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年历

被称为

2020/4/1 16:10:07
万年历日历:被称为知识
被称为知识
丰都为何被称为鬼城

我国总是有很多具有灵异性的城市,其中,四川省的丰都县就被叫做鬼城。据说,这座城市到了晚上会非常恐怖,经常会出现一些灵异事件。那么,丰都鬼城称号是不是这么来的呢?到底丰都为什么被称为鬼城?你知道丰都鬼城在哪里怎么去吗?下面我们一起了解。

丰都为什么被称为鬼城 丰都鬼城在哪里怎么去

丰都被叫做鬼城的说法有很多,具体有:

一是道教之说。在东汉末年,张道陵创立“五斗米”教,吸收了不少巫术,成为后来的“鬼教”。公元198年,他的孙子张鲁在丰都设立道教“平都治”,这里遂成为了道教的传教中心。后来,道教又称其“罗丰山”,说它是北阴大帝治理的鬼都,这位北阴大帝是道教的第七级中心神,专管地狱。在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的《水经注》中,称丰都居道教七十二福地的第四十五位。

二是鬼帝(土伯)之说:当人类社会还处在上古时代的时候,由于科学不发达,在遇到一些大自然现象的时候无法做出正确的解释,认为这一切是由鬼神在主宰。而巴族和蜀族是以氐羌部落为主的两个部落。东周时,丰都曾为巴子别都,随着巴蜀两族的不断交往,政治、经济、文化、思想、习俗相互渗透,于是产生了一个共同信仰的宗教神——土伯,这就是巴蜀鬼族的第一代鬼帝。这位鬼帝就住在幽都,至2018年,丰都还留有“幽都”遗迹。

三是佛教“阎罗王”之说。“阎罗王”本是梵文的音译,原为古印度神话里管理阴间之王。佛教沿用此说法,称为管理地狱的魔王。传说他手下有十八判官,分管十八地狱。据《一切经音义》称,“阎罗王”即“平等王”,他能平等治罪。

四是阴、王成仙之说,这是丰都最广为流传的说法。早在公元270年左右,晋人葛洪在其《神仙传》中就有关阴、王成仙的说法。传说在汉朝时候,有两位方士,一位叫阴长生,是刘肇皇后的曾祖父;一位叫王方平,官至朝中散大夫。他们因不满社会现状,双双先后来丰都修炼,于魏青龙初年,成仙而去。后来到了唐朝,他们二人被人讹传成了“阴王”,即阴间之王。

丰都鬼城在哪里怎么去?

丰都鬼城位于四川盆地东南边缘,地处长江上游。是七里的故乡。它是一座依山面水的古城,春秋时称“巴子别都”,它是从重庆顺游长江三峡的第一个旅游景区。

交通:

路线一:重庆朝天门码头到丰都码头轮船,六个小时到达丰都 ,停靠丰都老县城,下船即是景区。

路线二:重庆四公里综合换乘枢纽车站每一个小时有发往丰都的班车,两小时到达丰都,下车为丰都新县城,转乘市内交通109路到景区。

路线三:重庆火车北站乘坐动车到丰都丁庄火车站,一小时左右到达丰都,转乘县内的公交车,到斜南溪公交车站转乘109到达名山风景区。

自驾:重庆主城内环蟠龙立交转G50S(渝涪沿江高速) → 丰都新县城

名字的由来

丰都,自古以来就是文化名城,是中国最有特色,最有名气的历史文化小镇,以其丰都鬼城作为阴曹地府所在的丰富的鬼文化而闻明古今中外。

鬼城丰都以其悠久的历史,独特的文化内涵,神奇的传说,秀美的风光和难以替代的观赏价值,不可多得的鬼文化研究载体和独特源泉,向中外游客展现出神秘的东方神韶。丰都“鬼城”是人们凭想象建造的“阴曹地府”,人们凭想象,用类似人间的法律机制先后建成“阎王殿”、“鬼门关”、“阴阳界”、“十八层地狱”等一系列阴间机构。各关卡的鬼神形象又是千姿百态,峥嵘古怪。刑具令人恐怖万分,不寒而栗。


拉萨为何被称为日光城

拉萨又被称为“日光之城”,之所以这么叫和它的地理位置及气候有一定关系。拉萨地势比较高,所属高原山地气候,气候特点是气温偏低,空气较为稀薄,降水比较少,但是日照时间却长达三千小时以上,因此便有了“日光之城”这一叫法。

1、拉萨的气候

拉萨属于高原山地气候,该气候的特点是地形高和气温冷,即这里的气温是随着海拔的高度增加而不断递减。一般这样的情况下,空气会非常稀薄,海拔越高的地方,就越缺氧,所以我们去拉萨旅游的时候,很容易发生高原反应。

2、降水少

首先,因为地势高,空气稀薄,云系自然就比较少,而云系一旦少了,那么日光就会直接照射到地面上,水分蒸发也就快了;其次,因为高原的气压低,水蒸气压也就低了,水分会随着海拔的增高而减少;最后,高原的风速度比较快,就算有水分,也会迅速被风干了。气候干燥,少有降水,光照时间便长。

3、光照时间长

有了上述两个条件,拉萨的光照时间自然而然就比较长了。空气如此稀薄,又少有云遮挡,加上很少有降水和阴天,那么阳光便占了大部份时间。但这样的光照下紫外线是非常强的,如果不做好防护措施,很容易被晒伤。


魔都是哪个城市

我国大部分城市都有别称,其中,有座城市有“魔都”之称,那么,魔都是哪个城市呢?究竟中国哪个城市被称为魔都?答案是上海。上海为什么被叫做“魔都”呢?下面我们一起来了解上海魔都名称的由来起源。

魔都是哪个城市 中国哪个城市被称为魔都

魔都是上海市。

魔都是上世纪二三十年代上海的别称之一,相对于西方人对上海The Greatest City of the Far East、Paris of theOrient的称呼,魔都是当时日本人对上海的一种习惯称呼。20世纪初旅居上海的日本作家村松梢风的畅销小说《魔都》,第一次以魔都称呼上海。村松梢风大概是第一个把上海称为魔都的人,所以,魔都一词被许多人用来形容上海那错综迷离的世相。在这部作品中村松梢风发明了魔都一词来指代上海。

上海市,简称“沪”,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省级行政区。上海是中国共产党诞生地、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经济、金融、贸易、航运、科技创新中心。上海位于中国华东地区,界于东经120°52′-122°12′,北纬30°40′-31°53′之间,地处长江入海口,东隔东中国海与日本九州岛相望,南濒杭州湾,北、西与江苏、浙江两省相接,上海市总面积6340.5平方千米。

上海地处太平洋西岸,亚洲大陆东岸,长江三角洲前缘,中国南北弧形海岸线中部,位于长江三角洲冲积平原,平均海拔高度4米。西部有天马山、薛山、凤凰山等残丘,天马山为陆境海拔最高点。上海地跨长江口、淀山湖、黄浦江、吴淞江四大水系,境内江、河、湖、塘相间。上海属亚热带季风性气候,温和湿润,四季分明,日照充分,雨量充沛。

上海被英国智库GaWC评为一线城市。截至2018年末,上海市常住人口总数为2423.78万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32679.87亿元,比上年增长6.6%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2668.69亿元,批发业销售额10.79万亿元,人均可支配收入64183元,住户存款总额28569.24亿元,高新技术企业总数9206家。

上海古代历史

秦汉及以后先后属会稽郡、吴郡,分属海盐、由拳、娄县诸县。

唐天宝十载(751年),吴郡太守奏准设立华亭县,上海地区始有相对独立的行政区划。华亭县辖境约今上海地区吴淞江故道以南,川沙—惠南—大团一线以西地区。

北宋时期,上海大陆地区分属华亭县和昆山县,崇明地区属海门县。宋熙宁十年(1077年),设上海务。

南宋嘉定十年十二月初九(1218年1月7日)立嘉定县,上海地区始有两个独立行政区划。

元朝至元十四年(1277年),华亭县升为府,次年改称松江府,仍置华亭县隶之。至元二十九年(1292年)上海县立,辖于松江府。上海县面积约2000平方公里,县域约今吴淞江故道以南市区、青浦县大部、闵行区大部、浦东新区大部和南汇县。元代后期,上海地区有松江府和嘉定、崇明2州及华亭、上海2县。

明末,有松江府及所属华亭、上海、青浦3县,苏州府所属嘉定、崇明2县,金山卫。

清雍正四年(1726年),有松江府华亭(治所)、娄(与华亭共用府城)、上海、青浦、奉贤、福泉、金山、南汇8县,太仓州嘉定、宝山2县。

嘉庆十年(1805年),上海地区基本形成10县1厅的格局,有松江府华亭、上海、青浦、娄、奉贤、金山、南汇7县及川沙抚民厅,太仓州嘉定、崇明、宝山3县。嘉庆十五年(1810年)缩存600平方公里,县域约今吴淞江故道以南市区、浦东新区大部、闵行区大部。县城为原南市区人民路、中华路环线内区域。

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上海开埠,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上海县洋泾浜以北一带划为洋人居留地,后形成英租界。道光二十八年(1848年)以虹口一带划为美租界。


拉萨为何被称为日光城

每座城市都有一个特殊的别称,而拉萨的别称则是“日光城”,你知道拉萨为什么被称为日光城吗?其实,拉萨被称为日光城的原因与其气候日照时间有关系,因为拉萨是我国日照时间最长的地方,所以便有了此称号。

拉萨为什么被称为日光城 拉萨被称为日光城的原因

1、日照时间长

拉萨每年平均日照总时数多达3005.3小时,平均每天有8小时15分钟的太阳。比在同纬度上的东部地区几乎多了一半,比四川盆地多了2倍。

2、拉萨夜雨多,白天天气晴朗

“日光城”的雨水并不少,它的年雨量是453.9毫米,年雨日为87.8天,比东部地区的内蒙古南部、陕西、山西和河北北部、吉林、辽宁西部还要多些,但是它的日照时间反而更长些。

这是因为拉萨下雨时间80% 以上是在当天晚上8点到第二天早上8点之间,夜雨多,而第二天仍是太阳高照,天气晴朗。

3、海拔高,大气透明度很好

拉萨海拔3658米,大气层薄而空气密度稀,水汽含量少,加上空气中不像西北地区含尘量大,大气透明度十分良好,因此阳光透过大气照射到拉萨,在大气层中被吸收、散射的量也就特别少。

拉萨的天空晴朗,阳光特别灿烂而明亮,眺望远处的雪峰,清晰异常。由于大气稀薄,空气分子散射的蓝色光线已大大减弱,暗蓝色或蓝黑色的天空更加衬托出耀眼的太阳。

拉萨气候特点

西藏的气温特点是:年较差小,日较差大。拉萨、日喀则、昌都等地的年平均气温日较差为14~16度。海拔5000米以上的阿里地区。夏季8月白天气温可达10度以上,夜间气温降至零度以下,小溪和水潭上结冰。每年6月,拉萨、日喀则中午最高气温可达27~29度,给人以盛夏的感觉。傍晚气温下降,人们又感觉秋凉之感。午夜气温降至0~5度,整夜都要盖棉被,好似冬季。翌晨日出后,气温回升,又仿佛春天。为适应这种“一天度四季,全年备寒冬”的特殊气候,藏民在白天阳光充足时,就脱出一只袖,调节体温,到了落日时分再紧裹藏袍。

西藏多夜雨:

即使雨季到西藏旅游,白天不备雨具,也决不会遭雨淋。而傍晚外出,则要当心。夜雨是西藏气候的一个特点。西藏雨季从四、五月份由藏东南察隅、墨脱开始,降雨中心不断西移。逐步扩展到拉萨、日喀则等腹心地带,至7月份西藏全境进入雨,9月份中下旬到10月上旬,雨季很快就结束。

西藏各地的夜雨率(即从晚上8时到次日清晨8时的降水量,占一天24小时降水量的百分比)大都在60% 以上,尤以雅鲁藏布江谷地诳雨最显著,拉萨的年夜雨率达85% ,日喀则达82% 。唯西藏东南和喜马拉雅山地区,夜雨较少,约占50% 左右。

在拉萨的雨季中,每天中午12时至下午3时,几乎没有一点雨。一到傍晚,云层四起,乌云逐渐遮住刚刚露面的星星,很快便降下雨滴。午夜2时前后,电闪雷鸣,雷电冰雹交加,夜雨量达到最高。待到东方发白,雨声淅沥,雨势逐渐转小。早晨即云开雨歇,一片清凉,中午前后,碧空万里,骄阳似火。随着夕阳西下,密云又起,夜雨过程重演,雨季几乎天天如此。

西藏夜雨的形成,除受大范围天气形势影响外,主要受局部地形条件影响所致。白天山坡太阳辐射,受热面积大,增温快,形成低气压区,河谷受热面积小,增温较慢,形成高气压区,气流从谷地上升形成谷风,在天空形成一朵朵顶部凸起、底部平坦、形如馒头的积云。但是,白天太阳辐射强烈,云层中的小水滴容易吸热蒸发消散,所以云层变薄,乃至天空少云或晴空万里。而太阳落山时,地面迅速降温,山坡冷却很快,冷空气下沉并抬升谷地暖温空气,增加了大气层的的扰动,为降雨提供了条件。加上夜晚云顶冷却,下层暖,对流加强,云层内不稳定性加大,有利于汽饱和凝结,最后就形成了夜雨。


哈尔滨为何叫冰城

哈尔滨是黑龙江省的省会,又被称为冰城,那么,哈尔滨为什么叫冰城呢?其实,从当地气候来看,大家应该多少能猜出哈尔滨被称为冰城原因。哈尔冰冬季寒冷漫长,所以冰雪气候特别明显,这便是的词叫法的一大原因。具体情况我们一起来了解。

哈尔滨为什么叫冰城 哈尔滨被称为冰城原因

哈尔滨地处中国的最北端,冬长夏短,夏季凉爽怡人,冬季漫长寒冷,冰雪文化久富盛名,有“ 冰城”之称,是冰雪旅游、避暑休闲的胜地。

哈尔滨是世界冰雪文化发源地之一,亚布力高山滑雪、兆麟公园冰灯游园会、松花江上冬泳、雪雕、冰雪游乐在国内外享有盛誉。

哈尔滨有亚洲最大的滑雪圣地——亚布力滑雪度假区以及二龙山滑雪场、欧亚之窗滑雪场等数十个设备齐全、规模完善的大型滑雪旅游场所。

一年一度的“哈尔滨冰雪节”是冰雪资源的一次大聚会,是国际四大冰雪节之一。

哈尔滨的冬雪很厚,也很长情,不像江南的雪,有点阳光就匆匆消融了,只留下一地狼藉的水渍,哈尔滨的雪是要痴守一个冬天的。积雪厚的地方,能没进长靴,相爱的人喜欢牵手在雪地中走,因为一个时辰就能一起走到白头。

积雪少的地方,像公园里的栏杆上,薄薄一层,像涂了甜奶油。河面上结了厚实的冰,晶莹剔透的,像一面巨大的琉璃镜子,又像一整块天然水晶。哈尔滨的屋檐上挂满了冰条儿,一根根垂下来,或长或短,清澈透明,像一行行凝固的诗歌。

哈尔滨地理环境及气候

哈尔滨市区及双城区、呼兰区地域平坦、低洼,东部县(市)多山及丘陵地。东南临张广才岭支脉丘陵,北部为小兴安岭山区,中部有松花江通过,山势不高,河流纵横,平原辽阔。哈尔滨市区主要分布在松花江形成的三级阶地上:第一级阶地海拔在132~140米之间,主要包括道里区和道外区,地面平坦;第二级阶地海拔145~175米,由第一级阶地逐步过渡,无明显界限,主要包括南岗区和香坊区的部分地区,面积较大,长期流水浸蚀,略有起伏,土层深厚,土质肥沃,是哈尔滨市重要农业区;第三级阶地海拔180~200米,主要分布在荒山嘴子和平房区南部等地,再往东南则逐渐过渡到张广才岭余脉,为丘陵地区。

哈尔滨是中国纬度较高、气温较低的大城市。四季分明,冬季漫长寒冷,而夏季则显得短暂凉爽。春、秋季气温升降变化快,属于过渡季节,时间较短。

哈尔滨的气候属中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冬长夏短,全年平均降水量569.1毫米,降水主要集中在6-9月,夏季占全年降水量的60% ,集中降雪期为每年11月至次年1月。四季分明,冬季1月平均气温约零下19度;夏季7月的平均气温约23度。

4-6月份为春季,易发生春旱和大风,气温回升快而且变化无常,升温或降温一次可达10℃左右。气温月际变化强烈,一般在8~10℃左右。7-8月份为夏季,气候温热湿润多雨,7月份平均气温19-23℃,最高气温达38℃。平均降水量占全年的60% -70% ,气温月际差异很小,为各季之最。9-10月份为秋季,降雨明显减少,昼夜温差变幅较大,9月份平均气温为10℃,10月份北部地区已到0℃,南部地区2-4℃。11-次年3月份为冬季,漫长而寒冷干燥,有时也会出现暴雪天气。1月平均气温零下15℃-零下30℃,最低气温曾达零下37.7℃(1985年1月26日)。


济南为何叫泉城

济南又一个别称叫泉城,对于此名字的由来,应该有很多人不知道,到底济南为什么叫泉城?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记得小学课本学过一篇课文叫《趵突泉》,没错,趵突泉的地址就在济南,这或许就是济南为何被称为泉城的原因。下面我们一起来了解。

济南为什么叫泉城 济南为何被称为泉城

泉水是济南的象征,济南泉眼众多,有名字的泉眼就有72个,趵突泉更是驰名天下,不但是72泉之首,也被称为“天下第一”泉。没有名字的还有很多,总计有上百个,小泉眼更是数不胜数。有人说以前的济南掀开石头就会出水,“家家泉水户户垂杨”这不但是济南的风景写照,更是济南人民的骄傲,称之为“泉城”,济南当之无愧。

2600年前,齐国在此筑城,济南成为当时齐国的边防要塞。家家泉水,户户垂杨”,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说的就是泉城”济南。这是一处以泉水众多、风光明秀而著称于世的美丽城市。济南城内原来百泉争涌,分布着久负盛名的趵突泉、黑虎泉、五龙潭、珍珠泉四大泉群,733个天然泉,享有七十二名泉”之美称。在国内外城市中罕见,是举世无双的天然岩溶泉水博物馆,除“泉城”外济南也被常被称为“泉都”。

七十二泉:

《齐乘》一书所载的金代《名泉碑》,所谓趵突、五龙、百脉、豆芽、金线、皇华、柳絮、卧牛、东高、漱玉、无忧、石湾、酒泉、湛露、满井、北煮糠、散水、溪亭、濯缨、灰泉、知鱼、朱砂、省城中心区交通枢纽玉函立交桥刘氏、云栖、登州、望水、洗钵、浅井、马跑、舜井、珍珠、香泉、鉴泉、杜康、金虎、黑虎、东蜜脂、西密脂、孝感、玉环、罗姑、混沙、灰池、南珍珠、芙蓉、滴水、灰湾、悬清、双桃、温泉、汝泉、龙门、染池、悬泉、都泉、柳泉、车前、煮糠、炉泉、白虎、甘露、林汲、白泉、金沙、白龙、花泉、独孤、醴泉、浆水、南煮糠、苦苣、熨斗、鹿泉、龙居,合章丘百脉,总七十二。

济南最有名的泉——趵突泉

趵突泉的南大门横匾“趵突泉”蓝底金字,是清朝乾隆帝的御笔,有人誉为中国园林“第一门”。

景点特征:

观澜亭:观澜亭建于明天顺五年(1461年),钦差内监韦、吴二人来济南,于泉旁构亭(另说为巡抚胡缵宗建),名为“观澜”,取《孟子尽心上》“观水有术,必观其澜”之意。该亭原为四面长亭,半封闭式。宋代大文学家苏辙于熙宁六年(1073年)任齐洲掌书记,对济南名胜古迹咏吟甚多,其中咏《槛泉亭》一诗犹为著称。

亭碑:观澜亭前水中矗立石碑,上书“趵突泉”三字,为明代书法家胡缵宗所写,池东为“来鹤桥”,桥南端耸立木牌楼,木牌楼横额上有“洞天福地”、“蓬山旧迹”字样。

观澜桥:观澜桥在趵突泉西侧,位于娥英祠、通泺园之间。桥宽3米,长5米,呈弓型,系按民族风格建造,东西构架。因在桥上能观赏趵突泉水,故称观澜桥。

广会桥:广会桥在观澜桥北面约30米处,此桥在明刘敕《历乘》、《崇祯历城县志》均有记载。桥南墙壁上嵌同治四年的《重修广会桥碑记》,文中有“济南一名大板桥,桥南数千米为趵突泉。清山之泉均与北水会,每值夏秋之交,山水涨发,奔腾澎湃”的记载。

龟石:龟石是元散曲家张养浩在北园的别墅——云庄的遗物。据考,当时云庄中有秀石10块,称为“十友”,其中,龙、凤、龟、麟四大灵石尤为著名。到了明代以后分移到济南城中的皇亭、孔庙及趵突泉等地。

泺源堂:泺源堂在趵突泉北岸,最早为娥姜祠或称娥英祠。泺源堂,三间两层,坐北朝南,建在同一中轴线上,是一组较大的明清建筑。

来鹤桥:来鹤桥原为木桥,南北纵向,在趵突泉池东岸,望鹤亭西南侧。系由明万历年间历城知府张鹤鸣始建,天启年间济南知府樊时英重修,清顺治年间监察史程公再次重修。均为木质,后改为平板石桥。1964年扩建趵突泉公园时,更换了石板。1975年,在桥体两侧设置雕花石栏。

白雪楼:白雪楼位于趵突泉的东南侧,为纪念明代文学家李攀龙所建。李攀龙晚年,在大明湖畔白花洲又建一楼,亦曰“白雪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