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年历

香港回归

2020/4/1 16:10:12
万年历日历:香港回归知识
香港回归知识
今年香港回归多少周年

据报道,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将带领相关人员于6月29日乘专机抵达香港,届时习近平主席将出席今年香港回归纪念日的相关活动。香港回归纪念日已日益临近,各方都非常关注今年香港回归纪念日的最新消息,我国乃至世界各大媒体的记者都将长枪短炮对准了中国香港。如果你还不知道香港回归纪念日的来历?香港是哪一年回归的?今年香港回归多少周年了?那你就out了,现在就跟着一起去看看香港回归的详细资讯吧!

香港是哪一年回归的

1997年7月1日,香港和平回归中国。1997年6月30日晚11时30分中英双方举行香港交接仪式,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成立。从此香港脱离英国管辖,香港特别行政区长官董振华,代替英国爵士香港末代总督彭定康,成为新一任的香港最高长官,开始了香港特别行政区高度自治的历史。

今年香港回归多少周年

从1997年香港回归,至2017年香港已经回归20周年了。今年是香港回归的第20周年,今年7月1日香港回归20周年庆祝大会,也是香港特别行政区第五届政府就职典礼的日子

香港回归纪念日的来历

1842年8月29日,英国政府同清政府签订了我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其中第三条规定把香港割让给英国。

1856年英国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强迫清朝政府于1860年10月24日签订《北京条约》,割让九龙半岛界限街以南的中国领土给英国。

1898年6月9日,英国乘中国在中日甲午战争中失败,又强迫清政府缔结了《中英展拓香港界址专条》,把位于深圳河以南、九龙半岛界限街以北及附近岛屿的中国领土,即所谓“新界”,租借给英国,为期99年。1997年6月30日期满。

1982年9月撒切尔夫人访华,在北京与邓小平主席展开了对香港前途问题的讨论,撒切尔夫人坚持要求中方履行条约,英国享有对香港的主权。

1983年7月中英两国正式展开香港前途的第一轮谈判,英国提出“以主权换治权”的方案。名义上承认中国拥有香港主权,但治权仍归英国所有,中国拒绝接受这一方案。

1984年1月中英双方第八轮谈判,英国才对香港主权问题作出让步,但英国仍不甘心就这样放弃香港,依然希望为英国争取在香港的更多利益。

1984年12月19日,中国国务院总理赵紫阳与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在北京正式签署《中英联合声明》将在1997年7月1日恢复中国对香港的主权,香港回归被正式确立下来。

直到1997年7月1日,在经过了长达12年的过渡期后,中国才正式收回香港。从此确立每年的7月1日为香港回归纪念日。


七月一日为香港回归纪念日是因为何

说起香港回归小编印象最深刻的是历史课上的那张照片,邓小平同志和撒切尔夫人的会谈,正是因为这两个人,促成了香港最后的回归。现在很多朋友疑惑七月一日为香港回归纪念日是因为什么,下面我们就来探秘香港回归的那些事,可能会和历史课本上有一些些不一样啊!

七月一日为香港回归纪念日是因为什么 探秘香港回归的那些事

大清国在第一次鸦片战争中战败之后,1842年8月29日,大清国和大英帝国签订了《南京条约》,并将香港岛割让给了英国,其关键内容是该条约的第三条:

因大英商船远路涉洋,往往有损坏须修补者,自愿给予沿海一处,以便修船及存守所用物料。今大皇帝准将香港一岛给予大英国君主暨嗣后世袭主位者常远主掌,任便立法治理。

我们从这个条文可以看出,英国殖民者出于体面,很狡猾地在条约里避免陈述“保护商务安全”的真实动机,而是写上了一个“修船”的借口,也算是给大清政府一个台阶吧,所谓的“外交辞令”。

这个条款还有一点是关键的——“准将香港一岛给予大英国”。这里割让的,仅仅是“香港一岛”,也就是面积不到80平方公里的一个小岛。

后来又签订,《北京条约》割让九龙一带,再后来现在的新界也被租借出去了,租期99年,1997年6月30日到期。这也是为什么我们1997年7月1日收回香港的原因。

香港的回归的谈判

1982年9月22日,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访问北京。中英两国领导人达成通过外交途径进行香港问题磋商的共识。谈判开始后,英方坚持3个不平等条约“仍然有效”,幻想继续侵占香港。中方则明确指出,主权问题不能谈判,双方要谈判的,是今后十几年香港的过度和“九七”后如何保持香港繁荣稳定的问题。双方在第一阶段的磋商没有取得实质性的结果。但在中国的坚定立场下,英国方面权衡了各种利害关系后,不得不重新考虑和确定在香港问题上的对策。

1983年7月,中英展开第二阶段的谈判。英方借口港人还未适应民主政治体制,要有一段过渡的时期,提出了“九七”后三几十年内还由英国人管治,然后才还政于港人的意见。这实际上是以“主权换治权”,实现其对香港殖民统治再延长三几十年的梦想。

这种意见遭到中国的断然拒绝。经中国多次劝告后,英方的态度有所改变,双方进入建设性会谈。1984年9月18日,中英双方达成协议,关于香港问题的谈判宣告结束。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英国)政府根据1984年《中英联合声明》的双方共同承诺,于1997年7月1日开始由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对香港行使主权。1997年7月1日当天,香港特别行政区成立,从此结束长达155年的英国殖民地身份,香港由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管理,以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为政府首长。


香港回归的历史意义是什么

香港回归这是一百多年来香港人民和祖国的希望,香港回归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一直到1997年香港的租借期满,英国才放弃了香港的主权,这才有我国收回香港的历史事件。从新中国1949年成立到1997年,这当中经历了48年的时间。那么,香港回归的历史意义是什么呢?下面就来看看香港回归对我们的启示吧!

香港回归的历史意义是什么 香港回归对我们的启示

香港回归具有十分重大的历史意义。它将是自然而然地让中华民族挺立在一座历史的高峰上,平心静气地回顾历史。成熟理智地总结经验的十分恰当的时间座标。人们将穿越时间的隧道,从150多年的民族坎坷和积极奋斗中,从每次重大的政治事件和关键的转折时刻中,去寻觅历史的足迹,把握历史发展的脉搏。从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中国社会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在中国近现代史上,中华民族饱尝了外国列强的侵略和压迫。中国的近现代史是一部屈辱的记录。其中,英国殖民者通过炮舰政策。海盗行径和不平等条约割占了香港,使之成为西方世界问鼎中华和掳掠东方财富的桥头堡。因而香港的历史命运正是中华民族150多年特殊遭遇的一个生动写照。今天,在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的不懈努力之下,香港回归祖国,百年的民族耻辱被洗刷,民族的神圣感情再次升华。这是香港回归历史意义的最基本的方面。

香港回归历史意义的另一个方面,在于它表现了中国人民长期反对强权政治的胆识和魄力。历史敎科书告诉人们:1842年中英《南京条约》。1860年《北京条约》和1898年《展拓香港界址专条》分别割占《或强行租借》了香港岛。九龙和新界,从而成为强权政治捆搏中国人民手脚的一条条枷锁。然而另一方面,中国的近现代史也是中国人民不畏强暴,奋起反抗,从不向外国列强低头让步的斗争历程。林则徐。关天培和三元里的民众,这些响当当的名字和他们不屈不挠战斗的业绩,早已成为象征中国人性格的自然符号。而从1840年起,中国人民从未停止过跟强权政治作抗争的行动;并且,这种抗争已经取得了历史性的胜利和不容争辩的伟大成果。人们会想起:1982年英国首相柴契尔夫人来北京访问,与邓小平等中国领导人在人民大会堂进行了十分坦率的会谈。这一时期,正是邓小平“一个国家,两种制度”和“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构想趋于成熟定型的关键时期。当邓小平提出中国政府将在1997年7月1日收回香港,并用“一国两制”方案来解决香港问题时,素有“铁娘子”之称的柴契尔闻听此言,心慌走神,在人民大会堂的台阶上险些跌了一跤。挟马岛之战胜利余威来到北京的柴契尔夫人,在会谈开始时就抛出了“三个条约继续有效”的论调,声言中国祇能收回新界,而香港岛和九龙则按条约永属英国。未料,此说被中国方面当场回绝,邓小平以坚定的口吻回答:“主权问题是不可以讨论的”。第二年,英国政府推出“以主权换治权”的方案,再次遭到中国政府代表团的否定。

香港回归的现实意义

除了从历史的角度,即透过历史表像看到100多年的历史积淀之外,我们也认为香港回归具有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

一、香港回归是中国自近代以来悲惨历史的真正结束.自鸦片战争以来的屈辱,和这一百多年的动荡.到这里可以做一个注脚.于是,随着澳门也紧接着回归.半殖民地的悲惨时代结束了。

二、香港回归是一种新的制度的开始,一国国家里有两种不同的制度存在,这在世界历史上是没有过的.这是创举,也是妥协,也是无奈。

三、香港的回归使得中国内地的意识形态上更加多样化,中国内地和资本主义的隔阂被消融.和世界上别的国家的接触更加紧密.交流更加顺畅。

四、有利于推进祖国的和平统一大业;有利于促进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促进香港地区的稳定、发展和繁荣;香港回归是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的成功实践。

香港回归之前的硬币

1863年~1901年: 维多利亚女皇

1902年~1905年: 爱德华七世

1935年~1936年: 乔治五世

1937年~1951年: 乔治六世

1955年~1992年: 伊利沙伯二世

1994年~1998年: 洋紫荆

“面积缩水”后的第1个低皇冠时代:1982年至1984年

“缩水”后的“高皇冠”时代:1985年至1992年

洋紫荆时代:1994年至1998年(1996年有发行但数量较少,1997年回归特别版本是铸上帆船图案的)

香港的硬币种类繁多,不下数百款。某些品种因发行量少或战乱、回收、损毁等原因,存世量甚少,现已成为珍品,比如1905年的一毫铜币等、1941年一仙铜币、1964年的五仙铜币以及1980年的一毫铜币等。这些稀有品在海外市场的价格高达数百元、数千元乃至数万元。1990年起,香港政府就有意减少“女王肖像”硬币的发行量,并从1993年起,港英政府对有英女王头像的流通硬币进行回收,现已收回数亿枚,某些品种的存世量可能变得稀少,因而有收藏价值。此类硬币中,以1984年的一毫币流通量最小,其铸造量只有3001.6万枚,而1980年一毫币的铸造量也只有2400万枚。另一类值得注意的是密尔(MIL)币,这是香港最早的钱币之一,是面值最小的币种(10密尔=1仙),于1883―1886年发行流通,现在币市上见到的大都是1884年发行的。该币材质好,既有中国古钱币的结构特点,又有浓厚的殖民地色彩,因而深受集币者的喜爱。香港硬币香港五仙硬币是一种过去流通的香港货币,面额为0.05港元,1989年开始全面停止流通。


澳门和香港回归是几月几日

新中国建国之后还有两个地方被国外占领,那就是香港和澳门。香港自从第一次鸦片战争之后就是英国的殖民地,而澳门是从明朝时就长期被外国势力占据。不同的是,建国后葡萄牙承认澳门是中国的领土,澳门的回归相对容易些,而香港的回归正正经过了20多年的谈判。那么,香港澳门回归是哪一年?想了解澳门和香港回归是几月几日的详细信息请往下看吧!

澳门和香港回归是几月几日 香港澳门回归是哪一年

香港于1997年7月1日回归祖国,澳门于1999年12月20日回归祖国。

1982年9月,英国政府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开始就香港前途问题展开谈判。虽然《南京条约》与《北京条约》皆指香港岛及鸭脷洲与界限街以南的九龙及昂船洲永久割予英国,但中华人民共和国拒绝承认《展拓香港界址专条》等所有相关不平等条约,只承认香港受英国管理,而非英国属地,并要求英国将香港岛和九龙连同新界一并交还。1997年,英国政府决定将香港的主权交还给中国,但同时争取维持英国在香港的利益。

中英双方经过两年多达22轮的谈判,最终在1984年12月19日正式签署了《中英联合声明》,决定从1997年7月1日起,中国在香港成立特别行政区,开始对香港岛、界限街以南的九龙半岛、新界等土地重新行使主权和治权。

澳门主权移交(澳门回归,葡萄牙语:Transferência de Soberania de Macau)指1999年12月20日中国政府恢复对澳门行使主权,中华人民共和国澳门特别行政区成立,葡萄牙共和国结束统治澳门的历史事件。

葡萄牙开始对澳门的殖民统治,时间是在1553年(明嘉靖三十二年),葡萄牙人在准备登上澳门时托言商船被风浪冲击缝裂,货船潮湿,要求借地晾晒,并贿赂了地方官吏汪柏,取得了停靠澳门码头进行贸易的权利。并于1557年正式在澳门定居。1582年(明万历十年),中葡订澳门借地协约。澳葡每年向香山县缴纳地租500两白银。1840年鸦片战争后,清政府战败。葡萄牙借此于1849年后相继占领了澳门半岛、氹仔岛和路环岛。1874年(清同治十三年)葡人闯入香山筑新关闸,擅自以此为澳门之界。1887年12月,清政府与葡萄牙王国签订《中葡友好通商条约》中确认葡萄牙可长驻澳门管理。从而占领澳门达四百年之久。

还有一个曾经被英国占领的城市

香港是英国在东亚中国的重要据点,但却不能说香港是英国在中国唯一的据点,因为还有一座中国城市,也被英国侵占,英国也准备把这座美丽的海港城市发展成香港那样,成为英国第二个东方明珠。

这座城市,就是山东威海。

现在的威海,美丽而宁静,但一百多年前,威海卫却是英国的殖民地。民国大文学家闻一多先生有一组著名的《七子之歌》,叹惜被外国强盗占据的七处中国土地,其中就有威海卫。

英国是贪得无厌的海上强盗,犯下了很多滔天罪恶。英国打败闭关自大的清王朝,割占了香港,但英国却从不满足,他们还想从清政府那里得到更多的地盘。当时清朝腐败无能,列强均窜到中国强行占地,谁也不肯吃亏,其中以沙俄占地最多。沙俄的胃口比英国还大,沙俄在中国步步紧逼,获利丰厚,自然就引起了英国的不满。沙俄割占外东北和外西北后,又强行霸占了扼守黄海的要塞旅顺口,这对沙俄影响定都北京的清王朝,非常有利。

如果不是俄国强行“租借”旅顺,英国还没有太多的借口强行霸占威海卫,但当1898年3月,俄国逼迫清政府签订了《旅大租地条约》,正式“租借”旅大,英国便有了底气。英国让英驻清公使窦纳乐正式向清政府提出“申请”,要求清政府允许英国“租借”威海卫。

英国很有手腕,走了三步棋。一,英国让日本尽快撤出威海卫,以堵清政府之口;并称英国忍耐有限,如果日本不按时撤离,英国将强行登陆。二,英国知道德国担心英国插手山东,英国向德国保证,绝不侵犯德国在胶州湾一切利益,以换取德国支持英国在威海卫的主张。三,英国向清政府下最后通谍,如果清政府不于1898年4月2日之前与英国签订租借协议,英国水师将强行上岸,一切后果由清政府完全承担。

清政府同意与英国签订租借威海卫的条约,但也是有条件的,比如威海卫条约不能长于中俄旅大条约,以及中国军舰可以停泊威海卫。最重要的是这一条:中国租借威海卫给英国后,英国以后就不能再向中国提出任何土地要求了。


香港是如何回归的

当年清政府签订了包括《南京条约》在内的三条不平等条约,彻底将香港割让给了英国,虽然现在的香港新界是租借给英国的,但是当租期即将结束,英国方面却不愿意将这个东方的明珠归还给中国,企图延长租借的时间,继续享受香港给他们带来的利益。我们经过了漫长的谈判才完整收回了现在的香港。那么香港是怎样回归的,还有香港回归属于什么年?具体问题我们下面讲述。

香港是怎样回归的 香港回归属于什么年

1997年7月1日零点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和香港特别行政区区旗在香港升起,经历了百年沧桑的香港回到祖国的怀抱,中国政府开始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

香港是怎样回归的

1840年6月英国发动侵略中国的第一次鸦片战争,1842年8月逼迫清政府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中英《南京条约》强行割让香港岛。1856年10月英、法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1860年9月英法联军攻占北京,火烧圆明园,清政府被迫于1860年10月24日签订中英《北京条约》,强行割让九龙半岛。1898年6月9日,英国又强迫清政府缔结中英《展拓香港界址专条》,强行租借界限街以北、深圳河以南的大片土地及附近235个岛屿,总面积975.1平方公里,即现在所说的“新界”,租期99年,到1997年6月30日期满。这就是香港回归问题的由来。

自1898年至1997年香港主权移交之前,新界、九龙半岛及香港岛均受到英国统治。于1980年代,中国为收回香港主权,与英国开始了关于香港问题的谈判,历时两年,共22轮。谈判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秘密磋商阶段,从1982年9月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访华至1983年6月,双方主要就原则和程序问题进行几轮会谈,主要是关于香港主权归属和驻军问题;第二个阶段是正式会谈阶段,从1983年7月至1984年9月,双方就具体实质性问题进行会谈,主要是关于未来香港实行的制度、香港过渡时期的安排问题等。在谈判桌上,中英双方起先态度强硬,中国领导人邓小平认为"主权问题是不能够谈判的",英方针对香港的发展问题曾建议"以主权换治权"方案,邓小平则提出"一国两制"、"港人治港"的构想。最终,中英双方都作出一定的让步,达成一致共识。

1984年12月19日,中国政府和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在北京正式签订《中英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1997年7月1日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

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变成现实,但是这一伟大创举的设计师我们敬爱的邓小平同志却离开了我们,也看不到他老人家亲自设计的“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实现。值此,我们更加缅怀邓小平同志的丰功伟绩,如他老人家地下有知也会同我们一道庆祝这一举世瞩目的日子——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


香港回归资料100字

很多人只知道香港早就回归了,但却不知道香港具体哪一年回归,为了拿回这块领土我们都做了哪些努力,更不了解起意义所在。其实,我们应该要多多了解历史,铭记一些具有重要意义的日子。下面我们就一起来了解关于香港回归资料100字,以及香港回归的意义与影响吧。

香港回归资料100字 香港回归的意义与影响

香港回归资料:回归时间

香港回归时间:1997年7月1日

英国开始对香港的殖民统治,时间是在第一次鸦片战争时,当时清政府战败于1842年8月29日与英国签订的《南京条约》,将香港岛及鸭脷洲割让给英国。1860年10月,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清政府再次战败,被迫签订《北京条约》,将九龙半岛(时称九龙司地方一区)界限街以南及昂船洲交给英国管治。1898年,清政府与英国签订《展拓香港界址专条》,将深圳河以南,界限街以北的230块大小岛屿总计975.1平方公里的土地租借给英国,并将租借地称为“新界”,租期为99年。从1898年7月1日开始,至1997年6月30日期满。从而占领香港全境。

1982年9月,英国政府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开始就香港前途问题展开谈判。虽然《南京条约》与《北京条约》皆指香港岛及鸭脷洲与界限街以南的九龙及昂船洲永久割予英国,但中华人民共和国拒绝承认《展拓香港界址专条》等所有相关不平等条约,只承认香港受英国管理,而非英国属地,并要求英国将香港岛和九龙连同新界一并交还。1997年,英国政府决定将香港的主权交还给中国,但同时争取维持英国在香港的利益。

中英双方经过两年多达22轮的谈判,最终在1984年12月19日正式签署了《中英联合声明》,决定从1997年7月1日起,中国在香港成立特别行政区,开始对香港岛、界限街以南的九龙半岛、新界等土地重新行使主权和治权。

香港回归资料:回归背景

1982年9月26日,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访华,中英首次揭开了香港前途谈判之幕。双方在经过首次谈判后,声明表示将会通过外交途径对香港前途的解决方法进行商谈。第二阶段的谈判是1983年7月12及13日两天,地点在北京。中方团长姚广、英方团长是驻华大使柯利达。不过,由于双方在初期的会议中,1983年9月22、23日第四轮会谈后,1983年10月19、20日,双方举行第五轮会谈,中英公布中恢复了“有益的”、“有建设性的”形容词。1983年12月的第七轮会谈后,公报称双方回顾了会谈的进程和所取得的进展显示会谈已进入新阶段。1984年4月,英国外相贺维访问北京后抵达香港,他在香港发表声明,公开宣布英国放弃1997年之后对香港主权。声明表示:“要达成一份能使本港在1997年以后仍然继续由英国管治的协议,是不切实际的设想。”在此一段期间,香港的行政、立法两局议员频频访问英国。在1984年2月,立法局非官守议员更提出了“罗保动议”,引起各界的争议。1984年6月,中英谈判进入最后阶段。7月份,英国外相贺维再访北京。8月1日,贺维抵港,举行记者招待会,宣称中英双方已同意协议大纲及主要条款。1984年9月26日,中国代表团团长周南和英国驻华大使理查德伊文思代表双方在北京草签香港前途的“联合声明”。

1985年5月27日,两国政府在北京互换批准书,中英联合声明正式生效,香港进入了中国恢复行使主权前历时12年的过渡期。

香港回归资料:回归前期准备

1990年4月4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以2660票赞成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为香港回归后的稳定繁荣提供了可靠的法律保障。

1996年12月11日,香港特区第一届推选委员会选举董建华为香港特区第一届行政长官人选获中央政府委任后,董建华于1997年1月24日任命特区第一届行政会议成员。2月20日,中央政府根据董建华的提名,任命特区第一届政府23名主要官员。经历了百年沧桑的香港回归祖国,标志着香港同胞从此成为祖国这块土地上的真正主人,香港的发展从此进入一个崭新的时代。

香港回归资料:回归原因

中国政府为什么能成功解决香港、澳门问题

前提条件:改革开放实行后,中国的综合能力日益增强,同时国际地位也在不断提高;

政策因素:邓小平提出的“一国两制”构想;

法律依据:中英联合声明的签署以及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的颁布;

群众基础:港澳同胞的爱国意识强烈,具有光荣的爱国主义传统,渴望回到祖国的怀抱;

准备工作:党和政府高度重视,圆满地完成了各项任务。

香港回归资料:回归意义

对国内的意义:

有利于推进祖国的和平统一大业,促进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有利于促进香港地区的繁荣稳定与发展。香港回归十余年,在一国两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的方针下,香港发展走向日益繁荣;

香港回归是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的成功实践,通过香港回归的实践证明邓小平提出这一政策是英明正确的,同时为澳门问题的解决以及澳门的回归提供了实践的范本,最终也为解决台湾问题实现中国完全统一留下了一笔宝贵的财富;

对国外的意义:

香港的顺利回归不仅是给西方大国以有力的回击,而且香港回归的成功实践也为世界许多国家和地区解决类似问题提供了实例,对世界政治发展具有重大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