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年历

初七是

2020/4/1 16:12:31
万年历日历:初七是知识
初七是知识
七月初七是什么节日

我国的传统节日在时间的确定上都有一些特殊的含义,例如,正月初一的春节,三月初三的上巳节,还有五月初五的端午节。那么你知道七月初七是什么节日吗?如果你想了解农历的七月初七是什么节,那么我们下面就来看看关于七月初七的介绍吧。

七月初七是什么节日 农历的七月初七是什么节

七月初七是七夕节。

七月七日是七夕节,也称乞巧节、女儿节、少女节、七娘会、七女诞、七娘妈生、双七节、香桥会、巧节会、魁星节、晒书节、神仙节、七夕水、大水节、香日、情人节(台湾)。这是一个古老的爱情节日。此节的来历和牛郎织女故事的发展,已经有几千年的漫长过程。随着时代的发展,七夕节的气氛渐渐式微,但各地仍然流传着牛郎织女故事,一些文化景点还有七夕节的节俗存在。随着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程上马,七夕节被确定为国家七大传统节日之一,于是七夕节俗加快了恢复,节俗也有所创新发展。

七夕节的形成与织女、牵牛二星的传说有密切的关系,是传说中牛郎织女从鹊桥渡天河相会的日子。织女星指银河(古称“天汉”)北滨的三颗星辰(西方谓之天琴座d星)。因其从早到晚七次更动位置,其运动规律酷似织布的杼轴,故名。牵牛星,指与织女隔着银河遥遥相望的一颗星(西方谓之天鹰座d星)。

人们心中的织女是一个美丽聪明、心灵手巧的仙女,所以七月七日这天晚上,年轻的姑娘和少妇都要出来行拜祭的礼仪,并向织女乞巧,希望自己也能像织女一样有双灵巧的手,有颗聪慧的心,会过上幸福美满的生活。每逢“七夕”,民间的妇女有乞巧的习俗,故有人称为“乞巧节”;又因这个节日的主要活动者是女性,故又有“女儿节”之称。这是过去姑娘们最为重视的日子。在众多传统节日中,是最富有浪漫色彩的一个节日。

七夕节习俗

七夕节在千百年的流变中逐渐产生了乞巧、祈佑儿童、祈婚姻美满、祈遂私愿等七夕习俗、仪式。其中,青年女性祈祷婚姻幸福美满是最重要的习俗因子。

每年农历七月初七这一天是我国汉族的传统节日七夕节。七夕节又称乞巧节、女儿节,别称双七、香日、星期、巧夕、女节、兰夜、香桥会、巧节会。七夕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中最具浪漫色彩的一个节日,也是过去姑娘们最为重视的日子。

我国古代文献中最早的关于乞巧的习俗记载是在东晋葛洪的《西京杂记》“汉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针于开襟楼。人俱习之”。当时太液池西边建有“曝衣楼”,专供宫女七月七日晾晒衣服之用。到晋代时,民间出现了向牛女二神祈求赐福的习俗活动,是后来“乞巧”活动的萌芽。

宋代陈元靓《岁时广记》转引周处《风土记》说:“七月七日。其夜洒扫庭除,露施几筵,设酒脯时果,散香粉于筵上,祈请河鼓(即牵牛)、织女。”并说,如见天空有奕奕白气或光耀五色,就是二星相会的征兆,人们可拜求乞福、乞寿、乞子。南朝梁任防《述异记》中记载了比较完整的牛郎织女的故事。

后来的唐宋诗词中,妇女乞巧的习俗也常常被提及,唐朝王建有诗说:“阑珊星斗缀珠光,七夕宫娥乞巧忙。”据《开元天宝遗事》载:唐太宗与妃子每逢七夕在清宫夜宴,宫女们各自乞巧,这一习俗在民间也经久不衰,代代延续。

关于七夕的诗句

历代文人墨客根据牛郎织女的故事的内容,截取与自己心境相同的一点写进诗文,留下许多流传千古的诗篇。从民间到文人都在吟咏七夕牛郎会织女,可以看出七夕在中国是男女相会的美丽浪漫的情人节。由于牛郎织女一年方得一相聚,更显得珍贵。

七夕的诗句《古诗十九首之一》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牵牛星”是河鼓三星之一,天鹰星座主星,在银河南,俗称扁担星。“河汉”即银河。“女”是织女星的简称,天琴座的主星,在银河北,和牵牛星相对。“迢迢”,远也;“皎皎”,明也;“擢”,举也。“札札弄机杼”,“机”是织机上转轴的机件,“杼”是织机上持纬线的机件,“机杼”为织机的总称。“札札”,使用机杼时的响声。“终日不成章”,是说整天没有织出成品。“章”,指成品上的经纬文理,这里借以描写织女的内心哀怨。“泣涕零如雨”,形容涕泪纵横的样子。“相去复几许”,“几许”犹言几何,意谓距离之近。“盈盈一水间”:“盈盈”,水清浅貌;“水”,指河汉。“脉脉”,相视的情景。

此诗是秋夜即景之作,写织女不向玉帝屈服,隔着银河遥思牛郎的愁苦心情,表现了坚贞爱情饱受折磨的痛苦。作品借天上的牛女双星,写人间别离之感。

杨璞(生卒年不详),五代后唐诗人,他的《七夕》七夕的诗句写道:

未会牵牛意若何,须邀织女弄金梭。

年年乞与人间巧,不道人间巧已多。

作者别出心裁,从民间七夕乞巧的习俗,借题发挥,以天上的智慧与人间“奸智”相对照,感叹人世间充满投机取巧、尔虞我诈,不用再向织女“乞巧”了。表现出对勾心斗角、尔虞我诈者的憎恶。


农历七月初七是什么节日

对于每年农历七月初七这天,民间有很多种说法,有的人说是情人节,有的人说是鬼节,那么,到底农历七月初七是什么节日?七月初七是鬼节吗?其实,农历初七严格来说是传统情人节,这天据说牛郎织女会相会,是非常浪漫的日子,而鬼节一般在农历七月十五前后。

农历七月初七是什么节日 七月初七是鬼节吗

七月初七不是鬼节,是中国情人节。

七夕节,又称七巧节、七姐节、女儿节、乞巧节、七娘会、七夕祭、牛公牛婆日、巧夕等,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七夕节由星宿崇拜衍化而来,为传统意义上的七姐诞,因拜祭“七姐”活动在七月七晩上举行,故名“七夕”。拜七姐,祈福许愿、乞求巧艺、坐看牵牛织女星、祈祷姻缘、储七夕水等,是七夕的传统习俗。经历史发展,七夕被赋予了“牛郎织女”的美丽爱情传说,使其成为了象征爱情的节日,从而被认为是中国最具浪漫色彩的传统节日,在当代更是产生了“中国情人节”的文化含义。

七夕节既是拜祭七姐的节日,也是爱情的节日,是一个以“牛郎织女”民间传说为载体,以祈福、乞巧、爱情为主题,以女性为主体的综合性节日。七夕的“牛郎织女”来源于人们对自然天象的崇拜,上古时代人们将天文星区与地理区域相互对应,这个对应关系就天文来说,称作“分星”,就地理来说,称作“分野”;牛郎织女星象对应地理分野收录于文献《汉书地理志》:“粤(越)地,牵牛、婺女之分野也”。相传每年七月初七,牛郎织女会于天上的鹊桥相会。

七夕节又叫乞巧节:

乞巧,是七姐诞(七夕)的一项较为流行习俗,就是少女们在七月初七的夜晚进行的各种乞巧活动。七月初七是传统意义上的七姐诞,因拜祭活动在七月七日晩上举行,故名“七夕”。民间相传,在每年的七夕夜晚,是天上织女牛郎鹊桥相会之时,织女是一个美丽聪明、心灵手巧的仙女。女孩们在这晚上对着天空的朗朗明月,摆上时令瓜果,朝天祭拜,乞求天上的女神能赋予她们聪慧的心灵和灵巧的双手,让自己的针织女红技法娴熟,更乞求爱情婚姻的姻缘巧配。在很早的古代,我国便有牛郎织女的传说,它是农业社会男耕女织形态的反映。到汉代,这传说强调织女是玉皇的第七个女儿,她爱上了牵牛绳的农夫。在东晋葛洪的《西京杂记》有“汉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针于开襟楼,人俱习之”的记载,这便是我们于古代文献中所见到的最早的关于乞巧的记载。后来的唐宋诗词中,妇女乞巧也被屡屡提及,唐朝和凝有诗说“阑珊星斗缀珠光,七夕宫娥乞巧忙”。据《开元天宝遗事》载:唐太宗与妃子每逢七夕在清宫夜宴,宫女们各自乞巧,这一习俗在中国民间也经久不衰,代代延续。

宋元之际,七夕乞巧相当隆重,京城中还设有专卖乞巧物品的市场,世人称为乞巧市。宋罗烨、金盈之辑《醉翁谈录》说:“七夕,潘楼前买卖乞巧物。自七月一日,车马嗔咽,至七夕前三日,车马不通行,相次壅遏,不复得出,至夜方散。”在这里,从乞巧市购买乞巧物的盛况,就可以推知当时七夕乞巧节的热闹景象。人们从七月初一就开始办置乞巧物品,乞巧市上车水马龙、人流如潮,到了临近七夕的时日、乞巧市上简直成了人的海洋,车马难行,观其风情,似乎不亚于最盛大的节日——春节,说明乞巧节是古人最为喜欢的节日之一。如今乞巧的方式大多是姑娘们穿针引线验巧,做些小物品赛巧,摆上些瓜果乞巧,各个地区的乞巧的方式不尽相同,各有趣味。

七夕相关推荐:

七夕诗句思念的诗 有关七夕情人节寄相思的古诗词

七夕什么时候变成情人节的 一般七夕情人节怎么过浪漫

2019七夕节是几月几日 七夕是哪天2019


七夕是不是情人节

七夕是牛郎织女相会的日子,也是现今情侣们约会的甜蜜节日,在众多人的观念中,七夕就是中国的情人节,与西方情人节一样热闹甜蜜。不过,也有人质疑七夕是情人节的说法,那七夕到底是不是情人节?想知道七月初七是中国情人节吗?这个问题的答案,就来看看的解析吧。

七夕是不是情人节 七月初七是中国情人节吗

七夕不是情人节,七月初七也不是中国正统的情人节,只是随着流行,逐渐成了人们口中的中国情人节。

七夕节最早开始是汉朝时期就有的节日,但是汉朝时期的七夕节并不是情人节,七夕节也称作乞巧节或者七巧节,节日的缘由是相传古代时期的妇女在农历的七月初七或者七月初六晚上,在自家的庭院向织女星气球智巧,所以也就称作了“乞巧”,而大家都知道古时候的男权社会封建制度十分的严重,妇女遵从无才便是德这种想法,所以当时很多的妇女在家中一般都是担任编制针线等工作,而七夕节就是家中的妇女向上天乞求手艺的节日。

而到了宋朝时期,七夕节由原先的向上天乞巧手艺的节日寓意,变得更加的隆重,因为宋朝时期商业高度的发展,城市化建设覆盖面积十分的巨大,而据当时宋朝的记载当中,七夕节这天的晚上,街道灯火通明,在京城当中还有专门卖乞巧物品的市场,而少女们在这天的晚上可以出来逛街买东西,街市十分的热闹,而在宋朝时期的时候,这样的街市要从七月初一就开始准备七月初七所要卖的物品,七月初七这天的街市也称作乞巧市,这天车水马龙,市面毫不热闹,七夕节的出现也带动了宋朝时期的经济发展,在宋朝时期的时候,这个节日发展成了名副其实的女生节,也是古时候妇女最喜欢的一个节日。

后来慢慢的演变成了情人节,这就违背了最初节日的寓意了,七夕会演变成情人节是因为,在七月初七这天,融入了牛郎织女的爱情故事,牛郎织女的爱情故事可以追溯到很远的时期,而当时古代封建社会体制当中,受到男权压迫下的女性们,对于美好的生活一直都有着一种不切实际的幻想,并且牛郎织女虽然相爱,但是最终却无法在一起,跟当时古代很多女孩子的宿命都非常的相似,所以这个故事传出去之后,很多姑娘们都相信这个故事是真实的,于是便出现了在七夕节的时候,很多姑娘在这一天的晚上来到花前月下仰望星空,希望能在天空上面看到相爱的两个人最终能够见上一面,而慢慢的,这个节日也就逐渐演变成了情人幽会的节日。

中国正统的情人节是什么节日

于中国正统情人节可以说是上元节,也称作元宵节。

元宵节在我们正统中国人当中,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节日,这个节日当中各家各户放花灯点鞭炮猜灯谜吃元宵,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习俗,最大的寓意就是一起欢度新的一年,而汉朝司马迁的时期,元宵节在全国上下当中就已经是一个非常重大的节日了,这个节日的纪念意义非常的大,很多祭祀活动以及庙会都会在这一天当中开始,不论是哪个朝代当中,这个节日一直都是所有节日当中,最盛大的一个节日。

而因为每逢这个节日的时候,全国各地庙会灯会等等都相继开始,各家各户因为这个节日都出去游玩,而因为这样子的一个重大的节日给传统家庭当中的男女制造了很多机会,盼星星盼月亮,一年的时间总算是盼来了元宵节,能够悄悄的跟自己的心上人出去游玩,又或者在游玩的路上结识自己喜欢的人,这是一件十分重要且有意义的事情,在当时封建社会的背景之下,元宵节赏花灯猜灯谜等等游玩的项目,提供了男女青年情人相会的机会。

从元宵节一出现的开始,这个节日就被打上了情人节的标签,而元宵节这个节日可是中国唯一一个地地道道的中国情人节,在古时候的男女,一年也就这么一次机会跟自己的心上人幽会,剩下的时间女性一般都会被绑在家里不得出门,所以现在观众小伙伴们知道了吧,七夕节并不是中国传统的情人节,元宵节才是中国最地道的情人节。

七夕怎么过比较有趣

1、该逛就逛

快节奏的生活,让我们深刻感知安静的相守来之不易。日常的忽略,忙碌时的敷衍,是否已在彼此心底埋下祸根。趁着节日,赶快调节一下,逛公园、游乐场、小出行,看似不起眼,却是轻松自在的幸福。

2、该花就花

礼物、餐点,是最实惠的心意。买回家就是自己的,平常多看一眼,也能增加不少喜悦。当然,这里要注意投其所好,给伴侣挑礼物,猜不准对方喜欢什么,至少别买不喜欢的。

3、香囊祈福

乞巧节最初本就是女子向织女学手艺的节日,若是女方在当天亲手缝制香包赠与那个他,想必是十分浪漫的。在香包中装好香草、艾叶,再放个小纸条、小礼物,礼轻情意重。

4、爱心小吃

亲手做一份小点心,秘制巧克力、花样水果沙拉。在甜蜜的味道中悄悄准备一个惊喜。Surprise!好的礼物从不是赤裸裸的呈现,越是偶然、越是意外,就越是满足。

5、浪漫出行

在这个车水马龙的都市,能骑着自行车,和贴心的人相约桥边。呼吸清晨的空气,轻触露水的晶莹,真是惬意自在。

6、异地恋情侣

礼物是否已经来不及寄出,一句简单的问候也显得苍白无力。打个欠条吧,“由于本人的慷慨无私,已派喜鹊为广大有情人搭起鹊桥,送去祝福。身边喜鹊缺少,不能及时为最亲的人带去温暖,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2020大年初七是几月几号

说起大年初七,大家一阵忧伤,因为这时候很多人已经踏上了返程路,很多人已经回到了工作岗位,开始辛勤的工作起来。那么,你知道2020大年初七是几月几号?大年初七的习俗和禁忌有哪些吗?想知道2020年几月几日是大年初七,就来瞧瞧的介绍吧。

2020大年初七是几月几号 2020年几月几日是大年初七

2020大年初七是:2020年01月31日 星期五 农历正月初七

大年初七简介

正月初七为人节,源于古代中国神话:盘古开天辟地后,女娲从初一开始,依次造出了鸡、狗、猪、羊、牛、马等动物后,几经演变,成为吃七样羮习俗。

专栏作家、天津民俗专家由国庆介绍说,传说中,远古时期地球上并没有生物,最初由女娲创世,她在七天内每天造出一种生物,前六天诞生了鸡、犬、豕(猪)、羊、牛、马,直到第七天才出现了人。

人日

农历正月初七,作为春节这个大节日中套着的一个小节日,传说这天是人类的诞辰日,即人的生日,亦称“人胜节”、“人庆节”、“人口日”、“人七日”等。中国民间传说女娲初创世,造世上生灵万物,第一日造鸡,二日狗,三日猪,四日羊,五日牛,六日马,七日人,于第七天造出了人,所以这一天是人类的生日。

汉朝开始有人日节俗,魏晋后开始重视。古代人日有戴“人胜”的习俗,人胜是一种头饰,又叫彩胜,华胜,从晋朝开始有剪彩为花、剪彩为人,或镂金箔为人来贴屏风,也戴在头发上。此外还有登高赋诗的习俗。唐代之后,更重视这个节日。每至人日,皇帝赐群臣彩缕人胜,又登高大宴群臣。如果正月初七天气晴朗,则主一年人口平安,出入顺利。俗称“人日子”。

大年初七的习俗

摊煎饼

中国民间此日要吃春饼卷“盒子菜”(熟肉食品),并在庭院摊煎饼,“熏天”。

吃七宝羹

用七种菜做成的羹,在人日的时候食用,以此来取吉兆,并说此物可以除去邪气、医治百病。各地物产不同,所用果菜不同,取意也有差别。广东潮汕用芥菜、芥兰、韭菜、春菜、芹菜、蒜、厚瓣菜;客家人用芹菜、蒜、葱、芫茜、韭菜加鱼、肉等;台湾、福建用菠菜、芹菜、葱蒜、韭菜、芥菜、荠菜、白菜等。其中芹菜和葱兆聪明,蒜兆精于算计,芥菜令人长寿,客家人喜用鱼一起煮,取食有余之意。汕头市区的菜摊,在这一天将7件菜搭配好,论把算钱,不计斤两,人们乐意接受。农村哪一户欠一两件菜,在地里采他人一二株菜凑成七件,没人说他是贼。

戴人胜

人日节时,中国女子用彩纸、丝帛、软金银等材料制成小人的形状,戴于头上。也贴于屏风等处。

赠花胜

是日,人们制作各种花胜(类人胜,样式为花朵)相互馈赠。

捞鱼生

南方一些地区,民间有在人日节“捞鱼生”的习俗,捞鱼生时,往往多人围满一座,把鱼肉、配料与酱料倒在大盘里,大家站起身,挥动筷子,将鱼料捞动,口中还要不断喊到:“捞啊!捞啊!发啊!发啊!”,而且要越捞越高,以示步步高升。

吃面条

大部分地方在这天还有吃面条的习俗,寓意着用面条缠住岁月的双腿,取长寿之意。此外,正月十七和正月二十七也被视为“人日子”。正月初七、十七、二十七,此三天分别为小孩儿,大人和老人的“日子”,谁要过“日子”就要吃面条。

送火神

在山东部分地区,有送火把的习俗,用作物秸秆绑扎的火把,在自家门前点燃,一直送到村外,意为驱除火灾,祈求在新的一年里,平安无事,不着火灾。

大年初七的禁忌

初七是人的生日,人之后生,是人为尊。人日要尊敬每一个人,连官府也不能在这一天处决罪犯,家长也不能在这一天教训孩子。

遇殡葬

有的地方习俗正月里忌遇殡葬事。遇之则以为不吉,主此年内有灾祸降临。

但有的地方以遇殡事为吉利的,盖因“棺”与“官”谐音,“材”与“财”谐音,有“口彩”可讨,主“升官”“发财”。

丧家忌拜年

家有丧事,三年服丧期间,过年的一切行事都要取消。最忌讳的就是到别家去拜年,别人也尽量在正月里不到丧家去,不得已要来往时,不进屋内,而是站在门外说话。

忌吵架、骂人

正月里忌吵架、骂人。旧时民俗以为正月里吵架会败兴一年,骂人会带来凶祸。

忌请医生

旧时,正月里忌请医生看病,认为此兆一年到头都要生病。

忌迁居、忌糊窗槅

正月忌迁居、忌糊窗槅,否则以为不吉利。

忌更换、洗涤衣被

旧说正月更换、洗涤衣被,不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