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三是中国传统节日,为多个民族的特色节日,在节日中最常见的就是男女情歌对唱,因此也叫做三月三歌会。那么,三月三歌会是哪个民族的节日呢?想知道三月三歌会是什么族的,就一定不能错过对三月三各民族介绍哦。
三月三歌会是哪个民族的节日 三月三歌会是什么族的
三月三歌会是白族的传统节日。三月三歌会,一是按照民族传统,男女公开对唱,唱白调,从三月三日起至九月九日止。三月三日是白族男女在一年中可以尽情歌唱的第一天;二是保和寺内送子娘娘和太子塑像香火兴旺,前来赶会的妇女中不少人怀有求子的愿望,老年妇女多为还愿而来,中青年则为对歌、听歌或者寻找知音而来。三月三的这一天,大理坝子各村的白族人云集保和寺,白天一群群、一伙伙的对歌,黄昏之后,对歌进入高潮。对对情侣在寺内或村间低吟浅唱,曲调悠扬。
三月三歌会也是广西壮族、汉族、瑶族、侗族、苗族等民族传统节日。
三月三,壮族人称“窝埠坡”或“窝坡”,原意为到垌外、田间去唱歌,所以也称“歌圩节”。也有称是为纪念刘三姐,因此也叫“歌仙会”。关于它的来历,民间有许多动人的传说。一说古代有一对情人,经常唱山歌来表达爱意。
歌节不仅是弘扬民族文化的盛会,亦是民族经济交流的盛会。据记载,歌节已有上千年历史。壮族山歌的发展尤为突出,歌会十分盛行,在古代男女青年聚集街头或江边饮宴欢歌。到了清代,形成了数百人以致数千人聚唱的大规模“歌圩。
三月三各民族介绍
汉族:
三月三,古称上巳节,相传是黄帝的诞辰,是一个纪念黄帝的节日,所以有了“二月二,龙抬头;三月三,生轩辕”的说法。在汉族,有吃地(荠)菜花煮鸡蛋的习俗,还有流杯、流卵、流枣、乞子和戴柳圈、探春、踏青、吃清精饭以及歌会等活动。
壮族:
三月三对于壮族人民来说是最为隆重的一个盛大节日的,相传这节日是为纪念壮族歌仙刘三姐而形成的,所以又称歌仙节。在三月三,壮族人民都会搭歌棚,举办歌会,青年男女们对歌、碰蛋、抛绣球,谈情说爱。还有不容错过的是竹竿舞,很陡特色。
畲族:
畲族三月三为谷米的生日,所以家家吃乌米饭。此日,家家宰杀牲口,祭祀祖先。许多人家往往选择这一天举办婚礼。节日里吃乌米饭。夜幕降临时,则举行篝火会,竞相对歌。还有一个传说是,为了纪念畲族英雄雷万兴的。雷万兴率领各族人民起义,一次战斗中被困在山上,没有粮食就用“乌稔子”充饥,后来在三月三这一天,冲出包围反败为胜,所以为了纪念这些畲族英雄,以后每年三月初三,畲族人就吃“乌米饭”作为纪念。
黎族:
对于黎族来说,三月三是传统的郊游节的。相传洪水时期,天妃和观音兄妹,飘泊在五指山区,幸免于难。为了传宗接代,妹妹脸刺花纹,使兄认不出来,配成夫妻,生儿育女,刀耕火种,使五指山富饶起来。此后,每年三月三,黎族青年便带上竹筒香饭,手打花伞,来到五指山上,迎接春天。
苗族:
对于苗族来说,“三月三”又称“挑葱节”,是从苗族古老的男女青年恋爱节日演化而来,每到三月三这天,男男女女以挖野葱为名汇集在一起在山坡上相亲相爱,边挖野葱边说话边唱苗歌,习俗一直延续至今。
布依族:
布依族为了保护农作物,争取获得丰收,于每年三月初三这天,都用炒包谷花作供品,三五成群地至附近山坡祭祀“天神、地蚕”,祈求天神保佑,不叫地蚕咬死田地里的禾苗,让五谷丰登。
本文图片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侗族:
侗族每到三月初三人们便吹芦笙唱歌,走访亲友,并相互提醒该忙农事侗族,多于节日举行抢花炮、斗牛、斗马、对歌、踩堂等活动,亦称“花炮节”。这一天,姑娘们会聚在莫嘎树下等候中意的小伙子讨篮,若互相喜欢的话,就与姑娘约定还蓝日期,所以这一天也是非常热闹的一天。
瑶族:
对于瑶族来说,“三月三”又名“干巴节”,每年的“三月三”之前,瑶族男人都提前一个星期到老林守猎、捕杀野兽并且烤成干巴带回家里。妇女们上山采摘小靛叶等天然染料,煮水后染成红、黄、蓝、紫四种颜色的糯米饭用于敬献盘古,年复一年,一直传到今天。此外,瑶族人民的三月三也有歌节,除唱序歌、茶歌、散歌外,还唱诉苦歌和谢仙歌。
泼水节在泰国,老挝等地非常盛行,是当地非常重要的节日,在节日期间都会举行盛大的活动来庆祝,场面堪称国会盛典。熟不知泼水节在我国云南等地也是异常热闹的,泼水节活动热闹程度堪比春节,那么你知道云南泼水节是哪个民族的节日?云南泼水节的来历是什么吗?泼水节是云南的重要节日,每年都会有精彩的活动来吸引广大游客,那么云南泼水节是几月几号,云南泼水节在哪里举行呢?下面和一起去了解下吧。
云南泼水节是哪个民族的节日
泼水节是傣族最隆重、最富有民族特点的节日。泼水节是傣历的新年,相当于汉族的春节。泼水节傣语称为“桑罕比迈”,因在节日期间人们相互泼水祝福,故名泼水节。云南的布朗族、德昂族、阿昌族也过此节。
云南泼水节的来历
泼水节的来源在傣族民间有着许多神奇的传说。据说在远古时傣族地区有个魔王作恶多端,人们恨之入骨,却又奈何不得。后来魔王抢来七个姑娘作妻子,聪明的七姑娘从魔王口中套出其致命弱点,才将魔王置于死地。但当魔王的头掉在地上时,地上就燃起大火,姑娘一抱起魔王的头,大火即熄灭,为了避免大火燃烧,七个姑娘便轮流抱着魔王的头,一年一换。每年轮换时,人们便向抱魔头的姑娘泼水,以冲去身上的血污,洗去一年的疲劳。此后,为了纪念这七位姑娘,就形成了一年一度的送旧迎新的传统节日——泼水节。
云南泼水节是几月几号 云南泼水节在哪里举行
云南泼水节在哪里举行
云南泼水节是几月几号:泼水节的时间在傣历六月六日至七月六日之间,泼水节是傣族的新年,相当于公历的4月13号到16号,一般持续3至7天。
云南泼水节在哪里举行:云南西双版纳州澜沧江畔
泼水节期间,犁田、栽秧的农忙季节即将开始,为辞旧迎新,祈求佛祖和天神保佑五谷丰收、人丁兴旺,人们尽情欢乐,互相祝福。节日的前几天,傣家便忙着杀牛宰鸡,清扫房屋,擦洗碗盏用具,缝制新衣,准备节日的食品和祭品。节日活动要持续三至四天,第一天叫“宛多尚罕”,意为除夕;最后一天叫“宛叭宛玛”,意为“日子之王到来之日”,即傣历元旦;中间的一天或两天是介乎两年之间的空白,叫做“宛脑”。节日的第一天清晨,男女老幼都要沐浴更衣,青年们则盛装打扮。有的地区在泼水节的前一天,青年男女还要上山采摘野花和树枝,在佛寺前扎花房或搭花塔,同时还要堆沙塔。泼水节这一天,人们很早就抬着供品到佛寺里赕佛。这时,姑娘们挑来一担担飘着花香的清水,倒进用木料做成的龙身里,香水从龙口中流到佛像身上,为佛洗尘。人们用洗过佛像的水洗眼睛,祈求佛的保佑。老人们用手和树枝洒水,彼此洗尘,互相祝福。年轻人先为老人泼水祝福,后来便用盆、桶泼,边泼边欢歌,越泼越高兴、激烈,鼓声、锣声、泼水声和“水——水——水”的欢呼声响成一片。过往行人和远方的来客也要参加泼水,以示祝福。
泼水节期间,还举行赛龙船、丢包、放飞灯等传统娱乐活动和各种歌舞晚会等。
我国的少数民族众多,在很多民族的形成过程中,属于他们独特的文化也和其他民族相互交融,我们今天就通过火把节来认识一下它背后的民族和民族文化。那么火把节是哪个国家的?还有火把节是哪个民族的?我们下面就来看看详细介绍。
火把节是哪个国家的 火把节是哪个民族的
火把节是中国少数民族中彝、白、纳西、基诺、拉祜等民族的古老而重要传统节日,有着深厚的民俗文化内涵,骚声海内外,被称为“东方的狂欢节”。不同的民族举行火把节的时间也不同,大多是在农历的六月二十四日,主要活动有斗牛、斗羊、斗鸡、赛马、摔跤、歌舞表演、选美等。在新时代,火把节被赋予了新的民俗功能,产生了新的形式。
彝族、纳西族、基诺族在农历六月二十四举行,白族在六月二十五举行,拉祜族在六月二十举行,节期二三天。
火把节庆祝共三天
火把节第一天:祭火。这一天,人人穿着自己心爱的礼服,高高兴兴。村村寨寨都会宰牛杀羊,摆好宴席,五花八门的肉,又香又甜的酒,这些香味芬芳四溢,把它敬神,神也会赞不绝口。夜幕降临时,临近村寨的人们会在老人们选定的地点搭建祭台,以传统方式击石取火点燃圣火,由毕摩(彝族民间祭司)诵经祭火。然后,家家户户,大人小孩都会从毕摩手里接过用蒿草扎成的火把,游走于田边地角,效仿阿什嫫以火驱虫的传说。
火把节第二天:传火。这一天,家家户户都聚集在祭台圣火下,举行各式各样的传统节日活动。小伙们要效仿传说中的阿体拉巴,赛马、摔跤、唱歌、斗牛、斗羊、斗鸡。姑娘们则效仿传说中的阿诗玛,身着美丽的衣裳,撑起黄油伞,唱起“朵洛荷”、达体舞。在这一天,最重要的活动莫过于彝家的选美了。年长的老人们要按照传说中阿体拉巴勤劳勇敢、英武神俊和阿诗玛善良聪慧、美丽大方的标准从小伙姑娘中选出一年一度的美男和美女。夜幕降临,一对对有情男女,在山间,在溪畔,在黄色的油伞下,拔动月琴,弹响口弦,互诉相思。故也有人将凉山彝族国际火把节称作是“东方的情人节”。
火把节第三天:送火。这是整个凉山彝族国际火把节的高潮。这一天夜幕降临时,人人都会手持火把,竞相奔走。最后人们将手中的火把聚在一起,形成一堆堆巨大的篝火,欢乐的人们会聚在篝火四周尽情地歌唱、舞蹈,场面极其壮观。故也有“东方狂欢夜”之称。
火把节的传说
很早以前,天上有个大力士叫斯惹阿比,地上有个大力士叫阿体拉巴,两人都有拔山的力气。有一天,斯惹阿比要和阿体拉巴比赛摔跤,可是阿体拉巴急事要外出,临走时,他请母亲用一盘铁饼招待斯惹阿比。斯惹阿比认为阿体拉巴既然以铁饼为饭食,力气一定很大,便赶紧离开了。阿体拉巴回来后,听母亲说斯惹阿比刚刚离去,便追了上去,要和他进行摔跤比赛,结果斯惹阿比被摔死了。天神恩梯古兹知道了此事,大为震怒,派了大批蝗虫、螟虫来吃地上的庄稼。阿体拉巴便在旧历六月二十四那一晚,砍来许多松树枝、野蒿枝扎成火把,率领人们点燃起来,到田里去烧虫。从此,彝族人民便把这天定为火把节。
彝族火把节
彝族火把节是彝族最隆重盛大的传统节日,每年农历六月二十四至二十七日,彝族各村寨都要举行隆重的祭祀活动,祭天地、祭火、祭祖先、驱除邪恶,祈求六畜兴旺、五谷丰登,体现了彝族人民尊重自然规律,追求幸福生活的美好愿望。
火把节的传说
相传,火把节的由来与诸葛亮有关。很久以前,云南维西地区的百姓主要靠打猎捕鱼为生。有一年,诸葛亮率兵来到这里。在一次庆祝战胜大鬼主(古代彝族奴隶主)的酒席上,诸葛亮了解到当地百姓不会耕种水稻,他就率领大家刨土、搬石头、垒田埂、修水渠,同时派人去四川拉稻种。
一天夜里,诸葛亮得悉去拉稻种的人马被瘴气和黑暗困在不远处的森林里,便决定让附近村寨的男女老少,每人点起一束火把,用火攻瘴气的方法,迎接运送稻种的汉兵,这一天正是农历六月二十四日,从那时起,维西、巨甸一带就开始种植水稻和棉花了。以后每到这一天,当地人就点燃火把,载歌载舞,庆祝这个象征幸福的日子。
吉普岛是比较有名的旅游海岛,而且就在东南亚一带,离我国比较近,很多人喜欢去。那么,普吉岛属于哪个国家的呢?你知道普吉岛是哪个国家的吗?下面我们一起来了解普吉岛的所属国家及地理环境。
普吉岛是哪个国家 普吉岛属于哪个国家
普吉岛属于泰国。
普吉岛是泰国的岛屿,位于安达曼海,面积576平方公里,人口38万,属于热带季风气候,岛上环境纯净,是一座著名的度假岛。
普吉岛是个由北向南延伸的狭长岛屿,面积与新加坡相近,岛上主要的地形是绵亘的山丘,有少量盆地,还有39个离岛。事实上,“普吉岛”一语源自马来文。全岛南北纵长48公里,东西最宽处达21公里。岛的北方以攀牙湾(PhangnagaBay) 为界,与490米宽的巴帕运河(Pak Phra Channel)衔接。穿过连接普吉的查差码头(ChatchaiLanding)和攀牙的塔侬码头(Tha Noon Landing)及660米的萨拉辛桥(Sarasin Bridge),就能踏上普吉岛。
普吉岛地处热带,属潮湿的热带气候,常夏无冬。每年的4月至9月,即太阳直射赤道时,是普吉的雨季,尤其是5月份,几乎天天降雨。而在这个时候,还会举行标榜苦行主义的素食节。
十月份,仍会是短暂的潮湿天气,等到十一月中旬,普吉岛的天气将会稍稍冷一些,降雨减少,直到第二年的三月。11月-翌年4月:普吉岛及其周围地区的旅游旺季,这一时间段,海水平静,天气良好,降水少。5月-10月:普吉旅游淡季,多台风、降水。
普吉岛原文是“山丘”的意思,诚如其名,普吉岛面积的70% 为山丘地势,草木繁盛,绿意葱葱,在飞机上鸟瞰,普吉岛宛如安达曼海上的一颗“绿色珍珠”。普吉岛有著名的“3S景观”,是来自于当地人对家乡的总结:sunshine——阳光,sea——海水,sand——沙滩。这些大自然所赠与人类的宝物,被虔诚的泰国人奉为最珍贵的财产。
普吉岛游玩路线推荐
5日游:
D1芭东海滩(2.5小时) → 普吉镇(2小时) → 班赞海鲜市场(1-2小时) → 查龙寺(1小时) → 卡伦海滩(1小时)
D2皮皮岛(3小时) → 蚊子岛/荣岛(1小时) → 竹子岛(1小时)
D3攀牙湾(6小时) → 芭东酒吧街(2小时) → 班各拉泰拳馆(2小时)
D4珊瑚岛(2小时) → 皇帝岛(8小时) → 西蒙人妖秀(1.5小时)
6日亲子游:
D1蛋岛(2小时以上) → 西蒙人妖秀(1-2小时)
D2普吉岛奈迪大象保护营(2小时以上) → 幻多奇乐园(1-3小时)
D3皇帝岛(1-3小时) → 珊瑚岛(1-3小时)
D4攀牙恐龙水上乐园(3小时以上)
D5攀牙湾(一天)
D6查龙寺(1-3小时) → 普吉镇(1-3小时) → 普吉周末市场(1-2小时)
D5江西冷购物中心(2小时) → Let's Relax Spa(芭东店)(1小时) → 幻多奇乐园(5小时)
我国华南、东南、华东等沿海地区每年在台风季节里都会有台风频繁光顾,当然,台风强度有大有小,而不管大小,其最强部位都是一样的。那么,一般台风风力最大的部位是哪个地方呢?下面通过了解台风的结构,看看台风的最大风力位置是哪里吧。
台风风力最大的部位是哪个地方 台风的最大风力位置是哪里
台风风力最大的部位是云墙区(中圈)。台风眼周围宽几十千米、高十几千米的云墙区,也称眼壁。这里云墙高耸,狂风呼啸,大雨如注,海水翻腾,天气最恶劣。
台风的具体结构:
台风大多产生在对流性云团中,因而初生台风附近有块状云团,随着台风的不断加深发展,形成了围绕台风眼区的特有的近于团环形的浓厚云区。依据台风的卫星云图和雷达回波,发展成熟的台风云系由外向内有:(1)外螺旋云带:由层积云或浓积云组成,以较小的角度旋向台风内部;
(2)内螺旋云带:一般由数条积雨云或浓积云组成的云带直接卷入台风内部;
(3)云墙:是由高耸的积雨云组成的围绕台风中心的同心圆状云带,云顶高度可达12公里以上。好似一堵高耸的云墙;
(4)台风眼区:因气流下沉,晴空无云。如果低层水汽充沛,逆温层以下也可能产生一些层积云和积云,但垂直发展不盛,云隙较多,台风区内水汽充沛,气流上升强烈,往往能造成大量降水(200一300毫米,甚至更多),降水属阵性,强度很大,主要发生在垂直云墙区以及内螺旋云带区,眼区一般无降水。
如果台风底层按辐合气流速度大小分为三个区域:
外圈,又称为大风区。自台风边缘到涡旋区外缘,半径约200~300km,其主要特点是风速向中心急增,风力可达6级以上;
中圈,又称涡旋区。从大风区边缘到台风眼壁,半径约在100km,是台风中对流和风、雨最强烈区域,破坏力最大;
内圈,又称台风眼区。半径约5~30km。多呈圆形,风速迅速减小或静风。
关于台风能量:
台风在低层主要是流向低压的流入气流。由于角动量平衡,在内区可产生很强的风速,在高层是反气旋的流出气流。上下层环流之间通过强上升运动联系起来,这是台风环流的主要特征。
台风中最暖的温度是由下沉运动造成的,它正出现于眼壁内边缘以内,这里有最强的下沉运动。在台风低层最大风速半径处,辐合最强,最大风速值半径的大小随高度变化甚小,并位于眼壁之中。另外台风结构的不对称性也是近年来人们注意的特点,分析表明,无论是在台风内区和外区都有明显的不对称性,这种不对称性对于台风发展和动量及动能的输送等有重要的作用。
天气尺度的台风是大气中很强的动能源,因而从能量上台风对大气环流的变化和维持应有重要的影响,这个问题已经引起了人们的注意。在能量问题上近年来有人还指出,角动量的水平涡旋输送在台风外区很重要;另外,在外区动量的产生和输送也很重要,它们在台风能量收支中不应加以忽略,这些都与台风的不对称性有关。
想了解台风更多消息,请关注》》》》最新台风路径实时发布系统
盂兰节是什么节日?盂兰节在每年农历七月十五日,看到这个日期,大家就知道盂兰节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中元节鬼节了吧。那么,你知道盂兰盆节是哪个国家的节日?盂兰盆节的节物风俗是什么吗?不知道的话,随一起去了解下吧。
盂兰节是什么节日
每年农历七月十五日为“盂兰盆节”,“盂兰盆会”,也称“中元节”(一定意义上讲,中元节归属道教,盂兰盆节归属佛教),有些地方俗称“鬼节”、“施孤”,又称亡人节、七月半。盂兰盆,梵文Ullam-bana的音译。“盂兰”,倒悬的意思,倒悬形容苦厄之状,盆是指盛供品的器皿。佛教认为供此具可解救已逝去父母、亡亲的倒悬之苦。盂兰盆即“解倒悬”之意。
印度佛教仪式中佛教徒为了追荐祖先举行“盂兰盆会”,佛经中《盂兰盆经》以修孝顺励佛弟子的旨意,合乎中国慎终追远的俗信,于是益加普及。中国从梁代开始照此仿行,相沿成中元节。不过后来除设斋供僧外,还增加了拜忏、放焰口等活动。
盂兰盆节是哪个国家的节日
盂兰盆节是印度的节日。
盂兰盆节起源于目莲救母的故事,出自《大藏经》(由印度传入的佛理)。
即农历七月十五日(有些地方是七月十四日),在民间称为中元节、鬼节或七月半、麻谷节,是祭祀祖先、祭拜孤魂野鬼的日子。
主要是佛教延伸下来的一个节日,根据世界各地的不同演化转变了。在日本的影响比较大。
每年农历七月十五日为“盂兰盆节”,也称“中元节”有些地方又州俗称"鬼节","施孤"。本是印度一种佛教仪式。佛教徒为了追荐祖先举行"盂兰盆会";佛经中《盂兰盆经》以修孝顺励佛弟子的旨意,合乎中国追先悼远的俗信,于是益加普及。
据“盂兰盆经”的解释,说是目连尊者为了拯救陷入饿鬼道的母亲,按照佛教的教义,在7月15日(阴历),供奉各种食品为供品,以这个法式救出了母亲。这个活动在很古以前在印度和中国盛行,在日本则从飞鸟时代开始进行。后来传播得很广泛。家家都设魂龛、点燃迎魂火和送魂火,成为祭奠祖先的日本特有的活动。现在是在阳历的8月13日前后迎接祖先的灵魂,和活人一起生活4天,16日以送魂火的方式把祖先的灵魂送回阴间。京都的“大文字烧”就是这个活动的顶峰吧。
盂兰盆节的节物风俗
七月十五,道家例行设醮为地官庆贺诞辰,同时信众也出资设斋为祖先求冥福,请地官赦免罪过,早升天界。
在中国最初举行盂兰盆会的是梁武帝大同四年。他在同泰寺举办“盂兰盆斋”,此后此仪遂在民间普遍流传。唐代,每年皇家以音乐、仪仗送盆到各官寺,献供种种杂物,民间施主也到各寺献供。唐太宗大历元年,在宫中内道场祈建孟兰盆会,设高祖以下七圣位。树建巨幡,书帝名号。自太庙迎入内道场,梵乐悠扬,旌幢蔽日。百官于光顶门外迎拜导从。此后历年如此。据《大宋僧史略》说,唐时盂兰盆极为奢丽,往往饰之金翠。日本园仁《入唐求法巡礼行纪》卷四说,当时长安诸寺七月十五日作花蜡、花瓶、假花果树等,备竞奇妙,常例皆于殿前,广陈供养,倾城巡寺随喜,甚为壮观。
到了宋代,便不是以盆供僧,为先亡得度,而是以盆施鬼了。印卖《尊胜咒》、《目连经》,又以竹竿锓斫成三脚、高三五尺,上织灯窝之状,谓之盂兰盆,挂搭衣服、冥钱其上,焚之。拘肆乐人自过七夕便演《目连救母》的杂剧,直至十五日止,观者倍增(《东京梦华录》)。寺僧又于是日募施主钱米,为之荐亡。
七月十五日这天,民间家家祭祀祖先。在诸多祭品中,瓜是必不可少的,所以七月十五又称瓜节。在民间的中元节俗中,放灯是最盛大的活动。河灯也叫“荷花灯”,河灯一般是以纸糊成荷花型,在底座上放灯盏或蜡烛,中元夜放在江河湖海之中,任其漂泛。放河灯的目的,是普渡水中的落水鬼和其他孤魂野鬼,为其引路。有意思的是,上元节也用灯,但于陆地,中元节则在水中。
盂兰盆节在日本的流传
庙会在中国还在举办,但民间的盂兰盆活动已荡然无存,中国人已经不知盂兰盆为何物。如果谈及盂兰盆节,国人的第一反应是日本的节日。实际上这是很大的误解。盂兰盆节是华夏的节日,日本盂兰盆节只不过是孑遗而已。盂兰盆节在飞鸟时代传入日本,已成为日本仅次于元旦的盛大节日。盂兰盆节在日本又称"魂祭"、"灯笼节"、"佛教万灵会"等,原是追祭祖先、祈祷冥福的日子,现已是家庭团圆、合村欢乐的节日。每到盂兰盆节时,日本各企业均放假7-15天,人们赶回故乡团聚。节日期间家家都设魂龛、点燃迎魂火和送魂火,祭奠祖先。一般在阳历的8月13日前后迎接祖先的灵魂,和活人一起生活4天,16日以送魂火的方式把祖先的灵魂送回阴间。京都的“大文字烧”就是这个活动的顶峰。另一种欢送的形式是盂兰盆舞,夏夜,在太鼓声中,男女老少穿着浴衣起舞,已成为日本著名的观光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