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初,我们便迎来立夏节气,因为是夏季的第一个节气,所以人们赋予了它更特别的意义,在古代,人们会举办相应的活动,以迎接夏天的到来。那么,到底立夏是怎么来的?有哪些风俗活动?以下是立夏的由来和风俗简介,带您了解立夏节气的由来典故,了解立夏的起源。
立夏的由来和风俗简介 立夏节气的由来典故
立夏由来:
立夏这个节气在战国末年(公元前239年)就已经确立了,预示着季节的转换,为一年四季之夏季开始的日子。
立夏时节,万物繁茂。明人《莲生八戕》一书中写有:“孟夏之日,天地始交,万物并秀。”这时夏收作物进入生长后期,冬小麦扬花灌浆,油菜接近成熟,夏收作物年景基本定局,故农谚有“立夏看夏”之说。据记载,周朝时,立夏这天,帝王要亲率文武百官到郊外“迎夏”,并指令司徒等官去各地勉励农民抓紧耕作。旧俗立夏日又为民间传统节日,称“立夏节。”
汉代也沿承此俗,《后汉书祭祀志》载:“立夏之日迎夏,于南郊,祭赤帝祝融,车旗服饰皆赤。”歌《朱明》,舞《云翅之舞》。到宋代,礼仪更趋繁琐。至明代始有“尝新风俗”。清代《帝京岁时纪胜》载“立夏取平时曝晒之米粉春芽,并用糖面煎作各色果叠,相互馈送”。并用柳枝穿果叠作小儿食品,江浙一带还有立夏吃花饭的习俗,也有叫“吃补食”的。民间习俗还有“立夏吃蛋,石头都踩烂”,说立夏时吃鸡蛋鸭蛋可以增强体质,还可以耐暑。有的立夏食笋,有的立夏喝酒,都是赶在节日这天,名曰“立夏见三新”,南方地区旧时逢立夏日,各家蒸新茶,并配以各种水果,馈赠亲戚邻居。
立夏还是一个传统的岁时礼俗节日,周代在立夏这一天,天子要率三公九卿和众大夫,到城南郊外迎夏。并举行祭祀先帝祝融的仪式。汉代也沿承此俗,《后汉书祭祀志》载:“立夏之日迎夏,于南郊,祭赤帝祝融,车旗服饰皆赤。”歌《朱明》,舞《云翅之舞》。到宋代,礼仪更趋繁琐。至明代始有“尝新风俗”。清代《帝京岁时纪胜》载“立夏取平时曝晒之米粉春芽,并用糖面煎作各色果叠,相互馈送”。并用柳枝穿果叠作小儿食品,江浙一带还有立夏吃花饭的习俗,也有叫“吃补食”的。民间习俗还有“立夏吃蛋,石头都踩烂”,说立夏时吃鸡蛋鸭蛋可以增强体质,还可以耐暑。有的立夏食笋,有的立夏喝酒,都是赶在节日这天,名曰“立夏见三新”,南方地区旧时逢立夏日,各家蒸新茶,并配以各种水果,馈赠亲戚邻居。
立夏风俗:
1、迎夏
“立夏”的“夏”是“大”的意思,是指春天播种的植物已经直立长大了。古代,人们非常重视立夏的礼俗。
2、尝新活动
在后世,立夏还有尝新等节日活动。如苏州有“立夏见三新”之谚,三新为樱桃、青梅、麦子,用以祭祖。在常熟,尝新的食物更为丰盛,有“九荤十三素”之说,九荤为鲫、咸蛋、螺鰤、熄(即放在微火上煨熟;一种烹调方法,用多种香料加工而成为熄鸡)鸡、腌鲜、卤虾、樱桃肉;十三素包括樱桃、梅子、麦蚕(新麦揉成细条煮熟)、笋、蚕豆、矛针、豌豆、黄瓜、莴笋、草头、萝卜、玫瑰、松花。在南通,则吃煮鸡、鸭蛋。
3、斗蛋游戏
那日中午,家家户户煮好囫囵蛋(鸡蛋带壳清煮,不能破损),用冷水浸上数分钟之后再套上早已编织好的丝网袋,挂于孩子颈上。孩子们便三五成群,进行斗蛋游戏。蛋分两端,尖者为头,圆者为尾。
4、立夏秤人
立夏吃罢中饭还有秤人的习俗。人们在村口或台门里挂起一杆大木秤,秤钩悬一根凳子,大家轮流坐到凳子上面秤人。司秤人一面打秤花,一面讲着吉利话。秤老人要说“秤花八十七,活到九十一”。秤姑娘说“一百零五斤,员外人家找上门。勿肯勿肯偏勿肯,状元公子有缘分。”秤小孩则说“秤花一打二十三,小官人长大会出山。七品县官勿犯难,三公九卿也好攀”。打秤花只能里打出(即从小数打到大数),不能外打里。
想了解立夏节气更多内容,请点击进入》》》》》立夏节气专题
处暑节气正值秋收之际,而关于处暑时节的农事有很多可以参考农谚及天气谚语。如“处暑栽白菜,有利没有害。”这句谚语就是在告诉我们,这个时节要赶紧种白菜了。此外,关于处暑的谚语都有哪些呢?下面为您精选二十四节气处暑的谚语30条。
关于处暑的谚语 二十四节气处暑的谚语30条(1)
1、处暑收黍,白露收谷。
2、处暑见新花。
3、处暑好晴天,家家摘新棉。
4、处暑开花不见花(絮)。
5、处暑花,不归家。
6、处暑花,捡到家;白露花,不归家;白露花,温高霜晚才收花。
7、处暑长薯。
8、处暑就把白菜移,十年准有九不离。
9、处暑移白菜,猛锄蹲苗晒。
10、处暑栽,白露上,再晚跟不上。
11、处暑栽白菜,有利没有害。
12、处暑栽,白露追,秋分放大水。
13、处暑拔麻摘老瓜。
14、处暑见红枣,秋分打净了。
15、处暑花红枣 ,秋分打尽了。
关于处暑的谚语 二十四节气处暑的谚语30条(2)
1、处暑天还暑,好似秋老虎。
2、处暑天不暑,炎热在中午。
3、热熟谷,粒实鼓。
4、处暑雨,粒粒皆是米(稻)。
5、处暑早的雨,谷仓里的米。
6、处暑若还天不雨,纵然结子难保米。
7、处暑三日稻(晚稻)有孕,寒露到来稻入囤。
8、处暑谷渐黄,大风要提防。
9、处暑满地黄,家家修廪仓。
10、处暑高粱 遍地红。
11、处暑高粱遍拿镰。
12、处暑高粱白露谷。
13、处暑三日割黄谷。
14、处暑十日忙割谷。
15、收秋一马虎,鸟雀撑破肚。
了解更多处暑节气更多内容请点击:24节气之处暑节气
处暑相关推荐:
2019处暑养生短信 处暑养生温馨提示短信祝福语
二十四节气处暑是什么意思 处暑的处字是什么意思
今天处暑是几点 处暑是几月几日几点几分
处暑天气图片大全 处暑2019最新最好看的图集
处暑要吃什么 处暑当天必吃的5种食物
描写处暑时节的诗句 有关处暑的诗词六首欣赏
处暑是什么意思还热吗 2019处暑后还热不热了
作为节气之一,清明的时候气候会有所变化,所以养生方式也要做出一定的调整,就饮食方面来讲,清明需要多吃时令蔬菜,此外千万要注意别吃发物等。到底清明节气吃什么食物养生呢?下面小编为您介绍关于清明养生保健宜吃8种食物。
清明节气吃什么食物养生 清明养生保健宜吃8种食物
荠菜
清明前后的春天,肝阳上亢的人,特别容易出现头痛、昏眩,慢性气管炎也易在春季发作,这就是中医学所说的“春气者诸病在头”。清明节之后,最适宜吃的时令蔬菜之一是荠菜。
虾
“三月黄鱼四月虾,五月三黎焖苦瓜。”关于清明虾,曾经有诗这样描述:“一夜东风吹雨过,满江新水长鱼虾”。说的正是清明春雨淅沥,河鲜生长让人垂涎的景象。现在“清明虾”正处于新旧交替的时候,雨水足,新虾未“散春”,运气好的甚至可以看到虾肚里有虾籽。
香椿
香椿一般在清明前发芽,谷雨前后就可采摘顶芽,这种第一次采摘的,称头茬椿芽,不仅肥嫩,而且香味浓郁。
菠菜
菠菜为春天应时蔬菜,具有滋阴润燥、舒肝养血等作用,对春季因肝阴不足所致的高血压、头晕、糖尿病、贫血等都有较好的辅助治疗作用。
春韭
即春天的韭菜,其性温升发,是春天补药,可增加人体胃肠蠕动,起着血管清道夫作用,以其补益肝肾而增加人体抵抗力作用,但对于“热身”或有积火、痰湿者不宜吃用。
春笋
性味甘微苦,能解除胃肠燥热、通便理气去瘀,因其含较多纤维素,大便稀溏者不宜多食,风湿病人也不宜食用。
螺蛳
清明前后,春暖花开,大地复苏,潜伏在泥中休眠的螺蛳纷纷爬出泥土。此时螺肉肥美,是食用螺蛳的最佳时令。螺蛳食法颇多,可与葱、姜、酱油、料酒以及白糖同炒;也可煮熟挑出螺肉,可拌、可醉、可糟、可炝,无不适宜。
河蚌
据说和螺蛳一样,清明前后的河蚌最肥美。“春天喝碗河蚌汤,不生痱子不长疮”。老扬州常见的做法是河蚌烧豆腐、咸肉烧河蚌,鲜得眉毛都要掉下来。都说明河蚌要在春天,尤其是在清明前吃最佳。因为清明前水中的蚂蟥、微生物还未频繁活动,因而这个时候的河蚌最干净,肉质也最肥厚,特别脆嫩可口。
清明节气习俗、养生专题
清明相关:
清明节扫墓安全注意事项 清明扫墓九大防火安全知识
清明节扫墓可以提前多少天 清明节当天可以扫墓吗
清明节女人能上坟吗 清明节哪些人不能扫墓上坟
清明节回娘家好吗 清明节回娘家对谁不好
清明节气的含义是什么 清明节气是什么意思
清明节气的特点是什么 清明节气的气候特点介绍
进入夏天之后,夏至节气是早晚会到来的,即使现在还没开始,过段时间夏至到来估计要热到爆炸了。现在气温渐渐上升了,炎热的天气让人有些难以承受,有些人也面临着体热、上火的情况,那么,夏至节气吃什么下火呢?这是一个很重要的事情啊,夏天小编就经常上火。所以,夏至吃什么解暑呢,下面你要看好了!
夏至吃什么解暑 夏至节气吃什么下火
夏至吃什么解暑 夏至节气吃什么下火
1、蒲公英
蒲公英是一种营养丰富的蔬菜,主要含有蛋白质、脂肪、胡萝卜素、核黄素及钙、磷、铁等营养成分。
在食用方面,夏季多用嫩叶凉拌,也可烹调。
蒲公英多吃不伤人,而且还可入药治病。中医认为,蒲公英性味甘、苦、寒,入肝、胃经,具有清热、解毒、止泻、利胆、保肝、健胃、降血压等作用。
2、苦笋
中医认为,苦笋味甘,性凉而不寒,具消暑解毒、减肥健身、健胃消积等功效。
苦笋是夏季餐桌上的可口菜肴。人们通常用苦笋、排骨,加上咸菜配制成苦笋煲,苦甘可口,味道鲜美,吃后令人回味无穷。
3、苦瓜
苦瓜为夏季食用佳品,营养丰富,主要含有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等营养成分。未熟嫩果作蔬菜,成熟果瓤可生食,既可凉拌,又可炒肉、烧鱼,清脆爽口,别有风味。
苦瓜具有增食欲、助消化、除热邪、解疲乏、清心明目、益气壮阳等作用。苦瓜除了含有味苦的奎宁外,还含有蛋白质。研究发现,蛋白质能刺激免疫细胞而具有抗癌作用。
夏至吃什么解暑 夏至节气吃什么下火
4、苦菜
中医认为,苦菜性味苦、寒,具有清热凉血、解毒的作用。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一书中指出:“苦菜调十二经脉,安心益气,轻身耐老,强力明目……”
腌苦菜是夏日佐饭的美味佳肴,具有爽口开胃、消暑、清心除烦的作用。
5、芜菁
中医认为,芜菁性平,味苦、辛、甘,入胃、肝、肾经,具有开胃下气、祛湿解毒的作用。
适于治疗食积不化、消渴、热毒风肿等病症。芜菁风味佳,可以代粮,也可做菜用,或盐渍加工。
6、莴笋
中医认为,莴笋性凉,味苦、甘,入肠、胃经,它具有通利小便、开胸利膈、顺气调中、清热止渴的作用。
适于治疗小便不利、脾胃气滞、饮食不振、消渴多饮等病症。
莴笋可炒、可拌,炒要用大火快炒,拌要放少许精盐稍腌后,挤去汁,再食用。
凉拌莴笋:
配料:鲜莴笋350克,葱、香油、味精、盐、白糖各适量。
做法:莴笋洗净去皮,切成长条小块,盛入盘内加精盐搅拌,腌1小时,滗去水分,加入味精、白糖拌匀。将葱切成葱花撒在莴笋上,锅烧热放入香油,待油热时浇在葱花上,搅拌均匀即可。
功效:利五脏,通经脉。
夏至不能不吃面
夏至不能不吃面
“冬至饺子夏至面”,早在远古时代,人们就有在夏至时节吃面的习俗。夏至面也叫“入伏面”,是汉族风俗,流传于祖国大部,因夏至新麦已经登场,所以夏至吃面也有尝新之意。
凉 拌 面
在充满夏日气息的日子里,清清爽爽的凉拌面也是一种不错的选择,过了凉水的面条吃起来更加劲道爽滑,再佐以各种调味料,花生米之类的小菜,重叠的香气冲击着你的味蕾,诱人的味道挑逗着你的食欲!还有哦,它之所以叫凉拌面,是因为所有的作料都是生冷的,比如:配菜是黄瓜丝,水萝卜丝以及用水焯过的绿豆芽,浇上的是调稀了的芝麻酱、麻辣油、绵白糖和香醋,还有那冲击味蕾的青蒜或刚上市的新蒜瓣。哇咔咔,大暑小暑的日子里,心中的燥热顿时消减了不少呢。
打 卤 面
从做法来讲,打卤面分为“清卤”、“混卤”两种,而我们通常所指的都是“混卤”,即勾了芡的、稠稠的卤面。打卤面的卤料多种多样,风味各异,有素卤、肉卤(如蘑菇肉卤、鸡丝肉卤、茄丝肉卤)、海鲜卤等等。打卤面的面更是讲究,把面和成硬硬的饧好后,再擀成薄薄的,切成细细的,拎起来抖散,扔到开水锅里煮熟,而后再用凉水氽一下,捞在碗里浇上“卤料”,美美的、呼啦啦的吃上几大碗,等待着汗珠自鼻尖冒出来的爽气!
中国地大物博历史源远流长,造就了丰富多彩的民间习俗和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很多习俗在现如今我们的生活中仍能找到他们的身影,以后也会一代代传承下去,成就我们中华民族的生活智慧。眼下就是小暑节气了,新一代的朋友你知道哪些关于小暑的习俗呢?如果不清楚也无妨,现在就可以和小编一起领略小暑节气的民间习俗有哪些有趣的事吧!
小暑的习俗
吃暑羊
吃暑羊
“吃暑羊”是鲁南和苏北地区在小暑时节的传统习俗。入暑之后,正值三夏刚过、秋收未到的夏闲时候,忙活半年的庄稼人便三五户一群、七八家一伙吃起暑羊来。而此时喝着山泉水长大的小山羊,吃了数月的青草,已是肉质肥嫩、香气扑鼻。这种习俗可追溯到尧舜时期,在当地民间有“彭城伏羊一碗汤,不用神医开药方,之说法。徐州人对吃暑羊的爱好莫过于当地民谣:“六月六接姑娘,新麦饼羊肉汤。”
小暑这一天,江苏徐州人有入伏吃羊肉的习惯,称为“吃伏羊”。这种习俗可上溯到尧舜时期,在民间有“彭城伏羊一碗汤,不用神医开药方”之说法。徐州人对吃伏羊的喜爱莫过于当地民谣“六月六接姑娘,新麦饼羊肉汤”。
食新
民间有很多地方有小暑时节“食新”的习俗。农民会用新米做好饭,供祀五谷大神和祖先,祈求秋后五谷丰登。然后人们开开心心地品尝新酒等。也有的地方是把新收割的小麦炒熟,然后磨成面粉后用水加糖伴着吃。这种吃法,早在汉代就有,唐宋时期更为普遍。
簪茉莉
茉莉,性喜烈日,于炎夏盛开。花香浓郁,能祛秽浊之气。江苏和上海等地,夏天的卖花人,常把连蒂的茉莉花用细铁丝扎成花球、花带等,供女子簪戴。苏州虎丘的花农,把茉莉放在马头篮里,沿街叫卖,称之为戴花,妇女们一般都会购买、簪戴。《晋书》载“都人簪奈花”,奈花,就是现在的茉莉。盛夏时候,每晚采下茉莉花,取井水半杯,用东西把花架在杯上,使花离水一二分高,用厚纸密封。第二天花可答戴,水用来点茶,清香扑鼻,尤其绝妙。
晒书画、衣服
小暑晒衣服
小暑时节,民间还有晒书画、衣服的习俗。民谚有云:“六月六,人晒衣裳龙晒袍”,“六月六,家家晒红绿”。“红绿”就是指五颜六色的各样衣服。因为这一天,差不多是在小暑的前夕,为一年中气温最高,日照时间最长,阳光辐射最强的日子,所以家家户户多会不约而同选择这一天“晒伏”,把存放在箱柜里的衣服晾到外面接受阳光的暴晒,以去潮,去湿,防霉防蛀。
小暑的民间谚语
小暑南风,大暑旱。
小暑吃黍,大暑吃谷。
小暑怕东风,大暑怕红霞。
小暑大暑,上蒸下煮。
小暑热过头,九月早寒流。
雨打小暑头,四十五天不用牛。
小暑大暑不热,小寒大寒不冷。
小暑大暑,有米不愿回家煮。
小暑不见日头,大暑晒开石头。
每年元宵节前后,或是当天,我们便迎来新一年的雨水节气。该节气到来之际,民间会举办一些特殊的活动和食用比较特色的食物,而不管是活动还是食物,各地区都有所差异。那么一般雨水吃什么传统食物呢?下面小编为您介绍雨水节气当天的食俗盘点。
雨水吃什么传统食物 雨水节气当天的食俗盘点
1、吃罐罐肉
雨水节气这天,出嫁了的女儿要回到娘家,送上自己做的一罐肉,这罐肉是用小火煨炖出来的,肉质酥烂,里面还放了甘蔗、红枣、桂圆、枸杞等食物,炖出来的食物香甜滋补,包含了子女对老人的一片孝心。
“罐罐肉”是用砂锅炖一罐猪脚,里面配上大豆、海带、大枣等,再用红纸、红绳把罐口封好。不要小看了这个“罐罐肉”,其用料是大有讲究的。
首先来看猪脚,猪脚又称猪蹄、猪手等,其性味归经和功效古代医药典籍多有记载。《本草纲目》、《随息居饮食谱》等医书中多有关于猪蹄入药的记载,老年人食用可强健筋骨,养血补肝,延缓皮肤衰老。
再来看大豆,大豆原产我国,至今已有5000年的种植历史。大豆的营养价值很高,是天然食物中最受营养学家推崇的食物。大豆味甘,性平,入脾、大肠经,具有健脾宽中、润燥消水、清热解毒、益气的功效,对于治疗脾气虚弱、消化不良、腹胀羸瘦等症状都有良效。
另外,经常食用大豆还可以预防骨质疏松、神经衰弱、心脏病、冠状动脉硬化、肿瘤、癌症等。
再来看海带,海带是海藻的一种,生长在海底的岩石上,形状像带子,含有大量的碘质,素有“长寿菜”、海上蔬菜”、“含碘冠军”、“碱性食物之冠”的美誉,是一种保健长寿食品。中医入药时不叫海带,叫昆布。它入肝、胃、肾经,具有消痰软坚、泄热利水、止咳平喘、祛脂降压、散结抗癌、延缓衰老的功效,可用于治疗瘿瘤、瘰疬、疝气下坠、咳喘、水肿、高血压、冠心病、肥胖病等疾病。当然,由于海带为寒性食物,脾胃虚寒者不宜多食。
最后来看看大枣,不少养生专家赞成舂天多用大枣。大枣原产于我国,至今已有数千年的栽培历史,自古以来被列为“五果”(桃、李、梅、否、枣)之一。我们所说的大枣为成熟后晒干之枣,其性平,味甘,含有大量的蛋白质、糖、有机酸、维生素及多种氨基酸等丰富的营养成分,是营养保健的佳品。
2、吃爆米花
雨水节气客家还有一个习俗就是“占稻色”。所谓“占稻色”就是通过爆炒糯谷米花,来占卜是年稻获的丰歉,即预测稻谷的成色。成色足则意味着高产,成色不足则意味着产量低。
糯米花制作:
主料是糯米(大糯为佳),要米粒均匀纯净,无杂米杂质,其次是白糖、猪油或香油,用具如甑子、簸箕、竹筷、碗等。节前聪明手巧的傣家妇女便专心致志而又有序地开始制作,她们先把生糯米倒进大缸里,用冷水浸泡三小时左右捞出,放入甑子里,用合适的甑盖盖上要求密封甑口,尽量使蒸气少溢散,一般蒸到90分钟便全熟了,此时立即把热气腾腾香味扑鼻的糯米饭从锅里抬出倒进预先摆好的簸箕内,洒上食糖,迅速搅拌搓揉均匀,又回放入甑子内继续蒸半小时,待甑盖上水蒸气变化水珠往锅里下滴时,取掉甑盖子,把糯米饭用筷挑在碗内,一碗碗倒在已准备好的簸箕里面,再用一双光滑的筷子将一碗碗糯米饭均匀地扒开成直径lo公分小圆块,边扒边晒,尤如一行行碟盘,待晒干后,小心轻放于背箩里,用清洁布盖好保存起来,以防灰尘鼠污,制作糯米花的第一道工序就这样完成了。待到农历大年初一二两天,正值傣族村里家家户户宰杀年猪,炼猪油,主妇就接着进行糯米花的第二道工序“炸米花”了,即把糯米花饼轻轻地放入热油锅里,糯米花块颗颗饭粒霎时发泡增大,小糯米花块变成大盘式飘浮在油锅里,待色转黄,便用筷子一块块挟出来,放进簸箕内凉冷即可食用。
糯米花晒干后,可长时间保存,当到要使用的时候,再经过油炸后食用。存储则需注意以下几点:
1、 不要放置在潮湿的地方,以免受潮,发霉变质。
2、避免灰尘等杂物污染。
3、通风良好,同时不要与有异味的食物一起存放。
4、避免挤压,以免碎散掉,不美观的同时以方便存储。
想了解更多雨水节气相关知识,请关注》》》》》雨水节气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