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年历

中元节

2020/4/1 16:10:13
万年历日历:中元节知识
中元节知识
中元节白天可以出门吗

中元节不能做的事情可多了,而且都是不能不知道的禁忌,其中说的最多的一项就是不要在晚上出门,因为晚上是鬼魂出没和徘徊的时候,出门容易沾惹上不好的事情。既然中元节晚上不宜出门,那么中元节白天可以出门吗?中元节白天有禁忌吗?下面和一起去了解下吧。

中元节白天可以出门吗 中元节白天有禁忌吗

中元节白天可以出门,并且白天禁忌很少,一般都是晚上居多。

以下是中元节禁忌大全:

1、床头挂风铃。风铃容易招来好兄弟,而睡觉的时候是最容易被“入侵”的时刻。

2、夜游。八字轻的人千万不要夜游,否则只会自找麻烦。

3、非特定场合烧冥纸。冥纸是烧给好兄弟的,金纸是烧给神的,烧冥纸的结果只会招来更多的好兄弟。

4、偷吃祭品。这些是属於好兄弟的食物,未经过他们的同意就动用,只会替自己招来难以解决的厄运。

5、晚上晒衣服。当好兄弟觉得你的衣服好看,他就会借去穿,顺便在衣服上留下他的味道。

6、喊名字。夜游的时候千万不要叫出名字,尽量都以代号相称,以免被好兄弟记住你的名字。

7、游泳。不可去危险水域戏水,传说中“水鬼”会找人当替死鬼,以便投胎。

8、乱看。好兄弟喜欢躲起来吓人,万一乱看被吓到了,就是他们入侵你最好的时候。

9、榕树放在家门口。因为榕树是聚阴的植物,同时也是好兄弟的最爱,除非你希望好兄弟来家里坐坐。

10、熬夜。人气最虚的时候是在深夜,鬼气最旺的时候也是在深夜,熬夜很容易致泄气入侵。

11、靠墙。好兄弟平时喜欢依附在冰凉的墙上休息,此举很容易引起鬼上身。

12、捡路边的钱。这些钱是用来买通牛头马面的,如果侵犯了他们东西,就很容易被他们教训。

13、轻易的回头。当走在荒郊野外或人烟稀少的地方时,觉得“好像”有人叫你,不要轻易回头,那可能是好兄弟。

14、不能随地勾肩搭背。人的身上有3把火,头顶一把,左右肩膀各一把,只要灭了其中1把,就容易被好兄弟“上身”。

15、拖鞋头朝床的方向。好兄弟会看鞋头的方向来判断生人在哪里,如果鞋头朝床头摆,那麽好兄弟就会上床和你一起睡。

16、筷子插在饭中央。这是祭拜的模式,就好比香插在香炉上,此举只会招来好兄弟来与你分享食物…

17、一个人。一个人容易引起好兄弟的觊觎,是真的。

18、晚上拍照。此举动容易将灵界的朋友一起拍进来,然后带回家。

19、玩碟仙。平常时刻玩碟仙就很容易发生事情,更何况在这鬼节时分。

20、拖鞋整齐的放床边。在外旅行时,拖鞋整齐的放在床边,会招来灵界朋友的好奇,造成他们的闹床。

21. 鬼月搬家入厝尽量挑选正中午对运势较好。

22. 鬼月娶亲尽量避免傍晚放鞭炮,以免夫妻失合。

中元节几点不能出门

中元节一般天黑以后最好就不要出门了。

一般在6点半以后,即天黑之后。最好在天黑之前回家。一般认为七月十五是鬼节的正日,亦是鬼门大开的日子,这时侯阴气最重,所以当晚最好不要出街,以免撞鬼,另外,最好亦不要到河边或海边等地,以免不小心失足,就成了水鬼的替身。除此之外,最好不要乱说一些不吉利或得罪灵界的说话,以免招惹阴灵。

中元节为什么不能出门

每年从七月一日起阎王就下令大开地狱之门,让那些终年受苦受难禁锢在地狱的冤魂厉鬼走出地狱,获得短期的游荡,享受人间血食,一直到七月三十日才关上鬼门。

鬼节夜晚到来之时,是一年之中阳气最弱,而阴气最重的时候。在这天夜里尽量避免外出,尤其是本身八字较轻,自身身体状况不是很好,阴气重的人不宜出行。

八字轻的人、及身体弱的人,天黑后别出门并枕头下压桃符保平安,使其灵魂躲着自己走,避免出现身体异样及鬼压床等事。如若必须出门,那么衣兜内放好桃符,路上不要想一些奇奇怪怪的事情,也不要念经文说忌讳的话。如果一定要出去,最好结伴而行,不要在外面逗留。最保险的不要出门,少说话、不熬夜、早点入睡。

传说人的身上有三盏油灯,一盏在头上顶着,另两盏在肩膀上。说是人身上的阳火,晚上走夜路的时候,如果有人叫你的名字,千万不要向两边张望,若给吹灭了,便给鬼招了魂。所谓人身三盏灯,左右肩头各一盏,头顶一盏,人猛然回头的话,不论从哪边回头,左右肩头的灯都会相应灭一盏,便会导致人体阳气减弱。

尤其是在子时之后,此时天地间阴气正重,如果贸然回头,便会吹灭左肩或右肩的灯,灯灭后即便是童子,也更容易着道,当灯亮着的时候,可以肆无忌惮的赶路,而灯熄灭之后,就不要再走了(也有“休想再走了”的含义)。七月半,鬼乱窜,后背发凉的时候千万别回头喔。


中元节是个什么样的节日

中元节在每年的农历七月十五,是我国传统节日之一,也是人们最为忌讳的一个节日,至于为什么会忌讳,应该是与它的另一个称呼有关,另一个称呼是鬼节。那么,中元节到底是个什么样的节日,为了给大家详细介绍,以下是整理的中元节是什么节日由来,快点来看看吧。

中元节是个什么样的节日

农历七月十五中元节,俗称“鬼节”,节日的庆祝活动从农历七月初一开始,直到七月三十日,长达一个月。

佛教与道教对这个节日的意义各有不同的解释,佛教强调孝道;道教则着重于为那些从阴间放出来的无主孤魂做“普渡”。

中元节是什么节日由来

佛教徒庆祝中元节的仪式称为“盂兰盆会”,庆祝中元节不仅是为了拜祭死去的亲人,对佛教徒来说,这也是纪念目莲的日子,藉以表扬他的孝道。

目莲救母的故事是出自《大藏经》(由印度传入的佛理〕,根据《大藏经》的记载,目莲在阴间地府经历千辛万苦后,见到他死去的母亲刘氏四娘受一群饿鬼折磨,目莲用钵盆装菜饭给她吃,菜饭却被饿鬼夺走。目莲向佛祖求救,佛祖被目莲的孝心感动,授予盂兰盆经。目莲按照指示,于七月十五日用盂兰盆盛珍果素斋供奉母亲,挨饿的母亲终于得到食物。为了纪念目莲的孝心,佛教徒每年都有盛大的“盂兰盆会”。

道教徒相信,从农历七月初一起,阴间打开鬼门,放出孤魂野鬼到人间来接受奉祭。人间为了免受鬼神的干扰伤害,便在七月十五日设“中元普渡”,供奉食品及焚烧冥纸以安抚那些无主孤魂。

中元节的习俗活动

中元节习俗活动主要是祭祀祖先,所以又叫鬼节。供品中西瓜必不可少,因而又称瓜节。佛教传说,目莲(目莲为佛教人物,释迦十大弟子之一)的母亲坠入饿鬼道中,食物入口化为烈火,目莲求救于佛,佛为他念《盂兰盆经》,嘱咐他七月十五作盂兰盆以祭其母。近代献瓜果、陈禾麻以祭先祖,固然有尝新的含义,也是盆祭的遗风。旧时,中元节为目莲救母做盂兰盆会,后来逐渐演变为放河灯,祭祀无主孤魂和意外死亡者。德州的中元河灯场面十分壮观。人们用瓜皮、面碗、纸张制成灯具,并以街巷为单位,制作特大纸船,纸扎目莲站在船上,手持九环禅杖。中元之夜,人们把灯具和纸船放入河内,顺流而下,河上顿时灯火通明,摇曳摆动,如同天上点点繁星。胶东沿海地区,由道士乘小船在海中放灯,并奏丝竹乐。德州运河两岸的百姓,纷纷拥到河堤观灯。滕州也有放河灯的习俗,形式与德州大体相同,不同的是,放河灯前,摆香案,念佛经,佛师一边念经,一边朝台下撒小馍馍,小孩子蜂拥而上,一抢而光,据说吃了能消灾。长岛渔民为了祭祀溺海而亡的亲人,用木板秫秸制成小船,船上供溺海者的牌位和祭品,如糖果、糕点,有的甚至装上棉衣、鞋帽及死者生前喜爱的生活用品,然后点燃蜡烛,由已经结婚的同辈男子将小船放入海中。

中元节祭祖的习俗在山东较为普遍,一般都在午后带着祭品上坟祭祖。单县的祭品尤为丰盛,有竹子做的盂兰盆、纸做的衣帽和一桌素食等。淄川则把祖先请到家里祭祀,家家都在大门顶上插上五谷穗子,据说以五谷为马,祭祀完毕后,好让祖先跨着马回去。

中元习俗吃什么

中元节的饮食一般是包子、水饺、馒头,饭后吃苹果、梨等时令水果。唯独陵县例外地称中元节为掐嘴节,吃粗茶淡饭。有些地方则是吃扁食、蒸面羊、吃濑粉、吃花馍等等。千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地域不同,习俗也各有差异。

1、吃鸭子

相传中元节这天去世的祖先会回家探亲,要过奈何桥,奈何没有船只,所以活着的人要送些鸭子下去,载他们回来。久而久之就成了一到中元节就吃鸭子的传统。

2、吃饺饼

某些地方载中元节会吃饺饼。一种类似于春卷的食物。相传济公见每日剩菜有些浪费,就将剩菜裹在糊拉汰皮里供下一餐食用。久而久之这一习惯也流传了下来。


中元节是什么节

提起中元节,很多人都不知道中元节是什么节。根据中元节的来历和传说,民间长把中元节当做是鬼节,尤其是南方,人们往往只会用鬼节称呼七月十五的中元节。这一天,家家祭祀祖先,有些还要举行家宴,供奉时行礼如仪。看看下面这些传统的习俗,你都知道几个呢!

中元节是什么节 中元节的来历和传说

中元节是什么节 中元节的来历和传说

每年农历七月十五日为“中元节”,也称“盂兰盆节”,有些地方俗称“鬼节”、“施孤”,又称亡人节、七月半。

“鬼节”,俗称“七月半”(有些地区为十三或十四)。俗传去世的祖先七月初被阎王释放半月,故有七月初接祖,七月半送祖习俗。送祖时,纸钱冥财烧得很多,以便“祖先享用”。同时,在写有享用人姓名的纸封中装入钱纸,祭祀时焚烧,称“烧包”。年内过世者烧新包,多大操大办,过世一年以上者烧老包。

无论贫富都要备下酒菜、纸钱祭奠亡人,以示对死去的先人的怀念。中元节一般是七天,又有新亡人和老亡人之分。三年内死的称新亡人,三年前死的称老亡人。迷信说新老亡人这段时间要回家看看,还说新老亡人回来的时间并不相同,新亡人先回,老亡人后回。因此要分别祭奠。烧纸钱的时间选晚上夜深人静,先用石灰在院子里洒几个圈儿,说是把纸钱烧在圈儿里孤魂野鬼不敢来抢,然后一堆一堆地烧,烧时嘴里还要不住地念叨:“某某来领钱。”最后还要在圈外烧一堆,说是烧给孤魂野鬼的。亡人们回去的这一天,无论贫富都要做一餐好饭菜敬亡人,又叫“送亡人”。

印度佛教仪式中佛教徒为了追荐祖先举行“盂兰盆会”,佛经中《盂兰盆经》以修孝顺励佛弟子的旨意,合乎中国追先悼远的俗信,于是益加普及。民间普遍流传目莲解救母厄的故事:“有目莲僧者,法力宏大。其母堕落饿鬼道中,食物入口,即化为烈焰,饥苦太甚。目莲无法解救母厄,于是求教于佛,为说盂兰盆经,教于七月十五日作盂兰盆以救其母。”

中国从梁代开始照此仿行,相沿成中元节。不过后来除设斋供僧外,还增加了拜忏、放焰口等活动。

中元节是什么节 中元节的来历和传说

中元节的来历和传说

民间普遍流传目莲解救母厄的故事:

“有目莲僧者,法力宏大。其母堕落饿鬼道中,食物入口,即化为烈焰,饥苦太甚。目莲无法解救母厄,于是求教于佛,为说盂兰盆经,教于七月十五日作盂兰盆以救其母。”

中国从梁代开始照此仿行,相沿成中元节。不过后来除设斋供僧外,还增加了拜忏、放焰口等活动。

这一天,事先在街口村前搭起法师座和施孤台。法师座跟前供着超度地狱鬼魂的地藏王菩萨,下面供着一盘盘面制桃子、大米。施孤台上立着三块灵牌和招魂幡。过了中午,各家各户纷纷把全猪、全羊、鸡、鸭、鹅及各式发糕、果品、瓜果等摆到施孤台上。主事者分别在每件祭品上插上一把蓝、红、绿等颜色的三角纸旗,上书盂兰盛会、甘露门开等字样。仪式是在一阵庄严肃穆的庙堂音乐中开始的。紧接着,法师敲响引钟,带领座下众僧诵念各种咒语和真言。然后施食,将一盘盘面桃子和大米撒向四方,反复三次。这种仪式叫放焰口。

到了晚上,家家户户还要在自己家门口焚香,把香插在地上,越多越好,象征着五谷丰登,这叫作布田。有些地方有放水灯的活动;所谓水灯,就是一块小木板上扎一盏灯,大多数都用彩纸做成荷花状,叫做水旱灯。按传统的说法,水灯是为了给那些冤死鬼引路的。灯灭了,水灯也就完成了把冤魂引过奈何桥的任务。那天店铺也都关门,把街道让给鬼。街道的正中,每过百步就摆一张香案,香案上供着新鲜瓜果和一种鬼包子。桌后有道士唱人们都听不懂的祭鬼歌。这种仪式叫施歌儿。

上元节是人间的元宵节,人们张灯结彩庆元宵。中元由上元而来。人们认为,中元节是鬼节,也应该张灯,为鬼庆祝节日。不过,人鬼有别,所以,中元张灯和上元张灯不一样。人为阳,鬼为阴;陆为阳,水为阴。水下神秘昏黑,使人想到传说中的幽冥地狱,鬼魂就在那里沉沦。所以,上元张灯是在陆地,中元张灯是在水里。

中元节的来历和传说

中元节的意义

从有关中元节的传说中,可深切体认到中元节的祭祀具有双重的意义在,一是阐扬怀念祖先的孝道,一是发扬推已及人,乐善好施的义举。这全是从慈悲的角度出发,很有人情味。所以,我们在庆赞中元的同时,应该跳脱鬼的角度,期勉互爱。


中元节生日好不好

在中元节出生的人民间有两种相反的说法,中元节当天出生的人命硬克父母亲人;而另一种说法是,中元节出生的婴孩是“天胎”与地藏王菩萨有缘,命硬气场强大,一生顺遂。究竟在中元节生日好吗?中元节出生的人命运好吗?关于这些问题,我们从“命硬”说起

中元节生日好吗 中元节出生的人命运好吗

中元节出生的人

在中元节出生的人民间有两种相反的说法,鬼节中元节当天出生的人命硬克父母亲人;而另一种说法是,中元节出生的婴孩是“天胎”与地藏王菩萨有缘,命硬气场强大,一生顺遂。从传统上认为命硬就是对身边的人不好,所以很多小孩因为命硬所以会找干亲的传统。人出生在哪一天都是“缘定”,因此无论出生在哪一天,均可。即使被认为出生在很好日子和时辰的朋友,也可能一生命运不那么理想甚至霉运多多。

命硬有两种情况

一种是自己命硬,但不克。这样的多数属于护身符,换言之在他身边的人会因为他的命硬而免受一些可能不好的事,如车祸等。

一种是克人的。自己命硬,但却会影响到周遭的人,通常说克父母等。

中元节

七月最糟糕的命是那种很硬,由于阴气太重而到了倒霉透顶的那类。不过话说回来,阴命重一类也可能通灵几率提升。通灵也分几种,一类是可能会有所谓通灵预感准确(七月阳命重的也有,上面命硬的也有,通常是命格影响),还有一类通灵是会见,但可能遇上一些不好的而倒霉。其实也是看个人运气吧遇上和平的就没事。

所以中元节出生的人命运的好坏一半在人,一半在天命。没有百分之百确定命运好不好的说法。但阴气过重被附的几率提升或者被借助的可能增大,好与不好有时候要看具体情况。任何事情都不是绝对的。毕竟出生时刻不同,出生后机遇等也不同。


中元节写包格式

传说地府和人间也是差不多的,要有点钱才不会被欺负,也要吃点东西,也要有穿的。因此每年的七月十五中元节人们都会在祭祖的时候烧纸钱,烧包袱,上贡品。但是随着科技的发达,中元节怎么写包袱就成了一个难题,下面我们送上中元节写包袱烧包袱流程。还有详细的中元节写包格式送给你。

中元节写包格式 中元节写包袱烧包袱流程

中元节写包: 就是在包的封皮上相关栏目内写上先人的称呼和姓名、 收受的封数、烧包者的孝名和时间等。

这虽是一项简单的工 作,但是由于当今学校没有这样的学科教学,就使许多人不 懂而经常弄错。写包时,需要搞清楚收包的先人和烧包的后 人之间的关系,然后才按照规定的称呼写包。现将具体写法 介绍如下: 1、封皮内容解释:封皮的文字是竖排的从右到左各列 内容为: 第一列:中元化帛之期 孝※△△△祀(中元节盛会之 期阳世孝信祭奠) 第二列:谨具钱包△封 端伸奉上(谨慎准备冥钱×封 恭敬地送上) 第三列:姑△……△……收用(已经故去的×××老人 收用) 第四列:乘此良因 早登仙界(乘现在这个机缘早日跨 进天堂) 第五列:天运△△年七月△△日化纳(农历××年七月 ××日焚化) 2、赙包各列内容写法: 现在市面上都有印刷好的空白封皮纸卖的(简称白包)

, 买回来填写空白处就行了。之所以留空白,是因为对新亡人 需要烧七七包、一、二、三周年包,每次烧包填写内容不同, 各家的亡名和孝名也不同,因此就留空白让烧包的人据实填写。

第一列:中元节→“中元化帛之期孝※△△△” ,在“孝” 字写送包人自己与收包人的关系(自称)及姓名,不同辈分 称呼是不同的(具体见前表), (附带说明,七七包:一七为 “首七化帛”,二七为“二七化帛”类推,七七写“毕七化 帛”;周年包:一周年为“小祥化帛” ,二年为“大祥化帛”, 三年为“除服化帛”)。

第二列:空白式处填写封数,写给老辈的填“奉上”, 若是写给同辈或小辈则填写“付与” 。

第三列:如果是新亡人要在“故”前加“新”字, “故” 字之后写先人的称呼(依照先人与送包人的关系——见前 表);其次男称“考”女称“妣” (如果先人是送包人的同辈 和小辈可不称考妣,直接写明关系);其三是姓名和性别, 而且姓和名分开,如男性写“△公△△”(前△为姓,后二 △为名) ,女性写“△母△氏” (前△为夫家之姓,后△为后 家之姓,因古代女人多无学名只有小名,而称呼小名又不够 尊重,所以就根据后家之姓称△氏);其四是姓名之后男先 人称“老大人”、女先人称“老孺人”,(老辈写给小辈的这 项不写) ;最后写上“收用”二字。 第四列:乘此良因 早登仙界(其余不填写)。 第五列:把烧包那天的农历年月日写清楚就行。

补充:在包的反面需要在封口处写一较大明显的“封” 字,表示此包经送包人打上封条,非收包人不得拆开,这个 “封”字本来是用印章盖的,但没有印章就用毛笔写上,如 果封皮上本身有“封”字就不用麻烦了。

中元节烧包袱的流程

烧包:就是在七月十三晚上将封好的包烧化送给先人。关于烧包也是有规则的,不是随便就拿去烧。

烧包的步骤首先是捆包,就是把写好的包按两封为一驮先用细绳捆好以便托运;

其次是喂马,就是对承担托运任务的纸马进行喂料,即找些粮食、青草和水等放在马匹的地方让其吃饱;

第三是供马夫,就是请赶马的纸人们吃饭,同时还烧纸钱给他们作赶马费用;

第四是夹包,就是将纸马夹在捆好的两包中间,表示把捆好的包抬上马背;

第五是画烧包圈,就是用白灰在准备烧包的地方(院子内或大路边)画一个半封闭的圆圈,直径约一米,出口对着大路方向;

第六是插引路香,就是烧燃一把香后沿烧包圈出口到大路方向顺路每隔2—3米插一柱香,作路灯指引马队出发;

第七是砌包,就是将需要烧的包在烧包圈内堆放成一定空间的形状(中空的塔形)以便燃烧焚化。

第八是烧包,就是对堆砌好的包用纸钱点燃焚化,边烧边念先人的名字请他们来认领自己的钱。同时,在烧包圈外另烧一些散纸钱,边烧边念请那些无人侍奉的孤魂野鬼们来领用。在焚化到中途的时候,顺便将家里供奉的那些金山银山、香花、纸花等供品一起烧掉。


中元节怎么过

中元节在每年的农历七月十五,这天也是道教地官大帝的生辰,同时也是佛教的盂兰盆节。中元节这个名字就是直接来源于道教,只是后来佛教盛行也对原本的中元节产生了一些重大影响。在中元节这一天,人们有在家门口祭祀过路的孤魂野鬼和放荷花灯的习俗其实都与佛教的布施有关。当然中元节的习俗多种多样,但都是围绕祭祀产生的。那么中元节怎么过才好呢?中元节的习俗有哪些?请接着往下看吧!

中元节怎么过 中元节的习俗

中元节

烧纸

节日中,汉族民间俗信行为中,最为突出的是烧纸。据迷信传说,阳间的纸就是阴间的钱,人们烧纸就是给亡故的先辈亲人送钱。通常上坟烧纸时要留下几张,到十字路口焚烧,目的是给尤家可归的野鬼一些施舍,它们就不会再去抢劫送给其祖先的钱了。

放小船

放纸船

按照满族的习俗,七月十五要举行各种活动来纪念祖先以及庆祝一年的收获。届时,身处异乡的同胞将缅怀亲人、思念家乡的心愿付诸顺流而下的小船,以示寄托。现我国广州地区满族人仍保留有七月十五日在水中放小船,内书“直上长白”等语的习俗。有的地方则举行划船比赛,庆祝节日。

跳天灯

广西天等一带在中元节有跳天灯习俗。旧时跳天灯活动多是一些迎神赛会、驱逐疫鬼之类的迷信活动,现已逐渐发展成为一种民间体育活动。

跳天灯一般在村头较平坦的场地上进行,72个小碗装上豆油,分别排成9行,按前后左右相距0.8一l米的距离置灯并点燃,跳灯的人头戴面具,手持木鱼、小鼓、锣钹等乐器,亦有手持挂纸花条木棍者。开头由一人带头敲打木鱼,按节奏有规律地在每行灯中穿来跳去,到行角转弯处,每人都要做一些亮相的跳步转弯动作,并吹打各自手中所持的乐器及道具。夜间观跳天灯的场面,宛如长龙在星光中舞动。

放河灯

放河灯

河灯也叫“荷花灯”。每年农历七月十五日晚上,人们做灯放人水中,传说可为屈死冤魂引路。

至于河灯的制作,极其简单。用三寸长宽的正方形厚纸做灯底,另用芦柴一根,长约三寸,中间穿一个眼,装竹签,钉在灯底,再用红白纸折成四方形,把灯底四面糊好,中间置放油纸捻,就制作成功。也有的人用各种颜色的纸,剪成荷花瓣的形状,糊到碗口上,中间用油脂点火,叫作地藏烛。

放焰口

佛教中形容饿鬼渴望食物,口吐火焰叫做焰口。因而和尚向饿鬼施食叫放焰口。当天,人们先在街口村前搭起法师座和施孤台,并在法师座前供着地藏王菩萨,相传地藏王菩萨是超度地狱鬼魂的。其下供着用面制的桃子、大米,施孤台上立着三块灵牌和招魂蟠。正午已过,人们把全猪、全羊、鸡、鸭、鹅及各式发糕、果品等摆到施孤台上。主持人在每件祭品上分别插一把蓝、红、绿的三角纸旗,上书“孟兰盛会”、“甘露门开”等字样。仪式在庄严肃穆的庙堂音乐中开始。众僧诵念各种渴语和真言,然后施食,把面桃子和大米撒向四方,重复三次。民间把这种仪式叫“放焰口”。

祭祖

相传七月十五日为祖先回家的日子。所以各家各户,不论贫富,都要准备钱币、果脯、美酒以及时令之物祭祀祖先。七月十四这天叫江南节,十五日叫作江西节。

按我国的习俗,一年中祭奠亡灵,中元最为重要。家有新丧的,哀痛尚深,其至亲好友。要在死者去世第一年的七月十五准备好祭品,送到死者家中祭奠,以示追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