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是我们熟悉的二十四节气之一,但是冬至不仅仅是节气,同时它也是一个很热闹的节日,只是现在冬至的节日意义已经被逐渐削弱了。即使是这样,现在我国很地方依然习惯在冬至这天遵循古老的传统,在冬至的夜晚藏在家里不出门。那么冬至晚上为什么不能出去?下面我们来看看冬至有什么禁忌不能做。
冬至晚上为什么不能出去 冬至有什么禁忌不能做
冬至晚上不能出去是因为,很多地方在冬至这一天有祭祀祖先的习俗,而冬至上坟祭祀的时候阴气比较重,所以在祭祀之后一般都会早点回家。
冬至有什么禁忌不能做
【不宜婚嫁】
冬至期间不宜婚嫁,因为古人把春分、秋分、夏至、冬至前一天称为四离日,离日为不吉利的日子,而是一件大喜事肯定要选择一个黄道吉日。
【不宜搬家】
冬至期间不宜搬家,因为冬至是一年之中最冷的时候,在寒冷的日子搬家会破坏家中的兴旺之气。
【不宜同房】
冬至期间不宜同房,民间有冬至前后10天不宜同房的说法。古人认为冬至期间是人体最虚弱的时候,这个时候同房的人,阴阳不调,非常不利身体健康,还会影响后代的繁衍。
【不宜回娘家】
冬至期间不宜回娘家,民间有冬至回娘家对公公不益的说法。很多人都认为这是比较封建的思想,但是还是有很多人会严格遵循。
冬至祭祖习俗
在时节转换的日子里祭祖,就好像祖先也和我们一起过节。一般来说,冬至虽然不是正式家祭,但应该给祖先的灵位前祭献供品和香火,酪酒一盏而后全家在一起同庆。此外,还有上坟烧纸、送寒衣等风俗。所谓送寒衣,就是为已故的祖先送去御寒的衣服。过去在民间信仰看来,人有人世,死人有鬼世。已故亲长虽然躯体已经死亡,但灵魂还在鬼世生存,不同季节需要不同的饮食、服装,尤其秋尽冬来,鬼魂也是很怕冷的,所以才流行送寒衣,这是怀念祖先的一种表现。这些活动,无论是祭天,还是祭祖,都是冬至节的一种宗教活动,虽然带有很浓重的迷信意味,但是却有着一种美好的期望在里面,表达了人们的某种意愿。
冬至祭祖有什么风俗
浙江宁波
正月初一,在祖先遗像前,点着香烛,供陈汤团、糕、饼、水果,家人依次跪拜。也有把祖先遗象供在祠堂里的,家人就同去祠堂行祭祖礼仪。
广东东莞
正月初一,大多数人家先在历书上择一个吉利的时辰,举行祭祖典礼,祭品是茶、酒、白饭、攒盒、生果、如龙(年糕)、禄堆和斋菜。祭祖程序:焚香、点烛、烧元宝、放串炮,全家人依辈分、年龄的秩序拜祖先。中上人家的祭祖,都是灯火长明,香烟不绝。
河南开封
守岁的到五更时候,先行盥洗,穿着礼服礼帽,在供桌之上摆好祭品,香烛齐燃,爆竹争放,一家人依长幼辈分,连续向祖宗跪拜致祭,拜祝“年福”。
湖北罗田
新正初一早晨,到祠堂去祭祖拜年,看守祠堂的人早已准备祭品供奉在祖宗神位之前,又准备一支长竿挂着鞭炮,等族人来到时,便点火燃放,表示欢迎前来祭祖,等到祭祖仪礼完毕,有果盒、茶点或丰盛的早餐相招待。
东北地区
一到初一那天的子时时分,大大小小都换上新衣、新帽、新袜、新鞋、祭拜祖先,在供奉祖宗的神位前面,点烛、烧香、焚纸、放炮,子孙跪拜如仪,称为“发纸接种”。
粤桂地区
初一上午五、六点钟,摆设丰盛酒菜在祖堂之前,全家男女老幼都穿上新衣,按尊长辈分,排前后次序,向祖宗跪拜叩头。
豫东地区
初一早餐以后,全家大小都要祭祖,照辈分长次,先男后女,对着祖宗神位,一一磕头跪拜。
川西地区
祖宗神位前的香炉中,点了轻烟缭绕的长香,红烛燃起辉煌的亮光,铜磬在一声声的敲着,弥漫肃穆的气氛。长辈带领男女老幼,男左女右衣冠整齐地站立两旁,向祖宗神位,焚香点烛烧纸,按辈分长次,向祖宗跪拜,上酒,供饭,焚化纸钱。
忌讳这个词就是说在某个时间点不能做的事情,比如在北方立春都有很多的忌 讳的,那立春忌讳什么呢?根据地方不同有不一样的忌讳,比如,北方有的地区,说 立春这一天不能扫屋子,扫了的话家里的庄稼要被风刮倒等,立春这些事不能做快来 看看吧。
立春忌讳什么 立春这些事不能做
民间以立春日为一年农事之始,故有于是日占卜丰歉之习俗。俗以为立春宜晴不 宜阴。晴则兆丰,阴则兆灾。河南一带民谣云:“立春清明又和暖,农人鼓腹皆翘天 ,倘若风阴与昏暗,五谷不登人不安。”又有“晴则诸事吉,阴乃万事愁”的说法。 山东一带,俗以为立春日阴天,则虫伤禾豆。莱阳地区立春日还忌讳挑水和掏灰。说 是挑了水,一年当中精神不振,光打磕睡。掏了灰,一年的好运就被掏跑了。龙泉县 旧时立春日,家家要置春酒为欢,此时,小儿不得相垢淬。
立春迎春禁忌
在立春施土牛、耕人的仪式中,有一项严格的禁忌,就是只许文官参加,而不许 武官参加。《后汉书礼仪志>载,这个礼仪,上自“京师百官”,下至县道“斗食令 史”都要参加,然而“唯武官不”。可见在这个礼仪中武官是被排除在外的。立春迎 气的礼仪也可能没有武官,迎春礼结束之后,皇帝“赐文官太傅、司徒以下缣各有差 。”可见在那时立春举行的所有礼仪都限制武官参加。
这项禁忌并不意味着武官不受重视,而是与当时流行的阴阳五行的观念有关。《 周书周月>说:“万物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天地之正,四时之极,不易之道。”< 春秋繁露四时之副>说:“天之道,春暖以生,夏暑以养,秋凉以杀,冬寒以藏。” 人们认为,不同的季节分别与阴阳五行相配,各有不同的功能,人们的行为只能顺应 它们,而不能与此相违背。
为了顺应春天的时令,因此在立春时节提倡生养抚恤,这在西汉时期已经采取了 相应的措施,强调立春是一个慰问和劝农的日子。《汉书谷永传》载:“立春遣使 者循行风俗,宣布圣德,矜恤孤寡,问民所苦,劳二千担敕,劝农桑,勿夺农时。” 这种措施在东汉时期仍然继续采用,安帝永初六年(112)乙卯诏说:
“《月令》仲春‘养幼小,存诸孤’,季春‘赐贫穷,赈乏绝,省妇使,表贞女 ’,所以顺阳气,崇生长也。”此外,皇帝在立春日也赏赐大臣。在东汉时期,立春 的施政措施不仅注重抚养和赏赐,而且增加了禁止杀罚和刑狱的内容。章帝建初元年 (76)丙寅诏说:“方春东作,宜及时务,……罪非殊死,须立秋案验。”元和元年 (84)丁未诏说:“宜及秋冬理狱,明为其禁。”元和二年(85)庚子诏说:“律十 二月立春,不以报囚。”李贤注说:“立春阳气至,可以施生,故不论囚。”《后汉 书礼仪志>载:“立春之日,下宽大书日:‘制诏三公,方春东作,敬始慎微,动作 从之。罪非殊死,切勿案验,皆须麦秋。退贪残,进柔良,下当用者,如故事。”’ 刘昭注说:“《月令)日:‘命相布德和令。’蔡邕曰:‘即此诏之谓也。”’这里 不仅强调了春季禁止杀罚的原则,而且指明了这种原则与
立春咬春习俗
供春季食用的萝卜,多在上一年晚秋播种。萝卜根部肥大,味甘质脆,颜色发红的还可以顺气醒睡,化痰清热,健身美容。萝卜生吃最好,汁水越多,功效越好。患有胃酸的,最好能每餐生吃红萝卜,尤其以鲜嫩者为佳。我国北方,立春日盛行吃萝卜,据说可以解春困。《城北集诗注)说北京的风俗皆在立春吃萝卜,叫作咬春。此时,往往半夜中,街市仍然有人出售萝卜,并叫卖着“赛过脆梨!”彭蕴章《幽州土风吟咬春词》中写着:“萝卜辛,名咬春,此是古人菜根意,可愧一食万钱人,食万钱,态游戏,笙歌岁里朝朝醉,不到山村水边去,九十韶光睡梦中。春人谁识春滋味。”
顺顺利利的安稳生活一直是很多人向往的,但是生活中总有很多意外。对于这些天意弄人,人们也只能是尽量避免犯忌讳,触霉头。马上立春就要到了,立春有什么风俗禁忌呢?看完你就知道立春到来这些事情不能做。
立春有什么风俗禁忌呢 立春到来这些事情不能做
一:传统上认为,立春当天天气晴朗,则来年丰收,如果当天阴天则来年收成欠丰,诸事不吉。
二:忌讳吵架、骂人、看病、理发、搬迁等等。
三:在立春的时辰不可以躺着。因为这天是阳气开始起步、起升的时刻,应该站立或者坐着来迎接美好的时刻,有午觉习惯的朋友有必要注意一下,为自己讨个吉祥。
四:不要做口舌之争,这是老传统了,也是美德,不口出污秽言语。和和气气,欢度节日。
五:立春这天建议大家去田地公园,吸收新鲜空气,感受自然,迎来立春,为自己的明年讨个吉利。
六:忌讳吵架、不口出污秽言语、不要做口舌之争,和和气气,喜迎春之至。这是好传统,也是美德。立春乃一年之始,在这第一天,本来气杂而交,人容易情绪不稳,要是在此日就把美德忘了,那一年不知道你能记得几天啊,这是在提醒大家,牢记我们民族的好传统,立春口舌,全年不吉,是非麻烦,诸事不利,因此奉劝我的朋友们,在立春日做好自我调剂,开开心心迎接新的一年。
七:立春之日莫搬迁。这个习惯我的认识是应该遵守的,做易学的朋友也应该注意,不要选择时选在四立八节上,这是交接之时,气息驳杂,搬迁自然不宜,一年之始,便动荡搬迁,新的一年何来安稳日子,要相信日月运行,五行流转,相信数中之“一”的神秘内涵,顺应天地者,天人和谐,必然自天佑之,吉无不利。
八:立春这一天,出嫁了的闺女不能回娘家。为什么呢?春乃一年之始,古时女子出嫁便是婆家人了,那就不能把婆家的运气带回娘家啦,再就是,春归娘家去,来年又一春,就是要再嫁人了。所有这些都是没有道理的说法,今天男女都有独立的人格,无需再去拘泥这些胡说八道了。春回娘家去,娘家婆家一样亲啦。
九:立春之日不看病,如果看病就意味着一年都没有好运气。这个说法不过是去讨个好彩头,就像大年初一不看病一样,小毛病耽误一下倒也没有什么,那大病难道不要看吗?人秉五行之气,此日交接春暖,人生病也是正常现象,去看医生那是对身体负责,不要拘泥这样的说法,看好病身体健康才是硬道理。
十:立春之日不理发,理发则不吉利。对于这一禁忌,倒是值得考虑,发乃人身之草木,立春回暖,草木出生,刚出生的草木去损害,这是不合天地运行草木生长之理的,再说了,一年四季365天,为什么非要选在这一天去理发呢?这个习惯应该坚持,这是提醒世人为人处事都要遵循自然五行之道啊!
立春的习俗有哪些
立春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之首,意味着春回大地、万木复苏。民谚有“一年之计在于春”,反映出立春对农业的重要性。立春有很多习俗和庆祝方式。最早的庆祝源起于官府,据《事物记原》记载,早在周朝的时候,官府就很重视立春,并有相关活动。“周公始制立春土牛,盖出土牛以示农耕早晚。”周朝这么做,就是在鼓励人们积极农耕,发展生产。这一礼仪一直延续到清代。比如宋代的《梦粱录》记载了当时的情形:“立春日,宰臣以下,人朝称贺。”清代的《燕京岁时记》也记载道:
“立春先一日,顺天府官员,在东直门外一里春场迎春。立春日,礼部呈进春山宝座,顺天府呈进春牛图,礼毕回署,引春牛而击之,日打春。”
以前民间的传统做法是,立春的头一天,两名人顶冠饰带,一称春官、一称春吏,他们沿街高喊:“春来了!”这称为“报春”。无论是官吏还是农、工、商等,见到春官都要作揖行礼。报春官可以沿路随便在摊贩商店拿取货物、食品,店主还得笑脸相迎。
这一天官府也要“迎春”,一般是州县的长官率领下属,由鼓乐仪仗队导行,农民拿着农具在后面跟着。迎春队伍来到城东郊,迎接早就制作好的芒神与春牛,还得行二跪六叩大礼—这在古代是很隆重的,因为见到皇帝也就是三跪九叩。行完礼,就将芒神、春牛迎回城里。到了第二天立春时分,州县长官仍要率领下属、农民鞭春。先是行礼,然后拿着彩鞭击打春牛三遍,最后农民们将春牛打烂。“鞭春”又称“打春牛”,现在很多地方没有鞭春的习俗了,可是打春牛仍有。
有些地方还会做一些春牛、春鸡给小孩佩戴,据说,戴上春鸡,养蚕就会兴旺。立春还有很多食俗,一般的习惯是吃萝卜、姜、葱、面饼,这称为“咬春”或“啃春”。古时候有句俗话“咬得草根断,则百事可做”。现在很多人或地方取名,也喜欢带“春”字。
从今天开始还有十几天就到农历七月十五了,这天被称为“鬼节”,听名字就知道,这是属于我鬼的节日,但是不要以为这和我们活着的人没什么事,我们也是有任务的,要准备酒水餐饭,送一些纸钱之类的,除了准备伙食给他们,还要注意七月半鬼节的民间禁忌否则容易招惹上不好的东西。
七月半鬼节的民间禁忌 鬼节哪些事不能做
禁忌一:这一条很多人都知道,不过还是要提及一下,八字轻的人不要在夜晚出游,否则只会自找麻烦,另外要记住一点,金纸是烧给神的,冥纸是烧给鬼的,如果烧冥纸祭奠先人,那一定要在特定的场合去烧,不要在家门口,烧冥纸的结果是会吸引更多的鬼来,八字强的人,在这天夜游的时候,不要叫朋友的名字,尽量都以代号相称,否则被鬼记住你的名字,就麻烦了。
禁忌二:不要调皮偷吃祭品,这些祭品都是给鬼吃的,在他们没有同意的情况下,动了他们的东西就是在自找麻烦,只会给自己找来难以解决的厄运,虽然你看不到他们,但他们都是化作一种能量磁场,存在着的,要敬畏不要招惹。
禁忌三:尽量把在室外晾晒的衣服收回,有些是鬼魂野鬼,在这天没有人送纸钱、衣服等,他就会比较暴躁,去抢或者去偷偷穿阳人的衣服,一旦他们借去穿了,就会在衣服上留下阴气,阳人再穿就容易受到不小的影响。
禁忌四:这天不要熬夜,人气最需的时候是深夜,鬼气最旺的时候也是深夜,如果喜欢看恐怖片的朋友,在这天就不要看这类片子了,说话也要注意,不要总是说不该说的话,或者口头禅,切勿乱提那个不该提的字,还真别不信邪!
禁忌五:不要轻易靠墙,鬼魂是最喜欢停留在冰凉的墙壁上休息的,如此举动若恰好占了他的位置,会很容易引起鬼上身的,会在接下来的日子里生病、或者走霉运。这天外出时也不要捡东西,以免捡到不干净的东西回家。
不要轻易的回头看,如果夜里听到有人叫你的名字,也不要答应,那很可能是鬼在叫你,人的三把火是阳气,每灭一把火,阳气就减弱一分,阳气若的人必定容易染上不干净的东西。
禁忌六:家里如果挂有“风铃”,或者类似的小铃铛,这天要拿下来,因为在风水上来讲,这类东西最招阴气,吃饭时筷子不要插在饭中央,这是祭拜的模式,就好比香插在香炉上,这个举动会引起鬼魂的注意,他们会以为你请他们来共食,碟仙、笔仙类的游戏千万不要玩,这种招魂的游戏在平时玩都很容易发生不测,更何况在鬼节这天了。
中元节的由来
中元节俗称“鬼节”、'七月节'、'盂兰节',尤其以七月十四最为重,为三大鬼节之一。中元节是道教的说法,中元是三元之一,名起于北魏。
'三元'是'三官'的别称。上元节又称'上元天官节',是上元赐福天官紫微大帝诞辰;中元节又称'中元地官节',是中元赦罪地官清虚大帝诞辰;下元节又称'下元水官节',是下元解厄水官洞阴大帝诞辰。道教《太上三官经》云:'天官赐福,地官赦罪,水官解厄','一切众生皆是天、地、水官统摄'。今年的中元节是公历8月28日,这一天我们要祭拜祖先。了解一些基本的知识,是我们对祖先和自己的一种尊重。
中元节也叫盂兰盆节
根据《佛说盂兰盆经》,在农历七月十五日举行佛事超度历代祖先,称为盂兰盆会,又叫盂兰盆节、盂兰盆斋、盂兰盆供。
相传佛弟子目犍连尊者见其母堕饿鬼道受倒悬之苦,向佛请教救济之法,佛让尊者每年七月十五日为七世父母及现在父母在厄难中者,集百味饭食安盂兰盆中,供养十方自恣僧众,七世父母得离饿鬼之苦,生人天中,享受福乐:这就是盂兰盆会之缘起。
《盂兰盆经》有云:“是佛弟子修孝顺者,应念念中忆父母乃至七世父母。年年七月十五日,常以孝慈忆所生父母,为作盂兰盆施佛及僧,以报父母长养慈爱之恩。”
《佛祖统纪》记载:“盂兰,此翻解倒悬,言奉盆供于三宝福田,用以解饥虚倒悬之急。”
《佛说盂兰盆经》,一卷,西晋竺法护译,该经讲述盂兰盆之缘起及其修法,历代注疏较多,现存者有唐慧净《盂兰盆经讲述》一卷、唐宗密《盂兰盆经疏》一卷、宋元照《盂兰盆经疏新记》二卷、宋普观《盂兰盆经疏会古通今记》二卷、宋遇荣《盂兰盆经疏孝衡钞》二卷、宋日新《盂兰盆经疏钞余义》一卷、明智旭《盂兰盆经新疏》一卷、清灵耀《盂兰盆经折中疏》一卷、清元齐《盂兰盆经略疏》一卷。
梁武帝大同四年(538年)于同泰寺设盂兰盆斋,中国逐渐形成一套民间习俗,如放焰火、施饿鬼食、在河中放莲花灯等,主旨是为拜祭先祖,超度亡灵,送走灾祸疾病,祈求吉祥平安。
中国人祭祀上坟是有讲究的,每年一般都是在清明节、中元节或者是寒衣节的时候上坟祭祖,而在上坟祭祖的时候也要特别注意约束自己的行为。今年的清明节上坟时间就要到了,那么2020清明节上坟哪些事不能做?下面来看看2020清明节上坟禁忌你就知道了。
2020清明节上坟禁忌 2020清明节上坟哪些事不能做
1、祭祖不要照相
现在的21世纪,拍照已经成为了大家出行打卡的一项必备活动,看到什么都不忘拍个照发个朋友圈,甚至有人连祭祖都要拍一张。然而这样是很不好的,祭祖不仅是纪念祖先,同时也有尊崇,祈祷之意,首先要对此存在敬意,而并不是带着游玩的心态。举头三尺有神明,务必谨慎在墓地照相,心存敬意,专心致志,以免招来不好的的运势。
2、注意自己的穿衣打扮
祭祖是一项非常严肃的事情,是非常庄重的,我们在扫墓祭祖的时候,应当报以尊敬的心态来缅怀逝者,这个时候一定不要穿颜色过于靓丽的衣服,像大红大紫这种就算了,应当以素色为主。
3、扫墓时忌嘻笑怒骂、污言秽语
在祭祖时,不要做出一些嬉笑打闹的行为,尤其是小孩子,有些人觉得小孩子不懂事,闹点没什么,但其实这也是对祖先的一种不尊重,这也是很多父母不带孩子去祭祖的原因。还有就是不要污言秽语,大声喧哗,要明白逝者安息的道理。
4、祭祀的贡品未结束前不能吃
祭祖时是一定要带贡品的,但是要知道这些供品是禁食的,当然也不是说贡品不能吃,而是不能在祭祀结束前被食用。不同地方有不同的习俗,虽然有的地方认为贡品不能吃,但是子曰家里这边,在结束后会将这些贡品带回家食用,这是因为我们认为祖先在“食”完贡品后,会将祝福寄托在这些贡品上,会有美好的寓意。
5、孕妇避免扫墓
通常来说怀孕是要避开清明扫墓活动的,除了老人常说的风俗外,还有原因是因为清明节人多拥挤,来回奔波不仅对孕妇本身还有对胎儿都是不宜的,而且扫墓的气象和周边的环境也不利于孕妇的健康,所以建议孕妇就不要去扫墓了。
清明节上坟准备什么
香烛
香烛是清明扫墓必备的、最重要的物品。 不仅要在先人目前点燃香烛,还要奉香给看管墓地的山神土地,祈求山神土地守护好墓地,保佑先人亡灵。
纸钱
纸钱是要烧给逝者的,以便他们在阴间有钱花,务须要违禁词已过滤干净。一般是买祭祀用黄纸,然后用100元人民币 毛主席头像一面,放在纸上,从上到下挨着印一下,那么这些黄纸就成了阴间可以使用的钱币。然后把纸张打成螺旋状(参考当地风俗),便于燃烧。具体可以参考当地风俗。
素酒
扫墓过程,等于带着吃食来为先人过节,所以要向先人奠酒,酒为扫墓必备。
贡品
建议 购买“苹果、桔子、香蕉、蛋糕点心、饼干”五种贡品就可以。供奉的时候,每个坟墓摆五份就可以(有些苹果等贡品,可以并用)。大家根据坟墓多少决定总数。水果以各地时令水果为宜,没有什么特别的要求;点心可视具体情形而定。
饭菜
以先人生前喜欢吃的为佳,很多人会在祭奠先人的同时,向孩子们讲述先人生前的事迹,让下一代勿忘祖先。
鲜花
菊花有思念和怀念的含义,清明上坟一般以菊花为宜,白色菊花尤其对景。
包袱
“包袱”,即扫墓者(逝者家属)给逝者带的吃穿用度之物,因为用白纸糊一大口袋而得名,内装冥钞、金银、以及各种纸做的“元宝”、“衣服”、“家具”等等。“烧包袱“是祭奠逝者的一种重要形式,将”包袱“烧了,就是将这些物品送给了先人。
中元节多忌讳,这句话一点都不假,而且中元节当天你还必须要多加遵守这些禁忌才是上上之策,不然惹上什么不好的事物,你想后悔都来不及。那么,中元节不能做什么?中元节需要注意的事项有哪些呢?以下是带来的七月十五中元节禁忌大全,快点来看看吧。
中元节不能做什么 七月十五中元节禁忌大全
中元节介绍
中元节,俗称鬼节、七月半、施孤、地官节或斋孤,为每年农历七月十五日(部分地区七月十四),与上元节、下元节合称三元。是流行于汉字文化圈诸国、以及海外华人地区的传统文化节日,民间有祀亡魂、放河灯、焚纸锭的习俗,与除夕、清明节、重阳节三节是中国传统的祭祖大节。
汉代时,中元节是初秋庆贺丰收、酬谢大地的节日,有若干农作物成熟,民间按例要祀祖,用新米等祭供,向祖先报告秋成。道教认为中元节为地官诞辰,祈求地官赦罪之日,阴曹地府将放出全部鬼魂,已故祖先可回家团圆,因此又是鬼节,佛教中称为盂兰盆节。民间普遍进行祭祀鬼魂、祭祖先、荐时食等活动。
祭祖先、荐时食我国南京及江淮地区又将中元节称为斋孤,旧时僧人在河边超度亡魂,将纸做的荷花灯放在河里,所以又称“斋河孤”。旧时的中元节整个节日是以祀鬼为中心的节日,成为中国民间最大的祭祀节日之一。
中元节绝对不能做的事如下:
1、夜晚12点后不要出门!这个不多说,大家都知道。
2、不可在床头挂风铃
风铃容易招来好兄弟,而睡觉的时候是最容易被“入侵”的时刻。
3、不可夜游
八字轻的人千万不要夜游,否则只会自找麻烦。
4、在非特定场合烧冥纸
冥纸是烧给好兄弟的,金纸是烧给神的,烧冥纸的结果只会招来更多的好兄弟。
5、不可偷吃祭品
这些是属於好兄弟的食物,未经过他们的同意就动用,只会替自己招来难以解决的厄运。
6、不要在晚上晒衣服
当好兄弟觉得你的衣服好看,他就会借去穿,顺便在衣服上留下他的味道。
7、不要喊名字
夜游的时候千万不要叫出名字,尽量都以代号相称,以免被好兄弟记住你的名字。
8、不要游泳,潜泳一个瞢扎下去,可能就上不来了。
不可去危险水域戏水,传说中“水鬼”会找人当替死鬼,以便投胎;
9、千万不要乱看
好兄弟喜欢躲起来吓人,万一乱看被吓到了,就是他们入侵你最好的时候。
10、榕树放在家门口
因为榕树是聚阴的植物,同时也是好兄弟的最爱,除非你希望好兄弟来家里坐坐。
11、别在晚上熬夜
人气最虚的时候是在深夜,鬼气最旺的时候也是在深夜,相较之下,谁会赢。
12、别乱靠墙休息
没事不要乱靠墙,因为好兄弟平时最喜欢依附在墙上休息,此举很容易引鬼上身。
13、不要捡路边的钱
这些钱是用来买通牛头马面的,如果侵犯了他们东西,就很容易被他们教训。
14、不要轻易地回头
当走在荒郊野外或人烟稀少的地方时,觉得『好像』有人叫你,不要轻易回头,那可能是好兄弟。
15、不能随地勾肩搭背
人的身上有3把火,头顶一把,左右肩膀各一把,只要灭了其中1把,就容易被好兄弟“上身”。
16、拖鞋头朝床的方向
好兄弟会看鞋头的方向来判断生人在哪里,如果鞋头朝床头摆,那麼好兄弟就会上床和你一起睡…
17、筷子不能插在饭中央
这是祭拜的模式,就好比香插在香炉上,此举只会招来好兄弟来与你分享食物。
18、不可一个人
一个人容易引起好兄弟的觊觎,是真的。
19、晚上不要拍照
此举动容易将灵界的朋友一起拍进来,然后带回家。
20、不能玩碟仙
平常时刻玩碟仙就很容易发生事情,更何况在这鬼节时分。
21、不能将拖鞋整齐的放床边
在外旅行时,拖鞋整齐的放在床边,会招来灵界朋友的好奇,造成他们的闹床。
22、不可吹口哨
当心好兄弟喜欢你; 经过坟地时,口中要不断默念“对不起,打扰了!”并保持肃穆不可吹口哨,以表示对好兄弟的尊重。
以上条例认真看,最好不要在农历七月14日、15日去做!不管灵不灵准不准,最好避开,不利发生谁也挽救不了!另八字弱阴气重的千万不要经常夜晚一个人出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