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舟水是华南地区特有的一种降水现象,其中,广东地区这一现象是非常明显的,一般龙舟水的开始是在5月21日前后,那么,会持续到什么时候呢?2020广东龙舟水什么时候过去?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2020广东龙舟水时间表。
2020广东龙舟水什么时候过去 2020广东龙舟水时间表
预计6月20日过去。
气象上将每年5月21日至6月20日之间的降水,称为“龙舟水”。进入5月下旬,随着南海夏季风的爆发,我国水汽条件得到改善,华南地区的降水量明显增加。中国大数据显示,整个“龙舟水”期间,我国华南大部的旬平均降水量均在50毫米以上,广东大部甚至能达到100毫米以上。
从华南地区主要省会级城市2000年至2019年的逐旬平均降水量也可以看出,4月进入前汛期以后,各地降水量开始增加,到了“龙舟水”期间,降水量普遍达到前汛期的鼎盛阶段。像广州、福州一年之中单旬平均降水量的冠军都出现在“龙舟水”期间。
“龙舟水”的强度同样不容小觑。以广州为例,1951年至2019年这69年间,广州共出现过95个大暴雨及以上的强降雨日,而这其中有25个出现在“龙舟水”期间,超过了四分之一。
中国首席气象分析师胡啸介绍,每年5月下旬到6月中旬,南海夏季风爆发,暖湿气流沿着副热带高压的外围,源源不断地进入到我国南方。而这个时候,往往北方还会经常有冷空气南下,冷暖空气在华南这一带交汇,就容易形成长时间的强降水。
2020广东龙舟水时期天气情况:
21日白天到22日早晨广东大部仍有暴雨局部大暴雨,雷雨时部分地方伴有8级、局地10级左右短时大风;22日白天,南部沿海市县仍有大雨局部暴雨;23日起雨势进一步减弱。
20日白天至21日早晨,粤北、珠江三角洲先后出现了暴雨局部大暴雨,局地雨势强烈,粤东市县出现了中到大雨局部暴雨,其余市县出现了雷阵雨;雷雨时部分市县出现了8级左右短时大风。20日08时到21日08时,录得雨量较大的站点有:江门台山市川岛镇385.4毫米、广州白云区太和镇260.4毫米、佛山顺德区大良街道162毫米、珠海香洲区担杆镇152.5毫米、清远连州市丰阳镇145.5毫米。另外,江门台山市川岛镇录得小时最大雨量159.4毫米。
21日白天到22日早晨,粤东、河源、梅州有暴雨到大暴雨,韶关、清远和珠江三角洲有暴雨局部大暴雨,粤西有中到大雨局部暴雨。雷雨时部分地方伴有8级、局地10级左右的短时大风。
22日白天,南部沿海市县有大雨局部暴雨,其余市县多云有(雷)阵雨。
23日,粤西、珠江三角洲市县多云间阴天,有(雷)阵雨局部大雨,其余市县多云,有分散阵雨。
24日,西部市县多云间阴天有(雷)阵雨局部暴雨,东部市县多云有分散(雷)阵雨。
温馨提醒:目前已进入“龙舟水”时节(5月21日至6月20日),西南暖湿气流(南海季风)易引发持续性、极端性强降水,需注意做好各项防御。
我国华南一带地区每年会有那么一段时间降水会特别猛烈,而这段时间正值端午节赛龙舟时期,故有“龙舟水”之称。一般在龙舟水集中期时,雨量会特别大。那么,到底龙舟水集中期什么意思?具体龙舟水集中期指什么时候?一起来了解。
龙舟水集中期什么意思 龙舟水集中期指什么时候
龙舟水集中期是指每年公历5月21日至6月20日的降水。
龙舟水是我国华南地区端午节前后的一种自然现象。
每年的端午节前后,我国华南地区往往会出现持续大范围的强降水,人们将这期间的强降水称之为“龙舟水”,认为龙舟水是“大吉水”。按照传统说法,浸完龙舟水后寓意吉祥如意、事事顺心。
为便于统计,气象部门一般将每年公历5月21日(小满前后)至6月20日(夏至前后)的降水称为“龙舟水”。这期间南方暖湿气流活跃,与从北方南下的冷空气在广东和广西,福建,海南交汇,往往会出现持续大范围的强降水。由于此时正值端午节龙舟竞渡之时,所以称之为“龙舟水”。就水文方面而言,华南地区每年4月以后,已经进入气象学意义上的前汛期,雨水明显增多,江河水位已经较高。如果恰好遇到“龙舟水”或台风风暴潮,在两者的共同影响下,江河排水速度大大减缓,甚至发生海潮倒灌现象。江河水位迅速上涨,为扒龙舟提供了良好的场地条件。
龙舟水期间农业防范措施:
1、实行深沟、高畦耕作,可迅速排除畦面积水,降低地下水位,洪涝发生时,洪水可及时排出; 检查农田、鱼塘排水系统,降低易淹鱼塘水位;
2、旱地怕涝作物要采取联片种植,做到排灌分家,避免水田和旱田用水相互矛盾;
3、洪涝发生前,如作物接近成熟,应组织力量及时抢收,以免洪涝损失;
4、当出现农作物内涝积水的时候,应尽早使作物叶子露出水面,使之能及早进行光合作用;洪水退落的时候,要及时清洗叶片上的淤泥;作物恢复生势后,应适当追肥,以促生机。如农田中大部分植株已死亡,则应根据当地农业气候条件,特别是生长季节的热量条件,及时改种其它适当的作物,以减少洪涝灾害带来的损失;此外,必须及时进行各种病虫害综合防治。
5、对于不能复种水稻的,要及时安排种植玉米等旱粮作物,或者种白菜、豆角等短线作物;
6、受浸的蔬菜,应及时排干菜地积水,清洗枝叶,剪除基部病叶和黄叶,拔除青枯病病株,并撒石灰于病穴消毒;
7、畜牧业在洪水过后首先要用石灰水、烧碱、过氧乙酸、漂白粉等对养殖区进行消毒,其次是要防病,在饲料中加入一些抗病的药剂,另外,对于动物的尸体,最好的办法是进行火化,或者掩埋。
8、鱼塘虽受到洪水的袭击,但未溢出堤面,则灾后可用石灰或明矾水对全塘进行均匀泼洒,并适当投喂复方鱼药饲料,以防病疫的发生;如果发现养殖水产的鱼塘崩堤,要立即用大目网围住堤口,以防止鱼苗随洪水逃走,对于未崩堤而洪水溢出堤面的情况,可用大目网围住低洼处,使鱼苗难逃塘外。
9、加强农业生产复产的指导,有关部门农作物病虫害的监测和预防。尽快排除农作物地的积水,但若涝后出现高温烈日时,水稻不宜一次性排干积水,必须先保留适当浅水层,然后再排干到湿润状态,使水稻逐渐恢复生机;洪涝后水稻白叶枯病、纹枯病等比较容易发生,要加强对早稻病害的监测,如发现病源,要及时用药防治,尽早封锁病菌的蔓延。
端午节赛龙舟已经是我们上千年来约定俗成的一件事情,这么多年来只要端午节到了,各地有河流的地方都会有大型的龙舟赛。年年赛龙舟都那么热闹,那么你知道端午节为什么要赛龙舟么?传说赛龙舟是为了纪念屈原,这其中是不是还有其他内情我们看看下面,端午节赛龙舟的意义吧!
端午节为什么要赛龙舟 端午节赛龙舟的意义
端午节(有些地方也叫端阳节),是我国人民纪念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的节日,届原是战国时代楚国人。他学问渊博,热爱祖国和人民,为国为民办了许多有益的事,写了不少的爱国诗篇。也主张对外抵抗秦国的侵略,对内实行政治改革,减少人民的痛苦。但是,国王不听他的忠告,反听卖国贼的胡言乱语?弄得国破家亡。届原痛恨国王昏庸无能,不愿眼看自吐的祖国遭殃、人民受难,就在二干二百多年前,(即公元前二七八年)的阴历五月初五这天,跳进湖南省湘阴县附近的汨(密)罗江自杀。
据说,届原投江后,附近的人民知道这个消息,都划着船去打捞他J以后就形成了划龙船的风俗。
端午节赛龙舟的意义
端午节赛龙舟,现在人们一般认为是为了纪念屈原,但是根据史料记载,赛龙舟在屈原同时的春秋战国时期甚至更早的东周时就已经出现了。
由于赛龙舟的起源都是一种祭祀仪式,所以自古至今都是庄重严肃的,即便是今时,龙船竞渡前的请神仪式也是少不了的,都要先要请龙、祭神,神灵各地有所差异,广东珠三角是请南海神,福建、台湾等沿海地区则是请妈祖。
赛龙舟除了宗教意义外,它也是民众最富有激情的民间体育娱乐项目,赛龙舟需要众人密切配合,一起划桨开大船,只有万众一心奔向前,才能最快到达终点,这期间得过程,表达大家积极向上,勇做弄潮好儿郎的奋斗精神。同时作为全民娱乐项目,端午节这日,很多商家或富绅也会积极赞助某支龙舟队,寓意其能带来财运亨通,在潮汕地区,拿到冠军得龙舟队叫“夺标”,据说赞助的商家将会因此全年好运生意兴隆。
今天,赛龙舟作为一项有益的体育活动,几乎遍及大江南北、黄河上下。特别是在农村,人们对赛龙夺舟锦标更是十分重视,他们说:“宁愿荒废一年田,不愿输掉一年船。”据说,夺锦归来,不仅会使村名大振,而且还会带来丰收与幸福。龙舟竞渡风俗不改,但其活动的意义却完全不同了!
赛龙舟的历史
唐以后的端午竞渡由于有官府的支持,规模盛大,官民涌向江边共赏。史籍上说,当时“士女倾城出观”,以致两岸“并肩接踵”,“观者如堵”。据(南唐书)记载:
“郡县村社竞渡,每岁端午,官给彩级,伴两两较其迟速,胜者加之李即纯,谓之打标。”
“打标”就是夺标,胜者可同时获得彩缎和银碗。败者也能载缎而归,以皆大欢喜结束。竞赛的主持者和裁判者皆由官府主持,体现了儒家所提倡的官民同乐的传统。
唐代以前,龙舟竞渡主要流行于江南,其后,这项活动随帝都北迁而流行于江北及黄河流域。北宋宫廷的龙舟竞渡很有讲究,规模可观。据《东京梦华录》载:
“大龙船约长三四十丈,阔三四丈,头尾蜂说,皆雄楼金饰。控版皆退光。两边列十阁于,充阁分歇泊。中设御座龙水屏风。栓版到底深数尺,底上密排铁铸大银样如桌面大者,压重鹿不秋侧也。上有层楼台现橄曲,安设御座。龙头上人舞旗,左右水栩排列六桨,究若飞腾,至水殿毅之一边。水殿前至仙桥。预以红旗插于水中,标识地分远近。所谓小龙船,列于水放前,东西相向,虎头飞鱼等船,布在其后,如两阵之势。”
大龙舟是皇帝所乘坐的,龙头上可站人舞旗,其巨可知。
后列小龙船,并有“虎头飞鱼”等船相随,可见宫廷竞渡无异于一次盛大的仪式表演。表演的过程如下:
“须臾水段前水栩上一军校,以红旗招之,龙船各鸣 锣鼓出阵。划掉旋转,共为圈阵,谓之‘旋罗’。水服前又以旗招之,其船分而为二,各圈阵,谓之‘海眼,。又以旗招之,两队船相交互,谓之‘交头’。又以旗招之,则诸船皆列五段之东面,对水段排成行列。则有小舟一军校,执一竿,上挂以娜彩银碗之类,谓之‘标竿’,括在近殿水中。又见旗招之,则两行舟鸣鼓并进,捷者得标,则山呼拜舞。并虎头船之类,各三次争标而止。其小船复引大龙船入奥屋内矣。”
在旗语的指挥下,两队船只或“旋罗”,或“海眼“、或“交头”,比赛是在有条不紊地进行着。最先抵达“标竿”者为胜。赛三局。恐怕是三局两胜。最后在小船的引领下大龙船回到机密之处(奥屋)。看来北宋宫廷的赛龙舟是训练有素的,而且比赛气氛是冷静而有序的。即使欢呼也是“山呼拜舞”的一种向君王致礼的仪式。
南宋王朝尤以赛龙舟为乐事,与竞赛相比似乎更重在演艺,清潜夫《增补武林旧事》上载:
“西湖竞渡自二月八日为始,端午尤盛。是日画舫齐开,游人如蚁。龙舟六只,俱装十太尉、七圣、二郎神杂剧,饰以彩旗、锦伞、花篮、闹竿、鼓吹之类,帅守往一清堂弹压。”
六只龙舟上都在演杂剧,说明是供游者尽情观看的。有一小节级官员穿黄衣,戴青帽插孔雀翎,站在小船上,手横执节杖。在他的指挥下,参赛的龙舟向湖中立着的标竿驶去,标竿上挂满彩缎、银碗、官褚(纸币)等,以赏赐得胜者。
明朝皇帝熹宗看了竞渡,也想一展身手,清秦征兰《天启宫词百首》记录了这次竞渡实况。词的后面有注写道:“乙丑端午,驾幸西苑,用彩增饰小舟,首尾为龙形,上手持划具,同少挡刘思源、高永寿荡漾桥北。怪风忽起,云雾四塞。舟覆,二挡滇死。管事谭敬甸甸赴救,扶驾出水。”词如下:
“风掠轻舟雾不开,锦麟吹裂彩鳍摧。须臾一片欢声动,捧出真龙水面来。”
作者以讽刺之笔写到,人们在一片欢声中,把落水的皇上捞了上来!
竞渡的风俗在词中也得到充分的表现,如宋人黄裳的〔减字木兰花〕:
红旗高举,飞出深深杨柳诸。鼓击春雷,直破烟波远远回。
欢声震地,惊退万人争战气。金碧楼西,衔得钵标第一归。
这首词写得热烈壮观,以气氛欢快取胜。清人彭孙适的〔满江纫也以细腻的笔触描写了观竞渡的众人风情:
且往观乎,阁门外,今朝水戏。见两两,灵丝艾虎,权头纷缀。旧俗吴中扰未改,习流人斗鱼龙技。看彩云,一派锁清涤,波如沸。流览罢,心如悸。凭吊处,情难已。向风前酶酒,何仿沉醉。千古三间同一哭,江潭不少人憔悴。待为书,重续贾长沙,投湘水。词中写了女子的穿戴打扮以及男人过节的心态。
端午节是我国一个重要的传统节日,在这天国人通常会吃粽子、赛龙舟,以此来庆祝这个节日。那么,端午节为什么要赛龙舟呢?要了解这段历史,我们还是要从屈原开始讲起,基本上将端午节,屈原就是绕不过去的一段坎啊,哪怕你们已经听得滚瓜烂熟,下面小编还是要详细的说说端午节赛龙舟和屈原的关系。
端午节赛龙舟的寓意 端午节为什么要赛龙舟
端午节赛龙舟的寓意 端午节为什么要赛龙舟
相传,屈原遭到一些人的嫉妒,他们经常在国王面前说屈原的坏话,逐渐使国王失去了对屈原的信任。国王不仅解散了六国的联盟,还把屈原流放到很远的地方。
在流放期间,屈原创作了很多流传千古的诗作,诗中表达了他对楚国的热爱、对楚国前途的担忧和对理想的追求,斥责了那些危害国家的人。当时,有才能的人可以随意地选择能够施展才能的地方,所以,楚国人可以到其他诸侯国效力。但是,屈原深爱着自己的祖同,即使在自己遭受不公正对待的时候,也不愿意离开祖国。
后来,秦国的军队攻打到楚国都城,救国无望的屈原在农历五月五口这一天悲愤地投江自尽了。人们不仅喜爱屈原的诗,而且也为他的正直和爱国精神所感动,知道屈原投江后,大家纷纷划着龙舟去营救他,还往江里扔粽子,希望江里的鱼虾不要吃屈原。这就是关于吃粽子和划龙舟节俗来历的最通行的解释。
不过,这两种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应该还有更深的意义。因为,在古人的解释中,它们都跟龙有关。龙舟用龙头做装饰,粽子也和龙有关。在公元四世纪的古代文献中有一段记录说,屈原死后有一天忽然出现,他告诉人们:大家为了救他而扔到江里的粽子被龙偷吃了,为了避免这种事情,可以用五色丝线捆绑粽子,因为龙害怕五色丝线。龙在中国的民俗信仰中有着特殊的功能,就是“兴云布雨”,而雨水又是农作物生长的重要条件。五月正是农作物生长的关键时期,所以及时的雨水格外重要。
赛龙舟的仪式和过程
赛龙舟的仪式和过程
龙舟,与普通船只不太相同,大小不一,桡手人数不一。如广州黄埔、郊区一带龙船,长33米,路上有100人,桡手约80人。南宁龙舟长20多米,每船约五六十人。湖南汨罗市龙舟则长16—22米,挠手24—48人。福建福州龙舟长18米,挠手32人。龙船一般是狭长、细窄,船头饰龙头,船尾饰龙尾。龙头的颜色有红、黑、灰等色,均与龙灯之头相似,姿态不一。一般以木雕成,加以彩绘(也有用纸扎、纱扎的)。龙尾多用整木雕,上刻鳞甲。除龙头龙尾外,龙舟上还有锣鼓、旗帜或船体绘画等装饰。如广东顺德龙舟上饰以龙牌、龙头龙尾旗、帅旗,上绣对联、花草等,还有绣满龙风、八仙等图案的罗伞。一般龙舟没有这么多的装饰,多饰以各色三角旗、挂彩等。古代龙舟也很华丽,如画龙舟竞渡的《龙池竞渡图卷》(元人王振鹏所绘),图中龙舟的龙头高昂,硕大有神,雕镂精美,龙尾高卷,龙身还有数层重檐楼阁。如果是写实的,则可证古代龙船之精丽了。又如《点石斋画报追踪屈子》绘芜湖龙船,也是龙头高昂,上有层楼。有的地区龙舟还存有古风,很精丽。
龙船竞渡前,先要请龙、祭神。如广东龙舟,在端午前要从水下起出,祭过在南海神庙中的南海神后,安上龙头、龙尾,再准备竞渡。并且买一对纸制小公鸡置龙船上,认为可保佑船平安(隐隐可与古代鸟舟相对应)。闽、台则往妈祖庙祭拜。有的直接在河边祭龙头,杀鸡滴血于龙头之上,如四川、贵州等个别地区。
端午节赛龙舟
各种祭祀、纪念之仪式,无非是点香烛,烧纸钱,供以鸡、米、肉、供果、粽子等。如今这些含有迷信色彩的仪式已很少见,但在过去,人们祭祀龙神庙时气氛很严肃,多祈求农业丰收、风调雨顺、去邪祟、攘灾异、事事如意,也保佑划船平安。用人们的话说,“图个吉利”,表达人们内心良好的愿望。
在正式竞渡开始时,气氛十分热烈。唐代诗人张建封《竞渡歌》:“……两岸罗衣扑鼻香,银钗照日如霜刃。鼓声三下红旗开;两龙跃出浮水来。棹影斡波飞万剑,鼓声劈浪鸣千雷。鼓声渐急标将近,两龙望标且如瞬。坡上人呼霹雷惊,竿头彩挂虹霓晕。前船抢水已得标,后船失势空挥挠。……”这些诗句淋漓尽致地写出了龙舟竞渡的壮景。妇女们平时是不出门的,如今也争着来看龙船,银钗耀日;鼓声、红旗指挥下的龙舟飞驰而来,掉如飞剑,鼓声如雷;终点插着锦绮彩竿,作为标志。龙舟向着标飞快地驰近……近代的龙舟比赛也大抵相同,不过规程稍严格一些。近年来,国内外都出现了国际龙舟比赛,吸引了各国健儿。
划龙舟还有其他一些活动。比如龙舟游乡,是在龙舟竞渡时划着龙舟到附近熟悉的村庄游玩、集会。有时龙舟还有各种花样的划法,具有表演的含义。如广州的龙舟,挽手用桨叶插入水中,再往上挑,使水花飞溅;船头船尾的人则有节奏地顿足压船,使龙舟起伏如游龙戏水一般。浙江余杭县龙舟,有的是让人把龙尾踩低,使龙头高翘,船头的急浪便从龙嘴中喷吐出来,如龙吞云吐雨一般。
端午节的活动很多,有一项一定是大家非常了解的,除了吃粽子那就是划龙舟了,每年的龙舟赛都会吸引无数的目光关注。那为什么端午节要划龙舟呢?请听我慢慢到来,端午节划龙舟是为了纪念屈原,那为何纪念他呢?我们一起去了解一下端午节划龙舟的来历吧!
为什么端午节要划龙舟 端午节划龙舟是为了纪念屈原
龙舟竞渡是端午节最重要的风俗之一。龙舟竞渡又叫赛龙船,流行于我国江苏、浙江、福建、湖南、湖北、四川、云南、贵州、广西、广东等地。
关于龙舟竞渡的来历。传说屈原投江后,当地老百姓顺着泪罗江进人长江打捞,一直找到洞庭湖畔,也没有捞到屈原的尸体。他们为了能找到屈原的尸体,想要渡过洞庭湖去找。可是洞庭湖一眼望去,水天茫茫,无法渡过。这时又偏偏下起了弧泼大雨。湖上的渔夫因下大雨便急忙摇桨划船归来,汇集在洞庭湖边的亭子里。当船夫们听说岸一边的百姓是为了打捞国家的贤臣屈原的尸体而来的,便争先恐后划船帮助百姓渡湖打捞屈原的尸体。这样就形成了农历五月五日端午节赛龙舟的风俗。
赛龙船开始前也有讲究。一般是在开赛前,参加赛舟的挠手肩杠着龙船,沿街游行,路边行人随舟同行,店铺老板要放鞭炮、点香烛迎接龙舟。游行到了比赛河边,在鞭炮的震响中,在人群的欢呼簇拥下,把龙船推进河中。
接着挠手们各就各位,赛龙舟就要开始了。当龙船整齐地停在始发线上,挠手们运足了气力,只听一声炮响,竞渡开始。
仗时锣鼓齐鸣,壮夫驾驶,众舟竞发,劈波斩浪,舟上旗帜迎风招展,直奔终点。两岸观众欢呼雷动,呐喊助威。江面、岸上一片沸腾。
各地关于端午节赛龙舟的传统
湖南屈子祠泪罗江畔举行的龙舟竞渡,也是非常壮观的。江两岸观众常常达到十几万人,真可谓万巷人空,争相观看。身穿新装的人们,点着几十对蜡烛,恭恭敬敬地绕龙舟走三圈,这叫做“亮灯”,意思是纪念鲁班。然后举着蜡烛,成群结队,到屈子庙朝拜,抬着龙舟上的龙头祭庙,最后将龙舟挂红,慢慢地放人江中,开始赛龙舟。一声炮响为令,船似箭发,两岸人声鼎沸,鞭炮齐鸣,热闹万分。
四川沪州地区,龙船上除挠手外,还有指挥者和擂鼓队。指挥者手执令旗,站在船头喊号子领唱。挠手们在指挥者的指挥下,动作整齐划一,奋勇划桨,努力拼搏。
漳州、厦门的赛龙舟有这样的特色,竞渡的终点停一只大船,作为标船,以鸭子为标。龙船到达终点时,标船将鸭子抛人水中,健儿们跃人水中追捉标鸭,观众更是狂喊助威。这样赛龙船的气氛真是既紧张又活泼,既热闹又轻松。
广西的赛龙船有男子组成的,也有女子组成的;有用手划的,也有用脚划的。看来龙舟的比赛项目并非男人的专利,划桨的方式也可以创新。
在山西山区,因为没有较大的河湖可供竞渡龙舟,人们就抬着龙船游行街市或进行登高比赛。用因地制宜、发展创新一类的词来形容,恐怕很恰当吧。
端午节描写赛龙舟的诗歌
《竞渡歌》
张建封
五月五日天晴明,杨花绕江啼晓莺。使君末出郡斋外,江上早闻齐和声。使君出时皆有准,马前已被红旗引。两岸罗衣扑鼻香,银钗照日如霜刃。鼓声三下红旗开,两龙跃出浮水来。棹影斡波飞万剑,鼓声劈浪鸣千雷。鼓声渐急标将近,两龙望标目如瞬。坡上人呼霹雳惊,竿头挂彩虹霓晕。前船抢水已得标,后船失事空挥桡。疮眉血首争不定,输岸一朋心似烧。只将输赢分罚赏,两岸十舟五来往。须臾细罢各东西,竞脱文身请书上。吾今细观竞渡儿,何殊当路权相持?不思得岸各休去,会到摧车折楫时!
张建封(735—800),唐代诗人,兖州(今属山东)人,才华出众,并有战功。德宗建中初年(780)任岳州(今湖南岳阳)刺史。
此诗描写唐代的龙舟竞渡,按“热闹场面——竞渡情景——发生斗殴——作者观感”的思路,把竞渡场面描绘得有声有色。这场竞渡由官方主持,赏赢罚输,故竞渡中还引发斗殴事件。值得注意的是“竞脱文身请书上”一句,意即刚赛好一场,输方不服,双方又脱去上衣,露出刺花的身体,请求再决雌雄。说明及至唐代,也有“文身”之俗。
《竞渡曲》
刘禹锡
沅江五月平堤流,邑人相将浮彩舟。
灵均何年歌已矣,哀谣振楫从此起。
扬桴击节雷阗阗,乱流齐进声轰然。
蛟龙得雨耆鬣动,烯蠊饮河形影联。
刺史临流褰翠帏,揭竿命爵分雄雌。
先鸣余勇争鼓舞,未至衔枚颜色沮。
百胜本自有前期,一飞由来无定所。
风俗如狂重此时,纵观云委江之湄。
这首《竞渡曲》记叙的是湖南沅江一次赛龙舟的活动。在刺史(唐代官名,州行政首脑)的主持下,各队龙舟决一胜负。胜者欢欣,败者沮丧。赛后女子在水中嬉戏,与岸边彩旗相映生辉,为节日增添了无限的生趣。诗的结尾笔锋一转,由此前的龙舟比赛的热闹场景变为因屈原事引发的惆怅,“曲终人散空愁暮,招屈亭前水车注。”
《竹枝歌》
范成大
五月五日岚气开,南门竞船争看来。
云安酒浓曲米贱,家家扶得醉人回。
绘画创作中像音乐,舞蹈一样,都能传达自己内在的情感。快乐、悲伤、愤怒等情感都可以通过绘画来传达。使看到这幅画的人感同身受。如果您的孩子有绘画方面的兴趣不妨先来学习一下简笔画,一个点一个圈,构成一幅画。我们就从赛龙舟的简笔画开始吧,以下是带来的简笔画步骤图解教程,快点来看看可爱的赛龙舟怎么画。
赛龙舟简笔画怎么画 赛龙舟的简笔画步骤图解教程
1、首先我们画出龙舟的头部跟船身,再画水纹。
2、接着给龙头画上五官,画上牙齿增加生机感。再画龙尾的和部分羽毛。
3、再画船上的两只开心的粽子。
4、给龙舟全身上色金黄色,头冠点缀一些红色。
5、再给粽子叶涂上绿色,最后给水纹涂上青色就好了。
以上是整理的“赛龙舟简笔画怎么画,赛龙舟的简笔画步骤图解教程”内容,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