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年历

变化

2020/4/1 16:11:50
万年历日历:变化知识
变化知识
以色列一年四季的天气怎么样

以色列属于中东国家,很多人印象中的中东国家气候都比较干旱,沙尘比较多,降水比较少。当然,这也不是绝对的,那么以色列一年四季的天气怎么样呢?以色列一年的温度如何?下面我们一起来了解以色列全年气温变化情况。

以色列一年四季的天气怎么样 以色列全年气温变化情况

以色列全年气温情况:

以色列一月平均温度是9℃ ~ 17℃,天气稍凉,

以色列一月日均气温最高的城市是埃拉特(21℃)、特拉维夫(18℃)。

以色列一月日均气温最低的城市是耶路撒冷(6℃)、太巴列(8℃)。

以色列二月平均温度是9℃ ~ 18℃,天气稍凉,

以色列二月日均气温最高的城市是埃拉特(22℃)、特拉维夫(18℃)。

以色列二月日均气温最低的城市是耶路撒冷(6℃)、太巴列(8℃)。

以色列三月平均温度是11℃ ~ 21℃,天气稍凉,

以色列三月日均气温最高的城市是埃拉特(26℃)、太巴列(22℃)。

以色列三月日均气温最低的城市是耶路撒冷(8℃)、特拉维夫(12℃)。

以色列四月平均温度是15℃ ~ 26℃,天气舒适,

以色列四月日均气温最高的城市是埃拉特(31℃)、太巴列(27℃)。

以色列四月日均气温最低的城市是耶路撒冷(13℃)、特拉维夫(14℃)。

以色列五月平均温度是18℃ ~ 29℃,天气舒适,

以色列五月日均气温最高的城市是埃拉特(35℃)、太巴列(32℃)。

以色列五月日均气温最低的城市是耶路撒冷(16℃)、特拉维夫(17℃)。

以色列六月平均温度是21℃ ~ 33℃,天气稍炎热,

以色列六月日均气温最高的城市是埃拉特(39℃)、太巴列(35℃)。

以色列六月日均气温最低的城市是耶路撒冷(18℃)、特拉维夫(21℃)。

以色列七月平均温度是23℃ ~ 34℃,天气稍炎热,

以色列七月日均气温最高的城市是埃拉特(40℃)、太巴列(36℃)。

以色列七月日均气温最低的城市是耶路撒冷(19℃)、特拉维夫(23℃)。

以色列八月平均温度是23℃ ~ 34℃,天气稍炎热,

以色列八月日均气温最高的城市是埃拉特(40℃)、太巴列(36℃)。

以色列八月日均气温最低的城市是耶路撒冷(20℃)、特拉维夫(24℃)。

以色列九月平均温度是22℃ ~ 32℃,天气稍炎热,

以色列九月日均气温最高的城市是埃拉特(37℃)、太巴列(35℃)。

以色列九月日均气温最低的城市是耶路撒冷(19℃)、特拉维夫(22℃)。

以色列十月平均温度是19℃ ~ 29℃,天气稍热,

以色列十月日均气温最高的城市是埃拉特(33℃)、太巴列(30℃)。

以色列十月日均气温最低的城市是耶路撒冷(17℃)、特拉维夫(19℃)。

以色列十一月平均温度是14℃ ~ 23℃,天气舒适,

以色列十一月日均气温最高的城市是埃拉特(27℃)、太巴列(24℃)。

以色列十一月日均气温最低的城市是耶路撒冷(12℃)、特拉维夫(15℃)。

以色列十二月日均气温最高的城市是埃拉特(22℃)、特拉维夫(19℃)。

以色列十二月日均气温最低的城市是耶路撒冷(8℃)、太巴列(10℃)。

以色列气候特点:

以色列属于夏季干热的地中海型气候,从海拔2810米的黑门山,一直到降至水平线以下392米的地球最低处──死海,气候区域性明显,状况各不相同。海岸平原夏季湿热,冬季略冷有雨,在山丘区域偶有小雪。在约旦山谷区域夏季干燥炎热,南方区域则属半干燥型气候,白天暖热,夜晚凉爽。

以色列是有着地中海型气候,特征为漫长而又炎热、少雨的夏季,以及相对较为短暂而又凉爽、多雨的冬季。以色列的气候是由邻近的亚热带撒哈拉和阿拉伯沙漠地带、与地中海东部沿岸的亚热带湿热气候所共同影响的,气候的状况在以色列国内各地也有相当差异,并且会因为各地高度、纬度、以及与地中海的距离而变化。


白露天气还热吗

每年9月8日前后,就是二十四节气的第15个节气白露,白露所代表的意思就是天气开始转凉,昼夜温差开始变大,天气将发生一定变化。那么,白露天气还热吗?白露天气有什么变化呢?想了解白露节气的具体变化,就来瞧瞧的介绍吧。

白露天气还热吗

白露白天夜晚温差较大,但是整体来看是比较凉快的。

“白露”是全年昼夜温差最大的节气。据《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说: "水土湿气凝而为露,秋属金,金色白,白者露之色,而气始寒也”。

由于夜晚水汽凝结而成,清晨时分地面和叶子.上出现许多露珠,故名”白露”。加之古:人以四时配五行,秋天属“金”,“金”为白色,故以“白”形容秋“露”,即“白露”。

白露是九月的头一个节气。露是由于温度降低,水汽在地面或近地物体上凝结而成的水珠。所以,白露实际上是表征天气已经转凉。这时,人们就会明显地感觉到炎热的夏天已过,而凉爽的秋天已经到来了。

因为白天的温度虽然仍达三十几度,可是夜晚之后,就下降到二十几度,两者之间的温度差达十多度。阳气是在夏至达到顶点,物极必反,阴气也在此时兴起。

到了白露,阴气逐渐加重,清晨的露水随之日益加厚, 凝结成一层白白的水滴,所以就称之为白露。俗语云:”处暑十八盆,白露勿露身。

白露天气有什么变化

“白露秋分夜,一夜凉一夜。”白露是一年中早晚温差最大的季节,白天能达到二十八九度、晚上只有十几度。在这样的气温条件下,白天形成的湿热之气到晚上遇冷形成露珠结于草木,好像挂上了白色的珠子。

进入白露时节,夏季风逐渐为冬季风所代替,多吹偏北风,冷空气南下逐渐频繁,加上太阳直射地面的位置南移,北半球日照时间变短,日照强度减弱,夜间常晴朗少云,地面辐射散热快,故温度下降速度也逐渐加快。

由此可见,“白露”是反映自然界气温变化的节令。

物侯特征

鸿雁来:鸿大雁小,自北而来南也,不谓南乡,非其居耳。

玄鸟归:《月令七十二候集解》:“玄鸟解见春分(春分初候,玄鸟至;燕来也),此时自北而往南迁也,燕乃南方之鸟,故曰归。

群鸟养羞:三兽以上为群,群者,众也,《礼记》注曰:“羞者,所羹之食。”养羞者,藏之以备冬月之养也。羞”是“馐”的本字。古代“羞”、“馐”通用。养羞是汉语词汇,拼音yǎngxiū,指储藏食物《逸周书时训》:“白露之日鸿雁来,又五日玄鸟归,又五日羣鸟养羞”朱右曾校释:“养羞者,蓄食以备冬,如藏珍羞”。

白露节气吃什么

白露茶

白露茶是生长在白露期间的茶叶的总称。白露节气日照强烈,茶叶受到足够的太阳光照,有足够的光合作用,冲泡出来的茶汤自然美味,白露茶的叶子比较细小,而且叶边较为狭窄,看起来非常的服帖,虽然不能和春茶比,但是在秋茶里面也算外观较好的茶品了。

功效:白露茶中含有咖啡碱、茶多酚、氨基酸、碳水化合物、叶绿素、胡萝卜素、芳香油、维生素C、儿茶素、茶皂素、酶、无机盐、单宁、蛋白质等营养成分,饮用后有促进消化、消炎杀菌的功效。

白露酒

白露节气时正是谷物成熟的季节,此时也是酿酒的最佳时机,如果刚好在白露节气这天去乡村,可以遇到很多人家都在酿酒,这酒就叫白露酒,采用新鲜糯米酿造而成,具有极佳的养生作用。

功效:白露酒中含有氨基酸、多肽、氨基酸、赖氨酸、麦芽糖、葡萄糖、乳酸、乙酸、蛋白质、矿物质、维生素,饮用后有活血养颜、开胃健食、滋阴补肾的功效。

白露鸡

白露节气是秋天中很重要的节气之一,在南方地区有白露节气吃“白”的饮食传统,人们会在白露节气的前一天,采集十样或者三样带白字的食物,将其和乌鸡或者鸭子放在一起炖煮,据说食用后可以滋补身体、延年益寿。

功效:乌鸡中含有蛋白质、烟酸、尼克酸、铁元素、钾元素、钠元素、磷元素、维生素、氨基酸、微量元素等营养成分,食用后有补血养气、补肾益精、滋阴美容的功效。


为何会下冰雹是什么原因

下冰雹虽然并没有下雨那么频繁常见,但出现的时间也不少。一般在春夏或春夏换季的时候,非常容易出现冰雹天气。那么,为什么会下冰雹是什么原因呢?每种天气现象都有其形成过程,那冰雹的形成是什么物态变化呢?下面小编来为您介绍。

为什么会下冰雹是什么原因 冰雹的形成是什么物态变化

当地表的水被太阳曝晒汽化,然后上升到了空中,许许多多的水蒸气在一起,凝聚成云,此时相对湿度为100%,当遇到冷空气则液化,以空气中的尘埃为凝结核,形成雨滴(热带雨)或冰晶(中纬度雨),越来越大,如果温度急剧下降,就会结成较大的冰团,也就是冰雹。

形成过程:

在冰雹云中强烈的上升气流携带着许多大大小小的水滴和冰晶运动着,其中有一些水滴和冰晶并合冻结成较大的冰粒,这些粒子和过冷水滴被上升气流输送到含水量累积区,就可以成为冰雹核心,这些冰雹初始生长的核心在含水量累积区有着良好生长条件。

雹核在上升气流携带下进入生长区后,在水量多、温度不太低的区域与过冷水滴碰并,长成一层透明的冰层,再向上进入水量较少的低温区,这里主要由冰晶、雪花和少量过冷水滴组成,雹核与它们粘并冻结就形成一个不透明的冰层。

这时冰雹已长大,而那里的上升气流较弱,当它支托不住增长大了的冰雹时,冰雹便在上升气流里下落,在下落中不断地并合冰晶、雪花和水滴而继续生长,当它落到较高温度区时,碰并上去的过冷水滴便形成一个透明的冰层。

这时如果落到另一股更强的上升气流区,那么冰雹又将再次上升,重复上述的生长过程。这样冰雹就一层透明一层不透明地增长;由于各次生长的时间、含水量和其它条件的差异,所以各层厚薄及其它特点也各有不同。最后,当上升气流支撑不住冰雹时,它就从云中落了下来,成为我们所看到的冰雹了。

冰雹的分布:

冰雹活动不仅与天气系统有关,而且受地形、地貌的影响也很大。我国地域辽阔,地形复杂,地貌差异也很大,而且我国有世界上最大的高原,使大气环流也变得复杂了。因此,我国冰雹天气波及范围大,冰雹灾害地域广。根据有关资料对中国冰雹灾害的空间格局进行对比分析,有下述四方面的认识。

(1)雹灾波及范围广。虽然冰雹灾害是一个小尺度的灾害事件,但是我国大部分地区有冰雹灾害,几乎全部的省份都或多或少地有冰雹成灾的记录,受灾的县数接近全国县数的一半,这充分说明了冰雹灾害的分布相当广泛。

(2)冰雹灾害分布的离散性强。大多数降雹落点为个别县、区。

(3)冰雹灾害分布的局地性明显。冰雹灾害多发生在某些特定的地段,特别是青藏高原以东的山前地段和农业区域,这与冰雹灾害形成的条件密切相关。

(4)中国冰雹灾害的总体分布格局是中东部多,西部少,空间分布呈现一区域、两条带、七个中心的格局。其中一区域是指包括我国长江以北、燕山一线以南、青藏高原以东的地区,是中国雹灾的多发区;两带指中国第一级阶梯外缘雹灾多发带(特别是以东地区)和第二级阶梯东缘及以东地区雹灾多发带,是中国多雹灾带;七个中心指散布在两个多雹带中的若干雹灾多发中心:东北高值区、华北高值区、鄂豫高值区、南岭高值区、川东鄂西湘西高值区、甘青东高值区、喀什阿克苏高值区。


寒潮来袭最突出的变化是什么

寒潮到来时,天气肯定会发生一些明显的变化,其中包括降温、大风、降雪等。那么,寒潮来袭最突出的变化是什么呢?一般寒潮到来时天气有什么变化?经历过寒潮的朋友应该知道,寒潮到来时最先是降温,其次伴随出现各种天气,具体变化以下为您介绍。

寒潮来袭最突出的变化是什么 寒潮到来时天气有什么变化

寒潮天气的爆发在不同的地域环境下具有不同的特点:在西北沙漠和黄土高原,表现为大风少雪,极易引发沙尘暴天气;在内蒙古草原则为大风、吹雪和低温天气;在华北、黄淮地区,寒潮袭来常常风雪交加;在东北表现为更猛烈的大风、大雪,降雪量为全国之冠;在江南常伴随着寒风苦雨。

寒潮天气会引起的风天气。寒潮大风涉及面较广,中国北方地区的内蒙古、甘肃、宁夏、陕西北部、山西北部、河北、河南北部以及黑龙江、吉林和辽宁等地均是寒潮大风频发的地区,淮河以南到中国南海中部海域也可以出现寒潮大风。寒潮大风主要是偏北大风,风力通常为5~6级,当冷空气强盛或地面低压强烈发展时,风力可达7~8级,瞬时风力会更大。

在寒潮过程中,最突出的天气是降雪(雨)、大风和剧烈降温。冬季适量的积雪覆盖对于农作物越冬、增加土壤水分、冻死害虫卵、减轻大气污染等是有益的,但寒潮带来过多的降雪,甚至连续数天或十多天的暴风雪,就会造成灾害。在牧区,由于寒潮暴风雪而酿成的白灾,牧草被雪深埋,牲畜吃不上鲜草,干草供应不上,造成冻饿或因而染病,发生大量死亡,对畜牧业危害很大。

寒潮和寒流的区别:

寒潮:

寒潮是中国境内常见的一种灾害性天气,发生的次数较多,活动范围广大。寒潮,顾名思义是寒冷的空气像潮水一样奔流过来的意思。但并不是说所有的冷空气侵袭过来都叫寒潮,一般是冷空气侵袭到某地以后,若能使那些地方的温度在一天(24小时)内降低10℃以上,同时那一天的最低温度又在5℃以下时,我们才把这股冷空气叫作寒潮。但因各地受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影响,寒潮标准也不相同。

寒潮的发生原因:侵入中国的寒潮,主要是在北极地带、俄罗斯的西伯利亚以及蒙古人民共和国等地暴发南下的冷高压。这些地区,大多是分布在北极地带,冬季长期见不到阳光,到处被冰雪覆盖着,停留在那些地区的空气团好像躺在一个天然的大冰窖里面一样,越来越冷、越来越干,当这股冷气团积累一定的程度,气压增大到远远较南方高时,就像贮存在高山上的洪水,一有机会,就向气压较低的南方泛滥、倾泻,这就形成了寒潮。

寒流:

要清楚什么是寒流,就要先来了解什么是洋流。海洋表层的水,以巨大的规模、相对稳定的速度,缓慢地沿着一定的方向有规律地不断的流动,称为洋流,也叫海流。洋流按其性质可分暖流和寒流两种。凡流动的洋流,海水温度比经过的海区水温高的称为暖流,一般从低纬度流向高纬度的洋流皆属暖流;凡流动的洋流,海水温度比经过海区海水温度低的称寒流,一般从高纬度流向低纬度的海流皆属寒流。东西方向流动的洋流,一般属暖流性质,唯有南半球的西风漂流,由于受南极大陆及海上浮冰的影响,海水温度较低,属寒流性质。

洋流产生的影响:洋流的主要影响是对大陆沿岸气候有很大影响,寒流会使流经海区和沿海地带的气温降低、降水减少。暖流流经的海区和沿海地带,一般较同纬度其它海区气温高、空气湿润、雨量充沛,有利于农业生产。

洋流主要成因:是海面受长期而稳定的风向吹送形成的;此外,还与各地海水的密度、海面的高低、地球自转偏向力和陆地轮廓、岛屿的分布等有关。各大洋洋流的分布和流动的方向虽然很复杂,但还是有规律可循的。


台风过境时天气变化

不管台风是强是弱,只要是个台风,在过境时总会带来一定影响,小则风雨,大则树木连根拔起。那么,一般情况下台风过境时的天气特点是什么?台风过境时一定会有雨水吗?下面我们一起来了解台风过境天气变化状况。

台风过境时的天气特点 台风过境天气变化状况

在我国台风盛行地区是华南、江淮和江南地区,时间是七八月份华北雨季的时候,此时长江中下游地区受副高控制,华南受副高南部东南风影响。当台风过境时:

风速:如果过境前天气晴好,风速较小,台风外围云系入侵会是风速加强,随着台风的逼近风速会越来越大,离中心越近风速越大。

风向:在台风过境前,如果没有强对流天气发生,往往是吹偏南风,台风侵入后,风向变为东南风或者偏东风,带来大量水汽,云量增多,云底逐渐降低。

气压:若过境前天气晴好,气压较高,在受副高控制地区尤其是这样,台风过境时气压开始降低,由于台风是气旋性天气系统,距离中心越近气压越大,如果某地有幸进入台风眼,气压会有升高的情况。

降水:台风附近云系的降水是长时间的对流性降水,当台风过境时,当地会出现连续的暴雨,雨量与台风强度和中心距离有关,降雨往往能持续到台风移出或者消散。

台风过境的影响:

台风过境时常常带来狂风暴雨天气,引起海面巨浪,严重威胁航海安全。台风登陆后带来的风暴增水可能摧毁庄稼、各种建筑设施等,造成人民生命、财产的巨大损失。

(1)强风造成的灾害。各类危旧住房、厂房、工棚、围墙、临时建筑、在建工程、市政公用设施、游乐设施、各类吊机、施工电梯、脚手架、电线杆、树木、广告牌、铁塔、海上船只、港口码头设施等可能因抗风能力不足而被吹倒(翻),阳台、屋顶上的花盆、空调室外机、雨篷、太阳能热水器、屋顶杂物,建筑工地上的零星物品、工具、建筑材料等容易被风吹落,门窗玻璃、幕墙玻璃等被强风吹碎或吹落,都可能造成人员伤亡。

(2)暴雨造成的灾害。台风影响时,多数时候伴有暴雨,甚至是大暴雨或特大暴雨。暴雨容易引发洪水,导致村庄、房屋、船只、桥梁、游乐设施等受淹,甚至被冲毁,造成生命财产损失。暴雨可能造成水利工程失事,发生严重险情。暴雨还可能引发山体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造成人员伤亡。

(3)风暴潮造成的灾害。风暴潮容易冲毁海塘堤防,涵闸、码头。护岸等设施,能造成海堤决口、海水倒灌,甚至可能直接冲走附近人员,造成人员伤亡。

想了解台风更多消息,请关注》》》》最新台风路径实时发布系统


立春的物候变化

从冬天到春天不是一夜之间的转变,很多时候自然界的万物已经正在静悄悄的蓄势,等待春季的到来,而我们对自然的感知是很慢的。也许通过立春的物候变化你也能率先发现春天的踪迹。下面我们将详细解释立春三候是哪三候,你来看看吧!

立春的物候变化 立春三候是哪三候

立春第一候是“东风解冻”,东风送暖,化解了大地冰封已久的寒冻。第二候是“蛰虫始振”,“蛰”是隐藏的意思,指潜伏在地下的小虫都自冬眠中苏醒过来。第三候是“鱼陟负冰”,陟是上升的意思,鱼儿囚为水温渐暖,所以竞相浮游到水面,但水中仍有未溶解的碎冰。在岸上观看,就如同鱼儿背负着冰块在水中游动。

“立春”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一个节气,“立春”是春时的第一天,“立”有见的意思,也表示着往者过而来者续,冬大过了春犬到来,因此存夏秋冬四时之始都被冠以“立”。因为立春的时候北斗七星指向东方,因此东方被认为是春天的方位。

在人们的心目中,春天是温暖的,充满了鸟语花香:春天又是拼耘播种和生长的季节。

立春气候

在气候学中,春季是指候((5日为一候)平均倪温10-22℃的时段。但是,早春时一天的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往往会相差10-15℃,有时一两天的温度甚至相差20℃以上,并且常有小雪飘落。

立春一到,人们明显地感觉到白昼长了,太阳暖了,气温增高了,日照延长了,降雨也开始了。农谚提醒人们“立春雨水到,早起晚睡觉”。立春时竹北方备耕也开始了。

虽然立了春,但是华南大部分地区仍是很冷,一番“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的景象。立春时的南方却另有一番生机,“春江水暖鸭先知”,池塘里或小溪旁,鸭鹅在水中展翅,自由欢快地游荡嬉戏觅食。动物们用自己的身体来直接感受春的暖意,而人们用增减衣服来适应温度的变化。春天乍暖还寒、冷暖交替,这样忽冷忽热的天气,更加丰富了人们的生活内容。

立春的由来

旧俗立春日又为民间传统节日,称“立春节”,中国自古为农业国,春种秋收,关键在春。民谚有“一年之计在于春”的说法。旧俗立春,既是一个古老的节气,也是一个重大的节日。《事物记原》记载:“周公始制立春土牛,盖出土牛以示农耕早晚。”后世历代封建统治者这一天都要举行鞭春之礼,意在鼓励农耕,发展生产。

如立春恰逢正月初一,俗谓“岁朝春”,百年难遇,民间认为这一年的收成肯定好。有“百年难遇岁朝春”民谚。

立春作为节令早在春秋时就有了,那时一年中有立春、立夏、立秋、立冬、春分、秋分、夏至、冬至八个节令,到了《礼记月令》一书和西汉刘安所着的《淮南子天文训》中,才有24个节气的记载。

在汉代前历法曾多次变革,那时曾将24节气中的立春这一天定为春节,意思春天从此开始。这种叫法曾延续了两千多年,直到1913年,当时的国民政府正式下了一个文件,明确每年的正月初一为春节。

此后立春日,仅作为24个节气之一存在并传承至今。

立春后还冷吗

立春节气期间气候的最大的特点就是乍暖还寒:一是日夜温差较大;二是冷空气活动频繁。春季常因冷空气的侵入,使气温明显降低,经常是白天阳光和煦,让人有一种“暖风熏得游人醉”的感觉,早晚却寒气袭人,让人倍觉“春寒料峭”。

立春到了,但是气温并不会回升的那么快,并且老话讲春捂秋冻,不建议大家过早的脱掉冬装换上亮丽的春装,尤其是老人和小孩,更应该注意保暖。气象学意义,连续 5 天的日平均气温高于5°C,冬天就结束了。二十四节气认为,到“惊蛰”前后结束了冬天。大约公历3月初冬季结束。

以太阳对地球的辐射强度而言,冬至最小,夏至最大。如果全年平分四份,立冬到立春3个月最小,立春到立夏3个月为中,立夏到立秋3个月最大,立秋到立冬3个月为中。但实际气温较太阳的辐射有一个滞后,一般滞后1个多月。所以如果有3个月冬天的话,立春后大约还有1个多月在气侯上属于冬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