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时节吃的食物,南北方自然是有很大的不同的,虽然也有吃同种食物的,但其口味上也有很大的区别。就南方而言,各城市清明吃的各有特色。那么具体南方清明当天吃什么传统美食呢?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清明南方人必做的小吃。
南方清明当天吃什么传统美食 清明南方人必做的小吃
1、乌稔饭
另外,关于清明食俗,不能不提到畲家的“乌稔饭”,因为闽东是畲族聚居地。每年三月初三,畲族人家家户户煮“乌稔饭”,并馈赠汉族的亲戚朋友,久而久之,当地的汉族人民也有了清明时食“乌稔饭”的习俗。特别是枯荣县民间,每年都须用“乌稔饭”祭祀,可见我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民族和睦相处的大家庭。
2、吃馓子
我国南北各地清明节有吃馓子的食俗。“馓子”为一油炸食品,香脆精美,古时叫“寒具”。寒食节禁火寒食的风俗在我国大部分地区已不流行,但与这个节日有关的馓子却深受世人的喜爱。现在流行于汉族地区的馓子有南北方的差异:北方馓子大方洒脱,以麦面为主料;南方馓子精巧细致,多以米面为主料。在少数民族地区,馓子的品种繁多,风味各异,尤以维吾尔族、东乡东乡族和纳西族以及宁夏回族的馓子最为有名。
3、芥菜饭
清明时节,闽东各地无论城乡,大多有吃芥菜的食俗。据说每年二月二吃了用芥菜和大米混煮的“芥菜饭”可以终年不长疥疮。也有在三月三,煮泥鳅面祭祖送人习俗。而且在这段时间里,在闽东许多城乡中还可以吃到一种富有闽东特色的食品,那就是春菊和金樱子花拌到磨好的米浆里,烙熟为时令小吃,这种小吃颇富乡野风味。
4、润饼菜
每到清明时节,泉州人有吃“润饼菜”的食俗。据说,这是古时寒食节食俗之遗风。“润饼菜”的正名应该是春饼。清明吃润饼,不仅是泉州独有的,厦门人也喜好之。相传开这种吃法之先河的,是明朝总督云贵湖广军务的同安人蔡复一。当时同安属泉州府辖,因此这种吃法便流传开来,在闽南成了家常名品。不过,闽南各地的春饼形式相同,内容却有很大不同。泉州的“润饼菜”是以面粉为原料擦制烘成薄皮,俗称“润饼”或“擦饼”,食时铺开饼皮,再卷胡萝卜丝、肉丝、蚵煎、芜荽等混锅菜肴,制食皆简单,吃起来甜润可口。
5、青团子
清明时节,江南一带有吃青团子的风俗习惯。青团子是用一种名叫“浆麦草”的野生植物捣烂后挤压出汁,接着取用这种汁同晾干后的水磨纯糯米粉拌匀揉和,然后开始制作团子。团子的馅心是用细腻的糖豆沙制成,在包馅时,另放入一小块糖猪油。团坯制好后,将它们入笼蒸熟,出笼时用毛刷将熟菜油均匀地刷在团子的表面,这便大功告成了。
6、菠菠粿
清明节前后,福州家家户户都要做菠菠粿,如今,街上“米时”粿店也大量出售菠菠粿。是用菠菠菜(生长于南方的一种野菜,可食,味甘,性凉,捣烂压成汁呈青绿色)压榨成汁,渗入米浆内揉成粿皮,以枣泥、豆沙、萝卜丝等为馅捏制而成的。造型比较简单,菠菠菜的青绿色赋予菠菠粿以春天的绿意。
清明节气习俗、养生专题
清明相关: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的意思解释
为什么清明时节雨纷纷 为什么一到清明就下雨
清明是什么季节 清明是哪个季节的二十四节气
清明是农历几月初几 清明是按阴历还是阳历
清明时节有哪些天气特点 清明节气我国南北气候情况
清明节下雨的原因 清明节下雨有什么说法
清明节下雨好还是不下雨好 清明节下雨有什么兆头
2020清明会下雨吗 2020年清明时节天气如何
清明物候特征是什么 二十四节气清明三候含义
清明出生的孩子好不好 清明出生的孩子是不是不吉利
清明吃的青团子是什么做的 清明吃青团的做法步骤
我国地域有南北之分,即秦岭淮河线以北为北方,以南为南方。因为气候和生长环境不同,南方人和北方人性格特点上有很大的差异,那么具体南方人与北方人的差异主要表现是怎么样的呢?下面小编就来为大家说南方人和北方人的性格区别。
南方人与北方人的区别 南方人和北方人的性格区别
正所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由于南北方地区普遍在地形、水土、气候、作物、历史、种族等各方面大相径庭,所以导致南北方人在长相、性格、饮食、风俗、文化、言语等特征上也是差别十分明显。
中国北方人与南方人的不同,我们常常喜欢拿性别来给他们作类似的对比。即北方人就是男人,或者说北方人就像男人;南方人就是女人,或者说南方人就像女人。
为什么这么说?因为北方人高大、大气、结实、豪爽、奔放、粗犷、干脆、实在、直接、热情等,这些都是男人的特征;南方人则娇小、秀气、水嫩、婉约、细腻、温柔、聪明、含蓄、内在、腼腆等,这些都是女人的特征。
北方人与南方人为何如此不同?因北方多平原、高原、大漠,一马平川、广袤无垠,性格才大气、豪爽;南方多丘陵、山区、湖湾,地形崎岖、起伏变幻,所以心机多,精明。又因北方巍巍山脉、干旱少雨,南方河湖众多、阴雨连绵,正如孔子说的,“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导致北方人更多的是厚重、稳静的“仁者”,南方人更多的是聪慧、好动的“智者”。
为什么北方人普遍比南方人高?
德国生物学家卡尔伯格曼提出的“伯格曼法则”认为:同一种温血动物来说,越冷的地方其个体越大,越冷的地方,其附肢和附器也就越短。
因为人的皮肤有很大一个功能就是散热,人类生活在热带散热要多,在寒带散热要少,这样才有助于恒温动物调整体温。
如果你还没理解的话,就打个简单的比方。胖子总是怕热,瘦子总是怕冷,就是他们体重和体表面积比例不同这个原因。
北方人的祖先是游牧民族为主,他们出行靠骑马,吃的是牛肉,羊肉,奶制品和粗粮。而南方人的祖先从事农业生产,经常肩挑背驮,手臂发达,腿粗短。饮食以蔬菜和大米等为主。
其次,北方人食量大,南方人去北方饭店点一盘菜,一个人吃不完;而北方人去南方饭店点一盘菜,还不够塞牙缝。
不过,南北身高差异并不是绝对的。姚明是上海人,身高229厘米。潘长江是黑龙江的,身高只有160厘米。
另外,非洲黑人生活在热带,个子应该最小。然而有的非洲黑人比欧美人还高大,例如像美国的篮球运动员,大部分都是黑人。
立夏在古代是一个重要的日子,所以至今仍传承着很多传统习惯,其中在饮食方面,我国各地多种多样,并且各有寓意。那么,一般南方立夏吃什么传统食物呢?为什么要吃这些食物?下面小编为您介绍南方人立夏必备美食及寓意。
南方立夏吃什么传统食物 南方人立夏必备美食及寓意
1、吃立夏羹
湖南长沙人立夏日吃糯米粉拌鼠曲草做成的汤丸,名“立夏羹”,民谚云“吃了立夏羹,麻石踩成坑”,“立夏吃个团(音为“坨”),一脚跨过河”,意喻力大无比,身轻如燕。
2、吃健脚笋
吃“健脚笋”,祝福吃笋的人身强体健,双腿也像这笋那样健壮有力,能涉远路。
3、吃蛋
江浙沪地区会吃咸蛋立夏这天还要吃蛋,叫“补夏”。最好是咸鸭蛋,因为咸鸭蛋中钙质、铁质等无机盐含量丰富,含钙量、铁量比鸡蛋、鲜鸭蛋都高,是夏日补充钙、铁的首选。
上海立夏日饮食习惯中,由于此时蛋类食品正是旺季,所以立夏日总要吃蛋,孩子们的脖子上总要挂上一个用红色网套套着的蛋。上海也有“节交立夏记分明,吃罢摊菜试宝称。”的习俗,立夏之日要吃芋头和金花菜合成的煎饼,中午时无论男女老幼都要称一下体重。
4、尝三鲜
无锡民间历来有立夏尝三鲜的习俗。三鲜分地三鲜、树三鲜、水三鲜。地三鲜即蚕豆、苋菜、黄瓜(一说是苋菜、元麦,蚕豆,也有说是苋菜、蚕豆、蒜苗);树三鲜即樱桃、枇杷、杏子(一有说是梅子、杏子、樱桃,也有说是梅子、樱桃、香椿头);水三鲜即海蛳、河豚、鲥鱼(一说是鲥鱼、鲳鱼、黄鱼,也有说是鲥鱼、银鱼、子鲚鱼)。其中以尝地三鲜最为普遍。
5、吃乌米饭
乌米饭,乌黑油亮,清香可口,由糯米浸入乌树叶内数小时后烧煮而成。立夏这一天,江南农村人人爱吃。据说,这个风俗源于战国时期著名军事家孙膑。民间还有传说,立夏吃了乌米饭,夏日不会蚊叮咬,还不容易中暑。乌米饭原为汉族民间节日食品,唐代即有。江苏和安徽一带每逢农历四月初八,多有人家用乌饭树叶煮乌米饭,已成习俗。
6、吃光饼
福建闽东地区立夏以吃“光饼”(面粉加少许食盐烘制而成)为主。
7、七家粥
浙江农村地区立夏必吃“七家粥”,也叫喝“七家茶”。七家粥是汇集了左邻右舍各家的米,再加上各色豆子及红糖,煮成一大锅粥,由大家来分食。七家茶则是各家带了白己新烘焙好的茶叶,混合后烹煮或泡成一大壶茶,再由大家欢聚一堂共饮。杭州人每逢立夏,要烹煮新休,备了果品饼铒,在亲戚邻居之间,互相敬茶、馈赠,叫做"立夏吃七家茶"。
想了解立夏节气更多内容,请点击进入》》》》》立夏节气专题
夏至这天,我国北方和南方所吃的食物是不同的,这些饮食习俗或与气候有关,或与古代一些故事风俗有关,总之,这对于人们来说,都有特别的寓意。那么,一般南方夏至有什么食俗呢?为什么要吃这些食物?又什么样的寓意?以下为您介绍夏至当天南方人吃的食物盘点。
南方夏至有什么食俗 夏至当天南方人吃的食物盘点
南方夏至有什么食俗:狗肉、荔枝
夏至吃狗肉和荔枝,是岭南一带的人以借名想吃的“专利”。广州粤语地区和广西的钦州、玉林等地区的人也是非常喜欢吃夏至的狗肉和荔子的。据说夏至日的狗肉和荔子合吃不热,有“冬至鱼生夏至狗”之说,故此夏至吃狗肉和荔枝的习惯延续到今。
南方夏至有什么食俗:圆糊醮
夏至日照最长,故中国绍兴有“嬉,要嬉夏至日”之俚语。旧时,人不分贫富,夏于日皆祭其祖,俗称“做夏至”。除常规供品外,特加一盘蒲丝饼。其时,夏收完毕,新麦上市,因有于是日吃面尝新习俗,谚日“冬至馄饨夏至面”。亦有做麦糊烧者,即以麦粉调糊,摊为薄饼烤熟,亦带尝新之意。
南方夏至有什么食俗:馄饨
馄饨,古人称其形“有如鸡卵,颇似天地浑沌之象”,而“馄饨”又与“浑沌”谐音。盘古开天,浑沌初分,吃了馄饨可得聪明。“夏至吃馄饨,热天不疰夏。”夏至吃馄饨则又包含一种祈求平安度夏的良好愿望。
南方夏至有什么食俗:夏至蛋
我国的衡阳、郴州、永州和湘西吃夏至蛋。在夏至日,把鸡蛋煮熟,剥了蛋壳之后加入红枣煮汤来吃。在湘南一带,主要是桂阳、嘉禾。夏至当天早上起床,把鸡蛋煮熟,然后用红色染料染红,之后用小网装上,再系在儿童的胸前,一直挂到中午或者下午再吃掉鸡蛋。在民间,认为夏至吃鸡蛋可以强身健胃,行走有劲。
南方夏至有什么食俗:夏至羹
湖南长沙人夏至日吃糯米粉拌鼠曲草做成的汤丸,名“夏至羹”,民谚云“吃了夏至羹,麻石踩成坑”,“夏至吃个团(音为”坨“),一脚跨过河”,意喻力大无比,身轻如燕。
南方夏至有什么食俗:食醮坨
由米磨粉做成,加韭菜等佐料煮食,又名圆糊醮。谚云:“夏至吃了圆糊醮,踩得石头咕咕叫”。以前,很多农户将醮坨用竹签穿好,插于每丘水田的缺口流水处,并燃香祭祀,以祈丰收。小孩子早待此日,以便到各田城摘取醮坨,乘机饱食一顿。
南方夏至有什么食俗:夏至饼
相传周代夏至已有祭神仪式,认为可以消除国中的疫疠、荒年与饥饿。从汉代就有过夏至节的习俗。宋代《文昌杂录》:夏至之日始,百官放假三天。《辽史》礼志记载:夏至之日谓之朝节,妇女进彩扇,以粉脂囊相赠遗。夏至祭祖俗称“做夏至”,除常规供品外,特加一盘蒲丝饼。有的地方麦糊烧(一种用面粉调成糊在锅中摊成极薄的大饼)供司灶、祖宗。也有擀面为薄饼,烤熟后夹以青菜、豆荚、豆腐等祭祖。
想了解更多夏至节气相关知识请关注》》》》二十四节气之夏至节气专题
立冬吃饺子是北方人的习俗,一般南方人立冬都不吃饺子,不仅是立冬,几乎很少有在某个特别的日子里吃饺子。那么,到底南方立冬吃什么传统食物呢?南方人在特别的日子一般都是吃鸡鸭鱼肉,以下为您汇总南方人立冬这天必吃美食。
南方立冬吃什么传统食物 汇总南方人立冬这天必吃美食
1、赤豆糯米饭
在江南水乡,有立冬之夜全家欢聚一堂共吃赤豆糯米饭的习俗。相传,有一位叫共工氏的人,他的儿子不成才,作恶多端,死于冬至这一天,死后变成疫鬼,继续残害百姓。但是,这个疫鬼最怕赤豆,于是,人们就在冬至这一天煮吃赤豆饭,用以驱避疫鬼,防灾祛病。
2、甘蔗
在潮汕地区流传着一句俗语,叫“立冬食蔗无病痛”。潮汕先人认为在立冬这天吃了甘蔗,既可以保护牙齿,又可以起到滋补的功效。立冬日,用花生、蘑菇、板栗、虾仁、红萝卜等做成的香饭,深受潮汕民众喜爱。
3、板栗炒饭
在汕头每个节气都讲究进食不同应季美食,俗话说“三九补一冬,来年无病痛”,“立冬进补”和吃板栗炒饭是汕头特有的习俗。据说立冬当天进补,营养成份会百分之百被人体吸收。进补药膳用的中药材有人参、当归、枸杞、西洋参、鱼胶、鹿茸、冬虫夏草、茯苓、黄芪等等,药膳常用的食品有乌鸡、鹧鸪、鸽子、鹌鹑、水鸭等。
4、姜母鸭
在我国南方,立冬人们爱吃些鸡鸭鱼肉,在台湾立冬这一天,街头的羊肉炉、姜母鸭等冬令进补餐厅高朋满座。许多家庭还会炖麻油鸡、四物鸡来补充能量。
立冬风俗活动
1、暖炉会
霜降后寒气已重,因此各地开炉日期,一般常在农历十月初。《荆楚岁时记》载:“庐山白鹿洞,游士辐凑,每冬寒醵金市乌薪为御寒之备,号黑金社。十月旦日,命酒为暖炉会。”北平一般在十月初一烧暖炕,设围炉,称之为开炉节,到第二年二月初一才撤去暖炉。暖炉多用一种耐燃烧的矿物)砌筑,该物比矾石更白,轻暖坚固,后来则用薄铁做暖炉。《岁时杂记》称京人十月初一喝酒,就在炉中烤大块的肉,围着火炉,边饮边吃,称之为“暖炉”。《礼记月令》记述十月有暖炉会。江苏昆山、安徽太平、湖北钟祥等地,也在月初开始用火御寒,期间有卖糕饼供食或者饮酒举行暖炉会的。
2、煎香
香草为芳草中的一种,用衣袖在草上挥动便会芳香袭人,可缝制成香囊佩戴。焚烧香草可辟瘟疫、祛风瘴以及驱除房屋中的秽气;佩戴香囊则可解郁闷;熬汤沐浴可以祛风寒;搽在发间可以辟秽污;以水酒煎制涂于面部,能够祛黑斑,滋养容颜。兰慧一类的植物也属于香草,都是味辛之物,具发散上达之气,足以辟除秽恶,润肌肉,散滞结。
3、采桑叶
桑叶性苦,甘寒,能祛风清热,凉血明目,以老而经霜的为佳,取其气足力厚的特点。此时已人寒冬,得秋季肃杀之气,桑叶更能泄降肝胆郁热。《广济方》称立冬日采桑叶一百二十片,如遇闰年,则多采十片,每次用十片。遇到需洗眼睛的日子,用桑叶煎汤洗眼,能治疗各种眼病。其他如《普济方》《集简方》都记载有用桑叶治疗青盲眼、风眼流泪以及眼红涩痛的方法。
立冬推荐
立冬算是冬天了吗 冬天的开始是立冬还是冬至
2019立冬吃饺子宣传图片 关于24节气立冬饺子图片大全
今日立冬人们吃什么美味 立冬不容错过的几种美食
立冬出生的孩子好不好 立冬出生的女孩子命运很惨吗
2019立冬吃饺子朋友圈说说 今日立冬吃饺子的心情说说
2019立冬节气画画图片大全 好看的二十四节气立冬图画
2019立冬微信朋友圈祝福语 有关立冬祝福语简短独特的
立冬吃饺子的由来故事 为什么立冬要吃饺子
腊八节在每年腊月初八这一天,是我国传统节日,也是一年一度吃腊八粥最好时机的日子,不过因为知识的局限性,很多人只知道腊八节吃腊八粥,熟不知腊八节有好多好吃的,南北方还有着各自的腊八节食俗。那么,腊八节吃什么传统食物?南方人腊八节吃什么好呢?下面和一起去瞧瞧吧。
腊八节吃什么
1. 腊八蒜
华北大部分地区在腊月初八这天有用醋泡蒜的习俗,叫“腊八蒜”。腊八蒜的蒜字,和“算”字同音,这是各家商号要在这天拢账,把这一年的收支算出来,可以看出盈亏,“腊八算”就是这么回事。腊八这天要债的债主子,要到欠他钱的人家送信儿,该准备还钱。北京城有句民谚:“腊八粥、腊八蒜,放账的送信儿;欠债的还钱。”后来有欠人家钱的,用蒜代替“算”字,以示忌讳,回避这个算账的“算”字,其实欠人家的,终究是要还的。
泡腊八蒜得用紫皮蒜和米醋,将蒜瓣去老皮,浸入米醋中,装入小坛封严,蒜辣醋酸香溶在一起,味道独特。是吃饺子的最佳佐料,拌凉菜也可以用。
2. 腊八豆腐
“腊八豆腐”是安徽黔县民间风味特产,到了这一天,黔县家家户户都要晒制豆腐,民间将这种自然晒制的豆腐称作“腊八豆腐”。它既可以单独吃,也可与肉类同炒、同炖。假如在晒制时加入虾米等配料,做出来的腊八豆腐更是鲜美无比。招待贵宾时,黟县人还将其雕刻成动物、花卉,浇上麻油,拌上葱姜蒜等佐料,配成冷盘,成为酒宴佳肴。
3. 腊八面
我国北方一些地方,人们不吃腊八粥,而是吃腊八面。腊八面以面粉为主做成面条,加上豆类、菌藻类、肉类、蔬菜等各种食材,同样以碳水化合物为主,兼顾蛋白质、优质脂肪酸、维生素和膳食纤维,可以说是营养均衡、值得推广食用的健康美食。
4. 腊八粥
腊八粥是一种在腊八节用由多种食材熬制的粥。腊八粥来自印度天竺,农历十二月初八是佛陀成道纪念日,俗称“腊八节”,在佛教称“法宝节”。《祀记郊特牲》称蜡祭是“岁十二月,合聚万物而索飨之也”,腊八粥以八方食物合在一块,和米共煮一锅,是合聚万物、调和千灵之意。腊八粥的习俗,已非佛门所有,作为一种民间风俗,农历十二月八日吃腊八粥,用以庆祝丰收,一直流传至今。
南方人腊八节吃什么好
广东
腊八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之一,人们在这一天祭祀祖先和天地神灵,祈求丰收和吉祥,各地有吃腊八粥的习俗。佛教盛行后,佛祖成道日与腊八节融合,如杭州灵隐寺、苏州寒山寺等名刹至今仍会在腊月八日施粥。而在广东,腊八节的气氛却很淡。
为什么广东人不过腊八节?这与地理位置、广府人自古以来的生活习惯有关。古代的岭南水乡尚未开发,土着人生活不以耕种为主,都是靠水上捞虾捞鱼谋生,而熬制腊八粥所需的豆类、谷类根本没有人耕种,所以也不会有吃这些东西的习俗。
广东也有人过腊八,不过主要在珠三角一带,是客家人从北方带来的习俗,但用来做腊八粥的材料已经有所不同,比如北方多用小米、红枣,而南方则多用糯米、百合、莲子等等。
广西
在广西龙胜各族自治县龙脊镇大柳村,当地盘瑶群众有制作糍粑过腊月初八的习俗。当地瑶族群众将糯米原料浸泡蒸熟后,放在石槽里捣成泥状,然后揉捏成形制成糍粑。糍粑糕点香糯可口,深受当地群众喜爱。
浙江
浙江人煮腊八粥则一般用胡桃仁、松子仁、莲子、红枣、桂圆肉、荔枝肉等,香甜味美。据说,这种煮粥方法还是从南京流传过来的。
江苏
江苏人吃腊八粥分甜咸两种。腊八粥里要加入荸荠、胡桃仁、松子仁、芡实、红枣、栗子、木耳、青菜、金针菇等。如果煮的是咸粥的话,在里面加入青菜和油即可。
江西
腊八节是春节前的第一个节令,南昌人视“腊八”为过年的前奏。从腊八开始,家家户户就要准备花生、瓜子、腌肉、置办年货。民间有“吃罢腊八粥,就把年来盼”的说法。
“腊八日子不用拣,大吉大利福寿锦。”在南昌,腊八也是个传统的黄道吉日。这一天,南昌人除了要喝“腊八粥”,还常举行定亲、娶媳、嫁女之类的“腊八婚”。
古时腊日的习俗除祀神祭祖之外,还有“傩”。傩是江西特有的文化,是一种驱逐疫鬼的仪式。在南昌,为了传承和发展傩文化,红谷滩新区曾斥资兴建了傩文化公园。史料中记载,表演者一般头戴面具装成金刚、力士、方相等,持刀执钺,众人击鼓呼噪,以逐除厉鬼、疫病,这也叫做腊鼓驱疫,传说能保小孩平安健康。后来在民间转换了形式,变成吃炒豆、炒麦等,无论豆、麦,要炒熟炒爆,然后让小孩吃一些,叫“咬鬼”。
四川
腊八粥做法五花八门,甜咸麻辣,而农村人吃咸味的比较多,主要是用黄豆、花生、肉丁、白萝卜、胡萝卜熬成的。异乡人来此品尝,虽入乡随俗,但很难习惯,现如今城市人吃甜粥的也不少,堪称风味各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