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年历

雨水

2020/4/1 16:11:35
万年历日历:雨水知识
雨水知识
雨水节气有什么讲究

因为节气是比较古老的一种历法,所以每个节气之际或多或少会流传一些比较传统的民间说法,其中有些事在某个时节,人们会比较忌讳。那么,传统中,雨水节气有什么讲究的呢?下面小编为您介绍雨水节气禁忌说法。

雨水节气有什么讲究 雨水节气禁忌说法

禁忌一:在古时,人们都是看天吃饭。雨水是农民盼望老天恩赐的礼物。春天里,绵绵密密的雨水表示今年将是丰收的一年,所以雨水这天忌讳无雨。

禁忌二:谚语说:“雨水不落,下秧无着。”雨水不下雨,下秧就没有着落了。

禁忌三:有些地方雨水禁忌水獭捕不到鱼。《周书》时训篇说:“雨水之日,獭祭鱼;后五日,鸿雁来;后五日,草木萌动。”獭是水里的动物,样子像小狗,喜欢吃鱼,常常在捕了一条鱼之后,把它咬死放在岸边,再下水去捕,等捕来的鱼在岸边堆得足够多,能让它吃一顿了,才会美滋滋地把鱼吃一下肚:,因为鱼排列得像祭神时的供品,所以称之为“獭祭鱼”。

《月令广义》中说:“雨水日,獭祭鱼,是日獭不祭鱼,国多寇贼。”雨水看不到獭祭鱼,盗贼怎么会增多呢?獭跟盗贼有什么关系呢?

《月令广义》中说,如果雨水节气大地还是冰封着,獭没办法下河捕鱼,表示岁时的秩序乱了,将会影响到农夫春时的耕种和秋时的收成,老百姓没得吃,挺而走险,盗贼出没自然比平常多了。

雨水节气中的填仓节这天。人们讲究喜进厌出。各家各户均不向别人家借东西,即使有人来家里借东西也必须拒绝。旧俗农民卖粮忌在此日。相反粮店收购粮食却喜欢在此日。

禁忌四:雨水节气中,降水增多,很多可能造成连日阴雨连绵。连绵的阴雨天气里,因缺乏光照,会导致湿气较重。金代著名医家刘完素在《宣明方论》中指出:“湿气先伤人之阳气。”因此,雨天性爱容易损伤男性肾阳气。尤其一些原本体质较弱,平时有腰疼、黑眼圈问题的男性,在雨天性爱可能损耗肾气,导致腰膝酸软、脸色苍白、头晕等问题。

阴雨天也并非绝对不可有性生活,需要做好一些准备:最好开启空调除湿功能,注意私处卫生,多补水,注意给腰腹部保温。夫妻还可以相互按摩腰部,具体做法是,两手对搓发热,紧按腰部,稍停片刻,然后用力向下搓到尾闾部位的长强穴。

雨水时节注意事项

1、勿过早减外衣。

“燥寒冻肉,湿寒入骨。”由于春气涌动,身体偏热的人从感觉上欲减外衣。体热外泄,湿寒交换于内入骨,易伤骨关节致病。年老体弱者勿用冷水。按中国五行学说,水对应肾,肾主骨。

2、老体弱者勿用冷水

雨水时节年老体弱者用冷水洗脸、洗手,湿寒易侵入关节,又无充足的阳气驱寒于外,湿寒滞留于手,指易酸痛,重则变形;湿寒滞留于头,头易疼痛。

3、洗头及时吹干

洗头之后应及时用热风机吹干。否则,水湿留于发际中变凉,“同气相求”使湿寒聚于头,由表及里深入颅内,导致头痛。如毛发未干又被冷风吹过,易出现“偏头风”之症。

4、 吃食物以平性为宜

“倒春寒”容易使人内脏郁热壅阻,因此不易吃燥热食物“火上浇油”。郁热令人“贪凉”,过于食凉,又会“同气相求”使湿寒伤及脏腑,引起胃寒、胃凉、腹泻之类的失衡症状。所以,饮食保持中庸,吃热饭热菜,但不吃慎吃辣椒、不喝少喝白酒等性温、性热的食物为宜。

想了解更多雨水节气相关知识,请关注》》》》》雨水节气专题


雨水农事活动:田间管理

雨水时节随着雨水的增多,田间农作物需要做好沟渠工作,预防烂根。另外,我国华北一带地区降水比较少,需要做好灌溉工作,保证春季作物优良增长。那么,具体该如何管理呢?以下为您介绍雨水农事活动之田间管理。

雨水农事活动:田间管理

雨水时节田间管理要点:1、华北、西北及黄淮地区,此时降雨量一般较少,应及时组织春灌;2、淮河以南地区,雨水较多,应做好农田清沟沥水和中耕除草,预防湿害烂根等现象发生。

具体内容:

一、小麦管理

由于雨水和气温是农业生产的两大基本要素,所以雨水节气对于冬小麦等越冬作物生长很关键。但是北方地区雨水节气少雨,历年都有春雨贵如油的特点。为了争取夏粮丰收,要因地制宜,强调科学抗旱,进行差异管理:

1、在干旱较重的冬麦区。当雨水节气麦苗已经到了返青时期,亟需水分供应,而麦田土壤的干土层达到5~8厘米以上时,必须进行人工灌溉,及时浇上返青水。(1)实行喷灌的地方,结合喷灌少量喷施磷酸二氢钾和尿素;(2)地面畦灌的条件下,如果水量充足,可以适量施用返青肥;(3)在人工降雨的地区,由于雨量不多,切不能在地表撒施大量氮肥,那样只会造成氮素挥发浪费。因为这次的浇灌是浇救命水,麦苗枯黄并非是缺养而是干旱造成的,补充氮肥可以等麦苗恢复后向后推延施用。

2、在干旱不严重的麦田,及没有灌溉条件的麦田。要注意压麦保墒。从科学的角度分析,土壤本身就是一个“水库”(大量测试表明,当土壤为均匀的壤质土时,2米深的土体周年可存蓄360~400立方米/亩的水量),要充分利用深层土壤水库对冬小麦的水分供应才是节水农业的做法。如果能科学运用和充分调动土壤水库资源,就可以缓解干旱麦苗对水分的渴求,也就可以调节作物需水期与降水期分布不一致的矛盾。众所周知,不少北方地区去年秋雨充足,这些雨水存于土体深层,正如农谚所说“伏雨春用”“春旱秋抗”,就是指春旱时期如何通过耙耱和镇压等农业措施,达到保墒的目的,从而缓解旱情。正如农民多年的经验所述“雨水春雨贵如油,顶凌耙耱防墒流”。例如晋北和内蒙古的农民认为“三九磙地”可以保墒,青海的农民认为,解冻之前磙一遍可以提墒,河北的农民认为,开春后的顶凌耙耱可以利用土壤融冻层的返桨水这些都是宝贵的节水抗旱经验。

二、田间除草方法

1、 物理除草法

相信大家都知道最简单最传统的除草方式就是用锄头等农具将杂草剔除、拔除,但这种除草方法太过原始,而且有时会伤害农作物,同时除草是杂草已生长出来了。另外一种物理除草方法就是使用地膜除草,在农作物的土壤层铺设一层地膜,同时地膜会添加些除草剂,可有效地防止地下层杂草生长,只生长农作物。

2、 化学除草法

大家常用的化学除草就是喷洒除草剂,除草剂针对不同种类的杂草除草效果也是非常不错的。除草剂在使用时要严格控制浓度用量,防止对农作物造成伤害。另外一种化学除草法就是在杂草田地里,施下一种氨基酸,一方面能改善土质;另一方面又能杀灭田地里的杂草。不过这种以肥除草的方面还未普及,只是在试验阶段。

3、 生物除草法

这种除草方面是根据植物相克的性质来进行除草的,用某种相克的相竞争的植物除去杂草。如田间地头的马齿苋可以被向日葵所抑制,另外种植高粱可以抑制大须芒草、柳枝稷、垂穗草等杂草。通过植物之间的竞争相克,可有效的达到去除野生杂草的效果。

想了解更多雨水节气相关知识,请关注》》》》》雨水节气专题


雨水节气养生保健

雨水时节虽然已经开始迎来春季,但是部分地区气候还是比较冷的,所以这个时节的保健就要注重“春捂”了,当然,“春捂”也是有讲究的,大家要多注意。此外,生活起居要注意调整。下面小编为您介绍雨水节气养生保健,即雨水养生注意“春捂”宜“静”。

雨水节气养生保健 雨水养生注意“春捂”宜“静”

1、注意“春捂”

虽然雨水之季不像寒冬腊月那样寒风凛冽,但由于此时人体皮肤腠理已变得疏松,阳气易向外发泄,对风寒之邪抵抗能力有所减弱,如果不加注意,就会外感风寒。所以根据时令的特点在这个时节应继续进行“春捂”。

雨水时节早晚温差大,因此要及时地关注天气的变化,如果昼夜温差大于8℃,就不要忙着脱减衣服,最好当气温持续在15℃以上而且相对稳定时,再减少身上的衣物。

气温回冷需要加衣御寒,即使此后气温回升了,也得再捂7天左右。对于一些老年人、儿童或体质较弱之人则要多“捂”10天,这样身体才能逐渐适应气候的变化。

寒多自下而生,因为人体下部的血液循环要比上部差,易遭受寒冷侵袭,春捂重点要放在下半身,重点就是腿和脚,因而不能把衣裤鞋袜穿得过于单薄,衣着宜下厚上薄。尤其是老人,下半身衣服不要穿得太少,否则就会对膝关节不利。

头发稀疏者不宜过早摘帽子和围巾,以避免遭受风寒,出现头痛、感冒伤风;患有肩周炎、颈椎病的人对寒气的侵邪比较敏感,容易造成病症复发或疼痛加重。因此要注意对肩部和颈部的保暖。

2、宜“静”

雨水时节,有时会出现严重的“倒春寒”现象。春天随着天气的变暖,人的毛孔开始扩张,当冷空气突然来临,极易使人患病。在这种恶劣的天气中,我们要保持平和的心情。人的肝气旺而生发,使人显得精神焕发。但是,。人的肝气升发太过,就会出现面红目赤、烦躁不安、四肢抽动等现象。其实,肝气升发太过与肝气郁结都与人的情绪有着密切的关系。人因精神焕发,过于劳累不加节制,会使肝气升发过甚;人因阴雨连绵,心情不快,也会使肝气郁而不升发,由此导致心脏病、高血压的患者病情加重,甚至引发旧病等。所以,静心养性,求得性平气和,使肝气有升有节,是有益健康的。

在春季,肝旺而脾弱,脾弱又使得脾胃的运输、消化功能受影响,如精神抑郁、腹胀腹痛等。因此,春季的养脾健脾也很重要。养脾也要静心,心平气和,使肝气不横逆,使脾胃安宁,让脾胃的运化功能(即摄食、输送营养物质的功能)正常。

3、养脾胃

脾胃是后天之本,人体中气血皆是由此而来。一旦脾胃失调,那么就会造成消化吸收的功能混乱,那么人就会出现食欲减退,精神不振,腹泻,呕吐的情况发生。

要想健脾养胃,那么就应该吃些滋补它们的食物,所以对于那些性质平的食物,我们应该多吃,而对于性寒,还有就是容易伤脾胃的食品,我们应该要少吃。

还有就是大家对于食物的选择,应该以吃蒸,煮,还有炖的食物比较好,因为这类食物有利于肠胃的消化,并且营养价值也保留的比较高。在平时要少量多餐,定时定量,这样可以保护胃部,减少胃酸的分泌。

还有就是雨水时节,我们最好吃点粥,这对于健脾养胃来说,也是好处很多的,因为粥的质地比较的柔软,所以吃进肚子当中之后,比较有利于消化,并且还有保护肠胃的功效。

而在雨水时节吃红枣桂圆莲子百合粥比较好,它里面所含有的大枣,桂圆,莲子等食材本身就有滋补的功效,而把它们放在一起煮粥吃就会有生津润燥,安神养血的作用,这对于那些心脾两亏还有就是气血不足的人群来说有非常好的改善作用。

4、防“寒”“湿”

最近的天气确实很舒服,很多人都迫不及待地脱掉了冬装。有句老话是这样说的:“雨水落了雨,阴阴沉沉到谷雨。”可见,在雨水之后的一段时间里,阳光灿烂的日子并不是很多,天气阴沉,或者下雨,都会使气温降低,且昼夜的温差变大,这都会使轻易就脱掉棉衣的人容易生病。

湿冷的天气最容易使人体遭遇寒邪和湿邪的侵袭,寒气大了,会使人体的阳气减弱,从而抵抗力下降;而湿气重的人,则容易头疼、肢体沉重、腰酸背痛、消化不良等,特别容易患上风湿性关节炎。

不少年轻女性为了穿着漂亮,并不注重身体的保暖,只穿看起来不臃肿的打底裤,这肯定会伤害到膝关节。因此,千万不要在这个看起来挺暖和的天气里脱衣服,如果真的觉得热,也应带着外套出门,以防早晚凉。

想了解更多雨水节气相关知识,请关注》》》》》雨水节气专题


雨水养生小知识

一年有24个节气,每个节气的养生方式都有所不同,因为气候不同,我们的身体机能也会发生一些变化,我们需要根据这样的变化进行养生方式的调整。那么,雨水节气养生我们该怎么做呢?你懂得雨水养生小知识吗?下面小编为您介绍雨水节气养生10个须知常识。

雨水养生小知识 雨水节气养生10个须知常识

1、防“倒春寒”

雨水节气要注意“倒春寒”现象。雨水节气之后,空气中水分增加,导致气温不仅偏低且寒中有湿,这种湿寒的气候对人体内脏和关节有一定的影响。因此,不要过早减去外衣,应多捂一段时间,以缓慢调整身体的阴阳平衡,适应新的气候条件。

在初春乍暖还寒的时节,要将保暖的重心放在下身,加强腿和脚的保暖,遵循“下厚上薄”的穿衣原则。尤其是老年人,更不能把下身衣服减得太多,腿脚的保暖工作做好了,才能防止春季疾病的入侵。

2、注意补水

雨水节气易上火,平时要多补水,尽量选择饮用温水。一些人在春季易出现上火症状,此时,不宜饮用凉茶,以免导致虚火更甚。

3、调理脾胃

雨水节气是一年中调理脾胃的最佳时候,脾胃是生命之本,健康之本,调理脾胃能有效地提高机体免疫功能,防老抗衰。

4、多加锻炼

“春困秋乏夏打盹,睡不醒的冬三月”,春困的发生除了由于温度变化而引起的,其实也与人们一个冬天运动较少有关系。长时间不运动,会使血液循环减少,大脑供血不足,自然就会产生困乏感。所以多加运动可使身体和大脑都兴奋起来,让人神清气爽。

5、省酸增甘

五行之中,肝对应木,脾对应土,而味道上,肝对应酸,脾对应甘,所以春季饮食的时候,少吃酸味的食物,多吃味道甘甜的食物,则可以养脾。

6、多吃平性温性食物

雨水节气最适合的就是调理脾胃,所以在饮食上要多吃平性、温性的食物从而对脾胃进行调补。可选用沙参、西洋参、决明子、白菊花等作为要药膳的调理品。但要忌食羊肉、狗肉、辣椒等燥热之品。

7、多吃蔬菜水果少油腻

雨水时节天气转暖,春季多风,气候干燥,早晚较冷,风邪渐增,常会出现皮肤、口舌干燥,嘴唇干裂等现象,所以应多吃新鲜的蔬菜、水果以补充人体水分。由于春季为万物生发之始,阳气发越之季,应少食油腻之物,以免助阳外泄。

8、疏肝养心,健脾祛湿

“雨水”节气的含义是降雨开始,且早晨时有露、霜出现。随着降雨增多,寒湿之邪最易困着脾脏,湿邪留恋,难以去除,容易出现消化不良、食欲不振等症状。故“雨水”前后应当着重养护脾脏,春季养脾的重点首先在于条畅肝脏,保持肝气调和顺畅。

其次,“雨水”期间天气变化无常,容易使人情绪波动,心神不安,对高血压、哮喘等患者尤其不利。所以一定要保持心境平和,养心护心。心气充沛,方能滋养脾脏,养脾得以健胃。

9、疏肝养心,健脾祛湿

“雨水”节气的含义是降雨开始,且早晨时有露、霜出现。随着降雨增多,寒湿之邪最易困着脾脏,湿邪留恋,难以去除,容易出现消化不良、食欲不振等症状。故“雨水”前后应当着重养护脾脏,春季养脾的重点首先在于条畅肝脏,保持肝气调和顺畅。

其次,“雨水”期间天气变化无常,容易使人情绪波动,心神不安,对高血压、哮喘等患者尤其不利。所以一定要保持心境平和,养心护心。心气充沛,方能滋养脾脏,养脾得以健胃。

10、食蔬喝粥防燥

春季气候转暖,然而又风多物燥,常会出现口舌干燥、嘴唇干裂等,故应多食新鲜蔬菜、水果以补充人体水分。这一时期有两种蔬菜值得推荐,即豆苗和荠菜。

此外,粥类素有健脾利湿、养胃和胃的功效。《千金月令》曰:“正月宜食粥。”“雨水”前后服用养生粥对润和脾胃大有益处:如胡萝卜南瓜粥、薏苡仁党参粥、山药红枣粥、芡实莲子粥等都是不错的选择。

想了解更多雨水节气相关知识,请关注》》》》》雨水节气专题


二十四节气雨水的含义

二十四节气是我国农业活动的重要时间节点,每个节日都会有特定的属性和含义,雨水也是二十四节气中的一个,那二十四节气雨水的含义是什么呢?下面我们就围绕雨水节气的含义来做一个详细的介绍。

二十四节气雨水的含义 雨水节气的含义

雨水节气的到来,意味着雪花纷飞、寒气浸骨的天气渐渐消失,而春风拂面,冰雪融化,湿润的空气、温和的阳光和潇潇细雨的日子正向我们走来。杜甫有诗云:“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此时,春雨伴随着和风,在夜幕降临时悄悄地、无声地、细细地滋润着万物萌芽生长。雨水是庄稼的期盼,是百姓的期盼,在这个节气里人们常说“立春天渐暖,雨水送肥忙”,雨水的到来给农民带来了忙碌和喜悦。人们将这个节气唤做“雨水”,充分地表现了雨的及时和人们对雨的喜爱。

一年之计在于春,春季如何看雨水。对老百姓来说,雨水正是小春管理、大春备耕的关键时期,而生活也因此充满了新的希望。

“斗指壬为雨水,东风解冻,冰雪皆散而为水,化而为雨,故名雨水。”其中斗指壬,意思是北斗星的斗柄指向天空中“壬”这个方位,但后世认为并不准确。此时,太阳到达黄经330度。雨水不仅表示降雨从此开始,更表明雨量从此会增多。每年的阳历2月18日前后即为雨水节气。

雨水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二个节气。雨水前后,太阳的直射点由南半球逐渐向赤道靠近,这时的北半球,日照时数和强度都在增加,气温回升较快,来自海洋的暖湿空气开始活跃,并渐渐向北挺进。与此同时,冷空气在减弱的趋势中并不甘示弱,与暖空气频繁地进行着较量,既不甘退出主导的地位,也不肯收去余寒。雨水和谷雨、小雪、大雪一样,都是反映降水现象的节气。在雨水这个节气,气温回升,冰雪融化,降水增多。

在《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记载:“正月中,天一生水。春始属木,然生木者必水也,故立春后继之雨水。且东风既解冻,则散而为雨矣。”

意思是说,立春过后即为雨水节气,天已变暖,万物开始萌动,将要下雨。我国古代将雨水分为三候:“一候獭祭鱼,二候鸿雁来,三候草木萌动。”意思是说,雨水节气里,水獭开始捕鱼了,将鱼摆在岸边如同先祭后食的样子:五天过后,大雁开始从南方飞回北方;再过五天,在“润物细无声”的春雨中,草木随地中阳气的上腾而开始抽出嫩芽。从此,大地渐渐开始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在《逸周书》中有相关记载;“獭祭鱼,獭,一名水狗。贼鱼者也祭鱼、取鱼以祭天也,所谓豺獭知报本岁始,而鱼上游则獭初取以祭。徐氏曰;‘獭祭圆铺圆者,水象也:豺祭方铺方者,金象也。’候雁、北雁知时之鸟,热归塞北,寒来江南沙漠乃其居也。孟春阳气既达,候雁自彭0而北矣,草木萌动,天地之气交而为泰,故草木萌生发动矣。”

雨水养生

充足的睡眠:

春季肝气旺盛,太早入睡恐会过早就醒或入睡时间偏长,反而影响睡眠,此时宜逐渐晚睡早起,晚睡却不可

超过23点后熬夜,肝脏解毒时间还需深睡,否则很容易引起肝火旺。晚上不宜进食过饱过晚,以免引起脾胃不和,难以入睡。

适当的运动:

动则升阳,此时阳气生发,应多进行户外运动,阴天宜室内运动。最适宜的运动时间是上午9点至11点,此时运动除了相应的效果外,户外晒太阳进行运动,还可以健脾祛湿,助阳生发,疏肝解郁。

愉悦的情绪:

在乍暖还寒、降雨多、阳气发的时节,人的情绪很容易被影响,出现心神不安,暴怒,抑郁等。常说的“女伤春,男悲秋”所以,春天里女性多容易抑郁,尤其是产后女性。春季护肝需从情绪着手,要学会多做换位思考常放下、放空一些负累,戒除暴怒,忌忧郁烦闷,做到心胸开阔,积极乐观,保持心情愉悦,使肝气调和顺畅。


雨水节气养生食谱

雨水节气到来之后,我国一些地区降水会增多,气候开始湿润起来,而在潮湿的天气里,体内难免会积累湿气,这个时候我们就要吃一些祛湿的食物。但主要还是看个人体质需要,吃一些时令食物是最佳的。下面小编为您推荐一些雨水节气养生食谱,以下是六款雨水时节养脾胃菜谱。

雨水节气养生食谱 六款雨水时节养脾胃菜谱

1、砂仁鲫鱼汤

配方:鲜鲫鱼150克,砂仁3克,陈皮6克,生姜、葱、精盐各适量。

做法:将鲜鲫鱼刮去鳞、鳃,剖腹去内脏,洗净,将砂仁放入鱼腹中,然后与陈皮共同放入沙锅内,加适量水,用大火烧开,放入生姜、葱、精盐,煮至汤浓味香即可。有醒脾开胃利湿的功效。

2、玫瑰花糕

配方:糯米粉1500克,黏米粉3500克,核桃肉250克,大枣500克,白糖300克,玫瑰花60克。

做法:将大枣、核桃肉洗净,切成小丁备用。把糯米粉、黏米粉放在盆内,加适量水,放入白糖、大枣、核桃肉、玫瑰花,用500毫升水拌匀,揉成面团,做成糕状,然后将糕上笼蒸约25分钟即成。有疏肝理气、健脾暖胃的功效。

禁忌:大枣能助湿生热,令人中满,故湿热脱腹胀满者忌食。

3、凉伴双耳

材料:水发银耳、黑木耳各100克,盐、味精、白糖、胡椒粉、麻油各适量。

做法:水发银耳、黑木耳除去杂质,清水洗净,沸水悼5分钟后放入冷水中冷却5分钟,控干水后装盘。依个人口味将上述调味品放人碗中用冷开水调匀,浇在“双耳”上拌匀即可。

功效:益气补血、养肝益肾。

禁忌:鲜木耳含有毒素,不可食用。黑木耳有活血抗凝的作用,有出血性疾病的人不宜食用。孕妇不宜多吃。银耳为凉性,故风寒咳嗽和湿热生痰咳嗽患者忌食。

4、香芹牛肉

材料:牛肉250克,香芹250克,食用油50克,淀粉10克,精盐2克,酱油、胡椒粉、味精各少许。

做法:牛肉剁成大块,用清水泡2小时,烧开除去血水后,捞起晾凉切成条;湿淀粉加酱油搅匀后与牛肉条调匀。锅内油烧至七八成热时,放人牛肉、香芹及其他调料,炒至牛肉熟时即成。

功效:补脾胃,降血压。

禁忌:牛肉为“发物”,患疥者食后病情可能加重,宜慎食。

5、仙人粥

配方:何首乌30-60克,粳米100克,红枣3-5枚,红糖适量。

做法:将首乌煎取浓汁,去渣,同粳米、红枣同入砂锅内煮粥,粥将成时,放入红糖或冰糖少许以调味,再煮一会儿,沸即可。

此粥有补气血、益肝肾之功效。通用于肝肾亏损、发须早白、血虚头昏耳鸣、腰膝软弱、大便于结,以及高血脂症、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神经衰弱、高血压等病症。

6、金橘山药小米粥

配方:金橘20克,鲜山药100克,小米50克,白糖15克。将金橘洗净,切片备用。

做法:山药去皮,切片,与金橘片及淘洗干净的小米一同入锅,加适量水,用大火煮开,改用小火熬成稠粥,加入白糖即成。有疏肝健脾的功效。

想了解更多雨水节气相关知识,请关注》》》》》雨水节气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