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年历 - 老黄历 - 历史上的今天 - 1934年8月15日是什么日子 陈宰均,畜牧学家,农业教育家

1934年8月15日 陈宰均,畜牧学家,农业教育家


历史上今天

历史上的今天


陈宰均,畜牧学家,农业教育家

陈宰均,畜牧学家,农业教育家。在我国农业院校中首次创设动物营养实验室,进行营养科学研究。翻译世界畜牧名著《饲料与饲养》,传播畜牧先进科学,是我国动物营养科学的奠基者。他针对我国劳动人民的膳食结构,进行营养研究,对平衡膳食营养(蛋白质氨基酸)作出重要贡献。
陈宰均,字孺平,1897年3月17日生于浙江省杭州市临平镇。1912年入杭州安定中学,二年后考入上海南洋中学,于1916年毕业,考入清华学校,1918年毕业后,得官费留美。他认为中国以农业立国,而农业反落人后,改良农业实为图强当务之急,故留学美国时,毅然入伊利诺大学专攻畜牧。1921年毕业,获农学士学位。复入康奈尔大学研究院,研究营养化学及家畜饲养学,二年获科学硕士学位。
陈宰均在美国学习期间,特别关注祖国农业生产的改革,曾撰写《中国农业革命论》发表于《东方杂志》上。他于研究之余,在美国纽约州农场兼职,略有积蓄。鉴于化学工业对国计民生极为重要,1923年又由美赴德,入柏林大学研究院,从师生物化学名家阿布德海丹(Abder-halden)教授学习。1924年归国,任青岛农林局畜牧组主任技师,于青岛李村农事试验场兴建种猪舍和种禽舍,进行科学试验,推广良种,造福于民,牧场规模与设施为当时全国之冠。他以山东本地猪种为主进行饲养试验,表明山东地方猪种晚熟,即使多食甘薯藤等青粗饲料,亦能生长,而早熟的巴克夏猪则难以生长。因此,早熟的猪种,需用浓厚饲料,而晚熟猪种,则能利用青粗饲料。此后,因经费困难,难以继续,1926年去保定,任河北大学教授。
当时,河大校务正待建设,举凡课程的设置,农场的规划,皆须他谋划;同时北京农业大学亦敦请任教。(北京农业大学前身为清朝京师大学堂农科大学,1923年3月改国立北京农业大学,1927年8月北京各大学改组为国立京师大学校,北京农业大学并入为该校农科,1928年京师大学校改为国立北平大学,农科为该校农学院。)20年代中期军阀混战,教育经费毫无保障,教授薪俸积欠甚多,而他奔走京汉道上,不以为苦。不久,直奉战起,时局混乱,他南下任浙江大学农学院教授。数月后,战事停止。1926年秋,他应北京农业大学与河北大学电促,重返北京任教。课余时,发表文章于《东方杂志》与《甲寅杂志》,倡导国人重视农业生产与教育之改革,主张中国农业既要农化,也要工化,盛赞苏俄土地国有化,以发挥农民的积极性。曾撰文《农化解》,载章士钊先生(当时章任国民政府教育总长兼北京农业大学校长)主办的《甲寅杂志》,引起各方重视。他曾一度加入中国国民党,被选为中国国民党北京特别党团执行委员。1927年国共分裂后,他退出国民党,致力于教育事业。历任浙江大学农学院、河北农学院和北平大学农学院等院校教授,以在北平大学农学院任教时间最久。他除教课外,翻译了亨利·莫礼逊著《饲料与饲养》世界畜牧名著(上海商务印书馆1942年出版)。这是我国最早翻译的一部畜牧名著,它对我国畜牧科技和畜牧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1929年春,陈宰均在北平大学农学院主持成立了动物营养实验室,指导学生进行动物营养科学的研究,着重于蛋白质的品质及维生素方面的研究工作。
陈宰均性格敦厚,胸怀磊落,待人接物和蔼可亲,不仅同事喜欢与他交往,而且青年学生也都乐于接近他。他授课条理清楚,重点突出,重视实习,力求学生对课程的基础知识和重点有系统的了解;他对工作勇于负责,克贯始终;他对教学,循循善诱,鼓励学生进行科学研究。我国营养学家陈朝玉、罗登义等人,皆是在他亲自培养下成才的。他素患胃疾,青年时代体质颇强,后因家庭经济负担沉重,加以教学辛劳,大损健康。1934年2月父伯庸病故,奔丧南下,以悲哀过度,宿疾突发,北上后又因竭力补课,病情加重。同年8月15日病逝于北平协和医院,年仅37岁。
我国动物营养科学的奠基者
1919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当时陈宰均在美国留学,每月领取官费美金70元,自用甚俭,又兼职于某农场,故于康奈尔大学毕业时,尚有积蓄,遂去德国学习化学。当时,国外刚刚开始研究维生素,他就致力于探索动物所需辅助的营养物质并考查防止某种营养“缺乏症”的物质的性质。
陈宰均病逝后,陈朝玉教授于1936年撰写的悼念文章《纪念先师略述威达敏(按即维他命)研究之新趋势》一文中说:“余于1927年从先师陈宰均先生受家畜饲养学,1928年毕业留校任助教,专攻动物营养学,复受先生指导5载。共同发表研究成果4种,分别刊载于《北平大学农学院学术研究报告》。从先生研究学业者甚多,然能持续6载,朝夕侍教者,仅余与罗登义2人,得先生启迪者独厚。先生作古,余正留学海外,逖听之下,不胜悲痛。敢就‘威达敏’年来研究之新趋势略为叙述,以作纪念。念余之学‘威达敏’自先生启之。‘威达敏’系先生所译之名,余年来发表营养方面文章率沿习名‘维他命’,今用‘威达敏’三字乃纪念先生教诲,期于此方面努力钻研,不负先生之厚遇。先生常谓饲料中除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及矿物质外,更含少量的其他物质,总称谓威达敏(Vitamine)。威达敏对于营养,甚为重要,并可防除各种缺乏症。故吾人从保持动物体的健康而言,必须着重这一课题的研究。因此,在他的这种思想指导下,在北平大学农学院建立了动物营养实验室,从事这方面的研究和探讨。”
1929年春,在陈宰均的主持下,北平大学农学院成立动物营养实验室,进行动物营养及维生素之研究,成为我国农业院校中最早从事动物营养研究的机构。他指导学生结合当时国情进行选题和研究,特别着重于工农大众的营养问题。在20年代要了解不同食物中各种维生素及其含量至为重要。当时尚无适宜的化学方法可用于分析食物中维生素,而必须进行动物试验。他是我国率先进行维生素和动物营养试验的先驱者。他指导学生陈朝玉、罗登义等先后进行动物营养研究的课题有:
单纯或混合之动植物蛋白质饲料对于白鼠生长、生殖、寿命之影响;中国常用食物中维生素之测定;大麦蛋白质与米糠蛋白质之互补的功效;某种新营养素缺乏病之研究;豆饼蛋白质之营养价值及甲种维生素之含量;华北常食的9种粮食(糙米、南京米、糯米、江西米、西贡米、新稻米、小站米、涿州米、碎米)中乙种维生素含量的比较;华北产叶菜(中国大白菜、洋白菜、莴苣及其叶、菠菜、油菜、芫荽、香椿等)中维生素含量之研究;窝头的营养价值之探究;黑小豆中蛋白质及无机盐类之探究;中国食用植物油类中甲种及丁种维生素含量之研究;黄米与糜米中蛋白质及维生素之研究。
以上各项研究报告,在《国立北平大学农学院调查研究报告》第四号《动物营养专号》集中发表。
根据这些多年来的科研成果,他们撰写了多种有关营养学方面的论著、丛刊,计有《窝头之现代营养学识观》、《北平农民膳食之营养问题》、《华北膳食中蛋白质问题》等。由此可见他十分关心人民的生活,他所研究的是华北工农群众赖以生活的高粱、小米、黑小豆、莜麦、玉米、窝头、爬山豆等杂粮。通过生化分析这些杂粮蛋白质的成分,发现它们蛋白质品质比较低,动物体必需氨基酸种类不全,所以营养价值不太高。通过进行动物饲养试验,发现黑小豆与黄小米、黑小豆与糜子米,彼此间蛋白质具有显著的互补作用。将它们混合食用,互相取长补短,氨基酸便可搭配齐全,从而大大提高其蛋白质的营养价值。跟随他进行营养科学研究的陈朝玉、罗登义等人,后来都成为国内外著名的营养学家。他们研究营养学及维生素,是从实际出发,结合国家及劳苦大众需要,使科学技术能真正为人民服务,造福人类。这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学风,使广大学生深受教益,同时也推动了我国营养科学的发展,为我国营养科学研究奠定了基础。
他除进行人类营养学研究外,还重视动物营养科学研究,并积极传播国外家畜营养的先进科学技术。他针对我国实际情况,有选择地介绍世界畜牧名著。1925年他应河北大学聘任畜产学教授时,即开始翻译亨利原著、莫礼逊重著的《饲料与饲养》一书,全书共1300余页。1926年他在北京农业大学任教授时,继续进行这本世界名著的翻译,耗时4年,始克完成。1929年春他在《饲料与饲养》一书“译序”中写道,《饲料与饲养》一书虽是美国人为美国的畜牧业而著的,然而美国幅员辽阔,各地情形不同,与我国类似。所以这本书更适于我国的情况。我国读者,尽可用自己的评判力,选择参考。饲料及饲养是畜牧生产中最重要的部分,这是译者翻译此书的原因所在。在当前我国振兴西北畜牧业时,这本书也具有参考价值。
陈宰均早年生活在当时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和在短暂的年华中,从事动物营养科学的研究,取得了如此成就已属不易,讵料不幸早逝,实为我畜牧界的一大损失。
陈宰均先生简历
1897年3月7日生于浙江杭州临平镇。
1916年毕业于上海南洋中学。
1918年毕业于清华学校。
1921年毕业于美国伊利诺大学,获农学士学位。
1922年毕业于美国康奈尔大学,获农学硕士学位。
1923年在德国柏林大学研究院就读于生物化学,从师于Abder-halden博士。
1925年任山东省青岛农林事务所李村农场场长。
1926年任保定河北大学教授。
1927年任京师大学农科教授。
1928—1934年任国立北平大学农学院教授。
1934年8月15日病逝于北平。

 

历史上8月15日发生过什么重大历史事件

历史上的今天 8月15日是什么日子、这一天发生了什么
978年 李煜逝世,南唐后主
1521年 中美洲阿兹特克帝国首都铁诺奇蒂特兰被西班牙殖民者科尔特斯带领的军队攻陷,阿兹特克帝国灭亡.
1666年 汤若望,Johann Adam Schall von Bell (1592~1666),耶稣会传教士
1769年 法兰西第一帝国皇帝拿破仑诞辰
1771年 英国著名历史小说家和诗人司各脱诞生
1878年 中国第一套邮票发行
1897年 周拾禄,我国水稻品种鉴定的开创人
1900年 慈禧将珍妃投于井内
1911年 俄国支持外蒙独立
1913年 陈焕章、梁启超等倡议定孔教为国教
1914年 巴拿马运河开始通航
1915年 蔡锷、梁启超密谋倒袁
1918年 美国与苏俄断交
1920年 上海共产主义小组陈独秀、李汉俊发起创办《劳动界》周刊,这是中国共产党创办的第一份通俗工人读物
1926年 北伐战争南口战役结束
1934年 陈宰均,畜牧学家,农业教育家
1936年 黛丽达,意大利女作家,1926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生于1871年)
1937年 中国空军与日机频繁搏战
1944年 盟军在法国南部(戛纳市以西)实施登陆
1945年 二战结束
1947年 英国同意印度和巴基斯坦独立
1948年 朝鲜分裂
1949年 韶山解放
1950年 中国福利会成立
1950年 西藏墨脱发生中国有史以来最大地震
1951年 周恩来重申中国对南沙的主权
1956年 台湾空军少校黄纲存驾机回大陆
1959年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开始对台湾广播
1960年 刚果共和国宣布独立
1962年 雷锋殉职
1971年 巴林宣布独立
1974年 中国与巴西联邦共和国建交 巴西位于南美洲东部,首都巴西利亚
1975年 孟加拉国父穆吉布全家被杀
1985年 日本首相首次正式参拜靖国神社
1988年 中共中央决定放开绝大部分商品价格
1991年 陕西泾阳出土青铜器
1993年 徐永椿,树木学家,林业教育家
1995年 苏布拉马尼扬.钱德拉塞卡逝世.1983年他因在星体结构和进化的研究而获诺贝尔物理学奖
1996年 建国以来最大走私毒品案的七名毒枭伏法
1997年 Linux平台上主流的桌面环境GNOME创始人 Miguel de Icaza 通过电子邮件宣布GNOME问世
1998年 奥马汽车炸弹爆炸事件
2001年 龙门石窟等四处古迹被授予世界遗产证书
2004年 中国公安部、外交部联合签署命令,正式发布并实施《外国人在中国永久居留审批管理办法》 这标志着中国“绿卡”制度正式实施

历史上的今天官网

历史上的日子(阳历)


1934年8月15日 陈宰均,畜牧学家,农业教育家


历史上8月15日是什么日子

8月15日星座

2025年8月15日是什么日子


喜欢万年历黄道吉日? 请记住我们的网址:

万年历查查: http://www.wnlcc.com

欢迎搜索"wnlcc"进入本站!

黄历吉日择日