变换。日照更多的半球是夏季,另一半是冬季。春季和秋季则为过渡季节,当太阳直射点接近赤道时,两个半球的日照情况相当,但是季节发展的趋势却还是相反,即当南半球是秋季时,北半球是春季。

天文季节划分法严格按照地球公转位置来决定,而实际的季节不同地区因气候而异。划分四季的方法很多,以下四种为最常见的(以北半球为例):

中国传统以四立为划分四季的起点,立春就是春季的起点,等等。 西方以二分二至为划分四季的起点,春分是春季的起点,等等。以气候本身的标准:候温(五日的平均气温)划分 夏季:候平均气温在22 °C以上的连续时期。 冬季:候平均气温在10 °C以下的连续时期。 春季和秋季:介于10~22 °C之间的时期。

按照以上观点,全球共存在6种季节组合类型:

全年皆夏(全年各月平均气温都在22 °C以上,主要分布于赤道附近地区); 全年皆冬(全年各月平均气温都在10 °C以下,主要分布于两极地区);长夏无冬(全年不存在平均气温在10 °C以下的月份,主要分布在南北回归线附近); 长冬无夏(全年不存在平均气温在22 °C以上的月份,主要分布在南北极圈附近);四季分明(主要分布于中纬度地区的大陆上,以中国长江流域中下游地区最为典型); 四季如春(全年各月平均气温都在10 ~22°C之间,主要分布于低纬度的高原地区,以及中纬度地区的海洋上)。 现今通用以天文季节与气候季节相结合来划分四季。即3、4、5月为春季,6、7、8月为夏季,9、10、11月为秋季,12、1、2月为冬季。


雪崩是怎么形成的

雪崩是危害性极大的自然灾害之一,所谓雪崩是指,因为积雪过多,山体难以承受其重力而发生的坍塌。这样一来,让人们就难以定义雪崩是地质灾害还是气象灾害了。不过,我们可以通过了解雪崩是怎么形成的来分析其灾害性质。

雪崩是怎么形成的 雪崩是地质灾害还是气象灾害

雪崩是一种所有雪山都会有的地表冰雪迁移过程,它们不停地从山体高处借重力作用顺山坡向山下崩塌,崩塌时速度可以达20-30米/秒,随着雪体的不断下降,速度也会突飞猛涨,一般12级的风速度为33-35m/s,而雪崩将达到97m/s,速度极大。

造成雪崩的原因主要是山坡积雪太厚。积雪经阳光照射以后,表层雪溶化,雪水渗入积雪和山坡之间,从而使积雪与地面的摩擦力减小;与此同时,积雪层在重力作用下,开始向下滑动。积雪大量滑动造成雪崩。此外,地震运行踩裂雪面也会导致积雪下滑造成雪崩。

雪崩的形成和发展可分为三个区段,即形成区、通过区、堆积区。

形成区:雪崩的形成区大多在高山上部,积雪多而厚的部位。比如,高高的雪檐,坡度超过50-60度的雪坡,悬冰川的下端等地貌部位,都是雪崩的形成区。

通过区:雪崩的通过区紧接在形成区的下面,常是一条从上而下直直的U形沟槽,由于经常有雪崩通过,尽管被白雪覆盖,槽内仍非常平滑,基本上没有大的起伏或障碍物,长可达几百米,宽20-30米或稍大一些,但不会太宽,否则滑下的冰雪就不会很集中,形成不了大的雪崩。

堆积区:堆积区同样是紧接在形成区的下面,是在山脚处因坡度突然变缓而使雪崩体停下来的地方,从地貌形态上看多呈锥体,所以也叫雪崩锥。

雪崩是地质灾害还是气象灾害?

雪崩是地质灾害。

雪崩对登山者、当地居民和旅游者是一种很严重的威胁。

在高山探险遇到的危险中,雪崩造成的危害是最为经常、惨烈的,常常造成“全军覆没”。因雪崩遇难的人要占全部高山遇难的1/2-1/3。但是,探险者遭遇雪崩的地理位置不同,危险性也不一样。如果所遇雪崩处正是在雪崩的通过区,危险要小一些,如果被雪崩带到堆积区,生还的机率就很小了。

雪崩摧毁森林和度假胜地,也会给当地的旅游经济造成非常大的经济影响。

通常雪崩从山顶上爆发,在它向山下移动时,以极高的速度从高处呼啸而下,用巨大的力量将它所过之处将一切扫荡净尽,直到广阔的平原上它的力量才消失。一旦发生,其势不可阻挡。这种“白色死神”的重量可达数百万吨。有些雪崩中还夹带大量空气,这样的雪崩流动性更大,有时甚至可以冲过峡谷,到达对面的山坡上。

比起泥石流、洪水、地震等灾难发生时的狰狞,雪崩真的可以形容为美得惊人。雪崩发生前,大地总是静悄悄的,然后随着轻轻的一声“咔嚓”,雪层断裂,白白的、层层叠叠的雪块、雪板应声而起——好像山神突然发动内力震掉了身上的一件白袍,又好像一条白色雪龙腾云驾雾,顺着山势呼啸而下,直到山势变缓。

雪崩美丽的背后隐藏的是可以摧毁一切的恐怖。雪崩的威力被称为“白色妖魔”。雪崩的冲击力量是非常惊人的。它会以极快的速度和巨大的力量卷走眼前的一切。有些雪崩会产生足以横扫一切的粉末状摧毁性雪云。

据测算,一次高速运动的雪崩,会给每平方米的被打物体表面带来40~50吨的力量。世界上根本就没有哪种物体,能经得住这样的冲击。


台风是什么灾害

台风属于一种自然灾害,而自然灾害又分为很多种类别,其中包括气象灾害、地质灾害、海洋灾害等等,那么,台风是什么灾害?台风作为一种风,属于天气的一种,但是从发源地来看,又和海洋有很大关系。到底台风是气象灾害还是海洋灾害?我们来看看。

台风是什么灾害 台风是气象灾害还是海洋灾害

台风是由热带气旋形成的一种气象灾害。

台风经过时常伴随着大风和暴雨天气。风向在北半球地区呈逆时针方向旋转(在南半球则为顺时针方向)。在气象图上,台风的等压线和等温线近似为一组同心圆。中心气压、气温均达到最低值,天气条件极为恶劣。

台风是一种破坏力很强的灾害性天气系统,但有时也能起到消除干旱的有益作用。其危害性主要有三个方面:

①大风。台风中心附近最大风力一般为8级以上。

②暴雨。台风是最强的暴雨天气系统之一,在台风经过的地区,一般能产生150mm~300mm降雨,少数台风能产生1000mm以上的特大暴雨。1975年第3号台风在淮河上游产生的特大暴雨,创造了中国大陆地区暴雨极值,形成了河南“75.8”大洪水。

③风暴潮。一般台风能使沿岸海水产生增水,江苏省沿海最大增水可达3m。“9608”和“9711”号台风增水,使江苏省沿江沿海出现超历史的高潮位。

气象灾害与海洋灾害的概念

气象灾害:

气象灾害是指大气对人类的生命财产和国民经济建设及国防建设等造成的直接或间接的损害,自然灾害会造成几百万元到几百亿元的损失,同时也会造成灾害区内不计其数的伤亡人数。

气象灾害是自然灾害之一。主要包括亚洲热带风暴,中国沿海城市区域出现的台风、南方地区的干旱、高温、山洪、雷暴、中国北方的沙尘暴等。北美地区常见的飓风、龙卷风、冰雹、暴雨(雪)。中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发生十分频繁、灾害种类甚多,造成损失十分严重的少数国家之一。

气象灾害,一般包括天气、气候灾害和气象次生、衍生灾害。

天气、气候灾害,是指因台风(热带风暴、强热带风暴)、暴雨(雪)、雷暴、冰雹、大风、沙尘、龙卷、大(浓)雾、高温、低温、连阴雨、冻雨、霜冻、结(积)冰、寒潮、干旱、干热风、热浪、洪涝、积涝等因素直接造成的灾害。

气象次生、衍生灾害,是指因气象因素引起的山体滑坡、泥石流、风暴潮、森林火灾、酸雨、空气污染等灾害。

海洋灾害:

海洋灾害,是指海洋自然环境发生异常或激烈变化,导致在海上或海岸发生的灾害。我国海洋灾害的种类有很多,主要的有风暴潮、赤潮、海浪、海岸侵蚀、海雾、海冰、海底地质灾害、海水入侵、沿海地面下沉、河口及海湾淤积、外来物种入侵、海上溢油等等。

海洋自然环境发生异常或激烈变化,导致在海上或海岸发生的灾害称为海洋灾害。海洋灾害主要指风暴潮灾害、海浪灾害,海冰灾害、海雾灾害、飓风灾害、地震海啸灾害及赤潮、海水入侵、溢油灾害等突发性的自然灾害。

引发海洋灾害的原因主要有大气的强烈扰动,如热带气旋、温带气旋等;海洋水体本身的扰动或状态骤变;海底地震、火山爆发及其伴生之海底滑坡、地裂缝等。海洋自然灾害不仅威胁海上及海岸,有些还危及沿岸城乡经济和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例如,强风暴潮所导致的海侵(即海水上陆),在我国少则几公里,多则20公里~30公里,甚至达70公里,某次海潮曾淹没多达7个县。上述海洋灾害还会在受灾地区引起许多次生灾害和衍生灾害。如:风暴潮引起海岸侵蚀、土地盐碱化;海洋污染引起生物毒素灾害等。

想了解台风更多消息,请关注》》》》最新台风路径实时发布系统


公历2月10日是什么节日

公历2月10日是什么节日?2020年2月10日是国际气象节吗?每年2月10日是国际气象节,气象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它让我们避免的极端天气带来的影响,也让我们的生活井然有序的进行,可以说我们离不开每日天气的预报。以下是对2020年2月10日的详细介绍,快点来看看吧。

公历2月10日是什么节日 2020年2月10日是国际气象节吗

没错,2020年2月10日是国际气象节。每年2月10日是国际气象节,气象与人的生活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对人类生存的方方面面都带来影响。在1991年2月10日,在法国巴黎附近的一个叫依西雷莫里诺(Issy-Les-Moulineaux)的地方举办了第一个国际气象节。

2020年2月10日日子好不好

公历:2020年2月10日

农历:农历01月(小)17日、星期一、水瓶座

岁次:庚子年、生肖属鼠、戊寅月、癸未日

五行:杨柳木、执执位

冲:冲牛(丁丑)煞西

胎神占方:房床厕外西北

彭祖百忌:癸不词讼理弱敌强、未不服药毒气入肠

吉神宜趋:天恩、敬安、玉堂

凶神宜忌:小耗、触水龙

2020年2月10日

宜:入学、习艺、出行、纳采、订盟、嫁娶、会亲友、进人口、牧养、捕捉、入殓、移柩、安葬、启钻

忌:开光、开市、入宅、动土、盖屋

从今天的黄历来看,宜中标明了入学、出行、嫁娶等,看来今天这个日子不错,很适合结婚。

2月10日历史上的今天

1895年2月10日 中日海战刘步蟾自杀殉国

1898年2月10日 戏剧大师布莱希特诞辰

1906年2月10日 英国第一艘“无畏”号战舰下水

1922年2月10日 印度国大党停止“不合作运动”

1923年2月10日 X射线的发现者伦琴逝世

1931年2月10日 王明提出左倾冒险主义的政治纲领

1937年2月10日 中共提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1938年2月10日 晋察冀边区实行减租减息

1940年2月10日 中央军委发出开展大生产运动的指示

1946年2月10日 国民党制造“较场口惨案”

1952年2月10日 河北公审大贪污犯刘青山、张子善

1958年2月10日 马寅初提出“新人口论”

1964年2月10日 全国开展农业学大寨运动

1971年2月10日 我国与尼日利亚建交

2001年2月10日 美国核潜艇撞沉日本渔船

2002年2月10日 中国第一份人权专业杂志创刊

2月10日出生人的性格和命运

2月10日出生的人,一般都会寻求最广大的认同,而且也喜欢受到那些行家们的欣赏。许多在今天出生的人希望他们的成就,能够得到较高文化或充分地阶层的高度赞赏。修养程度较高的人可以不需要太刻意的努力或是自我妥协,就能成功地赢得认同。

他们是紧密或充满想象力地依循个人的直觉,而自信满满地超越了其他的人。然而,为了受到更广大的欢迎而改变自己的行为举止,对于在这天出生的人而言,是相当不寻常的。他们待人接物的态度基本上是“要嘛,接受,或是不要拉倒”。

可是这并不意味着他们是好争斗狠或是喜欢冲突的人。会有这种决断的方式,纯粹只是因为他们只知道如何按照自己的方式去做事,以便让自己安心。遗憾的是其他人会把这种态度误以为是顽固或是不知变通。

因此在这天出生的人必须要找一个非常善解人意的伴侣,或是一位正因为他们的古怪与缺点而爱他们的人。在这天出生的人能够非常直接地感动周遭人的情绪,但是他们个人却不喜欢自己的感情太过丰富。

他们似乎将自己的精力注入了热切的努力之中,同时也保留一定程度的超然立场。事实上,这样的客观性正是他们成功的基础。作为生命舞台上的表演者。

在面对家人、亲朋好友与社交关系的观众时,2月10日出生的人认为自己必须要对这些观众们负起重责大任,就像驾驭飞机的飞行员一样,知道自己不能分心,以免一时大意,造成坠机事件。

然而,今天出生的人还是必须要学习让自己走出注意力的焦点。提供别人一个机会,让自己像个模范或是教师一样地将经验知识传递下来,这是他们要人格发展中一个很重要的部分。“责任”这两个字,对在这天出生的人而言,是一个相当有趣的问题。


2020世界气象日是哪一天

气象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可以说必不可少的,因为我们每天的出行都要先看气象,以备出现什么恶劣天气让自己身陷险境。在世界节日中,有一世界气象日每年开展活动来宣传气象对我们生活的重要性,那么2020世界气象日是哪一天?2020世界气象日是几月几号呢?和一起去看看吧。

2020世界气象日是哪一天 2020世界气象日是几月几号

2020年世界气象日的日期:2020年03月23日 星期一 庚子年(鼠年)二月三十

世界气象日简介

“世界气象日(World MeteorologicalDay)”又称“国际气象日”是世界气象组织成立的纪念日,时间在每年的3月23日。世界气象组织为了纪念世界气象组织的成立和《国际气象组织公约》生效日(1950年3月23日)而设立的。每年的“世界气象日”都确定一个主题,要求各成员国在这一天举行庆祝活动,并广泛宣传气象工作的重要作用。

每年的3月23日是“世界气象日”,由世界气象组织于1960年6月确定。气象是指大气的状态和现象,如冷、热、干、湿、风、云、雨、雪等。为了加强国际间的气象研究与合作,更好地把气象观测结果应用于人类的各项实践活动。

1878年国际气象组织在维也纳成立,该组织1947年9月召开气象局长会议,审议并通过了《世界气象组织公约》,公约于1950年3月23日正式生效,国际气象组织由此改名为世界气象组织,并成为联合国的一个专门机构。

1960年6月,世界气象组织通过决议,从1961年起将公约生效日,即3月23日定为“世界气象日”。世界气象组织要求各成员国在这一天以多种方式举行庆祝活动,宣传气象学在国民经济和国防建设中的作用,并且每年气象日都选定一个主题,号召各成员国以多种方式开展宣传活动。

主题的选择基本上围绕气象工作的内容、主要科研项目以及世界各国普遍关注的问题。开展世界气象日活动的主要目的是让各国人民了解和支持世界气象组织的活动,唤起人们对气象工作的重视和热爱,推广气象学在航空、航海、水利、农业和人类其他活动方面的应用。

世界气象组织及其设立宗旨

世界气象组织(WMO):世界气象组织(World MeteorologicalOrganization,WMO)成立于1950年3月23日,1951年成为联合国的专门机构,是联合国关于地球大气状况和特征、与海洋相互作用、产生和导致水源分布气候方面的最高权威的喉舌,其总部设在瑞士日内瓦。

世界气象组织成立至今已整整50年,组织的会员由成立初期的30个发展到今天的185个,包括了非洲,中、西欧和西南太平洋国家,其中国家会员179个,地区会员6个(含中国香港和中国澳门),成为最具广泛代表性和合作精神的国际组织。

数十年来,世界气象组织为国际社会的经济发展,协助各会员气象部门提供及时、准确的天气预报、警报提供了服务,也为区域乃至全球社会经济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历年世界气象日主题

2000年:气象服务五十年

2001年:天气、气候和水的志愿者

2002年:降低对天气和气候极端事件的脆弱性

2003年:关注我们未来的气候

2004年:信息时代的天气、气候和水

2005年:天气、气候、水和可持续发展

2006年:预防和减轻自然灾害

2007年:极地气象:认识全球影响

2008年:观测我们的星球,共创更美好的未来

2009年:天气、气候和我们呼吸的空气

2010年:致力于人类安全和福祉的六十年

2011年:人与气候

2012年:天气、气候和水为未来增添动力

2013年:气候变化,监视天气,保护生命和财产

2014年:天气和气候:青年人的参与

2015年:气候知识服务气候行动

2016年:直面更热、更旱、更涝的未来

2017年:观云识天

2018年:智慧气象

2019年:太阳、地球和天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