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简笔画的时候,相信很多人的认知还停留在,简笔画是三岁小孩画的东西,其实并不是,绘画不分年龄,能够表达自己情感的绘画就是一副成功的作品。有人说简笔画也很难,今天我们就从最简单的傣族服饰简笔画开始画吧,以下是带来的简笔画步骤图解教程,快点来看看可爱的傣族服饰怎么画吧。
傣族服饰简笔画怎么画 傣族服饰的简笔画步骤图解教程
1、首先我们画出衣服的领口和袖子
2、再画出长裙
3、给上衣画上竖直的线条
4、然后给长裙画上横线和波浪线
5、再给袖子画上肩饰,给上衣画上花纹
6、给长裙画一些圆圈和直线
7、接着把上衣的所有花纹涂上粉色,再把上衣的线条涂上粉色和黄色,长裙的波浪线和圆圈涂上黄色和棕色
8、将上衣上色淡蓝色,再把束腰涂上紫色和蓝色,长裙中间的竖直线和波浪线涂上蓝色
9、然后把除群尾的地方涂上青色,群尾涂上紫色,最后把领口涂上紫色就完成了
以上是整理的“傣族服饰简笔画怎么画 傣族服饰的简笔画步骤图解教程”内容,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帮助。
傣族泼水节在公历四月中旬左右,时间一般持续3至7天时间,在活动期间,各地的傣族人民都会进行非常盛大的庆典活动,在活动中最不可缺少的就是节日习俗和美食。那么,傣族泼水节的风俗有哪些呢?以下是对傣族泼水节的习俗和美食介绍,快点来瞧瞧吧。
傣族泼水节的风俗有哪些
“泼水节”是傣族人民送旧迎新的传统节日,时间在公历四月中旬。节日期间的主要活动是祭祀拜祖先、堆沙、泼水、丢沙包、赛龙船、放火花及歌舞狂欢等节日。
傣族泼水节的习俗
1、浴佛
在“麦日”,一清早人们就要采来鲜花绿叶到佛寺供奉,担来清水泼水节“浴佛”--为佛像洗尘。也是祈求神灵保佑人们在新的一年里身体健康。“浴佛”完毕,集体性的相互泼水就开始了。一群群青年男女用各种各样的容器盛水,涌出大街小巷,追逐嬉戏,逢人便泼。“水花放,傣家狂”,“泼湿一身、幸福终身”!
2、丢包
泼水节也是未婚青年男女们寻觅爱情、栽培幸福的美好时节。泼水节期间,傣族未婚青年男女喜欢做“丢包”游戏。姑娘手中用花布精心制作的花包,是表示爱情的信物。丢包那天,姑娘们极尽打扮之能事,然后打着花伞,提着小花包来到“包场”,与小伙子们分列两边,相距三四十步,开始向对方丢花包。
3、赛龙舟
赛龙舟是泼水节最精彩的项目之一,常常在泼水节的“麦帕雅晚玛”(第三天)举行。那日,穿着节日盛装的群众欢聚在澜沧江畔、瑞丽江边,观看龙舟竞渡。
4、象脚舞和孔雀舞
傣族人民能歌善舞,泼水节自然少不了舞蹈。大规模的舞蹈主孔雀舞要安排在泼水节的第三天,如象脚舞和孔雀舞等。从七八岁的娃娃到七八十岁的老人,都穿上节日盛装,聚集到村中广场,参加集体舞蹈。象脚舞热情、稳健、潇洒。舞者围成圆圈,合着锰锣、象脚鼓翩翩起舞,一边跳舞一边喝彩“吾、吾”或“水、水”!孔雀舞优美、雅致、抒情,是傣族舞蹈的灵魂,舞蹈以孔雀的各中姿态为基础,在趣与美的再创造中,集中凝聚着傣族儿女们的审美旨趣。还有不少舞者尽情挥洒自己的即兴之作,有的边唱边跳,有的甚至边跳边喝酒,如痴如醉、狂放不拘,连续跳上几天几夜也不知疲惫。
5、放高升和孔明灯
放高升是泼水节的又一项保留节目。高升是傣族人民自制的一种烟火,将竹竿底部填以火药和其它配料,置于竹子搭成的高升架上,接上引线,常在夜晚燃放。放高升时,点燃引线使火药燃烧便会产生强劲的推力,将竹子如火箭般推入高空。
傣族泼水节的美食
毫诺索
豪诺索是傣族泼水节食品,也是傣族年节家家必备食物。实际就是年糕的一种,及用糯米做成的多种粑粑,在节日里食用。
原料:糯米,赤砂糖,芝麻,紫苏子,花生仁,芭蕉叶,石梓花,清水。
做法:将石梓花晒干磨粉。红糖切细,苏子焙香、芝麻焙香春成泥,花生米焙香去皮舂成粒粒。糯米洗净,用清水浸泡4小时磨成浆,滤去水分成吊浆面。将上述配料放入吊浆面拌匀成面团,芭蕉叶洗净烫软切成方块,用两层芭蕉叶放入面团包成方扁形的小包,入笼蒸熟即成。
香茅草烤鸡肉
香茅草,为多年生草本,最重要的热带香料作物。傣族常用香茅草的嫩芽和小叶作香料烹制菜肴,其中最有名的就是“香茅草烤鸡”。色泽金红,鲜香酥脆,滋嫩爽口,享誉春城。
原料:仔鸡1只,花椒叶10克,野香菜50克,精盐10克,香菜50克,胡椒粉5克,葱20克,酱油30克,金芥10克,青辣椒20克,姜10克,香茅草100克,蒜10克,熟猪油150克。
做法:将鸡宰杀煺毛,去内脏,清洗干净,斩去脚爪,从背部开刀,去骨,用盐搓揉鸡身,抹酱油10克上色。香茅草50克、金芥、野香菜、香菜、辣椒、花椒叶、姜、葱、蒜、胡椒粉、盐、酱油20克入碗,兑成香汁;将鸡捶松,反复抹上香汁,香汁渣填入鸡腹内,用香茅草捆扎成全鸡状,上竹架夹好,放在木炭火上烘烤,边烤边刷上猪油。待鸡烤熟、香茅草烘干,解开竹架,改刀装盘即成。
酸笋煮鱼
云南傣族名菜,清新的笋子经过研制,自有特殊的酸味,用来煮鱼。掩盖鱼的腥味同时又有清笋的香味及酸味,云南人特别爱吃。
原料:鱼一条,酸笋,姜葱,糖,酱油,水,料酒,辣椒。
做法:鱼一条,擦干水;将鱼煎熟;准备好酸笋、姜葱;锅里放油,放入姜葱爆香,再放入酸笋略超,加糖、酱油、水、料酒,再将煎好的鱼放入汤汁里烧几分钟。待汤汁超不多煮干时,即可。加点辣椒更开胃。
叶包蒸猪肉
景洪市傣族的风味食品丰富多彩,尤其是叶包蒸猪肉特别出名,是当地的特色菜。
原料:猪肉,葱,蒜,姜,青辣椒,粉,香茅草,盐。
做法:将猪肉剔掉皮,洗净,剁碎,放在盆里;将葱、蒜、青辣椒切好,把香茅草结成一个小疙瘩,放入盆内,撒上盐和花椒粉,与剁好的肉调匀,然后用芭蕉叶包成一个一个小包,放在甑子里蒸熟就可食用了。
泼水节是哪个民族的节日?一般说到泼水节,我们自然而然的把它与傣族联系到一起,因为该节日是傣族人们的传统节日。那么,难道泼水节只有傣族过吗?除了傣族,还有哪些民族过泼水节呢?下面我们一起来了解该节日的相关民族以及风俗习惯。
泼水节是哪个民族的节日 泼水节只有傣族过吗
泼水节是傣族最隆重的节日,也是云南少数民族中影响面最大,参加人数最多的节日。泼水节是傣族的新年,相当于公历的四月中旬,一般持续3至7天。泼水节不是只有傣族过,德昂族也会过泼水节。
傣族:
傣族泼水节又名“浴佛节”,傣语称为“比迈”(意思为新年),多在公历4月中旬左右举行。西双版纳及德宏地区的傣族又称此节日为“尚罕”和“尚键”,两名称均源于梵语,意为周转、变更和转移,指太阳已经在黄道十二宫运转一周开始向新的一年过渡。庆祝活动长达三至七天。第一天叫“网霉”(死的意思)。人们认为这天不吉利,因此不洗头、不理发、不干活。大家去赶摆、赛龙船、放高升。第二天叫“网脑”(臭的意思)这天被认为不干净,要沐浴、洗头、理发、更衣、洗佛像和佛塔,晚上举行赶摆,放烟火,放孔明灯,把一年中的疾病、灾难和脏东西统统送掉,干干净净进入新的一年。这两天在傣历里,认为是“空日子”不称在旧年,也不算入新年。第三天是新年元旦,叫“叭网玛”(意为神灵,也是岁首之意)。
德昂族:
德昂人过泼水节时间在清明节后的第七天,除了泼水祝福和跳象脚鼓舞等节目与傣族泼水节一致外,德昂族泼水节最具特色的习俗是为长辈洗手洗脚。德昂族泼水节与傣族的泼水节又相似又不同,多在公历4月中旬左右举行。临近节日,人们忙着制新衣,做米粑,制好水龙、水桶等泼水工具。老年信徒们齐集佛寺,搭建泼水节时为释迦牟尼雕像洗尘的小屋、架好水龙。水龙是由一根粗木头雕凿而成,长约四五米,彩绘一新,上有槽口。泼水时,姑娘提桶端盆,把吉祥之水倒入槽中,流向小屋的的佛像,为佛洗尘。
除了中国还有哪些国家过泼水节
泰国
每年的4月13日,一般持续3-7天。是泰国的泼水节,有称“宋干节”。宋干是梵文,意为“太阳运行到白羊座,即新的太阳年开始”。泼水节共有3天,是泰国一年中最热的时候。节日前要清扫家内外,焚烧旧衣服,以避晦气。节日当天要到寺庙中堆沙塔,插彩旗献花,祈求五谷丰登。晚上将浸有花瓣的香水洒在长辈的手臂上、背上,表示对长辈的美好祝福;此后长辈再将水淋在晚辈的头上,表示来自长辈的赐福。
缅甸
泼水节也是缅甸人民的传统节日,类似中国的春节。一般在公历4月中旬举行,通常历时3、4天。按照缅甸风俗,节日期间,不分男女老少,可以互相泼水,表示洗旧迎新之意。讲究的人,用香樱桃花枝,从银钵中蘸取浸有玫瑰花瓣的清水,轻轻地向别人身上抖洒。普通人喜欢整桶整盆地泼,甚至用水龙管喷浇。小孩用水枪向大人喷,也不会被责骂。人们被泼得越多越高兴,因为水象征着幸福。缅甸泼水节的来历传说不一。
在泼水节期间,缅甸人要向寺庙施舍日常用品和食物,村里的人在神树下把施舍的东西集中起来,再由男人们送到寺庙。
老挝
老挝最重要的节日就是泼水节,泼水节最重要的地点就是琅勃拉邦。为了庆祝这个节日,琅勃拉邦的人们早早就把节日期间街道游行的花车准备起来了,节日当天被选中七仙女的姑娘们将要坐在花车上。花车上面的动物模型是根据泼水节开始那天的动物属相所决定的,七仙女的第一名将坐在高高的动物花车上,向人们展示她的美丽。泼水节的早上,古城琅勃拉邦人迎接新年的第一件事是向僧侣们布施,僧侣们化缘的传统以及人们施舍的习俗在这里已经持续了上千年。中午时分,请国王头像的仪式就开始了。
柬埔寨
柬埔寨的新年是柬埔寨最盛大的传统节日之一,一般在每年公历4月13日至15日或14日至16日,这是柬埔寨一年一度最欢乐的节日。在此时,柬埔寨人通常以相互泼水来庆祝,所以又叫泼水节。柬埔寨、泰国、缅甸都是以泼水来迎新送旧、庆祝新年。柬埔寨人在除夕夜深时,不分男女老幼,每人都必须端着一碗水,朝街上泼去,他们认为这是除旧迎新的象征。泼水的动作愈快愈好,假如不小心把水碰倒在家中的地板上是不吉利的征兆,尤其是把水弄倒在地板上的人。
外国泼水节又叫宋干节
宋干节(SongkranFestival)也称作泼水节,是泰国、老挝,中国傣族聚族区,柬埔寨的传统节日。节期3天,每年自公历4月13~15日举行。节日的主要活动有斋僧行善,沐浴净身,人们互相泼水祝福,敬拜长辈,放生及歌舞游戏。
在泰国,“宋干节”无论对于社区、社会、还是宗教都是一个有意义的风俗。对于家庭而言,它是一个合家团聚的日子,一家老小可以在此时传情达意,子女们将带有香味的水泼洒到父母或祖父母的手上来表达敬意并奉上礼物。还会在祖先的灵位前参拜,诉说自己的成就或遭遇。长辈们则对小辈们赠以祝福的话语,希望他们事业顺利,好运长伴。
对于社区而言,“宋干节”可以促进社区的团结,大家可以在参加娱乐活动的同时增进交流,共谋发展。
对于社会而言,“宋干节”可以加强民众对环境的关注,并动员大家对一些房屋、庙宇、公共地区和官方建筑进行清洁。
“宋干节”对于宗教也是大有意义的,民众们对僧侣们进行布施,僧侣们更可以藉此机会来说经布道。
节日的下午,在佛像和僧侣们的沐浴仪式过后,参与庆贺群众的不分年龄的往彼此的身上欢快地泼水。最为人所津津乐道的要数长买省北部的清迈庆祝活动。从四月十三日到十五日,来自全国的人们欢聚在那里共度泼水节,争相观看“宋干小姐”选拔赛和华美的游街活动。
在曼谷,被称作“布达思亨”的佛像也从国家博物馆被搬到大殿的对面,供人们喷洒驱邪之水。
"宋干"一词出自梵语,泼水节之所以命名为宋干,是因为东南亚居民相信,太阳转入黄道星座中的第一宫——牡羊宫,当天代表新一年开始。太阳入牡羊宫应该是三月,将节日订在四月中是计算错误所致,但人们都无意推翻约定俗成的观念,宋干是泰国的新年。
相关阅读
2019年泰国泼水节攻略 2019年泰国泼水节各大会场时间地点
2019曼谷泼水节时间 2019泰国曼谷泼水节游玩攻略
2019泰国清迈泼水节攻略 2019清迈泼水节时间地点交通
2019泼水节是几月几日 2019云南泼水节具体时间
关于泼水节的来历400字 泼水节由来的传说故事
泼水节是傣族的新年节日,是傣族人民最重要的节日之一。每年傣族泼水节都会举行盛大庆典,进行泼水大战,泼去疾病和灾难,祝福自己和亲人来年幸福美好的生活。那么,关于傣族泼水节的来历,你知道多少呢?以下是整理的傣族泼水节的由来简短内容,大家快点来看看吧。
傣族泼水节的来历
泼水节源于印度,随着佛教在傣族地区影响的加深,泼水节成为一种民族习俗流传下来,至今已经有数百年的历史了。到了节日,傣族男女老少穿上节日盛装,而妇女们则各挑一担清水为佛像洗尘,求佛灵保佑。“浴佛”完毕,人们就开始相互泼水,表示祝福,希望用圣洁的水冲走疾病和灾难,换来美好幸福的生活。
集体性的相互泼水就这样开始了。人们各种各样的容器盛水,涌出大街小巷,追逐嬉戏,逢人便泼。文雅的则用树枝蘸水泼。“水花放,傣家旺”,“泼湿一身、幸福终身”!象征着吉祥、幸福、健康的一朵朵水花在空中盛开,人们尽情地泼尽情地洒,笑声朗朗,全身湿透,兴致弥高。
入夜,村寨鼓乐相闻,人们纵情歌舞,热闹非凡。整个节日期间,除有赛龙船、放高升、放孔明灯、泼水、丢包等传统娱乐活动外,还有斗鸡、放气球、游园联欢、物资交流等新的活动。云南民族村的傣族、佤族男女也身穿盛装与游客一起欢度泼水节。
傣族泼水节的由来简短
泼水节是我国傣族的新年节日。在傣历6月15日(清明节后10日左右)进行,历时3—5天。节日期间,男女老幼身着盛装,互相追逐泼水祝福,并燃放“高升”(焰火),载歌载舞,竞赛龙舟。新中国成立后,泼水节期间,增加了文艺会演、电影晚会、展览、物资交流等新内容,更增加了节日的欢乐气氛。相传,很久以前,天上有一个凶恶的而且魔法无边的魔王,对百姓欺压掳掠,无恶不作。他抢了人间一个名叫南粽布的美丽公主为妻。
有一年6月,傣族过年魔王也为南粽布贺年。南粽布趁魔王喝得酩酊大醉之际,了解到魔王的致命弱点,即用其头发丝可勒断其脖颈。为给天界和人间除害,南粽布在魔王熟睡之后,按此法将其头颅勒下。谁知魔王头上滴下的每一滴血都变成了一团火向人间蔓延,南粽布忙把魔王的头紧紧抱住,火被熄灭了。浑身血污的南粽布终于回到了人间,人们为了洗掉她身上的血污,都向她泼水。后来,人们为了纪念南粽布,在每年过节时就互相泼水,用洁净的水冲去身上的污秽,迎来吉祥的新年。这就是傣族泼水节的由来。
泼水节的传说故事1
一个忤逆的儿子在清明节后第七天在山上干活,看到雏鸟反哺的情景,有所感悟,决心好好侍奉母亲,这时,他母亲正在向山上走来,为儿子送饭,不小心滑了一跤。儿子赶来扶她,她却以为儿子要来打她,一头撞死在树上。儿子追悔莫及,把树砍下来雕成一尊母亲雕像,每年清明后第七天都要把雕像浸到洒着花瓣的温水中清洗干净,以后就演变为了泼水节。
泼水节的传说故事2
“桑勘比迈”,是傣语,意为傣历新年。由于傣族群众在欢度新年佳节时,要举行别具特色的泼水活动,相互泼水祝福,因此其他民族便称这个节日为泼水节。关于傣历新年的来历有一个伤感的民间故事,传说人间的气候本来由一位名叫捧玛乍的天神掌管。他把一年分为旱季、雨季、冷季、为人间规定了农时,让一位名叫捧玛点达拉乍的天神掌管施行。
捧玛点达拉乍自以为神通广大,无视天规,为所欲为,乱行风雨,错放冷热,弄得人间雨旱失调,冷热不分,苗枯死,人畜遭灾。有位叫帕雅晚的青年,以四块木板做翅膀,飞上天庭找到天英达提诉拉,说人间的灾难。帕雅晚欲到最高一层天去朝拜天塔“塔金沙时”,不慎撞在天门之上,一扇天门倒塌,将他压死在天庭门口。
帕雅晚死后,天王英达提拉开始用计惩处法术高明的捧玛点达拉乍。他变成一位英俊小伙子,佯装去找捧玛点达拉乍的七个女儿谈情。七位美丽的妙龄女郎同时爱上了他。姑娘们从小伙子的嘴里了解到自己的父亲降灾人间之事以后,既惋惜又痛恨。七位善良的姑娘为使人间免除灾难,决心大义灭亲。
她们想尽办法探明了父亲的生死秘诀。在捧玛点达拉乍酩酊大醉之时,剪下他的一束头发,制作一张“弓赛宰”(心弦弓),毅然割下了为非作歹的捧玛点达拉乍的头颅抱在怀中,不时轮换,互用清水泼洒冲洗污秽,洗去遗臭。据说这就是人们在新年期间,相互泼水祝福的来历。
傣族泼水节是我国少数民族传统节日之一,除了我国西双版纳举办最隆重外,很多有着傣族人民的地区也会进行相应习俗活动。那么,你知道傣族泼水节是几月几日?傣族泼水节什么时候开始吗?想了解傣族泼水节是什么节日,那就别错过的介绍哦。
傣族泼水节是几月几日
泼水节节日日期:4月13日—4月16日
傣族泼水节是什么节日
傣族泼水节又名“浴佛节”,傣语称为“桑堪比迈”(意为新年),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区和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区的傣族又称此节日为“尚罕”和“尚键”,两名称均源于梵语,意为周转、变更和转移,指太阳已经在黄道十二宫运转一周开始向新的一年过渡。阿昌、德昂、布朗、佤等族过这一节日。柬埔寨、泰国、缅甸、老挝等国也过泼水节。泼水节一般在傣历六月中旬(即农历清明前后十天左右)举行,是西双版纳最隆重的传统节日之一。其内容包括民俗活动、艺术表演、经贸交流等类别,具体节日活动有泼水、赶摆、赛龙舟、浴佛、诵经、章哈演唱和孔雀舞、白象舞表演等。
傣族泼水节的来历
关于泼水节的来历,傣族人民中流传着这样一个传说:很早以前,一个无恶不作的魔王霸占了美丽富饶的西双版纳,并抢来七位美丽的姑娘做他的妻子。姑娘们满怀仇恨,合计着如何杀死魔王。
一天夜里,年纪最小的姑娘侬香用最好的酒肉,把魔王灌得酩酊大醉,使他吐露自己致命的弱点。原来这个天不怕,地不怕的魔王,就怕用他的头发勒住自己的脖子,机警的小姑娘小心翼翼地拔下魔王一根红头发,勒住他的脖子。
果然,魔王的头就掉了下来,变成一团火球,滚到哪里,邪火就蔓延到哪里。竹楼被烧毁,庄稼被烧焦。为了扑灭邪火,小姑娘揪住了魔王的头,其他六位姑娘轮流不停地向上面泼水,终于在傣历的六月把邪火扑灭了,乡亲们得以开始安居乐业的生活。
从此,便有了逢年泼水的习俗。现在,泼水的习俗实际上已成为人们相互祝福的一种形式。在傣族人看来,水是圣洁、美好、光明的象徵。世界上有了水,万物才能生长,水是生命之神。
而根据历史学方面的考证,傣族泼水节的起源与小乘佛教的传入有密切关系,泼水节源于印度,是古婆罗门教的一种仪式,后为佛教所吸收,约在公元十二世纪末至十三世纪初经缅甸随佛教传入中国云南傣族地区,并随着佛教在傣族地区影响的加深而成为一种民族习俗流传至今。
泼水节的习俗
泼水节历史3天,泼水节来临之际,傣族人家家忙着杀猪、杀鸡、酿酒、做豪诺索(年糕)。
泼水节的第一天为“麦日”,类似农历的除夕,傣语叫“宛多尚罕”,意思是送旧。此时人们要收拾房屋,打扫卫生,准备年饭和节间的划龙舟、放高升、文艺表演等各种活动。
泼水节的第二天为“恼日”,“恼”意为“空”,按习惯这一日既不属前一年,亦不属后一年,故为“空日”,这天通常要举行泼水活动,纪念为民除害的天女,以圣洁之水消灾免难,互祝平安幸福。
泼水节的第三天为“麦帕雅晚玛”,据称此麦帕雅晚玛的英灵带着新历返回人间之日,人们习惯将这一天视为"日子之王来临",是傣历的元旦。
浴佛习俗
在“麦日”,一清早人们就要采来鲜花绿叶到佛寺供奉,担来清水“浴佛”--为佛像洗尘。也是祈求神灵保佑人们在新的一年里身体健康。“浴佛”完毕,集体性的相互泼水就开始了。一群群青年男女用各种各样的容器盛水,涌出大街小巷,追逐嬉戏,逢人便泼。
丢包
泼水节也是未婚青年男女们寻觅爱情、栽培幸福的美好时节。泼水节期间,傣族未婚青年男女喜欢做“丢包”游戏。姑娘手中用花布精心制作的花包,是表示爱情的信物。丢包时,在绿草如茵的草坪上男女各站一排,先由傣族姑娘将包掷给小伙子,小伙子再掷给姑娘,并借此传递感情。
傣族是我国少数民族之一,多在云南等地,每年的傣族泼水节是云南地区最热闹的节日之一,泼水节活动会吸引无数游人前往参与其中。泼水节作为傣族传统节日,其风俗也是多种多样的,那么你能够用傣族风俗绘画图片来表示出泼水节吗?如果还不是很懂,可以参考带来的傣族泼水节的风俗图片哦。
傣族泼水节的风俗图片
傣族风俗绘画图片泼水节
傣族泼水节的风俗习惯
“ 丢包 ” 是傣族未婚青年的专场游戏,“ 包 ”是象征爱情的信物,由傣族姑娘用花布精心制作,内装棉籽,包的四角缀有五彩花穗,丢包时,在绿草如茵的草坪上男女各站一排,先由傣族姑娘将包掷给小伙子,小伙子再掷给姑娘,并借此传递感情。如此,花包飞来飞去,最后感情交流到一定程度,双方悄悄退出丢包场,找一个幽静的地方依肩私语去了。
"放高升"和孔明灯也是傣族地区特有的活动。人们在节前就搭好高射架,届时将自制的土火箭点燃,让它尖啸着飞上蓝天。高射飞得越高越远的寨子,人们越觉得光彩、吉祥。优胜者还将获奖。入夜,人们又在广场空地上将灯烛点燃,放到自制的大“气球”内,利用热空气的浮力,把一盏盏“孔明灯”放飞上天,以此来纪念古代的圣贤孔明(诸葛亮)。
赶摆是泼水节的主要项目之一。赶摆场一般设在江河岸边平阔之处或田坝中央,场边置高升架,有专门用来燃火花和放火飞灯的场地。身着节日盛装的各民族群众从四面八方汇聚于此,人山人海,锣鼓喧天。人们听章哈演唱,观赏民间艺人表演的孔雀舞、象脚鼓舞、蝴蝶舞、白象舞、马鹿舞和刀舞、拳舞等,和着鼓点节奏同跳“依拉咴”舞。江上赛龙舟,空中放高升。青年男女聚在一起丢包,传递情谊。夜晚,人们继续歌舞狂欢,放高升、放火花和火飞灯,热闹非凡。
象脚舞和孔雀舞,傣族人民能歌善舞,泼水节自然少不了舞蹈。大规模的舞蹈主要安排在泼水节的第三天,如象脚舞和孔雀舞等。从七八岁的娃娃到七八十岁的老人,都穿上节日盛装,聚集到村中广场,参加集体舞蹈。象脚舞热情、稳健、潇洒。舞者围成圆圈,合着锰锣、象脚鼓翩翩起舞,一边跳舞一边喝彩"吾、吾"或"水、水"!孔雀舞优美、雅致、抒情,是傣族舞蹈的灵魂,舞蹈以孔雀的各中姿态为基础,在趣与美的再创造中,集中凝聚着傣族儿女们的审美旨趣。还有不少舞者尽情挥洒自己的即兴之作,有的边唱边跳,有的甚至边跳边喝酒,如痴如醉、狂放不拘,连续跳上几天几夜也不知疲惫。
赛龙舟是泼水节最精彩的项目之一,常常在泼水节的"麦帕雅晚玛"(第三天)举行。那日,穿着节日盛装的群众欢聚在澜沧江畔、瑞丽江边,观看龙舟竞渡。江上停泊着披绿挂彩的龙船,船上坐着数十名精壮的水手,号令一响,整装待发的龙船像箭一般往前飞去,顿时整条江上,鼓声、锣声、号子声、喝彩声,此起彼伏、声声相应,节日的气氛在这里达到了高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